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c越野套裝
Ⅰ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45萬預算Q5L/賓士GLC L/寶馬X3如何選
借著SUV熱潮的不斷升溫,許多注重生活品質且有一定購買能力的消費者在購車時逐步趨於理智,消費理念的升級使他們開始對於高品質中型SUV追捧,以BBA為代表的德系豪華品牌憑借強大的產品力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奧迪Q5L/賓士GLCL/寶馬X3這三款車在國內市場已深耕多年,具體到豪華品牌中型SUV銷量,奧迪Q5L、賓士GLCL、寶馬X3分列前後,45萬預算,這三款車型該如何選擇,我們一看便知。
奧迪-奧迪Q5L-2020款45TFSI尊享時尚型
廠商指導價:44.52萬
奧迪家族式設計!配備quattro四驅系統!
【外觀設計】?奧迪Q5L採用了家族化設計,鋒利筆直的線條和運動外觀套件讓它完全區別於那種圓滾可愛的造型,精緻之餘還透著強烈的科技感。此外,輕量化的升級和更加全面的安全防護也是奧迪Q5L不容忽視的突出亮點,車尾採用簡約平直的線條卻勾勒出了較為豐富的層次感,給人感覺相當寬厚敦實。排氣採用了雙邊雙出的布局,隱藏式的設計實在顯得有些低調。全LED尾燈帶有流水式的轉向燈功能,具有極高的點亮辨識度,檔次感很強。
【內飾亮點】?內飾是奧迪全新的風格樣式,比老款車型要時尚不少。整體的做工符合這一級別的要求,包括在軟性材料的運用上一點都不吝嗇,不過在豪華質感的營造上奧迪Q5L似乎比同級的競品還略差那麼點火候,搭載了8.3英寸的懸浮式中控液晶屏,設計感和檔次感還令人滿意。全新一代的MMI系統手寫板面積加大不少,而且旋鈕也設置得更加緊湊。布局在擋把前使用起來會相當地順手,旋鈕和按鍵的質感以及觸感表現得都非常不錯。此外,旋鈕上還可以顯示當前各個出風口的溫度,設計巧妙且頗有檔次感,綜合產品力十足。
【空間感受】?體驗者身高171cm,將前排座椅調至最低且舒適位置,頭部空間剩餘一拳四指,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體驗者來到後排,頭部空間為四指,腿部空間兩拳半,奧迪Q5L的行李廂容積依舊與海外版車型保持一致,皆為550L,實際使用感受也是十分值得推薦。
【駕駛體驗】?動力方面,該款車型採用了2.0T/252馬力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7擋雙離合變速箱,最大扭矩為370N.m,試駕時深踩油門會有很強烈的推背感,在越野、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和個性化模式中,運動模式會使油門變得很靈敏,給人的主觀加速感受會更快,其它駕駛模式下,油門會變得比較柔和,如果緩慢踩下油門動力會上升的非常線性,一點也不突兀,並且渦輪遲滯現象並不明顯,不俗的動力加上線性的輸出方式,讓我對這台Q5L的加速表現值得入手。
寶馬-寶馬X3-2019款xDrive28iM運動套裝
廠商指導價:42.58萬
操控性同級領先!配備M運動套件!
【外觀設計】?寶馬X3在M運動套件的加持下,顏值瞬間提升了不少。全身緊綳且飽滿有力的線條,蘊含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濃濃的運動風格或許會讓寶馬X3的受眾群體顯得有些小眾,延用了家族經典的雙腎格柵設計語言,中網的尺寸也變得更大了,內部的格柵經過了熏黑處理,同樣是為了符合整車的運動氣質,讓其桀驁不馴的性格完全得以釋放,尾部線條蒼勁有力,從後方看去凹凸有致、十分有型。後保險杠大面積黑色亮麵包圍的加入,越野感稍稍遜色但運動氛圍營造得相當不錯。
【內飾亮點】?內飾保留了海外版車型的設計,駕駛艙採用了以駕駛者為導向的環繞布局,做工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再加上豐富的用料,在豪華氛圍營造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同時在內部系統、舒適性裝備和智能互聯科技等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本土化調整,寶馬X3所使用的懸浮式10.25英寸中控屏還可以提供物理旋鈕、熱敏按鍵、智能觸屏和自然語音識別五種智能人機交互方式,緊湊的布局使得實際操作起來會稍顯繁瑣。
【空間感受】?體驗者身高179cm,將前排座椅調至最低且舒適位置,頭部空間剩餘兩拳,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體驗者來到後排,頭部空間為一拳,腿部空間一拳四指,寶馬X3的行李廂開口較寬敞,內部也非常平整,後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放平以後,滿足日常需求更是無壓力,相比於賓士GLCL,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顯然更加時尚、年輕。
【駕駛體驗】?動力方面,該款車型採用了2.0T/224馬力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匹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試駕時當然如果你是刻意深踩油門踏板時,由於渦輪發動機的特質,還是會有毫秒的遲疑現象,但這樣微小的時間差絲毫不會降低你對於它的駕駛激情,此時你要做的就是緊握住方向盤,隨著不斷的升檔動作持續性的加速會給你帶來非常澎湃的動力響應,綜合產品力十足。
總結
如果購車需求和預算已經跨入豪華品牌,並且選擇中型SUV車型,奧迪Q5L、賓士GLC以及寶馬X3都是非常成熟、綜合實力出色的車型。以國內用戶的喜好,有面兒、大空間的車型最受歡迎,45萬預算這三款車型總有一款適合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只為悅己者容,X4和GLC轎跑SUV該怎麼選
豪華品牌中型SUV在國內市場的熱度與日俱增,很大原因在於這類車型的品牌、設計、空間、動力和配置,都很好滿足了中產階級對家用車的剛性需求;以及另一層原因,市面上主流車型的先後國產,也一定程度降低了車價,提升了性價比。
但對於那些追求個性、對溜背造型偏愛有加的小眾消費群體而言,一台中型的跨界SUV車型顯然更符合他們的口味。
雖說豪華品牌中型SUV的選擇著實不少,但在其衍生車型、即跨界SUV車型的細分市場中,選項卻相對有限;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車型,無疑就是寶馬X4以及賓士GLC轎跑SUV。
兩款車型的產品結構頗為相似,都以2.0T發動機為基礎,並根據高低功率區分出不同版本。寶馬X4全系共計5款車型,官方指導價45.59-58.59萬元;賓士GLC轎跑SUV的產品線更加精簡,全系3款車型,官方指導價45.88-59.88萬元。
所以當面對這兩款極具代表性的車型時,消費者該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理性的選擇呢?
外觀造型
前臉部分,兩款車都採用各自的家族式設計。具體的造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畢竟都是基於傳統SUV的衍生車系,整體幾乎維持了原版車型的設計。寶馬X4方面,提供了兩種外觀套件的選擇,即M空氣動力學組件和M越野套裝外觀組件,只不過是和具體的版本綁定在一起,並不支持自定義選裝。
賓士GLC轎跑SUV全系都採用了AMG車身風格組件,所以通過這一點,就算暫且把之後的車身給遮蔽住,也能通過運動風格濃郁的套件來辨識其真實身份。而在最頂配的版本,GLC 300 4MATIC 轎跑 SUV AMG-Line上,還配備了 AMG外觀運動組件,進一步強化了整車的運動風格。
寶馬X4全系標配全LED大燈,對於這個價位的車型而言也算是情理之中的配置。只是大燈的科技性功能略微有些欠缺,僅僅包含了常見的自動開啟、遠光自動控制和隨動控制。
賓士GLC轎跑SUV方面,260 4MATIC和300 4MATIC標配的也是全LED大燈,但可以通過選裝的方式,獲得與頂配版本相同的幾何多光束LED大燈,其中還包含了自適應遠光燈輔助系統增強版,在提供更好的鋪路效果的同時,還能避免對對向車輛產生影響,在功能性層面要優於寶馬X4。
車身側圍是兩款車型的精髓所在,大家都採用了跨界的coupe造型,但在細節的設計上還是存在差異的。寶馬X4在A柱和車頂的接合處更加凸起,稜角略微有些明顯;加之腰線和輪拱共同構成的型面,整體塑造出的肌肉感更強。
至於賓士GLC轎跑SUV,其車型線條從A柱到D柱,幾乎呈現出一道完美弧線;再配合更加外拋、但型面偏向柔和的輪拱造型,整台車的氣質可謂是將運動與優雅完美融合。
車尾部分,兩款車型的設計布局其實是有一些相像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收尾,配合狹長的尾燈造型。至於具體的設計風格,兩款車也都和各自的風格相契合。寶馬X4更肌肉、更科幻,後窗之上的擾流套件也較為吸睛。
作為對比,賓士GLC轎跑SUV則又一次展現出了迥異的風格。同樣是橫向布局的尾燈,在加入了上方的鍍鉻條進行點綴之後,為整車增添了幾分豪華感。所以單就外觀而言,這兩款coupe SUV瞄準的目標客戶群體有重疊,但同時又劃分出了更細分的受眾群體。
畢竟是同級別的直接競品,兩款車型在車身尺寸數據上的差異並不太大。具體來看,長度、寬度、高度這三個維度上寶馬X4占優,賓士GLC轎跑SUV的軸距更長,只是每一項的差距都並不算大。
內飾座椅
寶馬X4的內飾設計採用了相當鮮明的家族設計語言,優勢是容易上手,幾乎不需要太多的適應成本,哪怕之前不是寶馬車主亦是如此。整個中控台都微微向主駕駛一側傾斜,從而更符合人機工程學,方便駕駛員的操作。M運動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盤也是熟悉的味道,不僅握感扎實,包覆的皮質也相當細膩。
賓士GLC轎跑SUV的中控台造型基本看齊自家的GLC,但因為產品周期的緣故,也使其成為了目前賓士全系中,為數不多尚未轉投雙聯屏設計方案的車型。不過2020款車型已經換裝了最新樣式的方向盤,中間安全氣囊區域的體積更小,升級過後的三幅造型更美觀,在三九點位置還有設置有觸控塊,方便了操作。
重要程度與日俱增的車機方面,寶馬X4全系標配了12.3寸全液晶儀表+10.25寸中控屏的車機方案。車機運行的是寶馬看家的iDrive系統,支持在線導航,亦支持蘋果的CarPlay進行手機互聯,在UI界面、操作流暢度方面都可圈可點,只會在語音識別的控制項目上相對局限。
經過升級的賓士GLC轎跑SUV同樣換裝了12.3寸全液晶儀表+10.25寸中控屏,在兩塊屏幕的硬體上與寶馬X4不相上下。軟體方面,賓士的亮點主要集中在Mercedes me互聯和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前者包括對車輛控制、車輛設定、旅程咨詢以及梅賽德斯-賓士緊急呼叫系統等服務;後者則通過支持語音交互的方式完全對車機和車輛的一系列控制。另外整套車機提供CarLife和CarPlay 的連接,經過升級的中控屏也支持了觸控操作。
前排座椅方面,寶馬X4提供的可調向可謂是相當豐富。兩張前排座椅的整體前後、位置高低、靠背角度、腿托長度調節都是全系提供。但瑕疵也是存在的,比如使用率頗高的腰部支撐功能,只在兩款高配車型才被列為標配;而座椅加熱和通風更是全系都需選配才能獲得。
相比之下,賓士GLC轎跑SUV在前排座椅的配置更顯豐富,大抵可以視為是在X4的基礎上另外全系標配了腰部支撐,同時三款車型中有兩款標配了座椅加熱。但不足也是存在的,即只有頂配才可選裝座椅通風;而X4雖然沒標配,但至少提供了選裝的選項。當然就標配的水準而言,前排座椅的功能性上還是賓士略勝一籌。
第二排座椅方面,靠背角度調節、座椅按比例放倒、中央扶手、三個獨立頭枕都一並給到,這些配置對於寶馬X4而言都算是基礎操作。真正算得上亮點配置的,是寶馬在後排提供了獨立控制的空調系統,賦予了後排乘客更細致的用車體驗。
這一輪,賓士GLC轎跑SUV略微吃了些虧,雖說第二排的乘坐感受也相當不錯,但靠背角度沒法像X4那樣進行調節;且後排僅提供了空調出風口,無法獨立調節空調溫度。不過在其他的功能性方面,賓士的後排與寶馬X4並無二致。
動力底盤
寶馬X4全系使用的都是代號為B48的2.0T發動機,只是根據動力輸出的不同被劃分為25i和30i兩個版本;其中前者的最大功率184馬力,後者則為252馬力。全系均匹配一台ZF的8AT變速箱,並由xDrive四驅系統進行驅動。
賓士GLC轎跑SUV的情況也有幾分相似,全系使用的都是2.0T發動機,同樣也是不同的動力輸出對應各自的尾標,也就是260和300。參數方面,260版本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97馬力,300版本則達到了258馬力,均稍稍高於對應的寶馬X4。以及賓士GLC轎跑SUV全系標配一台自家的9AT變速箱,最終由4MATIC全時四驅系統負責驅動。
底盤方面,寶馬X4使用了招牌的前雙球節後五連桿懸架。雖說從硬體結構的角度出發,雙球節並不是最優項,但寶馬對於這種類型懸架的調節早已爐火純青。只是軟硬可調的避震全系都沒能標配,哪怕是售價接近59萬元的最頂配也需要額外選裝。
寶馬X4全系搭載xDrive實為一套適時四驅,在大多數時間只將驅動力傳遞到後軸,只在必要或人為鎖定的情況下才會切換至四輪驅動。可變轉向比被寶馬X4列為了全系標配,涉及到操控部分的配置寶馬還是很捨得下血本的。
賓士GLC轎跑SUV配備了前後多連桿的懸架形式,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出色的懸架幾何性能。而且在中高配車型上,賓士都標配了懸架軟硬可調功能,從而更好的兼顧操控性與舒適性。
和寶馬的xDrive有所不同,賓士GLC轎跑SUV標配的4MATIC是一套全時四驅系統,理論上有助於提升車輛的行駛穩定性。以及與操控息息相關的可變轉向比,在賓士GLC轎跑SUV上也沒有缺席。所以雖然兩車的底盤硬體結構有所差異,但在配置和調校上都是業內一流的高水準。
配置水平
被動安全性方面,寶馬X4的配置已經相當齊全,包括前排雙氣囊、前排側氣囊、前後排側氣簾一應俱全,且都被列為了全系標配。當然結合車價來看,如上的配置也算是情理之中。
而隔壁賓士GLC轎跑SUV的被動安全性甚至更為周全,在寶馬X4的基礎上還另外標配了膝部氣囊,並提供了後排側氣囊的選裝項。以及全系標配的碰撞預防輔助系統增強版,可以在檢測到危急狀況的瞬間,啟用可逆式安全帶收緊、開啟的側車窗自動關閉、多仿形座椅兩側的氣腔充氣等。因此對比之下,賓士在被動安全性方面再下一城。
至於主動安全性,寶馬X4提供了駕駛輔助功能和高階的增強型駕駛輔助功能,但全系只有最頂配車型才有標配,其餘版本只能通過選裝獲得。不過整套系統的功能還是相當全面的,包括盲區監測、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交通標志識別、主動剎車等等。
賓士GLC轎跑SUV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呈現階梯狀,即最頂配車型和寶馬X4的配置完全看齊;但在300 4MATIC上減少了道路交通識別功能;而在入門的260 4MATIC上,僅保留了主動剎車和疲勞駕駛提示,唯一的選裝件也只有盲區監測。因此從標配水準而言,賓士的表現略占上風;可寶馬X4有提供選裝項,客戶選擇的自由度會更高一些。
其他的一些輔助配置,寶馬X4全系標配了前後雷達,但360全景影像不是標配,入門車型只有後方的倒車影像;全速域的自適應巡航只有頂配版本才是標配,其餘版本都需要選裝才能獲得;以及自動泊車、自動駐車、上坡輔助、陡坡緩降等都是全系標配。
賓士GLC轎跑SUV方面,不僅將前後雷達,同時還將360度全景影像列為了全系標配,保證了駕駛者對車身周圍的無死角觀測;全速域自適應巡航也是頂配的專屬配置,其餘版本搭載的均為定速巡航;而自動泊車、自動駐車、上坡輔助也是全系標配,只是相比寶馬X4少了陡坡緩降,考慮到這類車型的用車環境,影響並不太大。
AL頻道總結
誠然,寶馬X4和賓士GLC轎跑SUV的實力都對得起各自的售價,但兩款車型的風格不盡相同,產品亮點也有所差異。另外兩款車的整體價格區間相仿,但以中間價位的300 4MATIC和30i為例,前者比後者的指導價便宜了將近3萬元;再結合配置上的優勢,顯然賓士GLC轎跑SUV吸引力會更足一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寶馬X4對比賓士GLC Coupe 買哪個誰給個不會後悔的建議
這2款售價差不多 排量一樣 都是渦輪增壓發動機 都是全時四驅
先對比一下參數:
寶馬:x4 m運動型 2016款 軸距2810毫米 最大馬力184
扭矩270 輪胎r18 全景攝像頭:無 主動剎車:無 自動泊車入位:無 盲點監測:無 全景天窗:無
賓士:glc 260豪華型 2017款 軸距 2873毫米 最大馬力211 扭矩350 輪胎r19 全景攝像頭:有 主動剎車:有 自動泊車入位:有 盲點監測:有 全景天窗:有
總結一下:賓士性價比高 品牌感強烈 配置高 實在 軸距大 開著舒服
Ⅳ 目前最火的六大豪華suv,分別是哪些品牌
以銷售數據為基準對豪華SUV產品進行排序時,BBA經常占據大部分名額,特別是我們進行無薪差異排序時,稍微了解一下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和BBA的差異。大部分都會覺得在這種豪華SUV庫存里,只有BBA。我們這樣鋪路當然是有反轉的。在02月豪華SUV銷售TOP6排行榜上,除了五大BBA外,還有意外的名字強勢進入(事先劇透:非BBA不是第六名)。
GLC級別完成中途後,立即以相貌擴大了觀眾群,弱化的邊框的格柵和更加生動時尚的車燈一下子讓GLC顯得年輕多了。同時,這款老牛的設計直觀地保證了車身前後寬敞的保護板結構和車輛硬度,這說明了為什麼GLC級能夠以更大的優勢支配豪華SUV市場開著寶馬開著賓士,賓士GLC級別的最大優點是駕駛艙內的舒適度。這一代賓士GLC級懸掛確實很硬,但厚座椅在保持良好支撐性的同時保持柔軟的觸感,車房內有大量軟包和包,以及長車軸距離生產帶來的大空間、安靜寬敞豪華的車房、「鳳凰立在學區內」等綜合舒適度。
Ⅳ 不再猶豫,分享20款賓士GLC豪華型的提車經歷
近日在家閑來無事,特開此貼,一是為在這難熬的日子裡給大家解個悶兒;二是希望跟各位大神交流用車心得,分享一些個人拙見;還有就是紀念購車心路歷程,給自己留個念想。開貼之前強調兩點:①友善評論②拒絕杠精由於本貼主要分享我的個人想法,主觀感受很多,如果您不喜歡,可以右上角點擊關閉,慢走不送。有寫得不好地方,請您斧正,和諧社會,請注意您的言行。(選車歷程屬於流水賬,可以直接跳過看購車歷程和用車心得)空談不如實干,來,一起看正文:
首先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大學畢業後挑選一款五十萬左右的新車當做第一輛座駕。先講本人基礎信息:男,身高185,體重190,體格大,想挑選一款視野好,座艙空間大的SUV車型。個人還有一些選車硬性條件:①座椅加熱;②車燈要亮;③音響要好;④全景影像功能;⑤加速能力不弱;⑥車內空間較大。在四、五十萬的價位里肯定逃不過BBA里選一圈:賓士GLC、寶馬X3、奧迪Q5L。除此以外還先後對比過:寶馬X5、賓士GLE450、奧迪Q7、途昂頂配、普拉多、凱迪拉克XT5、雷克薩斯RX300、路虎星脈,發現5。(說明:之所以備選車會有X5,GLE等超預算車型出現,主要是因為我和父親一起看車,好車是真的好,所以預算也在水漲船高,就像網上的笑談:想買輛自行車卻成加錢上卡宴!)下面我用做排除法去篩選出最適合我的車:①寶馬X3、X5:大家都說每個男人有一個藍天白雲夢,我雖沒這個追求,但還是先去試駕的寶馬。優點:外觀帥氣;變速箱匹配程度很棒;底盤和懸架趨向運動;X5內飾豪華程度提升不少。缺點:後排空間太小;路感過於清晰;內飾千篇一律,沒有新意。最後沒有選擇它是因為:每經過一個井蓋,路上的連接處都能精確感受到,這感覺就是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對於追求運動感的人來講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我來講,周末帶一家人出去玩,家裡人後排坐著不舒服(空間較少)還挺顛(路感清晰),不符合我的用車需求,所以排除掉。插一句:有網友講,開X5的人一定有第二輛車,所以對後排舒適度要求不高。這話雖然沒錯,但是出門遊玩跑高速,一輛車上大概率要坐2-4人,那在這個時候後排能翹二郎腿是不是就成為一種享受?況且賓士新款GLE後排也加長可以葛優躺,寶馬工程師是不是也該研究研究這件事了?個人拙見,請大家輕噴。②奧迪Q5L、Q7:優點:真*全液晶儀表盤;高度可調節的中央扶手箱;按鍵、擋桿的阻尼與回饋舒適度;試駕起來雙離合幾乎沒有頓挫,加速推背感很爽!BBA性價比最高!缺點:後排靠背太立,找不到舒服的坐姿;NVH不符合這個價位:我坐在後排經過泥沙路,車輪捲起來的沙子打在底盤上,後輪輪拱處,是X3,GLC,Q5L三輛車里聲音最大的,缺乏豪華感;各種減配:四驅減配我理解,為了油耗而且在城市道路上四驅系統用處不大;變速箱換成雙離合也認了,駕駛小白也開不出區別,但把省出來的錢加加配置啊,沒有感應尾箱,後排座椅不可調節,後排座椅光禿禿的,周邊扶手門板加兩塊真皮唄,中控台還是A4那一套,向A6靠攏靠攏吧。有人說中期改款就好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白白把客戶推走,有多少真愛粉會等你無限期的改款?配置低?被減配?來,了解一下奧迪的打折力度,之前說得缺點在價格面前不值一提!屬於真香系列!但個人認為:打折力度大是好事也是壞事,從根本上講是飲鳩止渴,容易拉低品牌形象。新車上市讓更多消費者持幣觀望,生怕剛買就打折。Q7很棒,是一台屬於全家出行的車,但是七座不是剛需,車大不方便停車,而且馬上面臨改款,所以放棄。③路虎星脈、發現5:優點:星脈帥帥帥!加裝外觀套件後帥的一匹缺點:實際乘坐空間較小,正巧沒有試駕車所以沒有試駕感受。發現5,優點:外觀屬於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個人可以接受;內部空間:坐上駕駛位空氣懸架升至最高,視野棒;三塊液晶屏很有科技感;因為有空氣懸架,開起來比較舒適,晃晃悠悠的,有點坐船的感覺,V6的發動機轟鳴聲很棒,開這車心裡總有種社會大哥出行的感覺。缺點:後排坐墊又短又薄像小板凳;我看論壇里有大神把第二排座椅導軌加墊片,讓坐墊有一個角度可以坐得舒服點,但個人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安全。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讓我最後放棄選擇它:質量問題!想看空氣懸架降到最低,結果懸架罷工,降不下來......試駕小哥一臉尷尬,各種操作,到離開也沒解決這個問題,更別提試駕過程中副駕A柱有異響,空調系統突然關閉走了一個路口又突然開啟最大風量(這可能是程序問題),最後回家思前想後也排除了。④雷克薩斯RX:(展車,試駕車都沒有,無法評論車的好壞,就聊聊服務吧)優點:寫無,雷粉會打我嗎?非要誇一句就是:雷車生意真火爆。工作日還有很多人看車,和隔壁的路虎反差很大。缺點:服務態度差:進門沒人迎接,去咨詢台有人但沒人理。先說明:因為要去試駕所以穿的是休閑裝,沒有很正式,但一定是干凈整潔的,問問題也用的是敬語,沒有冒犯。沒人理那就先自己看看車,結果展廳還沒RX這款車......好不容易拉住一位男性銷售,我問展廳裡面怎麼沒有展車?他說賣的太好,展車賣了。我問今天可以試駕嗎?他說老闆開走了......行吧,問:有優惠嗎?答:不加價,舊款平價銷售但沒車,如果訂改款車型(就是加長這次改款)預交五萬可以平價提車但時間不確定,接著表示加裝飾能優先提車。雖然早有耳聞雷車加價銷售,但這次著實被惡心到了。到最後我自己看見外面有輛已出售的RX,車門鎖著,就看了看外觀。總結:吃相太難看,服務態度差,消受不起,撤退。⑤普拉多、途昂頂配:只因兩款車在預算區間內,不越野,也沒有常年滿載的情況,僅是了解。就是看途昂的時候有點疑惑:當銷售知道我要購買頂配時,都勸我不要買頂配,如果非要買頂配交兩萬的訂金,優惠也不大,等車周期長,這是變相的不讓買頂配啊。銷售後來悄悄的和我說,如果真想要頂配,建議我去北京訂車,那邊便宜還有現車。神奇的是我逛了兩家上汽大眾,銷售幾乎都是一樣的說辭,我有點搞不明白:別人家都是怕客戶跑了,拉著客戶買車,為啥我要買頂配車型還被推出來呢?有懂得大神幫忙答疑解惑一下吧。⑥凱迪拉克XT5、XT6:(XT5還是8AT舊款,XT6沒上市,沒有試駕車)試駕的是8AT舊款頂配車型,配置高,折扣大,安吉星的服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加速較肉,由於試駕路線短,中間還有一個紅綠燈,沒什麼試駕感受。個人感覺XT5比XT6好看,車身比例更協調。最後沒有選擇凱迪拉克是因為看過賓士,主觀感覺其內飾豪華程度,NVH不及賓士GLC,排除。⑦賓士GLC-300豪華:優點:全液晶儀表盤,大中控屏,柏林之聲,360環影,幾何多光束大燈,64色氛圍燈,後排坐墊加長3cm,隔音很棒,外觀也換成AMG滿天星中網,很帥氣也很霸氣。可以說完美符合我的購車需求。缺點:264新發動機和274老發動機冷車聲音一樣大,熱車以後也是半斤八兩;為啥不是大連屏?!為啥不是大連屏?!為啥不是大連屏?!連A、B都是大連屏了,搞啥特立獨行呢?!車側踏板就是累贅;天窗有橫梁,不如全景天窗豁亮。⑧賓士GLE:優點:中控大連屏;駕乘感受舒服(空氣懸架);3.0T+48V的發動機動力充沛,啟停無感。缺點:維修保養更貴;中規性價比不高;等車周期長;太高調(屬於我個人原因)。GLE比GLC大一個級別,無論是舒適度還是駕駛感受都提高了一個級別。最後之所以沒買是因為中規性價比不高,期間聯系過天津平行進口車商,但礙於呼市已經成為國六地區,國五車型想要上牌流程非常繁瑣,質保也是個大問題。其次維修保養貴,以我現在的工資肯定支撐不起。不說別的,開七八年,換一根空氣避震,一萬多,大概率是四根一起換,那我這一年基本就給這四根空氣避震打工了......還有我的工作單位屬於政府部門,領導們都是高爾夫,帕薩特等車型,我一個年輕人開這樣的車很扎眼。最後現實(窮)戰勝了虛榮心,也為自己訂下一個小目標[偷笑]。
看這個油耗肉疼啊!等疫情過去,去高速上撒撒歡,降降油耗
先講優點:①、大燈點亮有儀式感,亮度足夠,再也不怕遠光狗啦!(有專門的夜晚燈光篇,大家可以移步去看)②、倒車後視鏡自動下翻,防止輪轂蹭馬路牙子(設置方式:掛P檔,選擇右後視鏡,調整到所需位置,倒車,掛回P檔或D檔右後視鏡就會自動翻回來了)這個設置帶記憶功能,下次掛P檔,後視鏡直接下翻;③、MercedesMe手機APP是冬天熱車神器!注冊賬號麻煩,建議提車前讓銷售弄好;④、柏林之聲音響不錯,堵車舒緩心情必備。如果想加裝就一定要購買「智樂套裝」,你在外面花6900元絕對裝不上真柏林!後期加裝還容易有異響;⑤、全景影像,倒車影像清晰;⑥、預緊式安全帶功能很棒!強烈推薦車內所有人,前後排都系安全帶!⑦、後備箱空間大,由於沒有備胎,原備胎一層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從某寶購買收納箱(優點是收放零散物品,缺點是放後備箱置物簾的地方會被堵住,而且不能一鍵放平後排,不要強行放展,否則會把後備箱墊轉軸折斷,別問我咋知道的[流淚][流淚][流淚]);⑧、隔音很棒!超越同級別車型(個人感受);⑨、四門無鑰匙進入和感應後備箱功能很便捷,誰用誰知道;⑩、行駛質感好,貼地感強,轉彎半徑一般,需要三條車道,有開加高版C旅的感覺;S+模式推背感很強。再講講缺點:①、油耗高(這個還是得看具體情況);②、剎車異響(1700公里開始響,前進倒退都會響!年前免費索賠了前剎車片,目前問題已解決,沒有再響過)4S店會幫你錄制視頻,上傳廠家就可以索賠;③、車側雷達延遲,錯開車後雷達才響,嚇人一跳(疫情過後去4S店調一下);④、倒車自動剎車很敏感,建議在人多的地方倒車提前關閉該功能,否則無法倒車。(可以設置內關掉,但有時候還是有用的,看個人情況);⑤、擋位頓挫,我看其他朋友都說3、4檔有闖動,但我的車是4、5檔有闖動;⑥、所謂的智能語音目前還屬於搗亂階段,僅能執行簡單口令,不能識別口語化的口令;⑦、新發動機(264)與舊發動機(274)冷車噪音一樣大,熱車以後也是半斤八兩(第一次聽熱車聲音我還以為這是一台柴油車[汗])得益於整車良好的隔音,噪音基本傳不到車內;⑧、顛簸路面下B柱與中控台下有輕微異響,但在一次大力過坑後竟然奇跡般的好了,現在一點聲音也沒有(這是啥原理我也不清楚,大家別瞎試!);⑨、天窗有橫梁,感官上不敞亮,就安慰自己這是為了安全性的妥協吧;⑩、城市越野為啥要設計踏板?下雨天踩踏板怕滑倒,不踩會蹭一褲腿泥水。取吧得自費配件還變成低配,不取吧就老蹭褲腿。這就是個雞肋!反而GLE車身高不標配踏板,設計師的腦迴路真是清奇!唉,權當加強車側強度吧。
Ⅵ 造型設計更動感軸距再加長 換代賓士GLC諜照
豪華品牌中型SUV領域,賓士GLC、寶馬X3、奧迪Q5L是銷量最好的三位,自從2015年賓士推出GLC取代了原有的GLK車型後,GLC就成為了賓士旗下銷量最好的車型之一,這款車型的月均銷量基本都維持在1萬台以上,對於一台主銷款型售價過40萬的車型來說這樣的成績相當的給力。在這代車型生命周期內,GLC一直通過改款來增加競爭力,最大的變化在於目前售賣的均為長軸距車型,後排空間進一步加大。
內飾方面,根據此前的諜照,換代車型將會沿襲換代C級車的造型設計,跟此前曝光的S級內飾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央屏幕變成了縱向排列,也沒有使用現在GLE、GLS那樣的貫穿屏幕,至於實際的效果還得等實車發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寶馬x3,賓士glc和雷克薩斯nx對比三款性價比
賓士寶馬一直以來都是豪華品牌的代表,而來自東瀛的雷克薩斯同樣是大眾心目當中豪華可靠的品牌之一,對於中型SUV市場,三大品牌均推出了各自的產品來應戰,那麼我們就來對比一下看看寶馬X3、賓士GLC和雷克薩斯NX哪個更出色。
賓士GLC
賓士GLC全系官方指導價為39.08-56.28萬元,外觀上,賓士GLC和老款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碩大的車標依然是這輛車外觀上最大的特點,而為了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於大空間的追求,新車也推出了加長版本的車型來應對。整車看起來依舊圓潤、協調、簡約但比較大氣。尺寸上,長寬高分別為4765/1898/1648mm,軸距為2973mm,這樣的尺寸讓新賓士GLC擁有了更寬敞的乘坐空間,但很明顯,這和歐系車的設計初衷有些出入。
動力上,2.0T發動機擁有184馬力和300牛米的最大輸出,匹配的是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動力的表現同樣充沛,相較之下更高的科技感和合理的定價是賓士GLC的優勢所在。
雷克薩斯NX
雷克薩斯NX的全系售價為29.80-53.20萬元,外觀上,雷克薩斯NX是我心目當中最前衛的一款車型,十分犀利激進的設計風格一改往日沉穩低調、中年老闆座駕的屬性,紡錘式的進氣格柵是雷克薩斯的家族設計。車身尺寸上,雷克薩斯NX的長寬高分別為4640/1845/1645mm,軸距為2660mm。
內飾部分,雷克薩斯NX的整體環境會讓人感覺更加溫馨舒適,該車擁有豐富的安全配置,同時較高的配置也讓它看起來擁有比較不錯的科技感,相比上面兩款車在乘坐空間上受限於軸距較小,空間上的舒適性表現要打些折扣,但整體的用料和做工絕對是非常OK的。
動力上,其擁有2.0L和2.5L發動機版本,並且擁有混動系統可供選擇,以300h車型為例,其2.5L發動機擁有155馬力的輸出功率,並搭載了總功率為155千瓦的雙電動機混合動力共同驅動,匹配E/CVT變速箱,相較於上面兩款車動力上並不是雷克薩斯NX的特長,但作為純進口車型,它的價格依然可以和同級別合資豪華品牌車型相競爭。在車輛的使用和維護上,雷克薩斯NX也會更加省心。
這三款車作為豪華品牌中型車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注重舒適性,對動力沒有太多的要求,那麼雷克薩斯NX是更加適合您的。而寶馬X3和賓士GLC會更加偏向運動,在這兩款車中我更傾向於寶馬X3純粹的駕駛感受。
Ⅷ 平行進口賓士GLC與國產版有何不同
第一大差別:動力劃分:雖然都是2.0T,但國產版按功率大小,有三個型號。而平行進口版,只有高功率版一種,也就是GLC300。
進入車內,這台加拿大版擁有方向盤加熱,這是國產版所沒有的。墨版也沒有,因為墨西哥全國都很熱,但中國國產版也不提供,還沒有選裝畢竟對於北方車主們來說,方向盤加熱還是很重要的。墨版,副駕座椅記憶,甚至是全系標配的。這點也是國產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