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产量最大省份
A. 全国最大的汽车配件城在哪个城市啊、哪里的汽车配件最便宜啊
中国(十堰)汽配城广场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汽配总成件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整车厂配套采购中心和十堰汽车汽配订货会永久性会址。
B. 中国的“汽车城”在哪个城市
1、十堰市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原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现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俗称车城。
2、长春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长图、长白与京哈线铁路的交点,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中外。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就设在这里,故有汽车城之称。
3、武汉市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
4、上海市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三大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便坐落于此。
5、重庆市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公司总部所在地
6、广州市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
7、北京市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集团公司
8、柳州市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以上8市汽车产量占到全国80%以上)
(2)汽车配件产量最大省份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国际汽车城
其交通优势:
地理位置极佳,项目选址于泰州海姜大道北侧(宁靖盐高速泰州方向西2公里),距离市中心5分钟车程,距离泰州市也只需15分钟车程,海姜大道本身也就是328国道,车流量大,周边又有多条省道、国道以及高速公路;
在项目的东边是宁靖盐高速、229省道、204国道以及沿海高速,项目的南边有334省道和宁通高速,西边是231省道和京沪高速。项目交通地理优势显著,特别是高速公路,更是位居全省第一。
C. 中国最大汽车配件城在哪
十堰车城。
D. 除了广东、湖北,还有哪些省份也是造车大省呢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版图不断扩大。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加入了新能源汽车造车行列。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前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上报各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情况。目前,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有哪些进展?产销情况如何?
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9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国内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以此估算,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但是,据界面数据不完全统计,上述202个整车生产项目大部分能够投产,而按照3000万辆的项目规划产能计算,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是销量的6倍。供大于求的市场下,该如何在竞争中“跑起来”,或许会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难题。
E. 汽车配件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厂家比较集中
江苏常州,镇江地区的覆盖件
瑞安的电器 龙泉的空调
山东的水箱 河北的底盘件
如果你要做出口 建议广州
还有江苏宝应地区的铁件
F.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是哪里
1 十堰二汽--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她既是“东风车”的故乡,号称“东方底特律”的汽车城,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景色诱人的山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 十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堰是山水大市和资源富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八分之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水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绿松石、金、银、石煤、稀土、铁、锡、钒、大理石等50多种,潜在价值在4000亿元以上。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经流量达100亿平方米,过境客水280亿平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40kw;林特资源闻名遐迩,茶叶、食用菌产量丰富,质优品高,房县被誉为全国“燕耳之乡”;药材资源品类繁多,共生产药材2700余种,在国家确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我市约占235种,占总数的65%,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十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有“东方底特律”之美誉。十堰是东风汽车的摇篮,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汽车工业资产45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各类汽车年产能力达30万辆。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界最大的合资项目—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战略合作全面启动,十堰作为主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未来五年将新增投资50多亿元,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 十堰是旅游胜地。是“长江三峡—神农架—古隆中—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古城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4A级旅游区称号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有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见的恐龙故乡。有温泉、瀑布、天池、峡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现代汽车都市。十堰这个地方,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四季无大风,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块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水宝地。 十堰是南水北调水源头。位于十堰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直达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调水1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将使十堰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给十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堰是生态屏障。由于秦岭、巴山两大山脉在十堰交汇,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可以抵御北方沙尘暴南下东移,阻止南方酸雨北上西进,因此,十堰是一个生态调节器,是我国的生态心脏。
G. 全国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哪
你问的是配套汽车制造厂商的生产厂家吗.重型车如重汽主要在济南..估计有上百家.配件质量与价格有好有坏..重型车分为好多种...东风.解放.重汽.各种挂车等等.轻型车/轿车也一样...你问的是哪一种...告诉你一个惯性...哪种车型的制造厂家在哪...生产汽车配件的厂家就集中在哪..你首先要查的是.你想问的那类车的制造厂家在哪..不知道能不能帮助你.
H. 中国有哪些汽车生产基地的城市
中国汽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有:
1、十堰市: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汉江南岸。原为山村小镇,现已发展成新兴工业城市。十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拥有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
2、长春市: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长图、长白与京哈线铁路的交点,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中外。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就设在这里,故有汽车城之称。
3、上海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作为中国汽车工业三大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便坐落于此。安亭国际汽车城由上汽集团、上海嘉安投资发展公司等共同出资建设,占地68平方千米,位于上海嘉定区。
4、重庆市:
重庆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公司总部所在地。
5、柳州市:
柳州市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汽车产量占到全国80%以上。
I. 我国主要省市汽车发展历程省市越多越好~~
上海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01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奥兹莫比尔牌汽车,成为中国最早使用汽车的城市。二十世纪中期,上海现代交通的主要运载工具: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双层巴士。二十世纪40年代,上海的机动车已有3万辆,上海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1937年初,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成立,组装成第一辆本茨式中国号2.5吨柴油汽车。
1951年,上海公交修造厂(后为上海汽车发动机厂,上海客车厂)试制成1000型无轨电车。1957年9月,上海汽车装修厂〔后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第一辆58型越野车。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1978年以来,上海汽车工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建成上海支柱产业,中国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之一。上海汽车工业选择德国大众汽车作为合资伙伴,1983年4月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3月1日,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重点发展轿车工业。1996年上海大众形成30万辆轿车年产能力。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对中国汽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12月26日,上汽与南汽联合后,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航空母舰”。
“十一五”期间,上海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近50%,而私家车的保有量从2005年的41万辆上升到2010年的102.93万辆。至2010年末,上海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轿车17辆。2012年1-7月,上海市累计上牌189928辆汽车比增长5.83%。其中,国产轿车累计上牌117362辆,同比增长5.94%。
北京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北京汽车产业是国内发展较早的地方汽车产业之一。1953年为了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配套,北京建立起了第一批零部件生产厂,1958年起开始试制整车,60-70年代成功地自行开发了轻型越野车和轻型载货车,填补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空白,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确立了北京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80年代,北京汽车工业与国外公司合资,建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切诺基吉普车和五十铃N系列轻型载货车;成立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对外开放、转换机制、引进技术、吸收外资和运用社会资本方面走在全国汽车工业的前列。90年代,北京汽车工业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跨地区经济联合,建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独树一帜。在21世纪初,北京汽车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扩大同戴·克公司的合资经营;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重庆市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谈到中国的汽车城,重庆绝对是一个值得浓墨冲裁书写一番的重要城市。在这里,驶出了中国第一台吉普车,现在还是中国最大微车生产基地。如今,重庆汽车业已经不满足与本地发展,它早已把触角伸到了国内各地、甚至海外。
照着年份来看,重庆市真正开始发展汽车工业应该是在1965年,至今已经历了47载风雨,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座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汽车城。
1965年,重庆市组建了由四川汽车制造总厂(现为重庆红岩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现为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綦江齿轮厂、重庆汽车配件制造厂(现为重庆卡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现为重庆红岩车桥厂)、重庆油泵油嘴厂和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现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分公司,由此拉开了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的帷幕。
作为我国第一座高起点的重型汽车总成生产基地,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现为重庆红岩车桥厂)从60年代引进法国贝利埃军车制造技术、80年代引进德国MAN(曼)重型车桥制造技术、到90年代成为奥地利斯太尔汽车车桥总成定点生产厂家,几十年来在同行业中始终走在车桥总成研发和生产的前列。
1984年5月,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引进了当时在国内从未听过和见过的微型车,迈出了中国微型汽车的步伐;1985年,根据国内“缺重少轻”的状况,重庆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轻型商用车,车一上市便得到了市场的追捧;1991年,国家批准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奥托微型轿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此结束了重庆没有轿车生产的历史。
2008年7月28日,承载不少中国人汽车梦想的奥拓,在累计生产了50多万辆后功成身退。也是由此,在国内形成了济南重型汽车、陕西重型汽车、重庆重型汽车,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神龙,重庆长安和天津华利(现为天津一汽夏利)三大三小二微的汽车工业布局。
湖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69年,东风汽车公司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市建设成立,标志着湖北汽车工业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汽车工业大规模合资之后开始迅速发展,近几年更取得爆发式增长。
目前,湖北汽车工业形成了武汉、襄樊、十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其中,在东风旗下神龙、东风本田和东风乘用车等车企带领下,武汉已形成产业集群。“车城”十堰是国内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用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襄樊汽车产业近年业发展迅猛。
湖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湖南发展汽车产业经历了很长的曲折过程,为振兴湖南汽车工业,湖南省政府早在“十一五”初期编制了《湖南“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对汽车企业的扶持力度。经过5年的发展,湖南汽车产量由2005年的9.4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21.45万辆,4年翻了一倍多。在轿车领域,湖南全省2009年实现产销7.5万辆,3年增长近30倍,占全省汽车产销量比例从不到1%发展到如今的35%。2009年,汽车工业GDP占湖南全省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河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南奇瑞,北长城”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两面旗帜。河北汽车的主要以长城汽车为代表,长城汽车的六个阶段印证了河北汽车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原始资本积累,打下坚实基础(1990--1995)
长城汽车的前身是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改装汽车业务,没有固定产品。1990年公司陷入困境。当年公司员工只剩60多人,且负债累累。26岁的魏建军单枪匹马来到长城工业公司,在承包中,他带领长城人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神,艰苦创业,当年企业扭亏为盈,5年迅猛发展,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正式生产皮卡推动国内全行业的发展。(1996--2000)
1996年,长城将不被业界看好皮卡作为自己的主导产品,同年,迪尔系列皮卡正式推向市场。1998年,以销量及产量计,长城皮卡销量排名第一。之后产连年番翻,1999年10月,长城当年第一万辆皮卡下线,将中国皮卡热销推向了高潮。同年年底在国内同行中业首家推出了四种底盘、五种不同规格的皮卡,成为国内品种最多的皮卡专业厂,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企业扩张发展,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2000--2002)
皮卡的销量大增,生产条件已制约了进一步发展,2000年开始扩张发展。2000年初,长城控股华北汽车制造厂,成立长城华北汽车有限公司,下半年成立保定长城内燃机有限公司。2001年6月,再次注入巨资,建成了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发动机生产基地,标志着长城汽车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四阶段:国内首开先河,开创经济型SUV新时代(2002--2004)
长城皮卡占据了国内龙头老大,公司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2002年6月,首开先河推出了8万余元的赛弗SUV,正式进入大中城市市场,风靡全国,被业界评价为“赛弗现象”。2004年下半年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功能、定位不同的赛影RUV、赛骏SUV。
第五阶段:打造规模经营10万辆基地投产,哈弗下线(2004--2005)
在皮卡、SUV领域,长城在销量、市场占有率、出口等方面在国内占据了绝对优势。2003年底,公司在香港H股正式上市,开始筹建长城汽车工业园。
第六阶段:开创新纪元进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轿车、家用车领域。(2006-至今)
长城在继续发挥皮卡领域和SUV领域优势的同时,公司开发出适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轿车、家用车品种。2006年7月年开建的2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将陆续投资28亿元,产品规划是与国外联合开发1.0-2.0升的中小排量轿车和MPV系列产品。
河南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河南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传动轴总成等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和新航集团、中轴集团、中原内配等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迅速壮大,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汽车产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是河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区域配套水平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安徽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49年5月,安徽解放军管会接收合肥汽车修理厂。1958年,芜湖仪表厂生产汽车仪表,合肥汽修厂试产活塞,半轴等配件。1962年,巢湖汽车配件厂从巢湖搬至合肥。1964年,正式成立巢湖汽车配件厂,生产解放,跃进车型的制动器和方向机。 1966年7月,安徽省第九劳改支队机械修配厂更名为合肥淝河汽车修配厂,生产解放、跃进车型的五种简单的汽车配件。1967年,建立芜湖汽车配件厂,生产解放车型储气筒、前后刹车调整臂等。1968年4月,巢湖汽配厂试成130型巢湖牌轻型载货汽车,而这辆汽车也被称为“安徽第一车”。1969年,巢湖牌轻型载货汽车商标由“巢湖”牌更名为知名的“江淮”牌。1970年初,装置440型发动机的江淮牌HF140型3吨载货汽车投入生产。
1986-1990年“七五”规划期间,起步阶段的安徽汽车工业,正处于最困难时期。1995年底,安徽省汽车产量28430辆,至此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1975年9月,安徽省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开始按专业化发展汽车生产。
1996-2000年(“九五”规划期间),安徽省主要实施了几大项目:1997年11月淮海机械厂正式并入产品相近的昌河汽车集团;1997年安徽拉开轿车的大幕,在芜湖兴建了奇瑞公司。1999年第一辆轿车下线。安徽成为全国汽车制造业车型最完整的省份;2000年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始了安徽省汽车整车企业股票发行先河。
福建省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917年,福建省福州市开始进口汽车,汽车开始在八闽大地出现。1958年,制造出第一辆福建自制的汽车——“长征”2.5吨载重汽车。1983年,福州汽车厂和福建汽车厂被批准为国家定点整车厂。1985年2月4日,福建省政府批准省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作为福建汽车工业的行业主管机构。1992年3月,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成立。1995年11月23日,闽台合资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次年7月,首台东南得利卡车下线。1999年9月26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投产。由30家台资协力厂拱卫现代化主机厂而成,占地2700多亩的东南汽车城在闽侯青口拔地而起,总体规划年生产能力30万辆,首期年生产能力已达6万辆。全省汽车工业的龙头正式形成,大大提升了福建汽车工业的整车实力和技术档次。汽车工业格局基本确立,标志着福建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福建省汽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福建省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家整车及零配件企业,形成闽中、闽南、闽西北三大汽车产业群。,从闽台合作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合作,从1994年的5000辆汽车产量发展到2006年的10万辆汽车产量,福建省汽车工业已成为福建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J. 国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19个获“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城市及时间(仅供参考,主要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
2004年11月23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007年4月8日,广西省柳州市(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009年7月29日,重庆市璧山区
2009年6月22日,宁夏银川(中国汽车零部件银川产业基地)
2010年10月17日,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2010年12月7日,四川省内江市
2011年5月30日,安徽省蚌埠市(中国汽车零部件(滤清器)制造基地)
2012年6月26日,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2012年9月17日,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
2012年11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
2014年6月13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
2015年5月,浙江宁波市宁海县
2016年3月,吉林省公主岭经济开发区
2016年4月,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2017年6月12日,广东省中山市
2017年8月8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2019年12月29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