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協會
Ⅰ 電動汽車 充電標准(插座)還有就是有關於標準的協會沒
可參考GB/T20230-2006
Ⅱ 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是個什麼組織
一、聯盟的性質。該聯盟是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由國內主要電動汽車製造企業、能源供應企業、通訊服務企業、充電設施指導企業、充電運營服務企業、第三方機構、相關社團本著自願平等、互惠合作的原則,建立的非營利的社團組織。
二、聯盟組織機構和成員。該聯盟由國內主要電動汽車製造商、能源供應商、通訊服務商、充電設施製造商、充電運營服務商、第三方機構和相關社團組織組成,聯盟指導單位為國家能源局。為什麼是國家能源局呢?因為國家能源局是負責能源行業發展規劃編制的,充電樁涉及到電力,肯定和能源局有關。
聯盟主任委員單位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執行副主任單位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主任單位暫定11家,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普天、中興通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北汽、比亞迪等等(注意,基本都是國家隊)。目前已經確認了39家發起人。
聯盟秘書處有5家組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電力聯合會、國家電網、中國普天、一汽。秘書會下面暫定四個專業委員會,一個負責充電運營服務協同,一個負責充電標准實施和認證協同,一個負責充電設施網路智能化管理,另一個負責其他的技術協同。
三、聯盟的實質性工作。
1、進行充電運營服務方面的調研和研討。成立聯盟僅僅是搭建了一個加強服務、互聯互通的架構,真正的加強服務、互聯互通還有待於聯盟的工作。
2、與國際相關機構合作,在充電聯盟充電設施發展方面進行交流,包括技術發展的各項工作。
3、完成智能信息管理平台架構方案的論證並且實施推進方案。
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的智能管理平台有什麼用?包括實現充電設施之間、車和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對用戶提供充電樁的信息,上哪兒能找到充電樁,這個樁空不空,提供便利於用戶的各種制度,刷卡也可以,用手機也可以,對於入網的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過程進行安全監測和風險提示,對整車企業車輛產品、充電設施產品運行情況多進行監控和第三方評估。
【魯能智能,專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領導者】
Ⅲ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的業務職能
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本行業協會具有提供調查研究建議、自律管理、信息引導、咨詢服務、國際交流等基本職能,主要業務工作是:
(一)調查研究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濟運行、企業改革、技術進步、資產重組等方面的情況,為政府制定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政策、技術政策、法律法規及行業改革與發展方向等提供建議和服務;對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有關的技術經濟政策、貿易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貫徹進行跟蹤研究,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新能源汽車行業和企業的意見和要求;
(二)收集、整理、分析和發布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與經濟信息;跟蹤了解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動態和技術進步趨勢,進行市場預測預報,為會員單位、全行業、政府和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經政府部門授權,依法進行行業統計;
(三)負責組織協調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遭受外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的應訴工作,負責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損害調查工作,配合政府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
(四)受政府部門委託,組織制修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組織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工作的政策法規,組織宣傳貫徹各項技術標准並提供有關建議;
(五)制定並監督執行行規行約,規范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價格爭議,維護公平競爭;
(六)反映會員要求,協調會員關系,維護其合法權益;
(七)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技術經濟交流活動,與國際對口行業組織進行交往;經政府部門授權,組織、協調、舉辦行業的大型國內與國際展覽(銷)會,為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服務;
(八)按照會員單位的要求組織人才、技術、職業、保護產業安全培訓;
(九)辦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綜合性刊物,開展咨詢服務;
(十)參與項目及產品論證評價,參與生產與流通領域資質審查;
(十一)承擔政府部門委託的其它任務,提供會員需要的其它服務。
Ⅳ 電動汽車需要年檢嗎
需要年檢。對於私家車來說,無論是純燃油車型還是電動車型,在過了6年的使用之後都需要上線檢測。在6年到15年之內車型是一年一檢。過了15年使用期之後為每半年一檢。
只是在檢測項目上,燃油車型和純電動車型有所差異。純電動車型在尾氣檢測一項,不需要上線檢測。而像其他的例如燈光外觀底盤等功能檢測,純電動車型也需要涉及。
在年檢通過之後,純電動車型也需要像春燃油車型一樣在車窗上粘貼年檢標。證明該車已通過了當年的年檢。
(4)電動汽車協會擴展閱讀:
一、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1)無污染,雜訊低 與內燃機汽車相比,新能源電動汽車工作時不產生排放污染物,驅動電機工作時產生的雜訊也比內燃機產生的雜訊小。
但是,使用新能源電動汽車並非絕對無污染,例如在使用鉛酸蓄電池做動力源時,電池製造、使用過程中人們都要接觸到鉛,蓄電池充電時會產生酸氣,造成一 定的大氣污染。
另外,蓄電池充電所用的電力,在用煤炭作燃料時也會產生CO、SO、粉塵等有害排放物質。但總的來說,它的 污染比內燃機的廢氣要輕得多。
(2) 能源效率高,來源多樣化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研究表明,其能源利用效率已超過汽油機汽車,特別是在城市運行時,汽車走走停停,行駛速度不高,新能源電動汽車更加適宜。
新能源電動汽車停止時不消耗電量,在制動過程中,電動機還可以自動轉化為發電機,實現減速制動時能量的回收利用 另一方面,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應用可有效地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
向蓄電池充電的電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氣、水力、核能、太陽能、風力、潮汐等能源轉化而來,除此之外, 如果夜間向蓄電池充電,還可以避開用電高峰,有利於電網均衡負荷,減少費用。
(3) 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方便 新能源電動汽車較內燃機汽車結構簡單,運轉、傳動部件少,維修保養工作量小,當採用交流感應電動機時,電機無需保養維護,而且新能源電動汽車容易操縱。
(4) 動力電源使用成本高,續駛里程短 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尚不如內燃機汽車技術完善,一方面是動力電源(電池)的壽命短,使用成本高;
另一方面是電池的儲能量小,一次充電後行駛里程不理想,電動車的價格較貴。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二、電動汽車年檢需要帶的證件
1、《機動車檢驗標志申請表》(這個不用帶,現場提供,直接填寫);
2、機動車行駛證;
3、交強險保險憑證;
4、車船稅納稅或者免稅證明(一般和交強險一起買的,在交強險保單里能找到這項,找不到的問一下保險公司,有些地區會分開交);
5、車主身份證。如他人代辦的,代辦人需攜帶自己的身份證。
三、電動汽車年檢手續
一.必備文件資料:
行駛證正副原件,路橋費IC卡,養路費繳訖證明,車船使用稅證明,保險卡原件,身份證原件;
二.網上查詢有無違章記錄,違章已經處理;
三.自辦程序:
1、駕駛協會領年審表,蓋章;
2、持年審表,到車輛轄區交警隊蓋章(檢查急救包、滅火器和警示牌,購買急救包65元,滅火器55元);
3、持年審表,到車輛檢測線入口處簽字,進入檢測線,先繳100元,檢查車輛項目:前後制動、後駐車、尾氣、燈光、喇叭聲音,檢測項目結束。
然後是發動機模號,在辦公室領檢測結果表,在發動機模號處繳不合格項調校費、復驗費和模號費(20元)
然後持檢測結果表回辦公室,復印保險卡、路橋費、身份證、車船稅證明(費3元)。最後,持年審表、檢測結果表和行駛證,領車輛檢測合格證、行駛證列印有效期。
4、到轄區車管所車輛年審窗口,年審表、車輛檢測結果表入檔,路橋IC卡舊卡換新卡。
Ⅳ 聚焦百人會|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會後繼乏力嗎
「希望大家對新造車企業多一點包容,新造車勢力大部分成立在四到五年,而特斯拉成立17年。中國很多整車廠,比如民營的吉利都是17到20年,一個五年的企業跟一個大概十幾、二十年的企業差距巨大,但我們也在快速的奔跑。」?何小鵬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電動汽車公司 電動汽車供應商有哪些
電動汽車屬新興能源品,市場非常大
中國優質的供應商有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恆通客車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通客車控股有限公司
等等 知道相關資訊點擊 中國汽車供應商網。
Ⅶ 豐田掌門人炮轟電動汽車不環保,他說的是事實嗎
當年諾基亞手機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比被微軟收購更令人悲痛的是,諾基亞盛行和衰落的歷史經常被後輩反復提出,成為「不順應新趨勢就會被時代淘汰」的典型事例。鵬汽車首領何小鵬又想起諾基亞的故事,豐田汽車掌門豐田章男最近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發言時表示,目前電動汽車過度宣傳。支持者們沒有考慮發展帶來的碳排放和電動汽車轉型的費用。豐田章男說:「純電車實際上可以帶來更多的污染。部分地區認為,電力主要是通過燃燒煤炭和天然氣供應的。」如果日本所有的汽車都用電力運行,日本夏天就會耗盡電力。另外,很多企業將消失,很多投資資金將付諸東流。」
與此同時,全面轉換為電動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需要14 ~ 37萬億日元(約8,850億韓元至23,400億韓元)。雖然張文人大肆指責電動車,但是豐田集團正在向電動車全面前進,豐田長子的發言也被認為是公司在技術的平穩過渡中爭取時間。但是,與其他企業將鋰離子電池純電車品種用作開發技術路線不同,混合動力車型和氫燃料電池車型仍然是豐田汽車關注的焦點。
Ⅷ 電動車行業協會
在籌辦中
Ⅸ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組織結構
百人會設立理事會、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與秘書處。 (排名不分先後) 萬 鋼 科學技術部部長
苗 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楊傳堂交通運輸部部長
解振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吳新雄 國家能源局局長
劉 昆 財政部副部長
汪恕誠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國寶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趙維綏 文化部原副部長
廖曉淇 商務部原副部長
許善達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龍永圖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 聯合主席:徐冠華吳敬璉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付於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王秉剛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
黃其勵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孔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衣寶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 駿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 理事會由百人會全體成員組成
理事會 理事長:陳清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
理事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理事會 副理事長:董 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馮 飛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 政府部門:
張相木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
許甘露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
陳家昌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
曾曉安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
方 向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張志宏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務副主任
武 平 科技部高新司交通處處長
許心超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
劉建華 上海市經信委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處長
余 偉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發展處處長
陸象楨 深圳市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
何秀林 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
戴 兵 合肥市科技局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辦公室處長
汽車領域:
徐建一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
胡茂元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 平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
徐留平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和誼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同躍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 進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玉祥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成強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魯冠球 浙江萬向集團董事長
張進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 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任曉常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鮑文光 山東新大洋電動車有限公司
能源領域:
劉振亞 國家電網董事長
邢 煒中國普天董事長
周吉平 中國石油董事長
王宜林 中海油董事長
張玉卓 中國神華董事長
信息領域:
常小兵 中國聯通董事長
侯為貴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國軍 銀泰集團董事長兼菜鳥網路CEO
郭 為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 平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交通規劃領域:
王笑京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胡劍平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
李曉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甄子健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中心交通處研究員
高校及研究機構:
金勤獻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
孫逢春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余卓平 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
許 敏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高世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王曉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 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 剛 科技部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郭淑英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首席專家
李建秋 清華大學教授
劉濤雄 清華大學教授
龔慧明 能源基金會(中國)交通項目主任
關聯產業領域:
吉學文 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明明 超威集團董事長
秦興才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孔昭松 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平 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建華 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主任 主任:
歐陽明高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
李慶文 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開國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吳志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秘書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副秘書長: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黃永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王賀武 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
張國強 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副主任
Ⅹ 中汽協: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破16萬輛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2020年10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55.2萬輛和257.3萬輛,環比增長0.9%和0.1%,同比增長11.0%和12.5%。可見,盡管受國慶和中秋雙節假期影響,10月有效工作日有所減少,但汽車市場需求依然延續了快速增長勢頭,當月產銷環比和同比均保持增長。
圖片來源:中汽協
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6萬輛,創單月歷史新高,環比和同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分別達到16.7萬輛和16.0萬輛,環比增長19.6%和13.9%,同比增長69.7%和104.5%。
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1.4萬輛和90.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2%和7.1%,降幅較1-9月大幅收窄9.5和10.6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71.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2.2%和6.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5萬輛和18.1萬輛,產量同比增長4.6%,銷量同比下降7.4%;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7輛和658輛,同比分別下降53.5%和50.4%。可見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降幅較1-9月已有了明顯收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量結束下降,開始呈現小幅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