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配件日本生产
㈠ 德国汽车公司会不会进口日本汽车配件
应该是不会的,有也是少部分,德国人做事很理性,也很严谨,而日本及不上德国人10分之一得理性于严谨。
㈡ 德国和日本的造车技术,哪个更靠谱
这个我的机械原理的老师曾经讲过,这两个不同地域的造车是有不同的理念的,比如日本就是精简制造,而德国就是严苛甚至于死板的理念。
在全世界的造车中,开始设计之前都会有一个预算,我要造的车寿命是多少,我需要多少预算,需要多少高强度钢。都会有一个精密的计算,而日本就是我要算我设计时限10年的车,,我最少需要多少材料就是我最终需要的。

都知道德国人的死板还有德国的人对于机械狂热的热爱,所以这就说明了德国人在造车的时候不会耍小聪明,不想国产车,我这个螺钉装不上给你用铆钉铆上也能将就用。德国人不一样,我要找原因为什么装不上,我要总结经验,甚至会写一篇详细的报告。
所以,德国的造车是真的工匠精神,而日本就真的是为了造车而造车。
㈢ 为什么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质量这么好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个主要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崛起。德日都是后起工业国,都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工业化道路。
德国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电气和化工为标志的“新工业”的引领者,并在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市场上的头号贸易强国,“德国制造”开始享誉全球。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效仿德国,被称为“东方的普鲁士”。

从深层看,两国都以制造业制成品出口见长,且其生产体系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国经济中都存在一些大工业联合体,它们之间相互参股,背后有大银行的支持。这一产业组织保证相关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协同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两国都致力于建立严格的工业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全面战胜生产标准化大众产品的美国,而日本企业依靠瘦身管理和灵活的员工作业协调在生产高质量系列消费品方面则更胜一筹。
德国制造已成为全球市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同时成就了德国“双高”(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德国制造像老字号品牌一样,经过百年锤炼,成色始终不变。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是不必过多外来约束而自动履行的行为。
德国制造的优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质量、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因素。
青岛流传着一个故事:2000年,德国商人亨利安到青岛投资生产大型齿轮。2010年6月,亨利安80岁的父亲来到青岛,当父子两人走到江苏路基督教堂时,看到教堂钟表正常运转,80岁的德国老人很激动。原来,这座钟是德国100多年前就很有名的钟表制造商J.F.WEULE生产的。这家钟表制造商所用的齿轮全部由亨利安家供应。
亨利安说:“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是我的曾孙一代了。”
的确,德国制造已经成为高质量、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代名词,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是什么让德国制造拥有坚如磐石的质量保证?又是什么让德国人在经历岁月打磨后仍保持着最初的品质追求?
文化传承
德语“职业”有“天职”的意思
德国的传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企业行为——追求完美
在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中,造就了德国人最核心的“理性严谨”的精神文化
细心的人会发现,“质量一流”、“品质保证”之类的宣传语很少出现在德国产品介绍中。因为,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
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与国家的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德国的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从宗教层面上来看,德语“职业”一词,就有“天职”的意思。这意味着德国人把对上帝的忠诚移植到了对职业和工作的尽心尽力中。反映在企业经营上,企业运作不单纯是追求经济利益,而遵守企业道德和制造高质量产品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义务。
德国人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并引以为豪。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德国经典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关系。
18世纪后,德意志在人类文明的创造上让世界惊叹。在思想艺术体系上,出现了康德、莱布尼茨、马尔库塞、叔本华、尼采、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庞大而伟大的哲学家群体。德国的传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企业行为——追求完美。
这种完美的哲学追求由三个部分组成:探求事物的本质、确定长期战略、适应外部环境。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在现今的企业中仍不断应用。
在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中,造就了德国人最核心的“理性严谨”的精神文化。严谨、保守、思变、自省深深地根治于德国的民族性格特征中,就像是德国本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界线分明,黑白分明。这种一丝不苟的性格特质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不朽传奇。
㈣ 为什么德国汽车在中国生产销售比较大现在日本还在中国生产吗
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像日系车在中国销售要占30%到40%左右!国产也有出口的品牌,像奇瑞:出口80多个国家。在印度、澳大利亚……都有生产基地。我有次听别人说了一个故事:是在印度(就是在国)有一家卖高端进口汽车的店,里面放这一辆奔驰和一辆宝马中间放这一辆奇瑞的车!什么意思了?在他们哪里这都是进口车。在说了像日、美系车他们出口中国的车都要比他们本土的车技术和工艺都要落后20年。只有我们国人认为国产不好罢了!
㈤ 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有哪些
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
1、博世集团

美国伟世通公司是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位居美国财富500强。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伟世通在全球拥有81,000名员工,制造工厂、技术中心、销售中心和合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伟世通公司为全球汽车生产厂商设计和制造创新的空调系统,汽车内饰,以及包括照明在内的电子系统,并提供多种产品以满足汽车售后市场的需求。
伟世通在汽车电子领域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音响、信息娱乐、驾驶信息、动力总成控制和照明。前后保险杠,门饰板等为主机厂选择伟世通。
㈥ 哪些汽车配件是由日本生产的但是不是用在日系汽车上的
那松下CD机就是一个 但日本车就必须用日本件是真的,质量也不怎么样说实话!!!
㈦ 德国四大汽车企业是什么
奔驰(即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大众、宝马、欧宝。
1、奔驰,德国汽车品牌,汽车的发明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
2、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3、宝马(BMW)是享誉世界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车系有1、2、3、4、5、6、7、8、i、X、Z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
4、OPEL在中国大陆称为欧宝、在中国台湾称为欧普。德国欧宝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是通用公司在欧洲的一个窗口。欧宝的产品已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市场。

(7)德国汽车配件日本生产扩展阅读:
中国的四大汽车集团:中国四大汽车集团是指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4家汽车集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汽车企业。
1、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汽车服务贸易业务(包括汽车金融)。
2、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中国品牌500强,总部位于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四大基地。
3、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CCAG),原名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009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对旗下汽车产业进行整合优化,成立的一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4、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汽集团,中国一汽或中国一汽集团),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厂名,于1953年7月15日奠基。
㈧ 德系汽车配件当中原厂就是德国产的进口的副厂就国产的仿制的对吗
原厂件就是指由汽车生产厂家授权委托厂商生产的配件,这些配件可以打上整车的标志,并在整车厂服务渠道供应。副厂件就是指没有得到厂家授权许可的企业所生产的配件,它不仅在商标、标识、包装上有别于原厂件,在价格上更有很大的优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副厂件的生产企业也必须是正规厂家,有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质量保证,能够对自己产品的质量负责。正是这种原因,国家才允许副厂件的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是,在副厂件中充斥着大量的假货,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㈨ 世界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排名及其主要产品
1.博世BOSCH
2德尔福(目前好像要破产)
3日本电装
4麦格纳国际集团(加拿大)
5.江森控制(美国)Johnson Controls Inc.
6.爱信精机(日本)Aisin Seiki Co. Ltd.
7.李尔公司(美国)Lear Corp.
8法雷西亚(法国) Faurecia
9TRW天合汽车(美国)TRW Automotive Inc.
10西门子VDO(德国)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
㈩ 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跟在日本生产的有什么区别
1、道路和燃油适应度不同
通常在国内生产的汽车,部分会根据国内燃油质量和道路质量做特殊的设计。而日本生产的汽车,对国内的道路和燃油适应不好。
2、质检方面不同
中国生产的汽车在部件生产上的一些小误差会忽略不计;而日本生产汽车非常严苛,比如说内饰的缝线,车窗的密闭,部件的尺寸允许的误差范围是特别小的,机器上甚版至误差在几微米,如果超过误差整个部件会被重做甚至销毁。
3、驾驶席不同
中国生产的汽车驾驶席在左;而日本生产的汽车驾驶席在右。

(10)德国汽车配件日本生产扩展阅读:
80年代,世界上20个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有6个是汽车制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3.35亿辆,其中轿车为2.65亿辆,货运汽车和客车为7000万辆。
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约有职工500万人,与汽车有关的职工,如驾驶员、修理技工、推销员和加油站职工等,约有2500万人。
美国在60年代,如包括公路运输系统和石油、橡胶等企业的职工在内,则全国每7个职工中即有1人与汽车有关,1/6的企业与汽车的制造、销售、服务和使用有关。70年代生产的钢带的36%、冷轧钢板的44%、铅的43%、锌的61%和合成橡胶的62%,都用于汽车的生产和维修。
日本国民经济总收入的 1/7与汽车有关。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和加拿大等 7国,在1978年生产的汽车约为3500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