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越野车
1. 越野车带差速锁有什么作用
有,有许多车型。以三菱、陆虎、悍马等多车系下部分车型为代表。
汽车发展到今天,对于越野车,锁止式机构有一个、二个或多个形式的,数量越多成本越高、设计也复杂。特别是针对“硬派越野”,对车身(承载方式)、轮胎、底盘悬挂等要求来说较高。越野爱好者也常以差速锁“数量”来判断车辆越野能力强弱是有一定依据的。如:(数据来源于网络,详细车型以实车为主)
A、带有三个差速锁车型:日产(pertrol)、吉普牧马人、路虎卫士等。这些车型可在复杂路面上也有较强的“脱困”能力。
B、一个差速锁车型:RAV4、X5、普拉多等,对于“脱困”能力一般。
C、"Quattro"为奥迪全时四驱系统的典型代表,其标志来自于设计师的灵感,从图中看出采用壁虎作为设计理念是对“全时四驱”的一个很好诠释。原因没别的,出于壁虎的独特“吸附力”或是“抓地力”,引申至车上:陡坡险滩平稳自如。
粘性耦合式
此类差速锁使用“硅油”作为动能传递“介质”。当两车轴的“转速差”较大时油温急剧上升、体积膨胀,此时硅油会推动摩擦片间紧密贴合,这也就是“粘性耦合器”两端驱动轴直接以“粘性耦合器”连接而达到“锁止”。
高摩擦自锁式
高摩擦自锁式有摩擦片式、滑块凸轮式等。
摩擦片式:通过摩擦片之间相对“滑转”时产生的“摩擦力矩”来使差速器锁止,这种结构简单、比较稳定,常应用在小型汽车或轻型汽车上。
2. 讲讲丰田越野车,简单明了!
在过去的50年中,每一代新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诞生都变得更加庞大和改良。从而逐渐地形成这样一股潮流,那就是越来越得到上流社会人士们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那些纯粹的越野人士的认可,他们所希望的正是如第一代的FJ40那样,可以带他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的汽车。在1998年引入装备V8动力的发动机和独立前悬挂的100系的丰田陆地巡洋舰,来替代原来的直六发动机和固定式前轴后,论战开始抬头了,它到底是一款豪华车呢还是一款越野车? 品牌: 丰田陆地巡洋舰 生产厂商: 丰田 参考价格: 70万元 车型尺寸: 5.080米 1.940米 1.900米 油耗: 10.3升/百公里 引擎类型: 4.7L/V型8缸双顶置凸轮轴 最高时速: 180km/h 驱动方式: 四轮驱动 制动方式: 四轮碟刹 车身重量: 2545千克 轴距: 2850毫米 油箱容积: 140升 目录 历史起点 车系介绍 国产系列 报价 参数配置 展开 编辑本段 历史起点 丰田吉普bj 丰田的陆地巡洋舰已经有长达5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51年,受当时日本警察预备军(即现今自卫队)的委托,以丰田为首的数家公司开始研制四轮驱动车。 丰田陆地巡洋舰陆地巡洋舰的开山鼻祖-丰田吉普bj便走上了历史舞台。“bj”的名称是根据配置的3386cc水冷直列6缸b型汽油发动机和在sb型卡车上采用经过改良的j型底盘而来的。车身采用帆布蓬。由于通过富士山六合目攀爬试验证明了它的越野性和耐久性,因此,它作为陆地巡洋舰车型历史的起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编辑本段 车系介绍 陆地巡洋舰20款 1954年,新的“20款”车型诞生了,车名也由“吉普”模仿“land rover”而改为“land cruiser(陆地巡洋舰)”,开始了这个名称长达五十年的辉煌历史。 这一款车在对外观进行大幅度改良的同时,还体现了和以后盛行的40款车型相近的结构。虽然发动机是从使用吉普bj的b型汽油发动机开始的,但是将后来又出现的更高马力的f型直列6缸3878cc引擎统一装备在了这种车型上。 20款系列同时也是丰田正式进军海外市场的车型。 陆地巡洋舰40款 1960年,在陆地巡洋舰车系中备受好评的40款诞生了。在外观上与 丰田陆地巡洋舰20款大致相近,但是对底盘的功能进行了强化。车身样式上也集结了从小型、帆布到中型、长型各种不同的风格。发动机采用了从20款开始使用的f型汽油引擎。在后来的1974年,在40款上安装了新型的直列4缸、2997cc的b型柴油机。 陆地巡洋舰55长轴距款 陆地巡洋舰家族中的一员是“长轴距车型”。这一款车的独立是于1967年诞生的“55款”。它最初是在40款基础上发展来的“fj55v”。到1975年,开始向装载2f型直列6缸4230cc发动机、4档变速箱的“fj56v”发展,从而提升了越野能力。 陆地巡洋舰以其具有“大而坚”的特性而赢得了“驼鹿”的绰号。同时,个性化的车身外观亦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陆地巡洋舰60长轴距款 1980年,作为55款换代产品的60款诞生了。与55款相比,由于它安装了性能更高一级的柴油机、空调及转向助力等设备,从而使这一车型的用户也从以往以车迷为中心扩大到广大私人家庭用户。 在发售当初,发动机准备了3b型柴油机和2f型两个系统,但是在 丰田陆地巡洋舰两年以后,便追加了6缸3980cc的2h型柴油机。此后,安装了涡轮增压、电喷等高性能发动机的车型陆续面世,而无级变速器、差速器锁止装置等功能也被相继引入这一系列车型中。 陆地巡洋舰70款 1984年,经历了24年的期待,70款在40款(陆地巡洋舰)的形象上作了全面改良后终于诞生了。 车身外观焕然一新。在特意夸张的保险杠里内置绞盘等各种崭新的改进,受到好评。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大优势。发动机的各种规格也继承了40款的优点,从85年开始,新装备了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13b-t,及自动挡变速箱。从90年开始,还增加了4门半长型车款,发动机也采用了80款上配备的直列6缸“1hz”型和直列5缸“1pz”型(现在只使用1hz型)。 丰田陆地巡洋舰70款获得了“横跨日本最佳4驱”的美誉,成为陆地巡洋舰的主流车型。在1999年又采用了螺旋弹簧,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进。 陆地巡洋舰·霸道70款 1985年,一款从70款的短型演化而来,以“方形货车”命名的车型首次亮相。 此后,它在1990年被命名为land cruiser prado(陆地巡洋舰·霸道)“70款”。车身有短轴距型和4门长轴距两种。行驶系采用4轮螺旋弹簧刚性悬架,发动机为2446cc2l-te型涡轮增压型,93年以后改用动力性与静音性协调的“1kz-te” 型4缸2982cc涡轮增压柴油机。 仪表板等车内饰大量采用轿车内饰的风格。作为新派4驱,霸道“7 丰田陆地巡洋舰0款”在青年消费群体中人气很旺。 从此, 霸道便作为一个分支加入到了陆地巡洋舰的大家庭中。可以说,它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suv的雏形。 陆地巡洋舰80款 1989年推出的80款,是在61款后期车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可以媲美高档轿车的越野车型,在当时是处于旗舰位置的车种。在机械传动方面,驱动方式由分时工作转为全时工作。底盘采用4轮刚性弹簧(一部分车型除外)。发动机除继承了60款的3f-e型之外,还采用了“1hd-t”型4163cc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和“1hz”型自然吸气柴油发动机。在92年更配备了排气量4,476cc的“1fz-fe”型双顶置凸轮轴汽油发动机。 自此,长年活跃在发动机领域的f型发动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8年,首次亮相的100款取代了80款的主导地位,这是后话。 陆地巡洋舰90霸道 1996年,从“70款”的“客货两用车”演变而来的“90 霸道”开始走上征程。 此前,只是分时驱动方式转变为全时驱动方式,进而在全车上装备中央差动同步器、abs、srs气囊等配置。现在的发动机是采用型号为“5vz-fe”的v型6缸dohc引擎、型号为“3rz-fe”的直列4缸dohc引擎、直列4缸dohc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1kd-ftv”型(2000年采用,初期型是1kz-te涡轮增压柴油机)三种。既有了洗练的轿车感觉,同时作为陆地巡洋舰系列的成员,又加入了许多越野方面的设计,作为一种具有轻松驾驶感的车型而受到喜爱。 陆地巡洋舰100款 丰田陆地巡洋舰1998年推出的100款车在对原有的80款车型进行全面改造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旗舰车型的风格,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车型。在继承了80款的高性能及简约性的同时,又以“地球制造”的理念来追求陆地巡洋舰原有的力量感和顽强感。发动机有两类配置:型号为“2uz-fe”的v8汽油机,型号为“1hd-fte”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前悬挂系统采用双摇臂独立悬架,同时配备了油压车身升降装置“ahc”和可调trc、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最新科技成果。整车的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陆地巡洋舰·霸道(第三代2002款) 2002年,霸道又有了大的发展。首先,发动机包括型号为“5vz-fe”的v型6缸dohc汽油机、型号为“3rz-fe”的直列4缸dohc汽油机和4缸dohc共轨式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ikd-ftv”等三种。同时,新款霸道还采用了新开发的高刚性车体框架和左右独立控制的全自动空调,因此它既适合于强运动性,又能使驾乘者感到平稳和安全。与此同时,后排乘客还可以享受新安装的视窗娱乐系统。不仅如此,还新增设了附有新开发的扭矩感应型lsd和下坡辅助控制装置的应变器trc,这些都使它的先进性能得到进一步充实。 陆地巡洋舰·霸道(第三代2002款) 至此,陆地巡洋舰和它的一个分支霸道都发展到了今天的车型。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陆地巡洋舰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成功的越野车的历史。这部厚重的历史贵给许多汽车厂商以启发的。 编辑本段 国产系列 国产陆地巡洋舰新级别的推出和产品外形的强化,秉承了一 丰田陆地巡洋舰汽丰田“客户第一”的理念,以全国各地陆地巡洋舰的用户反馈和潜在用户的意见为参考,确定了产品改型的方向,在保持原有车型优点的前提下,提升了产品的高级性、先进性以及产品外形的运动感和现代感。 兰德酷路泽 2012款 4.0 GX-R AT 兰德酷路泽 2012款 4.0 VX AT 兰德酷路泽 2012款 4.6 VX AT 兰德酷路泽 2012款 4.6 VX-R AT 兰德酷路泽 2007款 4.0 GX-R AT 兰德酷路泽 2010款 4.0 VX AT 兰德酷路泽 2010款 4.7 VX AT 兰德酷路泽 2007款 4.7 VX-R AT 试驾报告 丰田汽车美国公司于1957年末成产,直到1959年才开始卖车。当年只有两种车型,其一就是伟大的丰田陆地巡洋舰,事实上几乎也只是在这一款车,因为另一款市场表现不佳也没有什么名气。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FJ40陆地巡洋舰4x4型成为丰田最畅销的车型,并最终引导着丰田知道了造什么样的车美国人会为它买单。丰田的耐用性,质量和可靠都是源自丰田陆地巡洋舰。这些品质在丰田在美国的50年中始终如一,而且它们已经成为当前丰田在美国的一种人格化的象征[1] 成长的潮流 在过去50年中,每一代新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诞生都变得更大更加改良。逐渐地形成这样的潮流,那就是越来越得到上流社会人士们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那些纯粹的越野人士的认可,他们所希望的正是如第一代的FJ40那样可以带他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的汽车。在1998年引入装备V8动力的发动机和独立前悬挂的100系的丰田陆地巡洋舰来替代下原来的直六发动机和固定式前轴后,论战开始抬头了,它到底是一款豪华车呢还是一款越野车。 丰田陆地巡洋舰2008款的丰田陆地巡洋舰也被称之为200系,平息了论战吗?似乎没有,不过基本型的售价也高达63,885美元,显然这正是当前丰田陆地巡洋舰的消费者层次,这些人大都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在油价高涨的今天,丰田陆地巡洋舰依然敢把自己做得更大并还以此为卖点,可见其对自己的市场份额是多么的自信。轴距长达2850毫米,不过全新的200系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更大的。它车身长了61毫米,高了20毫米,宽了30毫米,即使是它的P285/60R18的轮胎之间的距离也远了20毫米。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更大的重量,新款的丰田陆地巡洋舰重达5690磅,比去年款重了265磅。主要的重量方面的增加是源自于加固框架,现在的框架比上代在抗扭钢性方面强化了40%,而在抗弯曲度上坚固了20%,这些的好处就是改善了行驶过程中的敏捷性,操控与噪音控制。完全的盒式的主护栏和前部的十字交叉结构的部分高度和宽度都明显地增加了,尾部的十字交叉结构进行了明显的加固,在功能配置上还集成了一个2英寸的挂钩。 更大的拉力 所有重量方面的增加在这部源自于丰田红杉上的5.7升V8发动机面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大马力达到有381匹,也就是说直增了106匹,扭矩更是达到了544牛米,直增了123牛米。对于这款新的V8发动机还采用了可变气门的技术和排气门的正时技术这使得这部更重,更强大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发动机变得更加环保。它还拥有同级中最领先的排放指标(ULEV超低排放车型称号),其燃油的经济性上也有所改善,在都市路况下,百公里的油耗从19.7个油下降为18.1个油,而在高速条件下则从百公里15.8升下降为13.1升。另一点省油的功臣是新款的丰田陆地巡洋舰采用了红杉上的六速自动变速器。新的变速器令新丰田陆地巡洋舰增加了两种新的档位选择,进一步改善了巡航性能。拖曳能力也有长足的进步。2008款新车集成了新的低速档和新的拖曳钩,现在的低速拖曳能力可以达到8500磅。拖车指示灯和电子制动循环电路被完全地结到了一起,原厂的七口插座可以在折起后放在安全的地方。让我们开着它在路上尽情地炫耀吧 全新的电子爬行控制系统与ABS和A-TRAC系统搭配得更好,同时可以兼顾电子油门的控制实现越野巡航 模式。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速度设定,其中之二种甚至比怠速运转时还要慢,最慢的模式下时速还不超过1MPH。爬坡控制系统工作得相当完美,这能让这个大块头在应付岩石与石子路面时也得心应手乐趣十足,而且可以让我们在炎炎夏日商讨去蒙大纳州的BigSky旅行胜地的滑雪计划。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只要设定要愿望中的速度,然后脚就可以完全地脱离制动与油门踏板了,只要专心控制方向即可,电脑会自动配置好各个车轮所需要的牵引力。如果把这个系统关闭,那挑战就到来了,之前的后轮差速器就会不再起到改善牵引力的作用。 难以置信的悬挂 08款的陆地巡洋舰最令人激动的就是这套KDSS()动态悬挂系统,这是一套纯机械装置可以通过自动断开与稳定梁的联接而改善越野性能。而其操作却细微得让你丝毫感觉不到,其精确程度能使后轴行程达到27英寸,比原先采用固定梁结构时增大了4英寸。由于现在可与稳定梁相分离,丰田的工程师亦可以采用更厚的稳定梁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在公路上的过弯能力增强稳定性。现在转向齿轮比例也达到16.7:1,这意味着不用方向盘幅度打得过大也能实现需要的车辆转向角度,也即更加灵敏。方向盘现在只要3.14圈就会打死,最小的转弯半径为12米。因此,与车身晃动说再见,与更精确的操控响应说您好。2008款丰田陆地巡洋舰令你在公路上行驶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自信。 基础结构 尽管包含有诸多智能的越野设备,但最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车辆的底盘。离地间隔现在仅为23厘米,这令越野能力大打折扣,比100系的陆地巡洋舰少了1英寸,比80系的陆地巡洋舰则少了达1.9英寸,看样子陆地巡洋舰在退化。接近角约在31到33度之间,离去角在20到24度之间,跨越角在21到24度间。 丰田陆地巡洋舰在我们测试它的过程中,预订的整个越野路线向我们展示了其令人惊叹的悬挂柔韧性,不过石子敲打底盘和后减震的声音也一直伴随我们始终。其实陆地巡洋舰更需要的是一个高度可调的悬挂。我们听闻这套悬挂会出现在未来的LX570上。为什么?我们以为陆地巡洋舰才是越野车的代表,而LX不过是一款美化的克莱斯勒Aspen而已。现在丰田如果想把陆地巡洋舰在美国的销量实现从3000成长为8000的目标,就要给它这么一件武器不是么,因为它的市场本来就不大,必须考虑到这部分特写人群的需要。 内部一瞥 内饰方面的改进意味着陆地巡洋舰比上代装备水平更高,新加了许多新装备。四区自动空调为标准配置,包括有14扬声器的605瓦的JBL音响,智能的钥匙启动系统,可伸缩的方向盘。在标配的皮革座椅之间你会发现有冷却装置,可以被空调系统所降温。后座有头顶式显示屏,触摸式的导航装置,倒车影像系统和蓝系统。三排座是标备,不过第三座椅采用膝部更高的乘坐位置这意味着只适合乘坐儿童。可以对向行李箱的方向折叠起来,而操作过程则比以往更为简单。不过它们再不能像前代车型一样可拆卸。现在陆地巡洋舰的最大行李箱空间从2570升下降为2312升,不过熟悉的两片式的迷你尾门得以保留。 巡航舰的精髓 2008款的陆地巡洋舰是一款豪华的SUV。它在公路上的表现比以往更为优秀,更加舒适,装备水平更高,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有着足够的越野能力,而且还有不错的拖曳能力。 丰田陆地巡洋舰包括有如此多迷人的越野科技与装备,陆地巡洋舰告诉我们的是它一如既往的精神那就是远离陆地,去野地巡航。全新陆地巡洋舰的定位几乎很明确,那就是只有富人们才能消费得起一部全新的陆地巡洋舰。不过丰田仍然遵循一直以来陆地巡洋舰最著名的耐用性,品质与可靠性原则,尽管富人们可能根本不在乎这几点。
3. LSD限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汽车LSD详解
限滑差速器,英文名为Limited Slip Diff,简称LSD
一百年前福特推出的类是LSD限滑差速器
先来认识差速器原理
少了差速器无法转向
在谈论LSD这个机件之前,读者务必先知道差速器的功能与动作原理。而差速器本身的动作原理,亦属于专业级的构造,若要单纯用文字来叙述,大部分的读者可能很难理解,所以笔者先用日常最容易接触的现象和状况,来解释原厂差速器的设计功能和必需性。
现行车辆的转向设计是依据艾克曼第五轮原理来设定,也就是弯道内轮的转向角度大于外轮。再由三角函数计算内侧车轮所转动的距离会比外侧车轮距离短,一旦距离有差异时,等于内外轮 (左、右轮) 的转速不一致,如果从变速箱所输出的传动轴没有藉由差速器来分隔左、右输出,那么车辆在转弯时便无法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在慢速时藉由多余且不当的摩擦来带过,而高速转弯则会发生弯道内轮因多余的旋转及摩擦,导致轮胎跳离地面连带利用车轴及悬挂使车体上扬,当内侧车体上扬加上离心力的驱动,很自然就会朝转弯方向的另一侧翻覆。
所以说车辆的左、右车轮绝对不是同轴型式,尤其现代汽车又以前轮驱动设计居多,没有差速器的构造,驾驶者根本无法操控方向盘,因为只要驾驶者转动方向盘,轮胎藉由地面产生的回馈力,强力的将方向盘推回中心原点,如此一来操控根本无法存在,所以在传动轮中央置入差速器是传动系统必备的要件。
由于差速器是藉由盆型齿轮及角齿轮驱动,内部包含边齿轮及差速小齿轮。当车辆直行时,并无差速作用,差速小齿轮及边齿轮整个会随着盆齿轮公转无差速作用,一旦车辆转弯内、外轮阻力不一样时,差速齿轮组因阻力的作用迫使产生自转功能进而调整左、右轮速。既然左、右轮速的变化及调整是藉由轮胎及地面阻抗来自由产生,那么后续的使用状况就将造成车辆无法行驶的状态。
譬如说当车辆一轮掉入坑洞中,此车轮就毫无任何摩擦力可言,着地车轮相对却有着极大的阻力,此时差速器的作用会让所有动力回馈到低摩擦的轮子。掉入坑洞的车轮会不停转动,而着地轮反而完全无动作,如此车轮就无法行驶。
还有一种属于循迹现象的状况,也就是所谓性能输出的现象,即车轮在过弯时大脚油门,动力输出特别明显,输出扭力加上离心力,迫使车辆内轮扬起离开地面或产生打滑现象,一旦有一轮空转,动力便一直往空转轮传输 (因为阻力少) ,车辆依然无法加速前进。
另有一种属于激烈操驾模式而产生的打滑现象,此现象车辆既不转弯,也非左、右轮置于不同摩擦系数路面的状况,那就是在进行零四加速时,巨大的动力输出,随着左、右传动轴的长短不一致及轮胎些许的差异,导致动力瞬间输往摩擦力弱的一轮,此轮便开始不停的空转,另一轮无从发挥作用,车辆当然无法往前迈进。为了解决以上这些现象,让更多的动力平均传递到左、右两个驱动轮上,限制差速器左、右滑动率的比例来完成此目标,所以限滑差速器便是解决问题的标准机件。
差速器很好的解决了汽车在不平路面及转向时左右驱动车轮转速不同的要求;但随之而来的是差速器的存在使得汽车在一侧驱动轮打滑时动力无法有效传输,也就是打滑的车轮不能产生驱动力,而不打滑的车轮又没有得到足够的扭矩。我们的汽车设计师一直在努力,于是差速锁出现了。差速锁很好的解决了汽车在一侧车轮打滑时出现的动力传输的问题,也就是锁止差速器,让差速器不再起作用,左右两侧的驱动轮均可得到相同的扭矩。可是大自然总是再给人类处理不完的难题。差速锁再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种差速锁仅仅适用于越野车的使用,在野外非铺装路面上,路面附着力不大,即便差速器锁止时车轮发生一些打滑也无所谓,至少没有安全性问题。可是在铺装良好的公路上出现左右摩擦不平衡的时候,由于轮胎与干地面的摩擦是相当大的,在高速转弯时差速器锁止是非常危险的,弯道内轮因多余的旋转及摩擦,导致轮胎跳离地面连带利用车轴及悬挂使车体上扬,当内侧车体上扬加上离心力的驱动,很自然就会朝转弯方向的另一侧翻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聪明的汽车设计师想出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ABS等电子设备来解决,在一侧驱动轮发生打滑时,电子传感器收集两侧车轮速度差,当电脑发现转速差超过设定值时,ABS驱动打滑轮的刹车工作,强制降低打滑轮转速,但这种工作方式是以保证安全性为首要目的,以牺牲速度为代价的,在频繁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失效,可靠性不高。作为越来越重视车辆性能的今天,这种系统在高性能车上是决不能容忍的,于是就有了后者。第二种方法就是限滑差速器(LSD)。限滑差速器,顾名思义就是限制车轮滑动的一种改进型差速器,指两侧驱动轮转速差值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正常的转弯等行驶性能的类差速器。事实上LSD依构造的不同可以分为好几种型式,而每一种LSD亦都有其特别之处。接下来我们就分门别类归纳出常见的各种式样。
LSD种类繁多
因应不同需求
过弯性能的发挥,直线冲刺的快感,山道攻防的技巧,莫不需要依赖LSD的加持,很多原厂性能版的车辆也配置有LSD的装备,而LSD的型式又依机件结构的特性不同,可细分为扭力感应型、黏耦合型、螺旋齿轮式、标准机械式LSD等。这么多的型式,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过程的变化是不同的,因应驾驶者的需求及驾驶特性,才会有这么多式样产生。
扭力感应式LSD
是采用螺旋齿轮组,一样利用左、右双组的摩擦力来限定滑差效应,由于螺旋齿轮采纵向和基座齿轮的横向交错,无离合器片的损耗,运用在后驱车辆,其故障率较低,维修保养亦趋于简单,虽然在动力输出方面未能有强大的表现,但实用原则为其最大之优点。 它是将普通差速器的齿轮从齿轮改成涡轮蜗杆,而安装位置和形式并不变,借由蜗轮蜗杆传动的自锁功能(蜗杆可以向蜗轮传递扭矩,而蜗轮向涡杆施以扭矩时齿间摩擦力大于所传递的扭矩,而无法旋转)来实现防滑功能。大名鼎鼎的奥迪quattro就是采用这种结构,还有许多原厂高性能车种都是采用此种型式,像RX-7 FD3S的原厂LSD就相当有名。在扭力感应式LSD的特性方面,虽然其较少使用在运动用途上,但摩擦部分与机械式比较起来效果更好,而且维修上非常简单,这是它的最大优点。
螺旋齿轮LSD
其内部构造依然采用螺旋齿轮,有别于扭力感应式的LSD是此螺旋齿轮LSD所配置的齿轮全为「横向」,也就是和输出轴的运转同一方向,利用行星齿轮大小减速比的功能达到限速功能,其最大的弱点在于限定锁定扭力滑差的比例较小,但也因为维修及使用保养无需特别的注意,更不需要使用LSD专用油,因此原厂如Honda 1.8升Type-R、Silvia S15…等较新款的前轮带动车,也几乎都是使用此型式之LSD,此等LSD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车辆顶高后,转动驱动的左右两轮,并不会一起前进或后退,因此在当年TIS 1:9房车赛规格的验车过程中,它算是可以瞒混过关的偷改武器! 螺旋齿轮LSD内部的齿轮构造与扭力感应式LSD有些相似,同样是将普通差速器的齿轮从直齿改成螺旋齿,不过不是利用二者摩擦力的不同,而是改变了齿轮的安装位置和形式,通过只有螺旋齿轮才能实现的安装位置和形式,利用齿轮的减速比来限制左右驱动轮转速差的。这种LSD所能达到的最大转速差比较小。而且,扭力感应型的齿轮配置为纵向,而此种螺旋齿轮LSD的则为横向装置。和机械式LSD相比,它的最大弱点在于限制锁定的扭力范围较小,但维修、使用上没有什么特别麻烦之处。
滚珠锁定LSD
这种设计的特殊之处,是当小圆球在弯曲的沟槽中移动时,被沟槽切断的滚筒开始作动而发挥限滑的效果,尤其是其作动原理与一般品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并不算是主流的制品。在滚珠锁定LSD的特性方面,因为它的构造相当特别,因此可以发挥十分圆滑的效果,反过来说此LSD并不适合喜欢在街上狂飙的人士,而最后可以死锁差速器、并发挥最高扭力,也是值得记上一笔之处,所以最适用于分秒必争的比赛场合中。
黏性耦合式LSD
最早配置是用在VAG (Audi/VW) 车系,其间由多片的离合器组,加上硅油组合而成,它是利用硅油摩擦受热膨胀后,迫使离合器片接合来锁定轮差,其结构可说是最简单且体积小、造价低,是一款适用于大众型式的LSD。大约十年前LSD还是属于选用配备时,最受欢迎的就是这种黏性耦合型式样,就如大家所看到的,此LSD是由多个离合器片组合而成,透过硅油的喷入使左右轮胎产生回转差,然后再利用硅油的黏性做锁定。谈到这里大家应该不难想象,此类构造的效果并非很好,因为硅油的黏度会依温度产生性能上的差别,因此反应性算是最差,往好的方面想,这种LSD只是一款适合一般大众使用的类型罢了。
机械式LSD
在改装车辆中最传统也最常用,因此算是能见度最高的LSD,因为使用左、右两个离合器片和压板组,故亦称为多板或多片离合器式LSD,此型式之LSD可藉由离合器片与压板的排列组合来达到限滑百分比功能,从25%~90%的能力皆可完成。但唯一的缺点就是较难照顾,其务必要使用LSD专用油来定期保养,长时间或剧烈操驾也可能需要更换修理包。而离合器片装配不佳或置入时Run in方式不正确,也容易导致转弯异音或离合器片损坏之现象。 机械式LSD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限滑比例可根据压板和离合片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可调范围广,但造价高,耐久性不好,当离合器片磨损时,常会出现“嘎!嘎!”的噪音,因此需要做定期的维修,这也是其缺点之一。
主动式LSD
一般的LSD是由凸轮与齿轮组合而成,且利用使用球状沟槽的机械构造,被动的来接受作动,但装置在新型车种上的高科技差速器,由于配备有油压及电子控制系统,因此可以主动的使LSD作动。现在许多厂商都在研究它,有的还推出了控制左右车胎扭力的LSD(如本田的SH-AWD系统和三菱的S-AWC)。
LSD依作动型式不同可分为1 Way、1.5 Way、2 Way等三种,1 Way是指在油门开启时且左右轮产生滑差,才发挥作用的单向型。2 Way则是无论油门开启或关闭,只要滑差出现便会作动的双向型。另外1.5 Way则是收油时只会发挥较小限滑效果的形式。针对甩尾最好是以2 Way较佳,这是由于在车身滑移时,操作有时是要以连续收放油门来控制,若使用1 Way或1.5 Way的LSD,在收油时的轮胎锁定率消失则大有失控的风险。另外较早期时有些作法是不加装LSD反而将差速器焊死,虽然能得到侧滑的效果,但正常行驶时就会持续推头,操控其实也更加困难。
单/双作动方向
加油/收油限滑
机械式LSD依照其动力作用方向的不同,而可区分为One Way和Two Way,而所谓One Way即是单向的限滑动作,亦指为加油时能够产生限滑动作。Two Way为双向作用,即是加油或收油,都能对驱动轮施以限滑功能。如果在加油时有作用而收油时能发生一半作用的构造则称之为1.5 Way LSD。
既然区分为One Way、Two Way、1.5 Way,那是否也因为其特性,而因应在不同的使用状况,一般而言One Way型式比较适用于前驱车及四驱车种,前驱车因前轮除了负责动力输出外,还要负责转向的重责,而转向的回馈是直接施予驾驶者,为免除驾驶的控制困难,且因为弯道收油时,限滑力的释放,可使得操控者有较佳的手感,不会因为LSD的作用使方向盘重手不易操控。
而Two Way则广泛使用在后驱车甩尾式样,因为加油及收油皆能限滑,能有效控制循迹方向,且常时的锁定功能在油门瞬间开启时,也能使驱动反应明显而有效的展现,提供卓越的驱动力。而Two Way LSD如果装置在4WD车上,也依然能大幅的增加四驱之灵活性。
介于One Way及Two Way之间的1.5 Way LSD则是为了想要达到优越的驱动性能,却又担忧操驾不易的前提发展而来,其特点为收油时不像Two Way有着转向不足的情况发生,且在制动点的认定及控制比上较One Way容易,所以端看自己的驾驶能力及循迹效能大小,来认定及选择适当的LSD才能有效运用它的效用。
而车辆从发明一开始,马车的同轴带动,会引发翻车危机到研发了差速器,为使行驶平稳、轮胎损秏平衡到激烈操控,发生打滑现象又需要靠LSD来加持,这种种的一切,莫不遵循着天地间真理的现象,而运用在所有机件的运作上统称为物理,如果违反物理原则也就是违反大自法则,其终究无法胜任于车辆的基本要求。
像坊间有些人士为能使其达到限滑功能而将后轴差速齿轮焊死,虽然可达成不打滑的现象,可是在缺乏机械原理的概念下,其永远不知只要车辆行进,无论地有多平,左右轮永远都有滑差存在。无法释放或供给此滑差比例者,车辆绝对难有好的循迹性,就连LSD也是属于有百分比例的限制滑差,所以土法炼钢非但不宜,一但使用在前轮驱动车辆上,将会造成方向盘回馈瞬间击断双手之惨剧。
最后切记在选择LSD时要注意的是实用性,安装时需要由专业的店家规规矩矩量测安装,再根据使用手册按部就班的Run in,才能确保LSD的动作合乎标准,更不会因为新的LSD一装入就造成严重损坏。
4. 目前市面上买来就有差速锁的越野车有哪几款
jeep牧马人卢比肯
jeep牧马人撒哈拉
丰田FJ酷路泽
丰田4runner
丰田兰德酷路泽
丰田普拉多
尼桑途乐
三菱帕杰罗
路虎卫士
路虎揽胜
路虎发现
个人目前能想到这些
5. 四驱差速是指什么
没有四驱差速一说 是分开的 四驱与差速锁
四驱车分为半时四驱(也称分时四驱)和全时四驱两大类. 顾名思义, 半时四驱指可以在两驱模式和四驱模式之间切换, 而全时四驱就是指只有四轮驱动模式. 但全时四驱不等于任何情况下四个车轮都有驱动力, 下面就来看看究竟.
半时四驱车通常有2H、4H、4L档, 分别指两驱、高速四驱、低速四驱.
全时四驱车通常有H、HL(High+Lock)、LL(Low+Lock)档, 分别指高速四驱、高速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 、低速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 有些全时四驱车只有H和L挡, 另带中央差速锁开关, 其实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 车辆在转弯的时候前后左右四个车轮的转速都不同. 正如所有车辆的左右驱动轮之间必须有差速器一样, 全时四驱车也必须有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作用就是保证车辆顺利地转弯. 它可以在传递动力给前后(左右)车轮的同时允许前后(左右)车轮的转速不一样, 转速越快的车轮获得的驱动力越多. 但也正因为如此, 当全时四驱车的任何一个车轮空转打滑(失去附着力)的时候, 动力会全部集中到打滑的车轮. 如果这时候不锁上中央差速器, 其他三个车轮就会失去驱动力. 因此, 没有中央差速器锁的全时四驱车只不过是两驱车, 全时四驱车的H档等于半时四驱车的2H档.
半时四驱车没有中央差速器. 当两驱的时候, 全部动力通过分动箱传递给后轮. 如果挂上四驱, 分动箱按固定50:50比例将动力传递给前后轮. 所以, 半时四驱车的四驱模式相当于全时四驱车锁止中央差速器. 即半时四驱车的4H、4L档分别等于全时四驱车的HL、LL档.
如下表所示, 半时四驱车的2H、4H、4L档的使用环境分别等同于全时四驱车的H、HL、LL档. 半时四驱车
全时四驱车
公路(On road)
2H
H
沙土路、冰雪路
4H
HL
越野(Off road)
4L
LL
有些四驱车安装了桥间限滑差速器(LSD). 它的作用就是当左右其中一个车轮空转打滑的时候, 限制打滑, 使另一个车轮仍然可以获得部分动力(通常是10-20%左右).
半时四驱和全时四驱各有千秋. 在日常使用中, 全时四驱车比半时四驱油耗多10%以上. 但在雨天的时候全时四驱车比半时四驱车抓地性更好因而更安全.
如果要进行高强度的极限越野, 比如爬山涉水, 无论半时四驱还是全时四驱, 加装前、后差速器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即使对角车轮甚至三个车轮空转打滑的情况下其余的车轮仍然有驱动力. 当然, 如果四个车轮都被陷, 就只能借助绞盘等外力牵引了.
但有一定要注意的是, 如果在铺装的公路上半时四驱车使用四驱模式或全时四驱车锁上中央差速器, 车辆将无法正常转弯甚至损毁. 所以下雨天在公路上行驶, 半时四驱车还是应该用2H档, 而全时四驱车就用H档
6. 汽车的差速器是不是有个差速锁呢
差速器是调节前后、左右车轮的转速,而差速锁则是锁死左右、前后车轮,一个是为了更好的转弯,另一个是为了提升越野性能。
7. 路虎神行者2这款车的越野性能如何
两车同平台,发动机变速箱轴距相同。两辆车的动力水平是一样的。自由着陆器很重要,极光的最小离地间隙要大2毫米。考虑接近角和出发角,Freelander表现更好,越野能力基本相同。JEEP指南在外观、内饰、操控、安全、油耗、售后等方面都要优于路虎的Freelander,左右指南性价比更高。然而,由于增加了外壳,机动性有所下降。但是影响不大,所以推荐指南。
用材料取胜安全,除了后排侧气囊,这款车基本无处不在。只有你不会说,没有你想不到的。而且车身的刚性很好。它很好地保护了车内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外观:与之前的型号变化不大。路虎一直有怀旧的风格,再加上自己家族的遗传。方正一直是独特的硬核舒适风格。与现在的许多越野车不同,他一直是自己的血统。并没有因为跨境车辆的影响而恶化。内饰:用料上乘,有家的感觉。
8. LSD限滑差速器和差速锁有什么区别
1、功能不同。
差速锁是将机器百分之百锁死,而限滑的意思是允许一定的差速动作。
2、用途不同。
差速锁多用于攀爬越野,限滑差速器多用于赛道(房车赛,WRC),但也有越野车用LSD(达喀尔),而赛车用LOCK(极限漂移)。
(8)lsd越野车扩展阅读:
ELSD系统
电子控制防滑差速器(electronic limitedslip differential) 简称ELSD。传统防滑差速器在提高汽车驱动性能,改善汽车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其自身的不足,如使汽车油耗增加、不能与电子稳定程序(ESP)及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协同工作等。
因此出现了电子控制防滑差速器。电子控制防滑差速器在中高级轿车及SUV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是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总成。
电子控制防滑差速器可分为主动防滑差速器和四轮驱动防滑差速器。
主动防滑差速器 包含湿式差速器(V-TCS)和主动防滑差速器(LSD)。
湿式差速器是根据驱动轮的滑移量,通过电子控制装置来控制发动机转速和汽车制动力进行工作;或按照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控制转矩,并与制动器相结合最优分配驱动轮驱动力。主动防滑差速。
9. 有谁能给我解释一下LSD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是漂移车专用
LSD,是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限滑差速器,南方一带则称呼为Powerlock,其实都是同一样的东西,作用上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可以限制左右轮转速差的装置。但是要注明一点,再原装车上的一般都会称呼为差速器,而LSD多称呼那些与原装作动方式完全不同的,带有限滑设计的差速器。
在普通的原装车上,其实都有差速器(Differential)这个装置,或者说是现代汽车传动系统的一个必要部件,其作用,就是在汽车进行转向时,靠近外侧的轮胎会产生比内侧轮胎更快的转速,如果没有安装差速器,左右轮圈便会因为在同样的附着力下产生两种转速,车辆便无法完成转弯动作了,就好象在卡丁车(KART)上,就没有安装任何的差速装置(引擎动力经过链条直接作用于唯一的一条传动轴上),一旦速度超过界限,驱动轮在后的车尾就会因为G-FORCE的作用而向外甩出,这就是甩尾了。正是因为在街道上行驶的普通汽车,甩尾动作对于驾驶者或者行人都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差速器就成为了原装车的必然装备,只要一边的车轮出现空转,差速器便会将引擎输出的动力转移至另外一只车轮上,在空转的车轮仍维持空转,汽车便失去了行驶能力,所以我们经常在汽车维修厂看见工人只要将一个驱动轮离地,就可以在原地进行正常的行驶状态检查,因为此时离地的车轮在空转,而着地侧的车轮则完全没有动力了;在车辆进行过弯动作时,道理也是一样的,内侧车轮受到车体重量压迫和离心力(G-FORCE)的双重作用下,轮胎承受的负载减少,这时候差速器会将动力转移至外测车轮,于是速度便会下降了。
作为改装部件的限滑差速器(LSD or Powerlock)的作用和结构与不同的原装差速器完全不同。或者又以实际道路使用为例吧,当驾驶一辆装有LSD的车,其中一只驱动轮发生空转时,LSD会作出限制两只车轮动力输出的动作,依此消除空转的车轮不会继续空转,而另一只车轮也可以保有足够大的动力帮助车辆前进;在过弯时,LSD装置同样会限制两个驱动轮因转速差别而产生的动力分配现象,但与普通差速器不同,LSD会将动力尽量转移到外侧车轮而非差速器般转移至内侧车轮,正时因为这个特征,LSD可以帮助驾驶者提高过弯的速度的同时,更可以通过油门的深浅来控制过弯时的车体姿态,以此加强了操控性能。
LSD-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限滑差速器, LSD为循迹控制的一环可以确保驱动轮的动力输出, 常用于後轮驱动车的後轴差速器上, 四轮驱动车的中央差速器及後轴差速器上, LSD的目的乃在於改善传统差速当驱动轮由于驱动力输出太大或地面太湿滑, 或单轮悬空所造成单边驱动轮打滑, 而造成另一轮也同时失去驱动力, 至使车辆无法脱困或循迹性不好的现象。 LSD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一种叫 VLSD-Viscous LSD 黏性限滑差速器, 其作法通常是在差速器中设有黏性藕合金属片, 及装有一种遇热很容易膨胀且稳定的油类, 当车辆发生驱动轮打滑且左右轮的转速相差大时, 将使分别连结于左右驱动轮上的金属片亦产生转速差, 此金属片的转速差将会使油产生高温膨胀, 如此将会使两轮的转速差受到限制, 而将部份原本传到打滑轮的驱动力转移到另一轮, 使得原本失去驱动力的轮子重获力量, 改善行驶的稳定性及越野性能, 此种系统最常用于後轮驱动的高级豪华房车, 以及越野四轮传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