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长征改装车
A. 长征六号为什么叫改运载火箭作用是什么
3月30日10时29分,我国的另一枚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顺利发射升空,将3颗卫星送上太空,值得庆贺。而且,和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不同的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就是属于固体火箭中的另一种——全固体火箭。
这次长征六号改火箭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2次飞行。
B. 我国在海南成功发射了长征七号,知道长征七号上发射的是什么吗
长征七号搭载了远征1A上面级、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天鸽飞行器(2个)、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等6项7个载荷。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质量597吨。
长征七号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为了适应海南多台风的特点,也为了未来的高密度发射准备,长征七号需要具备在发射区快速发射的能力,简单准备后就能够发射,形象说就是“即到即打”。
长征七号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发射火箭,海南发射场与内陆发射场最大的不同是湿热多雨、台风频繁的海洋气候,而火箭上的许多精密仪器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长征七号具备在海南复杂气象、气候环境下全天候的发射能力,形象地说就是“想打就打”。
C. 比长征五号还厉害的火箭是什么火箭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由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2”发展而来,包括“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商业大力神3”子系列火箭。
“大力神2”系列火箭有“大力神2LV-4”、“大力神2SLV”、“大力神2s”等几种型号。“大力神2LV-4”是为“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而服务,火箭长33.22米,最大直径3.05米。
“大力神3”系列火箭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有A、B、C、D、E五种型号,可发射各种轨道卫星,有代表性的是“大力神3C”火箭。该火箭由“大力神3A”发展而来,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同步轨道卫星。火箭最长50.6米,最大直径9.7米。
“大力神34”系列火箭有34B、34D、34D/惯性上面级、34D/过渡级等几种型号。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卫星。“大力神34B”为三级火箭,最大直径3.05米。“大力神34D”长49.35米,最大直径9.82米。
“商业大力神3”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其设计完全出于商业目的,火箭的各种整流罩可适用于目前各种商业有效载荷。火箭长48.2米,最大直径9.82米。
“大力神4”系列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系美国空军预备在航天飞机不能满足军需时使用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大型军用卫星及其它军用卫星。
“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运载器。
“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运载器。它是世界上成员最多,改型最快的运载火箭系列(改型达40余次)。其发射次数居美国其它各型火箭之首,同时,该型火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德尔塔”原型火箭由“先锋号”火箭和“雷神”中程导弹组成,火箭长28.06米,最大直径2.44米。
“德尔塔2914”火箭是该系列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的一种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35.36米,最大直径4.11米。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先后研制的型号有“土星I”、“土星IB”、“土星V”三种型号。
“土星I”为研制型,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早期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和发射“飞马座”宇宙尘探测卫星。全箭长57.3米,最大直径6.53米。
“土星IB”为改进型,用于载人或不载人飞船地球轨道飞行试验,为“土星V”积累经验。全箭长68.63米,最大直径6.6米。
“土星V”是最终型,专为阿波罗登月而设计。全箭长110.64米,最大直径10.06米。
“雷神”系列运载火箭
“雷神”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发射军用卫星和早期的航天探测器。该系列包括“雷神-艾布尔”、“雷神-艾布尔星”、“雷神-博纳”、“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等型号。
“雷神-艾布尔”型是三级运载火箭,综合了“雷神”中程导弹和“先锋号”火箭而成,箭长27.28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艾布尔星”是“雷神-艾布尔”的改进型,其长度缩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简化,可靠性增强。该箭长24.11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博纳”是为满足美国空军发射中、小型卫星而设计的。箭长21.56米,最大直径2.44米。
“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D”型火箭是为发射大质量侦察卫星而研制的,在“雷神”基础级上增加三台固体助推器,并组合“阿金纳D”上面级而形成。箭长29米,最大直径2.44米。
“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由“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成的,主要有“宇宙神D”、“宇宙神多级系列”、“宇宙神I”等型号系列
“宇宙神D”是美国发射载人飞船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该火箭是在“宇宙神D”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经适当改进而成,箭长29.07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SLV-3C-半人马座D”火箭为多级火箭。该火箭是“宇宙神”火箭系列中首次使用低温液氢液氧上面级的火箭,箭长38.35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I”是“宇宙神G-半人马座D-1A”的一个改进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25至2.34吨,主要用于商业发射。箭长42-43.9米,起飞质量163.9吨。
在60年代为前苏联登月计划而设计的巨型N1号运载火箭的照片首次公布与众。
在美国大力发展“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同时,前苏联也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共制造了9到10枚N1号运载火箭,以期抗衡美国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但是N1号火箭前后共四次发射都失败了。
俄罗斯强度研究中心在其主页上公布了N1号运载火箭的照片。专家们认为,这些照片提供了有关N1号运载火箭第一级的详细资料。
前苏联太空专家卡梅伦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布的这些照片非常有意思,因为它们揭示了N1号运载火箭第一级一些人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结构。
四次失败的发射
前苏联希望N1火箭能把宇航员带上月球。N1号运载火箭是为实现前苏联登月计划而设计的,它的动力系统庞大复杂。火箭第一级使用了30台强大的发动机,燃料为煤油和液态氧。
发动机数量过多是N1号火箭致命的弱点。由于工程设计者无法有效地平衡这些发动机的推动力,因此也无法控制整个运载火箭。此外,如何为每个发动机添加燃料也成为一个问题。
前苏联在1976年放弃了N1计划。当时,前苏联太空计划负责人格卢什科下令销毁N1号火箭所有部件。但是,仍然有许多N1号火箭的部件被保存了下来。1974年,美国基斯特勒宇航公司就购买了94台N1号火箭的发动机,用以改装新火箭。
D. 猎鹰重型火箭送了辆跑车上天,它到底牛在哪
猎鹰重型火箭送了辆跑车上天本身并不牛是火箭把本身的技术太牛。(移民火星)
美国东部时间时间 2018 年 2 月 6 日下午 15:45 分,美国 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火箭从具有传奇色彩的肯尼迪空间中心 LC-39A 发射平台成功起飞并完成预定任务。
这张长征五号 / 九号和美国太空发射系统的对比已经出现在各种外媒报道中
而随着中国超强火箭发动机(500 吨级)研制和大直径壳体的研制不断实现突破,中国的大国重器长征九号预计将在 2030 年前后登场。
它的最终目标很简单,与 NASA 最核心的太空发射系统正面竞争,支撑中国大型空间站建设、重型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登月、载人登陆火星的顺利进行。
想要走入深空,就必须依赖大运力火箭。猎鹰重型的首飞成功,其它重型火箭的相继研发,都预示着,人类航天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E. 神舟七号相比以前的神舟六号,在哪个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闪光点。
神七飞船比神六新研制了114台设备 较之以前的神舟飞船,神七飞船外观发生六大变化,包括飞船外侧将卸下一对“翅膀”,同时为适应航天员舱外行走的需要,增加舱外摄像机、照明设备和活动扶手等。 据介绍,神舟七号飞船采用了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结构。全长9.19米,整船重量7.89吨,设计在轨正常飞行三天,并具备最长五天的飞行能力。 而与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技术状态共进行了227项更改;在飞船的697台合装船设备中,沿用设备346台,更改设备237台,新研制设备114台。 此外,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针对飞船上升段、飞行段、出舱活动段和返回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共考虑了185种故障模式;相应的,出舱活动段设计了31种故障对策;非出舱活动段设计了145种故障对策;回收着陆段设计了9种故障对策。研制中还安排了89项试验验证项目。 首次在轨道舱增加“气闸舱”功能 专家介绍,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个舱段组成。其中,飞船轨道舱是在原轨道舱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去掉了留轨的功能,并有达到“一舱两用”,即同时具备出舱活动的气闸舱和航天员生活舱的功能。 其中,首次在轨道舱增加的“气闸舱”功能,则是主要针对飞船要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飞行任务,包括了增加轨道舱舱内泄复压系统、舱外航天服支持系统、舱外通信系统、舱内外图像采集和照明系统,以及气体净化装置和消耗品配置等大量相关设备和功能。 由于首次要完成三人满载执行任务,因此在神七飞船的返回舱内除了增加一名乘员座椅外,还因此增加了消耗品的配置。贾可介绍,为验证返回舱的可靠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做了大量超满载载荷空投验证实验,并改进了降落伞的设计,提高了伞系统的可靠性。 “我们还在推进舱前段安装了‘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终端设备 具有图像和伴音的下传功能。”贾可说,任务期间神舟七号将与“天链一号”进行中继链路实验。“在两颗相对运动复杂、倾角各异的空间飞行器间进行无线通讯,意义重大。如成功将大大提升我国飞行器的测控覆盖率。” 火箭进行了近30项技术改进 贾可说,早前有关长征二F型神七后将“谢幕”的说法并不完善,“长二F火箭不会谢幕,还要至少打三发”。 据介绍,长征二号F火箭(简称“长二F”)全长58.3米,起飞推力604吨,运载 能力为8.1吨。是我国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可靠、安全性最高的火箭。 与“神舟六号”时的火箭相比,长二F火箭技术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近30项的技术改进。 据了解,对比以往,研制长二F时不仅增加了火箭的测试次数和累计测试时间,而且针对以往飞行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进行了“8赫兹”问题和“415秒”问题两大技术攻关。 贾可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研制变能量蓄压器,来解决神五、神六时,火箭飞行中出现的“8赫兹”的震动问题;同时,通过二级增压管路材质的铝改钢,来解决“神六”发射时,火箭飞行至415秒附近二级尾舱环境等部分参数出现异常变化的问题。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参与了舱外航天服头盔、躯干壳体、通风流量分配管路、呼吸系统、活动关节、生理信号放大器等产品的研制。
F.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这填补了我国航天动力技术的哪些空白
我国首款固液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功将重达3吨多的浦江二号卫星完美送入6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同时搭载的一颗百公斤的天鲲二号卫星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芯一级四周则捆绑了4枚推力为120吨的固体火箭。全箭总长约50米,全箭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可执行太阳同步轨道、低轨、中轨等多种轨道的发射任务,支持单星发射、多星发射、星座的组网和补网发射,将有效保证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型载荷的按需、按时发射。
G.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中国的航天发展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H. 请问火箭那么大,是怎么运输到发射场的呢
我国目前现役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高达57米,芯级直径有5米长,起飞重量更是达到达到870吨,虽说有90%都是起飞前加注的燃料。但是“胖五”这么大块头的火箭,到底是怎么从天津的火箭生产制造基地运输到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呢?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又是怎么运输他们的火箭的?
海路公路相结合,远望号保驾护航由于长征五号的生产和发射所在地都在滨海城市(天津和海南),因此长征五号在天津完成生产后,再分段由特殊改装的牵引车运输至天津的港口。在港口再由专门运输火箭的远望21、22号运输船运至文昌清澜港,最后再通过特种车辆牵引走公路运输至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垂直组装。
这种海运+公路的运输方式大大减少了对火箭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此前我国的火箭通过铁路运输,由于隧道、涵洞等因素的限制,火箭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35米。并且和铁路相比,海运让长五火箭的感觉更舒服,感受到的振动和颠簸较少,更有利于减少火箭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运至发射场过程中的长征五号火箭
欧洲航天局ESA运输阿里安5火箭
俄罗斯的火箭运输比较特殊,在火箭的生产基地和发射场之间建造了专用的铁轨用于运输火箭。火箭在完成生产制造后直接就能吊装到一旁的铁轨上。我国初期的火箭运输就是参考前苏联设计的,所以在地处我国内陆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可以看到类似用于运输火箭的铁轨。
I. 我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他乘坐的飞船名称叫什么
我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他乘坐的飞船名称叫神舟五号。
杨利伟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9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获中央军委批复,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1997年4月中旬,他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1998年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由空军少校军衔改为陆军少校。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认真努力,孜孜不倦。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9)航天新长征改装车扩展阅读
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
2018年,中国年度发射次数达到38次。从架设沟通地月通讯的“鹊桥”中继卫星,到发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从连续发射导航卫星并组网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到中法海洋卫星和海洋二号B星、构建天基海洋观测监测系统。
从对地观测的高分十一号卫星,到旨在构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中国航天以堪称惊艳的表现,将2018年演绎为名副其实的太空中国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公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建设突破四大类百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航天能力整体跃升。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迈向全球、产业化日趋成熟的同时,中国的另一个卫星系统‘虹云工程’也开启了发射时间。这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也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