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有什麼意思
① 越野長跑的意思是什麼
1500米是中長跑,需要耐力。下面我給你說點簡單的方法。1.天天鍛煉,同時要注意休息好;跑長跑可以鍛煉耐力,在長跑的最後階段一定要用自己的毅力堅持下來,那樣慢慢增加跑步的長度,耐力就會慢慢提高的。2.科學的跑法是: 鼻孔吸氣,嘴巴呼氣,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感覺不夠氣時可加深呼吸.跨大步保持勻速跑;3.戰術:可採用跟人跑,緊跟第一名,最後100米超越.4.賽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 服裝需要寬松的就好,有條件的話穿釘鞋!跑前吃點高熱量的東西,如巧克力或者喝點咖啡;5.到了極限需要靠個人毅力去克服!這樣訓練一個月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跟他,自己可以測試一下1500米的時間,如果相差大的話就不要跟了。祝你好運! ~ 在比賽中戰術前一百米不要與其他人硬擠,容易摔跤,剛開始速度太快容易把節奏跑亂,後面就不好跑了。賽前要注意營養,不要喝太多水,和刺激胃的食物。前一百米最好用40%—60%力量去跑,不要太注重現階段的名次,在前200米有可能在最後,但你用勻速跑會慢慢把前面的同學超越掉。這種戰術非常實用與非體育生參加考試能拿高分就可以又不太費力。也適用於運動會上取得意想不到的名次如果是體育專業生那你就要在起跑時占據前4到6名以便在最後來超越第一而拿到冠軍,這要一定的運動實力賽後要注意調整放鬆,不要馬上停下來要慢走1到3分鍾為宜,可以補充少量糖類和運動飲料「紅牛」等來恢復體力也可做放鬆按摩。溫水浴等祝你成功
② 越野跑基本規則是什麼
世界各地舉行越野賽跑的環境差別很大,特別是季節、氣候條件及比賽距離各異,因此不可能對此項運動作出世界性的統一嚴格規定。但下列規則可用來指導和推動各國開展越野賽跑,使之既作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也作為田徑運動的輔助訓練手段。
1.季節
越野賽跑通常應在田徑賽季結束後的冬季進行。
2.路線
越野賽跑路線應盡量限於空曠的田野、荒野、空地及草地。橫穿公路的次數應減至最低限度。
必須為比賽路線作出明顯的標志,較為可取的是在比賽路線兩邊設置柵欄或障礙物。如不能做到這—點,至少應在路線兩邊用連續的帶子攔起作為標志。
勘測路線時應避免很高的障礙物和危險路線,如深坑、危險的上下坡、密茂叢林等。
總之,應避免一切給比賽帶來困難而違背比賽宗旨的障礙物。不宜設置人工障礙,但為了進行此項運動而必須設置時,也可模擬曠野中的自然障礙。若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人數較多,在起跑後的1500米內不應有狹窄地段或其他障礙物,以免造成阻滯。
應測量比賽路線,在發出邀請時宣布比賽距離,應利用此機會對路線作簡要介紹。當比賽路線為環形時,建議每圈距離不少於2200米。
主辦機構應負責提供適用的、作好標志的比賽路線,在秩序冊中說明比賽路線的細節。為比賽指派路線管理員、檢查員以及必要時在復雜地帶為運動員指引正確路線的引導員。
除國際比賽外,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修改上述有關路線的規定。3.建議將運動員分成年齡組
4.比賽距離
國際田聯世界越野團體錦標賽的距離大約為:男子長距離12公里、男子短距離4公里、青年男子8公里;女子長距離8公里、女子短距離4公里、青年女子6公里。
建議其他的國際比賽和國家比賽也採用類似比賽距離。
5.出發
使用長跑比賽的標准口令,鳴槍出發。
如果比賽人數較多,應在出發前5分鍾進行預告,必要時可增加預告次數。出發時,應為各隊提供起跑位置,各隊隊員應在起點處排成一路縱隊。
運動員在越野賽跑時不得接受任何人提供的幫助。
6.計分
比賽結束時,裁判員應判定各隊計分隊員的名次,然後將名次分數相加,總分最少者為優勝。
計算總分時,可以去掉以個人身份參賽的運動員名次,對後繼名次進行相應調整。但參賽運動員人數較多時,不宜使用此種方法。
如總分相等,則以最後一名計分隊員名次較好的隊為優勝。
7.飲水、用水和飲料站
在所有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均應放置飲用水和其他適宜飲料。
在所有項目比賽中,如果天氣條件需要,應以2~3公里的間隔距離設置飲水、用水站或每圈設置。
8.山地越野跑
山地越野跑的主要路段應離開公路在山野舉行,其中包括一定數量的上坡(主要是上坡)或上坡/下坡(起點、終點在同一高度)跑。
建議國際比賽的大致距離和上坡總量如下:
(1)主要為上坡跑項目比賽距離上坡距離成年男子12公里1200米成年女子7公里550米青年男子7公里550米
(2)起點、終點設在同一高度項目比賽距離上坡距離成年男子12公里700米成年女子7公里400米青年男子7公里400米
跑經瀝青公路的路線長度不得超過全程的20%。比賽路線可設計成一個環形。
③ 馬拉松與越野跑看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本質上說有什麼區別
馬拉松與越野跑看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本質上說他們主要區別是:
1.馬拉松難道比越野賽要小一些,安全性更高;
2.越野賽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這對跑著要求更高;
3.越野賽時間更長,對身體考驗更大,也更容易受傷。
隨著甘肅越野馬拉松的不斷升級,這場災難也給大家帶來很多反思,很多人開始認真了解馬拉松和越野賽的區別,把運動當作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嚴肅的對待。馬拉松與越野跑看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的區別主要還是在風險安全度上面。馬拉松主要在城市進行,相對來說,後勤保障更到位,安全性更高,出現生命安全的危險更小;越野賽主要在戶外舉行,場地比較復雜,對於參與者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相對比較危險,很容易受傷,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馬拉松和越野賽都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都需要長時間的運動鍛煉之後,才能夠完成目標,對於新人來說不建議參與越野賽,風險比較大,很容易出現問題。
④ 跑步於越野跑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好處
怎麼說呢?運動的原理,就是適量就好。你身體能承受什麼樣的方式,你就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比如,你一天跑兩次2僅是,過了一周,感覺身體越來越輕松,就是好的。而你每天跑3公里,身體越來越差,那就說明這個方式不適合你。這是要根據人的身體來定的。而且要實踐,事實最能說明問題。但無論什麼運動都是要持久才好,不要煉一兩天就不煉了。但一定不要過量,這樣只能讓身體越來越虛弱。如果有一天累了,就少做一些運動,或不運動,休息。所以,每天的運動量不一定要一樣,是要根據身體來調解的,但如果你的身體一直很好,那你就可以每天保持一樣的運動量,只是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事,沒有太多時間去鍛煉,所以,你的身體情況,每天都有可能不同。
⑤ 萬米越野長跑的意義
現代中長跑訓練的主要內容、方法、手段(一)
現代中長跑的訓練內容很多,凡是能夠決定和影響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及專項運動成績的因素(除先天因素外),都應列為訓練的內容。這些主要內容有:專項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心理訓練、智能訓練、恢復訓練、思想政治教育等。
一、專項素質訓練
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一個特點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和無氧訓練水平是中長跑運動努力的方向。中長跑各個項目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離越長,有氧訓練的比例就越大,而無氧訓練與些相反(見表5.1)。
表5.1 不同時期各個項目供能系統百分率比 年代 400米 800米 1500米 5000米 米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1932年 17% 83% 33% 67% 50% 50% 80% 20% 90% 10%
1985年 5% 95% 5% 95% 25% 75% 70% 30% 80% 20%
發展有氧耐力的方法研究結果表明:中長跑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在4摩爾/左右時的跑速可確定為無氧閾速度。用無氧以下的跑速進行不間斷持續跑是發展有氧能力的主要訓練手段。無氧閾確定以後,可採用兩種訓練手段來發展有氧能力:分別取無氧閾速度的70%或80%-90%作為練習手段。例如某長跑運動員的無氧閾速度為5.2米/秒即每公里4'34",這種速度的不間斷勻速跑占跑量的30%,心率在20-24次/秒時間不超過120分鍾。採用這種跑的目的主要是為有氧能力的提高創造必要的條件。有時在大強度訓練或病癒後也採用這種強度的恢復性跑。間歇訓練時的間歇慢跑也屬於這種類型的跑。
在採用第二種訓練手段時,取無氧閾的80%-85%-90%即每公里3'05"-2'45",這種訓練手段占問題的60%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心率為27-28次/10秒。這種訓練手段也可應用間歇訓練負荷法。在跑每一個快跑段落(200米至1000米)結束時心率為27-28次/10秒,而慢跑段落時心率為24-25次/10秒,快跑段的時間、長度及其反復的數量取決於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該訓練階段的任務。這種訓練手段對提高耐力項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二、速度訓練
速度素質是徑賽運動員的最基本素質。800米運動員的速度與耐力素質可視為該項的法定性素質。例如:800米男子世界紀錄為1'41"73,全程平均速度為6.75米/秒。由此可知,800米運動員的訓練應建立在速度(無氧)訓練的基礎上。
在各種不同距離的比賽中,速度有三種表現形式種是絕對速度,表現為10-60米行進跑的成績。可通過行進間計時取後30米的速度來計算。另一種是基礎速度,可採用站立式起跑100米計時來計取。這個速度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還有一種是相對速度,即短於專項距離的段落速度,如:800米運動員的相對速度就是100米到600米的成績。各項目計取相對速度的段落如下:
專項 計取段落
800米 400-600米
1500米 800-1200米
5000米 3000米
米 5000米
了解運動員的相對速度水平是重要的,中長跑的成績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數學效果,在確定成績指標時,相對速度是一個主要參考指標。假如一個運動員400米成績為60秒,那麼他任何時候800米成績也達不到2分。
發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
跑的專門練習:30-100米的加速跑;接力跑和多人破紀接力跑;行進間跑;60-200米重復跑;快速跑;變速跑;階梯跑練習;藉助外力短距離跑(如順風跑、牽引跑、下坡跑、在活動跑道上跑等);其它各種速度練習和素質性游戲,力量、彈跳力的練習及比賽訓練法等。
上述所談速度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在運動員青年和成年期都應採用。我們應在運動員的青少年時期就抓緊速度訓練,這種速度訓練應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進行。
速度訓練課的安排,應在冬天每周安排1次,冬天到夏天的過渡期每周安排2次,在比賽季節每個周期(2個星期)安排3次。
三、耐力訓練
耐力是運動員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耐力一般理解為在一定時間內,運動員能發揮最好的持續跑的能力。
耐力可分為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
一般耐力就是有氧訓練能力,即時間長,速度慢,強度小的跑的能力,有氧訓練是通過、走跑以及伴隨著其它條件來進行。時間與速度有一定比例關系。如跑兩小時,要求1千米/5分鍾,而跑1小時則要求1千米/4分鍾。一般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通常為小於等於79%,而專項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為小於等於80%-90%。
專項耐力是指運動員在整個跑程中保持始終如一高速度的能力,專項耐力對於中長跑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專項耐力訓練可稱為無氧訓練。在全年訓練中,根據任務的不同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特別是在准備期訓練中,成績的好壞可影響正式比賽的成績,在訓練中,基礎訓練是最根本的。專項耐力訓練幾乎每天都要進行,不能中斷,訓練強度取80%-94%(發展一般耐力的強度為小於等天79%),(發展速度時的為95%-100%)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訓練採用的手段和訓練形式是一樣的,其不同之處在於跑的時間、間歇時間、重復次數以及運動員的情況和強度等。例如:發展速度,用6×50米,強度為95%-100%,休息3'。發展一般耐力,用20×400米,強度為79%以下,休息慢跑200米。發展專項耐力,用2×(2×400米),強度80%-94%,慢跑200米,每組之間休息7'。
發展耐力訓練主要可以採用以下手段:
待續跑、重復跑、間歇跑、法特萊克跑、缺氧跑、等距離跑或不等距離的變速跑、較長距離的大強度越野跑、長時間或較長時間的專門練習以及各種段落的計時跑;檢查跑測驗、比賽等。
(一)持續跑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距離長、勻速的公路跑。初學者為達到訓練效果,一次課至少要達到15分鍾。優秀運動員要達到里迪亞德的標准,一周至少要跑160千米(現已達到每周200千米以上)一次課的跑量要達到12-20千米,對優秀運動員,跑的強度要高一些。如要求1千米 /3'20"-4'20"。通過此方式提高耐力水平及有氧訓練水平。如果速度提高了,也可在訓練過程中採取用無氧訓練和無氧與有氧混合的訓練。
(二)重復跑的方法
這與訓練速度的重復訓練法不同。重復訓練法對中長跑和短跑訓練老師很有效的。重復跑是發展速度和專項耐力的重要手段,還可以培養跑的速度感和節奏。一般比賽期採用較多。重復跑訓練的距離范圍很寬,50米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直到最長的8000米等。在訓練中可使用變化距離或相同距離的重復跑訓練。例如:5×200米2",休息5';或者2×150米21",休息3';3×200米27",休息5';2×150米20",休息3'。距離雖可以改變,但要掌握總的強度要接近,同時距離的變化不宜過大。
採用重復跑練習,選擇的段落應短於專項距離為主。例如:800米運動員,以400-600米為主;1500米運動員,以700-1200米為主;3000米運動員,以1000-2000米為主;5000米運動員,以1000-4000米為主;米運動員,以1000-6000米為主。
當選用長於專項距離段落時,其超過的距離也不應過長,一般幾百米則可。如:800米運動員,用1000-1200米;1500米運動員,用1600-1800米;3000米運動員,用3200-3600米。
在長跑訓練中,基本上不採用長於專項距離的重復跑。
(三)間歇跑的方法
間歇跑的方法很重要,特別是400米、800米的作用較好。間歇訓練法的實施是較為困難的,教練員只有真正地掌握了這種方法,並對運動員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後才能得以實施。該方法的特點是:第一,有節奏的交替,有相對的間歇。此方法雖可使運動員身體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不能完全恢復。第二,訓練強度不同。有與比賽速度相同的,也有大於或小於比賽速度的。第三,運動量大。例如:扎托貝克、庫次、費林、穆思斯,曾經一次課完成過20-100次×100-400米的間歇訓練。近年來段落跑的次數趨於減少,世界優秀運動員一次訓練課中,跑同一段落不超過20-40次。
間歇跑與持續跑、重復跑的區別在於訓練的休息時間。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短,體力不能充分恢復,而且間歇時間相同,也不允許完全恢復。例如:6×200米27秒,每個之間慢跑200米,當脈搏恢復到12-130次/分就開始下一次練習。
間歇中的主要手段是:有氧-無氧混合訓練、無氧訓練。
間歇訓練的內容包括:A距離、B強度、C重復的次數、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
A距離:要短於比賽距離。如800米運動員可進行200米、300米、400米的間歇訓練,當然也有長距離的間歇跑,可達3000米。傳統方法的范圍在100-400米之間。
B強度:可根據任務(如發展一般耐力或專項耐力)而定。如:800米成績為2分的運動員,可選擇下列安排:4×200米,30秒+200米慢跑;4×200米,25秒+200米慢跑;4×200米,35秒+200米慢跑。
在傳統的間歇訓練法中,強度要逐步提高。
C重復次數:通常一次課中,間歇跑訓練的問題不宜過多地超過專項距離的長度。
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間歇時間取決於運動員的水平。高水平運動員的間歇時間要准確。間歇時間可以用時間或脈搏來控制。各個不同專項的不同段落間歇跑的間歇時間,可以參考表5.2。
表5.2 不同段落跑間歇時間表
400米 800米 1500米 3000米 5000米
100米 35"-40" 30"-35" 30"-35" 20"-25" 15"-20"
200米 2'-2'30" 1'-1'30" 45"-1' 45"-50" 30"-45"
300米 2'30"-3'30" 2'-3' 1'30"-2'30" 1'-2' 1'-1'30"
400米 3'-4' 2'-3' 1'30"-2'30" 1'30"-2'
500米 2'30"-3'30" 2'-3' 1'30"-2'30"
600米 4'-5' 3'-4' 2'-3'
1000米 5'-7' 4'-6'
1200米 7'-9'
間歇休息的重點不是時間而在於休息的方式,不能停、坐、卧,而應慢跑或走。
(四)法特萊克跑的方法
法特萊克(速度游戲或跑的游戲)。這種在野外進行的變速跑可作為不同水平心率(130-180次/分)的有氧能力訓練手段。同時在這種跑中加速跑還可發展無氧代謝能力。法特萊克跑時間為30分-2小時,可根據跑的速度和加速跑的長短而定。這種方法要貫徹全年,冬春宜多採用。
在法特萊克跑的過程中,運動員進行一系列100米到2-3千米的加速跑,而且事先既不規定這些加速跑的速度,也不限制慢跑的時間。在法特萊克跑時,運動員可用跑和跳專門練習代替加速跑。此方法對1500米至5000米的項目較為有效,而萬米以上運動員,不常採用些手段。800米運動員也不宜採用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
專項耐力訓練中,強度要求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百分比強度要求法:計算某段跑強度要求公式為:
強度要求=個人最好成績÷強度%
例如:運動員600米最好成績為1'30"時,其85%強度要求為1'30"÷85%=1'45"9。不僅全程跑要有強度要求,不同段落也要有強度要求。為此,要了解運動員的最佳成績如成績,再計算強度要求的范圍。
2.比賽速度要求法:先按某項預計的比賽成績求出該項中的每100米平均成績,在運用時,只要將該成績乘以所跑段落的百米數,所得出的時間即為該段的比賽速度強度。如預計1500米比賽成績為4分0秒,訓練時以比賽速度跑800米的強度為:(4分0秒÷15)×7=16秒×7=1分52秒。
3.自然強度要求法:自然強度是指教練員只提出技術上或體力上的要求而沒有提出具體數值的強度要求。採用這種方法必須是當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訓練自覺性和訓練水平時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訓練階段轉換(如冬季轉入春季)時,為了適應環境、氣候變化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採用。
專項耐力訓練在全年訓練的准備期中,只保留一定的比重,而在競賽前期和競賽期中的比重大。
⑥ 越野跑和馬拉松有何不同
越野跑被稱為超級馬拉松,近年來在國內逐漸流行,與馬拉松比賽相比,首先距離特別長,普通馬拉松全長42多公里,但越野跑全長一般都超過這個距離,國內首個超長距離越野賽事「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極限賽」全長400公里。
相比於平路上進行的馬拉松比賽,越野賽選手需要時刻注意腳下多變的路況,在觀察中選擇路線,同時不停變換奔跑節奏,這就需要選手在比賽時高度集中精力。
越野賽沿途風景更美,賽道挑戰也更大,這是越野賽最吸引人的地方。
對於普通人如何參加這項運動,建議還是要從長跑練起,提升體能和耐力,同時通過深蹲和半蹲有意識地增加下肢力量,「上手不能太急,登山是從長跑向越野跑過渡的不錯選擇。」
⑦ 馬拉松是被人所熟知的一項運動,馬拉松與越野跑有哪些區別呢
馬拉松是被人所熟知的一項運動,馬拉松與越野跑的主要區別是:
1.馬拉松是入門級的越野賽,安全性相對較高,後勤也更有保障;
2.越野賽需要非常強的綜合能力,如果沒有馬拉松經驗,不建議參與越野賽;
3.越野賽都是在戶外舉行,需要豐富的經驗,風險比較高,很容易受傷。
馬拉松和越野賽都是跑步的一種形式,但是很多人對這兩種運動並沒有明顯的區分,其實越野賽和馬拉松看似都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但是他們兩個的風險程度和參與人群完全不一樣。馬拉松是入門級的越野賽,基本上都是在城市舉行,安全性相對較高,後期也更有保障;越野賽完全不同,越野賽基本上都是在戶外舉行,需要爬山越嶺,需要自己找路線,這對人的綜合能力非常高,越野賽基本上是在山地舉行,路面不平,這對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風險也非常大。

馬拉松和越野賽都需要經過非常刻苦的練習才能夠安全完賽,對於很多沒有練習的跑步新人而言,還是不建議參加馬拉松和越野賽,難道太大,很容易受傷。
⑧ 什麼叫越野賽啊
越野賽(cross-Rally)是指駕駛車輛在野外進行競速比賽。場地多為丘陵,山地,沙漠等自然環境。有汽車類,摩托車類,自行車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上你 望採納
⑨ 馬拉松與越野跑看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馬拉松與越野有何區別
甘肅黃河石林越野事故發生之後,各界對此都非常關注,但是很多人都是用馬拉松來表示這一次的越野賽事,認為馬拉松這種極限運動不應該舉辦,危險性太大。實際上,馬拉松和越野賽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在跑圈裡面,“越野跑”和“馬拉松”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兩者不是一個概念,所以相關部門不應該將所有馬拉松賽事停止。那麼馬拉松和越野賽有什麼區別?

跑步技巧不一樣。
馬拉松是在路跑,跑步技巧更容易要求更低一些,但是越野跑是在大自然環境中,更需要注意腳下路況的多變情況,在觀察路況的時候還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奔跑節奏,還需要掌握爬升和下坡的技巧。馬拉松其實是越野跑的基礎,想要提升自己,挑戰自己,就可以選擇越野跑,但是越野跑最起碼要具備跑馬拉松的基本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