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福爾摩斯皮卡迪利廣場

福爾摩斯皮卡迪利廣場

發布時間: 2021-05-10 22:47:39

『壹』 絲之屋的序言

序——約翰·華生
我經常想,是一連串奇異的際遇導致了我與本時代最獨特、最優秀的一位人物的長期關系。如果我有哲學家那樣的頭腦,就會懷疑我們每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命運;或者,我們能不能預見當時看似完全微不足道的行為,會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
譬如,最初是我表哥亞瑟推薦我到諾桑伯蘭第五明火槍團擔任外科助理醫生的,他認為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歷練,然而他不可能預見,一個月後我就被派往阿富汗。那個時候,後來被稱為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的沖突還沒有開始。在邁萬德,那個回教徒士兵用手指一扣扳機,把一顆子彈射進了我的肩膀。當天有九百個英國人和印度人喪命,他無疑希望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他的子彈射偏了,我雖然身負重傷,卻被我忠實而善良的勤務兵傑克?穆里所救,他背著我穿越兩英里的敵占區,返回英軍陣地。
當年九月,穆里死於坎大哈,他永遠不會知道我被遣送回家,在倫敦社會的邊緣虛度了幾個月——算是對他聊表敬意。之後,我曾認真考慮過搬到南海岸去,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形勢嚴酷,我很快感到手頭拮據,而且有人提出海風有益於我的健康。不過,在倫敦選擇較為便宜的住房,似乎更值得考慮,我幾乎已經租下尤斯頓路一位股票經紀人的公寓。面談不太順利,緊接著,我做出了決定,地點是黑斯廷斯,也許不如布萊頓那樣舒適宜人,但價格便宜一半。我收拾好個人物品,准備搬過去。
然而,亨利·斯坦弗出現了,他跟我關系並不密切,只是一個熟人,在聖巴特成衣店當過我的服裝師。如果他前一天沒有喝酒喝到深夜,就不會頭疼;如果他不頭疼,那天就不會請假,不去他化學實驗室上班。他在皮卡迪利廣場溜達,決定到攝政街的亞瑟?利伯蒂東印度大樓去給太太買一件禮物。想起來真是匪夷所思,如果他走了另一條路,就不會碰到從基準酒吧出來的我,那樣,我也就永遠不會見到歇洛克?福爾摩斯。
我在別的地方曾經寫過,是斯坦弗建議我跟另一個人合住,他說那人是一位分析化學家,跟他在同一家醫院工作。斯坦弗把我介紹給了福爾摩斯,當時福爾摩斯正在試驗一種分離血跡的辦法。我們倆的第一次見面很別扭,令人感到困惑,當然也是值得紀念的……這似乎正預示著後來發生的一切。
這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我在文學方面從來沒有什麼抱負。真的,如果有人說我會成為一位發表作品的作家,我肯定付之一笑。但我認為,可以非常公道、毫不自誇地說,我因為記錄福爾摩斯這位偉人的事跡,已經變得頗有名氣。我被邀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他的追悼會上講話。這讓我感到不小的榮耀,但我婉言拒絕了這份邀請。福爾摩斯生前經常嘲笑我的寫作風格。我忍不住想,如果我站在講道壇上,會感到他站在我身後,從另一個世界輕聲取笑我所說的話。
他總是堅信我誇大了他的才華和他卓越大腦的非凡智慧。我的敘述方式是把結論放到最後,對此他大加嘲笑,發誓說他在一開始就推斷出來了案情。他不止一次指責我是庸俗的浪漫主義,認為我比街頭的三流作家強不了多少。總的來說,我認為他有失公允。我認識福爾摩斯這么長時間,從沒看見他讀過一篇虛構作品——除了最糟糕的濫情文學——雖然我不敢誇耀自己的描寫能力,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的文字表達了它們所要表達的意思,換了他本人也不可能做得更好。確實,當福爾摩斯終於拿起紙筆,用他的話說,開始描述哥德弗萊?埃姆斯沃斯的那樁奇案時,他自己也差不多承認了這點。這個故事後來取名為《皮膚變白的軍人》,其實我認為這個題目是有缺陷的,「變白」用來形容一顆放久了的果仁肯定會更加合適。
我說過,我在文學方面的努力獲得了一定的承認,但那絕對不是關鍵所在。經過我剛才講述的這些曲折經歷,上天選擇了我把這位世界頂級偵探大師的成就公布於眾,向熱情的讀者呈現六十多樁神奇案例。然而,對我更有價值的,則是我跟這個偉人長久不衰的友誼。
福爾摩斯在當斯街的家中被發現已經死去,那顆傑出的大腦永遠沉默了。噩耗傳來,我意識到自己不僅失去了最親密的同伴和朋友,而且從許多方面來說,失去了生活的理由。兩次婚姻,三個孩子,七個孫兒,醫學事業有成,一九○八年還獲得了愛德華七世陛下親自頒發的功績勛章,換了任何人都會認為成就非凡。但我不這么想。我至今仍在懷念他,有時夢中醒來,似乎又聽見了那句熟悉的話:「好戲開場了,華生!」這只會讓我想到,我再也不能握著那把值得信賴的佩槍,一頭鑽進貝克街黑暗朦朧的繚繞迷霧里。我經常想,福爾摩斯就在我們都要前往的黑暗王國中等著我,說實在的,我也渴望去找他。我很孤單。舊傷一直折磨著我,歐洲大陸爆發了一場可怕但毫無意義的戰爭,我發現自己再也不能理解我生存的這個世界。
那麼,我為何還要最後一次拿起筆,重提那些最好被遺忘的舊事呢?也許我的理由是自私的。也許,就像許多生命即將完結的老人一樣,我在尋找某種慰藉。照顧我的護士對我說,寫作也是一種療法,能防止我陷入那時時襲來的抑鬱情緒。然而,還有另外的原因。
「戴圓帽的男人」和「絲之屋」從某些方面來說,是歇洛克·福爾摩斯生涯中最聳人聽聞的兩個案子,但是當時我不能把它們講出來,其中的原因讀者很快就會知道。這兩個案子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很難分開。我一直渴望把它們記錄下來,完成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在這點上我就像化學家在尋找一個公式;或像一位珍稀郵票收藏家,知道還有兩三張珍品沒有到手,因而總是對自己的藏品不能滿意。我無法克制自己。必須把它們寫下來。
以前我不能寫——不僅是因為眾人皆知福爾摩斯一向討厭宣傳自己,而且還因為我即將描述的事情實在太詭異、太令人震驚,幾乎無法見諸文字。今天仍是這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們會使整個社會震驚。我不敢冒這樣的風險,特別是在眼下的戰爭時期。完稿之後——倘若我有足夠的精力完成此事——我要把這份手稿包裹起來,送到查林十字街考克斯聯合公司的保險庫里,那裡還存放著我的另外一些私人文件。我會留下指示:一百年內不得打開包裹。很難想像到了那時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會有怎樣的發展。也許將來的讀者跟我們時代的讀者相比,對丑聞和腐敗更加習以為常。我要把歇洛克?福爾摩斯先生的最後一幅肖像遺留給他們,那是一番從未有人目睹過的景象。
我已經在我自己的顧慮上浪費了太多精力。我早就應該打開貝克街221B號的門,走進那個許多神奇案件開始偵破的房間。我看見了窗戶後面的燈光和那十七級台階正在召喚街上的我。它們看上去多麼遙遠,我已經多久沒有去過那裡了。是的。我看見了他,手裡拿著煙斗。他轉向我,臉上露出笑意:「好戲開場了……」。

『貳』 英國的電影的發展史

英國人參與了電影的發明,1889年,W.多尼索爾普在英國製造了攝影機和轉動架,拍攝特拉法爾加廣場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發明了「動力燈」,拍攝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賽馬、牛津和劍橋兩校劃艇比賽、基爾運河通航典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紀錄片,但當時沒有放映機,沒能及時映出。R.W.保羅1896年 3月26日在奧林比亞大廳里為觀眾作了電影的首次商業性映出,上映的節目是他自己拍攝的《多佛海的狂浪》。後來,保羅攝制了許多喜劇短片,其中有《大兵求愛記》,可放映一分鍾。保羅在索思蓋特還建造了製片車間。配備了特技效果的設施.
對英國早期電影最有影響的是布賴頓的幾位攝影師。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這幾位電影先驅,後來被人稱為布賴頓學派。他們最早採用了兩次曝光、移動攝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過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斷的旋律》保存下來。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鏡》(1900)中採用特大特寫鏡頭,銀幕上出現了放大的走動的表、籠中的金絲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現警察提著燈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漢、行竊的小偷,他用攝影機代替人的眼睛,把它變成了活的東西,這種新的手法,可以說是現代蒙太奇的開端。威廉森則在新聞片中自由地交替變換事件地點並採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歸來》和《戰前和戰後的後備兵》兩部影片,描繪了真實生活片斷,在銀幕上首次提出社會問題。
當時的電影藝術家和技術革新家還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寫的《活動攝影術——或電影攝影入門》,是世界上最早電影論著之一。他曾改進沖洗影片器具、印片機和膠片打孔機。1898年他拍攝了《鐵路切斷中的快車》;接著拍攝的《艾麗斯漫遊奇境記》(1903),長800英尺,分16場景,場景間交融銜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攝影機述說故事,結構復雜,採取了分鏡頭劇本的串聯、剪輯、搖拍、低角度攝影等技巧;1907年,他還設計過錄音系統。同一時期攝制故事片的還有F.S.莫特肖。他的 《搶劫郵車》、《白晝行劫》(兩部影片均攝於1903年)奠定了驚險片在英國的地位。
早期英國電影除紀錄像片和故事片外,還出現了風景片,如G.潘廷格的《羅伯特•斯科特漫遊南極》(1913),頗受歡迎。1914年,英國電影工作者製作了第一部動畫片。G.皮爾遜導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據小說《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攝的第一部偵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爾塔斯——死裡逃生的人》(1916),則仿照法國影片《芳托馬斯》樣式,是第一套動作驚險連續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攝了《阿爾夫的紐扣》(1920)和其它幾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時。皮爾遜製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愛情生活和笑聲》(1923)以及《起床號聲》(1924)。英國無聲影片時代最受歡迎的明星B.鮑爾芾就是他培育出來的。另一部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為傑出而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對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製片人M.巴爾康、導演V.薩維爾、劇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區柯克,A.以及當時為大家喜愛的好萊塢女明星B.康普遜合作的結果。希區柯克在20年代後期在蓋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執導《快樂的花園》(1925)和《房客》(1926)兩片而成名。這家公司的成功產品還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魯內爾的《英國老家》(1927)和《永恆的仙女》(1928)。與此同時,也崛起了另外幾位新人:導演兼製片人H.威爾科克斯繼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後導演了影片《十夜談》(1924)、《唯一道路》(1925)、《涅爾`格溫》(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導演了《她》(1925);M.埃爾維導演了《阿爾芒蒂埃爾來的小姐》(1926)與《海軍將帥的副官》(1926)。
隨著電影製片事業的發展,英國的電影放映場所逐步脫離游藝場而建起可容幾百觀眾的影戲院,當時還僱用鋼琴師和小樂隊在放映電影時進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開辦起來,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兩國影片佔領英國市場,本國影片只佔全國上映總數的15%,因此,英國既不能從國內電影市場收回大量資金,又沒有充足財力投入製作優質影片、同外國影片爭奪國內外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生產更受影響。從1916年起,英國加征娛樂稅,對影院營業更為不利,電影事業進一步遭到危機。大戰結束後,美國影片源源而來,使英國影片只佔在本國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數,因此一些著名製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於1924年關閉製片廠。為保護民族電影,政府當局於1927年正式通過了電影法案,規定限額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須達到總數的20%,使英國影片在全國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時,新的製片廠如戈蒙特公司、英國國際影片公司和英獅公司先後成立。到20年代末,英國又攝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區柯克的《決斗場》(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為定額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補空檔,刺激英國電影出現了一番興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為了供應市場緊缺的需要,出廠的產品仍然是大批質量差、省工省時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聲影片問世。英國面臨的問題同其它各國大致相同,如錄音方法簡陋,設備笨重,影片內容從頭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對白,就是接二連三的歌曲。希區柯克導演的《訛詐》,拍了一半而改為有聲影片,他在運用聲音效果方面,匠心獨運,這部被公認的英國第一部有聲片,對其他導演很有啟發。此後拍攝出了一批較成功的有聲片,包括:希區柯克的《謀殺》(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達特穆爾》(1930)、《正告英格蘭》(1931)和《跳舞吧,美麗的女郎》(1931),薩維爾的《W——計劃》(1931)和《辦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羅馬快車》(1932),威爾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國電影出現了短期的繁榮景象,每年影片生產量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復興同出身於匈牙利的製片家柯達,A.大有關系,他於1933年定居英國,創辦倫敦電影製片廠以後,攝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宮艷史》,1933)為最。他用新的觀點處理歷史題材,提出社會出路問題,迎合觀眾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該片在國外享受的盛譽,遠遠超過英國其它影片。更為重要的是柯達孜孜不倦、勤奮進取的精神,促使所有電影業的工作人員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他為英國影片開拓了向國外輸出的廣闊前景,又給電影事業灌輸了樂觀與奮發的風氣。他的公司還在世界各國收羅人才,禮聘他們來英國工作,推進了英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如德國導演P.津納執導的《凱瑟琳女皇》(1934)、美國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國導演克萊爾,R.拍攝的《鬼魂西行》(1935)、美國導演兼美工設計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來世界》(1936),都是引人矚目的影片。這家公司製作的影片如Z.柯達導演的《河上刺兒頭》(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達本人拍的《倫勃朗傳》(即《畫聖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這時期英國的其它製片人和導演紛紛緊步柯達後塵,由M.巴爾康監制、希區柯克導演的影片《萬事通》(1934)、《三十九級台階》(即《國防大秘密》,1935)和《破壞》(即《薄命花》,1937)都極為成功。此外,薩維爾的《好夥伴》(1933)、《長青樹》(1934)和《鐵公爵》(1935),威爾科克斯的《涅爾•格溫》(1934)、《老德魯里的假腿》(1935)和《維多利亞女皇》(1937),L.門德茲的《猶太人蘇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鐸•羅斯》(1936),B.維爾特爾的《羅得島》(1936),均獲較高評價。到1937年,英國故事影片產量達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長,大多數製片人不講求質量,拍攝的影片沒有票房價值,加之多數資金來自借貸,年終結算,很少獲利。到1938年,生產驟然下降,英國議會為挽救這個局面,在這年又通過新電影法案,規定提高英國影片在國內上映的分配定額,從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濫拍成本低、質量差的影片;允許外國資金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根據這個條款,美國米高梅公司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都投放了它們的資金,在英國開辦了幾家聯合製片廠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資的《一個美國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衛城記》,1938)和《再見,奇普斯先生》(即《萬世師表》,1939),福斯公司投資的彩色片《晨之翼》(1937)等。這些影片全都由好萊塢導演執導、好萊塢明星主演,英國方面只提供場地、攝影器械、技術人員和個別演員。英國電影導演這期間也拍出了幾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賣花女》(1938)、希區柯克的《失蹤的女人》(即《瓊花劫》,1938)、里德,C.的《銀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達的《四羽毛》(1939)等。
這幾年,英國電影事業也實行了明星制度,相繼登上明星寶座的是:霍華德,L.、勞頓,C.、G.菲爾茲、唐納,R.、M.奧勃朗、M.洛克伍德、費雯麗、哈里森,R.、奧立弗,L.等。
1929年格里爾遜在英帝國交易局電影部資助下,導演了一部紀錄片《飄網漁船》,反映北海捕撈鯡魚漁民的生活,富有詩情畫意,使他成為英國紀錄片運動的創始人。他主張電影藝術的目的在於社會教育,並認為蘇聯電影是表現電影社會功能的實際事例。他從工商企業得到經濟上的資助,並吸收有志於現實主義影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這個運動。格里爾遜紀錄電影學派的人員中有P.羅塔、B.賴特、E.恩斯特、A.埃爾頓、H.沃特、D.泰勒、S.萊格、A.卡瓦爾康蒂等,他們的作品反映英國社會出現的尖銳問題,如失業、勞動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等,在藝術處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業無法正常生產,大部分電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產從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觀眾反而有增無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線上升。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郵政總局的電影機構被新聞部合並,成為皇家電影機構,給了紀錄像片工作者施展才乾的良機,他們拍出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如卡瓦爾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寧斯和H.瓦特的《倫敦必勝》(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標》(1941)、J.福爾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寧斯的《火已點燃》(1942),R.博爾廷的《沙漠大捷》、P.傑克遜的《西方進軍》(1944),還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國人G.卡寧合導的《真正的光榮》(1945)。這些紀錄片在戰時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還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紀實或宣傳的性質,如P.赫斯特和布魯內爾 3人合導的《雄獅添翼》(1939)、鮑威爾,M.的《第49°緯線》(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導的《我們所在的隊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親》(1942)等。其它有關大戰題材的故事片還有里德的《鐵血忠魂》(1944)、鮑威爾的《壯士春夢》(1943)等。與此同時,也拍有不少其它題材的影片。較突出的有柯達的《巴格達竊賊》(1940)、迪克森的《煤氣燈》(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爾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奧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紳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齋志異》,1945),還有豪華歷史劇《愷撒和克列奧帕特拉》(又譯為《璇宮艷後》,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見恨晚》(1945)等。
J.A.蘭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崛起的英國電影事業家。早在30年代,他開始從事宗教電影的攝制工作。1935年,創辦英國全國電影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商業性電影,同年他與C.M.伍爾夫合辦電影發行總公司。1941年蘭克已掌握有英國 3大電影放映網中的兩大放映網。大戰結束時,他的總公司擴展成了勢力雄厚的聯合企業,擁有英國的製片、發行和放映事業的大部分實權。他雄心勃勃,計劃建立巨資故事片廠,包括兒童片、動畫片部門,攝制新聞紀錄連集片,開辦電影學校,專門培養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資大片打進美國市場,把英國電影事業從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來,1947年,他去美國談判推銷他的影片。不料英國政府卻在這時頒布法令,要徵收國外進口影片75%的稅收,美國各家製片公司堅決抵制,好萊塢影片全部停止輸往英國,使各地影院減少了大量片源。蘭克想在美國打開市場的計劃也成為泡影,英國電影界陷入了極為困難的境地。英國政府於是敦促蘭克和其它製片人增產影片以填補空缺。但是英國電影業經濟拮據,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為數不多。1948年,英國政府只得撤銷外國影片的進口稅,美國影片又立刻大量涌進,英國影片在本土銀幕上仍無容身之地。英國政府再度規定:美國影片從英國所得利潤必須將其中的一定數額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這種辦法又讓美國電影勢力進一步深入英國電影事業。此時期,蘭克影片公司和別的製片廠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據狄更斯小說拍攝的《錦綉前程》(即《孤星血淚》,1948)和《霧都孤兒》(1948),鮑威爾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階梯》(即《太虛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譯為《思凡》,1947)和《紅菱艷》(1948),奧立弗自導、自演的《王子復仇記》(1948),里德導演的《虎膽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個人》(1949),還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後》(1949)等。
為了維持和保護本國電影事業,英國政府只得仍舊採用上映定額分配辦法,規定從1950年起,分配英國影片上映的定額要增加到30%,可惜當時娛樂捐稅仍保持戰時標准,電影事業所得實惠甚微。英國政府乃於1949年成立國家電影籌資公司,通過該公司將錢借給電影事業;接著1950年又創立英國電影生產基金會,專門支配從電影票上徵收的捐稅,作為補助電影生產。不過,這時候電視越來越受群眾歡迎,電影院的上座率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從5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由巴爾康主持的「伊靈喜劇影片」。伊靈是製片廠名,位於倫敦西郊。伊靈喜劇表現實際生活,敢於打破常規,描繪反對官僚主義的人物的各種遭遇,以新眼光觀察生活,溫和地批判貴族階層和人情風俗的繁文縟節。最成功的作品當推哈默的《善人與貴族》(1949),麥肯德里克的《清潔的小島》(1949)、《白衣男子》(1952)和《專門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萊頓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亂》(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護照》(1949)、《日內瓦的婦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聲》(1950)等。
英國政府限定了美國影片所得利潤的高額百分比要投資在英國事業以後,美國公司開始恢復營業,與英國合作拍片。這一階段英美合拍的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兒》(1950)、R.沃爾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後號》(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傑出的作品則是利恩的《桂河大橋》(1957)。這是一部當時上座率最高的戰爭片。
美國的部分電影工作者由於遭受麥卡錫主義的迫害,紛紛離開好萊塢。導演J.洛西到倫敦定居後,接踵而來的又有卓別林,C.、R.萊斯特、庫布里克、呂美特等。這些人為英國電影藝術作出了貢獻。
英國電影事業多年以來得不到振興,1959年,一夥年輕人以林賽•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爾•賴茲為首發表宣言並攝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導自由電影運動,這次運動和反對文學與戲劇中傳統價值觀有聯系,也與「憤怒的年輕人」運動的政治和精神抗議相結合。它的基本內容是要求用積極態度來表現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反對資產階級的唯美主義。他們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和道德價值觀,如J.克萊頓的《屋頂閣樓間》(即《金屋淚》,1958),理查德森的《憤怒的回顧》(1959)、《蜜味》(1961)和《長跑家的孤寂》(1963),賴茲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這種運動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還有施萊辛格,J.的《戀愛有術》(1962)和《騙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電影的調子有所變化,把反抗僅作為個人對待生活態度的一種表現方法而不再具有社會性含義。這種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湯姆•瓊斯》(1963)中表現得最為鮮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電影比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運兒》(1973)。在這兩部影片里導演在表現當代社會沖突時把敏銳的觀察和獨創的概括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國利用美國的資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J.李•湯普遜的《納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T.揚的《烏有博士》(1962)、P.格倫維爾的《繩環》(1964)。其它英國名片有G.格林的《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兒子和情人》(1960)、克萊頓的《無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個雨天下午的集會》(1964)和《L形的房間》(1962)、施萊辛格的《親愛的》(1965)和《遠離狂亂的人群》(1967)、L.吉爾伯特的《阿爾菲》(1966)等。
英國國會在70年代又通過一個新電影法案,把本國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額提高到30%。增加了電影籌資公司的預算,因為美國投向英國電影事業的資金數額逐漸減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隨著電視越來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斷降低,盡管提高票價,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歷史最低點,同年,英國訂立一條稅法,規定外僑影片製作者在全世界范圍收入的75%要交納所得稅,從而阻塞了國外投資。這一年,英國故事片生產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國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國導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兒》(1970)、C.邁爾斯的《處女與吉普賽人》(1970)、R.波蘭斯基的《麥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頓波羅,R.的《青年時代的丘吉爾》(1972)、 M.弗蘭克的《階級烙印》(1973)、庫布里克的《巴萊•林登》(1975)、拉塞爾的《湯米》(1975)、庫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後期,英國製片業在美國資本牽制下,松木和愛爾斯垂兩大製片廠雖也自己投資拍片,主要還是出租場地去同美國合作。美國著名連集賣座片《超人》、《星球大戰》等是在這兩個製片廠的攝影棚里拍的,還有一部分英國電影創作人員去外國拍片。
進入80年代,英國電影事業有所好轉,1981年的《火的戰車》和1982年的《甘地》兩片連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教育麗塔》(1983)、《當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獲得好評,1986年,艾非里的《一間可以看見風景的房間》和喬菲的《使命》更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這期間英國影片市場仍然被美國電影所壟斷,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國影片僅佔10%左右,許多影片在國內的收入僅能收回投資的10~40%。
英國的大電影製片廠有「松木」、「愛爾斯垂」、「金波頓」和「圖克南」。主要電影教育機構有倫敦電影學校、民族電影學校,皇家藝術學院、倫敦電視電影學院。主要電影研究機構為英國電影學院(BFI)(建於1933年)。倫敦國際電影節是世界著名電影節,每4年舉辦一次,為非競賽性的。主要電影出版物有《畫面與音響》(1932年創刊)和《銀幕》(1959年創刊)。

『叄』 英國有什麼比較好玩的景點適合度蜜月嗎

愛丁堡、巴斯羅馬古浴場、普爾特尼三拱橋、皇家新月型大廈、格林威治公園、愛丁堡城堡、蘇格蘭威士忌中心、海事博物館、劍橋、國王學院、聖瑪利教堂、倫敦議會大廈、伊麗莎白塔、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杜莎夫人蠟像館、福爾摩斯博物館、格林威治天文台、海德公園、漢普頓宮、肯辛頓宮、倫敦塔、聖保羅大教堂、倫敦塔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溫莎古堡、西敏寺、劍橋大學等,適合一群朋友或者小兩口去呢。

『肆』 一個人旅行的圖書目錄

自序:我們終歸要慢慢長大
序:只是個簡單少年
1我與自己的對話旅行你好,陌生人 / 倫敦的第一個早晨 / 我的Intro / 終點有時比起點更艱難 / 別把世界都扛在肩上
2 活在音樂世界裡的造夢者我是我的Dreamer / 走進皇家音樂學院的造夢者 / 一個自己 / 你們給我三分鍾,我會給你全世界 / 夢想不死 / 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唯一
3 和我一起行走倫敦
在倫敦,下雨是一種氣質 / 寫信是世界上最溫暖的事 / 遇見西敏寺 / 每個國家都有的戰爭哀歌 / 人與人之間 / 成為一個念舊的人 / 騎行倫敦 / 地下鐵 / 你不知道的倫敦
4 用自己的聲音說話找不到世界節奏的自閉小孩 / 我能對你們說的 / 該說的都在沉默里 / 和你一樣 / 學著做一個簡單的人 / 關於喜歡:我是一個球鞋控
5 在倫敦,那些不能錯過的風景看不見的未必不是最美的 / 多佛白崖,誰陪你到世界盡頭 / 被忽略的紅色電話亭 / 在諾丁山尋找藍色Travel Bookshop / 與福爾摩斯相遇的地方 / 哈利飛過的皮卡迪利廣場 / 在草坪酒吧等你
6在光影里看見另一個我電影,我的一段人生偶遇 / 有一碗雞湯就是幸福 / 做只先飛的笨鳥 / 再次重溫的集體生活 / 學會苦中作樂,生活才不會難過 /那些值得被尊敬和欽佩的 / 我也不會忘記,這段光輝歲月
7 謝謝有你天黑黑 / 我愛音樂,更愛你們 /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維他命後記:寫給2007年夏天的李小煒

『伍』 這是英國的哪裡新福爾摩斯片頭上出現的。

倫敦市中心著名景點之一,Piccadilly Circus (皮卡迪利廣場)。

Wanted是在芝加哥,布拉格以及布達佩斯取景的,和倫敦毛關系都沒有。

熱點內容
菱智m6內飾尺寸 發布:2025-05-15 03:06:33 瀏覽:216
家用車越野排行榜2016 發布:2025-05-15 02:49:04 瀏覽:134
我想知道豪車怎麼年檢 發布:2025-05-15 02:46:43 瀏覽:108
模擬88越野卡車 發布:2025-05-15 02:32:15 瀏覽:409
卡羅拉2008款改裝內飾 發布:2025-05-15 02:31:28 瀏覽:857
開豪車換女友 發布:2025-05-15 02:23:43 瀏覽:325
越野車選白色還是黑色 發布:2025-05-15 02:17:15 瀏覽:499
全新比亞迪豪華型內飾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57
上海大眾商務車報價及圖片2015款 發布:2025-05-15 02:12:50 瀏覽:804
夢見妻子開豪車我和孩子坐車 發布:2025-05-15 01:47:57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