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行走世界盃賽
Ⅰ 關於北京懷柔拉力賽
拉力正賽沒有大門,也就沒有門票。
上個月去江寧看了今年第一場,第一天是臨時搭建的短道,所有人都可以去看但是人很多,我是爬到山上看的。第二天起正賽,在平時正常使用的土路比(賽前幾小時封路,非參賽車人不能上),看的話得在封路前進去,站在指定的安全區域看。很累。
官方不公布具體地點如何乘車,一向如此。
8號到10號,8號發車儀式(如果有超短我就去看)。
搜中汽聯進它們的網站,請看14號出的懷柔拉力賽參賽指南。
Ⅱ 什麼叫越野走
你好:
越野行走,又名北歐式行走,起源於芬蘭,最早源於滑雪運動,是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1997年芬蘭EXEL公司,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和芬蘭索目拉途戶外運動協會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製成適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開創了越野行走的先河。比散步更有效,比長跑更安全,如今在健身場上又出現了一種介乎於走與跑之間有氧運動方法———越野行走,藉助兩支越野手杖的威力,讓您體會健步如飛的感覺——— 四月的北京草長鶯飛,在春意盎然的龍潭湖畔,幾位洋教練手舉兩支色彩鮮艷的手杖,引來了許多好奇的人群。芬蘭越野行走創始人、國際越野行走協會主席阿迪等專家與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的有關人員,正在這里進行現場教學,我國的第一批越野行走教練員,就在這個美麗的春天誕生了。
洋教練進京教行走
阿迪主席曾經於去年來過北京,那次他的表演「撐桿騰越」就讓大家驚訝不已,此次他率領一個技術小組,專程為中國越野行走教練員培訓班而來。
越野行走,在中國已經不是個陌生名詞。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支越野行走隊,開始嘗試這項運動。迄今為止,隊員們每周末組織一次到郊外登山,每天上班前在天壇公園進行一個小時的晨練。但是對我國大多數健身者而言,越野行走運動遠遠還沒達到普及的程度。
阿迪說,芬蘭健身運動協會從199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越野行走運動。在短短幾年裡,越野行走已風靡整個芬蘭。據調查,在過去一年裡,占芬蘭全國520萬人口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嘗試過這種健身形式,而長期堅持以這種方式進行鍛煉,每周至少越野行走健身一次的人數已達到8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近15%。2000年,國際越野行走聯合會(簡稱INWA)在赫爾辛基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性的越野行走協會。目前,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丹麥、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了越野行走協會。
在北京龍潭湖公園,阿迪先生被這里練武術、抖空竹、打柔力球的健身者所吸引,他深為感慨地說:「走過世界很多國家,還沒有見過有這么多的健身人群,能夠在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推廣越野行走運動,使我感到非常榮幸。」
「神奇手杖」不可替代
正如洋教練看到中國的空竹、柔力球十分新奇一樣,中國百姓看到洋教練手中那兩根纖細輕巧的手杖也是同樣的新鮮。剛開始,他們遠遠地看著,後來便湊上前去詢問:「這是什麼呀?很像登山手杖呀?」「可比我用的輕多了,是進口的吧?什麼材料製成的?」「是碳素鋼的?那價格肯定貴了,用竹質木質的不行嗎?」。當教練用力將越野手杖彎成弧形,又以兩根越野手杖為支撐,在地面上做各種力量訓練時,大家都被越野手杖特有的韌性和強力所折服。
專家說,越野行走手杖,是無法用登山杖或其他手杖來代替的。越野行走手杖必須用兩支,才能使全身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得到均衡鍛煉。
越野行走手杖是用碳纖維、玻璃鋼纖維等復合材料製成,除了具備足夠的支撐力度(兩支手杖要能夠支撐全身的重量),又要求很輕(每支150克重),有很好的彈性。另外,越野行走手杖具有特製的護手,更便於上肢的發力,同時又有效地保護了腕關節,使人在長時間行走和攀登時感到舒適。專設的防滑頭,可保證在土地、冰雪路面、石板、水泥馬路上行走都不打滑。再加上它所附帶的護腕和防滑墊,都是其他手杖所不可取代的。
執杖行走提高效率
剛開始進行越野行走訓練時,大家原以為拿兩根手杖走路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一上手才發現,也並非那麼容易。有的人習慣性地像老年人拄拐棍似的雙手交替「拄」著走,但沒幾步就走成了一順邊兒,惹得觀者不禁哈哈大笑,後來經過教練的分解訓練才逐漸學會如何行走。首先肩部放鬆,手執手杖緊貼於身體,上下肢大幅度交替運動,手杖始終向後支撐。
步行鍛煉是大家公認的一種老少皆宜、最安全,最有效的鍛煉方式,但是許多步行鍛煉的人並沒有達到應有的鍛煉效果,為什麼呢,走得太慢,即使加上手臂的擺動,運動強度還是太小。因為要提高心肺功能,必須進行較長時間的中等運動強度的鍛煉。使用手杖以後,不用走得很快,運動強度就可以以達到中等,還可以增強頸部、肩部,手臂和胸背肌的力量,有效地消耗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預防和治療肩周炎。所以說,越野行走是比健步行走更有效的健身方法。
阿迪先生在講課時談到專家測算的一組數字:普通行走時人的心率為每分鍾130次,熱量消耗為每小時280卡,而使用手杖後心率上升為每分鍾147次,熱量消耗也驟增至每小時400卡。相當於每天用同樣的步速,走同樣的一條路,卻輕輕鬆鬆取得了比平時多出13%甚至30%的效果。
「越野行走」的三大功能
芬蘭專家除了教授執越野手杖行走和登山外,還專門教了幾組「越野手杖熱身操」,並特別指出,休閑、健身和專業運動輔助訓練是越野行走三大功能。
在鍛煉前,熱身活動必不可少,而我們許多人卻重視不夠,准備活動有三大好處。其一,使肌肉、韌帶得到拉伸,劇烈運動時不易受傷受關節得到充分活動後,關節液增多,可減少關節的磨損。其二,可使我們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使心臟逐步從人安靜時的狀態變為運動時的狀態,以便於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因為人的內臟器官是有一定惰性的,沒有準備活動,它只能發揮自己的部分功能。例如爬山或跑步,當肌肉中的能量不夠用時,需要內臟器官及時供應能量,沒有熱身活動,內臟無法發揮全部功能,只能靠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頻率來解決,這時,人會感到氣喘吁吁、心跳加快,非常難受,這就是生理學中的「極點」。熱身活動,可使人體的內臟盡快的發揮全部功能,克服或減少出現「極點」的反映,避免心肺功能出現超「負荷」的現象。其三,活動關節,拉伸肌肉、韌帶,可以保持我們關節活動的幅度和范圍,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若不活動,就越來越動不了。這對中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
越野行走:提高40%健身效果
有效保護膝關節,使更多的人享受登山健身的樂趣。這就是越野行走。它藉助兩支手杖,使人在行走過程中實現四肢同時參與運動。這種健身方式大大提升了普通行走和徒手登山的健身作用,健身效果可提高40%。
據國際越野行走聯合會的專家測試,與普通行走相比,越野行走至少可使行走者心率提高13%,多熱量消耗30%-46%。同時,可使頸部、肩部得到放鬆,增強手臂、胸背肌的力量,並有效的消除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越野行走根據不同的運動方式劃分為不同的運動強度,因此,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同時,越野行走還可幫助上肢鍛煉機會較少,以及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女性塑造完美體形。
三種行走方式:塑造完美體形
越野行走有很多優勢,比如可以減少關節磨損,預防骨關節病;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預防和治療肩周炎;還能減肥,尤其是減掉內臟脂肪效果顯著。
當然,不同的人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行走方式。
平路行走:解決了步行鍛煉上肢不易參與運動,運動強度低的問題。
山路行走: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延緩骨骼的衰老,避免了傳統登山對膝關節的傷害。
手杖健身操和力量練習:動作更加到位,活動更加充分,把熱身活動和整理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裝備:越野手杖
越野手杖由碳纖維合成物製成,每支150 克左右,既有很好的彈性又具備足夠的支撐力,是重量、彈性、支撐力的完美結合。在腕帶、手柄、尖頭等方面是登山杖或其他手杖無法替代的。
越野行走手杖有可調節和固定長度兩種。固定長度從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長度規格,可根據身高選用。可調節長度縮短後只有65公分,便於旅行健身使用。
祝你健康每一天!
Ⅲ 馬拉松一般人會跑多久,馬拉松的全程是多少公里
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馬拉松一般人無法完成馬拉松,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跑完全程。
馬拉松賽道一般使用城市公路,會經過柏油路、石板路甚至土路,且折返和起伏坡度差異巨大,比賽時間也分布在一年四季,各場比賽的條件差異很大,所以最開始馬拉松只有「最好成績」。
為了更好推廣馬拉松賽事,2004年起,國際田聯開始設立馬拉松的「世界紀錄」。但對於創造「世界紀錄」的比賽條件要求苛刻,如距離絕對不能短於42.195公里,賽道距離必須按最短距離原則測量;直線距離須少於50%的長度;起終點的海拔落差坡度不能超過1‰等。
不能滿足相關條件的賽事所創造的記錄將不被國際田聯承認。
截止到2020年1月,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為2小時1分39秒。2018年9月16日,肯亞著名長跑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蓋在柏林馬拉松比賽中以2小時1分39秒奪冠並創造了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比原紀錄足足提高了78秒。
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14分04秒。2019年10月13日,在2019年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肯亞著名長跑運動員科斯蓋以2小時14分04秒獲得女子組冠軍,打破塵封16年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3)越野行走世界盃賽擴展閱讀
馬拉松的來源
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陸。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
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遣長跑優勝者斐迪庇第斯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在極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並傳達勝利的消息後,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跡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設,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斐地庇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台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摺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准距離。
Ⅳ 圖片中的山地自行車車頭太松怎麼調緊
先鬆掉把立與前叉頭管的螺絲
然後鬆掉前叉頂蓋螺絲
把前叉與車架頭管位置放正固定
然後再鎖死前叉頂蓋螺絲
然後是把立螺絲
整個過程最好壓緊車把與前叉,這樣就不會鬆了
Ⅳ 什麼叫RC賽車啊
RC是radio control的簡寫首字母,直白的翻譯為「無線電控制」。RC賽車就是「遙控賽車」。但這個詞通常僅僅指「模型」,而不是兒童「玩具」。它和玩具的區別是需要玩家有專業的知識,至少有一些基本的物理,電子,化學的基礎。例如牽涉到車架的改裝,輪胎的選擇,車架的調教,動力系統的升級等等。所以通常是14或者16歲以上青少年才可以開始接觸,成年人玩這個的是主流。價格肯定比玩具高很多,車類國產相對便宜的四五百元,進口的通常千元以上,個別近萬或者幾萬元。網上都可以買的到,我本身也是淘寶做這個的,也可以找我。
Ⅵ 山地自行車的功能
山地車,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縮寫為MTB。起源於美國,是美國青年為了尋求刺激,在摩托車比賽的越野場地上駕駛自行車進行花樣比賽而派生發展起來的車型。最早騎山地自行車進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將普通自行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美流行,並形成賽事。199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承認這項運動,1991 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 山地自行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沖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應用成為標准,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揚的把橫卻成為了時尚、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閑代步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自行車,具有緩沖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鋼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Ⅶ 雙奔在手,天下我走,賓士S級與賓士G級都很棒
我的S是17年提的,正好18款上市換代優惠了7萬大洋,新款比較偏向年輕人,對於中年的我,14年橫空出世的大S一直印在腦海里非常喜歡,雖然是乞丐版,自動剎車LED大燈後排座椅調節(後期加了一套柏林之聲)面面俱到,讓我在征途中得心應手。S快10萬公里了,考慮到家裡孩子多,想添加一輛越野車帶上孩子們經常出去看看花花世界,家裡一輛小卡宴已不能滿足野外征途了,想到賓士的自動剎車還有矩陣式大燈,果斷咬牙下手再次選擇賓士[大兵]以後有機會拍下S和G公里一起並排行駛的視頻帥呆了[憨笑]自從擁有大S後,認識了不少車友,包括咱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慶舍哥版主[抱拳]這次疫情也牽動了很多S車友的心,大夥一起給武漢災區捐款捐物資,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願這次劫難早日渡過[愛心]分享下自己的S加G合影,攝影技術有限,朋友們多多包涵[握手]
女兒給我拍的,最喜歡的和S合影照片最後祝大家2020心想事成,都能夠擁有梅賽德斯賓士大S加梅賽德斯賓士大G[抱拳]
Ⅷ 十公里馬拉松跑多長時間才算合格
10公里:1小時45分鍾
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注意事項:
一、 臨賽准備:
1. 早餐建議:白米粥一碗、麵食二兩、雞蛋一至二個(最好不吃油炸、過甜食品和肉食食品);我個人的賽前早餐最佳食品是全麥麵包,吃一包保管跑完全程不餓肚子。
2. 不要過早脫衣服:一是保持體溫,二是防止受傷;
3. 臨賽前30分前適應進行慢跑:一是提高自己的體溫,二是提高心臟等的適合力;
4. 肥胖及腿部較粗的人最好在襠部塗抹凡士林膏,防止皮膚磨傷,還有就是乳頭要用創可貼貼住。
二、 賽中注意事項:
1. 當我們大約跑到10---20分鍾時都會遇見第一次「難受」階段,叫做「第一極限狀態」,這是人體中的正常現象。處置方法非常簡單,放慢跑速調節呼吸或行走2—3分鍾即可,當「難受」勁過去再跑就沒有問題了;
2. 通常沒有馬拉松訓練的人當跑到30--35公里左右會遇到人體中的「運動性生理極限」狀態
Ⅸ 山地車有哪些賽事
1.第十屆「GIANT&SHIMANO」杯JCR自行車比賽
活動時間:2010年5月23日
報名截止日期:2010年5月16日
比賽地點:中山陵南京體育運動公園(靈谷寺停車場)2.2010 「中國黃山·國際山地車節」
賽事名稱
2010中國黃山國際山地車節時間: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地點:安徽 黃山 黟縣 宏村3.2010河南省GIANT&SHIMANO自行車賽
活動時間:2010.10.30
活動地點:鄭州市富景生態園
Ⅹ 山地車越野比賽有什麼技巧
【姿勢】
你不僅只是「騎」單車而是要和它互動。通過移動你的手臂、肩膀、臀部,改變你的重心並得到最好的效果。經過這些動作你可以保持平衡、得到最佳的抓地力,越是技術性的騎乘越要大幅度移動你的身體,坐在坐墊上身體的移動有限,離開坐墊(站姿)可以更大幅度移動身體,並且經由大腿吸收沖擊力。
雖然腳和手是固定的,但身體卻可以(以坐墊為中心)角錐狀地活動,當你站起來可以把中心移到雙腳而得到更大的角錐體移動,那會讓你有更大的空間改變重心,讓前後輪得到剎車、爬坡和轉彎的最大抓地力,而且可以更容易的拉起輪子來越過障礙。這些技巧可以由【戰備姿勢】開始。
【戰備姿勢】即手臂彎曲、臀部稍微離開坐墊、平踏兩踏板,膝蓋和手臂彎曲以吸收震盪,手要抓牢車把但不要固定得死死的,就好像貓要著陸一樣。
【剎車】
在不同地形正確使用剎車是展現操控力和自信的重要指標。如何使用剎車來控制速度是一項
微妙的技術,我們試著來講解一下:
當前後任一個剎車作用時,因為慣性的關系會在單車的前端產生一個下壓力,前輪的抓地力因此而增加,後輪抓地力反之降低。所以前輪是制動的主要力量。
有效地起動前/後剎車的姿勢應該是:腰要盡量向後沉,降低身體的重心,兩腳要用力。起動剎車器時身體的動作也要一致。從直立姿勢進入剎車動作,停止踏蹬,邊剎車邊把腰向後沉,手腕則好像往前推般伸直。許多人害怕使用前剎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把重心向後移,要避免翻車並且增加制動力就必須把重心往後移。
剎車有一些設定可以調整,以利於正確操作。例如煞車把的角度,正確的角度是當【戰備姿勢】時,拉住煞把的手腕最少程度的彎曲(與手臂保持平行);調整煞把的行程,讓手指可以彎曲扣住把手比伸長來拉要好(即剎把距離車把不要太遠)。
【爬坡】
想有效率地爬上陡坡,需要調整身體的位置來獲得輪胎的抓地力與人車的平衡性,運用你的身體,在單車上移動,以便能夠找到正確的著力點和爬坡路面。
高效率爬坡的要訣主要在於,你是否能熟練地在你自己的坐姿與站姿之間平順地轉移,如果將身體重量向臀部方向集中,那麼你可以得到最佳的輪胎抓地力,時常移動你的身體位置來保持後輪的支撐點與前輪的操控性。
坐姿爬坡法是一種尋求抓地力與操控性的平衡動作,如果前端較輕時,那麼可以將你的胸部往車把手的方向壓低。你也可以在坐墊上,往前滑動以便加重到車子的前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