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北京周邊越野麻黃

北京周邊越野麻黃

發布時間: 2022-10-30 06:49:23

Ⅰ 麻黃是什麼我們該怎樣辨別麻黃

麻黃是一種中葯,在治療風寒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往往用於外感風寒,能夠及時的發汗解表,而且還可以改善身體疼痛的情況。麻黃在儲存的過程中要置於陰涼乾燥處,要注意防潮,而且還需要注意防蛀。麻黃的莖枝比較粗壯,呈現圓柱形,顏色一般是淡綠色,味道比較苦澀,並不帶根,也不存在雜草,不能夠有霉變。市面上通常會對麻黃中的鹼含量進行衡量,認為木賊麻黃的葯效最好。

麻黃中會含有麻黃鹼,能夠有效的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麻黃的水提取物能夠有效的降低身體血清溶血素水平。人們可以選擇用理化方式去鑒別不同的麻黃,可以將葯材的縱剖面放在紫外燈下面進行觀察。麻黃的採摘季節大概在9~10月,人們會將麻黃進行晾乾,還會切斷備用,並且會除去麻黃的木質莖、雜質以及殘根, 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就會影響麻黃的葯效。

Ⅱ 沒有醫生的處方,能在葯店買到麻黃和細辛嗎(我是北京的)

可以買到的 ,一定要注意葯的 劑量,因為細辛用量不過錢,麻黃有心臟不好的人不可以用

Ⅲ 北京哪裡買麻黃

麻黃一般抓中草葯的葯店都有,附子、細辛有毒。麻黃有生麻黃,還有炙麻黃,麻黃根

Ⅳ 麻黃與桂枝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症,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症、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葯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寒。 2.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麻黃

[來源]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A.Mey.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草質莖,曬干。

[產地分布]
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葯材特徵]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棱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棱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棱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 C10H15ON),占生物鹼總量的80~85%。其次為右旋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鹼(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鹼佔55~75%,右旋偽麻黃鹼佔25~45%。尚含甲基麻黃鹼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海關編碼有:
麻黃提取物 29394900
麻黃提取物制劑 30049090

葯物名稱: 桂枝
葯物別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
英文名稱: gui
說 明: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用作用: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1.用於風寒感冒。本品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如治風寒表實無汗者,常配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若治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

2.用於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常與枳實、 白同用,如枳實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白芍、飴糖同用,如小建中湯;若血寒瘀阻,經閉腹痛,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痹,肩臂 疼痛,可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

3.用於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助陽化氣,以行水濕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茯苓、白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 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4.用於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溫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直通血脈,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黨參、麥冬同用,如炙甘草湯。此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項: 本品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 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Ⅳ 麻黃(草麻黃)有哪些特徵

(朱蔚華)

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 f.)別名川麻黃。為麻黃科草本狀小灌木。主產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以綠色莖枝和根入葯。全草含多種生物鹼,主要為麻黃鹼、偽麻黃鹼,此外尚含微量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偽麻黃鹼、麻黃定鹼、麻根素、麻黃唑酮、α-松油醇以及鹽基苄基甲胺等。葯理試驗認為麻黃能興奮中樞神經,對於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內服麻黃制劑後,表現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緩解支氣管和胃痙攣;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或痙攣;抗過敏,可用於蕁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故可用治療鼻炎。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AR8)有抑製作用,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有鎮靜作用及引起肌肉癱瘓現象,對蟾蜍心臟有抑製作用。麻黃定鹼能降低血壓,增加豚鼠的離體子宮及離體兔腸的收縮。偽麻黃鹼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地上部分味辛、微苦、性溫;有發汗、平喘、利尿功能;主治風寒感冒、發熱無汗、咳喘水腫。根:味甘、澀,性平;有止汗作用;主治自汗、盜汗。

其同屬植物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等省區;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產於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區,亦供葯用。

一、形態特徵

株高20—40cm。木質莖匍匐橫卧土中,似根莖狀,外皮褐色或褐紅色,有須根。小枝圓,具淺縱槽,對生或輪生,直或微曲,節明顯。葉膜質鞘狀,生於節上,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黃色,常有數個雄花序組成穗狀;雌球花單生枝頂,具苞片4對,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方卵形或近圓形。種子2粒,卵形(圖16—33)。

圖16—34 紫蘇形態圖

1.果枝 2.花 3.花冠剖開 4.果實

作紫蘇用的除上述種外,還有回回蘇(雞冠蘇)〔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Hand.-Mazz。〕主要區別為葉皺曲,全部深紫色,邊緣流蘇狀或條裂狀,形如公雞,故名雞冠紫蘇,惟植株較矮小,因此產量不及紫蘇。

與紫蘇形態相似的還有白蘇〔P.frutescens(L.)Britt.〕和野蘇〔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白蘇的全株密被白毛,莖葉淡綠色,花冠白色,小堅果褐色或灰色,較紫蘇大。野蘇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該二種的種子在部分省區以蘇子入葯。

二、生物學特性

紫蘇對氣候條件適應性較強,但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旺盛產量較高。土壤以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為好。在重粘性或乾燥、瘠薄的砂土上都生長不良。前茬以小麥、蔬菜為好。紫蘇需要充足的陽光,因此可在田邊地角或壟埂上種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種子發芽的適溫25℃左右,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3—4天可發芽。白蘇種子發芽所需溫度較低,15—18℃即可發芽。紫蘇屬短命種子,常溫下貯藏1—2年後發芽率驟減,因此種子採收後宜在低溫處存放。紫蘇生長要求較高的溫度,因此前期生長緩慢,6月以後氣溫高,光照強,生長旺盛。當株高15—20cm時,基部第一對葉子的腋間萌發幼芽,開始了側枝的生長。7月底以後陸續開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約需一個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選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壤土種植為好。4月上旬整地,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000—3000kg作基肥,耕翻土地深25cm左右,整細耙平。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直播生長快,收獲早,並可節省移栽勞力,但要注意及時間苗,掌握好株行距,過稀過密都影響產量。移栽紫蘇可利用油菜或麥茬地,也可栽於未成熟的玉米行間,只要加強管理,產量也高。

1.直播

播種期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條播、穴播均可,條播按行距50cm,開0.5—1cm淺溝,播後覆薄土並稍壓實,有利於出苗。每畝用種子0.75kg左右。穴播按株行距30×50cm挖穴,播後覆薄土。南方播後在穴內施稀薄人畜糞尿,每畝1500kg左右。或每畝用種子約150g,草木灰150kg及人畜糞尿30—40kg,拌成種子與灰糞的混合物,播種時每穴施一把混合物,不必覆土。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快慢與溫度有關,播種早溫度低出苗慢,反之則快。在適溫(約25℃)下5天左右可出苗。

2.育苗移栽

在乾旱地區沒有灌溉條件或種子缺乏,或前茬作物尚未收獲等,都可用育苗移栽法。苗床宜選向陽溫暖的地方,床土要施足廄肥或堆肥,並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草木灰。育苗期南方3月北方4月。播前先澆透水,待適耕時再翻土作苗床,將種子均勻撒於床面,蓋細土0.5cm即可,保持床面濕潤,一般7—8天可出苗。早春氣溫低,可在苗床上貼地覆塑料薄膜,待幼苗頂土後再揭去薄膜,採取如此措施,5月上旬即可移栽。苗高15—20cm時可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挖苗前一天,將苗床澆透,以保證挖苗時不傷根。苗子要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先按50cm行距開溝,深約15cm,將苗按30cm的株距排列在溝內一側,然後覆土,澆水。1—2天後鬆土保墒,乾旱時澆2—3水即可成活。以後減少澆水,使根系入土較深,有利於吸收深層肥水,促進生長發育。

(三)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

條播者應在苗高15cm左右時按30cm株距定苗,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如有缺株應補上。育苗移栽者,栽後一周左右,如有死亡,也應及時補栽。

2.中耕除草

植株封壟前必須勤鋤,特別是直播容易滋生雜草,作到有草即除。澆水或雨後土壤易板結,應及時鬆土,但不宜過深,以防傷根,也可將中耕與施肥培土結合進行。

3.施肥

紫蘇施肥量大則枝葉繁茂,如果土壤貧瘠或未施底肥,出苗後可隔周施一次化肥,每次畝施13—20kg,全生育期用量100—130kg,應N、P、K俱全,按成分計算全生育期N10kg,P 10kg,K 6.7kg。若用人畜糞尿追施,6—8月每月一次,每次1500kg左右,第一次由於苗嫩施肥宜淡,最後一次追肥後要培土。

4.排灌

紫蘇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較多,乾旱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澇,以免爛根死亡。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紫蘇斑枯病

(Septoria perillae Miyake)

6月以後開始發生,初期葉面出現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為近圓形大病斑,病斑乾枯後形成穿孔。高溫多濕種植過密透光和通風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不要種植過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種子,發病初期用代森錳鋅70%膠懸劑乾粉噴粉防治,每隔一周一次,連噴2—3次,也可用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採收前20天停止用葯。

2.銹病

7月以後發生(四川)。開始時植株基部的葉背發生黃色斑點,濕度越大傳播越快,嚴重時病葉枯黃反卷脫落。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栽種密度適宜;發病初期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防治。

3.歐洲菟絲子

(Cuscuta australis R.Br.)

又稱南方菟絲子、金絲藤,為高等寄生種子植物。6—9月在紫蘇莖上寄生,7—8月為害最重。防治方法:水旱輪作或深翻土地使寄生植物不能出土。用生物制劑「魯保一號」工業用品0.25—0.4kg或土製品0.75—1kg對水100kg,肥皂0.1kg噴霧防治。

4.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4—5月為害,從地面咬斷幼苗。防治方法參見人參。

5.銀紋夜蛾

(Plusia sp.)

7—9月幼蟲咬食蘇葉,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噴霧防治。

6.紫蘇野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Hübner)

幼蟲咬食葉片和枝梢,常造成枝梢折斷。北京7—9月為害。一年3代以老熟幼蟲在殘葉或土縫內滯育越冬。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殘株;收獲後翻耕土地,減少越冬蟲源。

其它尚有紫蘇隱蚜(Cryptaphis siniperillae Zhang)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紫蘇的採收期因用途及氣候不同而異。一般認為枝葉繁茂時揮發油含量高,即花穗剛抽出1.5—3cm時含油率最高,因此上海一帶,作蒸餾紫蘇油的紫蘇全草,在8—9月花序初現時收割。作葯用的蘇葉、蘇梗多在枝葉繁茂時採收。南方7—8月,北方8—9月。蘇葉、蘇梗、蘇子兼用的全蘇一般在9—10月份,等種子部分成熟後選晴天全株割下運回加工。

(二)加工

紫蘇收回後,攤在地上或懸掛通風處陰干,干後連葉捆好稱全蘇。如摘下葉子,揀出碎枝、雜物,則為蘇葉;抖出種子即為蘇子;其餘莖稈枝條即成蘇梗。有的地區在紫蘇開花前收獲凈葉或帶葉的嫩枝時,將全株割下,用其下部粗梗入葯,稱為嫩蘇粳;紫蘇子收獲後,將植株下部無葉粗梗入葯,稱為老蘇梗。全草收割以後,去掉無葉粗梗,將枝葉攤曬一天即入鍋蒸餾,曬過一天的枝葉225kg一般可出紫蘇油0.2—0.25kg。

五、留種

留種的紫蘇宜稀植,以行株距各0.5m為宜,加強水肥管理,使之生長健壯。當果穗下部2/3長一段的果萼已經變褐色時可收割,因種子壽命短,宜在乾燥低溫處保存。

Ⅵ 北京海拔最高的山峰排名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北京最高峰——東靈山

東靈山是北京最高峰,海拔2303米,登頂東靈山是北京戶外愛好者最初的夢想。靈山,位於門頭溝西北,與張家口涿鹿、懷來兩縣交界。靈山分為東靈山、北靈山、西靈山和南靈山,最高峰為西靈山,海拔2420米。

其中東靈山屬於北京,北靈山、南靈山和西靈山屬於河北,故東靈山為北京最高峰。西靈山毗鄰小五台山,屬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常年封山。

北京第二高峰——小海坨山

北京第二高峰為小海坨山,2198米。一直以來都有個誤解,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海拔2241米,其實不然,海拔2241米的是大海坨山,屬於河北赤城縣。而屬於北京的小海坨山海拔為2198米,是北京第二高峰。

海坨山曾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海坨山是北京戶外露營天堂,每年都會有無數驢友背著大包小包去海坨山露營,很多人的第一次露營就獻給了海坨山。

北京第三高峰——百草畔

百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049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屬房山區百草畔自然風景區,是北京地區唯一能開車直達2000多的高山。

百草畔景區有兩個,另外個屬於野三坡,其實不管是百花山,白草畔或是百草畔都是北京的房山區門頭溝區和河北淶水的地方的幾個相連的山峰和高山草甸,在山頂都是連在一起的高山草甸子,山腳下卻是各地經營的景區大門,售票的入口就有4個。

北京第四高峰——百花山

終於到百花山了,百花山和百草畔是一個位置,距離不遠,海拔最高為1991米,和百草畔珠峰並稱為姊妹峰,百花山主峰是北京第四高峰。

百花山是北京周邊非常適合徒步的路線,遠離城市,呼吸新鮮空氣,車子能開到很高的位置,山頂為高山草甸子風貌,非常適合一日的休閑徒步。

北京第五高峰——南猴頂

南猴頂又叫平頂山,位於懷柔區與河北省豐寧縣交界處,距離北京市區160公里,頂部巨石因球狀風化形似猴狀,故名猴頂。

登頂南猴頂可從喇叭溝門景區買票進入,喇叭溝門景區由於遠離城區,森林覆蓋率高,被稱為天然氧吧,這里還是北京最早的紅葉觀賞地,每年的十一期間,山頂紅黃相接,非常漂亮。

Ⅶ 尋老中醫,最好是北京及北京周邊

身邊人是誰呀?是你老婆嗎?我不是北京的,開的葯你吃嗎?
白前7克 桔梗7克 陳皮10克 細辛3克 五味子10克 乾薑10克 辛夷10克 蜜麻黃10克 肉桂10克 法半夏10克 炒杏仁10克 甘草10克 姜引子 水煎服 一天一付 早晚各服一次

Ⅷ 北京哪裡能夠買到麻黃這種中葯

只要有賣中葯的葯店,就有賣這葯的,這是常用葯,但不能多用,長期用會有依賴性的

熱點內容
中班活動安全旅遊 發布:2025-09-23 12:57:14 瀏覽:916
撞壞豪車第三者險賠嗎 發布:2025-09-23 12:42:57 瀏覽:471
傑克161房車功能介紹 發布:2025-09-23 12:35:02 瀏覽:900
72v20ah車價格 發布:2025-09-23 12:17:09 瀏覽:51
賽影越野車報價 發布:2025-09-23 12:12:14 瀏覽:27
杭州自駕游自由行攻略 發布:2025-09-23 12:10:02 瀏覽:665
牛二房車適合幾人 發布:2025-09-23 12:05:17 瀏覽:148
汽車房車賽 發布:2025-09-23 11:56:16 瀏覽:346
地板是鋼板的商務車 發布:2025-09-23 11:47:59 瀏覽:686
gmc房車起動機無信號 發布:2025-09-23 11:37:46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