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否有輻射電池
『壹』 電動汽車真的會有危害人的輻射嗎
2017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今年的產銷數量預計將突破百萬大關,盡管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但距離國家發布的產業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00萬輛還有一定距離。根據權威機構一項調查,73%的人認為電動車有電磁輻射,有約37%的人認為這種輻射甚至會影響人體健康。那麼,電動汽車真的會有輻射嗎?電動汽車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真正給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波長小於100nm的電磁輻射,它是一種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人體暴露在這種射線下幾分鍾就能斃命,而產生電離輻射的前提是要有巨大的能量釋放,而新能源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達不到標准。在日常生活當中,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核輻射」,而至於「醫療輻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響並不劇烈。至於手機、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也並不是「電離輻射」的范疇,他們屬於「電磁輻射」或者「非電離輻射」,對於人身體的傷害微乎其微。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於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准,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准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於5000V/m和100μT的數據,其輻射值均在安全范圍內。測試表明,電動車的輻射遠沒有一台筆記本電腦輻射大。況且,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過程中也已經考慮到電池輻射的問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等都進行了相關的防護措施。
『貳』 新能源電池廠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輻射
1塊20克重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那麼,1塊重以噸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會造成怎樣的污染?可想而知這個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盡管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短板」卻進展相對緩慢,甚至有些滯後。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隱憂。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帶有一定緊迫性,因為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淘汰高峰期即將到來,大約在5年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屆時我 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未來巨量廢舊電池處置成隱憂
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人士擔心:廢棄的電池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從而抹殺了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初衷呢?教授吳鋒就曾公開表示,1塊20克重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記者調研發現,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例如,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生產的第一款純電動車騰勢續航里程達到 300公里,騰勢所用電池是磷酸鐵鋰電池,官方保證在充放電4000次以後保存80%的電池容量,電池保修期為6年或15萬公里;Model S驅動裝置和電池組的保修條款為8年不限里程,只要用戶所購買的該汽車尚未超過8年時間,在驅動裝置和電池組出現問題後,都可以享受免費保修服務.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大約在5年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在廢舊電池處置上,再利用是一條重要渠道。業內普遍認為,動力電池報廢後除了化學活性下降外,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並沒有改變,只是充放電性能已不能滿足車輛的動力需求,但完全可以用於比汽車的電能要求低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國外一些廢舊動力電池處置技術越來越成熟,有的技術或設計思路本身值得借鑒。本田和日本重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就共同開發了鎳氫電池回收量產工藝,從失效產品裡面提取混合稀土氧化物,進一步熔鹽電解為可直接用於制備鎳氫電池負極材料的混合稀土金屬。這一方式相比從礦山開採的稀土更具有成本和組分優勢。此外,通過熔鹽電解獲得混合稀土進行直接應用,也避免了進行復雜的稀土分離提純,縮短了傳統回收工藝流程。這種循環再利用的處理模式可能會成為今後處理電子電器廢棄物的主要回收方式。
『叄』 新能源汽車有沒有輻射
我老婆懷孕期間,我就不敢讓她開新能源,萬一生出畸形,這個家一輩子就毀了
『肆』 電動汽車電池有輻射嗎
電動汽車是以電能來驅動車行駛的,電能又是儲存在電池裡的,所以多少都會有一定的輻射,無法避免,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就是安全的。
目前國產電動汽車都要嚴格執行國標生產,並且都要經過嚴格質量檢測,電磁輻射也是需要檢測的,所以都是合格才能通過。可以放心使用。
『伍』 新能源汽車為什麼不用同位素放射電池
同位素放射電池的輸出功率低,難以驅動車輛加速,而且放射性物質容易產生污染,目前還無法達到商業化。
『陸』 汽車電瓶有輻射嗎
要問電動汽車電池有沒有輻射?答案是:有的!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無處不在,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能量在空中傳播的過程叫做電磁波輻射。人體對一定范圍內的電磁波輻射是可以吸收化解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電磁波輻射都對人體有害,汽車作為一個工業品,在生產製造的時,就要接受各種嚴格的測試。
無論是普通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對於電磁對人體輻射量的大小都是需要測試的。電動汽車是以電能來驅動車行駛的,電能又是儲存在電池裡的,所以多少都會有一定的輻射,無法避免,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就是安全的。
在電動汽車推廣普及中,消費者其實對它們的安全誤解很深,往往聽風就是雨。電動汽車輻射值很小,不足大部分家電及電子產品的十分之一,相對於國家標準的100T更是相距甚遠,動力電池作為零部件,對電池系統的電磁輻射進行了嚴密的把控審核。
在整車級別,汽車廠家也會層層把關,將輻射強度降低到無限小,以保障人體的使用安全。所以,用戶在使用新能源車時,對電磁輻射大可放心,可盡情享受環保、安靜和舒適的用車生活。目前國產電動汽車都要嚴格執行國標生產,並且都要經過嚴格質量檢測,電磁輻射也是需要檢測的,所以都是合格才能通過。可以放心使用。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自然中只有兩種輻射,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電磁輻射。一般我們說的"致癌"、"脫發",導致這種嚴重後果的一般都是電離輻射,而這種輻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太有機會接觸到,只有在X光檢查中和CT檢查時才有機會跟它"親密接觸",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類的檢查醫院會嚴格規定每年的次數。
而今天談到的新能源車所產生的輻射,主要產生的是電磁輻射,然而不僅僅是新能源車,即使是傳統燃油車也一樣有電磁輻射,因為他布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
而電動車的驅動力是鋰電池,眾所周知,鋰電池在串聯後會導致電壓相加,電壓相加後熱效應也會增強導致內部結構不穩定,所以廠家會避免鋰電池的電壓太高,其解決方法就是將幾十塊小鋰電池串起來提供基礎的工作電壓,然後再讓幾組電瓶並聯提供大電流,而一般每個小鋰電池塊的電壓是多少呢?答案是3.7V。那麼幾十個鋰電池相加後的數值你心裡應該有數了。
不過你對這個數字不一定有概念,那麼插座君來告訴你,你現在打開打火機,就是在釋放百億級別的"電磁輻射",我們平時生活中可見光的頻率也是百億級別的,所以電池的熱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此外,電磁波擁有者致命的弱點,鐵絲網就有電磁屏蔽的效果,所以坐在車內的駕駛者可以說是很安全的。
至於有些人說的坐電動車會暈的問題,那更是與輻射不相關,只是因為電動車在啟動時就會達到最高車速,而現在對電動車的調校還不完善,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真說車內有什麼強輻射的話,不如考慮一下越做越大中控顯示屏吧,它的輻射可比電池組嚇人多了。
『柒』 新能源汽車會有輻射嗎
新能源汽車是有輻射的,但是新能源汽車都會做傳導輻射等試驗,輻射值是人體可承受范圍內的,可以安全使用。
『捌』 新能源汽車轎廂下面是一塊厚厚的電池,它真的會對駕乘人員有輻射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自然中只有兩種輻射,一種是電離輻射,一種是電磁輻射。一般我們說的"致癌"、"脫發",導致這種嚴重後果的一般都是電離輻射,而這種輻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太有機會接觸到,只有在X光檢查中和CT檢查時才有機會跟它"親密接觸",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類的檢查醫院會嚴格規定每年的次數。
至於有些人說的坐電動車會暈的問題,那更是與輻射不相關,只是因為電動車在啟動時就會達到最高車速,而現在對電動車的調校還不完善,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真說車內有什麼強輻射的話,不如考慮一下越做越大中控顯示屏吧,它的輻射可比電池組嚇人多了。
『玖』 新能源電動車有輻射嗎
電動車充電時確實有電磁輻射,因為電磁是共生的。但這樣的輻射並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測試顯示,在行業普遍關注的頻段內,電動汽車並不會持續在車內產生遠高於燃油車的電磁輻射。通過2018年60個左右樣本跟蹤,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電磁兼容水平大幅提升,能充分保證車輛安全。
據了解,目前工信部已經修訂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准入規則》,這將大幅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生產條件要求,以此來保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性能和安全。
(9)新能源汽車是否有輻射電池擴展閱讀
減少電磁輻射的方法
1、通過在辦公室和家庭擺放綠色植物來減少輻射。
2、合理安排家用電器,用距離進行防護。
3、使用合格符合標準的電子設備。
4、孕婦盡量少使用微波爐和復印機,開了微波爐之後離開一定距離。
5、家周圍有變電站、發射塔的人,及時掌握居住環境電磁輻射數據,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維權。
6、手機接通的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孕婦可以考慮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來電。
7、不要總在電子環境中工作,參加戶外活動,走進大自然,遠離電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