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新能源汽車使用了輪轂電機
A. 現在新能源汽車上用的電機是什麼電機
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電機有直流電機,非同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三種。
永磁同步電動機的結構與直流電動機相似,這樣便可具備無刷直流電動機結構簡單、運行可靠、功率密度大、調速性能好等特點。與此同時,由於永磁同步電動機採用的驅動方式不同於直流電動機,所以,在噪音以及控制環節上,永磁同步電動機更勝一籌。
B. 一般電動汽車上用的輪轂電機是伺服電機嗎
1、一般電動汽車上用的輪轂電機不是伺服電機,而是採用永磁直流電機。所謂永磁電機,是指電機線圈採用永磁體激磁,不採用線圈激磁的方式。這樣就省去了激磁線圈工作時消耗的電能,提高了電機機電轉換效率,這對使用車載有限能源的電動車來講,可以降低行駛電流,延長續行里程。電動車電機按照電機的通電形式來分,可分為有刷電機和無刷電機兩大類;按照電機總成的機械結構來分,一般分為"有齒"(電機轉速高,需要經過齒輪減速)和"無齒"(電機扭矩輸出不經過任何減速)兩大類。
2、伺服電機(servo motor )是指在伺服系統中控制機械元件運轉的發動機,是一種補助馬達間接變速裝置。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並能快速反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且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分為直流和交流伺服電動機兩大類,其主要特點是,當信號電壓為零時無自轉現象,轉速隨著轉矩的增加而勻速下降。
C. 電動汽車輪轂電機與電動自行車輪轂電機有什麼差別
汽車輪轂電機比電動自行車輪轂電機功率大,扭矩大。最大的差別在控制系統上。自行車是兩個輪子,但汽車有四個,要解決差速問題和同步問題,這是最大的難題。
使用輪轂電機的電動自行車無電騎行會有電磁阻力,使用離合機構可減小電磁阻力。也可以使用離合機構來調節齒輪轉速比。
電機的優點
省略大量傳動部件,讓車輛結構更簡單
對於傳統車輛來說,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乃至分動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部件不但重量不輕、讓車輛的結構更為復雜,同時也存在需要定期維護和故障率的問題。但是輪轂電機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除了結構更為簡單之外,採用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同時傳動效率也要高出不少。
折疊可實現多種復雜的驅動方式
由於輪轂電機具備單個車輪獨立驅動的特性,因此無論是前驅、後驅還是四驅形式,它都可以比較輕松地實現,全時四驅在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上實現起來非常容易。同時輪轂電機可以通過左右車輪的不同轉速甚至反轉實現類似履帶式車輛的差動轉向,大大減小車輛的轉彎半徑,在特殊情況下幾乎可以實現原地轉向(不過此時對車輛轉向機構和輪胎的磨損較大),對於特種車輛很有價值。
便於採用多種新能源車技術
新能源車型不少都採用電驅動,因此輪轂電機驅動也就派上了大用場。無論是純電動還是燃料電池電動車,抑或是增程電動車,都可以用輪轂電機作為主要驅動力;即便是對於混合動力車型,也可以採用輪轂電機作為起步或者急加速時的助力,可謂是一機多用。同時,新能源車的很多技術,比如制動能量回收(即再生制動)也可以很輕松地在輪轂電機驅動車型上得以實現。
輪轂電機的缺點
增大簧下質量和輪轂的轉動慣量,對車輛的操控有所影響
對於普通民用車輛來說,常常用一些相對輕質的材料比如鋁合金來製作懸掛的部件,以減輕簧下質量,提升懸掛的響應速度。可是輪轂電機恰好較大幅度地增大了簧下質量,同時也增加了輪轂的轉動慣量,這對於車輛的操控性能是不利的。不過考慮到電動車型大多限於代步而非追求動力性能,這一點尚不是最大缺陷。
電制動性能有限,維持制動系統運行需要消耗不少電能
現在的傳統動力商用車已經有不少裝備了利用渦流制動原理(即電阻制動)的輔助減速設備,比如很多卡車所用的電動緩速器。而由於能源的關系,電動車採用電制動也是首選,不過對於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由於輪轂電機系統的電制動容量較小,不能滿足整車制動性能的要求,都需要附加機械制動系統,但是對於普通電動乘用車,沒有了傳統內燃機帶動的真空泵,就需要電動真空泵來提供剎車助力,但也就意味了有著更大的能量消耗,即便是再生制動能回收一些能量,如果要確保制動系統的效能,制動系統消耗的能量也是影響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輪轂電機工作的環境惡劣,面臨水、灰塵等多方面影響,在密封方面也有較高要求,同時在設計上也需要為輪轂電機單獨考慮散熱問題。
D. 帶有輪轂電機的汽車未來前景到底如何
1、省略大量傳動部件,讓車輛結構更簡單
對於傳統車輛來說,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乃至分動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部件不但重量不輕、讓車輛的結構更為復雜,同時也存在需要定期維護和故障率的問題。但是輪轂電機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除了結構更為簡單之外,採用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同時傳動效率也要高出不少。
二、輪轂電機的缺點
1、增大簧下質量和輪轂的轉動慣量,對車輛的操控有所影響
對於普通民用車輛來說,常常用一些相對輕質的材料比如鋁合金來製作懸掛的部件,以減輕簧下質量,提升懸掛的響應速度。可是輪轂電機恰好較大幅度地增大了簧下質量,同時也增加了輪轂的轉動慣量,這對於車輛的操控性能是不利的。不過考慮到電動車型大多限於代步而非追求動力性能,這一點尚不是最大缺陷。
2、電制動性能有限,維持制動系統運行需要消耗不少電能
現在的傳統動力商用車已經有不少裝備了利用渦流制動原理(即電阻制動)的輔助減速設備,比如很多卡車所用的電動緩速器。而由於能源的關系,電動車採用電制動也是首選,不過對於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由於輪轂電機系統的電制動容量較小,不能滿足整車制動性能的要求,都需要附加機械制動系統,但是對於普通電動乘用車,沒有了傳統內燃機帶動的真空泵,就需要電動真空泵來提供剎車助力,但也就意味了有著更大的能量消耗,即便是再生制動能回收一些能量,如果要確保制動系統的效能,制動系統消耗的能量也是影響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E. 輪轂電機應用類型與特點
輪轂電機技術又稱車輪內裝電機技術,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因此將電動車輛的機械部分大大簡化。輪轂電機技術並非新生事物,早茌1900年,保時捷就首先製造出了前輪裝備輪轂電機的電動汽車,在20世紀70年代,這一技術在礦山運輸車等領域得到應用。而對於乘用車所用的輪轂電機,日系廠商研發開展較早,目前處於領先地位,包括通用、豐田在內的國際汽車巨頭也都對該技術有所涉足。目前國內也有自主品牌汽車廠商開始研發此項技術,在2011年上海車展展出的瑞麒X1增程電動車就採用了輪轂電機技術。
F. 有哪些汽車採用輪邊和輪轂電機的
輪邊電機已應用在比亞迪K8,K9電動公交客車上,輪轂電機汽車國內外均有研究,但具有商業化的產品目前尚未報道
G. 新能源汽車和輪轂電機有什麼區別
把驅動電機放在輪轂是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布置方式。
H. 哪款純電動車的驅動方式是用輪轂電機驅動的
小日本的
SIM-LEI一次充電的航程可達333公里
清水浩教授研究輪轂電機驅動電動汽車已有30多年歷史,陸續開發了10台輪轂驅動車,為了解決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差、價格昂貴等瓶頸問題,研發小組的專家們將重點放在減輕車體材料重量、提高再生能源效率、採用超低滾動阻力輪胎、大膽使用「魚」型流線型設計將行駛阻力系數降至最低,終於開發出與至今出現的電動汽車不同概念的輪轂電動汽車。
該款輪轂電動汽車外形猶如大海中暢游的「魚」,全長4.7米,車寬1.6米,高1.55米,載人4名,總重1650公斤,一次充電JC08模式下333公里、耗能77Wh/km ,100公里均速行駛模式下308公里、耗能84Wh/km,0→100km/h加速時間為4.8秒,最高時速可達150km/h。未來氣息的儀表盤、19英寸的倒車監視器,所有按鍵集中在方向盤左邊、鋰電池箱如抽屜放在汽車底部。輪轂電機設計可4輪兩驅動、4輪4驅動、8輪8驅動,新車設計和舊車改造均適用。
輪轂電機的設計也與常規輪轂電機不同,它一改傳統電動汽車平板式驅動,而採用了減速器方式和直接驅動方式。電機內置於輪轂依賴電機的微型化和高效能,具備高能效、擴大利用空間和控制性能高等優點,與替代引擎採用電機的電動汽車相比可延伸30%以上的續航里程。
清水教授稱今後倒車監視器還將具備信息通訊和娛樂功能,可以說該車的設計理念和功能給當今汽車行業帶來一場革命。為了實現不僅自己造汽車,更要用低廉的價格,向生產電動汽車的企事業單位提供電動汽車的尖端技術和信息的願望,該教授2009年8月聯合34家企事業成立了高科技公司「SIM-DRIVE」,所有投資企業可按商業規則享用科研成果。
本篇文章來源於汽車網[www.cnautonews.com]原文鏈接:http://www.cnautonews.com/plus/view.php?aid=57235
I. 找一款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車用的輪轂電機
目前還真是很難找到的,你的理想也是未來家用轎車的發展方向,10kw的轎車輪轂電機很難做到,因為需要的體積比較大,質量也會很大的,這樣對於輪轂輕量化是不利的,而且目前無刷電機對於震動的控制以及同步的控制還不具備相關技術,國內的公路行駛100kg/h的話,電機承受不了的。還有就是高速行駛時的四輪同步問題,左右扭矩不能同步將造成側向不穩定性,嚴重時會發生大問題的。不過有大型礦車使用輪轂電機的,功率可以做很大,但是它不需要高速,也不需要輕量化輪轂,所以沒有問題啦。
J. 電動汽車使用輪轂電機驅動有哪些優勢
電機的優點
省略大量傳動部件,讓車輛結構更簡單
對於傳統車輛來說,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乃至分動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部件不但重量不輕、讓車輛的結構更為復雜,同時也存在需要定期維護和故障率的問題。但是輪轂電機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除了結構更為簡單之外,採用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同時傳動效率也要高出不少。
折疊可實現多種復雜的驅動方式
由於輪轂電機具備單個車輪獨立驅動的特性,因此無論是前驅、後驅還是四驅形式,它都可以比較輕松地實現,全時四驅在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上實現起來非常容易。同時輪轂電機可以通過左右車輪的不同轉速甚至反轉實現類似履帶式車輛的差動轉向,大大減小車輛的轉彎半徑,在特殊情況下幾乎可以實現原地轉向(不過此時對車輛轉向機構和輪胎的磨損較大),對於特種車輛很有價值。
便於採用多種新能源車技術
新能源車型不少都採用電驅動,因此輪轂電機驅動也就派上了大用場。無論是純電動還是燃料電池電動車,抑或是增程電動車,都可以用輪轂電機作為主要驅動力;即便是對於混合動力車型,也可以採用輪轂電機作為起步或者急加速時的助力,可謂是一機多用。同時,新能源車的很多技術,比如制動能量回收(即再生制動)也可以很輕松地在輪轂電機驅動車型上得以實現。
輪轂電機的缺點
增大簧下質量和輪轂的轉動慣量,對車輛的操控有所影響
對於普通民用車輛來說,常常用一些相對輕質的材料比如鋁合金來製作懸掛的部件,以減輕簧下質量,提升懸掛的響應速度。可是輪轂電機恰好較大幅度地增大了簧下質量,同時也增加了輪轂的轉動慣量,這對於車輛的操控性能是不利的。不過考慮到電動車型大多限於代步而非追求動力性能,這一點尚不是最大缺陷。
電制動性能有限,維持制動系統運行需要消耗不少電能
現在的傳統動力商用車已經有不少裝備了利用渦流制動原理(即電阻制動)的輔助減速設備,比如很多卡車所用的電動緩速器。而由於能源的關系,電動車採用電制動也是首選,不過對於輪轂電機驅動的車輛,由於輪轂電機系統的電制動容量較小,不能滿足整車制動性能的要求,都需要附加機械制動系統,但是對於普通電動乘用車,沒有了傳統內燃機帶動的真空泵,就需要電動真空泵來提供剎車助力,但也就意味了有著更大的能量消耗,即便是再生制動能回收一些能量,如果要確保制動系統的效能,制動系統消耗的能量也是影響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輪轂電機工作的環境惡劣,面臨水、灰塵等多方面影響,在密封方面也有較高要求,同時在設計上也需要為輪轂電機單獨考慮散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