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周一村越野
A. 寧波江南百英里冠軍梁晶參加甘肅山地馬拉松不幸遇難,生前獲得過哪些獎項
一場越野賽,竟然導致21名選手死於失溫,這真的是前所未有,這么重大的事故不僅震驚了整個圈子,就連局外的人對此事也是格外關注。在這21名遇難的選手當中,就有圈內頂尖的選手梁晶。他在圈內是有名的高手,被人稱為“梁神”,沒想到這一次他竟然會死於失溫。梁晶生前獲得過不少的獎項,實力很強。
這么優秀的一位運動者,參賽經驗非常豐富,而且在之前的環勃朗峰越野賽、環富士山越野賽這么殘酷的賽事,梁晶都成功走過來了,沒想到最終卻跨不過甘肅的這一次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而造成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毫無責任的運營商。
B. 三屆越野賽冠軍梁晶:在牧羊人窯洞里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太可怕了,每次說都得流淚」。
(梁晶賽前發自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視頻截圖)
但中國越野跑紀錄保持者梁晶沒有撐過去。梁晶是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2015年,梁晶辭去工作,專心以跑步拿獎金為生。他曾經有著傲人的輝煌戰績:2018年,梁晶以151.2公里的成績奪取「2018濟南12小時超級馬拉松賽」冠軍,並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國12小時超馬紀錄;就在上個月,寧波江南百英里越野賽,梁晶剛以18小時24分23秒的成績創造了全新百英里賽道紀錄,收獲了三萬元獎金。
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對梁晶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前三屆的冠軍都被他收入囊中,今年是他第四次參賽,卻最終因失溫,倒在了熟悉的賽道上。
21人遇難事件已經過去近48小時,不少遇難者親友和家屬仍然在追問:第一時間,救援是如何展開的?整個賽事的應急措施、救援系統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
「後退比前進更難」
王金明是第一次參加越野跑,此前他所參加的馬拉松比賽都是「路跑」。在網站上看到此次活動,遠在重慶的王金明抱著跑跑看的心態報名參加了本次賽事。
臨賽前一天,主辦方開了一個技術分析會,所有參加此次百公里越野賽的選手都得參加。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的賽道,具有一定難度,海拔整體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賽道處於無人區,20小時的關門時間也有一定的「門檻」。劫後餘生的王金明說,這樣的越野跑對新手來說確實是有門檻的。
王金明回憶,比賽剛開始時,天氣並沒有什麼異常。他帶了保溫毯、GPS、口哨,還有沖鋒衣。當他跑到cp2至cp3路段時,天氣驟變,狂風、凍雨還有冰雹一起襲來,氣溫驟降至只有幾度左右。王金明感到手腳逐漸冰涼,意識逐漸模糊。
(5月23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受傷人員在景泰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圖/中新網)
他想打開攜帶的保溫毯,由於四肢冰涼,拆解了20多分鍾才打開,然而一股狂風將他的保溫毯颳走了。此時,王金明處於cp2至cp3段中間位置,那裡屬於無人區,山形陡峭,地形復雜。進退兩難,又缺乏必要的補給。在一個風口處,王金明遇到了五六位參賽者,彼此的身體情況都差不多。王金明感到自己的手腳慢慢失去知覺,他只能爬行。王金明提醒其他的參賽者動起來,「但大家都已經有心無力了」。
劉喜兵是甘肅本地人,同時也是一位資深「跑友」。去年,劉喜兵也參加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
劉喜兵遇險的地方同樣是在cp2至cp3路段,狂風暴雨之下,被一陣風颳倒後,劉喜兵便失去了意識。劉喜兵不記得自己是如何被救下來的,當時他已經陷入了昏迷。一段視頻顯示,劉喜兵當時只穿一層跑衣,平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劉喜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cp2至cp3一路都是陡峭的石頭山,使得參賽者「後退比前進更難」。
晚上8點左右,劉喜兵被當地牧羊人所救,他也是最早一批獲救的被困傷者。
復雜地形給救援帶來巨大挑戰
5月22日下午3時左右,景泰縣條山消防救援站接到了求援電話,站長成文卿奉命帶領兩台車10名救援人員前往救援。成文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他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說有1個人被困在山上了」。
下午5時左右,成文卿和他的救援團隊到達了cp4補給點。救援隊員們是沿著cp6至cp5再到cp4的,從cp6到cp5這段路線,越野車可以行駛,「但到達cp4點後,車就無法走了」。
cp4補給點是在一條深溝里,成文卿在補給點看到了一頂帳篷。藍天救援隊的救援人員告訴他們,自己體力不支了,而山上被困人員存在失溫的情況。救援隊帶上戰斗服、水、繩索等保溫和救援物資,繼續從cp4往cp3至cp2這條線開始搜索作業,隨隊出發的還有一名醫生。
(23日上午直升機救援現場。圖/中新網)
救援隊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不知道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該地區屬於無人區,對救援人員來說是片陌生地域,只能依靠馬拉松賽道沿線的信標旗來指示搜索方向。其次是通訊受到影響,成文卿說,救援人員一般都是使用手機來進行溝通,到了事發地之後,發現山上無信號。救援隊特地攜帶了兩部衛星電話,但當地地形太復雜,「被山擋住了,衛星電話通訊也會受到影響」。
當地的復雜地形給救援帶來巨大挑戰,成文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從cp4地段開始徒步救援,體力消耗很大,到了cp3區域,該地山形陡峭,賽道大多在山頂處,有些賽道旁即是懸崖。而cp2區域,地形則更為險峻,屬於越走越危險的情況。
陌生的地形加大了搜索的難度,雖有當地村民作為向導,但事發地域常年人跡罕至,也沒有明確的地名,無法精準定位和指示目標。在天快黑時,救援隊員終於看見了幾個人影。
救援隊員走近發現,在一個牧羊人放牧所搭的窯洞里,有四位參賽選手,身旁有兩位當地村民在照料。成文卿發現,四人中只有一人有生命體征,另外三人已經凍僵死亡,其中一人就是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
救援隊員在洞中生起了火,對倖存的參賽者做了保暖處理,留下一名救援隊員照料,其餘救援人員繼續搜索救援。整個救援行動持續到第二天凌晨6點,成文卿率領的救援隊一共發現了9位參賽者,但除了那位倖存的參賽者,其餘7男1女都遇難了。
在成文卿看來,參加這樣的野外越野運動,沖鋒衣等戶外保暖設備是必須要攜帶的,「當地村民說即使夏天上山,也要穿棉衣的。」成文卿說。
被忽略的強制裝備
李樂曾在2019年參加過甘肅省白銀市的黃河石林越野跑賽事。在他印象里,參加過的幾十場百公里越野跑,幾乎沒有一次賽事會嚴格檢查過選手的強制裝備,檢查人員通常只是隨便翻看。在2019年黃河石林越野跑時,他曾在終點前十餘公里,碰到一位沒有攜帶頭燈的選手。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沒有頭燈,其實危險很大,「賽事方並沒有嚴格要求並檢查選手的裝備」。
一張網路流傳的圖片顯示,相較此次黃河石林越野跑的號碼簿、計時晶元、電子軌跡、GDS跟蹤器、照明設備、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機等強制裝備,國外某個越野賽的強制裝備還有綳帶、實物儲備、防風防水外套、能夠覆蓋整個腿部的長褲或壓縮褲和長襪組合等。而且,對於水杯容量、實物儲備卡路里、救生毯和綳帶的尺寸、外套防水和透氣性能都有明確的數字規定。
李樂曾有過一次失溫的可怕體驗。2018年8月,他在五台山參加越野跑。晚上7點,為抵達一個路段,全程18公里,垂直距離1200米,全是下山路,沒有設任何補給點。當天,因為山上下了雨雪,李樂全身濕透。他當時剛參加越野跑僅兩個月,毫無經驗。自補給的包不防水,干凈的衣服也被雨雪淋濕了沒法換,李樂覺得自己已經在失溫邊緣。
周圍一片漆黑,空無一人。他給賽事主辦方打電話請求救援,但對方說,沒法救援,只能由他自己下山,下山後可以找個計程車送他回賓館。李樂大怒,「我就是下不去才請求支援,渾身濕透,又找不到路。」他覺得眩暈,甚至出現些許幻覺,但不敢睡也不敢停下休息,只好自己給自己鼓勁,一路高吼、唱歌,終於下了山。
從那之後,他再也不敢輕裝上陣,隨身攜帶的自補給包總是滿滿當當,足有八九斤重。包必須防水,放著兩塊兩萬毫安的充電寶、兩個頭燈、厚實的抓絨沖鋒衣、雨衣等等。有的跑友追求速度,他只追求安全完賽。
像李樂這樣的跑友,在越野跑圈中並不算很多。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對於強制裝備、自補給的重視程度都不夠。李樂指出,強制裝備所反映出來的,還是大家對安全不重視的問題。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賽事方,都覺得比賽沒有出過問題,有僥幸心理,「但往往這種情況下,就會真的出問題」。
狂熱的行業
李樂在參加2019年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時,已有幾十場百公里越野跑的經驗。
黃河石林越野跑在他看來「比較簡單」。在景區內比賽,意味著安全有保障;累計爬升3000米,在20小時內完賽,對他來說也不難。而且,報名費1000元,完賽則獎勵1600元,自己來甘肅玩一趟還能賺600元,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9年比賽時,天氣炎熱,無風無雨,大家更在意會不會中暑。這次事故中被人詬病的補給點3不提供補給、只提供打卡這一問題,在2019年時並不存在。當時,補給點3也提供了簡單補給。
百公里越野跑在那時已經開始「出圈」,作為資深馬拉松跑友,李樂立刻轉投了這項運動。從2018年到2019年,李樂幾乎每周都參加百公里越野跑,一年多的時間里,參與了60多次。現在想來,他認為自己那時既不了解賽事公司的辦賽背景,也不了解線路,對自己的裝備也准備得不充分。到了當地就比賽,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跑來。
李樂後來才知道,事實上,許多賽事都是小公司主辦,一般是越野跑的發燒友成立的公司,想組織跑友們在某個經典線路跑一跑,於是跟當地政府合作,就有了一場賽事。「他們原來只是參加比賽而已,沒有進行過專業訓練,全憑主觀願望辦賽,怎麼可能把賽事做好?」
曾為珠峰攀登、戈壁挑戰賽等各項戶外運動賽事提供過多次醫療保障服務的魏必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認可這一說法。據他所知,初期國內部分越野賽的執行公司,老闆也是資深的越野跑友,組織人員規劃線路,再根據大家的參賽經驗模擬,以中短距離30-50公里的小型越野跑賽事為主。後來經驗豐富後,再逐步邀請更多人參加,擴大參賽規模,並增設100公里以上的組別,摸著石頭過河。
魏必說,大約在五六年前,百公里越野跑在國內逐漸風行,各地都組織「某某百公里」這類賽事。這幾年的趨勢是,西南、西北地區,因為當地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秀麗的風景,希望通過組織越野賽來做 旅遊 推廣,增加自身的曝光率。此次發生事故的黃河石林越野賽,也是設置在甘肅省白銀市的黃河石林景區。
這類起源於歐美的小眾運動,在歐美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其背後的配套保障、補給等基礎服務已經相對成熟。而我國引入這項運動年頭並不長,用魏必的話說,「部分急於求成的賽事,只學了形,沒有學到相關的配套和內在的精神」。
當越來越多水平參差不齊的人前來參賽,比賽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應急救援和保障預案,國內各主辦方都缺乏豐富經驗和統一細化的規范。
救援效率低下是國內賽事的通病
魏必所在的醫療保障團隊曾碰到過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一名選手在戈壁賽中,因跑錯方向丟失,賽事主辦方救援反應很遲緩。十分慶幸的是,選手所在團隊通過自身努力,並在當地有經驗的服務商協助下,最終營救了該選手。
在他看來,賽事方應急救援決策反應遲緩、施救力量嚴重依賴第三方救援隊、施救范圍較大地形復雜、選手前後過於分散、特殊的天氣干擾等,都是導致救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當前國內極限運動賽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選手出現突發狀況,即使有GPS定位,如何確保營救效率,不錯過黃金的救援窗口?
在開展 歷史 更長的馬拉松賽事中,經過長期積累,已有比較完備的急救方案、專業團隊和處理措施。救援團隊在賽事開始之前,就會事先評估各賽段的風險系數,並作出極端情況下的預案。而越野跑作為小眾運動,且通常又是小賽事,救援常常囿於成本的限制。比如,會出現補給點分布較少,或者補給點內的補給物資准備不充足的情況。另外,因越野跑在國內如星火燎原,一些不具備 體育 賽事承辦能力的小縣城也參與進來,但幾百甚至上千人的賽事規模,是否會超過縣城級別救援體系的承受范圍?
魏必指出,如果要做到相對專業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大型賽事中,需要做到1:10甚至1:5的響應,也就是說,每10名或者5名參賽者,就要有一名急救人員。在不同城市、不同賽事中,聘請團隊的成本不同,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有時,因地形地勢所限,必須出動直升機急救。賽事方如果要事先准備好直升機,也有可能需幾十萬元開銷。魏必認為,對一些小型賽事方來說,辦賽幾年從未出過問題,醫療保障團隊又是其中的成本支出大頭,可能會在這方面鬆懈。
「我們這一行,是速效救心丸。備用時會佔用一定的資金,不出事也用不上,但是如果你有僥幸心理,不買這個葯,當你需要的時候,就來不及了。」魏必坦言。
對白銀黃河石林越野跑中出現的事故,魏必認為,這樣大規模的傷亡事件,必然是賽事主辦方對當地極端天氣估計不足、救援停賽等流程不果斷、配套保障體系出現了問題。
5月23日晚,國家 體育 總局緊急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壓實 體育 系統的賽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 體育 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制度和舉措。
李樂和魏必都認為,此次事件會成為行業的一個轉折點:安全問題將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行業標准也有可能就此出台,狂熱的市場將會「糾偏」。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樂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