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用什麼發電
❶ 皮卡丘為什麼會有電
皮卡丘的發電器官主要就是臉部的導電腺,而延伸至尾部的導電組織(由結締組織和特殊神經組成?)和尾部的蓄電組織,起到輔助作用。
如果參考常規的發電動物的發電原理,皮卡丘之所以能發電,原理應該是這樣的 ↓
1、導電腺里的細胞就像微型的疊層電池,皮卡丘被神經信號所激勵時,疊層細胞能突然使離子流通過細胞膜,造成電位差,而眾多電位差串聯起來,就能在兩個導電腺之間,產生電壓;
2、皮卡丘的尾部既是蓄電器,又是感受器,導電腺的電流連通到尾部,在體表形成弱電場,皮卡丘就是靠這種弱電場來感知周邊環境;(皮卡丘有時候能感受到遠處細微的異常,這也是通過弱電場感受到的么?估計那麼遠的話,應該是因為聽力好吧)
3、皮卡丘為什麼不會電到自己呢?
一般皮卡丘放電時,電流會通過空氣傳遞,而又因為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皮卡丘的電阻必然要遠遠大於空氣的電阻;
要知道,空氣的電阻雖說是不定的,但確實是非!常!大!的!而且空氣的電阻會隨著電壓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電壓大於1萬伏特的時候,空氣才會被擊穿而導電;
一般來說,想要擊穿常態空氣,至少需要20KV/cm的電場強度,保守估計至少30KV/cm,意味著皮卡丘每擊穿一米的空氣,就需要產生3000KV的電壓,而目測皮卡丘的日常擊穿距離為一百米,這得產生300000KV的電壓,也就是3億伏特!所謂「十萬伏特」還真不止10萬呢……
❷ 皮卡丘互相發電,會成為永動機嗎
因為在《精靈寶可夢》動漫中有皮卡丘互相充電的劇情出現,所以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皮卡丘是可以吸收電力的,不少人好奇皮卡丘互相發電會不會成為永動機,其實皮卡丘互相發電確實有實現永動的可能,但由於電力在傳輸的過程中會不斷損耗能量,長此以往將會造成電力的損耗殆盡,所以說從理論上來看兩只皮卡丘互相發電並不會成為永動機,只會讓他們的發電時間變得更持久而已。
綜上所述,從理論上來看皮卡丘互相發電是不會成為永動機的,但由於《精靈寶可夢》的作者並不是我,所以說上述結論並不代表客觀事實,如果說大家實在好奇的話可以問以下小智本人。
❸ 皮卡丘是怎樣放電的
普通狀態:皮卡丘的表情分為兩種——閉眼痛苦楚楚可憐狀和面無表情憨態可掬狀,憨態時還有賣萌殺手鐧:兩頰放電!注意,此種情況下的放電是在放鬆情況下(既沒有刻意地控制電,類似於人類發自內心的微笑),由於可見的電火花都是在臉部附近,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第一個重要的結論:皮卡丘發電最重要的部位是臉部。
戰斗狀態:印象中皮卡丘主要使用的招術有十萬伏特,雷擊,尾擊。皮卡丘整個身體是一個發電裝置。只是其發電方式單純臉部發電略有不同,簡單說來就是一段時間內積蓄臉部發電的電量,再一同釋放。我們再結合尾擊時「將電轉移到尾巴」的猜想,可以擴充得出第二個結論:皮卡丘身體的任一部分都可以積蓄(由臉部產生的)電能並釋放。再有就是偶爾皮卡丘在危急情況下會先閉眼、將身體縮成一團,再彈開身體,發射十萬伏特,這往往是在緊急關頭,准備時間不夠充分時使出,從這里可以推測得出:閉眼蜷縮情況下會加速產生電量。聯想為什麼是閉眼蜷縮呢?在使勁?大膽推測是在阻隔與外界的聯系。結論: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可以瞬間產生巨大電量並瞬間釋放!
❹ 皮卡丘輸出的電流到底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
LZ您好
按官方設定,以及發電原理來說,應該是直流電而非交流電.
可以參考的是現實中電鰻之類帶電生物的放電,就是利用化學能,改變特化的肌肉細胞中的離子移動,產生電勢能.
而發電器官的生長也與電能強度直接相關(可解釋皮丘電能很弱,控制不好電能)
發電過程中需要短暫充電,放電後需要有一定時間恢復,也與動畫中皮卡丘的表現吻合
順便
1類似可以把人電黑而不是直接電死這樣的事情,更說明這是直流電.
2嚴格來說,皮卡丘的放電類似電容放電,是呈現會不斷衰減的直流電.
❺ 皮卡丘的十萬伏特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
從結果看:
動畫中,十萬伏特作用於人體時僅僅表現為焦黑電擊傷,並沒有出現交流電頻率干擾神經系統和心肌所帶來的致死性器官失常,如心臟驟停等(不然火箭隊得死多少次了)。故皮卡丘輸出為直流電。
從原理看:
在現實的生物界里,發電其實是特化的肌肉細胞,利用化學能移動細胞內的離子形成電勢差,有點類似於神經細胞傳遞電脈沖信號的原理。通常一個細胞可以產生 50~150 毫伏的電壓。細胞可以被視為一個個可充電小電池。
以電鰻為例,電鰻的身體長度的 2/3 被這種放電器官塞滿。發育期身體越長越長時,最大電壓也隨之上升。這從側面可以證明其是直流電池串聯的。
這種放電原理可以直觀地看出,需要有充電的過程才能放電。電鰻連續放電後電壓會迅速減弱,短時休息後電壓恢復正常,這和皮卡丘在動畫中放電前蓄力、過度使用技能後疲勞的表現相似。
鑒於皮卡丘的食譜在動畫中僅表現為吃蘋果,沒有大量攝入鐵質或者磁化物的表現,缺少產生交流電的磁性。同時旋轉磁場得到交流電的話,並不會有這種迅速短時放電的特徵,因為旋轉會有慣性嘛,轉起來停下來都不容易。我們基本可以排除皮卡丘發電是交流電的可能。
這種串聯機制中,電壓與長度直接相關。發出 10w 伏特電壓,需要 100000/0.15=666667 個細胞串聯。假設細胞大小 10 微米,發電器官長度約為 666667*10^-5=6.67m,大大超出皮卡丘的身長。且神經系統很難控制如此多的發電細胞同時張開離子通道釋放電壓(想想特斯拉汽車的電池管理難度吧)。所以皮卡丘必然有一個直流升壓系統。直流升壓原理不贅述,大抵會將直流電用振盪電路轉換為交流電再升壓,最後整流為直流。皮卡丘放電時兩頰出現的電火花,表明其雙頰很可能是振盪電路的電容所在。而振盪電路的電感可能由分布在頭部神經纖維構成:神經纖維電阻低,位置靠近電容,且可以有類似面神經的神經由大腦直接控制升壓幅度。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皮卡丘的放電器官很可能是從耳朵一直延伸到尾部的,沿脊柱分布,最大化發電器的長度。同時在頭部串聯入升壓電路,直接由大腦控制電壓。耳朵和尾部的形狀也相當適合尖端放電。從耳朵到尾巴的迴路自然地位於身體背面,與腳部絕緣,不會因為接地而失去電壓。可靈活轉向的耳朵和尾巴可以指向目標擊穿空氣形成離子通道,以達到使用十萬伏特或者落雷這種的指向性高壓技能,而不用像雷電獸那樣必須使用雷電拳這種接觸性電擊技能。
❻ 皮卡丘是如何發電的
解釋皮卡丘的放電原理前,我們先來說說電鰻。
電鰻,一種以能短暫友仿辯強力放電而聞名的淡水魚類。棲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流域,生性晝伏夜出,可靠發出的電流擊斃水中小動物為食。肉味鮮美,富有營養。
據說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醫生們常常讓病人接觸電鰻,利用電鰻放電來治療風濕症和癲大謹狂症等病。不過效仿需慎重,畢竟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可達800多伏,這么強的電壓可以電死一頭牛。
電鰻尾部兩側的肌肉由規則排列著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組成,薄片之間有結締組織相隔,並有許多神經直通中樞神經系統。每枚肌肉薄片像一個小好缺電池,只能產生150毫伏的電壓,但近萬個「小電池」串聯起來,輸出電壓便高達300~800V。
❼ 皮卡丘是如何發電的
皮卡丘的皮膚會分泌一種物質,捕捉空氣中的微量電荷,並且表皮中大量的電解質電離因此皮卡丘能夠隨時在積累電荷,並且當電容器兩段的電壓達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擊穿介質損傷電容器的時候則必須釋放,所以會經常誤傷小志。當電容器的電壓高於一定程度,空氣中的分子被感應極化,空氣發生電離,則可以擊穿空氣造成感應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