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敏安電動汽車
A. 面對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地補該怎麼辦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過3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和傳統燃油車銷量微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了高增長態勢。可以確定的是,新能源汽車當下的大好形勢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特別是作為核心推動力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更是功不可沒。中央、地方兩級政府直接將「真金白銀」送到消費者手中,極大地拉動了新能源汽車需求,成為了銷量增長的強效助推劑。

B. 政府對汽修高級技工的新政策2017
2017年影響汽車和汽修行業七大政策
政策一:2017年1月1日起全國實行國Ⅴ排放標准
2017年1月1日起,國Ⅴ排放標准將在全國范圍全面實行,所有製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客車和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國V標准要求;與此同時,車用燃油也將進行油品升級,93#、97#汽油將會被92#、95#汽油全面替代,93#、97#號汽油將載入史冊。
事實上,早在2016年4月1日,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遼寧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海南省這11個地區已開始實施國V排放標准,2017年1月1日起,國V排放標准將在全國范圍內的其他省市落實。
解讀:國Ⅴ就是「國家第五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要求顆粒物排放限值在0.0045g/km以下(國Ⅳ是0.025-0.060g/km),另外對於尾氣中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氣體含量也有降低。以上海為例,去年注冊登記總量35萬輛左右計算,預計年度新增車輛可以減少氮氧化物年度排放量1000噸左右。
影響:國Ⅴ排放標准實施後,新車符合該排放標准才能上牌,消費者在購車時需要留心這一指標。國Ⅳ車型不能進行外遷過戶到其他城市,會影響二手車的殘值和銷路;此外加油站的燃油將由93#、97#變更為92#、95#,部分城市還有更高標號的98#燃油。(新車油箱蓋處一般會標注所需燃油標號最低標准,按照該標准選擇燃油即可)
政策二:車內空氣質量強制達標 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根據環保部最新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強制標准徵求意見稿,車內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質都有了更為嚴苛的限量值,並給出了汽車廠家強制執行的時間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銷售車輛必須滿足本標准要求;此前已經定型的車輛,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強制標准要求。
車內污染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種物質對人體的危害較為嚴重,新標准對這些有害物質都給出了明確限值。特別是苯由原標準的0.11mg/m3加嚴為0.06mg/m3,甲苯由原標準的1.10mg/m3加嚴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由原標准1.50mg /m3加嚴為1.00mg/m3。
解讀:新標准提出,汽車製造企業應保證批量生產車輛的內飾零部件與備案信息一致,否則將判定為環保一致性檢查不合格。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隨機在生產線上抽取批量生產的汽車進行環保一致性檢查,如果抽取的樣車檢測合格,則判定環保一致性檢測合格。如果檢測發現8項指標中任何一種污染物超標,都將判定為不合格。
影響:新標准主要針對新車,而在用車的空氣質量問題,據國內車企技術專家介紹,應當勤開窗多通風,霧霾天氣中,則開啟內循環過濾系統,但空調濾芯需要定期更換。此外,正規渠道購買的凈化器等凈化系統以及碳吸附產品,也是不少車主的解決方案之一。
政策三:2017年試行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於今年8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要求相關部委、企業、行業協會反饋書面意見。據悉,該管理辦法擬於2017年開始試行,2018年正式實施。
《徵求意見稿》稱: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將根據規劃目標,對燃油汽車規模企業設定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產銷量的年度比例要求,並折算為企業應繳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數量。
制定該政策基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增長,大規模財稅補貼難以為繼;一方面,燃油汽車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已開始凸顯。主要針對的企 業為生產和進口燃油汽車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對於燃油汽車企業產銷未達到一定規模、但新能源汽車達到一定數量,且自願納入管理的企業也可按此管理辦法執行。
該管理辦法中所指的新能源車主要包括符合GB/T19596、GB/T24548、QC/T837等有關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純電動汽 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該管理辦法借鑒了美國加州ZEV政策,並結合中國現有的燃油汽車油耗管理政策,將兩者合並實施對汽車碳排放進行管理。
解讀:「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是指汽車企業生產和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相對於燃油汽車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企業可通過生產、進口新能源汽車生成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或從碳排放市場交易獲取新能源汽車碳配額。
新能源汽車碳配額也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但作為一種獨立的交易產品,新能源汽車碳配額在交易體系中將單獨管理,交易主體限定在規定的范圍,避免與其他配額交易交叉。
影響:《徵求意見稿》提出,燃油汽車規模企業和新能源汽車規模企業有不按規定提交年度新能源汽車碳配額報告的,由國務院碳交易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由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其處以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在履約上,燃油汽車規模企業每年應向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提交不少於其上年度應繳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履行上年度的配額清繳義務,逾期不履行的,對不足的配額量,按照清繳截止日前一天配額市場均價處以3-5倍罰款。
政策四:新能源車生產企業准入規則 有望於2017年正式實施
工信部於今年8月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修訂徵求意見稿)》。業內人士判斷,新規有望於2017年正式實施。
對於申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企業,《修訂徵求意見稿》要求需要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後服務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並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條件及審查要求》。按照《要求》,審查條件將有17項具體條款,其中有8項為否決條款,只要超過2項未達標,則該企業就不被准入。
解讀:新華社報道稱,《修訂徵求意見稿》,重新劃定新能源汽車范圍,提高企業准入門檻,強化產品安全監控。根據意見稿,工信部將新能源汽車范圍調整為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在企業准入方面,取消了企業應掌握車載能源、驅動系統、控制系統三項「核心技術」之一的要求,調整為應具備控制系統的開發能力,以及車載能源和驅動系統的集成、匹配能力,並在設計、模擬、試驗驗證等方面相應增加或提高了要求。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強化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監控,增加對已銷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車的運行和安全狀態進行全生命周期實時監控的要求。
影響:目前,北汽新能源、五龍長江EV、長城華冠旗下的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電動汽車5家車企已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業內專家預計,新的准入規則實施後,預計兩年內達到條件的新增新能源整車企業為10家左右,並且不再新增自製底盤的改裝類生產企業。同時,預計兩年後現有119家整車企業約有2/3的企業可達到條件;現有85家自製底盤的改裝類企業約有1/10的企業可達到條件。
政策五:電池行業新規范 有望於2017年全面執行
今年11月,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主要從生產能力、安全要求、研發能力、回收利用等幾個方面,對2015年發布實施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 規范條件》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工信部將結合社會各界反饋的意見建議,盡快發布並在2017年實施新版《規范條件》。
《徵求意見稿》指出,本規范條件所指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包括動力電池單體生產企業(以下簡稱單體企業)和動力電池系統生產企業(以下簡稱系統企業),其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 年產能力不低於80億瓦時,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於1億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於1千萬瓦時。
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低於80,000套或40億瓦時。生產多種類型的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系統企業,其年產能力需分別滿足上述要求。
技術方面,《徵求意見稿》要求企業應建立產品設計開發機構,配備相應的研究開發人員,其占企業員工總數比例不得少於10%或總數不得少於100人。動力電池產品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要求,並經具有資質的汽車動力電池相關檢測機構測試合格。
解讀:工信部此舉意在引導規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健康發展。徵求意見稿中要求動力蓄電池檢測要通過《汽車動力蓄電池單體和系統生產企業延伸檢查要求》,否則搭載該電池的新能源車輛將無法進入推廣目錄、無法獲得補貼。
已通過延伸檢查的單體和系統生產企業,不需重復檢查。延伸檢查要求與《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的要求一致,除了生產規模等方面要求,還需達到2015年發布的電池新國標。
影響:據行業人士介紹,目前動力鋰電池行業已經形成了中、韓、日三國鼎立的競爭格局,三個國家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90%以上。不過中國電池生產的技術水平仍落後於日韓,真正能生產高質量產品的企業屈指可數。
截至目前,工信部共發布四批57家符合規范條件要求的企業目錄。此前備受關注的LG、三星等外資企業依然並未入選。據統計,目前國內車用動力電池有60%-70%來自於外資企業。而目前外資企業被擋在目錄之外,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產生不小的影響。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電池企業,特別是外資電池企業進入目錄,國產電池也依然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具有核心技術和資金規模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反之,那些生產能力差,產品質量低的小企業也可能被兼並重組,或者被淘汰。
此外《徵求意見稿》中提到,電池企業應當建立從原材料、部件到成品出廠完整的檢驗和可追溯體系,實施計算機信息化生產管理,建立生產管理資料庫。此舉有助於 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產品續航里程、電池型號、電池組容量等關鍵指標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信息的一致性進行核查,防止騙補等事件發生。
政策六:新能源補貼新政即將出爐 2017年將實施
據報道,社會各界翹首以盼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今日終被四部委會正式簽定完畢,經歷了騙補風波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何去何從,將於本月中旬正式發布的文件中便可一見分曉。
解讀:據了解,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或將在多方面加以調整。如在原有的2016年至2020年補貼方案基礎上,提高了准入門檻(包括整車能耗、續駛里程、動力電池安全性以及企業誠信等)。
在提高門檻的同時,新能源車補貼幅度有所下降,作為騙補重災區的新能源客車首當其沖被削減了補貼額度。其中6米至8米車型的單車補貼由此前的12萬元至25萬元,調低到7.2萬元至15萬元;8米至10米車型的單車補貼額由此前的20萬元至40萬元,調降到15萬元至30萬元。
此外,新能源乘用車、燃料電池車的補貼相對穩定;新能源專用車、新能源貨車的補貼上限將較此前所傳版本提高。
影響:由於最終版補貼政策尚未但即將出爐,本文暫不對網傳版本進行詳細評述。
政策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版將執行 合資車企股比不會放開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進行了修訂,形成《目錄》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發改委解釋,此次《目錄》修訂的主要特點和變化是:一是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在去年大幅度開放的基礎上,將2015年版《目錄》中的93條限制性措施(包括鼓勵類有股比要求條目19條,限制類條目38條,禁止類條目36條),減少到62條。
二是改革《目錄》結構設置。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016年第22號公告,《目錄》修訂稿將鼓勵類有股比要求的條目以及限制類、禁止類整合為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統一列明限制性措施。
解讀:在汽車整車和專用汽車製造方面,《目錄》中提到,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如中方合資夥伴聯合兼並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制。這與2015年修訂版描述一致。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修訂版《目錄》中該段文字描述包含了「摩托車製造」,而在新《目錄》中被取消。這也印證了中汽協專家此前透露的消息,合資股比將逐步放開,可能會先從摩托車行業開始,3至4年內到商業車領域,而乘用車業將會放在最後。
此外,在《目錄》中,鼓勵外商對汽車發動機製造及研發機構建設、汽車關鍵零部件及關鍵技術研發、汽車電子裝置製造與研發和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等領域進行投資。
影響:汽車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汽車行業內爭議較大的合資股比是否該放開之爭,短時間內仍將繼續。
C. 敏安電動汽車股票號碼
這個公司股票沒有上市,望採納
D.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於2015-02-15在淮安工商行政管理局開發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秦榮華,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研發;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配件批發等。
法定代表人:秦榮華
成立時間:2015-02-15
注冊資本:13000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2089140000039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
公司地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迎賓大道8號503室
E. 手握造車資質卻不造車,這些新興車企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從2015年算起,新興的造車勢力保守估計也有了幾十家,彼時汽車市場仍處在正增長階段,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依然很大,資本市場上的各路財神也敢於在看到PPT後就砸錢……不過隨著造車資質的停止審批,我國手握新能源造車資質的車企數量定格在18家,即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康迪電動、江蘇國新新能源和山東國金汽車。
投資方放棄長江汽車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另一家造成新勢力零跑汽車恰好就是長江汽車代工生產的,在沒有生產資質但又想造車、賣車的矛盾之下,零跑汽車的這一波操作可謂是令人窒息。一旦長江汽車走向破產的邊緣,零跑汽車又該怎麼應對?繼續尋找代工商還是出資收購長江汽車?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F.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分公司怎麼樣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分公司是2016-01-20注冊成立的內資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迎賓大道8號503室。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891MA1MELN33Q,企業法人張學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新能源汽車研發;汽車零部件研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G. 合眾、新特、敏安、雲度、長江負面頻出,為什麼國產車那麼「衰」
「造車新勢力沒戲」「新勢力純屬攪局」「新勢力就是圈錢」「新勢力註定會消亡在歷史長河」……造車新勢力自誕生以來就被各種聲音唱衰著。
2018年時業內普遍預測,2019年將是新勢力的「生死年」「洗牌年」。
正因為很多人出於習慣性地質疑造車新勢力,所以出現了很多片面報道。不能否認有些是確有其事,但更多的是未經證實的負面事件。
3.對於公司持有的新能源整車公司長春新能源、深圳五洲龍、江蘇卡威的參股股權,未來將擇機轉讓。
4.終止旗下參股公司——深圳市五洲龍
5.與江蘇卡威的股權交換重組計劃,以及以該重組為前提的對長春新能源35%股權的轉讓。
一系列公告宣告著京威股份對新能源整車領域的跨界投資項目徹底畫上句號。
H. 敏實集團的敏安汽車為什麼能拿到新能源牌照
敏安汽車的發展軌跡不同於大部分現在公眾熟知的互聯網車企,沒有絢麗的發布會,在拿到新能源汽車牌照之前幾乎無人知曉,但是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時間比很多企業都要早。
2010年8月,敏安團隊成立了迪娜東汽車項目小組,確定了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方向;
2011年11月江蘇敏安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電動汽車項目落戶淮安;
2013年10月建設完成研究院中心用於沖焊、塗裝、試制裝配車間,電池模組化和碳纖維研發試制;2016年1月22日,江蘇淮安汽車研究院落車暨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儀式在淮安經濟開發區舉行。
敏安汽車整車生產項目總投資25億元,規劃建成15萬輛的年生產能力,具備整車研發、試制、測試和小批量生產能力,並列下設造型設計、電控技術、樣車試制、動力系統測試、電池PACK研製五大中心。同時投入10多億元人民幣在浙江寧波、嘉興、湖州建立了整車電裝、驅動電機、動力電池、電池PACK、整車電控系統、車身輕量化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體系。
比起大部分打嘴仗的互聯網車企,敏安汽車已經具備新能源汽車落地土壤。
I. 江蘇省:提升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 未能達標者建立退出機制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江蘇省發改委發布《關於切實加強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通知》指出,近年來,部分地方對汽車產業投資項目「重招引、輕監管」,在履行項目監督管理責任上存在不到位現象。
隨著汽車產業競爭加劇和產品結構重構加速,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出現了個別新能源汽車項目違規建設生產、少數地方政府違規為汽車產業投資項目提供優惠條件、部分基層政府部門履行項目監管職責不力、一些整車企業產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閑置產能規模較大等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對策。
具體措施層面,江蘇省發改委將進一步強化對全省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的指導監督,嚴控新增整車產能,適時建立建設進度緩慢項目或產能利用率低企業的退出機制,對重大汽車零部件項目加強指導,防止和糾正地方違規備案。具體如下:
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
汽車產業投資項目規模體量較大、資金技術密集、帶動關聯性強,是各地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各級審計監督的焦點。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競爭加劇和產品結構重構加速,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個別新能源汽車項目違規建設生產、少數地方政府違規為汽車產業投資項目提供優惠條件、部分基層政府部門履行項目監管職責不力、一些整車企業產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閑置產能規模較大等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對策。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審計整改要求,更好發揮政府引導和預警作用,持續深化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就加強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關注產能利用水平下降風險
根據各設區市上報數據匯總,截至 2020 年底,我省汽車產能布局在除連雲港、宿遷外的 11個設區市,建成產能 397.15 萬輛,在建產能 66 萬輛。2020 年,我省汽車產量 131.18 萬輛,同比下降 13.53%;汽車產能利用率 33.03%,同比下降 6.48 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約20 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能利用率 30.89%,同比下降 9.75 個百分點;商用車產能利用率50.34%,同比提高 18.01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 10.08 萬輛,同比增長 15.86%,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省汽車產量的 7.68%,同比提高1.98 個百分點。從產品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下降幅度較大,商用車產能利用率提升較快。從企業看,33 家已建成整車產能的企業中,僅有 5 家企業產能利用率高於全國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僅 3 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屬國際通行產能利用健康標准中的合理水平,佔比不到 10%。從集中度看,已建成產能在 20 萬輛/年以下(不含)的企業數量27 家,數量佔全省的 79.4%,合計產能佔全省的 43.0%,產能利用率僅 13.6%。從地區看,9個設區市產能利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南京、揚州市產能利用率高於55%,其他設區市應認真對比,學習借鑒。
合理的產能利用率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2016-2020 年,我省汽車整車產能利用率分別為 78%、56.7%、52.4%、39.76%、33.03%,呈現出逐年下降且與全國行業平均水平差距逐年加大態勢,目前已嚴重偏離產能利用合理區間。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目前我省建成產能約150 GWh,已超過 2020 年全國裝機量需求,但仍有一批在建、擬建動力電池項目,產能階段性過剩風險將進一步凸顯。隨著在建汽車整車產能的建成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產能增加、產量下降」「兩頭擠壓」,全省汽車產能利用水平存在繼續下降風險。
二、切實認真落實項目監督管理責任
近年來,部分地方對汽車產業投資項目「重招引、輕監管」,在履行項目監督管理責任上存在不到位現象。少數整車項目建設進度嚴重滯後,重慶長安南京分公司年產 24 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備案時間已超過兩年,目前仍未開工建設;南京拜騰工廠建成後停產,鹽城國新新能源汽車項目推進受阻;一些整車企業項目建成後,產能利用率持續多年偏低,北汽新能源常州、北汽(常州)、皋開汽車、九龍汽車、北汽藍谷麥格納、華梓車業等 6 家獨立法人企業連續兩年汽車產能利用率低於 10%,東風汽車常州分公司、青年汽車江蘇分公司、大乘汽車金壇分公司等 3 家非獨立法人企業連續兩年汽車產能利用率低於 2%;2016 年以來新建的蘇州前途、淮安敏安、南通楓盛等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建成後產能利用率均低於 5%。目前,我省部分地區產能利用水平已嚴重偏離合理區間,淮安、鎮江、南通、泰州(2020 年 8 月建成整車產能)4 個設區市汽車產能利用率低於10%,常州、蘇州市產能利用率低於 20%且閑置產能超過 20 萬輛。按照《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8 年第 22 號令)要求,請上述設區市發展改革委圍繞提升產能利用水平,加快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具體措施。
我委將進一步強化對全省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的指導監督,嚴控新增整車產能,適時建立建設進度緩慢項目或產能利用率低企業的退出機制,對重大汽車零部件項目加強指導,防止和糾正地方違規備案。各地要提高汽車產業投資項目准入條件,在我省新建汽車整車項目投資主體原則上應為全國相應領域頭部整車企業或國外知名汽車整車企業,同時需在我省設立整車研發中心、建立專業研發團隊、形成較強正向研發能力,生產的整車主要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各地要遵循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堅持汽車產業投資項目企業自主決策、使用自有資金,嚴禁違規為汽車投資項目提供稅收、資金、土地等優惠條件,嚴防財政資金損失風險。各地要建立健全監督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汽車產業投資項目事中事後監管,堅決杜絕和糾正未批先建、邊批邊建、批小建大、批零部件建整車等違規行為,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核准(備案)文件建設,並有效履行投資承諾和相關責任,確保項目如期建成達產。
三、注重加強市場風險研判防控
我省汽車產業規模總量全國領先、體系完備,產業集聚和開放發展程度高,是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特別是市場潛在空間大、創新研發起點高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重要投資目的地。各地要主動應對汽車產業發展新形勢新特點,堅持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以提高汽車產能利用水平為重點,完善和落實管控措施,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
各地要注重系統謀劃,圍繞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通過分類施策,引導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淘汰落後產能,特別是要注重防止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深入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兼並重組,推動本地區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強化監測預警,嚴格落實我委《關於建立全省汽車整車企業產能利用監測預警和通報約談制度的通知》(蘇發改工業發〔2022〕1140號)要求,加強產能利用監測預警,及時掌握本地區汽車整車產能變化和整車及相關主要汽車產品產量情況,定期分析產能利用水平並及時進行預警,引導社會資本理性投資、防範產能過剩風險。要突出防範重點,加大產能過剩企業監管力度,建立特別關注企業名單,重點關注產能利用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個百分點以上且閑置乘用車產能 10 萬輛以上或商用車產能 2 萬輛以上的企業,引導其從供給端和消費端共同發力,提高產能利用水平,或積極參與兼並重組。要加強協同聯動,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建立健全與工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應急管理、金融等部門的協同監管和聯合執法機制,嚴防違規建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