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傷膝蓋嗎
① 越野與馬拉松都是跑步,越野為何在現代運動中更具危險性
越野跑是比馬拉松更「高階」的跑步,從另一角度講,越野也比馬拉松相對更具危險性。馬拉松和越野跑都是長距離跑,但是馬拉松更考驗平跑能力,越野更考驗綜合能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越野跑路線狀況復雜,山路、徒步、上下坡度等比馬拉松要有難度得多,還要翻山越嶺,跨溪越澗,而且參加越野要有更好的身體協調性,均衡的力量基礎,超強的耐力。對於參與其中的跑者而言,在跑步能力、平衡、體能、判斷、裝備等方面都有比較高的要求。
越野受天氣影響比較大,而比賽日程確定,很難更改,如遇惡劣天氣,是否選擇臨時取消對賽事組織方極其棘手。比賽無事大家其樂融融,一旦有事,摔胳膊摔腿,稀鬆平常,無論天門山也好,還是別的山,再壯闊的風景,也不值得拿生命代價去參賽。
馬拉松和越野跑有何異同:
相同點:都是長距離跑
無論越野跑還是馬拉松,都屬於長距離、長時間持續跑步的形式,能量代謝也以有氧代謝為主。
越野跑和馬拉松都需要很強的有氧代謝能力,一定的無氧代謝能力,足夠的力量素質,較好的跑步動作經濟性,這是兩個項目的相通之處。
不同點:
一、馬拉松更考驗平跑能力,越野更考驗綜合能力。
路跑近似可以看做在平直馬路上跑步,雖然可能略有上下坡,但坡度總體不大,因此路跑只需要我們不斷重復相同動作、以穩定的節奏一直跑下去,主要考驗你的平跑能力,也就是運動員5000米、10000米的專項能力以及30公里的速度耐力。
但是越野跑很難保持恆定速度和節奏,上坡慢、下坡快是常態,步頻也會隨地形而改變。所以,越野對節奏感的要求遠不如馬拉松那麼高。但越野跑地形、路況復雜,這需要我們不斷根據環境變化調整改變身體動作。
所以,越野跑對於身體素質要求更為全面,要有良好的力量、靈活性、協調性、柔韌性。特別是上坡考驗腿部力量、耐受和消除的乳酸能力,以及心肺功能;下坡對緩沖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要求較高。
另外,如今大多越野賽事的距離往往較長(50公里或更長),對耐力的要求也與路跑不同,更強調超長時間運動的抗疲勞、抗折騰。所以,總的來說,越野跑是比路跑更考驗綜合能力的。
二、相比於馬拉松,越野跑對技術要求更高
越野跑的危險系數更高,對於跑者的技術要求高。首先,越野跑更適合採取小步幅、高步頻的跑法,否則步幅太大,每一步需要的力量就更大,在復雜地形中會跑得比較吃力,也容易發生腳下失穩、打滑等危險情況。
特別在上下坡中,上坡步幅過大容易使腿部肌肉發力過多,乳酸容易堆積,過早出現發酸、發沉和僵硬;下坡步幅過大會增加落地時骨骼和關節承受的沖擊。
越野跑的地形復雜多變,跑者應該根據地形來改變速度,盡可能保證運動強度和節奏的相對穩定。有很多超級馬拉松跑者就是先走著上山,然後跑著下山。
其實,大部分選手上坡基本在慢跑或走,拉不開差距。特別是遇到過陡的上坡時,走可能比跑更為省力,還可以用虎口卡住膝蓋,用手的下壓力協助蹬地發力。
到了下坡,就是真正拉開差距的「技術路段」了,下坡技術好的運動員可以快速地「飛」下去,讓其它選手根本追不上。下坡過程要注意藉助重力和慣性自然往下沖,不要過於緊張或者「剎車」、減慢節奏(否則反而更容易肌肉緊張或受傷)。同時身體適當後傾、這樣有利於控制身體,防止沖下坡失控。
三、越野跑時肌肉更容易疲勞
復雜地形中的越野跑對於肌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機械性的、節奏性較強的路跑會產生更少的疲勞,而動作多變的復雜運動,比如越野跑,在相同的運動量下會產生更多疲勞。
上坡時,需要克服重力向上運動,還要保持速度向前運動,所以上坡比平跑需要的腿部力量大得多。
下坡時,雖然有重力的藉助、下坡跑時心肺負擔小了,但需要對抗落地的沖擊、對於肌肉力量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而且,落地緩沖時肌肉大多是「離心收縮」的形式,微細結構的損傷要大於向心收縮,這也是為什麼越野跑之後肌肉酸痛比馬拉松更明顯。
四、越野跑損傷風險高,損傷類型更廣
路跑的損傷大多屬於慢性勞損,比如足底筋膜炎、髂脛束綜合征,極少發生急性扭傷、拉傷。
越野跑就不同了,高低坑窪的路面,劇烈的上下起伏,使得各種損傷包括急性和慢性損傷都有可能發生,最常出現的就是崴腳,或者跌傷。
因此,除了平時訓練中加強身體的力量、協調性、靈活性來預防損傷外,比賽中也要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注意腳下,不能再像馬拉松一樣靠身體慣性去「麻木」地跑。
② 跑步後膝蓋疼怎麼辦
去正規醫院檢查下你的膝蓋,看看韌帶和半月板有沒有受傷。如果有,切記聽從醫囑。該如何恢復調養就如何恢復調養,該停運動就停運動,該手術還是得手術。
千萬別逞強,別以為自己年輕身體底子好或者能忍,等你老了,五十多歲了再抱怨膝蓋疼,說不定就得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了。膝蓋是運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關節,同時也是最脆弱的一個關節。
>02
腿部的基礎肌肉力量是保證你膝蓋不受傷或者少受傷的關鍵。不要以為網上謠傳深蹲上膝蓋就不鍛煉腿部肌肉力量-----練深蹲膝蓋傷了的都是動作不標准把自己整傷了的。沒有比深蹲對於鍛煉腿部肌肉力量更好的方法了。另外,靜蹲對於保護膝關節是有好處,不過這動作又不是靈丹妙葯,沒有那麼快見效的,正如你跑步也不是跑上個幾天就能從零基礎到跑完馬拉松不是么。堅持。
>03
運動前一定要熱身,充分熱身。慢跑一會兒,關節充分拉伸。是一個簡要的運動前拉伸熱身的指導。同時注意運動時膝蓋的方向和腳尖的方向要一致。
>04
換雙合適自己的好跑鞋--不光要考慮跑鞋中底的緩震還要考慮你是正中足還是內外翻足。
>05
護膝可以在運動的時候減輕你膝蓋的負擔,但是護膝不是解決的辦法,只是輔助措施,最終還是需要你自身有著強大的腿部肌肉力量來保護膝蓋,這又繞回前面的第二點了。適當的鍛煉腿部肌肉,做做深蹲、腿舉、腿彎舉,你會發現有改變的。
>06
如果有條件,運動完以後可以拿冰袋----醫用冰袋或者塑料袋裝些碎冰都可以----敷敷膝蓋。具體冰敷方法,請網上自行尋找。醫用冰袋請上萬能的淘寶。平時熱敷關節。 這一點是我一個在醫學院讀骨科並且踝關節重傷從完全不能下地需要手術到現在可以陪老婆逛街的同學告訴我的。
注意事項
實在想跑步,去找個足球場跑塑膠跑道。水泥地的越野跑最傷膝蓋,其次是健身房有坡度的跑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