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動汽車安全
A. 數據顯示:特斯拉起火事故率高於我國新能源汽車
9月20日,在南京空港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全球智慧出行大會(GIMC2020)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介紹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在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他介紹,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萬分之0.49,2020年是萬分之0.26,比燃油車的萬分之1到萬分之2,要低很多。
大會上,孫逢春院士根據數據報告,給出了以下七個結論:
1、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比例低於傳統燃油車。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率是0.0049%,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年化火災事故率是0.0026%。根據公安部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傳統燃油車的年火災事故率約為0.01%~0.02%。
2、我國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率顯著低於國外水平。2012-2019特斯拉安全報告表明,每行駛2.8億公里就發生一起特斯拉車輛燃燒事故。而在2018-2019國家監管平台統計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每行駛4.47億公里發生一次燃燒事故。
3、大型車企新能源汽車的著火車輛較少。
4、著火車輛中乘用車佔比較大。2020年目前統計的54輛著火車輛中,乘用車25輛,佔比46.3%。
5、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相對較好。
6、行駛狀態下著火車輛較多。具體來看,起火車輛中,靜置狀態佔31.4%,行駛狀態佔40%,充電狀態佔17.1%,未知狀態11.4%。
7、2017年及以前出廠的新能源汽車事故率較高。
目前,工信部已發布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新標准方案中,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提醒駕乘人員;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等。新標準的實施,也能夠進一步保障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
B. 電動汽車的安全防護工具有哪幾類
電動汽車使用安全防護防護絕緣工具可以有效防止意外觸電事故的發生,我國的絕緣工具分為3個類型:
(1)I類工具是指採用普通基本絕緣的電動工具。在防觸電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還應附加一個安全預防措施,即對正常情況下不帶電,而在其基本絕緣損壞時變為帶電體的外露可導電部分作保護接零。為了可靠,保護接零應不少於兩處,並且還要附加漏電保護,同時要求操作者使用絕緣防護用品。
(2)Ⅱ類工具是指採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電動工具,在防觸電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其基本絕緣,而且有將其正常情況下的帶電部分與可觸及的不帶電的可導電部分作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隔離措施,相當於將操作者個人絕緣防護用品以可靠的、有效的方式設計製作在工具上。
(3)Ⅲ類工具是指採用安全特低電壓供電的電動工具,在防觸電保護方面依靠安全隔離變壓器供電。
在高電壓新能源汽車維修時,要求工具具有Ⅱ類以上的工具類型。
C.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由什麼決定
近些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較為迅速,保有量也在穩步提升。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344萬台。但是新能源汽車也是代步工具,安全應當放在首位。那麼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由什麼決定的呢?
寫在最後
所以,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而最主要的就包括動力電池、車身結構以及其他的安全配置方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當前電動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還有16個月補貼就要取消,現在市場化的進程已經開始,實際上電動車站在新的起點上。
8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針對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作出了詳細解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電動汽車?發展什麼樣的動力電池?
總結為四個問題:
第一,節能減排是電動汽車的宗旨。
第二既安全又節能的車才有前途。
第三是安全節能的車需要用什麼電池?
第四是充分利用積分促進節能減排。
提高安全性、堅持節能減排宗旨,具體做法有四條:
一是積分與節能減排掛鉤,進一步與純電動車里程脫鉤。
二是純電動車微小型化,鼓勵發展低速車,電池隨市場來定。
三是發展增程式技術,用各種電動車。
第四是發展快充電廉價的磷酸鐵鋰電池或者是電池電容。
官W:華夏能源網
E. 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哪個安全性更好
因為傳統汽車已經發展了這么多年了,經過了無數的改造以及改進,無論是發展歷史還是安全性都是比電動汽車強的。我們作為廣大汽車用戶在選擇購車時,安全問題是首當其沖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辨別出一輛車是否安全呢?就目前而言,有兩種辦法,其一,就是老牌車輛的安全測試評估機構C-NCAP的測試成績,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其二,中保研C-IASI的測試成績。
在主動安全配置方面,有著智能化突出為特點的純電動汽車還是有著比較高的優勢,相對於傳統的燃油版汽車,純電動汽車的電氣化比例更大更高,重點是在車身上放了很多的感測器,這里還是拿威馬EX5(參數|圖片)(參數|圖片)舉例,威馬汽車的L2級別的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提供前置單目高清攝像頭,三個毫米波雷達,四個全景攝像頭和十二個超聲波雷達,這些配置除了充當汽車的「眼睛」外,還提高了汽車的主動安全系統的效率。
所以來說,像什麼車身穩定系統、自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盲區預警等,C-NCAP會主要考驗的主動安全配置,對於威馬EX5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以致於取的好成績也不足為過。
在被動安全部分,純電動汽車可是背了不少鍋,只是因為純電動汽車發展的歷程不如燃油版汽車長久,從而使得技術也不是很完善很健全,所以在碰撞後經常會出現起火自燃的情況。畢竟燃油版車型發展了很久很久了,也有了很多豐富的經驗,技術方面也是比較成熟的了,而純電動汽車還需要不斷完善,不過,通過C-NCAP的碰撞結果來看,電動汽車對於動力電池的保護也已經是不錯的了。
總得來說,燃油版車型和純電動車型,到底哪個更加安全一些,我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能片面看待任何事物,也不要輕易帶節奏。畢竟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只有在技術成熟和產品健全的情況下,嚴於律己,才能真正的做到對安全負責
F. 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都有哪些
近些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新能汽車憑借自身的優勢,已經它已成為許多人在購買車輛的首選。車子多了,但是相對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關注,尤其是今年發生的幾起電動汽車自燃事件,讓人們對這個新興事物,又愛又恨,雖然車輛的優點多多,但是對於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
從車輛本身的設計上面去分析,首當其沖的就是電池安全問題,電池的常見的安全隱患幾種,第一種電池充電的安全隱患,電池一旦過充的話對於車輛來說就會引發車輛出現自燃的情況出現,現在車輛的電池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由於電池內部的金屬鈷元素穩定性較差,一旦電量充太滿,容易使其電極產生結晶,產生大量余熱。
第二種就是在行駛過程中線路松動造成短路引發起火由於一些車輛在設計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到車輛的空間,把車輛的動力電池下掛在底盤下面,在駕駛的過程中不小心或者碰底就會導致線路短路引發電池的安全隱患,其次就是電池本身在設計的時候所產生的的車輛電池質量問題,這一類和車輛電池老化以及內部的電極受損所引起的。
其次由於電動汽車本身的構造沒有發動機等原件,在車輛的噪音上面來說相對傳統的燃油車而言小了很多。在低速行駛的過程當中會給周末的人造成一定的影響,很有可能感覺不到周圍有車輛的存在造成的安全隱患,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帶著兩面性的。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在使用的時候按照要求去進行相關的保養,減少超出控制范圍的事故發生。雖然這些問題有,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安全隱患也不再是被人談論的對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新能源車的崛起依然是大勢所趨。
舉報/反饋
G. 電動汽車真的安全嗎
新鮮事物的出爐一般都會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像汽車這種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大件,一定是經過了各種各樣的檢測才會上市的,所以是不用擔心的。
自燃這種事情,燃油車不見得比電動車少,但是強大的陰暗面放大效應導致電動車自然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加吸引大家的胃口。畢竟每個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
想想最近的德國某車企
舉一個例子:
7月13日,2019年第二批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測試結果公布,小鵬G3以綜合得分率92.2%獲得C-NCAP測試五星評價,成為2018版C-NCAP測試規則發布後,首批參與測試並獲得五星評價的純電動車型之一,同時,在綜合得分率及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分項得分率中,均位列純電車型第一名,獲得全滿貫。(測試車型為2019款小鵬G3智享版)。
H. 新能源汽車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對於我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比較晚,屬於新興事物,目前通過使用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存在如下一些安全問題需要解決,1,防火方面,有些新能源汽車在設計時,電池與乘客艙之間沒有形成熱隔離,起火後,防火隔離沒有安全保障。2,碰撞方面,目前的電動汽車對於車身和電池的防護不足,一旦發生碰撞,很容易造成短路起火。3,防水方面,由於製造水平原因,整車密封性能相對較差,與暴雨或涉水時,可能使關鍵零部件進水,造成短路起火。防觸電方面,在設計時,車內有裸露的電線,無防護欄或金屬網等,高壓系統沒有隔離和絕緣措施,容易發生觸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