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库存比计算公式
⑴ 请问什么是汽车库存当量如何计算,谢谢!
汽车的库存当量是衡量库存和销售情况的关系指标。
计算方法:
月末库存/下月销售计划
⑵ 汽车经销商常用的库存预警怎么计算,库存系数怎么计算
库存预警库存滞留资金/流通资金,以50%作为荣枯线。
库存系数计算方法:
库存系数=月末库存中的数量或总价 / 当月销售的数量或总量。
库存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计调查计算过程:经销商认为库存量“增长”的比例从33.5%降至19.1%;“基本持平”的比例从36.8%增至53.3%;认为“下降”的比例从29.7%降至27.6%。然后再把这些统计数据跟据一定方法综合计算。
总需求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计调查计算过程:经销商认为总需求量“基本持平”的比例由上月的31.4%增至41.4%;认为总需求“增长”的比例从58.5%降至25.2%;认为总需求量“下降”的比例从10.1%增至32.9%。
日平均销量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计调查计算过程:经销商认为平均日销量“增加”的比例从52.1%降至23.2%;“基本持平”的比例,从36.7%增至41.9%;而认为日销量“下降”的比例则由上月的11.2%增至34.8%。
从业人员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计调查计算过程:经销商认为从业人员“减少”的比例从上月的5.0%增至12.1%;“增加”的比例由上月的9.4%降至8.7%;认为“基本持平”的比例由上月的85.6%减至79.2%。
经营状况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具体计调查计算过程: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从57.8%增至66.7%;经营状况“好”的比例从上月的31.6%减至20.9%;经营状况“不好”的比例从上月的10.7%增至12.4%。
最后计算综合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把以上各子指数分别乘以权重,并做总和,最终得到预警指数。
(2)汽车4s店库存比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产生库存的真正原因的是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衔接环节之间“缝隙”造成的。
在一般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上,每个工人负责组装一件产品,然后流转到下一个工序。彼此之间没有多余的零件,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前后衔接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产生多余的库存。
可是在现实情况中,生产和供应链都是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做到无缝连接,在前后流程的衔接处,库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库存就像是润滑剂,保障各个环节之间运转灵活。
⑶ 库销比怎么算
库销比的计算公式:库销比 = 库存数量 ÷ 上一周期销售数量
计算库销比首先需要确定总销售的周期。这个销售周期根据产品特性不同可以是一周、两周或四周(1个月)。销售周期较长的产品(如男装、鞋品等)可以选择使用较长的计算周期,销售周期较短的产品(如女装等)则使用较短的计算周期。
(3)汽车4s店库存比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库销比的用途及含义
主要用途是用于评估店铺即时库存多少的总体状况。库销比高于参考标准的表示库存过高,库销比低于参考标准的表示库存过低。库销比是一个警示指标,即应该通过日常销售和配货工作将库销比维持在一定水平,并且不允许出现库销比过高或过低。
一旦库销比过高或过低则表明日常销售和配货工作没有做到位。也就是说不应该等到库销比反映出库存异常的时候才进行补救应对。
库销比客观的含义是,即使没有配货对库存进行补充,在维持前一周期销量的前提下,店铺的当前库存理论上能够继续维持多少个周期的销售经营。
例如,店铺A上一周总销量500件,当前查得的库存数量是2700件,则店铺A的库销比是2700 ÷ 500 = 5.4。此时可以理解为,如果店铺A保持上一周的销量,那么当前的库存理论上可以继续维持店铺5.4周的销售经营。
⑷ 汽车4S店车辆库存周转率怎么算
你好!影响库存的因素很多,库存占用资金的合理性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课题!我认为有几点很重要!1.必备件,根据车辆的年款,保养件,三滤,刹车片/盘,机油/防冻液/刹车油等必须保证库存,对于有可能断货的油品可以适当囤积。2
根据车型实际情况,易损件,保险杠,叶子板,轮胎,车标,刹车总泵,油封,灯泡等要备货。3.发动机件根据公司规模和市场需求,可选择备货,也可不备,选择快件接受范围在两年内的供货商,用快递一天能够到货的,基本广州北京都可以达到!4.库管主任的专业能力,按照实际需求选择配件的存货,比如夏天到来之前可以选择适当备几台汽油泵!5
保证库存的准确性,维护公司信誉!很多说一点点,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包含!
⑸ 怎么计算库存比
按财务的方法有好几个,但常用的一般是先进先出法和先进后出法,目前是先进先出用的比较多. 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收到存货的单价2.后进先出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期末结存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反映最早进货的成本,而发出存货的成本则最为按近存货近期的成本水平。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后收到存货的单价 3.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期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单价,以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以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以前结存货成本+本批收入存货成本)/(以前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偏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1、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适用性。加权平均法指在月末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平时无法从数据库“账簿”中得到结存存货的单价,在计算机条件下当暂估入库进行时无法进行存货的核算。所以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2、采用FIFO和LIFO方法的利与弊。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这两种方法,平时数据库“账簿”中有结存单价。因此当暂估存货入库时可以实时得到相应的入库价格。但是,在物价变动时期对财务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的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收益和资产。采用后进先出法,结果正好相反。在物价变动的一定时期,采用某一方法对企业可能有利,但当形势逆转时,则会对企业有不良影响。 3、个别计价法的局限性。采用个别计价法平时账簿中也可能随时得到暂估存货的入库成本,可以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实际库存情况。但这种方法要求根据采购批别,挂上标签,分别存放,分别保管,以便发出时识别是哪批购进的。对于普通存货,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核算不成问题,但仓库部门工作量太大,仓储、保管费用太高。个另计价法只适合于量少、价高的贵重物品。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采用的最优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的总价值和总数量计算出新的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批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前一次进货时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的价值,这种方法能及时提供存货的成本资料。在手工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因计算工作相当繁琐、计算量太大而很少采用,但在计算机条件下,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暂估入库存货的成本的确定非常有利。 通过分析可知:移动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单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最接近暂估存货实际单价的,而且这一方法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势,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确定暂估存货入账价值的最佳选择。
⑹ 汽车销售行业里面的库存深度有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怎么计算
库存深度=期末库存数量/当期销售数量。
比如说上个月库存为200辆,销量为100辆,库存系数则为2.0。汽车行业的惯例是: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 1.5,达到警戒水平;库存系数>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⑺ 汽车库存系数怎么换算 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库存数/销售数=库存系数
如果库存是100台,销售了200台,库存系数是0.5.
⑻ 一般的汽车4s店维修营业额与库存额的比例是多少
最优质是1:1。但实际上肯定是库存额>维修额!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⑼ 汽车4s店的汽车库存比例正常是多少
这个不好说的一般来说大4s店都会有几台库存车辆不过这个基本卖不出去是可以及时调换的。
⑽ 汽车库存系数如何算
库存系数=期末整车库存(金额或数量)÷当期销售整车(金额或数量)。
库存系数也是汽车行业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其基本公式是用期末整车库存数量除以当期销售整车数量。(库存数/销售数=库存系数)。例如库存是100台,销售了200台,库存系数是0.5。
库存系数是衡量供求关系、评判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出汽车经销商现金流是否合理,以及汽车厂商产能是否过剩等。对于汽车市场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0)汽车4s店库存比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产生库存的真正原因的是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衔接环节之间“缝隙”造成的。
在一般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上,每个工人负责组装一件产品,然后流转到下一个工序。彼此之间没有多余的零件,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前后衔接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产生多余的库存。
可是在现实情况中,生产和供应链都是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做到无缝连接,在前后流程的衔接处,库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库存就像是润滑剂,保障各个环节之间运转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