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区钜全汽车配件
① 姓包的是谁的后代有什么历史名人吗
合肥,包拯包肃孝
② 甘肃武威包氏族从什么地方迁来
一 包氏最新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载,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昌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风姓。据《路史》载,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姓。③他姓改姓而来。据《后汉书》载,丹阳(今安徽宣城)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王莽时避难,鲍叔牙后裔去鱼为包。④出自他族。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金时女真人有此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汉姓为包;今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包姓。
始祖:庖牺氏 申包胥 鲍叔牙
二 郡望:
1 丹阳郡西汉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区。
2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辖镜相当于今山西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三 堂号: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秀干堂、遗砚堂, 均来自包拯。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卒谥忠肃。
其它自立堂号:上党堂、丹阳堂、万卷堂、积善堂、授经堂、芝兰堂、增庆堂等。
四 字辈: 排行字辈原为族聚而设,相逢呼唤之间便知长幼
*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天廷正大光明德维兴振,凤翔飞上阁,荣昌进云景
(另一种:天廷正大光明德维兴香,忠厚传家荣)(明末清初由福建迁入现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
12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3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4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5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6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7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8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9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20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1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2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 23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4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5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6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7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8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29 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30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31 浙江松阳县横樟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2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3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崇阳沔阳郧阳襄阳公安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4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大河口乡)
35 湖北梦县沙河乡 :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6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36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绪
38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 儒业承东汉 龙图继起昌
39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40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五 分布:
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古代,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丹阳。包氏门中,有“经传储贰,望重集贤”之说,其意为东汉的包咸曾入宫教授太子(储贰),唐朝的包融官至集贤殿学士。丹阳包氏肇始于东汉。据《丹阳县志》(光绪版)载“汉,包咸,字子良,自长安归乡里……”他是东汉名儒,为丹阳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人。丹阳《包氏族谱》序言:丹阳包姓自汉朝包咸以《论语》起家,因他和他的儿子包福都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名声非常显赫。申胥裔更远,荆林泽偏长。
申包胥的后人包安始居上党,后又移居湖水县万安乡十二坊五阁村。于公元588年农历9月为隋文帝护驾南征有功,被赐为平南侯。后因与太子杨广(隋炀帝)颉颃不合,便激流勇退,携家眷及孥仆共三十余人,置田数千亩,居在万顷洋的西侧,并建五阁以成村,表示不忘旧居之意。唐代的包融,是包胥第26世孙,生有包何、包佶二子,时称“三包”。死后均葬于丹阳延陵。《唐才子传》为其分别列传。明朝永乐初年,包拯之十五世孙子富,原来定居于姑苏崇明(苏州府),因嗜好山水,遍游名胜,后携家小定居丹阳北乡包港(九曲河入口处),子富公成为包港包姓始迁之祖。清光绪版《包氏宗谱》载,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包港包氏已历十三代。云阳包氏的宗祠均取先贤包拯的谥号为名,称“孝肃堂”。
目前,丹阳包氏居住在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闽始祖字十郎,号纯白,讳始仁。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先祖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旧谱相传,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下都乡新寨村),从此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之地。
六 名人: 包胥公:楚大夫,复楚忠臣,居上党,赞曰:时为大夫,伍胥反楚,向秦乞师,不辞劳苦,忠义贯日,历代罕有,伟哉胥公,名传万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咸(前6-后65),东汉经学家。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字子良。少为诸生,受业长安。习《鲁诗》、《论语》。王莽末,为赤眉军所执,旋得释,客居东海,立精舍讲学。光武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授太子(即明帝)《论语》。明帝时,累迁大鸿胪,颇见信宠。
包融,唐诗人。行二。原籍湖州(今浙江湖州),徙居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遂为延陵人。开元中,以张九龄荐,历仕怀州司户参军、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等职。卒后以子贵,赠秘书监。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善诗,有《丹阳集》。
包拯(999-1062),北宋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包世臣(1775-1855),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曾任江西新喻知县。工诗文,随邓石如学习书法,初习唐宋诸家,后转师北朝碑刻,晚年又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以侧锋取势,提倡碑学,影响极大。《艺舟双楫》为其著作《安吴四种》之一。
其他包姓名人有隋学者包恺;唐诗人包何、包佶;宋大臣包恢,经学家包定,画家包贵;明大臣包见捷、包节;清大臣包涛,学者包彬,书法家包衍,画家包栋等。近当代包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包尔汉,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香港实业家包玉刚,作家包川,画家包辰初,电影摄影师包杰等。 包玉刚:祖籍浙江宁波。香港巨富。号称世界船王。只用短短20 年,就白手兴家建立庞大的航运王国,雄踞世界十大船王之首。
包 兰 女,1966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 1987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馆员、苏州市园林博物馆秘书。
包 龙 男,1939年出生,内蒙古哲里木人,主任医师,锡盟蒙医研究所技术顾问(原所长),内蒙古蒙医学会常务理事,锡盟蒙医学会副理事长。
包 钢 男,1937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原任队员于无锡日报社。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摄影学会会员。
包东智 男,1943年11月生。现任河北省邮电科技情报中心站站长、曾任河北省邮电科研所软科学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
包望敏 男,1910年1月生,福建省屏南县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同年8月到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任教。1933年转任浙江杭州高级农校农科主任。1935年9月赴美国明尼索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获硕士学位。
包文其 男,1951年9月出生,浙江人。中共党员。杭州市劳动模范。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包永祺 1934年4月生。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宁波农业学校。浙江天台县农业局站长。高级农艺师。
包忠文 男,1932年生,浙江东阳人。教授。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图书馆馆长,南京作家协会主席。
包继周 男, 1925年生, 江苏仪征市谢集乡人。长塘包授经堂质朴公21世。1941年参加革命新四军,抗日期间参加过淮南阻击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期间,参加淮海渡江战役;建国后又抗美援朝.负伤四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抗美援朝奖章各一枚其它大小战役记念奖章数枚.1963年转业至仪征.1984年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 2007年农历二月初八病故辞世,享年83岁。葬于仪征北郊墓园。
③ 汽车零部件厂
长春汽车研究所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
长春汽车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
程学院
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天合富奥商用车转向器(长春)公司
长春一
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散热器分公司
长春一汽四环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轮分公司
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
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公司
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
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紧固件分公司
伟世通
Visteon
Corporation
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W
AI-
畅博电子
美国美铝亚洲有
限公司
罗孚集团
Mg Rover Group
德国大陆特威斯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佛
吉亚中国代表处
法雷奥中国采购中心
印度
LUCUS-TVS
Magna
Donnelly
美国德纳公司
日本住友电装
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ESSEC
采购研究中心
宁波天普汽车部件
有限公司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中京锻压有限公司
AMTEK
PRECISION
ENGINEERING
常州市东宇汽车电器电机有限公司
玉环县振奋汽车配件
厂
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
江苏亚太铝业有限公司
李
瑞安市超盾机动车部件公司
超圣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温州市中鹏车镜有限公司
温州市东风橡胶有限公司
嘉
善新亚汽摩制动有限公司
宁波乔士橡塑有限公司
上海紫燕模具有限公司
牧野机床
(中国)有限公司
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
奥利国际有限公司
上海精元重工机械有
限公司
中国南车资阳机车厂锻压分厂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
宏劲汽配
上海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总厂
天津顺威电器有
限公司
盛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丰车业有限公司
上海耀华
大中新材料有限公司
吴江市新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苏州明志铸造有限公司
中国第
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
莱州鲁达轿车配件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宁波永泰特种橡胶制品厂
哈尔滨市东安利民橡胶有限公司
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宁波兴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
湖州德
宏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宁波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东睦新材料股份公司
瑞
安市大明车辆电器有限公司
常州中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杭州星光机械有限公司
龙
口海盟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省微威胶件有限公司
慈溪轻飞特
操纵索有限公司
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
慈溪市雷自达电器有限公司
惠州惠达电
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丹阳市永久灯具厂
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天
龙电子公司
海宁市宏泰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盛盈合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瑞安市双
秀汽车配件厂
瑞安科申汽车电器厂
开德阜物流
(
上海
)
有限公司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
限公司
中国一汽辽源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凯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
江宏大汽配五金厂
瑞安市日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新潮实业有限公司
武汉市东
江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宏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青岛麦迪绅铸锻工业有限公
司
上海十丈青科贸有限公司
上海希欧彼零件有限公司
高密永和精密铸造
上海汉高表面技术
上海申钰精密工业
苏州石川制铁
浙江华通控股
春和橡塑化
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招远汉品制动有限公司
宁波圣龙集团
宁波洁星压铸模具
塑胶
浙江余姚景远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益盛模具
福州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
司
宁波华东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家电工艺装备研究所
扬州群发换热器有限公
司
福建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台州市黄岩亿旺模具厂
沧州惠邦机电产
品制造有限公司
敦化市易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新宇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浙
江中宝塑业有限公司
昆山大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余姚市高中压标准件厂
贵航股份汞
红散热器公司
南通海林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温岭市达昌电器厂
宁海建新橡塑有
限公司
温州双剑工业集团东方汽车配件厂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余
姚市粤海工贸有限公司
常州市旭日车辆配件厂
上海时轮离合器有限公司
温州润达
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立邦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标能工贸有限公司
南京华康灯具厂
国泰精密机件
(
无锡
)
有限公司
玉环县旺达机械零部件厂
金坛市博盟车辆配件厂
杨州市双桥塑料五金电器厂
天津顺威电器有限公司
安吉恒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东风
朝阳柴油机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省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
司
机械工业局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
天津鼎盛工程机械
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上海柴油机
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载重车公司
经
纬机械
(
集团
)
有限公司
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
昌河飞机工业
公司
天津汽车夏利股份内燃机制造分公司
江铃拖拉机有限公司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
公司发动机厂
大连人民机器厂
一汽轿车公司第二发动机厂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
公司
大连众恒自动化技术公司
北京现代汽车发动机组
东风汽车股份柴油发动机分
公司
重庆庆铃汽车公司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一汽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
动机厂
南昌华源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部第九设计研究
院
东风公司设备制造厂
德国佛罗里西有限公司中国联络处
华晨金杯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
南京菲亚特有限公司
伊顿威格士液压有限公司
安徽吉
顺交通工业有限公司
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
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厂
保定金隆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天津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柴油机厂
株洲车辆厂设备基建处
东风实业公司发动机分公司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厂工
具处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昆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激情四环股份车轮公司
五羊
-
本
田摩托
(广州)
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无锡柴油机厂研发部
工艺研究室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厂
济南轻骑发动机有限公司
联合
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厂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发动机厂
陕西汉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汽车厂
北京迅捷驰鸣汽车技术开发中心
韩国工程
塑料
(株)
一汽轿车厂
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
吉林轻型车厂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车身一分厂
二汽车身厂
沈阳汽车制造厂
东风汽车公司
轻型客车厂
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湖南省武
相客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公司科技创新分部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公司技术
部采购部
神龙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云雀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汽车制造厂
湖南长丰汽车
制造厂
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厂
浙江省洗钢达汽配有限公司
一汽四环
汽车制品有限公司工具厂
中国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柴油机厂
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大
长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汽车齿轮厂
上海宏泽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丰裕电机工程
有限公司
上海汉高油脂化学品有限公司
加喝树脂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许瑞兴(福州)
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德国默克公司上海代表处珠光颜料部
毅捷化工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
公司
美商伊士曼化学有限公司
上海爱姆意涂装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蓝光汽车修理厂
上海明信涂装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华伟立体印刷有限公司
昆山岱德机械工程有限公
司
上海国泉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青岛生建机械厂研究所
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恩森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亚太天一机电研究所
上海交大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广
州市科博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多梭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空间院
551
部研究
员
一汽车轮公司
京泊汽车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一汽变速箱厂
唐山瑞德车辆配件
厂
上海精益电器厂设备科
上海交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冠良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台湾德固萨股份有限公司
EISENMANN
福建省将
乐三
华轴瓦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仙游电机总厂
扬州正明汽车用品厂江苏省扬州市第
一汽车齿轮厂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海南
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江门大长江摩托车公司
济南红旗考格尔
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中国重型汽车公司
扬州亚星客车集团
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
公司
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中心
长安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江铃公司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长春塔奥金环公司
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长安福特公司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客车股份公司
北京
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青岛汽车厂
天津汽车公司夏利汽车厂
四川旅行车制造厂
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涂装车间
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规划处
沈阳金杯客车
制造有限公司海狮涂装车间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金杯客车公司
北汽福
田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公司汽车分公
司
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常州拖拉机厂
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
海
南太阳风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一拖装备公司工装研究所博
世汽车部件
(苏州)
有限公司
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公司
东风实业公司发动机分公司
长沙中汽梅花客车有限公司
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上海市磁悬浮列车工程制梁分指挥部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上海通用汽
车有限公司工程部产品工程科
上海市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大连机车车辆厂机械动力处
图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
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延锋汽车饰
件有限公司
上海飞鹰车轮有限公司
上海圣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中国轻骑集团济南
精机有限公司
长春客车厂
上海绿意摩托车有限公司
成都成飞汽车模具中心
浙
江鄞县章水下严华日汽配厂
宁波国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裕隆汽车制泵有限公司
宁波意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中国龙光集团东方汽配厂
上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宁
波国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
河南天海电器
(集团)
鹤壁汽车电
器厂
大连机车车辆工艺厂
上海霍费贝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联众金属制品有限公
司
上海格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制梁分指挥部
上海汽车齿
轮二厂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德尔福上海汽车转向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柴油发动机厂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河北旭鑫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中国轻骑集团平阴标准件厂
台州市福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武汉神龙轿车零部件有
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刃量具厂
中外合资江苏
AGS
气缸套有限公司
保定市长城汽车
零部件制造厂
江苏仪征凸轮轴厂
安徽省汽车齿轮总厂
沈阳美精汽车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④ 后海塘的区域特色
后海塘原为一道挡风、堵水的护城屏障,始筑于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距今已有1090余年历史。当时修的是土塘,因“常有冲决之虞”,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改作石塘,但仍抵御不了飓风狂浪的冲击,多次溃塌。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县令王梦弼为抗风潮侵袭,具状上呈,恳请朝廷拨款修塘。王县令经过广泛调查,博采众议,认为“单石薄土奚能永固”,遂于风涛顶处改建夹层石塘576.5丈,次要地段修石塘396丈,新建石塘51丈,修北面坍城表里810丈。他亲临工地指挥,历经三秋,才把旧石塘改筑成新砌石塘,形成城北巨障,其夹层塘设计之精良,工程之浩大,为浙江省沿海所罕见。以后近百年未曾大修。直到清道光十年(1837年)以来,又屡遭飓风恶浪,土石溃决,不得不几经整修、改建、加固。
1918年为防止海潮侵袭,改善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59岁的镇海闻人朱彬绳先生发起疏浚前大河及修筑镇海后海塘。不但自己捐款千元,又向旅沪同乡募捐巨款,使工程顺利开工并主其事。在此期间,朱彬绳“晨夕筹维,躬亲监视,功垂成,而病又复,扶杖蹒跚巡视不辍,见者相与感叹不置。为此1919年由内务部土木司奖给:河工一等奖。1923年8月修万弓塘(石塘1020丈,土塘3400丈)告成。时会稽道黄庆澜、华洋义赈会英人巴显荣、浙海关税务司英人甘福履及旅沪诸乡老王一亭、李宝裕、盛竹书、傅筱庵、谢蘅窗等莅镇巡视塘工,叹为艰钜。
据民国《镇海县新志备稿》记载:
东管乡有前大河,长三千余丈,沿河田数千顷资以灌溉。河身淤浅,屡议浚治,以费钜不果。戊午夏,邑人戴运来首出五千金为众倡。忠煜亦自捐千金,复劝募合二万余金。即招工开浚,钜细躬亲,不数月告成。复浚白龙洋至平水桥、城下河、护塘河诸河道,北乡水利始竟全功。东门浦为四乡出水之总汇,复修治之。而工程之伟大,尤莫如后海塘,塘系全城之保障,风涛震憾岌岌可危。癸亥春众议修治,集资无数。邑人傅宗耀复由华洋义赈会拨出钜款,推忠煜任其董,晨夕筹维,躬亲监视,功垂成而病又复。扶杖蹒跚巡视不辍,见者相舆感叹不置。是岁七八月,飓风大作,毁物无数,塘工屹峙无恙,实心任事之效,乃益昭著耳目矣。
解放后,后海塘仍是镇海、江北地区的重点防洪设施,于1957年,1964年两次修葺。到20世纪80年代,因城区发展建设需要,在塘外又筑“镇北”和“灰库”两条新塘。至此,这一投工百万,利民800余年的石砌“巨龙”才完成了它捍城防汛的历史使命。
如今,这条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的石塘已成为宁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内外宾客游览胜地,是人们茶余饭后新的休憩和游乐场所。清晨,这里烟霞飘渺,天地一色,是晨练的好去处;傍晚,灯火闪烁,一片繁荣景象,那是浙江镇海石油炼化总公司炼油车间的烟囱喷出的火焰在跳跃。当你漫步镇海城区最热闹的城河东路尽头,沿着环城公路向北看海塘,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招宝山对峙的巾子山麓,巾子山“山形卓立,形如巾帻”,来到山脚下,拾级而上,登临山巅,清凉的海风便扑面而来。极目远眺,塘内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楼宇,塘外过去是一望无际的海涂,现在是镇海口正在开发的新区。沿着塘身东往西走,塘下护城河水波光粼粼,塘体上新栽的夹竹桃树郁郁葱葱,形影婆娑,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⑤ 全国有多少叫天宁寺
大概是11个
1、 常州天宁寺
是我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常州天宁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后倚常州第一大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其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天宁寺的开山祖师是法融禅师,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这里终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天宁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等建筑,总面积过110亩之多。天王殿为全国屈指可数大殿,檐下挂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巨匾。罗汉堂内,五百罗汉个个金身雄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称"三世佛"即正中的释迦尼佛、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天宁寺以它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造型别具的佛像以及那累累的佛学硕果,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游客。
位于常州市内红梅公园南面, 解放路728号, 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为现名,已有1300余年历史。几经毁建,几度更名,向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天宁寺的主要建筑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等。走进山门就是宽敞的天井,迎面是天王殿,殿内左右两边是高达7.8米的四大天王,在全国同类塑像中是最高大的。天王殿中的弥勒佛坐在汉白玉神台上,佛龛飞檐翘角,上端刻有90尊佛像,精致美观。天王殿左右两旁分别是普贤殿和文殊殿。殿后门外天井两侧是罗汉堂, 供奉五百罗汉。
大雄宝殿殿顶重檐九脊,高33米,宽26米,进深27米,铁力木大柱高约30米,素有“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之称。殿内供奉高大奇特、辉煌庄严的三世如来佛像,中间站着阿难和迦叶,背后供奉海岛观音,又称童子拜观音。大殿两侧分立形态各异的二十诸天。大殿右前角的一口巨钟,重达4吨。左前角是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大殿右后角有一尊泰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铜佛。
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分别是地藏殿和观音殿。在地藏殿的西、南两侧,观音殿的东、南两侧的长廊上有砖刻的五百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后面还有藏经楼等建筑。据说天宁寺中的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四殿象征着普陀、九华、峨眉、五台四山。所以过去人们常说,凡到天宁寺烧过香的,就如同已参拜过佛教四大名山了。天宁寺附近还有红梅阁、文笔塔,舣舟亭等名胜古迹。
千年古刹天宁禅寺于近年复建唐宋风格的佛塔。佛塔取名“天宁宝塔”,以祝颂天下安宁。宝塔建筑总面积为27000平方米,共13层,呈八角形布局,总高达153.79米,为迄今中华佛塔之最。
塔刹采用金刚宝座塔形式,一主四次五根刹杆并立,内钢外金,灯饰展示五彩华光。塔林有2000多尊汉白玉小宝塔,整块汉白玉的护栏镌刻经文。宝塔首次使用刻上如“龙城象教”等佛教吉祥语的青铜铭文瓦。塔身外饰5万块镌佛玉石。塔内每层置铜匾,飞檐翘角置风铃……整座宝塔壮观,厚重,清新,典雅,于2005年底,矗立在龙城宝地。
2、南通天宁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天宁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市区年代久,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区现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广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宁寺)这一,明.《万历志》、清.《康熙志》皆作这样的记载:“唐咸通中僧藻焕堂建。旧名光孝天顺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乾隆志》作了这样的补充“寺有光孝塔五级,后有毗卢阁。宋咸淳中 (约990——1003)君人管某建,僧法恩募捐。”这里记载“天顺元年法恩奏改今名”有误,应为善慧。‘管某’,难以评考,僧人曾称为“管公,管婆”,并在金刚殿供奉其像。在咸淳年间,有宋度宗兵部尚书、郡人(一说石港人)印应雷舍其宅入寺(一记管某舍宅入寺)。天宁寺原系奉圣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间(1111—1118)迁天宁禅寺并入报恩光孝,后以天宁禅寺通称。
对于这座唐寺的建年,说法颇混乱,有说“明宣德年问重建。”有说“始建于北宋.”史书碑文均记载唐咸通或贞观年间.考察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唐王朝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佛教在江海地区的空前发展是自然的事.虽然寺院的规模远不似后来的面貌,也应承认它是寺庙始建的最初历史.在漫长萨历史年代,天宁寺有过两次兴盛的记录:一为北宋政和年间,经过并寺营建,使其:“殿堂宏丽,楼阁穹崇,实一州之伟观” “至咸淳间,复新之,比旧则加焉”其时,宋徽宗赵佶御笔题写“大雄之殿”,更为其推波助润, 但到明宣德初,天宁寺已是: ‘仅存大殿,山门,风雨不支,像护剥落。”后在宣德、正统,天顺、万历、天启年间均有兴修之举,天宁寺迎来第二个中兴期。重振之功首推通州守御陈谦,他捐资请来杭州净缘禅师主持修建事宜,前后四年整修了光孝塔牙大殿、山门,他还主持兴建了园通殿,轮藏殿,醇零楼,其徒善意又于正纪十四年,天顺二年两次兴工修旧补缺,铸造铜像。而且敕赐寺名。成为演习礼仪之所。”《万历通州志》还提到寺有火神庙,祠山庙,毗卢阁等建筑。此外,惠儒等僧人还重建了禅堂,地藏和弥勒殿等,当时通州名士沈明臣,卢纯学,吴熠、汤有光题下“偶翼毗卢阁,遥堪俯大璃’等佳句,咏颂天宁寺的一时盛况。天宁寺东部近代枝学校改建为校舍,西侧的火星殿、水神殿(禹王殿),祖师殿、大意堂为晚清或民国时所建。
天宁寺无愧一州伟观之誉。就其规模而言,位居州城四大寺之首,四大寺即天宁寺,东寺,西寺和干佛寺。历经沧桑变迁,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大体布局:全寺座北朝南,以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为中轴结构。此外还有伍篮、火星,水神(禹王),祖师三反和大意堂。西北为光孝塔,山门前有照壁一块,门前有石狮一对为共护持。大雄殿是天宁寺的主体建筑,经:专家鉴’定,认为它是宋元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殿高近四十米,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歇山式,明向六根内柱,系用“包镶法”制成的十二瓣棱柱,下有复盆式石杠砒,上雕缠枝牡丹 花纹。古寺万经浩劫,文物所有无几.尚布.仁,八块明、清时的古碑,大门保存完整,但字迹已混蚀不清。
碑文对于考证天宁寺和南通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轶事传闻 ,丰富多彩, 两代皇帝御书。除宋徽宗题:户外,再就是在明天顾七年,天宁寺僧善慧奏请皇帝赐额,英宗朱祁镇准奏的“救赐天宁寺”。去其原来的‘报恩光孝’之名,皇帝御书圣旨,捷得‘金书棍耀,铁画流芳,龙文凤章,昭回宇宙,兰若为之改观。’ (见《敕赐天宁寺碑》)后在天宁寺东部建起万寿宫,供皇帝牌伫,使来天宁寺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朝拜。这是其它寺亩“难以俪其荣耀”的。天宁寺,共有三重大殿:天王殿,大雄之殿和藏经楼。藏经楼西北角有一座玲珑秀丽的宝塔---光孝塔。
今存这些雄伟壮观的殿宇楼均保留了宋代的遗风.当你驻足这座古老禅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佛教会长,著名书法家、学者赵朴初题写的“天宁禅寺”四个熠熠闪光的金字;被称之为“鬼才”的我国南通籍现代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的楹联。改革开放使古老的天宁禅寺焕发了青春,它正以传统的东方文化的魅力沟通世界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友情,为弘扬佛法,促进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昌盛发挥着安应有的作用。
3、扬州天宁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城北丰乐上街3号。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
抗日战争期间,天宁寺为侵华日军所占,沦为兵营。由于年久失修,使用不当,至70年代末,已面目全非。自1984年夏,共耗资141万元进行大修。大修后的天宁寺占地90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两侧廊房92间。整个建筑布局对称、严谨。山门殿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天王殿亦为单檐歇山顶,四面有廊,面阔5间284米。大殿重檐歇山顶,四面有廊,前后有月台,面阔5间328米,进深15檩25米,脊檩高19米。殿后走廊东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立《重修天宁寺碑》,西壁嵌有1987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记》。修复后,用作扬州博物馆新址,对外开放。
4、山西吕梁卦山天宁寺
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天宁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5、北京天宁寺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清代著名文人、《日下旧闻》的作者朱彝尊有《寓天宁寺诗》,诗中有句“万古光林寺,相传拓跋宫”。隋代时称“宏业寺”。到唐代该寺名叫“天王寺”,现寺山门前西侧立一大碑,上书“唐代天王寺”。到辽代,因古契丹人信奉佛教,辽朝又利用唐的幽州作为辽的五都之一南京“燕京”,又称为“析津府”,故在燕京广建寺院。天王寺因位于燕京城的宫城旁,则更是大规模的修建,并修建一座高大雄伟的砖舍利塔以弘扬佛法。天王(宁)寺塔不但是北京最古老的砖塔,现在还保存完好(有的资料说天宁寺塔建于辽代,但有的资料和古诗文说此塔建于隋代)。到金代,金在辽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章宗时修建得更为辉煌,并改名为“大万安寺”。在元初,该寺随豪华的金中都毁于兵火,但唯舍利塔尚存。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有的资料说是明宣德年间改名天宁寺)。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天宁寺过去的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
天宁寺舍利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砖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两层八角形平台塔基,塔基上为雕有莲花、狮头、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座上为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以上为十三层密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浮屠”,十三层为最高级别,一般为皇家特许。
天宁寺塔上过去每层还悬挂有铜塔铃,迎风作响,悠扬悦耳,声闻数里,到清代铜铃渐落。在《京城古迹考》中记:“天宁寺……据寺僧传册所记,上有铃2928枚,合计重10492斤。风雨荡摩,年深钮绝,见次零落。亦颇残缺矣”。1988年1月,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邢台天宁寺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据顺德府志载唐始建为华池兰若宋政和年间为万寿禅寺元代名僧虚照禅师主持大宁寺后殿七零年拆毁现仅存之前殿始建于元修于清。
7、宁波天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海曙区中山西路206号。因塔砖上“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记”铭文,故又称咸通塔,俗称乌龟塔。天宁寺原名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至民国初改称天宁寺,已毁。寺前原建有左右两塔,左塔于清光绪年间崩,现存者为右塔。系五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米,残高12米。单层塔壁,中空。立面呈抛物线状。平砖与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出较远。内部筒形。底层有拱门,原可能堆塑火焰门。二层起四面均有佛龛。为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和唯一的一座唐塔。
8、嘉兴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海盐县西门外,寺址东至团结港,南至盐嘉塘,西至寺弄,北至万禄浜,面积90约余亩。
据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记载,天宁寺创建于汉,当时名禅悦院。宋崇宁四年(1105)敕赐“天宁永祚禅寺”,简称天宁寺。寺内建有佛殿、山门、圆通殿。1334年,因潮水直逼海盐,梵琦禅师提议建镇海塔。塔于后至三年(1337)9月23日开工,经历二十九个春秋才建成。此后梵琦禅师又于唐大历三年(768)提议创建佛阁,取名大变阁,至此天宁寺雄伟规模基本形成。
天宁寺自南而北以中轴线对称,从乌丘塘起,先是石制牌楼,过牌坊。进入山门就是大雄宝殿,殿后是更为高大的千佛阁,穿过千佛阁就是高耸入云的镇海塔。后几经风霜,阁前大雄宝殿和金刚殿分别于1979年10月和1980年5月拆除,现仅存千佛阁、镇海塔部分塔身。
镇海塔建于元代,其高度、建筑造型均为周边地区之首,塔七面八层,高二十四丈,极为宏丽,为江南各界所赞颂。后于康熙八年因不慎失火,塔身俱毁,仅存塔心,寺僧觉海于康熙十六年重修,历经八年才得以修复。抗战期间却难逃厄运,曾两次遭受炮击塔身严重创伤,其中五、六层尤为严重,致使整座塔向西南倾斜。1956年8月1日因强台风袭击,塔刹吹塌,后为确保周围居民安全,不得不在1960年拆除上面三层。1966年改建为自来水塔。最近有关部门决定重建天宁寺,并修复镇海塔,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9、河南鹤壁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大丕山东半山腰。原名大丕山寺,座西向东,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500)。明代改为座北面南,更名天宁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邑绅邢本立又改为座西面东,今天宁寺占地2600平方米,有殿宇30余间,形成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布局。南北轴线一进四院,主体建筑有地藏殿、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水陆殿;东西轴线一进三院,有山门、藏经阁、大佛楼等。
山门5间,在高基平台上,邑绅邢本立建。硬山顶,覆盖灰色板瓦,通并一对朱红棋盘大门,门额横书"天宁寺"。穿过山门,即天宁寺前院,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在此交会,院内宽敞清幽,碑碣林立。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后周显德六年(959)《准敕不停废记碑》。穿过二门,即天宁寺中院。迎面为藏经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57年),阁上层原存佛教经典6053卷,下层塑“千手千眼”佛一尊,俗称“三皇姑”。过藏经阁即天宁寺后院。迎面为大佛楼,是东西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始建于北魏,元末毁于兵。今大佛楼为明正统十年(1445年)建。倚崖筑成,面阔3间,进深3间,高21米,楼内有依崖凿的“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弥勒坐像一躯,两脚钜地面以下丈余,通高22.29米,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美谈。天宁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颇高。
10、广东雷州天宁寺
位于广东雷州市城区西门外,此寺建于唐大历年间,《海康县志》载“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建”(即770年)。唐代是佛教极盛的朝代。六祖慧能对禅宗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学说“净心自悟”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能净能悟即可成佛,不需坐禅苦行。天宁寺在当时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显贵僧人交接官府,寺院占有大量土地,拥有众多奴仆,无须交税。这种特权一直保持到清代中叶。宋代,天宁寺规模最大。绍圣四年(109年)苏轼贬经雷州,因元祜党争,苏轼一再遭受贬谪。先贬杭州,再贬惠州,直至贬到雷州。其时患难中舍命相陪的爱妾王朝云已香消玉殒埋骨惠州,苏学士凄风苦雨携一仆人踯躅南下,感到心力交瘁,及至雷州住进天宁寺,心境稍得宽慰。当时城墙外的天宁寺,红墙绿瓦,佛殿高耸,曲栏亭台相映交辉,佛塔如林,绿树四合,一面临水,碧水粼粼。其时天宁寺方圆约4里,置身寺中如临蓬莱胜境。主持让出方丈堂给苏学士居住,每日与学士谈佛论经,茶饭相待。苏学士爱其境清幽,一日,几杯薄酒过后雅兴大发,在纸上书“万山第一”四大字以赠。此书楷体,圆润方正,乃天宁寺镇寺之宝。
寺藏历代石刻甚丰,最著名的是苏东坡“万山第一”和海瑞“天宁古刹”匾题。“万山第一”文革中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复制件,“天宁古刹”匾题原物寺存。两匾均收入《中华名匾大全》一书。詹老先生似乎对“天宁古刹”情有独钟,连连说:“难得一见。真迹!真迹!”关于“万山第一”石匾还有一段插曲:浙江书法家沈定庵氏于抗战期间与其父流落湛江,父亲卖画度日。少年沈定庵曾游天宁寺,见东坡题字,如睹至宝,乃命和尚扶梯登梯拓印。旋遇日机轰炸,父罹难,定庵死里逃生,拓本幸及时扑救方免毁于火。沈爱苏字,更慕其为人,常随身携带,展玩潜研珍藏不弃。中年以后,沈氏书艺大进,名声日隆。1989年,沈氏获悉天宁寺重建,将珍藏孤本割爱奉还,东坡匾题石坊得以重建复原,展现旧时风采。
11、河南安阳天宁寺
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文峰中路西段,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安阳古称)知府黄邦宁维修,规模达到空前,时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百间。
据现存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宁寺图”碑记载“……明洪武间,置僧纲司于此,其规模雄壮,为南北丛林冠。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历年既久,请殿悉成瓦砾,唯此塔巍然独存……”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另据安阳县志记载:此塔建于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⑥ 姓氏的由来
[编辑本段]姓氏起源
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
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编辑本段]堂号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后谥忠肃。
[编辑本段]郡望
丹阳:即秦朝的鄣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更名为丹阳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宣城地区。晋代改置宣城郡,治所在宛陵,即今安徽省宣城县。
上党: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辖镜相当于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包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光武即位,举为孝廉,封郎中,迁大鸿胪。明帝即位,以咸有师傅恩,特加赐俸禄,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终年71岁。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后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他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刚正不阿,为民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终年63岁,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兵法、鸦片等问题都有论述,主张积极抗英。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终年80岁。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秀才。幼进私塾,为富家开馆。懂日语。曾任山东青州府学堂监督。
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别名鲍一德、包生,号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活动家。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脱党。1949年从澳门来到北京。历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忆录》。
包玉刚(1918—1991),浙江宁波镇海庄市钟包村(今属镇海区)人。父包兆龙(1895—1982),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与人合资在沪开办国丰造纸厂。1949年春携眷迁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营航运业,1967年扩为环球航运集团,任主席、名誉主席。包玉刚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9年初至香港,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1955年创设环球有限公司,经营印度至日本间煤炭运输。次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获资甚丰,遂购置新船,扩展业务。继与日本造船业、金融业和香港汇丰银行等合作,渐著声航运界。1967年在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中扩大船队,1970年改为环球航运集团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创设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至1981年底,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占香港商船总吨位一半,人称“东方船王”。又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地设立十几家子公司、代理公司,还兼营地产、码头仓储、公共交通等业,历任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亚洲航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世界海事及陆丰国际(投资)公司、世界金融国际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职。1963年加入英国籍,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予勋章、奖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政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奉节俭,乐善好施,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促进故乡建设,应聘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和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继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并偕同亲属、同乡捐资兴建中兴中学、兆龙大桥、钟包新村、兆龙公路等,德泽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当代著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高级工程师、上海港务局副局长,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发明创造20多年,开发了新型抓斗系列共140多种,广泛应用于港口、铁路、化工、军工、河道等行业,多次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防漏散货抓斗”等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被誉为“抓斗大王”,并被英、美两国国际传记中心分别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及21世纪金质成就奖。
[编辑本段]包姓目前主要分支(部分)
以下摘自包姓网 www.bao.org.cn (非盈利性网站)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2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3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4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5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6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7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8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19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0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1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22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3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4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5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6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7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28 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29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0 浙江松阳县横樟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1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2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崇阳沔阳郧阳襄阳公安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3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大河口乡)
34 湖北梦县沙河乡 :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5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36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庆
37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 儒业承东汉 龙图继起昌
38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39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⑦ 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六翻译全文
翻译: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
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敬听,连声称是。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原文: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
总督邓廷桢已严申禁令,捕拏烟犯,洋上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四十余日始尽。请定洋商夹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责具甘结。
他国皆听命,独义律支吾未从。於是阅视沿海炮台,以虎门为第一门户,横档山、武山为第二门户,大小虎山为第三门户。海道至横档分为二支,右多暗沙,左经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关天培创议於此设木排铁练二重,又增筑虎门之河角炮台,英国商船后至者不敢入。义律请令赴澳门载货,冀囤烟私贩,严斥拒之,潜泊尖沙嘴外洋。
此文出自1914年至1927年赵尔巽(主编)《清史稿》
(7)宁波镇海区钜全汽车配件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先后参加缩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体例一如历代的正史,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
然而,《清史稿》修纂时,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老,眷恋清朝的心态甚重,故书中很多反对革命、诬蔑先烈、谀扬清朝之词,政治立场有很大问题。
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
再次,《清史稿》成书时,国民党的北伐军即将入北京,仓猝付印,未能对全书统一修改和认真校勘,故史实、人名、地名、年月日的错误遗漏比比皆是。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
《清史稿》出版后之翌年,即1929年,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呈文国民党行政院,建议禁止《清史稿》的发行,《清史稿》遂成禁书。
易培基在呈文中说:此书“系用亡清遗老主持其事,……彼辈自诩忠于前朝,乃以诽谤民国为能事,并不顾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谬百出,开千百年未有之奇……故其体例文字之错谬百出,尤属指不胜屈。此书若任其发行,实为民国之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