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迪利廣場附近
A. 請說一下英國的十大名勝旅遊有用……
一.「大本鍾 」
「大本鍾 」坐落於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本」。每隔一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大本」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二.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從1107年,諾曼征服倫敦後,倫敦塔成了國王行轅總署和兵營。從1140年到17世紀該塔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的主要住處。英國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內被處死之後,倫敦塔就成了監禁犯人的牢獄和刑場。
三.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四.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五。倫敦海德公園
海德公園佔地160萬平方米,是倫敦最知名的公園。十八世紀前這里是英王的狩鹿場。海德公園從東南方進入有三條路線:左邊是比較寬廣的Rotton Row,許多社交名流喜在此游樂騎馬;另一條延伸到東北的Park Lane,高級大飯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講角(Speaker's Corner),speaker's corner是一個大的可以公開發表自己觀點的地方,經常可見有人在此即興演講。在hyde park的南端有hyde park騎兵營,清晨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在訓馬。海德公園西邊即為肯辛頓公園,有一個蛇形湖泊,其旁的同名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頗受歡迎。
北威爾斯--游英倫必到之處
Caenarfon和Conwy這兩個城市都有堡壘。
Caenarfon是北威爾斯第一大城,查理斯王子於一九六九年便是在這堡壘 授職成為威爾斯王子。英國王室擁有一套規舉,原來大英皇帝最年長的兒子才有資格成為威爾斯王子的。Conwy的面積雖比不上 Caenarfon,但值得參觀的地方比 Caenarfon多。除可參觀全威爾斯最老大屋及全英國最小房屋外,走上城堡漫步及遠眺 ConwyCastle令你像回到中世紀時代。
北威爾斯有著全英倫及威爾斯最高的山峰--The Snowdon。不想遠足的話,可乘由蒸氣推動的小火車到達山頂。我推介乘火車至 Clogwyn, 再步行剩下來約 1/3之路程。不是筆者懶,而是火車會經過很多美麗景色如瀑布,這是行山者所看不到的。由於山頂離水平線有三千多公尺高,切記帶備風褸前往,Snowdonia National Park內有深谷,有湖、有樹林、有荒地,駕車前往亦是一大享受。
小貼士:威爾斯很多地名是不能以正常英文拼音讀出的,避免尷尬誤會,最好問問當地人,他們很樂意告訴你。
英國園
英國園佔地面積約1220 m2,位於主游路北側、科技館東側。花園中部為一古城堡,城牆用爬藤植物覆蓋。城堡內有一蘇格蘭傳統的小屋。城堡四周種植花卉和灌木叢,與如茵的草坪連成一體。花園南側和東側分別設置出入口,門由鐵質拼花圖案製成,古色古香。花園入口右側專門修築供殘疾人使用的車道。
英格蘭的巨石陣
巨石陣是英格蘭西南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和一處古代遺址。一群粗糙切鑿的巨石塊兀立而圍成圓陣。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巨石塊一直與神秘和離奇的傳說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人真正知道這巨石陣的用途。有許多關於巨石塊的推測。有些非常復雜,甚至荒誕。但是,還沒有一個推測得到證實。
巨石陣的建築是從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分3個階段進行的,從挖掘圓環形的溝渠和土堤開始。巨石陣的大外環建於約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在大外環內豎立著一個較小的石環。而兩組呈馬蹄形排列的巨石塊則分布在小石環內。
漢普敦宮
位在倫敦郊外,漢普敦宮只要半天的時間就可以仔細地看完。它位於泰晤士河畔,完成建造於1514年。在1986年曾經遭大火侵襲,不過現在已完全修復。一進入紅磚造的正面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安.寶琳王妃門,在其門上有一座顏色罕見的大時鍾,是當時的亨利八世所贈。
漢普敦宮的宮殿四周的庭園很大,非常適合野餐和漫步。如果您時間很充裕的話,建議您最好能走出獅子門,往普西花園去看一下。因為這里是以前亨利八世外出獵鹿的地方,在其中央有一座噴水池,到現在仍放養許多頭鹿。另外,如果從漢普敦宮橋眺望泰晤士河,這里是一處絕佳的位置,當然也是拍攝照片的好地方。
漢普頓宮有「英國的凡爾賽宮」之稱,英國都鐸式王宮的典範。1514年渥西主教(Cardinal Wolsey) 購得此區,1515年開始建築,王宮完全依照都鐸式風格興建,內部有1280間房間,是當時全國最華麗的建築。後來渥西因為富傾公侯,引來國王的不滿,1830年去逝之後,此宮遂為亨利八世所有。 亨利八世和安寶琳進住此宮並開始擴建,英王愛德華一世即出生於此,據說伊莉莎白一世為躲避國會的耳目,曾把這里當做偷情的愛巢。威廉三世和其妻瑪麗曾聘請英荷兩國的建築師進行重修的工作,至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將此宮開放給大眾參觀,王宮最值得參觀的地方有:
1、國寓(State Apartment):是王宮內最華麗的建築,絕不可錯過。
2、大廳(Great Hall)。
3、花園:典型的英國庭園,優雅寧靜,園內還有一個英國式迷宮,十分有趣。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英國格林尼治(舊譯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在倫敦市東郊,坐輕軌列車約20分鍾便可到達。下車就是熱鬧的格林尼治小鎮中心,店鋪林立。天文台在鎮子外的一個大公園里的小土丘頂上,俯瞰同在公園里的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
天文台免費對公眾開放,但如果要看天象館表演則是4英鎊。
博物館從以Flamsteed命名的房間進入,裡面不能照相。原來整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目的就是給航海船隻確定經度。而確定經度歸根結底是要能精確計時。當時計時工具是大擺鍾,根本無法在顛簸的海上使用。皇室於是重金懸賞精確計時方案。當然收到很多五花八門的提議,最古怪的大概是下面這條:每艘出海的船上載一條狗。出海前用一種神秘的「心靈感應粉」抹在一把刀上,戳傷這條狗。出海後刀留在倫敦,每天倫敦 時間正午用此刀虛戳一下!千里之外的船長則要留意紀錄狗此時的感應哀號,籍此對時。
不可不看的城堡:溫莎堡
在英國,城堡無處不在,這些城堡但歷史之悠遠、氣勢之恢宏、景觀之優美、內涵之豐富。現在英國有的城市就是從一個城堡發展起來的,如溫莎;有的城市即是一個城堡的名字,如愛丁堡;有的城市的名氣還不及一個城堡,如沃里克……由於在那高高的城牆後面,鐫刻了一段精彩的歷史,記錄著一位傳奇的名人,演繹過一串動人的故事,這就給每個城堡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帝國戰爭博物館
位於英國·曼切斯特 。
建成: 2001年
啟用:2002年
總面積:9000平方米 凈面積:6500平方米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位於聖詹姆士宮與Victoria火車站之間,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興建,1863年始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皇宮是一座灰色建築物,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其中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若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皇帝旗幟時,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
B. 倫敦地鐵站的怪名字都有什麼來歷
如果是第一次看到倫敦地鐵地圖,你肯定會發現,它的想像力不僅體現在突破性的設計上。地鐵站的名字同樣引人好奇,甚至有些古怪。有的似乎更適合用在中世紀的奇幻小說(騎士橋、女王道)或者兒童書籍(皮卡迪利廣場、大象城堡)——還有的至今都會讓倫敦人啞然失笑(謝珀德-布希、考克福斯)但之所以使用這些名字,並不僅僅是為了給穿梭於倫敦地下的人們營造想像的空間,其中一些名字的來歷甚至要追溯到1000年前。我們從中選出了自己最喜歡的10個名字,探尋它們的真正來歷。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這個名字少了一個"n"(圖片來源:Alamy)
科芬園(CoventGarden):如果不是因為在中世紀誕生之後不知何時少了個"n",這個地鐵站(以及周圍的商場、歌劇院和社區)的名字似乎無需解釋。到13世紀,這里還是一片用圍牆隔開的果園和花園,歸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修道士所有。他們稱之為"大教堂和女修道院的花園"(the garden of the Abbey andConvent),後來自然而然演變成了"女修道院花園"(Convent Garden)。在修道院解散運動中,這里被亨利八世查封和分發出去,隨後成為了一片居民區——到了17世紀,人們對這里的印象與它最初的宗教淵源已經大不相同。它成了著名的紅燈區,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還針對這里的玫瑰酒館(RosenTavern)妓院創作了雕塑。這里後來經過清理,如今已經成為倫敦最著名的旅遊勝地,科芬園也成為了皮卡迪利線同名地鐵站的所在地。
光是名字似乎還不夠,地鐵站外面的購物中心門前還真的有大象城堡雕塑(圖片來源:Alamy)
大象城堡(Elephant& Castle):這是一個較為異想天開(也較為令人困惑)的地鐵站名。它位於倫敦南部,這個怪異的名字很有可能來自Worshipful Company of Cutlers——這是中世紀的一個由專門製作刀劍的工匠組成的協會。他們1622年獲授勛章,上面有一頭大象,還拖著一座城堡。通常認為,大象指的是用於製作刀劍把手的象牙。城堡又是何意?可能是為了表明大象的龐大身軀,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很少有人見過大象。不過,由於這些刀匠可能在1415年那場具有決定意義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為亨利五世提供過武器,因此有人認為,馱著城堡的大象表示對國家的支持。
但西里爾·哈里斯(Cyril MHarris)在他的《名字背後大有深意:倫敦地鐵站名稱探究》(What's in a Name?: Origins ofStation Names on the London Underground)一書中寫道,無論如何,當一座名叫大象城堡的酒館18世紀出現在這里時,似乎就是為了對此地的刀匠們表達敬意。刀匠可能早已離開此地,那個酒館可能也在1959年遭到拆除,但它們的影響至今仍在周圍的購物中心——那個酒館的前門現在就坐落在那裡——和站名上得以體現,貝克盧線和北線在這個站點交匯。
就連一本正經的倫敦人都看得出這個名字所蘊含的幽默感(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考克福斯特(Cockfosters):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不雅(譯註:cock指"公雞"或"男性生殖 器",foster的意思是"養育"),但令人意外的是,它的來源卻很有皇家范兒。作為皮卡迪利線由南到北的終點站(以及周圍郊區的名字),考克福斯特曾經是Enfield Chase的所在地,這是一個佔地近8,000英畝且棲息了3,000隻鹿的皇家公園——這里還居住著一些護林員(forester),負責保護公園免遭盜伐。首席護林員的頭銜就是Cock Forester。"cockfoster"最早的文字記錄可以追溯到1524年。而在1613年,一棟房子也以同樣的名字記錄下來,那裡可能正是首席護林員的住處。
奇怪的是,這個名字跟一位薩克遜首領關系密切,反倒與按喇叭沒什麼關系(圖片來源:Alamy)
圖庭貝克(TootingBec):倫敦南部的圖庭社區(Tooting,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就住在那裡)可能有很多汽車和巴士,但作為倫敦北線地鐵沿線的一片區域,圖庭寬街和圖庭貝克的得名都不是來自於這種現代化交通工具發出的噪音(譯註:toot有"按喇叭"、"嘟嘟聲"之意)。它的真正來歷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
當盎格魯-撒克遜人在5世紀征服英國時,他們不僅改變了這里的社會,還改變了語言——我們現在把當時的語言稱作古英語。至今都能在地圖上看到當時的烙印,不僅限於倫敦,還包括整個英國;盎格魯-撒克遜的後綴"-ham"(例如伯明翰,Birmingham)的意思是家園,而"-ton"(例如布萊頓,Bringhton)則是指農田。此外,"-ing"的意思是屬於某人及其下屬,或者與某人及其下屬有關系。所以,帕丁頓(Paddington)的意思就是屬於帕達(Padda)及其部落的農田,肯寧頓則是屬於Cēna人的農田——而最早記錄於7世紀的圖庭(Tooting)則屬於托塔(Tota)或其朋友。
圖庭貝克(Tooting Bec)名字的後半部分源自法國諾曼底的這個大修道院(圖片來源:Alamy)
但在諾曼底人1066年征服英國時,他們沒收了撒克遜的土地,將其分配給自己的擁護者……同時為其賜予新的名字。其中一個獲得封地的是諾曼底的Bec-Hellouin大修道院,它獲得了一片曾經屬於撒克遜首領托塔的土地。這種種因素融合在一起,就湊成了今天這個看似毫無意義的名字:圖庭貝克(Tooting Bec)。
盡管聽起來高大上,但騎士橋的名字可能與騎士毫無關系(圖片來源:Alamy)
騎士橋(Knightsbridge):如今,這片位於倫敦西部的地區有一個與之同名的地鐵站,這里以高房價和高檔商場著稱(哈羅茲和哈維·尼克斯百貨都在這里開設了旗艦店)。但雖然名字聽起來高大上,但騎士橋——最早於1046年記載為Cnihtebricge,1364年演化成Knyghtsebrugg——卻讓人想起艱辛的過往。
bridge(橋)這個詞來自古英語里的"brycġ",意思與現在相同。而在這里,它指的是橫跨維斯本河(West Bourne River)的一座橋——這是倫敦眾多"失落的河流"中的一條,因為19世紀修建的下水道系統而改道。而"Knight"指的是男孩或年輕男性,尤指被他人僱傭之人。這里的年輕男性或許曾經受雇維護或防禦這座橋。也有可能他們只是在這里閑逛:"關於騎士橋這個地名,有一種解釋認為當地年輕人經常在這里閑逛。"《倫敦地名手冊》(The Book of London Place Names)的作者卡洛琳·塔加特寫道。隨後的幾個世紀,騎士橋的狀況也 沒有好轉。由於地處偏遠,所以麻風病患者和屠夫紛紛聚居於此。到18世紀,這里甚至成了劫匪的樂園。
即便是在19世紀初(正如這份1820年的印刷文件所示),騎士橋仍是倫敦的一個僻靜的前哨(圖片來源:Alamy)
梅達谷(Maida Vale):如果這個名字讓你聯想到英國的擠奶女工(milkmaid)和鬱郁蔥蔥的山谷(Valley),那你只猜對了一半。這片地勢低窪的地帶的確被當地人稱作"谷",但這個位於倫敦西部的地鐵站及周圍的社區卻與"少女"(maiden)毫無關系。(由於英國人喜歡諷刺,所以這已經算不錯了。例如,薩瑟克區的仕女巷(Maiden Lane)竟然是因為那裡曾經有很多妓院而得名。)事實上,Maida是義大利卡拉布里亞的一個小鎮,因為英國人1806年在當地的一場大戰中碾壓拿破崙聯軍而聞名於世。(滑鐵盧站和特拉法加廣場的名字也來自於類似的勝利。)一個名叫"梅達英雄"(Hero of Maida)的酒館也是為了紀念那場勝利。雖然酒館後來消失了,但卻在1915年將名字"傳給了"這條街道和帕丁頓線的這個車站。
這個車站的名字跟少女沒有關系(圖片來源:Alamy)
阿爾德蓋特(Aldgate):如今,位於倫敦市區東部的阿爾德蓋特隨處可見玻璃幕牆覆蓋的高層建築和熙熙攘攘的街道。但無論是這一坊之地(ward)還是附近的兩個地鐵站——大都會線和環線交匯的阿爾德蓋特站,以及哈默石密與城市線和區域線交匯的阿爾德蓋特東站——當年得名時的情形都跟現在大不相同。大約在公元190年左右,倫敦當時還叫朗蒂尼亞姆(Londinium),是一座被羅馬人統治的城市。當初的城市有6個大門,其中一個就位於此處。這些大門(和城牆)幾經修繕,一直保存到18世紀。這里的大門就被稱作阿爾德大門(Aldgate)。
阿爾德蓋特雖然看起來很現代——但它的名字卻一點也不現代(圖片來源:Alamy)
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這個名字來自"all-gate"(所有人的大門),因為與其他大門不同,這個大門不收費(所以是從"向所有人開放"引申而來的)。另外一種則是這里有一個酒館,專門為剛來到這座城市的人提供麥芽酒(ale)——因此這個大門被稱作"ale-gate"(麥芽酒大門)。大門本身在18世紀60年代拆毀,以緩解擁堵。但隨著沼澤門(Moorgate)和阿爾德蓋特兩個地鐵站(更不用說主教門坊、新門街和路德門山了)的建成,它們已經成了倫敦人日常通勤中的常用詞彙。
每天有成千上萬人經過皮卡迪利廣場站,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來自幾百年前的一個笑話(圖片來源:Alamy)
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Circus):別光想著雜技演員和跳舞的小狗,這個地鐵站(和倫敦地標)的名字並非來自早已被人遺忘的馬戲團,而是源自"circus"的另外一個意思——多條街道的交叉路口。(這也可以解釋半英里以外的牛津廣場(Oxford Circus)地鐵站的名稱由來)。但它名字的另外一半則來自幾百年前的一個笑話。
"皮卡迪爾"(piccadill)是一種大號的荷葉邊領,曾經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流行一時——看看伊利莎白一世女王的畫像就明白了。倫敦有一個名叫羅伯特·貝克的裁縫就靠著製作大號的荷葉邊領發了財……他還在1611年花錢在此修建了豪華宅邸。對於一個"身份卑微的"裁縫而言,這個房子顯然有點過於豪華了,因此人們都把它稱作皮卡迪利禮堂(Pickadilly Hall)。這種詼諧幽默的說法一直流傳下來:直到1819年,這里出現了交叉路口,也被自然而然地命名為皮卡迪利廣場。而1906年建成的地鐵站也沿用了這個名字。
這座地鐵站和這條道路的名字都是為了紀念女王兒時的快樂時光(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女王道(Queensway):這個位於中央線的地鐵車站及其所在的街道之所以被命名為女王道,並非泛指,而是特指維多利亞女王。你或許能夠想到,這位當時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直到2015年,這個記錄才被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打破),也被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光是在交通方面就有很多,包括維多利亞車站、維多利亞線以及許許多多的道路名稱。但女王道卻有一個十分甜蜜的故事:維多利亞女王小時候在肯辛頓宮度過,她那時候經常在這里騎馬,繼位後便把這里改名,以紀念自己。
這個名字是否來自一片被修剪的山楂林?(圖片來源:Alamy)
謝珀德-布希(Shepherd'sBush):這個位於倫敦西部的地方有兩個地鐵站,一個是中央線的謝珀德-布希站(Shepherd's Bush),還有一個是環線與區域線交匯的謝珀德-布希市場站(Shepherd Bush Market)。盡管這里如今人多繁忙,四通八達,但卻曾經是一個遠離倫敦市中心的鄉村地區。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一種關於這個怪異名字的解釋:"sheperd's bush"指的是牧羊人通過修剪山楂林搭建起來的庇護所。但有人表示,這個地名來自一個人名(在1635年記錄為Sheppards Bush Green)——當然,這似乎迴避了問題的關鍵:究竟誰是謝珀德(Sheppard)?又是什麼讓他的那片灌木林(bush)如此著名?
C. 幫忙翻譯一下這段文字
翻譯如下:
說什麼地方是真正的倫敦中心是很困難的,但是很多人會選擇(選擇)皮卡迪利廣場。這是因為它不僅是中央還有心(心臟)倫敦娛樂世界(娛樂)。在幾百碼就可以看到倫敦最著名的劇院和影院,俱樂部最有名的餐館以及最豪華的晚上。
在皮卡迪利廣場的中間有一尊(雕像),愛的神的雕像。
D. 倫敦最好的下午茶
想在英國首都喝下午茶嗎?沒有比倫敦更好的地方可以嘗試這種英國傳統,倫敦提供了一些世界上最受好評的版本。
據說在19世紀中期,當英國公爵夫人在晚餐前簡單地要求吃蛋糕和喝茶時,下午茶就產生了,此後,下午茶變得更加頹廢。
毛絨烤烤餅、什錦手指三明治和甜點,再配上一壺茶,現在已成為現代標准。雖然倫敦的傳統奢侈品產品很容易壟斷了這一榜單,但我們為那些尋求茶的人提供了古怪、新穎的選擇,包括一套老式雙層巴士和一套靈感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奇幻版本。
福特納姆和瑪森
自1707年以來,倫敦首屈一指的茶葉和什錦商品商場Fortnum&Mason就是這樣的知名品牌。遊客可以在通風、優雅的鑽石禧年茶藝沙龍品嘗他們的名茶,還有更多,那裡經常充滿了現場鋼琴家的音樂。
「走進茶室,感覺就像走進了BBC 19世紀系列劇的布景,」這位冒險家博客作者漢娜·卡里說。
品茶侍者會詢問客人的口味偏好,並從豐富的菜單中推薦完美的一小口。在場的還有傳統的侍酒師,他們會協助香檳配對。
不過,要留點空間吃甜點。Fortnum的招牌蛋糕車允許客人從一系列選擇中選擇一塊蛋糕。
最適合:終極茶愛好者
素描畫廊的房間——粉紅色的,充滿藝術氣息——也許是這個城市最引人注目的下午茶場所。
新鮮無畏的博主阿夫塔布·帕坦(Aftab Pathan)說:「你感覺自己就像在一家糖果店裡,在你的杯子和盤子底部有泡泡糖粉色的座位和一些低俗的信息。」。
茶還配有手指三明治,如令人上癮的孔特乳酪帕尼尼,熱烤餅和甜食,如黑醋栗芝士蛋糕和柑橘蛋白酥。對於全面的怪癖,還有Sketch異國茶,工作人員將把Sketch自己品牌的香檳放在柴上,香草或伯爵茶放在冰上。
最適合:前衛茶
戈林酒店
考慮到這家酒店幾十年來一直是女王的最愛(離白金漢宮只有兩個街區遠),戈林家的下午茶是一個經典的、帝王式的活動,這並不奇怪。
茶會在一個有鍍金天花板、天鵝絨般的紅色牆壁和噼啪作響的壁爐的休息室里舉行,切好的三明治和糖果的選擇——三文魚三明治配奶油蛋糕、草莓開心果麥卡龍和迷你香蕉蛋糕麵包——會定期更換。
想要享受優質體驗的人應該選擇下午茶搭配寶林玫瑰香檳,除了所有的配菜外,還有一盤新鮮切好的草莓和奶油。
最適合:王室待遇
瘋狂帽匠茶,桑德森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遺產仍在 時尚 的桑德森酒店(Sanderson Hotel)中流傳,該酒店是該市最受歡迎的主題下午茶之一。
除了那一輪美味的小吃,這種茶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會充滿奇思妙想——從五款以「愛麗絲」為靈感的茶到偽裝成動畫懷表的杏仁餅。
Crummbs的博客作者Stacey Smith說:「菜單藏在一本古董書里,茶壺上全是皇冠……我們跌入兔子洞,不想回到現實。」。
那些想讓自己的幻想茶更成熟一點的人可以選擇「瘋帽匠」的醉酒晚茶,其中包括四次雞尾酒飛行和醉酒蛋糕。
最適合:異想天開的款待
下午茶巴士之旅,BB麵包店
要想在旅途中享用下午茶,只需看看BB Bakery的巴士之旅。
游覽倫敦的頂級景點——包括大本鍾、白金漢宮和皮卡迪利廣場——同時在一輛20世紀60年代的雙層巴士上享用下午茶。
Mini Adventures博客作者米莉·揚曼(Milly Youngman)說:「對於想以不同方式游覽自己城市的遊客和倫敦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想法——我絕對建議他們在船上度過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90分鍾的茶之旅從維多利亞或特拉法加廣場出發,除了現場或錄音的 旅遊 解說外,還提供烤餅、三明治、紙杯蛋糕和法式糖果。
最好提前預定,在頂層甲板上預定一張桌子,以便觀賞到最好的風景。
最適合:倫敦新手
克拉里奇的
這家五星級的克拉里奇酒店提供豪華下午茶已有150多年的 歷史 ,其傳統沒有任何衰落的跡象。
這項享有盛譽的活動在酒店以裝飾藝術為靈感的休息室舉行,休息室由蒂埃里·德斯龐特設計,一位鋼琴家和豎琴家將客人帶入一個迷人的、已逝時代的全盛時期。
在精選的優質茶中,菜單包括馬可波羅果凍烤餅和康沃爾凝固奶油,手指三明治包括玉米雞、帕爾馬乾酪和檸檬麥芽麵包。
克拉里奇標志性的綠條紋骨瓷上都有酸櫻桃gateaux等甜點。這座城市最具標志性的茶之一需要提前預訂。
最適合:純粹的優雅
E. 神探夏洛克片頭是皮卡迪利廣場嗎
是的
皮卡迪利廣場是《神探夏洛克》劇組多次光臨的拍攝地,廣場夜景鏡頭出現在每一集的片頭。很多人都認為皮卡迪利廣場是倫敦的中心,因為皮卡迪利廣場不僅位於倫敦市的中心地段,而且是倫敦娛樂界的心臟。廣場周圍雲集著倫敦最廣為人知的劇院、電影院,餐廳,以及最豪華的夜總會。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也曾在皮卡迪利廣場取景。
F. 跪求 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的中英文介紹,簡單點就行,別太復雜,求大俠告訴下
倫敦皮卡迪利廣場是索霍區的娛樂中樞,它由納什於1819年設計,以實現攝政王連接卡爾頓宮和攝政公園的夢想。這個熱鬧的十字路口區以「愛神」像為中心, 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尊由艾伯特親王所雕塑的厄洛斯單足挺立的雕像,它是第一座用鋁鑄成的塑像。當全裸的雕像在1893年安放在廣場時,引起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衛道士的不滿,但神像卻很快成為倫敦的象徵。 這座鋁像實際上並非愛神,而是一位基督教的博愛天使。它紀念的是第七任的沙夫茨伯里公爵安東尼·阿什里·庫珀(1801-1885年),他是一位慈善家和政治家,致力於改善工廠和煤礦場工人,以及掃煙囪者和精神病患者的情況而努力奮斗。 現在這里常被人作為約會的地點,小愛神鵰像周圍總是聚滿了倫敦人。皮卡迪利廣場是19世紀90年代倫敦第一個設置發光廣告招牌的地方。現在這里也是重要的集會場所,足球大賽後球迷們來這里狂歡;除夕子時人們會在此互相祝酒。 編輯本段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 免費,另,詳見倫敦通行卡 編輯本段交通乘地鐵到Piccadilly Circus 站下車即可,或乘公共汽車3、6、9、12、14、15、38線等 沒有英文版的...沒找到可能/...
G. 倫敦周邊旅遊必去景點介紹
「一個人如果厭倦了倫敦,那他也就厭倦了生活。」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巨擘塞繆爾·約翰遜博士(Dr Samuel Johnson)曾如此斷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倫敦周邊旅遊必去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倫敦好玩的地方
1.倫敦市政廳
市政廳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公共建築,是大倫敦政府的總部,也是倫敦市長的辦公室所在地。和歐洲常見的古老市政廳截然不同,倫敦市政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座太空時代的標新立異的建築,這是為了減少表面面積以提升能源效益。它立於泰晤士河南岸,成為了泰晤士河畔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倫敦市政廳中的大部分公共空間對公眾開放,這里的公共信息屏幕每天會公布樓里舉行的會議,很多會議民眾和新聞界都可以旁聽。在市議會開會期間,公眾還可以搭乘自動扶梯參觀會議。
2.皮卡迪利廣場
皮卡迪利廣場是倫敦的地標之一,有「倫敦的肚臍眼」之稱。位於倫敦西區,周圍劇院、餐廳、商場密布,全天人潮洶涌。是當之無愧的倫敦西區的購物娛樂中心。雕像在廣場的中心聳立著一尊由艾伯特親王所雕塑的厄洛斯單足挺立的雕像(一位____的博愛天使),它是第一座用鋁鑄成的塑像。影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有一幕拍攝於皮卡迪利廣場。這個地標性建築同樣出現在了《神探夏洛克》中。皮卡迪利廣場也是19世紀90年代倫敦第一個設置發光 廣告 招牌的地方。
3.千禧橋
千禧橋橫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全長333米,連接了泰晤士河兩岸的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和聖保羅大教堂,可以同時讓5千人使用。千禧橋是英國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立的,於1999年落成,於2000年5月13日正式開放,但由於人太多了,大橋出現搖擺及振動,所以當時千禧橋只開放了三天,當局便暫停使用。兩年後,大橋重新開放。
倫敦美食攻略
英式早餐
英國仍舊沿襲了早餐的偉大傳統-早餐供應獨特的熏肉、雞蛋、坎伯蘭郡的火腿、林肯郡的香腸、赫里福郡的蘋果汁、 腌魚、 腰子、 奶油魚蛋飯、 黑布丁、 斯塔福德郡的燕麥硬餅、蘇格蘭的麥片粥、非常新鮮的奶油吐司、Tiptree 牌橘子醬、以及當地的果醬和果凍。如今,在英國旅遊業中,英式早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茶或者咖啡,一份典型的英式早餐一般包括烤培根、雞蛋、蘑菇、香腸、土豆、烤麵包和黑香腸,有時還配有薯條。主食是吐司麵包。
一般來說,英國人認為早餐是一天之中量最大的一餐。但是,英國早餐在家庭中並不十分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早晨吃蔬菜色拉、燕麥粥或水果。
炸魚和薯條
炸魚薯條首先出現在英格蘭北部。如今,英國境內已有 8 千餘家炸魚薯條店,它成為男女老少及遊客們最喜愛的一道菜。在英國一些高級餐廳,炸魚薯條也成為一道時尚菜式,連烹飪大師們也選擇了炸魚薯條,並賦予這道充滿英國美食傳統的名菜以新的風味。
怎麼去倫敦
飛機
倫敦共有6個機場,希思羅機場是最大最重要的機場,倫敦城市機場主要針對商務旅客,其他四個機場大多是提供給廉價航空的。各機場均有租車櫃台和付費停車場。
希斯羅機場 LHR Heathrow Airport
倫敦希斯羅機場位於倫敦市中心以西約25公里處,是倫敦最重要的一座國際機場。英航、土航等大部分國際航班皆在此停靠,是歐洲吞吐量最大的機場之一,從中國飛往倫敦的航班幾乎全都在此降落,所以入關時間也較長。從機場進入市中心最快捷的方式是搭乘希斯羅快線(Heathrow Express),此外也可以選擇換乘軌道交通或者機場大巴前往。
地鐵:Piccadilly Line,5:02-23:40(周日5:46-23:15)。機場在地鐵6區,各航站樓至海德公園站(Hyde Park Corner)、賴斯特廣場站(Leicester Square)等,約1小時。
鐵路:5:07-00:06(周日05:03–23:48)。Heathrow Express,15分鍾一班,1-3&5航站樓至Paddington火車站,4航站樓需到1-3航站樓換乘,普通票18鎊,15分鍾。Heathrow Connect,半小時一班,1-3航站樓至Paddington 火車站,4、5航站樓需到1-3航站樓換乘,普通票9鎊,25分鍾。需換乘請額外預留足夠時間。
大巴:National Express,5:35-21:40。各航站樓至Victoria Coach Station,票價6鎊,約35-60分鍾。
斯坦斯特德機場 STN Stansted Airport
這是倫敦地區另一座主要的機場,距離倫敦市中心約60公里,與劍橋卻僅有40公里之遙。包括Easyjet在內的許多歐洲廉價航空公司都會在此停靠,此外還有少數洲際航線。機場的服務設施較為現代化,進入倫敦市區的主要方式同樣是火車。
鐵路:4:10-次日1:30。至London Liverpool Street火車站,普通票22鎊,45分鍾。至奧運村Stratford站,普通票22鎊,60-80分鍾。
大巴:24小時均有車次運行。National Express至Victoria Coach Station及Stratford,普通票8鎊起,50-90分鍾。
蓋特威克機場 LGW Gatwick Airport
位於倫敦南面,非歐盟護照過海關約需30分鍾。
鐵路:24小時均有列車運行。Gatwick Express每15分鍾一班至倫敦Victoria火車站,普通票17鎊,30分鍾。普通列車可至倫敦Victoria、London Bridge、City Thameslink、Farringdon 和St. Pancras International等火車站,普通票10鎊起,30-50分鍾。
大巴:24小時均有車次運行。乘National Express至Victoria Coach Station 的票價為8 鎊, 用時約6 0 - 9 0 分鍾。
魯頓機場 LTN Luton Airport
位於倫敦北面,非歐盟護照過海關約需30分鍾。
鐵路:3:00-次日1:00。Luton Airport Parkway火車站與機場有免費穿梭巴士,需額外預留時間。至倫敦St. Pancras International、London Bridge、Farringdon、London City Thameslink、Blackfrias等火車站,普通票價13鎊起,20-50分鍾。
紹森德機場 SEN Southend Airport
倫敦最新投入運行的機場,位於倫敦東面,方便前往奧運村。
鐵路:4:05-23:23(周日6:19-23:23)。至London Liverpool Street普通票15鎊,55分鍾。至奧運村Stratford普通票12鎊,44分鍾。
計程車:至Stratford約55鎊,60分鍾。
猜你喜歡:
1. 倫敦旅遊攻略
2. 倫敦旅遊安全注意事項 倫敦旅遊須知
3. 加拿大倫敦旅遊攻略
4. 英國5月旅遊攻略
5. 北愛爾蘭旅遊景點
H. 英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英國倫敦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和特色,這里擁有三千多年的人類文明歷史,也是近代科學的發源地,這是一個充滿了創意和文化氣息的城市,同事也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築物,下面給大家分享英國倫敦有哪些名勝古跡大全。
早在3000多年前,倫敦地區就是當時英國人居住的地方,這里也成為歷代王朝的首都所在地。
其中白金漢宮(BuckinghamPalace)、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和倫敦塔(Tower ofLondon)等都是蜚聲國際的歷史遺跡。
倫敦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城市,在古建築群中,總能發現新建築協調地融入到了舊房子之中。
正如泰晤士河畔的倫敦眼(TheLondon Eye),在現代化的客艙里欣賞古老的倫敦城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倫敦的藝術氣息,相信沒有人會質疑,電影院、劇院里每天上演最新作品和經典歌舞劇,倫敦人把這些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而散落在各處的博物館也從不同的層面展示城市的無窮魅力。
威斯敏斯特區是倫敦的中心區,議會大廈等主要政府部門都在這個區域里;Soho是威斯敏斯特地區非常有活力和創意的一部分,有很多餐館、酒吧,著名的唐人街也在這里;
倫敦的主要名勝景點有哪些
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區: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爾加廣場是英國倫敦最著名的一個廣場,又叫「鴿子廣場」,是19世紀初為紀念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而修建的。每年10月21日,也是納爾遜上將犧牲的日子,總有許多人到特拉法爾加廣場舉行悼念儀式。
聖馬丁教堂St. Martin in the field
聖馬丁教堂位於特拉法爾加廣場的東北角,是廣場上保留的最古老的建築。是詹姆斯 (GamesGibbs)在1726年完工的作品,但其歷史可遠溯至13世紀,此地一直是教堂。
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
皮卡迪利廣場由納什於1819年設計,是—處圓形廣場。這里是倫敦市著名的交通樞紐,好幾條繁華大街匯聚於此,所以該廣場被稱為「倫敦的肚臍」。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倫敦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市,坐地鐵到busselsqure站,出站後再問一下當地人就可以了。我是2017年7月31日參觀的大英博物館。參觀的人太多了,特別是中國人,有好幾個中學生的旅遊團來參觀,其他自由行的中國人也很多。大英博物館是免門票的,但是,到處是捐款箱,進門的地方有一批人等在那裡管捐款,這是指大面額的捐款,裡面到處是5英鎊的捐款箱。語音器6英鎊一個人,有九種語言的語音器,中文是其中的一種,由於今天中國人太多了,還沒3點鍾,就截止排隊,從我前邊的一個人截止,所以我也無法租到語音器。大英博物館是個世界博物館,館藏的世界珍品太多了。特別是古希臘和羅馬的石雕,真是令人目不暇接。一天的時間游的話,也只是匆匆而過罷了。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一般到倫敦的遊客,進入白金漢宮裡面參觀的不多,有很多時間限制,大多就是在門口觀看衛兵換崗儀式。在英國,規模較大的衛兵換崗儀式有兩處,一是白金漢宮,另一處則是溫莎城堡。
白金漢宮,換崗儀式是11點30分,密密麻麻的人群,靠近門口的最佳位置已經難以立足。
遊客要觀看換崗儀式,起碼要提早一小時到,
這40分鍾的換崗儀式雖然短,但卻備受矚目。但是如果碰到大雨天或者惡劣的天氣,換崗儀式就不會舉行了,這個大家要注意一下,遊客來前需看下白金漢宮的官網,不要到時候白跑一趟。
I. 幫忙翻譯一下這段文字
環形廣場周圍的很多建築上裝飾著用來作貨物或者娛樂事物廣告的霓虹燈。夜間的皮卡迪利街廣場五光十色。在皮卡迪利街廣場的下面有地鐵站,眾多電梯將人們引向不同的地鐵線路。在晚上皮卡迪利街廣場特別擁擠,人們走向劇院,電影院,或者飯店。而其他人出來更多是為了夜間散步。他們很可能在回家之前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啤酒。
J. 皮卡迪利廣場怎麼樣
坐Piccadilly Line到Piccadilly Circus站下。出站一看,十字路中間是一個Eros(環島),中間有一個飛揚的雕像。這邊是商業區,人流擁擠,遊客很多。商店、劇場也有不少。建築是那種較老的建築。白色的大理石外牆,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正值奧運會剛過去不久,建築之間拉起繩子掛著各國國旗。街上一堆紅色雙層巴士來回穿梭。想去特拉法加,可看半天不知道往哪邊走,標識不清楚。最後問了人才找對方向。是我見到的倫敦人流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