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提豐田越野
① 豐田重磅越野車渲染圖曝光,比普拉多更霸氣,或繼續搭載4.0L引擎
根據海外媒體最新消息:近日,海外汽車媒體曝光了一組新4Runner渲染圖片,新車預計年內首先亮相海外市場。新車整體更加硬朗霸氣,定位硬派越野SUV,上市後主要競爭兄弟車型普拉多、帕傑羅、牧馬人、探險者。(部分配圖為現款車型)
最後總結:大家覺得豐田新款超霸越野車怎麼樣呢?是不是比霸道更霸氣呢?歡迎大家關注留言交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豐田lc76加拿大版
豐田LC76加拿大版沒有平行進口的,目前豐田LC76港口只有中東版的,了解平行進口車可以參考進口車市,望採納~~
③ 豐田超霸4Runner與霸道的區別以及款型介紹
為什麼叫豐田超霸這個名字呢?這就是今天的主角,豐田超霸4Runner,這款車型沒有官方引進國內,只能通過平行進口的方式引進國內,起這個中文名稱的車商就是為了能有霸道的名氣,所以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豐田超霸」。
除了低配的版本,還有四款車型主要分為兩組:舒適豪華組和越野組,舒適豪華組包括LTD版和夜影版,越野組包括TRDOff-Road版和TRDPro專業越野版。看完本文您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加拿大搶先試駕豐田Venza(Harrier)——隨著新一代漢蘭達回歸
還記得大約在四個月前為大家分享的新一代漢蘭達嗎?當時我給出的評價是這是我所開過的豐田TNGA構架下完成度數一數二高的車,主要打動我的原因是空間沒縮水,同時整車各方面的質感都很上乘,起碼沒有像這一代的凱美瑞和RAV4那樣嚴重跑偏。時隔四個月後,我又體驗了一台在豐田TNGA構架下的另一台車,那就是在北美上市不久的豐田Venza,這台車也是今天的主題。這回我直接開門見山算了,之所以我在開頭就提到新一代漢蘭達是因為當我開完豐田Venza後,我覺得Venza開著像一台車身跟隨性更好的新一代漢蘭達,意思是我在Venza上找到了很多與新一代漢蘭達相似的優秀基因,同時這台車開著比新一代漢蘭達更靈活。後文我也會時不時將新一代漢蘭達穿插進來,我們來看看他們二者帶著哪些優秀基因進一步讓TNGA構架為豐田應有的價值正名。
在開始分析豐田Venza之前我要解釋一下這台車的車名。在北美以外的市場,這台車叫Harrier。Venza這個名字曾經用在一台跨界車上,這台車三年前正式在北美停產。我猜測豐田這么做只是想在北美市場重新使用Venza這個已經有知名度的名字,這樣能讓北美群眾更快地認識頭一次引入北美的Harrier。這台車已經有了引入國內的計劃,據說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都會投產,至於到時候怎麼命名我也不清楚,我聽到最多的說法是一汽會使用Harrier這個名字,中文名可能是海利亞,廣汽使用豐田在國內新注冊的名字——Frontlander(峰蘭達)。所以目前在不知道如何命名的情況下,我打算下文全部用Venza這個名字。
【外觀】
外觀我不喜歡聊,因為這個話題開放性強,無論我說好看還是不好看都不算話。不過我覺得Venza的外形設計是一大亮點,我想分享一下我對這台車外觀的看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有越野之王之稱的陸巡為什麼在美國卻不成氣候,在加拿大甚至都沒有銷售
美國人玩什麼?攀爬、單純豁車,要麼就是皮卡拖房車到處旅行。美國玩越野的,Jeep基本上處於壟斷地位。美國經典越野地段——死亡谷,見到的Jeep超過任何其它品牌的汽車,不管是牧馬人,大切諾基,還是小切諾基,自由客,指南者,死亡谷里跑的是在是太多了。而進死亡谷之前有一個專門的越野車租賃點,那裡清一色只有牧馬人可以租。而且像美國大部分的4*4的聚會,大家都開得是jeep,而且牧馬人佔了大多數,大切去了都算是娘炮。很多人5萬刀買個帶有Mopar改裝件的牧馬人,大輪轂,高懸掛,還不影響質保,性價比非常高。
再看看其他國家,以澳洲為首的越野風格,大多是沙漠、戈壁,高山穿越活動。而且大多數國家的汽車文化都和美國大相徑庭。在隨時都有可能喪命的穿越旅途中,車輛的每個小問題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危險。所以豐田成了我們依然決然的選擇。
⑥ 2017款豐田塞納加拿大版3.5LE四驅報價多少錢
2017款 豐田塞納 3.5 四驅 LE 7座 在進口車市了解到,目前市場價格在:¥44.00萬~¥50.00萬左右,根據配置高低不同,價格也相對不同,更多信息了解盡在進口車市~~
⑦ 試駕加拿大版2020款TRD Off Road和Venture,豐田4Runner
前天剛試駕了20款TRD Pro,今天再去試駕了20款TRD off road,用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一下感受 加拿大的20款4Runner是標配最全的4Runner,從最低配的SR5開始就標配一鍵啟動,遙控啟動,無鑰匙鎖,自動空調,加熱座椅,豐田safety sense P,8寸屏,car play,4窗一鍵升降,天窗,皮椅等等,除了方向盤加熱,該有的都有了,前天試駕TRD pro時我還不知道這些全都標配,這樣的話買最低配的SR5或off road配置就很全了,光論配置Limited和Pro和最低配的SR5是沒什麼大區別的 更正一下:只有前兩代4runner是完全移植皮卡底盤,之後出的都不是,我一直以為後來的4runner也是皮卡底盤
我們這挺多中國人買Limited
SUPRA
20款特別版Nightshade
Tacoma是北美銷量最大的中型皮卡
4Runner,Tacoma,紅衫,坦途,豐田四大古董系列的pro版在今年出的特別顏色就是這個army green軍綠,去年是voodoo blue,前年是cavalry blue
老Tacoma是和4Runner用的一樣的4.0V6和5速,幾年前改款後的現款Tacoma用的是3.5V6和6速
這是我試的第一輛off road
我只感興趣off road和pro,我老婆覺得白色也不錯,可以自己換套黑輪轂
這輛是專門的試駕車,off road應該是賣的最好的一個配置
標配4窗一鍵升降
和Pro相同的Crawl Control + Multi-Terrain Select + 後差速鎖
今天下雨+刮大風,感受一下off road的高速感覺怎麼樣,我試駕時外面不到10度,正好也試試加熱座椅,溫度升高的很快,可惜沒有加熱方向盤啊
前天試Pro只在市內開了一會,fox避震過火車鐵軌和一些大坑超級舒服,操控和底盤感覺就像開船一樣晃悠悠的,off road的操控要好一點,5速變速箱換擋速度有點慢,不過比我之前試駕的坦途要好一些
這個5速擋位間的銜接不是很理想,急加速還會有頓挫,如果換了豐田自己的8速,加速效果會完全不一樣,油耗也會明顯好一些
今天高速上側風很大,開到110多還算挺穩的
隔音不錯,不開音響基本只聽的到胎噪
我們這路很多裂的,off road避震顯然沒pro好,一般的小坑過濾的還不錯,還是很扎實的
很多人在試車,這輛是別人剛試的night shade,這個白是米白色的
我試的這輛off road是亮白
nightshade
nightshade配的是電動踏板
這是我試的第二輛Venture
副駕駛也標配電動座椅
off road/venture/pro的座椅都帶TRD標
這個predator金屬腳踏還不錯,在venture上是標配的,其他版本也可以選配
venture開的感覺是和off road一樣的,就不再去跑高速了,試一下加上車頂架後能不能停進我家車庫
沒問題[得意]
加上車頂架的高度比我的RAM還高
這個Yakima頂架不用時應該是可以移掉的,pro的頂架移不了
探頭廣角效果不錯,清晰度一般
venture的TRD輪轂
拖車電源插頭和脫困勾
全尺寸備胎
豐田目前的大部分車都標配LED大燈,連卡羅拉那種便宜的車都標配,4Runner全系都沒有,原配的燈效果太差了還得自己換
最大接近角很不錯,但底盤的真實通過性不算很高
今天本想試試andriod auto和car play,帶了線連上不知為什麼啟動不了
後排空間比共用底盤的Tacoma強多了,坐姿比較高腿部空間不多不少剛剛好
這個Predator腳踏後排進出也不礙事不會蹭褲子
20款全系帶遙控啟動,鎖車後按鎖車鍵三下就可以遠程啟動,據說還能用豐田的手機軟體啟動
感應式鎖車
鑰匙在身上手一搭上門把手就立即解鎖了
我非常喜歡這個四驅切換擋桿的手感
切換2hi,4hi,4low的同時能感覺這個檔把的抖動,純機械式的
帶Crawl Control的4runner脫困能力是這價位最強的,沒有之一
Multi-Terrain Select,石路
松動或碎石路
雪地
泥地,沙地,土路
ACC自巡航,帶主動剎車,航道偏離提醒,20款全系標配的
三段距離控制
有ACC在高速上跟車就不用踩剎車了,不過我還是不太相信這些東西
off road和venture是8個喇叭的JBL,和15個喇叭的JBL一樣也是沒啥特別的,很普通的效果,我不會光為了豐田車上的JBL多花錢,不值得
去年Pro還有這個顏色,非常好看,今年出的軍綠實在不喜歡
老款4runner
⑧ 4.6萬刀裸車價,溫哥華喜提愛車4Runner,分享提車過程!
鑰匙聽說可以認證,不是廣告~!
⑨ 加拿大搶先試駕新一代漢蘭達全線產品,終於看到了豐田該有的樣子
漢蘭達對我來說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即便在過去的五年間現款漢蘭達一直處於一車難求並且要加價的狀態,我依然很少去了解這台車,最多最多也只是坐了一下展車,動態部分我從未了解過。可能是因為這幾年來長期一人在外留學,大車對我而言是過剩的,並且我一直不怎麼喜歡SUV,所以類似漢蘭達這樣的車不符合我的需求。不過新一代漢蘭達發布的時候我就留下了幾個疑問,第一,豐田近幾年基於TNGA打造的新車在空間利用率上都有嚴重縮水,這種現象在漢蘭達上是否依然存在?第二,新一代漢蘭達搭載了一台最大馬力為240匹的2.5L四缸混合動力引擎,並且由三台電機實現了四輪驅動(前輪兩個,後軸一個),我猜測如果不出意外,未來國產的新一代漢蘭達將主推這套動力總成,所以我很關心這套混動系統在新一代漢蘭達上匹配的如何?是否能從容的驅動這么一台大車?因此為了向大家展示新一代漢蘭達與現款漢蘭達的差別,這回我同時試駕了2.5L四缸混合動力車型以及北美市場主推的3.5L六缸汽油版車型,同時我也找到了一台2018款3.5L漢蘭達進行體驗,畢竟我也說了,漢蘭達對我而言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當我心裡對現款漢蘭達的產品力有個底之後才能更精準的定義新一代漢蘭達。所以這篇文章不光單純分析新一代漢蘭達的產品力,也會將新老漢蘭達之間做個對比。
【內飾設計及人機工程學】
選購七座SUV的潛在消費者最在意的當然是空間利用率以及乘坐舒適性,所以我有必要先從漢蘭達的靜態表現說起。同時這回我只評價車內部分,外觀我沒必要說,畢竟漢蘭達並不是靠外觀去打動消費者的車型,而且漢蘭達的外觀沒有什麼代表性,整體設計構架都與前兩代車型差別不大,所以我也沒什麼可說的。
(上圖為新款車型,下圖為現款車型)
其實細心觀察的話,新老漢蘭達的內飾布局還是有相似之處的,比如說中控台下那一場條儲物空間依然得以保留,但是老漢蘭達這一部分的適用性更高,因為老漢蘭達中控台下的儲物空間是連貫設計的,相比新漢蘭達斷開的設計增加了一部分空間,同時新漢蘭達這個部分的深度以及高度都不及老漢蘭達。另一個設計比較相似的是位於駕駛座與副駕駛座之間的中央扶手箱,直接滑開中央扶手箱上的蓋子就能輕松使用,同時中央扶手箱的空間也是又大又深。
(左圖為新款車型,右圖為現款車型)
現款漢蘭達的中控很寬,導致中控台右側區域比較難夠著,這個問題在新漢蘭達上得以解決,在中控的布局上,新一代漢蘭達比現款車型更合理。不光是使用層面,質感層面也如此,新漢蘭達中控台的鋼琴烤漆面板相比現款充滿塑料質感的金屬面板在視覺效果上高檔很多,按鍵以及旋鈕的阻尼感比現款車型緊致得多,使用起來手感極好,不像現款車型那種鬆弛並且沒什麼回饋感的按鍵,新款車型棄用了現款屏幕周圍的觸摸按鍵,對於盲操而言友好了很多。至於這套多媒體系統我想打個問號,按照國產的尿性,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未來的國產車型中間改成了解析度極差且邏輯幾位混亂的大屏,而且近兩年國產豐田沒什麼車的多媒體系統與美版車型一致的,所以我不打算評價美版車型的多媒體系統。
不過儀表盤還是得批評一下,與八代凱美瑞一樣,屏幕的解析度低,字體也很小,布局也很混亂。
【空間及座椅】
可以提前揭曉這個環節的結論:空間與現款保持在一個水平,變化只是在細節方面。下面我優先從第一排座椅來分析:
(上圖為新款車型,下圖為現款車型)
新款與現款漢蘭達的前排座椅有共同的優點也有共同的缺點,比如座椅調節的范圍很大,基本滿足了多數人群的駕駛坐姿習慣,但是他們的前排坐墊都偏短。新款車型的座椅材質相比老款的更硬,不過二者之間的包裹性是差不錯的。
(左圖為新款車型,右圖為現款車型)
(上圖為新款車型,下圖為現款車型)
在評價第二排座椅之前我先評價第三排座椅,因為我想看看在第三排座椅能確保坐人的情況下第二排座椅是否依然寬敞。其實通過以上圖片不難看出,新款與現款漢蘭達的第三排空間水平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對於身高180cm的我而言,頭部空間只能說剛剛不頂頭,腿部毋庸置疑,依然得蜷起來。對於這個空間水平我怎麼看呢?在北美市場的確不算好,同級別大多數車型都有更寬大的第三排空間。但是漢蘭達的第三排並沒有差到不能坐人的水平,同時北美很多漢蘭達的競爭對手並沒有進入國內市場,國內還有很多強上第三排的七座SUV(比如福特銳界,雪佛蘭開拓者),與他們相比,漢蘭達的第三排還能坐出點美感。其實國內市場也不是沒有比漢蘭達的第三排更大的SUV,比如說大眾途昂,但是途昂的車身尺寸更大,指導價與漢蘭達也有差距。所以我可以說漢蘭達在保證合適尺寸的基礎上保持了一個尚可的第三排空間。
(左圖為新款車型,右圖為現款車型)
(上圖為新款車型,下圖為現款車型)
相比而言,新款漢蘭達第二排座椅的變化與另外兩排更大,現款漢蘭達座椅的高度比較低,而新款漢蘭達則偏高,我認為二者的高度都不算很合適,如果能設計在二者之間的高度就更合適些。除此之外,新款漢蘭達的座椅材質更硬,不過靠背部分相對柔軟一些,現款漢蘭達的座椅軟硬分布相對均勻一些,至於二者誰更佳,我無法評價出個孰優孰劣,他們的座椅舒適性並沒有因彼此的差別發生變化。空間水平二者相當,保證第三排能坐人的情況下依然能有較充裕的空間。
與現款一樣,座椅同樣能調節前後以及廣泛的靠背角度,只是新款漢蘭達座椅前後調節不再是靠座椅下方的拉桿兒了,取而代之的是座椅側面手摳式的開關。除了剛剛提到的座椅高度外,我覺得坐墊長度如果能稍稍再長一點(雖然已經足夠長了)會更好,總的來說我可以給第二排座椅一個好評,延續了現款車型寬敞的空間以及可靈活調節的座椅,同時在更改座椅模型後,座椅本身的舒適性也並沒有犧牲。
(上圖為新款車型,下圖為現款車型)
二者的後備箱處於相同水平,放下幾個大箱子是不成問題的。不過有個細節可以在這張圖片中提及一下,新款漢蘭達第三排頭枕是通過往座椅表面180都旋轉後折疊的,有別於現款車型通過升降的方式收縮頭枕。
【行駛品質及靜謐性】
其實現款漢蘭達的行駛品質已經達到了非常令我滿意的水準,即便這么大的車也沒有出現點頭的現象,過坎兒的時候車身姿態也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既能保證乘客平穩的駕乘體驗,也能讓駕駛員輕松的把控這台車的動態。然而新款漢蘭達的底盤在已有優秀基礎的現款車型上對底盤質感做出了進一步的優化,現款漢蘭達在中低速過坎兒的時候多少還是會回饋一些硬的質感,而新款漢蘭達的底盤則體現出輕柔的特性,如何理解輕柔二字呢?意思是相比於現款車型,新款漢蘭達的底盤更有柔性,但稱不上柔韌,這車不像偏運動取向車型底盤那樣硬朗,也不像豪華轎車那樣有明顯的高檔感,只是在遇到路面上的震動時底盤能乾脆的過濾完畢,並且為乘員帶來輕微且柔和的回饋感,使得整個乘車環境尤為的輕松舒適。我覺得這樣的底盤調教對於一台7座SUV而言非常合適,不需要所謂的路感與高級感,能提供輕松舒適的乘車環境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靜謐性我得根據不同車型討論了,首先,漢蘭達所有車系在環境隔音上都是強項,而且從首次引入國內的第二代漢蘭達上就已經具備這方面的優點,但是不同種類引擎傳入車內的噪音是不同的,這里我著重分析搭載2.5L混動系統的車型,我覺得這套系統的運轉平順性比較一般,尤其是加速的時候引擎會將較為嘈雜的音質傳入車內。毫無疑問,與搭載3.5L V6引擎的車型相比差了很遠,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六缸機的運轉品質普遍是四缸機無法逾越的。但是與第二代2.7L漢蘭達相比,新款混動漢蘭達的運轉品質也不怎麼好。由於我沒有接觸過國產搭載2.0T引擎的漢蘭達,所以我無法評價混動車型與2.0T車型運轉品質上的差距,不過我開過同樣搭載2.0T+6AT的雷克薩斯RX300,我認為這台引擎在RX300上運轉極為平順,新款混動漢蘭達與RX300有著明顯的差距,當然,我不知道RX300與現款2.0T漢蘭達運轉品質差距大不大,如果這兩台車都體驗過的網友可以在留言區呼應一下,如果差別不大的話,我認為新款混動漢蘭達與現款2.0T漢蘭達是有本質差距的。
【動力總成】
先聊一下美版漢蘭達所搭載的代號為2GR-FSE的3.5L V6引擎,我敢說跟國內100%沒有關系,所以我簡單評論一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動力總成在美版現款漢蘭達中期改款的時候已經搭載,換代後這套動力總成依然是美版漢蘭達的主力軍,之前在亞洲龍還有ES350上都體驗過,所以總共算下來我已經體驗了四台搭載這套動力總成的車型了,不過這套動力總成在我開過的這四台車中表現的都不一樣,即便現款與新款漢蘭達也是如此。首先我想指出這套動力總成在新款漢蘭達上的完成度遠遠高於現款漢蘭達,因為與之匹配的愛信8AT變速箱在現款漢蘭達上有較為嚴重的選擋綜合征,主要體現在輕踩油門的時候轉速會卡在2000轉左右,並且維持一段時間後會突然跳到3000轉以上,這個過程會便隨著一個頓挫,如果踩油門的幅度大一些就能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而新款漢蘭達將這個問題得到了優化,雖然不是說完全沒有頓挫,但是在大多數工況下都很平順,並且響應速度也很合適。我想為新款3.5漢蘭達動力總成的優化點個贊,畢竟豐田近兩年出現了不少平順性不正常的車型,我能從這回換代所帶來的優化上看出豐田在積極完善在追求新技術的過程中所帶來的缺陷。
我想大家肯定更關心這套以三台電機實現四驅的2.5L混動系統的表現,通過我的體驗,我的結論是喜憂參半。優點是主觀動力感受非常快,這個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動力響應特別快,通過電機的協助,動力能在踩下油門的瞬間立刻響應,無論是地板油還是輕微給油都能保持一致的快速響應;另一方面是動力輸出非常強勁,得益於三台電機實現的四驅系統,動力釋放後能給駕駛員明顯的推背感,而且這種推背感是3.5L車型給不了的。即便動力來的很迅猛,我也體會不到任何的突兀感。也許在北美有些工況下會受限與最大馬力的影響,但是對於國內的工況而言,我認為動力不但夠用,而且強勁。下面再說缺點,一個是我剛剛提到的運轉平順性有待提高,這一點影響了車內的靜謐性,同時與本田immd混動系統的運轉品質相比還有明顯差距,主要體現在音質以及震動的處理。另一個問題是收油的瞬間會出現反向加速度,也就是說收油後車身會完後慫一下,這個過程會伴隨著車內乘員的身體往後仰一會兒,我認為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乘坐舒適性,可能會引起一些乘客的不適。至於剎車腳感,我沒有體會到類似上個時代的豐田混動車型那種明顯的電制動與機械制動的銜接感,至於與其他搭載A25混動系統車型相比是否有優化我無法定論,因為這是我開過的第一台搭載此混動系統的車型。
【轉向手感的建立】
我認為新一代漢蘭達在駕駛性層面最優秀的就是轉向手感的建立,甚至可以說是我目前開過轉向手感最好的TNGA車型,這點體現在隨速增益特性非常明顯,低速輕盈,操作起來非常靈活,一點都不黏手,挪車的時候輕松自如;高速的時候力矩會變重,同時還有明顯的中心感,沒有什麼虛位,為駕駛員提供了沉穩的駕駛感受。轉向精準度同樣非常棒,提供了良好的車身跟隨性,可以說指哪兒打哪兒。得益於優秀的轉向調教,我根本體會不到我在開一台大車,雖然現款漢蘭達的轉向已經能讓駕駛員輕松駕駛這台大車,但是通過這次換代,轉向在細節及質感方面得到了明顯的優化。
【我如何定義新一代漢蘭達?】
我認為新一代漢蘭達是豐田品牌(不包括雷克薩斯)TNGA構架車型中完成度數一數二高的了,相比上代車型,空間並沒有縮水,同時整車的質感也更加的上乘,無論是看著、坐著、摸著還是開著都如此。我曾經批評過豐田近兩年的車失去了豐田本該有的優點,比如說優秀的空間利用率及平順性。雖然我認為未來有很大幾率引入國內的混動車型在運轉平順性以及收油的動作上仍然有提升空間,但是新一代漢蘭達並沒有像某些豐田車型(如凱美瑞和RAV4)一樣跑偏,他在絕大多數方面回歸了豐田該有的特質,這一點讓我非常欣慰。對於新一代漢蘭達未來在國內的前景我當然是看好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到太多競爭力跟漢蘭達相當的車型。不過我依然對國產新一代漢蘭達有以下展望:1.混動系統能在運轉平順性以及收油動作上得到優化,這樣會帶來更加安靜且平穩的乘坐感受。2.不要再將中控改成解析度低且界面邏輯混亂的汽配城般的大屏了,更別像卡羅拉/雷凌一樣把整個中控整成大屏幕了,恕我直言,又難用,又影響整個內飾的檔次,就如一間華麗的卧室放著一張沒整理的床一樣,毀了整個卧室的格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加拿大有沒有買豐田land cruiser
還是看看雷克薩斯的LX570 紅杉吧,更加便宜,當然本地也可以在門店裡訂到,據說價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