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yd新能源汽車之家
Ⅰ 看似贏家的比亞迪新能源,背後卻似是重重危機
隨著時間推移,2019年終於迎來了尾聲,各大車企的2019年年度市場銷售情況也即將蓋棺定論。在新能源領域,隨著乘聯會發布了1-11月份的銷量情況以後,我們發現比亞迪或許將成為今年新能源市場最大的贏家。在全面退補、市場萎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比亞迪能夠有三款產品占據TOP10榜的榜單,足以看出比亞迪作為新能源市場最早的布局者的優勢與實力。
最後,比亞迪的壓力不僅來自榜單,還有榜單之外。眾所周知,雖然新能源車型退補,但是車企打造新能源車型的熱情卻是愈發高漲了,眾多車企都在企圖轉型,開啟電氣化旅程,且不說作為老牌造車勢力的強強聯合以及自主打造的新能源產品,就是眾多新勢力的崛起,也足夠讓比亞迪頭疼的。雖然比亞迪在新能源車型領域占盡先機,但是造車新勢力當中入場較早的小鵬、威馬、哪吒等目前都已經實現了首款的交付以及第二款車型的上市,它們旗下的車型對比亞迪形成的直接沖擊不可謂不大。在眾多新勢力的聯合圍剿之下,比亞迪面臨的局面更顯危機重重。
目前看來,今年新能源市場的最大贏家可能就是比亞迪了,以三款車型占據新能源銷量榜榜單三個位置,以銷量總和險勝其他車企,但是比亞迪的三款產品所顯露出來的市場疲態以及背後的危險,卻也是十分明顯。危機重重之下,比亞迪能否笑到最後呢?十二月已經過半,比亞迪又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相信不久之後就會自見分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4月):大眾、比亞迪追趕特斯拉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4月):三家車企過萬,大眾、比亞迪追趕特斯拉
本文節選自《新能源汽車周報》電子版,該報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服務部與汽車縱橫雜志社聯合編輯,如需查看完整報告,歡迎垂詢!
近日,EV Sales網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數據。2020年4月,全球共售出11.0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同比下降30%。2020年1-4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57.07萬輛,下降12%。
分企業來看,2020年4月,特斯拉以1.48萬輛的成績奪得全球銷量第一桂冠;其次,大眾、比亞迪也均超過了萬輛。1-4月,特斯拉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了10萬輛,達到10.32萬輛,其他企業差距明顯。
分品牌/車型來看,2020年4月特斯拉Model 3售出1.18萬輛新車,是所有單一車型中唯一一款過萬的車型,仍然高居榜首;而1-4月的累計銷量也是特斯拉Model 3最高,且是唯一一款累銷超過8萬輛的車型;排名第二的雷諾ZOE累計銷量僅為2.28萬輛,與Model 3相差6萬輛之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221萬輛,特斯拉全球銷冠,比亞迪隨後
在車型方面,2019年,特斯拉Model3以銷量達到30萬輛的銷量奪得熱銷車型第一名;北汽EU系列排名第二;日產聆風則獲得了第三名。而在前十名的車型中,中國企業背景的車型還包括了比亞迪元EV/S2EV、寶駿E系列。
在動力方面,純電動汽車仍占據主力,佔比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的74%;插電式混合動力佔比26%,市場份額從2.1%提升至2.5%。
寫在最後
誠然,特斯拉奪回「全球第一」證明了這個品牌的巨大成功。
但,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還是中國品牌離我們更近。畢竟在價格上,中國品牌更加符合中國用戶的消費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厲害了比亞迪:不僅造車有實力 生產的口罩又獲10億美元訂單
近日,外媒報道,比亞迪汽車最近獲得了美國加州10億美元的口罩訂單。
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的汽車廠商先後有比亞迪、廣汽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車廠商都先後開始生產口罩,用於肺炎疫情的防治。
特別是比亞迪?,不僅開始生產口罩?以及日常防護用品?,2月初?,比亞迪還將旗下分公司的營業范圍也進行了變更?,新增加了消毒液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比亞迪只用了三天的時間畫出了400多張設備圖紙?,7天時間完成了口罩及生產設備的?研發製造?。這個速度,可以說刷新了口罩生產設備的速度之最?。同時,僅用了8天的時間,比亞迪所生產的醫用級免洗手消毒凝膠就正式量產。
還是3月份,比亞迪還有兩件事情,引起了整個汽車界的極大關註:一是比亞迪與豐田汽車合資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各出資50%;二是比亞迪全球發布的「刀片電池」,將會對新能源車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系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比亞迪年終收官:連續六年位居新能源第一,王朝車型增長喜人!
在剛過去的2019年,大家都忙著盤點以常規燃油車為主的汽車品牌年銷量,卻很少有人關注新能源品牌的銷量如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比亞迪,這家作為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第一的品牌,在2019年的表現如何!
2019驚艷收官
說起比亞迪汽車,絲毫不出大家的預料,它在2019年再次成為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第一的車企。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在整個2019年,比亞迪的累計銷量為451246台,這個數據基本與去年持平。大家可不要小看「持平」這兩個字,要知道今年是中國汽車市場有史以來最慘淡的一年,比亞迪作為新能源品牌中的NO.1,能維持銷量就是最好的表現。
除此之外,在去年剛推出的比亞迪e系列,其銷量也達到了22422台。而為了繼續增強行業競爭力,在已經到來的2020年,比亞迪更是推出了更高級別的高端車系——「漢」系列,該新車型系列將包括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兩種版本,價格預計在30萬元區間,對標特斯拉Model3。不僅如此,比亞迪還會發布一款全新的A+級SUV車系,可以說非常讓人期待!
大俠車談:比亞迪的在近些年的進步,可以堪稱為神速,從開始的被本土消費者認可,直到現如今世界頂級車企豐田主動來需求合作,這無一不證明著這家中國車企,已經步入了世界知名車企的行列,它的產品變的越來越優秀,它的支持者和用戶也越來越多,它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領導者——比亞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聽說比亞迪與外國一家汽車公司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是真的嗎
「世界上最年輕的汽車公司」比亞迪,與「世界上最老的汽車公司」戴姆勒賓士就電動車及零部件合作訂立諒解備忘錄,並計劃聯合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新品牌電動車。
此次聯姻,業內人士表示,比亞迪是搭上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高速路」。也有專家表示,未來的中國汽車品牌應該誕生在環保和新能源等研發領域有突出業績的企業,如果還是傳統汽車工業企業,即使是國際大品牌,也會面臨巨大的轉型挑戰或危機。因此,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品牌聯姻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3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下稱「戴姆勒」)宣布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二者擬在電動車以及零部件領域深入合作,包括但不限於成立合資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合作是各取所需,比亞迪借勢賓士的品牌效應,在擴展國內市場以及進一步開拓歐美市場上形成更大的優勢;賓士則是藉助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這一未來市場。
吸引全球汽車「大佬」的目光
3月12日,比亞迪公布了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報,2009年汽車業務的營業額同比增長了142.79%,達到209.91億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53.18%。同時該公告稱,比亞迪繼續保持了充電電池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
比亞迪的業績不只獲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睞,也正在吸引「大眾」、「賓士」等全球汽車業「大佬」的目光。
比亞迪公關部經理徐安昨日表示,戴姆勒選擇與比亞迪合作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良好前景,而更重要的是戴姆勒看中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研發領域的先進技術,希望通過與比亞迪的合作提升自身在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領域的技術水平。
比亞迪此次與戴姆勒賓士合作,正好借勢全球第二大豪華車品牌,為出征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鋪路。華景咨詢董事長、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佟景國指出,在出征歐美市場之前,選擇戴姆勒這樣的合作夥伴是非常合適的。當然,戴姆勒之所以願意與比亞迪合作,也說明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方面是過硬的。
對於日內瓦車展上比亞迪和賓士展位相鄰而設,佟景國認為這是品牌間互相借勢。他指出,促成比亞迪與戴姆勒合作的根本原因有三點:首先,從全世界的汽車生產廠商來講,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體系、生產體系的儲備上佔有很高地位,比如它在新能源汽車人才的數量上是世界第一的,這個規模上的優勢可以支撐它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沖擊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次,汽車業產品與品牌的相關性太強,僅有優秀的技術體系是不夠的。與賓士合作可以藉助它的品牌優勢,藉助它的生產資源進入歐洲市場。再者,從新能源汽車的角度講,賓士在新的汽車時代已經產生「空殼化」了,戴姆勒也需要藉助比亞迪這樣一個新能源汽車的新勢力來給自己的汽車抓住一些實質性的內容。
合作或將延伸到新能源工程車
去年上半年,比亞迪也曾與另一家汽車巨頭「德國大眾」簽署過合作的框架性協議,表示雙方將在電動汽車及車用電池領域展開合作,但一年來,雙方的合作並沒有看到多少實質性進展。
佟景國認為,這次合作肯定要比和大眾的合作好一點。比亞迪和大眾的合作註定是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的,因為大眾從歷史上就不是一個汽車生產廠家,它是一個汽車生產企業的聯合體。這家公司相當於我國早年的汽車工業聯合會——汽車工業總公司,只是起一個產能協調的作用,下面的生產廠商是各自為戰的。而賓士則是一家完整的汽車生產企業,所以合作會有更多實質性結果。
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包括兩大體系,一部分是整車生產體系,另一部分是渠道銷售配送體系。戴姆勒可供比亞迪學習的地方主要在渠道。
佟景國指出,既然「二者擬在電動車以及零部件領域深入合作」,實際上,賓士轎車在戴姆勒體系中所佔的比重是很低的,戴姆勒的優勢主要是工程車,因為工程用車的耗能更大,因此雙方未來的戰略合作也可能延伸到新能源工程用車,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當然目前只是對它們未來戰略合作的一個猜測。」如果比亞迪真有這方面的戰略考慮,此次合作對於比亞迪未來的新能源工程車在歐洲市場的開拓和發展都是有利的。
事實上,徐安也表示,比亞迪和戴姆勒的合作已經運作了比較長的時間,這期間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曾經去戴姆勒汽車生產總部參觀,戴姆勒總裁也曾經來比亞迪參觀。
徐安表示,比亞迪將與戴姆勒此次合作將設立一家新技術合資公司,為中國市場設計、研究和開發新電動車、電力傳動系統、車用動力電池和電動車的相關零部件。未來新的合資公司將成為高端電動車的生產者。
然而,關於此次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作,網路調查顯示只有45%的調查對象比較看好。有關並購問題專家也認為,比亞迪與戴姆勒未來的合資企業當中,雙方在企業管理、品牌打造、市場開拓以及渠道建設等方面還將面臨一個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問題,但因為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未來合作成效究竟會如何還很難說。
佟景國認為,做新能源汽車的思維不同於傳統車,「光是拿出好車來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如何讓老百姓用上」。佟景國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難點不在於生產環境和生產能力,也不在於管理環境,而在於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對於政府、市場的影響是否足夠大,是否能建立起相應的市場體系。這一市場體系在全球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消費者認識方面還存在諸多誤區,比如,消費者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動力不足等」。
目前,新能源汽車核心的問題在於還尚未實現產業化,包括從設計到生產,以及相應加電站體系的建設完善,產業鏈體系尚未形成,因此,佟景國認為,這次合作更多應從戰略方面去考慮: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作短期內主要是為了共同培育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只能共同來合作創新。中國政府肯定很積極來培育市場,因為這是中國汽車業最後一次走上世界前列的機會。
改變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
雖然比亞迪從2006年開始,已經連續4年實現汽車銷量翻番增長,成為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新銳品牌。但要真正改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低質低價」的品牌形象,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佟景國指出,一個汽車品牌的打造需要12年左右,因為它的品牌成熟周期比較長。
徐安也指出,「品牌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我們一直堅持以『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我們相信,依靠我們在汽車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和優秀的市場表現,我們的品牌力也將會得到穩步增長。」
徐安表示,比亞迪從進入汽車產業之前已經開始了對電動汽車的研發,比亞迪堅信電動汽車將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為此它們還專門建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院。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憑借他們在電池領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已經成功研發出適合電動汽車的鐵電池技術,它具有高容量、高放電能力、高安全性的特點,目前已經應用在他們開發的F3DM\F6DM雙模電動汽車和E6純電動汽車上。
王傳福曾宣稱,到2020年,比亞迪要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目前,比亞迪正在以「創新者」的定位來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這個新的品牌形象定位要獲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還需加以時日。
佟景國指出,比亞迪要後來居上,有三件事必須做:首先,「僅僅從汽車角度是不行的,需要實現產融一體化,以融資貸款等多種形態的貸款來加速銷售,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另外,比亞迪需要形成多層次的品牌體系,任何一個品牌都是金字塔結構的,在金字塔尖,讓全世界消費者記住的可能是它的新能源汽車,但在著力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傳統能源汽車仍需要繼續發展。再者,比亞迪需要利用好我國的市場優勢,融入國家的汽車戰略,同時利用好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機會迅速崛起。
如果能做好這三點,佟景國認為,比亞迪完全有可能憑借後發優勢做到全球第一。另外,汽車行業最需要企業家精神,王傳福在企業家精神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Ⅶ 比亞迪負重前行,負債680億,揭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
目前時間各國的環保理念更強了,除了傳統的燃油車外,都在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以便應對更嚴格的排放法規,貫徹巴黎協定的具體內容,各國紛紛響應,給出了燃油車禁售表,其中以歐洲和中國最為積極,許多車企都在大力研發新能源車,電動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隨著特斯拉在上海建廠,股票大漲說明了新能源電動車大有可為,事實真的如此?
然而更大的危機還不止於此,比亞迪在11月發行高達100億的的公司債券,用於公司運營,從2019年來看比亞迪同通過發行債券以及借款共抽錯了680億元。680億對於比亞迪來說是什麼概念,2018年比亞迪的全年凈利潤也不過27.68億元,屬於是負重前行,而比亞迪只不過是電動汽車的縮影,在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後產生的副作用,也正是說明了新能源電動車的熱銷只不過是一個假象而已。
新能源電動車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是一場技術的較量,電動車的發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從國內來看,無論是新能源車的技術還是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消費者購買意願不高,特別是電池續航能力,以及使用過程中的充電問題,只有把這些解決了電動車才會被大家所接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比亞迪在美國受追捧拒爆料,斬獲美國最大純電動大巴訂單,比亞迪持續推動美國零排放公交變革,134台。
比亞迪在美國受追捧?拒爆料,斬獲美國最大純電動大巴訂單,比亞迪持續推動美國零排放公交變革,134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全球銷量前十榜出爐,比亞迪丟掉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特斯拉奪冠
2019年過去了,之前,我們對中國乘用車三大細分市場轎車、SUV和MPV市場進行了銷量的盤點,而今天我們來說說新能源,今天的榜單是全球新能源銷量前十榜單。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之前一直苗頭不錯的新能源怎麼也迎來了寒冬?
寫在最後:
在國內的新能源領域,合資企業當前仍以混動車型(PHEV)為主要突破點,尤其在華市場上,傳統車企也在正加入新能源大軍,比如奧迪在2019年推出了奧迪E-tron系列產品,到2021年將會在華推出9款新能源車型,一般為純電動車型。寶馬在2020年也將在國內推出6款新能源車型。2020年,新能源市場會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隨著政策收緊和市場的競爭,中國品牌新能源市場將會競爭更激烈,也會受到合資品牌擠壓,尤其是一些非競品車型,肯定會受到市場考驗。
備註:文章系車市特評工作室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19年1-11月):特斯拉第一,比亞迪第二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19年1-11月):特斯拉第一,比亞迪第二,北汽新能源第三
導讀
近日,EVSales網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數據。2019年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注冊量為17.65萬輛,較上年同期下降26%。其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同比分別下降了26%和25%。2019年1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的速度與10月相仿,這主要是由中國市場的大幅下滑造成的。
累計來看,2019年1-1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94.25萬輛,這意味著2019年的銷量將接近215萬輛,而2018年的銷量超過200萬輛。
分企業來看,特斯拉1-11月份以30.48萬輛的成績仍然奪得全球銷量第一桂冠;比亞迪1-11月份銷量為20.85萬輛,位居全球第二;而北汽新能源則以12.40萬輛的銷量排在第三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