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炮高炮皮卡怎麼發榴彈
1. CS1.6榴彈炮M4A1怎麼不可以發射榴彈炮呢
可以發,不過和csol那個不一樣,我以前記得是按字母的,樓主你挨個試下吧不過發射出的肯定不是榴彈炮,可能是手雷!這個很搞笑,我看它那炮筒根本沒手雷寬
2. 黑鷹墜落中榴彈怎麼發
是三角洲部隊 黑鷹墜落嗎
按SHIFT使用掛載武器
第八關應該是你在 小鳥直升機上 讓你掩護 黑鷹直升機 上的自己人空降到屋頂上 你就一直按住SHIFT 沖著人群開炮就行了 能省很多事 之後就會到另一個屋頂 先扔顆閃光彈 再進去 裡面好像有六七個人 之後殺出去 注意樓下還有人 另外還有血包 出去要小心 有一堆人 還有兩挺重機槍 建議你在屋頂先把周圍人幹掉 還有進所有的房間要不就仍閃 要不沖過去掃 最後還有個換槍的地 最好換成子彈多的
還有按F5能存檔
祝你玩得愉快(我早就通全關了) 電腦配置高的可以玩玩 使命召喚 系列 黑鷹墜落和它一比就遜色多了
3. 在一些動亂國家的地區的暴民改裝的皮卡上能裝的最重最大的武器是什麼能裝機器裝高射炮,那能裝坦克炮嗎
比卡車肯定不能裝坦克主炮,估計打完一發後座力就讓車報廢了。
皮卡車的後坐力極限大概是迫擊炮,響一下車子搖晃個不停。
高射炮估計有點勉強,會影響車的使用壽命,架高射機槍沒有問題。
暴動國家的反叛組織,最強大的常規武器是武裝改造卡車,擔任自殺性攻擊、突破敵方火力封鎖。
4. 最後一炮的游戲特色
《最後一炮》以現代社會為戰爭背景 ,匯集全球尖端陸戰武器,將傳統武器分類進行顛覆性改變,把坦克、裝甲車、火力支援車精細化為主戰坦克、輕型坦克、偵察載具、支援載具、步兵戰車、防空戰車六大類別,涵括中系96A、02輪突、88高炮,美英系謝里登、布雷德利、EE9,及隸屬其他系的皮卡戰車。50多種外形功用各不同的載具,極限量化現代裝甲武器高科技、殺傷力強、破壞性大的特點。
99A型領銜 ,中國現役軍備引爆全場。59式、79式,代表我軍現役軍事實力的多款陸軍主戰級別坦克全員登場。除此之外,步戰車、火力支援車等支援型裝甲也同步亮相,多兵種多級別的強大載具,組成了我軍陸軍現役鋼鐵軍團,強國風采一覽無余。99A型擔當骨幹、眾多坦克協同作戰的我軍現役作戰體系將在游戲中得到最逼真體現。 繼對載具火力部、炮塔部、行動部等五個部位進行履帶、引擎改裝升級後,戰術部件作為第六種部件,成為最大化提升載具戰斗能力的亮點。
戰術部件包括導彈、主動防禦系統、雷達掃描、鎖定裝置。其中,安裝反應裝甲模組達到減免傷害效果的作用;裝置炮射制導、車載制導,可發射激光制導導彈與反坦克導彈,精確打擊遠處目標;主動防禦系統可啟動攔截模塊,有概率攔截敵方發射的導彈;而步戰運兵系統通過裝載士兵可快速佔領地圖據點,當主動引爆裝置安裝在輕型載具上,可在突入敵陣區域時自控爆炸,造成敵方集團噸級傷害。 1.採用雙機制模式,將載具系統分為外部構件和內部參數兩部分,運用獨立引擎即時演示坦克履帶與負重輪軸承結構,在穿越崎嶇、凹凸不平等復雜地形時顯示出真實的起伏效果。
2.在高精度還原載具模型時,根據不同部位設計加入精細化的傷害反饋機制,不同部位裝甲厚度防護參數不同,入射角、裝甲厚度、材質等多項物理參數控制載具傷害程度,根據載具被擊中部位的不同,顯示出普通傷害、深度擊穿、弱點打擊三種不同效果。唯有不偏離一公分打中弱點部位,才能達到理想擊殺效果。高爆類彈葯對目標點持續性集中攻擊,會產生擴散性爆炸傷害的連鎖反應。
3.遵循真實戰爭的物理設定,追求全場景破壞是《最後一炮》物理擬真表現的關鍵環節。載具的移動碰撞,能對場地中樹木植被、信號塔、圍欄鐵絲網等大部分物品場景施加破壞,力度強弱會使物體移位或導致被撞物體產生裂縫甚至碎裂的效果,高輸出的彈葯作用於物體上可呈現嚴重損壞甚至化為灰燼的狀態。
4.電影級別開炮效果達成,在音效上通過獲取部隊授權,直接拿到第一手的載具真實聲音數據,從填裝、發射起始、炮彈迅速沖破空氣的尖銳破空聲及及爆炸這一系列過程,均由研發人員使用高端收音設備實地採集。某些無法進行實地收集的載具聲音,則通過收集該型號載具的炮筒、彈葯等關鍵信息進行聲音重組合成模擬,還原現代坦克開炮聲效。
在畫面質感上,炮彈射出炮筒管口產生火光,同時由後坐力傳到坦克全身製造出地面揚塵和爆炸硝煙的真實質感,在炮彈於目標點爆炸時,火焰明黃灼眼並呈噴射性炸開,近處可清晰看到翻滾的余焰流轉動態及煙霧翻騰的逼真視覺畫面。
5.粒子效果表現更為理想,在沙漠海灘等地表上,煙塵從載具行進後方及履帶間隙中彌漫,在載具行過之處的松軟性地面上出現明顯的履帶輪胎印痕。不同載具涉過淺水時呈現水紋效果,炮擊水面時因彈種型號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水花高度和水紋振幅。火光爆裂,水滴散射,碎片飛濺,黑煙流滾,這些粒子環境效果均是以真實參數加引擎即時演算進行顯示,最大限度呈現擬真戰場環境。
親臨現代戰爭戰場,海陸空立體對戰、載具升級、6V6團隊競技,實時變幻的戰場使戰局充滿變數;三維戰場告別黑槍蹲坑,讓戰斗更痛快,節奏更流暢。
在戰斗機制上,《最後一炮》支持跳彈、角度、穿透等效果,每輛載具有其裝甲薄弱的部位,關於如何打中載具的弱點則需要玩家不停的在游戲內進行實踐。 《最後一炮》破除以西方為主角、武器為國外的傳統題材限制,主打「中國製造」,全力展現中國現役強盛軍備力量。整個游戲從策劃製作、研發設計、美術渲染等環節都由中國團隊一手承包,並加大與玩家互動頻率,讓玩家在官網、論壇等游戲基地零距離接觸游戲研發創作人員,同時邀請目標用戶參與游戲設計環節,包括游戲音樂創作、戰斗模式玩法推薦、載具迷彩自創等,收集玩家對載具的細節、火力參數等數據建議與反饋,為大幅提升游戲品質增加動力。
5. The Gun Game 2怎麼發榴彈
shift+滑鼠左鍵或ctrl+滑鼠左鍵,只有AK47才能發榴彈,而且只有一枚
6. 最後一炮80高炮厲害嗎
前期比較好用的一個載具,傷害很好,就是機動性和防禦差了點
7. MGL-140槍榴彈發射器的研發歷史
在2004年,米爾科姆公司推出兩種Mk-1的改進型。第一種是Mk-1S,用較堅固的不銹鋼部件代替原來Mk-1的鋁合金部件,並在托架的頂端增加皮卡汀尼導軌。此外Mk-1S的折迭槍托換成了美國Vlt丨or公司為AR式卡丨賓槍生產的MOD伸縮槍托。
另一種改進型是Mk-1L,主要是把轉輪加長至140mm。原來的MGL系列轉輪長105mm,只能發射軍用彈丨葯,對於比較長的非致命彈丨葯則無能為力(如催淚彈和橡膠棍彈等),所以以往MGL系列只能用於軍事用途,不能勝任鎮壓暴動之類的民事任務。Mk-1L把轉輪加長後,並不只是為了能夠使用非致命彈丨葯,也是為了適合一些新研究的軍用彈丨葯,如MEI公司(Martin Electronics Inc,馬丁電子制丨造公司)的溫壓彈。這樣的改動使該武器的用途擴展了。此外,Mk-1L也具有Mk-1S的Vlt丨or MOD槍托、皮卡汀尼導軌等改進,所以Mk-1S和Mk-1L的區別僅在於轉輪長度的不同。
在2005年米爾科姆美國公司推出的MGL-140其實就是美國版的Mk-1L,除了在槍管四周增加皮卡汀尼導軌外,還在外表採用流行的「沙色」造型,此外還配上了新的紅點鏡,代替原來的OEG準直式瞄具。至於美國版的Mk-1S則改名為MGL-105。所以現在你在米爾科姆美國公司的官方網站只能看到MGL-140和MGL-105這兩種產品。
在2005年10月下旬,美國海軍陸戰隊向米爾科姆美國公司發出一份生產約200套MGL-140榴彈發射器的合同,並命名為M32榴彈發射器,且在2006年3月部署到伊拉克。
南非的米爾科姆公司在2007年正式改名為連鎖反應公司(Ripple Effec),推出的新產品命名為XRGL40。該型號最主要是為了能夠發射新的40×51mm榴彈,其初速達到125m/s,射程可達800m。不過傳統的40×46mm榴彈也可使用。除此之外,XRGL40還減輕了重量,並安裝了整合有激光測距儀的新瞄具
8. 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的簡介
在95式(PGZ95)自行彈炮合一系統出現前,解放軍只能依靠大口徑自行火炮,比如62式和88式雙37mm自行高炮和80式雙57mm自行高炮,來為其機械化部隊提供野戰防空掩護。這些系統均採用了坦克底盤,但是由於諸多原因,軍方對這些系統一直不很滿意。比如,盡管88式自行高炮安裝了火控系統,但它仍只能在良好天氣條件下才能使用。因此這些系統被認為從未進行大規模生產。
95式的炮塔的許多方面與義大利的奧托布萊達公司的斯塔姆25mm系統很相似,斯塔姆系統安裝了4門瑞士厄利空25*137mmKBA機關炮,每門射速600發/分。斯塔姆系統可安裝在履帶式和輪式底盤上,而且也發展了裝備「發射後不管」防空導彈的型號。截止到1989年義大利總共裝備了280輛採用M113裝甲輸送車底盤的斯塔姆25mm系統,在80年代中期,中國至少獲得了一輛斯塔姆自行高炮。解放軍裝備的25*183mm口徑機關炮,單門射速600~800發/分,共帶彈1000發,射擊後空彈殼將自動被拋出炮塔。「發射後不管」導彈據信為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研製的QW-2導彈,該導彈俄羅斯的SA-16「手轉」很相似。有效射高為10m--3500m,斜線射程500m--6000m。
在95式系統中,導彈將用來對付遠距離目標,而25mm機關炮負責距離2500m以內和高度2000m以下的直升機和戰斗機。25mm機關炮也可以用於攻擊地面輕型裝甲戰斗車輛。在炮塔前方裝有光電控制設備,包括一台電視追蹤攝像頭,一台紅外追蹤攝像頭和一台激光測距儀。這些設備所獲得的信息將傳回車載火控計算機用於參數計算。當目標進入射程後,炮手即可進行開火射擊。此外炮手可以用一隻操縱柄來調整武器始終對准目標。一台電視追蹤裝置可自動追蹤最大距離為6000m的目標,而紅外追蹤裝置最大追蹤距離為5000m,激光測距儀工作范圍500m--5500m,誤差+/-5m。
系統的反應時間受幾個因素的影響,據北方工業公司稱,當採用雷達搜索模式時反應時間為10秒,採用光電系統時為6秒。
95式共有成員三人(車長、駕駛員、炮手),戰斗全重22.5噸,最大行程450公里。車長坐位緊靠駕駛員後面。車長負責指揮全車戰斗以及接收指揮車傳來的目標信息。
據稱95式採用了與北方工業公司的PLZ45型155mm/45自行火炮系統相同的底盤。該系統也與幾年前開始服役並被出口到了科威特。
一個完整的機動防空系統不但包括95式自行彈炮合一系統,還包括一台指揮車。指揮車與95式採用相同的底盤,可以指揮6-8輛95式。從許多方面來講,該指揮車與俄羅斯的「狗耳」系統(底盤為ACRV)作用相似,後者可以為諸如2S6M彈炮合一系統,SA-13導彈系統和Tor(SA-15)導彈系統等機動防空系統提供火控信息。
95式彈炮合一系統的指揮車上部結構後部明顯加大以提供更大的空間。頂部安裝有CLC-2戰場監視雷達,可探測距離45公里和高度4.5公里之內的目標。CLC-1和CLC-2雷達均是由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研製的。CLC-2將信息傳給數據處理系統後,又指揮車再將處理後的目標信息傳給各作戰單元。指揮車上的通信設備允許在5公里范圍內向各戰斗車輛以數字形式傳遞信息,當採用傳統的無線電方式時,距離為15公里,用有線電纜為500米。
指揮車還裝有導航定位裝置,以及一台輔助動力裝置,用以向車上其他電子設備提供電力。指揮官坐在駕駛員後方,他的炮塔上部裝有一挺12.7mm重機槍,炮塔前部兩側各安裝了4個電控煙霧發射榴彈器。
一個典型的戰斗單元包括6輛95式彈炮合一系統,一輛指揮車,三輛彈葯補給車,一輛測試車和一輛發電車。除指揮車95式自行高炮外,其他車輛均採用6X6越野卡車底盤。在提供這種先進作戰武器的同時,北方工業公司還向客戶提供一整套後勤支持服務,包括備件和乘員訓練裝置(包括一台炮手模擬訓練器)。
9. 二戰德國的88毫米炮的性能如何
口徑 88毫米
戰斗全重 5·5噸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 9人
重量 (公斤)
11,240 (戰斗時 7,840 公斤)
炮身長度 (毫米)
6,548
垂直射角
負 3 度 - 正 90 度
水平射角
360 度
射速 (分)
22 - 25 發
炮口初速 (米/秒)
980 (穿甲彈) 1,000 (榴彈)
射程 (米)
10,600
要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初開始設計(在虎門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里)。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不是對方使用的蘇聯坦克的對手。此時已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
88毫米高射炮(5張)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Salum)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Halfaya)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種被動式的防禦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其預先布置在敵坦克可能經過的地點,待敵上門。但隆美爾逐漸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為主動性攻擊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單位的88毫米高炮偽裝布置好,然後命令一小隊德軍坦克向英軍陣地發起進攻,當英軍派出坦克反擊時,這隊德軍坦克就且戰且退,逐漸把英軍坦克引入設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開火,英軍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英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但德軍往往都等它們進入一千米之內才開火。這時,88毫米穿甲彈從炮口飛至目標只需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英軍坦克根本來不及反應,更遑論還擊了。一個被俘英軍坦克手沮喪地說:「88毫米高炮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是它的對手。」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負眾望。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40年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初的目標是要求生產一款反坦克能力出眾的高炮,但是由於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之間的戰場要求實在差距太大,兩公司生產出了完全不同的火炮。萊茵金屬的產品更接近高炮,定名FlaK41。克虜伯的產品更像反坦克炮,經過改型後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准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一次,蘇軍一輛T-34坦克被一門距離它四百米的PAK43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被巨大的沖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戰結束前,仍沒有任何盟軍坦克能抵擋它的正面一擊。
以型號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礎,除了PAK43之外,88毫米高炮還陸續推出其它各種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有成為著名的虎式重型坦克主炮的42型坦克炮,還有的裝備在「豹」式和「虎」式坦克殲擊車上作為主炮。據統計,前後共有8型88毫米高炮改型投入使用。
即使擔當它的最初角色--高射炮,88毫米也表現得十分出色。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一名在北非戰場被俘的德國軍官曾對英軍提出他的疑問:「在最後的阿拉曼戰役中,你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那為什麼不把你們的3·7英寸高炮(一種性能與88毫米高炮相近的英軍高炮,)用作反坦克,它要比你們的6磅(口徑約57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得多。」成為對比的是另一個被俘英軍軍官的抱怨:「這太不公平了!你們怎麼能用打飛機的炮打坦克呢?」
二次大戰,是英國人打贏了;但論對手中武器的靈活運用,則是德國人更勝一籌。
10. 最後一炮89突和80高炮哪個好
一個機炮一個火炮沒法比較,用得順手在2代房都不錯,遠距離打擊效果很好,但是近距離遭遇小車,80高生存幾率更大,89突靠的遠距離重擊,裝彈和機動防禦偏低,80高比較均衡,可遊走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