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背後投資人
① 李嘉誠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破產,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之路有何坎坷之處
之前李嘉誠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破產,而最近關於新能源汽車這個話題,又被大家談論了起來,在去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車製造公司全都倒閉了,李嘉誠那也不例外,在2020年那個新能源汽車的大風口,所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變得比較困難,但是在如今新能源又被重新提起來,節省能源是我們一直要做的一件事情,而現在新能源重新被提起來,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之路到底應該怎麼走?
新能源汽車如果能夠在未來廣泛發展的話,對我們國家也是一個有利的事情。
② 王興押50億投資!新能源汽車為何能讓王興心甘情願掏錢
王興本來注重投資的是房地產行業,但是近年來王興開始投身到新能源汽車的建設當中,這是因為新能源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具有很好的未來前景和發展的前景,所以說作為商人,王欣必然會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資產。
第一點,新能源汽車是非常有前景的。因為以汽油為能源的汽車。已經出現了很多的風險和危害,比如說溫室效應和環境污染等這些負面作用。更有甚者,地球的資源已經隨著就能源汽車的不斷推廣,而面臨著枯竭的困境,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產生和發展是必然的事,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和光明的前途,所以王鑫不會錯過這樣一個機會。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是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王興作為商人主要是以利益為目的,所以這樣一個巨大的商機,他必然是不會錯過的,因此,投入幾十億對於曾經上過富豪榜的王興來說也是必要的投入。
③ 新造車企業瘋狂融資背後是什麼
6月12日,新造車企業拜騰宣布完成B輪5億美元融資,主要投資人包括中國一汽集團、啟迪控股、寧德時代等。創始人之一戴雷透露,C輪融資將在一年內完成,首款車型量產落地後,會啟動IPO。蔚來汽車此前也曾表示計劃今年赴美上市,目標融資20億美元。新造車企業融資腳步不停,卻少見量產交付,獲得生產銷售資質的企業更是寥寥。
2018北京車展上,蔚來、威馬、新特、雲度、奇點、前途等公司展出的都是即將量產交付的車型,而像愛馳、拜騰、正道等入局較晚的公司展出的還是量產車的概念版本,真正量產還有距離。
據公開報道,2011年新能源汽車的興起,2015年互聯網造車運動興起,新造車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300多家,在排隊等候審批的企業數量達200多家。對於新勢力造車企業來說,如果不能獲得發改委的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就不能進入工信部的推薦目錄,也就無法生產、上市銷售。
在此背景下,讓新造車企業不得不選擇借「殼」造車。拜騰汽車此前和一汽的合作就被解讀為尋找生產資質。除了拜騰,蔚來汽車在江淮代工生產,小鵬汽車找到了海馬進行代工。
據了解,如果新造車企業不能收購有生產資質的企業來讓自身也獲得生產資質,那就只能與與其他企業合作生產銷售的方式,曲線救國來實現量產。
內容來源:央廣網
④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騙局,事實真是如此嗎
現在電動車還有市場,無非是國家掏出了大量的現金補貼,而且上牌不用搖號和排隊,非常方便,如果把這些優惠條件去掉後,電動車將無人問津。其次,就是很多新能源車廠家,以前本來只是生產燃油車的。其加入新能源車生產和銷售,就是看到有巨大的補貼。一款汽車的出現以及新能源的出現都是為了人們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出現的,但國產電動汽車並不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是千方百計想著賺取政府的補貼以及騙取投資圈錢。
再說純電和插混,很多人說純電車不環保的理由就是發電也是火力為主,用電的時候似乎很環保,但是發電的時候污染則很嚴重。新能源概念絕對不是騙局,但把電說成新能源就是騙局了,因為「電能、電池」都不新,如果把鋰電池說成新,那麼只能說「鋰」是一種較新、有潛力的材料!目前,國家已經著手對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優勝劣汰,讓消費者買著放心,用著舒心,還新能源汽車製造和銷售的一片藍天。
另外,如果純電動車採用雙模電池,即主電池無需可更換,輔助電池可更換就行了!輔助電池只需能跑五十公里(綜合工況)以上就行了。
⑤ 易鑫集團背後的投資人都有誰
易 鑫 集 團 是 國 內 專 業 的 汽 車 金 融 交 易 平 台 , 成 立 於 2 0 1 4 年 8 月 , 2 0 1 7 年 1 1 月 1 6 日 在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上 市 。 作 為 中 國 汽 車 金 融 交 易 大 生 態 的 先 行 者 , 易 鑫 的 股 東 包 括 騰 訊 、 京 東 、 百 度 、 易 車 等 重 量 級 戰 略 投 資 人 。
⑥ 雷諾10億入股江鈴新能源,背後有何玄機
雷諾寄希望於新能源開拓中國市場
除了雙積分壓力外,雷諾更希望通過與江鈴新能源的合作,實現新能源車型快速增長。由於雷諾再次進入中國市場較晚,2016年才推出首款國產產品,而且產品和品牌傳播集中在進口車型上,使得東風雷諾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留給市場的印象並不深刻,導致銷量呈現出下降態勢,2018年全年銷量也僅為5萬輛。
銷量下跌促使雷諾將希望放在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除了此次與江鈴新能源組建合資公司,2017年,雷諾還與東風、日產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至此雷諾在華完成了新能源雙合資公司布局。
其實,雷諾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增長並不無道理,在歐洲新能源市場,雷諾擁有極高的市場份額以及銷量。
據統計,雷諾在歐洲累計銷量達到20萬輛,電動車在歐洲電動車市場排名第一,擁有22%的市場份額以及三分之一的保有量,連續四年位列歐洲電動車銷量榜首。2019年上半年,雷諾ZOE在歐洲累計銷售19398輛,占據新能源銷量榜冠軍。
對於雷諾與江鈴新能源合作,有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雷諾面對中國這么多新舊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何選擇江鈴新能源?
一、「雙資質」。2016年年底,江鈴新能源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成為國內最早獲得「雙資質」的造車企業之一。成立合資公司後,雷諾不用為生產資質而擔心產品落地。
二、生產基地。江鈴新能源擁有年產5萬輛的生產基地,具備完整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以及電池包工藝。
三、渠道建設。截止2018年年底,江鈴旗下品牌經銷商多達600多家,遍布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同時,江鈴新能源提供456個售後服務站點,遍布全國197個市縣地區。即便是新建渠道,合資公司也可以依託江鈴豐富的經銷商資源迅速布局。
但江鈴新能源也存在問題。目前江鈴新能源擁有易至EV3、E400、E200N等6款新能源產品,主要以A00級微型車和A0級小型車為主,與市場主流純電動小車相比,江鈴新能源產品並不佔優勢。
⑦ 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商機
各個行業均有滲透,只不過大部分企業之間的聯系很小。隨著全世界資源儲備量逐年減少,大部分國家的汽車製造公司會轉變製造汽車的類型和種類。之前大部分汽車製造公司製造的汽車屬於高耗能源類型的汽車,現如今,絕大部分汽車公司都會開發新能源汽車。除了許多先進的汽車製造廠商之外,大部分互聯網巨頭企業也會投資新能源汽車,這也說明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發展的一種趨勢。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解決世界能源供應不足的現象,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可以改變大部分年輕人的出行方式。它可以解決年輕人對汽車的渴望,也可以幫助年輕人減少上下班的時間。
世界資源正在快速下降
工業發展需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源,除了化學原料之外,企業還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原材料,大部分原材料都屬於不可逆的自然資源。當世界各國逐步建成工業體系之後,這些國家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高。這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越來越大,開發力度越來越大,地球蘊藏的自然資源卻在逐步下降。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有許多商機,一方面可以扭轉世界各國資源浪費和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另外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還可以將可再生資源轉變為汽車動力。
⑧ 李斌稱蔚來已融資150億美元,這能說明什麼問題
這說明蔚來汽車的模式已經獲得投資人的認可。在最近的訪談中,蔚來汽車創始人表示,截止目前為止,蔚來的融資總額已經超過145億美金,可以說獲得了不少投資人的認可。當然在2019年的時候,蔚來汽車一度遭遇資金困境,還好合肥市政府及時出手,投資了蔚來,幫助蔚來度過難關。事實也確實如此,蔚來汽車上市的時候,事情發展並沒有如預期的順利,ipo募資比預期融資少了一半以上,這讓蔚來汽車的整體戰略都不得不調整。
其實一直以來,蔚來走的路線和其他車企就不一樣,其他車企更多是採用性價比的方式來搶奪市場,但蔚來直接對標BBA,第一款車售價就在30萬以上,這也展現其想沖擊高端的決定。至少在此之間,還沒有任何一家國產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蔚來一樣的成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蔚來汽車的銷量還有望上升,獲得更大的突破。
⑨ 新能源汽車行業背後有著怎樣的擔憂
文陳旭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純電動汽車技術的升級,新能源汽車產品逐漸被使用企業及個人用戶所接受。
從2015年開始,國內新能源行業迅速發展,短短半年時間里,就有江淮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整車企業宣布將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並擬募集資金凈額近千億元。
一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群雄四起,讓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充滿生機和希望。
機遇的後面往往還伴隨著風險!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行業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而多方企業和資本的介入,也是推動整個產業在競爭中走向上升的重要基石。
傳統汽車行業由於發動機、變速箱等諸多技術高門檻的限制,進入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但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除了包括電池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之外,核心的技術壁壘已經大幅降低,且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盈虧平衡點要低於傳統汽車。
在良好的市場前景下,在資金多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必然會吸引企業與資本的胃口。
但同時也會出現大批企業想要趁機「撈錢」的現象。
在之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多次明確對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補貼的時間表,屆時相關車種銷量下跌的形勢不可避免,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和資本反而緊鑼密鼓地趕在政策退坡和退出之前加大了對相關產業的投資,存在僥幸的心理,試圖趕上政府補貼的末班車,致使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風險。
而除了產能過剩的風險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對另一個層面的擔憂。
由於產業發展規律的作用和此前技術的掣肘,2017到2018年,不排除前期的部分純電動產品將因為電池壽命等技術瓶頸而出現問題的顯性化,從而使前期在相關產品中賺足眼球和利潤的企業為此背上包袱。
靠吃補貼活著的新能源車企還能走多遠?
新能源汽車在補貼退坡的影響下,鋰電池板塊、新能源客車板塊股票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新能源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補貼退坡的沖擊。
與此同時,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已陸續出台,新的補貼政策對行車里程、電池密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要求,對續航里程、電池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難看出,補貼退坡與雙積分政策對傳統車企、低產能車企的沖擊較大,但是對技術領先、規模效應更強的頭部車企於卻表現出利好的一面。
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的調整一方面提出了更明確細致的要求,加速了產品和企業的優勝劣汰,釋放了扶優扶強的信號,符合國家優化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
另外一方面恰恰說明了政策本身是具有「側重性」的,並非一味的下調退坡,而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資源整合的加速,也是對行業產能結構優化的推動,將大大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提升。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提高的基礎上,優質產品和優勢企業將會愈加顯露頭角,而一些只為「騙補貼」不思進取的車企也將灰飛煙滅。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一些投機取巧的企業將無法生存,新能源汽車的賽道正逐漸變窄,行業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那麼對於新能源企業來說,不能只看到機會,同時還要預知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甚至整個新能源行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