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m穿什麼越野跑
㈠ 2km越野跑,有什麼好建議
其實
跑2km還是比較輕松的,如果是比賽的話,建議你能保持7成的速度,上玻時適當的減速,下撥是適當加速。
這2都
有效提高你的運動速度,並保留好你的體力!另外,跑之前適當做好准備活動,並喝少量的水,都能讓你跑得過程中更快,更舒服~加油拉,祝你有好成績!
㈡ 請問初級跑步者合適的跑鞋每周2-3次,單次不少於5km,每月跑量50km左
推薦你Nike Air Zoom Pegasus系列或者是Nike LunarEpic Flyknit系列
挑選跑步鞋並不十分復雜,簡單的說就是根據你的腳型,選擇合適的跑步鞋設計,然後就是考慮自己實際需要,選擇匹配需求的功能就好。再簡單一點就是選購鞋子的參考三要素:鞋的結構、鞋的功能、你的腳型。
1跑步鞋的結構
運動鞋生產廠家已經對多數人的腳型進行了運動力學研究,並針對不同的腳型特點生產出相應的鞋來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跑步鞋可以根據其功能分為5種(控制動作類、減震加墊類、穩定類、比賽類、越野類),鞋型可以分為直型、半彎曲型、彎曲型3種。
質量較好的跑步鞋無論什麼品牌其主要結構都有相似性。其中外底是接觸地面的一層,質地稍硬、耐磨、有防滑功能。也有少數極輕的跑步鞋沒有外底,這類鞋只適合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穿著。
中層底是最重要的減震層,它比外底軟,腳弓處的支撐可以控製鞋彎曲的扭曲力,並把落地時的沖擊力從腳跟傳導到腳掌。鞋後跟里的減震裝置是最重要的,各品
牌有各自的技術與特點。內底通常可以取出,它是減震和矯正腳型缺點的最後一道防線。鞋面主要是讓腳與鞋緊密結合,兼有透氣散熱的功能。鞋後跟的硬幫可以提
高腳落地時的穩定性。
2跑步鞋的功能
按照跑步鞋功能特點的不同,跑步鞋可以分為以下5種:
1、控制動作類:適合中度至重度內翻型腳,以及體重較高的人,它能提高跑步者對腳跟和跑步動作的控制,並能支持足弓部位。其外部特點是足弓部位加厚,鞋的重量中等偏重。
2、減震加墊類:適合跑步技術較好,用腳前掌或中部落地,用腳掌與外側支撐的跑步者。鞋的重量中等偏重,鞋底較厚。
3、穩定類:適合輕度至中度內翻腳型,用腳中部與外側支撐的跑步者。鞋的自重量中等。
4、比賽類:適合跑步技術好,體重較輕或腳輕度內翻的跑步者使用。鞋的自重量較輕。
5、越野類:鞋底較厚,溝槽較深,適合在土地、林間等自然地面上跑步時穿著。鞋的自重量較重。
3分析你的腳型
了解鞋構造和功能後,就應該研究自己的腳型了。「濕腳測試」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腳型。「濕腳測試」就是把腳底沾水後踩在乾燥的地面上,然後根據腳印的外形把腳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當然有許多人的腳型可能是介於兩種類型之間,那麼就要看哪一種特徵更明顯。
正常型。足弓高度正常,腳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斷。在跑步時通常以腳跟外側著地,然後向內側滾動以減緩沖擊力,最後過渡到全腳著地。這種腳型與體重正常的跑步者從運動力學上講是高效率的,可以選擇半彎曲型的穩定類或減震加墊類跑步鞋。
平足型。因足弓較低,所以腳印飽滿,整個腳掌都會印在地上。平足的人在跑步時往往以腳跟外側著地,然後過分地向內側滾動,形成內翻。如果不加以矯正,很
多過度磨損型的關節傷害都可能出現。平足跑步者應該選擇直型或半彎曲型、備有特別加固的足弓部內墊的鞋以減少內翻的程度。避免穿減震墊太厚,或彎曲型跑步
鞋。
高足弓型。腳印外側很窄,幾乎中斷,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這種腳在落地時通常向內滾動緩沖不夠,所以對沖擊力的吸收減緩不明顯。這種腳型的人應選擇減震加墊類,彎曲或半彎曲的鞋。鞋底的可彎曲性應該較好地增加腳的活動范圍,避免穩定類鞋。
另外,無論選擇哪種類型與品牌跑步鞋,試穿時應在正好合適的基礎上加大半個號(英美鞋號)至一個鞋號(歐洲鞋號),因為運動時腳會發脹,必需為此留出足夠的空間。
㈢ 普通人50公里跑步需要多久一天之內可以跑完嗎
普通人50公里跑步一天之內是可以跑完的,馬拉松全長是42.195公里,但是對於普通人一天跑完50公里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專業培養。
㈣ 這個時節越野跑穿什麼冬季服裝比較合適啊
現在氣溫低,參加越野跑的話選擇透氣保暖的冬季服裝更合適。
㈤ 徒步跑完50公里需要多久
徒步跑完50公里平地至少需要6小時,如果是山地等地形至少需要9小時個人見過武裝越野10公里50分鍾的高手~
㈥ 越野跑 包 多少升
看你參加比賽的距離,如果是50km或以內的比賽,其實一個小的水袋包就足夠(也許帶水壺的腰包就可以了,比如Raidlight 800+200的腰包,稍微貴點),比如美國Ultraspire Spry或者是Nathan 的類似款(款號忘了,淘寶有不貴),如果是100k或者100M,那你最好背10-20L的包,比如:salomon的10+3,或者其S-lab系列的包,Ultimate Direction 的 SJ系列、PB系列及其升級款、raidlight ultralight Olmo 的12或者20L(前者較為合適),當然還有別的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平時訓練用,50KM能用的平時基本能用。 包不一定看容量多大就是多大,因為還有胸袋,腰袋都可以裝很多補給。 您看看成么,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就補充吧
㈦ 想騎行50km,第一次騎行。都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確定你不會蛋疼,並確保你有個鐵臀,最好用個坐墊墊著。不然,你會發現你的蛋通紅通紅的
㈧ 我想帶我的狗狗徒步50KM,請問狗狗要穿鞋子嗎求教,謝謝
遠足 絕不能給狗穿鞋。給狗穿鞋 是家裡帶出去在附近遛彎,怕地太臟沾染了狗爪 回家要費時清洗的。犬科動物的生理結構 本身就是適於野外行走 奔跑 捕獵的 比如獅子 狼,雖然狗在上萬年被人類馴養過程中 產生了一些演變 但生理基礎沒變;而人類盡管從遠祖在樹上攀爬,轉到地面上行走和奔跑,但生理基礎也沒變;因此人類遠足,最好穿戶外鞋或登山鞋,若穿跑步用的運動鞋,在野外走常了腳也會感到不適應、而狗恰好相反,穿了鞋它反而不適應,拔苗助長。
㈨ 五十公里越野賽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有多難平常也就校園跑個五公里,偶爾十公里,不過堅持了半年健身了,雖
50㎞越野跑,完全是全新的嘗試。
希望你循序漸進的訓練,既然你能跑10㎞,最好先從路跑開始,用18-24周的時間參加半程、全程馬拉松,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增加比賽經驗,拿到越野跑的通行證,所謂通行證就是全馬完賽證明。
參加50公里越野賽的條件,各個比賽組委會要求不完全一樣,一般要求至少完成過22㎞越野賽或者全馬就能報名,當然也有不規范的圈錢比賽只要求半馬成績就行。
報名時一般需要提供全馬完賽證明和縣級以上醫院體檢證明。
50㎞越野跑,比賽前建議至少進行3個月以上的針對性訓練,平時每月路跑量建議不低於200公里,有條件每周或者每半月要跑山路或者多爬山,要麼就多爬樓梯。賽前一兩個月每半月進行一次30㎞左右,1800左右爬升的山地跑。上山一跑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後針對性的補短板。
跑完了你會發現用到的肌肉和路跑完全兩回事,臀部、上肢力量也要加強。
越野跑裝備也很重要,而且價格比較高,越野跑鞋、背包、跑杖(不是登山杖)、頭燈、皮膚風衣是五大必買裝備。
強大的胃也很重要,馬拉松單純補液或者補水果就行,越野跑時間比較長,新手50㎞首野一般都在7-14小時不等,途中必須要吃東西,腸胃不強大,難以保持充分體力。你得適應吃了東西休息5-10分鍾馬上運動。
另外你還要適應夜跑,黑暗和孤獨是少不了的,越野跑不少比賽是跨夜的,比如北京TNF100,半夜0點出發,凌晨2點左右要過一大片墳地,有時候跑的太慢,大野地就你一個人,確實需要克服黑暗所帶來的恐懼感,所以頭燈建議不低於160流明,越高越好,我見過用500流明的,打開確實有心理安慰效應,但注意滿電池續航時間最好不能低於4-5小時,
最後就是希望你能早日完成自己的越野跑夢想!有什麼問的盡管問。
㈩ 如何准備 TNF100 越野跑比賽
昨天剛完成21KM的,距離相當於半程馬拉松,但在鳳凰嶺的一片山嶺中進行。有需要跑步進行的上坡公路,還有天梯N多層台階,最多的就是在樹林和草叢里找路,在山頂的時候風巨大,幸好不是往懸崖邊上吹的啊啊啊啊。日常鍛煉和營養有好的體力是基礎,還要准備適合的設備尤其是登山鞋、防曬衣、長褲、能量飲料和食物,上下坡多最好也備護膝。當然重比賽和重參與的各有各的心態要調節好,我是後者,和同伴一起完成比賽的感覺很不錯,下次挑戰50KM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