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皮卡底盤
① 江鈴寶典四驅皮卡,為什麼掛了四驅還要前橋半軸弄個鎖四驅的SUV有這個嗎
這就是傳統的機械結構四驅,老款的豐田霸道都這樣。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② 四驅皮卡什麼四驅最好
現在國家實行國五政策,建議你買國五的皮卡比較好,後期年審沒有那麼多事情。看你想買什麼動力了,福田推出 康明斯 發動機和五十鈴發動機 。
康明斯 發動機 130KW 174馬力,2.8T 渦輪增壓 ,2萬公里保養一次,10萬公里免費保養,50萬公里無大修。而且福田 拓陸者S 系皮卡 採用 純越野底盤,屬於北美大皮卡 ,越野性十足、更省油、動力更強勁。越野、拉貨兩不誤。
五十鈴發動機 85KW 116 馬力,分為 1.52*1.58廂長和1.86*1.58廂長 兩種,省油實用是用戶們用出來的口碑,適合拉貨、跑業務,經濟實惠型的首選!
相較於康明斯發動機 的 越野皮卡車型,如果只是想拉貨就買福田 拓陸者E3 的五十鈴皮卡,省油更實惠。
不建議買汽油,因為太費油了。不過如果不考慮耗油這塊的話,汽油也可以。
③ 什麼車擁有四驅四輪獨立懸掛系統
悍馬
willys-overland motor公司是amgeneral公司(下稱amg)的遠親。早在1940年willys做出了美國第一輛mb吉普。開發的目的是「general purpose」,簡稱gp,後來慢慢演變成「jeep」。
60萬台mb在大戰期間分別由willys和福特製造。到了朝鮮戰爭,amg希望可以改良mb,於是m38誕生了,它一共製造了15萬輛。20世紀60年代初,kaiser(凱旋)設計出了m151,amg和福特分別拿到了生產權。
越戰中m151被大量使用並被amg不斷改良,後改名m151a1和後來的m151a2。20世紀70年代,美國軍方想用一輛「新世代」高性能多用途輪式汽車(hmmwv)來取代多款小吉普和各式四驅皮卡。其中包括m151a2、道奇chev、kaiser和m561 gamma goat等,而這樣的好處是同一底盤維修保養起來更加方便。而民用的四驅道奇chev、kaiser皮卡改成的軍車性能因無法滿足軍隊的需要,再加上美軍希望軍車內的士兵能得到更好的保護,xr311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了。
美軍一次造出了19輛xr311試驗車。該車採用後置引擎設計,v8 5.2升ohv,在4000rpm發出0.49kg/cm2的扭力和187匹馬力;車長4.343米,寬度達1.93米,而高度只有1.6米;時速可達129公里/小時,最大爬坡度75%,0-60英里加速需時12秒,配置98升油箱,可連續行走480公里,在0.75米水深以下可以照常行駛;自動排擋3前1後,恆久式四驅系統,四輪雙a臂獨立懸掛系統,加上前pto絞盤;車重約2767公斤,成本5萬美元(20世紀70年代的5萬美元,可在香港買一套5000英尺以上的小洋房。可見這幾輛試驗車的成本不是一般小車廠可以應付得來的)。xr311在沙漠、草原有很好的表現,但最後因為成本太高、車尾因安放引擎無法載貨而不符合軍隊多用途的要求,停止了進一步的開發。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歐洲著名的lamborghini(林寶堅尼)超級跑車製造商也看準了軍車市場,於1977年試做了幾台高性能吉普車給美國軍方試驗,取名cheetah。其外形和xr311有一點像,車長4.55米、寬1.88米、高1.65米,採用amc( )一台v8 5.9升後置汽油引擎(4000rpm時可發出183匹馬力),四速手排,油箱有129升,極速150公里/小時,0-60英里加速需時11秒,它同樣可以在0.76米以下的水深下行駛。但由於其引擎在車後面,汽車的用途受限,無法取代小皮卡,加上車價很高,同樣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
車廠後來把該車的市場轉向了中東和富商,工程師為cheetah改上一台林寶堅尼自己的v12 4.8升引擎,它擁有332匹馬力/6000rpm。另外,他們還把引擎從後方改到前面,油箱加大至280升,車速提升至188公里/小時。其名字則變更為lm(lamborghini militaria)。由於中東的汽油特便宜,該車有一定的市場。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船用的v12 7升、420匹引擎被放進lm,使車速提升至205公里/小時。1986年,v12 5.2升dohc的賽車引擎也引入了lm車系,它可以發出450匹/6800rpm,極速推到208公里/小時,車內原來的行李位置被改成4個座位。由於生產數目太少,價格又不為一般商人接受(1986年時約要130萬港幣,是當時的賓士300se價格的三倍),所以,即使在現今的歐洲、中東,我們也很難一睹這一代名車。
上世紀80年代初,amg工程部總結了xr311和cheetah落選的原因後,希望重新研製出同類的越野車交給美軍測試。於是,他們製造了12台hmmwv。該車引擎位置從後置改為中置(編者按:f1賽車、豐田mr2、本田beat等車也是中置引擎,它們的引擎位於兩軸間並在駕駛室之後,這也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中置引擎布置方式。而hmmwv與它們不同,其引擎位於兩軸之間但在駕駛室之前,這是極少使用的布置方式,為方便區別一般也可將其稱為前中置引擎布置方式)。這個設計解決了前置引擎造成的車重不平均和後置引擎無法載貨的兩難局面。同時,也因為這個設計,車寬增加至近2.2米(不包括後視鏡),引擎的大半占據了駕駛員和前座乘客的中間,而自動變速器也正好放在後排兩座位的中間。
該車四輪獨立懸掛系統加上drop gear(和vw166一樣的設計)在傳動半軸下多加一個齒輪,並增加差速器在其中,從而增加底盤的離地間隙。該車還使用永久式四驅系統,採用的是v8 6.2升柴油機,省油的同時可以發出150匹馬力,時速最快達到110公里/小時。這十二輛hmmwv分別加上不同的車身,以適合美軍多用途的要求。
1984年,hmmwv終於通過各種嚴格的測試而成為新一代的多用途越野車(被正式命名為humvee),全面取代m151a2、各種四驅民用皮卡(m886、m715等)和m561 gamma goat 6×6水陸兩用小卡車等。新車在空投、防爆、防地雷性能方面都比m151a2更出色。而最重要的是在用途方面,humvee竟可以衍生出15個車型,把過去不同品牌、不同底盤汽車的用途全部歸納到統一的humvee底盤上,不但使維修保養更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汽車的越野性能。因為humvee的底盤不是由民用四驅車底盤改造開發而來,而是一個可以在野外使用十年的堅固的卡車底盤。
④ 尼桑d22皮卡四驅底盤件和尼桑怕拉丁四驅底盤件一不一樣
日產逍客車 主在線交流裙:3893 680 79,歡迎來討論
⑤ 五十鈴四驅皮卡四驅怎麼正確使用
皮卡四驅正確使用方法:
1、在兩個前輪的輪軸上都有各有一個旋轉開關,就在前輪輪軸的突出來的那個小包的裡面,那個旋轉開關就是4驅/2驅開關.當你要選擇4驅時,將各前輪的旋轉開關打到ON檔,選2驅時則打到OFF。
2、有的汽車在變速桿旁邊還有個桿,就是切換為 2H 4H的。
3、五十鈴皮卡四驅不用時要放在LOCK,皮卡前輪在free狀態下掛入四驅,容易加速車子對前驅齒輪驅動軸損壞。
注意事項:
1.從兩驅切換四驅,應先下車轉前輪離合器。
2.前輪鎖止到四驅狀態下,不可以在低速行駛過程中切換驅動模式。
3.從四驅切換兩驅,應先切換兩驅驅動模式,不需要倒車實現切換。
4.將檔位切換到了四驅,但前輪並未鎖止,這樣行駛會增加油耗,傳動系統加速磨損等。
5.將前輪鎖止,但仍掛在兩驅模式,這樣行駛方向會沉重些增加油耗,傳動系統加速磨損等。
6.前輪一側鎖止,另一側未鎖止,這時掛在四驅,四驅不起作用。
(5)四驅皮卡底盤擴展閱讀:
1、皮卡皮卡是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皮卡(pick-up) 是一種採用轎車車頭和駕駛室,同時帶有敞開式貨車車廂的車型。
2、其特點是既有轎車般的舒適性,又不失動力強勁,而且比轎車的載貨和適應不良路面的能力還強。
3、最常見的皮卡車型是雙排座皮卡。皮卡既可作為專用車、多用車、公務車、商務車,也可作為家用車,用於載貨、旅遊、出租等使用。
4、所謂的皮卡就是轎車和貨車的雜交品種。隨著改裝發燒友規模擴大,皮卡改裝越來越成為改裝發燒友熱衷的門類。在美國,皮卡十分暢銷。
5、上世紀20年代,皮卡產品首先在美國出現,它在美國是非常實用和常見的一種交通工具,並且深受美國人的熱愛,它是美國現代牛仔文化的象徵。
6、世紀90年代初,隨著國際流行車型的發展,皮卡開始進入中國。
⑥ 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H和4L的具體區別在哪裡
1、檔位不同
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H的全稱為4WD HIGH,是高低速擋四驅,;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L的全稱為4WD LOW,是低速擋四驅。
2、使用不同
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H用於在不平路面快速通過內;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L用於低速通過極端的越野路段。
3、後果不同
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H可大幅提高穩定性、抓地力、及操控性,油耗會有增加;
慶鈴皮卡四驅擋位4L模式在四驅狀態下,通過更小的齒比來放大扭矩,有些車型還會在此模式下自動鎖定中央差速鎖、後輪差速鎖,以及各項電子輔助系統。在抓地良好的路面行駛會帶來操縱困難和零件損壞,禁止使用。
(6)四驅皮卡底盤擴展閱讀:
皮卡四驅系統解析:
第一種:分時四驅
分時四驅(PART-TIME 4WD )是四驅汽車驅動系統的一種形式,是指可以由駕駛者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是四輪驅動模式,從而實現兩驅和四驅自由轉換的驅動方式。
第二種:適時四驅
適時四驅也稱實時四驅,顧名思義,就是只有在適當的時候才會轉換為四輪驅動,其它情況下仍然是兩輪驅動。系統會根據車輛的行駛路況自動切換為兩驅或四驅模式,不需要人為操作。
適時四驅由電腦晶元控制切換,當車輛行駛在平坦路面上,會切換為兩輪驅動,有利於降低油耗;而在顛簸、多坡多彎等附著力低的路面上時,車輛會自動切換成四輪驅動模式。不過,適時四驅在應對惡劣路面時的物理結構極限偏低,所以並不適合越野難度大的路段。
第三種:全時四驅
全時四驅就是任何時間,車輛都是四個輪子獨立推動的驅動裝置。全時四驅的可控性、通過性以及穩定性相當不錯,遇到越野路況時,驅動力能夠更加智能分配。
全時四驅系統的結構比較復雜,成本較高,因為結構重量大,所以能量傳動效率低一些,因此全時四驅的油耗高於另外兩種驅動方式。
⑦ 皮卡車高速四驅喝低速四驅在什麼情況下分別使用呢
高四用於泥濘、沙地、碎石、冰雪等非鋪裝路面,由接觸面的低摩擦系數來抵消前後橋轉速差;
低四最正確的用途是脫困,偶爾用來攀爬陡坡。所以,分時四驅的最高境界是幾乎用不到低速四驅,用上的時候說明車輛已經接近或者達到通過性的極限。
⑧ 皮卡兩驅和四驅有什麼區別
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是指發動機的動力直接傳遞給前輪從而帶動車輛前進的驅動方式。形象地說,就是前進時前輪「拖動」後輪,帶動車輛行進。
前輪驅動的優點是:更容易布置車內成員空間,並且機械結構簡單,造價便宜,從而節省成本。如今60%以上的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形式,95%的中級車以下的車型都使用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的缺點是:由於前輪驅動前輪既負責驅動車輛又負責車輛轉向,前軸負荷過重,這使得前輪驅動的車輛在過彎時前部重心會因慣性而前移,容易突破前輪的地面附著力,而後輪又沒有動力,則會發生轉向不足,即我們俗稱的「推頭」。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是指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遞給後輪,從而推動車輛前進的驅動形式,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最早的汽車基本上都是後輪驅動。在後輪驅動中,後輪為驅動輪負責驅動整個車輛,而前輪為導向輪負責轉向,形象地說,就是前進時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行進。
後輪驅動的優點:
1.操控性好:後輪負責驅動,令前輪可專注於轉向工作,因此轉向時的車輛反應更加敏捷。
2.起步加速表現好,舒適度高: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抓地力增強,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舒適度。
後輪驅動的缺點:
1.製造成本較高、空間利用不便。
2.在轉彎的時候,如果後輪轉速高於前輪,便會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即我們所說的「甩尾」。平時我們所看到的漂移其實就是充分利用車輛的轉向過度來駕駛,這需要較高的駕駛技術,而對於普通駕駛者來說,轉向過度並不是什麼好事。
後輪驅動一般都應用在一些中高級轎車上,比如賓士、寶馬、凱迪拉克等等,基本上採用的都是後輪驅動。全時全輪驅動;既然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都有相應的缺點(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更好的驅動方式即全時全輪驅動。
顧名思義,全時全輪驅動是只車輛在任何時候,所有輪子全都能夠提供驅動力,而且可以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的發生,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一般全是全輪驅動的車型都用AWD來表示,有些廠家的全驅技術則有自己的商標,比如奧迪的Quattro、賓士的4-MATIC、寶馬的X-Drive等。全時全輪技術一般應用在轎車或者以公路性能為主的越野車上,價格都比較高。
接通式全輪驅動是指可以在兩輪驅動和全輪驅動之間選擇的驅動方式,由駕駛者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全輪驅動模式。
這種全輪驅動方式一般被應用於純粹的越野車上,一般都高速四驅、低速四驅、高速兩驅三種模式,目的是提高車輛的越野性能。例如:JEEP的車型、三菱的帕傑羅、豐田的蘭德酷路澤都是接通式全輪驅動。二驅的
⑨ 皮卡四驅和兩驅有啥子區別
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是指發動機的動力直接傳遞給前輪從而帶動車輛前進的驅動方式。形象地說,就是前進時前輪「拖動」後輪,帶動車輛行進。
前輪驅動的優點是:更容易布置車內成員空間,並且機械結構簡單,造價便宜,從而節省成本。如今60%以上的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形式,95%的中級車以下的車型都使用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的缺點是:由於前輪驅動前輪既負責驅動車輛又負責車輛轉向,前軸負荷過重,這使得前輪驅動的車輛在過彎時前部重心會因慣性而前移,容易突破前輪的地面附著力,而後輪又沒有動力,則會發生轉向不足,即我們俗稱的「推頭」。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是指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遞給後輪,從而推動車輛前進的驅動形式,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最早的汽車基本上都是後輪驅動。在後輪驅動中,後輪為驅動輪負責驅動整個車輛,而前輪為導向輪負責轉向,形象地說,就是前進時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行進。
後輪驅動的優點:
1.操控性好:後輪負責驅動,令前輪可專注於轉向工作,因此轉向時的車輛反應更加敏捷。
2.起步加速表現好,舒適度高: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時重心後移,後輪作為驅動輪抓地力增強,有利於車輛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舒適度。
後輪驅動的缺點:
1.製造成本較高、空間利用不便。
2.在轉彎的時候,如果後輪轉速高於前輪,便會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即我們所說的「甩尾」。平時我們所看到的漂移其實就是充分利用車輛的轉向過度來駕駛,這需要較高的駕駛技術,而對於普通駕駛者來說,轉向過度並不是什麼好事。
後輪驅動一般都應用在一些中高級轎車上,比如賓士、寶馬、凱迪拉克等等,基本上採用的都是後輪驅動。全時全輪驅動;既然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都有相應的缺點(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更好的驅動方式即全時全輪驅動。
顧名思義,全時全輪驅動是只車輛在任何時候,所有輪子全都能夠提供驅動力,而且可以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的發生,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一般全是全輪驅動的車型都用AWD來表示,有些廠家的全驅技術則有自己的商標,比如奧迪的Quattro、賓士的4-MATIC、寶馬的X-Drive等。全時全輪技術一般應用在轎車或者以公路性能為主的越野車上,價格都比較高。
接通式全輪驅動是指可以在兩輪驅動和全輪驅動之間選擇的驅動方式,由駕駛者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全輪驅動模式。
這種全輪驅動方式一般被應用於純粹的越野車上,一般都高速四驅、低速四驅、高速兩驅三種模式,目的是提高車輛的越野性能。例如:JEEP的車型、三菱的帕傑羅、豐田的蘭德酷路澤都是接通式全輪驅動。二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