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天天說交通越野車碾壓

天天說交通越野車碾壓

發布時間: 2025-09-14 22:05:31

⑴ 自駕游與房車自駕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開房車出去旅遊跟自駕游相比有哪些優劣
開房車出去旅遊跟自駕游相比有哪些優劣
開房車旅遊跟自駕游比較各有優劣:
第一舒適性上比較,開房車旅遊要比自駕游舒服。房車可以隨時休息,隨時就餐,而且休息就餐質量高。開房車旅遊休息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規律去安排。自駕游就要辛苦些,特別是有午休習慣的旅遊者,午休只能湊合。吃飯方面,開房車旅遊可以吃自己可口的飯菜,自駕游只能就地尋找餐廳或購買方便食品。
第二旅遊成本上比較,開房車旅遊一般第一次投入較大,畢竟房車要比自駕游車要貴。但後期開房車旅遊應該比自駕游省錢。第一住宿費省了,第二自己做飯成本也低。
總之,選房車旅遊還是自駕游,主要看自己的經濟狀況。自己的經濟狀況好,就選開房車旅遊。錢不多,就選自駕游。
Z在路上:感謝邀請!已經關注房車一年多了,一直在觀望和選擇,什麼大通V80、V90,福特V362,依維柯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一直以來的關注就是一種熱愛,熱愛旅遊更熱愛自由出行。最初是參團,後來有了車就是自駕,過程中都會有種種的限制,根本談不上隨意自由。
自駕游一台車就算是一個人,平時正常開車行駛都差不多,但如果要宿營在車里吃住生活那就太局限了,比如說:暴雨強風天;你一個人在車里(不是開車)不能出來,半天你就會有感受了,坐也坐不直,躺著也伸不直,滿車里都堆著東西,一點活動空間都沒有,想弄點東西吃車裡面也施展不開,要方便了就要四處找衛生間,如果不想住車里了,從下午4、5點左右就要開始滿世界的找酒店。
開著房車出遊就不一樣了,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什麼時候出發就什麼時候出發,不用四處找飯店也不用滿世界的找酒店,想什麼時候駐車就隨意找個地方把車一停就可以休息了(有些地方是不讓房車停車過夜的),只要是餓了想什麼時候吃飯,停下車開火做飯(有些地方是不讓在車外做飯的),車內做個簡餐吃飽了再出發。內急了停下車就可以方便,不用急著找服務區找衛生間(駐車第一件事倒馬桶、第二件事加水、第三件事充電),有錢任性的大老天天住營地的另說(營地內有水有電)。就B型房車的長度少說也是5米多,高度2.5米至3米,什麼限高呀進地庫呀都有限制,城市內行車駐車都不如其它小型家用車。還有就是普通的房車去高原會動力不足(要想有強大的動力;油耗一定會比普通家用車高很多),很多普通車型可以去的地方,你開著房車去就要多考慮考慮了(你的車如果是烏尼莫克8X8那就不用說了)。
普通家用車自駕出行與房車出遊整體成本就會有一定的差距,自己的經濟基礎決定一切,但如果你能過苦行僧的生活,弄一個二手的小貨車,大概改成房車的狀態,處處節衣縮食,那是可以大大的降低出行成本的。不過我想那就不是旅遊出行了,應該劃分到荒野求生或旅行探險行為。哈哈哈
在回答問題前先糾正問題本身,我個人認為開房車出去旅遊跟自駕游都屬於自駕游,另外問題提的內容有點模糊,應該明確房車和床車及越野車包括轎車自駕游有哪些優劣?以本人自駕游多年的體會如下:
一是房車優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全面解決旅途中食宿問題;劣勢為油耗費用高,行駛中通過性差,途中受到限高、限寬、道路通行條件的約束,造成偏僻的特色景點、原始景點不能到達,不能盡興的深度自駕游,總之用車的成本遠遠大於越野車;
二是越野車的優勢:在不違反國家交通法規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滿足簡易住宿需求所增加的設施,例如增添簡易灶具、活動水箱、坐位放倒成床,加裝車頂行李箱、副電瓶或購買集成電池等用具,基本解決途中住宿問題,行駛途中油耗相比房車低,駕駛順暢通過性強,不受道路條件限制,能盡情到想去的景點游覽;劣勢:不能滿足食宿需求,只能住車3至5天就要入住賓館或民宿一天解決洗澡、洗衣等實際問題;
三是轎車。轎車與越野車相比,優勢:好駕駛方便。劣勢:離開高速、國省道等公路外的簡易道路上通行能力很差,因車內空間更加小,食宿更不方便,只能以入住賓館或民宿為主,出現預訂酒店的麻煩和糾集,相對增加了自駕游的費用。
謝邀。房車旅遊要考慮的能源補給較多,如除汽油外,生活用水,生活用電等;因此房車停靠的場地要求有高能源配置。而自駕靈活性突出。
房車的優勢是可以全部生活都安排在車上,自給自足。而自駕游需要另外安排住宿,吃飯。
房車的優勢是可以全部生活都安排在車上,自給自足。而自駕游需要另外安排住宿,吃飯。
我不想參與這個話題,因為關於房車說了很多,仔細看看話題是:開房車出去旅遊和自駕游相比有哪些優劣!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無論房車與商務車,越野車,麵包車只要去外地玩都是自駕游的性質。區別是房車費油,但是省酒店的費用與吃喝的費用,房車不用趕路,信馬由韁;商務車,越野車為了到達目的地,幾個人換著開,到了一個城市有錢人可以預定酒店,AA制的滿城找合適的旅店,第二天馬上去景點,就是有錢人也不敢多呆幾天,馬上退房離開此地。
這兩種外出方式,其實沒有可比性,商務車,越野車就是短途玩幾天,房車外出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關於省不省錢,只要外出就是花錢的事,你只要不亂花就是省,什麼過橋費,汽油費,這些是應該花的,就是吃飯也不能算,因為你在家也得吃飯,這兩種方式的外出優劣就在住宿上,自駕游的一般找旅店30一個床位,講究的大酒店280元標間,房車外出的就不用花這個錢,房車雖然費油,從住宿上也就扯平了,我的觀點就是可以有預算,但是不要太認真,只要喜歡旅行或旅遊開心最重要,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看看謝大腳我們就應該明白許多事,什麼是你的,什麼都不是你的,只要今天開心快樂才是你的。
關於用什麼車自駕游,有什麼車你就開什麼車,我相信你有了房車只要外出你肯定不開越野車,就是省油也不開,找旅店太麻煩,也許你會說房車駐車就不麻煩嗎?房車駐車的確是個問題,可是有一款窩窩的房車駐車軟體,你只要外出提前定好目的地,一搜就有許多駐車地,讓你選擇,如今的高科技社會,只要喜歡玩,有錢的有有錢人的玩法,退休人員有退休人員的玩法,無論你有沒有錢只要進入景點按規定遊玩,任何事大同小異,只要明白了什麼優劣自駕游重要嗎?只要安全完成這次旅行才是重要的,其餘的是次要的!
自駕游與房車自駕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你是否曾近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好不容易去了一個非常喜歡的地方度假,卻呆不了多久,因為你還預定了去別的地方的航班,或者預定了另一個城市的酒店,或者因為房間到期你不得不退房?是的,這些問題我們都遇到過。
房車旅行完全可以碾壓你那些苛刻的行程時間表,你不用煩惱哪些地方必須要去,也不用煩惱什麼時候一定要去。房車會告訴你「喜歡一個地方就多呆一會兒吧。這地方不是你的菜?沒關系,說不定你會發現意外的驚喜。」
你可以在一個地方久呆,也可以選擇在不喜歡的地方短暫停留。房車自駕游,你改變計劃的速度絕對要比你發微信朋友圈要快,因為你既不用提前預定房間,又不用擔心現在住的房間到期要退房。
旅行自駕游是開房車好,還是普通小汽車去就可以
肯定是房車了,車上的床、衛生間、廚房、電視空調等一應俱全,普通小汽車就只能坐,附加的功能是沒有的,不用出發,拿一輛普通SUV和上汽大通RV80房車上車一對比,出發前的感受就不一樣。
跟團游、自駕游、房車游,哪種好?為什麼
房車游最好,其次是床車游。跟團游便宜,省心,放羊一樣得趕,旅行社導游為了掙錢不擇手段。旅遊是為了享受下生活,有時候卻遭罪受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旅遊的理性消費,自駕游逐漸多起來,便捷自由,隨心游。在九幾年2000年之前我搞過俱樂部自駕游,出門帶上手台,十幾輛車浩浩盪盪,豈不壯觀。也純粹為了玩,又不掙錢,就是為了玩而在一起的,為此還惹得人家搞戶外的不高興,人家收費組織????,後來為了安全起見,也不大規模組織了,擔心出現事故,組織者負大部分責任。
後來就是2-3輛車自駕游。省心自由。人多了就租一個中巴或者考斯特,咱自己說了算,想去哪兒去哪兒,攝協的朋友們出去組織采風什麼的就租車。
進幾年來,床車房車旅遊漸成時尚,隨心所游,不會為了吃住拉撒而犯愁。玩到哪兒吃住到哪兒,悠哉游哉!
房車游是最好的旅遊方式。
最不喜歡的就是跟團,被不被勒索購物和旅遊是次要的,關鍵是像「趕鴨」一樣。這也就是我跟了一次團車,再也不跟團遊了!現在我都是自由行或定製自由行還是很方便的。
自駕游,適合中短途旅行,方便快捷還不累。如果是有幾個朋友會開車的,一起出去玩,自駕游長途還可以,否則太辛苦!
房車游,適合時間充足的人有計劃的長途旅行,比如說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游覽幾個地方,還是比較方便的。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國家針對房車特定的車位還沒有配套的設施,也添加了一些不太方便的地方。比如說在一些發達的國家,有專門針對房車設定的停車區,在此車位上可以提供煤氣等配套設施。
這三種選項中,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進行選擇
這三種旅遊方式各有千秋,具體那種好,還是要看個人喜好以及各人的經濟條件和消費理念,分別就這三種旅遊方式來分析一下
跟團游
跟團游是最初級的旅遊方式,特點是去同一個地方價格相對其他兩種方式較為便宜,而且比較省心,在旅行社報名以後全程都會安排的很妥當,有比較清晰准確的行程安排,而且除了旅遊景點的游覽順序有時候會有調整其他的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一切活動安排都有導游全程或半程陪同協調解決,遊客只管跟著導游遊玩就可以了。但是跟團游有諸多不便,自由度比較差,一切都在導游的安排下進行,吃住標准也比其他兩種方式要低,但由於價格比較便宜,所以跟團游是目前大多數人群首選的出遊方式。
自駕游
自駕游是隨著車輛保有率提高而產生的,目前自駕游出行人群正在逐漸興起,主要原因就是網路預定的發達,導航和高速公路的發展,特點是自由度高,說走就走,說停就停,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決定怎麼玩,自己做主,自己設計行程,自己選擇酒店,自己選擇餐廳,完全就是一種超級自由的旅遊方式;而且自駕游可以去到很多旅遊團去不到的地方,看到很多旅遊團看不到的景色,體驗駕駛的樂趣,是喜歡開車人群的不二選擇。特別是組隊的自駕游,更能廣交朋友,增大社交圈,通過自駕游途中的點點滴滴結識很多的朋友,樂趣無邊。
房車游
這是目前旅遊出行方式裡面最拉風、最時髦的一種方式了,當然也是最稀少的一種方式。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房車游起步比較晚,相關配套設施和露營地比較少,我在2013年去黑龍江伊春的好運通房車營地參加全國房車露營論壇在時候,了解到2013年全國還不到50個房車營地,而同年美國有13000多個,歐洲有16000多個,這說明我們的房車游起步太晚;目前房車游正在火爆興起,主要是由於房車的便捷、舒適以及私密性。但是由於條件所限,主要是停車問題,很多人買得起卻沒有地方放,再就是充電、水箱補給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了目前房車游只是少數人群的出行方式。但是房車游在將來必定會有井噴的走勢,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旅遊方式里最得人心的一種出行方式。
總結起來,從各個方面來分析,跟團游次於自駕游次於房車游。
最早的旅行就是從跟團游開始的,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不能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需要從精神上獲得滿足,團隊旅遊就應運而生,我第一次旅遊就是從團隊游開始的,剛開始很新奇,北京五日游,吃住行導游都給你安排的很好而且價格還便宜,去的景點也多,來來回回都是大巴車不用提箱子,人多安全一些省心。缺點是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酒店,不能選擇吃自己喜歡的菜餚,有些景點可能你不感興趣,跟團你也得去,還有就是大多數團隊導游會帶你去特定的商店,讓你消費,時間固定不能在喜歡的地方多呆一會兒,而且非常不適合深度游。
自駕游,開汽車旅行這種旅行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喜歡,節假日可以開著自己心愛的轎車,帶上全家去看最美的風景去放飛身心、回歸自然,共享快樂人生,感受激情,體驗狂野。自駕游感受最深的是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而不是所謂的景點,看多的景點,其實很多都大同小異,自駕游的缺點:對駕駛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因為長途跋涉,不喜歡開長途的人會感到很累。車內空間狹小,需要自己找酒店找景點,自己規劃線路,工作量較大,而且自駕游的費用高。
房車旅行是剛興起來的一種旅行模式,也可以說,是旅行發展的升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團隊游,自駕游,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自由、美好、奔放的生活的嚮往。房車雖然很小,但是吃喝玩樂睡覺,樣樣不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車里設施齊全,可以炒菜,可以會客,可以睡覺,還可以洗衣,夏天熱了有空調,有冰箱,房車旅行就是把家搬在路上的旅行。車外面是世界、車裡面是家,房車把旅行和生活緊密的結合,旅行在路上,樂在其中,把家安在輪子上體現的是一種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房車旅行最早發源於美國,在國外已經流行了大約一個世紀之久。據資料顯示,目前在歐美國家已經有70%的家庭擁有了房車,許多退休夫婦賣掉房產選擇房車出遊,但在我國有許多人對房車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房車是有錢人的享受,與普通人的生活根本不相關,這就是認識上的誤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房車會走進普通人家。
從以上三種旅行方式的分析,我認為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房車游是最理想的旅遊生活方式,你認為呢?

⑵ 為什麼在歐洲一些地方很少看到普拉多和陸巡

其實不管是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很多日系廠家在歐洲投放的產品都有限,有些甚至還是特供的,比方說旅行版的卡羅拉。

而且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大部分歐洲的 汽車 品牌壓根就沒有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這個級別的產品,或者說歐洲的廠家很少研發跟普拉多和蘭德路路澤定位相近的產品,而目前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最大的市場就是亞洲和中東,而且就拿整個品牌來說,豐田每年的全部銷量,歐洲的銷量佔比非常低,在歐洲市場大部分還是大眾,賓士寶馬,雷諾,菲亞特這類的本土品牌的天下。

另外就是歐盟一直以來都對外來的 汽車 品牌徵收比較高的關稅,而且還給本土的 汽車 品品牌給予補貼,這樣一來外來的 汽車 品牌在歐洲,特別是歐盟成員國銷售的時候,價格優勢也不大,不過今年歐盟和日本簽署了「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從歐盟和日本簽訂的這個協定來看來看,他們互相取消了不少的關稅, 汽車 方面歐盟取消了日本 汽車 10%的關稅,對大部分 汽車 零部件只徵收3%的關稅,但這個協定即便通過,也要到2019年生效。

而這還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歐洲的消費者其實一直都對日本 汽車 沒什麼興趣,即便是在全球銷量第一梯隊的豐田,一直以來也擠不進歐洲銷量的前五名,2017年的時候豐田在歐洲的銷量是第八名,日產是第十名,本田在第十名以外。而且歐洲人對這種大塊頭的越野車興趣也不大,因為大部分歐洲老城的街道狹窄,所以在歐洲街頭最多的還是國內不受待見的兩廂車。

還有一點就是歐洲的消費者其實對「越野」這種事情的興趣也不大,像是國內那種開著越野車沖山頭的情景在歐洲可是不多見的,歐洲消費者就算為了功能性,為了自駕遊方便,也更喜歡旅行車和mpv,像是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這種以越野能力為賣點的產品在歐洲的手中群體其實很窄,所以不管是以往的政策方面,還是用車需求方面,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在歐洲都算是小眾產品。

以上僅代表我的個人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參考。

普拉多和陸巡是非常落後的類似卡車的SUV,結構和八十年前的吉普威利斯沒有本質差別,日本人在越野性能上做了一些犧牲,在舒適性上做了一些改進,意在取得介於純越野車和SUV之間的中間市場。

普拉多和陸巡在鋪裝道路上行駛(操控)性能不好,舒適性上又不如大多數SUV,如果你對操控有要求,是絕對看不上普拉多和陸巡的,歐洲人更多屬於這樣的消費群體,所以普拉多和陸巡在歐洲肯定是賣不掉的。

其實,普拉多和陸巡在美國銷售也是一塌糊塗,因為普拉多和陸巡在美國的競爭對手是美製卡車,即它們的目標消費群體重疊,而卡車是美國車商堅守的領域,對這部分消費群體來說,美製卡車要高得多,因此日本人也沒有機會。

鋪裝道路越發達,普拉多和陸巡的市場就越小,德國人在開始做SUV的時候,也面臨兩種市場定位之爭,第一代途銳非常強調越野,賓士ML系列SUV乾脆採用非承載式車身,寶馬和奧迪更強調SUV的鋪裝道路操控性和舒適性,演進到第二代,德國車商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強調鋪裝道路操控性和舒適性的策略。

鋪裝道路越來越多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中國道路鋪裝化也可以說即將結束,因此,隨著國內消費理念成熟,普拉多和陸巡的路子將會越走越窄,終將被淘汰。

原因很簡單-技術落後與使用成本
日系 汽車 中知名度最高的越野車有三個品牌,分別為:

這三款車在歐美市場的表現都是極差的,豐田陸巡更換雷車車標在北美銷售,然而銷量也是極其低;這些車早期在中國 汽車 市場銷量不錯,但近幾年也都陸續停產了。之後的主力市場就只剩下澳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毫無疑問這都是相對落後且 汽車 工業很不發達的區域;也就是說這些日系車只能在消費者對車輛技術水平要求不高的市場中才能有銷量,一旦市場成熟則會自然而然的淘汰掉這些車。

歐洲市場沒有陸巡普拉多之流的車還有另一個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執行了很多年的CO2排放稅;參考英德法三個國家執行的標准吧,新車注冊的時候就會按照「克/每公里」的標准計算CO2,英國的標准在100-460克每公里之間最高要承擔460英鎊的飛多高呢,但超過255克則高達1000英鎊,每年還要承擔還3.5k左右的用車成本,大排量的車對於這些用戶而言是無法承擔的。

德國和法國的小型車居多,原因也是相同的,具體就不贅述了,這篇文章里說得很清楚了趣味問題:歐洲人人高馬大卻流行微型車,這真的是態度務實嗎?。

日本的知名越野車都是技術很落後的,包括皮卡也不例外,比如海拉克斯的2700就和2.7L的普拉多動力一樣差,差到想超個貨車都很吃力;所以這些車只能依靠提升排量的原始方式提高動力,比如4.0L-V6的途樂,實際動力和2.0T的同級越野車相當。那麼這些大排量的車在歐洲就不可能得到認可,與其選擇價格不低且用車成本會因排量(CO2)變得很高的日系車,為什麼不會選擇實際售價也不高的路虎或者賓士G級呢?

G級的4.0T可以碾壓所有日系越野車,CO2的成本卻相當,這對於本就不大看得起日系 汽車 品牌的西方 汽車 市場而言,不論普拉多還是途樂都不會被接受。只是為什麼喜歡大排量 汽車 的美國市場也不接受這些車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幾乎 汽車 工業發達的區域都是不大待見日系和韓系車的,雖說這兩個車系的車輛在美國的市佔率挺高,但也只是因為價格足夠低才會被認可。您會選擇售價五六十萬的現代捷尼賽思嗎?這是個現代旗下的高端品牌。也許除了韓企以外不會有其他消費者考慮,因為韓系車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相當差。對於美國市場的用戶而言日系車也是一個熊樣。所以即便換上雷車標準的陸巡也不會被認可,但原因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以陸巡為參考,它的原型車其實是威利斯-Jeep,也就是牧馬人的原型車;與其選擇一個山寨車,對於美國用戶而言為何不選擇其原型本土品牌的大切諾基或大瓦格尼呢?其實美國人對於本土品牌也是很有情節的,除非選不到才會考慮其他車系,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是從娃娃抓起。

綜上所述,豐田、日產、三菱等品牌的越野車無法在高標準的 汽車 市場被認可,否則合資生產的3.5L普拉多和三輛帕傑羅也不會停產,早期被認可只是因為選無可選,也就是同期的國產 汽車 還沒有主攻這種車型;但隨著國產越野車的快速進步,在ORV&PICKUP兩大陣營已經是自主品牌和美系車的對決,歐系車都已經「退賽」,日系車企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了。

現階段剩下的日系合資越野車只剩下個日產途達,但這個用QR25這種原始發動機的皮卡改型車銷量也很差。

在皮卡陣營中日系車也已經全線敗北,日產納瓦拉的月銷量很難突破四位數,五十鈴的納瓦拉也沒有好哪去;現在的熱銷皮卡品牌均為國產 汽車 ,其中長城皮卡位列第一、單一品牌市佔率接近一半,其次是以大通、福田、江淮、中興等自主品牌為主。在SUV陣營中也是國產 汽車 主導,日系與其他合資車企最後一個籌碼就是轎車,然而現在的國轎也開始崛起了。

所以未來的日系 汽車 重心還是會放在北美、澳洲、印度或者東南亞,比如鈴木轉戰印度,三菱規劃轉向東南亞,日產和三菱雷諾是聯盟企業;剩下的豐田和本田能熬到什麼時候,這就要看涉及駕駛安全的質量缺陷還會出現多少了。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我曾經在幾個國家(德國、義大利、法國、瑞士) 旅遊 20天,並且因為對 汽車 的愛好,專門坐在賓士 旅遊 大巴的二層去數路上的車。

得出的結論,歐洲路上跑的車80%以上(部分地區可能90%)是兩廂轎車,極少SUV和三廂轎車,尤其是加長版寶馬5系7系這么長的轎車,一天 旅遊 大巴上坐幾個小時能見到這么長的轎車估計不超過5輛。我還專門在停車場去看車手動擋的車佔50%以上,鐵輪轂的車也很多。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主要是有一下幾點:

1、歐洲幾個發達國家小 汽車 進入普通老百姓家庭起碼保守預估也有50年以上 歷史 。已經到了 汽車 消費觀念和理念比較成熟的階段,對車的認識理解和相關口碑比國內老百姓要高很多,一些車廠的噓頭營銷很多時候失效了。車已經進入每個普通家庭裡面,車已經不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所以車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重點已經轉移到經濟實惠和性價比而不是面子和地位。好比我們現在普通家庭購買摩托車一樣的心態,大部分家庭不會花幾萬塊買一輛豪華摩托車來顯示面子。因為很多都可以擁有,只是覺得沒有必要,6000-9000的已經完完全全能滿足自己使用。摩托車也不像30年前買得起用得起就是村裡面的財富和地位象徵,倍有面子。我相信中國持續經濟發展穩定,過幾十年也會慢慢往歐美國家對待車就是一件交通工具的價值觀方向發展,但可能不會那麼徹底,因為 歷史 原因中國攀比的面子文化還是很嚴重。

2、歐洲國家因為要保留 歷史 古跡文明建築和道路以及一些環境,所以很多地方道路比較狹窄,這些環境情況無法支持超長超大的車行駛。國家也不會因為要滿足大車的行駛去拆除古跡環境(中國則不同),所以只能車去配合。

3、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好,家裡人手一輛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對空間、長度、後排空間要求就沒有國內高。一輛小型的兩廂車已經完全能滿足使用要求。

4、歐洲國家大多很小,有些可能還沒有我們國內一個大型地級市那麼大。道路小但是密度大(我們國內大多城市是主幹道道路大密度小),小型兩廂車合適這些環境使用。

5、歐洲很多國家經過那麼多年的城市化發展,城市和農村道路差異不是很明顯(類似我們國家這10年做的村村通工程),加上道路施工質量和維護質量都還不錯,在這種路況下95%都不需要SUV。

6、歐洲很多地方彎曲山路多且道路不是很大,在這種路況就需要多車的操控和底盤提出了較高要求(這個也是美國和歐洲用車文化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SUV車身高重心不穩,三廂超長轎車不利操控。所以這些原因對SUV和三廂轎車的生存都不利。

7、熟練開過手動擋的人都知道,再好的自動擋目前在判斷復雜盤山路上對檔位轉速等方面,還是沒有手動擋來得自如並且有更好的駕駛樂趣(不堵車)。所以我預估手動擋多這個是一個主要原因。

8、兩廂車的尾箱使用比三廂車空間大(放倒後排座椅),並且更靈活,三廂車車搬不了的家電兩箱車可以。

以上個人根據20天歐洲 旅遊 的同時專題觀察的個人論調,不代表全部正確,但是觀察到的確實是事實。尤其80%是兩廂轎車。德國豪華SUV和超長轎車肯定不是主要為歐洲市場而考慮,中國在歐洲品牌中應該佔有很大市場,很高地位。

在歐洲如果你想買一款越野車或者SUV,可選性太多了,路虎、賓士G都行,確實找不出讓自己買一輛普拉多或者陸巡的理由!所以像普拉多這種日系硬派越野車的保有量,沒有國內那麼大!反而北美等國家,比較喜歡這種硬派越野車!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豐田的可靠性強呀,不愛壞!沒錯,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是按照目前歐洲的 汽車 製造工藝,可靠性只是衡量是否要買一輛車的最基本條件,沒有一輛車天天壞,也沒有什麼修不好的故障。

我曾經問過我一位在歐洲生活的華人朋友,能讓當地人去心甘情願買一輛車的初衷是什麼?他回答:因為喜歡,就這么簡單!這是購車觀念的問題。國內有多少消費者會單純因為自己喜歡,去買一輛車?大部分人反而更加看重空間、油耗、面子、以及皮實耐用。國內買普拉多和陸巡的用戶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喜歡普拉多和陸巡的外形,但是基本都在城市裡代步通勤開。第二種是越野愛好車,喜歡開車去自駕游穿越。

自駕游這種 娛樂 方式歐美等國家早就玩過時了,人家從80-90年代就開始流行自駕游,咱們才剛剛開始適應自駕游這種休閑方式。歐洲的路況和條件,買普拉多這種硬派越野車基本屬於無的放矢的情況,而且還要支付進口稅費。與其這樣,倒不如買自己本土的 汽車 品牌,既便宜又實用。而且普拉多和陸巡銷量比較好的國家並不是歐洲,而是亞洲!

岩哥的觀點:歐洲的 汽車 文化和路況條件跟國內完全不同,人家比較流行旅行車、轎車、以及SUV車型。對於普拉多和陸巡這種硬派越野車,沒有太多需求。就算是有需求,人家也有本土自己的越野車品牌,沒必要去買去買日本車!所以在歐洲很少看到普拉多和陸巡,也很正常!

很多車本身品質並不差,但就是在某個區域買的不好,這種現象一般被稱為 水土不服 ,比如說法系車在中國一直都在水土不服之中,是法系車品質不好嗎?其實不一定,中國消費者就是不認可而已。

日系的全尺寸越野車也是這種情況,雖然在中國、西亞都買的極好,但其實在美國和歐洲都不算特別受歡迎。

求其原因,美國市場是因為大家更喜歡全尺寸皮卡,越野能力不虛日系越野車,但比越野車更能裝,因此生活在鄉村的老美更喜歡皮卡。

紐西蘭也和美國一樣屬於地廣人稀類型的,雖然在紐西蘭日系越野車很多,但緊湊型皮卡和中型皮卡更多,全世界的皮卡品牌都能看到,也包括長城和大通,就連大眾這種不怎麼玩兒皮卡的車企,都有商品投放,這也能反映出皮卡車在西方鄉村的受歡迎程度。

反觀歐洲市場,日系車可沒有在中國這么受追捧,即便是在全球銷量第一的豐田,也一直以來擠不進歐洲銷量的前五名,2017年的時候豐田在歐洲的銷量是第八名,日產是第十名,本田在第十名以外。

有以下四個原因:

1、用車環境;

2、用車理念;

3、駕駛習慣;

4、稅負標准

先說第一條,再好的車,脫離了用車環境都沒意義。

去歐洲自駕過的朋友都知道,歐洲的道路普遍偏窄。這其實也沒啥可指責的,畢竟人家發展的早,大多數路都有上百年了,甚至很多老城的道路,都是為走馬車設計的,兩邊都是 歷史 性建築,拓寬根本沒戲。

這種路況條件下,導致歐洲最流行的便是兩廂車,就圖個好開、好停。所以,歐洲最暢銷的是這些兄弟, 大眾高爾夫、菲亞特panda、雷諾Clio、標致208、歐寶Corsa。

當然還有福特的 福克斯 ,這是一款披著美國皮的歐洲車,從研發開始就在歐洲,當然也深諳歐洲人喜歡什麼!

明白了道路狀況,您就知道了全尺寸的越野車,在歐洲城市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成了憋屈的代名詞。

如果你對這點理解不深的話,找一個買了F—150在大城市裡開的朋友問一下,就知道猛禽在籠子過得憋不憋屈了。

2、其次,歐洲的用車理念已經成熟;

國內開豪華越野車的人裡面,絕大部分並不是不知道這車油耗高、難停車。但人家要的就是這種高高在上的趕腳,最喜歡聽的就是「你看某某或某某家的孩子,就是牛逼!都開上霸道(陸巡)啦!」

但這種情況在西方國家很少出現,因為已經富了幾百年,車和房子不再是身份的標簽,喜歡什麼來什麼才是他們的追求,至於別人怎麼看,這重要嗎?

所以,你能看到在歐美,開著一個老掉牙的破車,依舊可以泡到靚妞,靚妞也不覺得坐在破車裡面跌份兒。

所以很多歐洲人,並不覺得日系全尺寸越野車,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反倒是覺得這種車,在城裡開起來很難受。

3、再次,歐洲人的駕駛習慣和中國人不同;

中國人對車的需求,除了面子以外, 還希望車盡量舒服。

換句話說,就是,希望 車內空間盡量寬大,懸掛盡量軟 ,最好坐在上面,感覺像坐在沙發里一樣。

而歐洲人對車的需求與中國人恰恰相反,他們很多人都是機械動物, 更喜歡車輛具有強烈的設計感和操控感。

因此,他們更喜歡緊綳的懸掛,更清晰的路感和更好的操控體驗。我們看到很多歐系車, 始終在追求更好的駕駛感受,更迅捷的速度提升、更小的側傾和更快的彎道速度, 這些其實都是歐洲人對車輛的訴求所致。

而日系車的設計理念則是追求低速省油、更柔軟懸掛帶來的舒適性, 兩種造車理念上沖突,讓大多數日系車在歐洲水土不服,也就不難理解了。

歐盟一直以來都對外來的 汽車 品牌徵收比較高的關稅,而歐盟內部各國車企都是免稅甚至有補貼的。

例如,日系車一直都被徵收10%的進口關稅,所以日系車在歐洲並沒有價格優勢,再加上越野車本就是小眾市場,不容易在歐洲見到霸道和陸巡也就比較正常了。

最後我要說一點,每個國家的車系,都是基於自己國內民眾使用需求而設計的,因此 歐、美、日三大車系都表現出了明顯的性格特徵, 反倒是韓系車目前還沒有成熟到有性格的地步。

既然車系是有性格的,那容易被某個市場接受,或容易被某個市場排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沒有一輛可以包打天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 汽車 ,就像不會有一種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一樣。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普拉多和陸巡這樣的硬派越野車在國內算的上神車,價格貴的要死,少則五十萬動輒上百萬,普通消費者很難企及,不過它的銷量和市場保有量卻十分突出,土豪標配座駕,雖然是普通品牌,但逼格一點也不低。國內消費者對豐田系的越野車推崇備至我想主要原因有幾點,一個是它的品質過硬,小毛病少,再者就是有不錯的越野能力,可以去翻山越嶺,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這車霸氣,車身尺寸大,空間大,在以大為美的國度,當然很受歡迎。

為什麼歐洲人對普拉多無感呢,和國內,以及美國,中東的情況完全不同,歐洲人更喜歡小車,尤其是兩廂車,或者旅行車,連三箱都比較少,更不要說越野車了。歐洲的道路較窄,城市通勤,停車,泊車都是小車更方便。歐洲的道路雖然不寬但路況都比較好,對於高底盤和通過性沒有很強的需求。比起粗和大來說,歐洲人還是喜歡硬,硬朗的底盤有利於操控性,開起來更有激情和駕駛樂趣。日系車總得來說在歐洲的佔有率是很低的,整車關稅和價格都比較高,另外歐洲的油價也更高一些,普拉多陸巡這樣的油老虎顯然不符合歐洲人的口味。

買什麼樣的車當然要和路況,需求,用途密切相關,歐洲人的 汽車 消費觀念相對成熟,買車還是以實用為主,裝x的沖動並不強烈,道路沒有美國寬闊,路況也不像中東沙地較多。普拉多陸巡這種車本質上是工具車,做工內飾方面還是相對粗狂一些,也不符合歐洲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國人的消費理念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大幾十萬買一台普拉多隻是日常代步多少有些大材小用,車的特點發揮不出來,反而增加了油耗,和使用的不方便,事實上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普拉多和陸巡,在國內被奉為神車,是硬派越野長距離穿越的首選,西藏自駕游經常能看到這兩款車的身影,但是在歐洲,卻很少看到這兩款車。為什麼在國內被捧上天的普拉多陸巡,在歐洲卻不太受歡迎呢?

1、歐洲多為鋪裝路面

在歐洲,硬派越野車並不受歡迎。如果你翻看歐洲的SUV銷量排行榜,你會發現前20名幾乎都是公路SUV,很少能夠看到越野車,除了少數硬派越野的愛好者以外,大多數人買車都會更傾向於兩廂車和旅行車,歐洲人用來完成長途旅行的甚至都是像奧迪A6 allroad這樣的車,即使買SUV,也會選擇城市SUV,因為歐洲的道路修的四通發達,德國國土面積狹小,但公路長達64.5萬公里,基本都是道路良好的鋪裝路面,因為越野車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2、歐洲道路狹窄

歐洲的道路雖然修的四通發達,但是多是比較狹窄的兩車道,特別是城區內,為了保護古建築,道路都是異常狹窄,而普拉多、陸巡這樣的車型體型較大,在這種地方都很難完成掉頭或停車操作,反而是小的兩廂車比較受歡迎。

3、歐洲山路較多

整個歐洲大陸主要還是以山脈為主,雖然也有平原,但是去遠一點的地方幾乎都要走曲折蜿蜒的山路,而歐洲的路又窄,車速又快,因此對於車輛操控有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重心高的SUV並不適用,兩廂車、旅行車更適合這種路況,即使買SUV,也會選擇操控比較強的公路SUV,比如說奧迪Q5、寶馬X5等等,帶一套適時四驅系統就足夠了。

4、日系品牌在歐洲銷量一般

雖然日系品牌在國內銷量火爆,但是在自家的 汽車 工業發達的歐洲,民眾還是會支持自己國家的品牌,比如說大眾,在歐洲的銷量一騎絕塵,雷諾、標致、賓士、寶馬、福特在歐洲的銷量都比豐田 汽車 要好,豐田 汽車 本身銷量就一般,普拉多、陸巡這樣的中高端車型難得一見,也就非常正常了。

因為以上幾個原因,歐洲的硬派越野車很少,像普拉多、陸巡這樣的國內神車,在歐洲很難看到,不是因為誰比誰更懂車,而是因為每個地區的國情和消費觀念不一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普拉多和陸巡這樣的硬派越野車在國內算的上神車,價格貴的要死,少則五十萬動輒上百萬,普通消費者很難企及,不過它的銷量和市場保有量卻十分突出,土豪標配座駕,雖然是普通品牌,但逼格一點也不低。國內消費者對豐田系的越野車推崇備至我想主要原因有幾點,一個是它的品質過硬,小毛病少,再者就是有不錯的越野能力,可以去翻山越嶺,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這車霸氣,車身尺寸大,空間大,在以大為美的國度,當然很受歡迎。

為什麼歐洲人對普拉多無感呢,和國內,以及美國,中東的情況完全不同,歐洲人更喜歡小車,尤其是兩廂車,或者旅行車,連三箱都比較少,更不要說越野車了。歐洲的道路較窄,城市通勤,停車,泊車都是小車更方便。歐洲的道路雖然不寬但路況都比較好,對於高底盤和通過性沒有很強的需求。比起粗和大來說,歐洲人還是喜歡硬,硬朗的底盤有利於操控性,開起來更有激情和駕駛樂趣。日系車總得來說在歐洲的佔有率是很低的,整車關稅和價格都比較高,另外歐洲的油價也更高一些,普拉多陸巡這樣的油老虎顯然不符合歐洲人的口味。

買什麼樣的車當然要和路況,需求,用途密切相關,歐洲人的 汽車 消費觀念相對成熟,買車還是以實用為主,裝x的沖動並不強烈,道路沒有美國寬闊,路況也不像中東沙地較多。普拉多陸巡這種車本質上是工具車,做工內飾方面還是相對粗狂一些,也不符合歐洲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國人的消費理念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大幾十萬買一台普拉多隻是日常代步多少有些大材小用,車的特點發揮不出來,反而增加了油耗,和使用的不方便,事實上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象陸巡和普拉多在歐洲很少見,可能不是因為誰跟誰更懂車,而是因為每個地區的國情和消費觀念不同,適合才是最好的。

⑶ 當好心救人反被誣陷的事件屢屢上演,我們又該怎麼面對

  1. 彭宇事件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等83路車。人來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鑒定後構成8級傷殘,醫葯費花了不少。老太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

    「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 許雲鶴事件
    2011年8月16日,網友在華聲論壇、愛卡汽車論壇等社區爆料,天津市車主許雲鶴因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判賠108606元。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決,法院的判決理由之一,是「車主許雲鶴發現王老太時只有4、5米,在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

  3. 殷紅彬事件

    駕駛員殷紅彬來看到一名老人倒地受傷,他將車停穩後,下車將老人扶起。沒想到老太被扶起後竟指認殷紅彬是肇事者。好在車內有監控錄像,將整個救人過程記錄了下來,這才還了他清白。近日老人稱自己一時糊塗深表歉意,讓兒子專程送錦旗致謝。

  4. 劉子龍事件
    核心提示:2月28日,溫州發生一起意外事故,76歲的李老太突然摔倒在一輛越野車前,司機下車扶起老太,並叫了一輛三輪車送老人去醫院。事後,李老太家屬認為,老太是被越野車撞倒的,提出索賠。司機則表示,自己絕對沒碰到老人,只是做好事。


    目擊者舉證: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司機是在做好事。


    2月29日下午2點半,三名事件目擊者主動到交警四大隊二中隊配合調查。


    「當時我正好在旁邊指揮交通。」事發當地一位村治安隊員金先生說,由於當地交通主線的繁榮路在修橋,所以過往車輛暫時從不是交通主線的河濱中路繞行。而僅有六米左右寬的河濱中路就經常處於堵車狀態,他也因此每天要在這里指揮交通。

    事發當時,現場正處於堵車狀態。「當時的情況我看得很清楚,越野車根本沒有撞到老太太,老人確實是自己摔倒在地的。後來聽說老人家屬不但不感謝,反而指責做好事的司機,我聽了很氣憤。要都這樣,還有誰敢做好事!」

⑷ 95後年輕人更喜歡哪種款式的車

5年前,人們都說90後會變成這個社會的消費中堅力量,5年後的今天預言成真,很多90後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確實十分驚人,而今年我們又開始說95後的年輕人將會成為新一代購買力儲備軍。首先我們要搞明白95後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

當然,飛度並不是一個樣子貨,在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中飛度所配備的這款地球夢科技發動機就是出類拔萃的一款,是在自然吸氣發動機中參數最為優秀的一款。配合CVT變速箱,這款動力總成在實際在駕駛感上也是比較優秀的。

熱點內容
定向越野穿著 發布:2025-09-15 00:47:11 瀏覽:139
沃爾沃豬鼻子越野車 發布:2025-09-15 00:43:53 瀏覽:434
阿爾法是房車 發布:2025-09-15 00:36:43 瀏覽:104
2012年銳界車二手車價格及圖片 發布:2025-09-15 00:36:06 瀏覽:253
q5鋁合金內飾條 發布:2025-09-15 00:27:37 瀏覽:404
樂高科技組沙灘越野車 發布:2025-09-15 00:11:44 瀏覽:166
登山的越野車游戲破解版 發布:2025-09-15 00:11:04 瀏覽:380
xci越野英雄4 發布:2025-09-15 00:09:30 瀏覽:701
天津港有買房車的嗎 發布:2025-09-14 23:57:50 瀏覽:144
豪車跑滴滴什麼車 發布:2025-09-14 23:49:56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