中国改装车历史
① 中国汽车改装的发源地
香港……除非你说香港不属于中国。
内地即使到现在也没有像样的改装文化。内地最开始应该是珠海吧。
② 汽车改装是哪一年进入国内的
我国最初的汽车改装是广东自1997年从香港引进的。
鉴于东南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年的开放政策和先进的思想意识,我国最初的汽车改装是广东自1997年从香港引进的。可以看到我国的汽车改装行业发展到今天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目前汽车改装市场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代表的广东地区以及北京、四川等地,并逐渐向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发展。
③ 中国改装车有什么规定吗
我国对于汽车改装还有一些限制,有些地方能改,有些地方不能改。不过呢,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这些法规,为了避免各位想改装的车友违规改装,今天我们就把汽车改装上哪些违法,哪些不违法的说清楚。
1、车身颜色能不能改?
车身颜色是车友们比较喜欢改装的地方,而车身的颜色不管是用车贴改,还是喷漆改,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改之后要去车管所办理相关手续,也就是登记备案,拿到新的行驶证后,就可以合法上路了。
2、车灯能不能改?
车灯可以说是改装党的必改之处。有些人觉得原车的灯光不够亮,有些人觉得原车的灯光不够炫,总之就是要改得与众不同,一般来说卤素灯改成氙气和LED车灯是可以的,那种爆闪、强光和奇奇怪怪的灯源则不可以。
3、轮毂能不能改?
轮毂能改,但是不能随便改,因为轮毂事关行车安全。一般来说轮毂的尺寸不能变动,变了就算非法改装。改装轮毂时要注意轮毂的质量,别选到什么山寨产品,跑几下断了可还行!
4、内饰能不能改?
内饰能不能改得看你想改成什么样,如果只是改装内饰的材质,比如把座椅包上真皮,把内饰颜色改正自己喜欢的颜色,氛围灯什么的都能改,但要是因为改装内饰使得车辆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就不被允许了,比如买了一辆五菱宏光,本来是用来拉人的,但是你却把座椅拆了用来拉货,这是非法的。
另外,加装尾翼、做大包围、改装排气管等行为,原则上都不被允许,望周知!
希望的对你有帮助!来自湛江金富汽车的从业者!
④ 中国第一辆改装车,到了国外究竟有多牛
渣,国外改装是合法的,国内改装是不合法的,人家是把法拉利458发动机改到丰田Brz车上能正常行驶叫改装,我们是装个冬菇排气叫改装
⑤ 中国汽车发展简史那有、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进口两辆奥兹莫比汽车到上海
1902年,袁世凯从德国零时购买1898年产第二代奔驰轿车作为寿礼献给慈禧
1930年,上海出现从事汽车或零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进口车辆8781辆,1930年,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
孙中山最早提出建立中国汽车工业,发表于1920年“建国方略”
1928年,张学良是第一个组织国产汽车的人
1950年1月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同前苏联会谈,商定前苏联援助中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载货汽车厂。
1953年7月15日 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期间,全国范围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到50年代未,中国的汽车制造厂迅速增长到16家,汽车改装厂增加到28家,汽车、特别是载货汽车产量迅速稳步增长,达到两万多辆的水平
1967年4月1日 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开工典礼。9月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周期长达10年之久。
60年代后期,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需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大批配套厂先后投入建设。
到1976年,全国汽车厂家增加到66个,专用改装车厂增加到166个
到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己达到19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车为主体的汽车产品体系。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汽车总局,局长饶斌(兼)
1981年9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轿车外资合营项目建议书
1982年5月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4年1月15日 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7月 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
1985年3月 中国与德国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月正式开业成立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
9月27日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北京签字。
1990年11月 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签字
12月 二汽与雪铁龙公司轿车合资项目在法国签字
1991年1月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1990年累积国产化率达60.09%,整车和发动机开始 出口
2月8日 中外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
1993年11月15日 汽车行业名列前10位的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汽车制造厂,江西汽车制造厂,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南京汽车制造厂,湖南汽车制造厂
1998年6月中日合资广州本田成立
1998年12月上海通用别克下线
⑥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军车发展史简述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已有93年的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不断壮大,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守护着祖国四方的安全,令我国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升级,比如军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我国军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军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回看这部军车发展史,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强大的奋进史。和平岁月来之不易,让我们向所有为了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军车研发团队致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⑦ 中国有关汽车改装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二)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机动车登记规定》中规定: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变更登记:
(一)改变机动车的品牌、型号和发动机型号的,但经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选装的发动机除外;
(二)改变已登记的机动车外形和有关技术数据的,但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一)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
(二)货运机动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等;
(三)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
(7)中国改装车历史扩展阅读
汽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前后防撞装置,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需办理变更登记:
《机动车登记规定》中规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一)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
(二)货运机动车加装防风罩、水箱、工具箱、备胎架等;
(三)增加机动车车内装饰。
《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中规定:
第二十四条 车辆管理所办理变更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址、身份证明名称、号码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事项为:
(一)登记审核岗审核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代理人提交的资料。符合规定的,受理变更登记申请,收存相关资料,向机动车所有人出具受理凭证;
(二)档案管理岗签注《机动车登记证书》,变更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址的,制作《机动车行驶证》。
第二十九条 车辆管理所应当按照本规范第六条规定的格式和方法,在机动车计算机登记系统中录入下列事项,并签注《机动车登记业务流程记录单》和《机动车登记证书》的登记栏:
(一)居中签注“变更登记”;
(二)改变车身颜色的,录入变更后的车身颜色,并签注“车身颜色:”和变更后的车身颜色。
⑧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改装文化和西方国家差距那么大
改装文化,是汽车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分开讲,改装文化 和 汽车文化
西方,欧美地区,的汽车工业要比我国先进的多,汽车知识的普及度远超我国
欧美地区的汽车工业,有超过百年历史,并且在世界大战中经历风雨
而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从建国开始起步
汽车对热门的普及度,以及发展的历史,决定了汽车文化的发展程度
⑨ 中国汽车改装的发展趋势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改装项目,如大包围,保险杠,尾翼,行李架和进排气等,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应付他们。事实上,最好是改变或增加,因为他们都购买现成的产品,以取代原厂的部分。但是如果要改变汽车的重要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和ECU,这不是每一个重组商店都能处理的事情。改造的商店不多,但也愿意做,买不起,因为对技术、经验和理论的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人对个性的追求只限于一种另类的身体贴、尾巴等。因此,到目前为止,许多所谓的改装商店实际上是一个美容装潢店。
上海等地的汽车改装业发展相对较领先,这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地方的经济发达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香港的汽车改装业要比我们内地要领先,主要因为它身份的特殊,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她的汽车改装文化主要受到日本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车消费的普及,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汽车改装市场也会逐步发展壮大。未来5-10年,我国汽车改装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汽车改装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中的幼稚期,行业存在较高风险和投资收益。汽车改装是一种对汽车消费文化的偏爱,是一种个性与时尚的追求。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70%的汽车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装,包括内外饰、操作性能和动力性能等,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226万辆和2306万辆,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汽车改装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从横向比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但是汽车改装市场规模却不及美国的1/10;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中国汽车改装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对于汽车改装商和消费者而言,一定是要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才能有助于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总体来说,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⑩ 中国汽车历史
用科学的态度总结中国汽车50年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中国汽车工业50年”究竟从何时何地发端,却是“证”出多门,各执一词。
1999年底,在中国汽车协会召开的“四届二次理事和常务理事会”上,协会负责人曾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已经为迎接入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疑,这里所指的“50”年,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初算起的。然而,在去年7月该协会公开发出的征集“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却又出现了“200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的新提法。这一提法倒是与吉林省和长春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9月28日联合发出的“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庆祝活动邀请函”中提到的“2003年7月15日是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 相吻合,只不过前者立足的是全国汽车行业,后者立足的却是一方经济,并且把“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摇篮”的桂冠,戴到了“长春市”的头上,理由是“中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我在这里无意评判孰是孰非,只是觉得把 “长春市”和“一汽”等同起来的提法不够妥当,至少混淆了地方与企业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还有一篇颇具官方色彩的题为《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文章,把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范围,圈定在1949年至1998年,并将其划分为“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这个“50”年既未提及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存在的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如长安汽车集团的前身),也不认同“长春市”或“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若以此种划分作为圈定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底线的话,那么,近4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则应该被视为“腾飞阶段”,而这样一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也就不是五十年了。
总之,无论是把“中国汽车工业50年”圈定在哪一年哪一地都无关宏旨,重要的是在即将开锣的各式各样的庆祝或纪念活动中,如何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历史。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其去年下发的通知中所倡导的“生动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冷静地审视中国汽车工业同世界的距离,探索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等原则要求,倒是充分地体现这一点。
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历史,就要充分尊重历史所具有的客观性,既要看到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落后与不足的一面。因为,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所有的历史都是一部无法改写的大书,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历史是在不可倒流的时光中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历史的长河总是在不断地奔涌向前。同样,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总是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之中,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尊重历史自然也就包括了对于科学严肃性和纯洁性的尊重。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大发明,虽然至今还在被子孙后代们引以为豪,但究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和发展,其威力之大和用途之广却是咱老祖宗所始料不及的。如果仅把目光停留在“发明权”上,就未免太有些小家子气了。客观说,西方人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拿去造了快枪快炮,回过头来还用其打过中国人,这从民族自尊心上来讲的确是让人受不了的,但单就火药制造技术的丰富与发展来说,那些把中国的四大发明拿去并使之发扬光大了的西方科学家和制造商们,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方面的功绩却与我们的老祖宗是有着同样值得称颂的功绩的,不仅火药如此,活字印刷术、造纸术亦同样如此。无数史实证明,任何发明创造,只有融入到人类集体的智慧结晶之后,才能得到充分的丰富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历史,不仅要客观公正,而且要敢于面对历史的真实,尤其在纪念或庆祝“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时候,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回顾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面向未来。据有关史料显示,在1949年至1965年的14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创建”之初并非是“白手起家”,而是在“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的背景下诞生的,其中所指的“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就是后来被人们简称为“一汽”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今天一汽集团的前身。如果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义对其重新解读的话,一汽的“国”字号品牌里至少是要打些折扣的,因为在“前苏联援助”的这句话里,至少包含了人家曾经出过的图纸和专家,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基本定义却是不容置疑的“独创性”。另外,在这14年里,虽然“国家对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其发展速度却是相当缓慢的,全国14年生产的汽车总量,还不如当今一个中等规模的汽车厂家的年生产量,如此缓慢的速度,当然值不得为其敲锣打鼓了。
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历史,不仅要敢于面对真实的历史,而且要善于“闻过则喜”,勇于把“落后”的历史当作未来“进步”的一面镜子。如果明明是“短儿”却偏要护着,甚至用“以偏概全”的不恰当方式来夸大成绩,恐怕就会有阿Q遮盖头上疥疮的嫌疑了。
史料证实,从1966年至1980年的12年中,也就是被人称之为“成长阶段”里,中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的汽车厂,其中“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改装车生产厂点近200家”。这些厂家共生产大、中、轻型客车13400辆。全国累计生产各类汽车163.9万辆。
12年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正是其从嗷嗷待哺到完成性别特征的迅速成长时期,而中国汽车工业的这个“成长阶段”却只能以“保有量”的方式统计出累计生产各类汽车169万辆,其中148万辆还是载货汽车。若按平均年产量来算,每年也不过就13万辆左右。与此同时,世界汽车工业在这一时期却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那些数字不说也罢。需要看清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依旧是在蜗行之中,离“先进”的头衔远得很。
再看1981年至1998年的又一个17年,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这短短的17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就完成了“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等)的升级换代,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汽车、摩托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全国生产的各类汽车累计为1452万辆”。
显然,这个阶段比前两个时期的发展快了许多,但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近4年来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变化。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2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从1998年的163万辆和160万辆,跃升到2002年的320万辆和322万辆,几乎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4 %和19.1%;私人汽车保有量2001年达到770.78万辆,比1998年增长82%;其中私人客车保有量2001年达到470万辆,比1998年增长103.7%。摩托车产量则连续4年超过千万辆,年出口超过20%,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难怪中汽协一位负责人感慨地把这4年称之为“是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4年;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深刻变化的4年。”
事实也是如此,在并不太短的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真正称得上“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就在这4年里,而导致其“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健康是相对于不健康而言的,很显然,相对于近4年来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此前所走过的路应该说是一条不健康或至少是不怎么健康的路。在回顾与总结中国汽车工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史时,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否健康地走向未来。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但未来却可以浓墨重彩地描绘。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历史,同样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如今,中国不仅加入了WTO,而且正在加快与世界全面接轨的步伐。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只有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才能脚踏实地的面对未来,从而也才能虚心地吸纳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给我们的科学成果和现代理念,信心百倍地去锻造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离小康社会越来越近,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竞技舞台。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汽车工业不仅正在迎来了一个有史以来的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且必将在崛起之时成为各国的汽车制造商们的一个强大而友善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