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許艷華新能源汽車

許艷華新能源汽車

發布時間: 2022-01-10 13:52:20

①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組織結構

百人會設立理事會、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與秘書處。 (排名不分先後) 萬 鋼 科學技術部部長
苗 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楊傳堂交通運輸部部長
解振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吳新雄 國家能源局局長
劉 昆 財政部副部長
汪恕誠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國寶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趙維綏 文化部原副部長
廖曉淇 商務部原副部長
許善達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龍永圖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 聯合主席:徐冠華吳敬璉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付於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王秉剛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
黃其勵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孔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衣寶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 駿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 理事會由百人會全體成員組成
理事會 理事長:陳清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
理事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理事會 副理事長:董 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馮 飛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 政府部門:
張相木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
許甘露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
陳家昌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
曾曉安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
方 向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張志宏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務副主任
武 平 科技部高新司交通處處長
許心超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
劉建華 上海市經信委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處長
余 偉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發展處處長
陸象楨 深圳市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
何秀林 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
戴 兵 合肥市科技局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辦公室處長
汽車領域:
徐建一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
胡茂元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 平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
徐留平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和誼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同躍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 進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玉祥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成強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魯冠球 浙江萬向集團董事長
張進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 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任曉常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鮑文光 山東新大洋電動車有限公司
能源領域:
劉振亞 國家電網董事長
邢 煒中國普天董事長
周吉平 中國石油董事長
王宜林 中海油董事長
張玉卓 中國神華董事長
信息領域:
常小兵 中國聯通董事長
侯為貴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國軍 銀泰集團董事長兼菜鳥網路CEO
郭 為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 平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交通規劃領域:
王笑京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胡劍平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
李曉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甄子健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中心交通處研究員
高校及研究機構:
金勤獻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
孫逢春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余卓平 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
許 敏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高世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王曉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 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 剛 科技部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郭淑英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首席專家
李建秋 清華大學教授
劉濤雄 清華大學教授
龔慧明 能源基金會(中國)交通項目主任
關聯產業領域:
吉學文 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明明 超威集團董事長
秦興才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孔昭松 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平 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建華 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主任 主任:
歐陽明高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
李慶文 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開國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吳志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秘書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副秘書長: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黃永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王賀武 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
張國強 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副主任

② 新能源汽車價格表什麼時候全國普及

京華時報訊中國今後要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部署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新能源車想進入某地銷售,車企須到本地投資設廠。類似此類設置門檻的做法,在很多城市並不鮮見。《意見》明確,各地區要執行國家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不得採取制定地方推廣目錄、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測檢驗、要求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生產的電池、電機等零部件等違規措施。這有利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規模擴大,減少車企投入成本。
《意見》明確,要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完善充電設施用地政策和用電價格政策,推進充電設施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公共場所加快內部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地方政府加大對充電設施建設支持。
我國將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推進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
我國將抓緊研究確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支持政策,給予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消費稅稅收優惠,制定新建新能源汽車企業准入政策,實行差異化的新能源汽車交通管理政策。
□焦點
價格新能源車至少再補貼6年
【問題】新能源汽車有多貴?舉個例子,比亞迪新能源車E6定價31萬到33萬元不等,可比的比亞迪S6定價10萬到13萬元。記者比較幾家車企發現,新能源車定價通常是可比汽油車定價的2倍到3倍。政府補貼是新能源車在市場上得以具備一定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不過即便減去補貼,仍然要高出60%到100%不等。
【新政】新政提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車船稅優惠政策並做好減免工作,同時要繼續落實好汽車消費稅政策。
新能源車貴主要原因是電池成本高,在電池成本無法迅速下降的情況下,政府推出稅收優惠無疑將大大助力新能源車的推廣。以10%的購置稅率計算,光免徵購置稅,購買比亞迪E6這樣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就將少掏2萬到3萬元。
今年2月,有關部委通知明確,新能源車補貼2014年和2015年補助標准相比2013年分別降低5%和10%,而根據車型和續航里程的不同,補貼標准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這一規定時間表到2015年截止。此番出台新政策明確,有關方面要抓緊研究確定2016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支持政策,爭取2014年底前向社會公布,穩定企業和市場預期。
「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補貼至少在2020年前依然會存在,不過補貼數額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減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說。
許艷華說,從長遠看,車企還是要通過降低電池成本,讓電動車在經濟上更具競爭力。她透露,中汽協已聯合一些車企成立動力電池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動力電池成本有望降低一半以上。
充電北京2017年形成充電網路
【問題】盡管一些地方放出消息要大規模興建充電設施,但受土地、產權等各種因素制約,未見明顯效果。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電設施都十分困難。一些4S店已經興建的充電設備,由於輸電線路等原因處於閑置,此類情況很常見。
【新政】此番新政策的25條具體措施中,有7條內容專門針對「充電難」,從城市規劃、充電設施用地、用電價格、關鍵技術攻關到落實具體責任等各方面對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提出指導意見;新政還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領域。地方政府可通過給予特許經營權等方式保護投資主體初期利益,商業場所可將充電費、服務費與停車收費相結合給予優惠,個人擁有的充電設施也可對外提供充電服務,地方政府負責制定相應的服務標准。

③ 為什麼說五年內新能源汽車能占據市場的半壁江山

去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0萬輛,全球銷量接近100萬輛,中國佔了全球市場的50%以上,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從充電樁數量來看,去年中國公共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5萬個,全球是35萬個左右,從推廣的角度來講,我們走在了前面。

另外,從新能源汽車核心的「三電」資源來看,即電池、電機、電控,在國家的扶持下,總體上進步很快。更為關鍵的是,我國動力電池技術跟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第四,建議地方政府放開市場准入,這對於快速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極為重要。

④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多長時間

《通知》規定,4個月過渡期里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及客車按照2017年補貼標準的0.7倍進行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准不變。由此來看,在此過渡期內,新能源乘用車及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退坡幅度為30%,新能源貨車及專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則為60%。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就曾表示,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超過主管部門的預期,造成補貼金額會超出預算,因此主管部門有加大退坡比例的想法。

同時,為破除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通知》還強調,各地不得採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設置地方目錄或備案、限制補貼資金發放、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要求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零部件等措施。此外,新政要求地方應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充電基礎設施一直以來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銷售,隨著地方補貼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將在充電方式上得到改善,甚至是迎來變革。」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數量21.4萬個,月均新增約6000個,私人充電樁數量23.2萬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量超過44萬個,樁與車仍保持近1∶4的比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艷華曾預計,2018年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或將超過30萬個。

⑤ 此次疫情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什麼影響又將如何應對

國內的車企產銷大幅度下滑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公布的一些來看數據,今年1-2月中國汽車總計銷售223.8萬輛左右,同比往年下降42%,此外在2月整體銷售行業的淡季,產量和銷售額竟然出現了高達80%下滑。根據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除了整體下行的環境,受全球疫情影響,且降幅擴大,北上廣深同比下滑幅度均超30%。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初步預估,汽車行業已經在2月時期觸底,將會在3月份的時候出現反彈,目前全國的疫情控制基本穩定,中國汽車工業預計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能夠做到整體恢復。因全國經濟整體呈下滑幅度人名群眾壓力大,今年下半年的汽車市場不太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的現象。在3月初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2月份的汽車產銷情況已經率先公布了,其名下一些主要的業務例如: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均出現了超過50%的下滑,隨後吉利、長城、長安、比亞迪等自主品牌也先後分別公布了2月份的銷量數字,目前有不少車企在顯示同比變化時僅統計了1月-2月的累計數據,從而讓下滑數據顯示較小。截至目前我國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的營收增幅受到了不少影響,同樣這也一定會同步影響到我國汽車產業研發投入的速度。

是怎樣的原因導致車企復產率低

雖然車企已經及時准時復工但是汽車工業擁有龐大的供應鏈,但供應商受疫情影響的停產導致對應的車零件供應不上,從而帶來了連鎖反應。此外有文章指出,2019年我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高達367.11億美元,而進口汽車零部件主要來自歐美日韓等汽車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大部分都已經是疫情高風險國家。為了進一步幫助車企有序復工,工信部近期推出了四項便企服務舉措,1.是對新申報產品,允許企業使用研發驗證測試結果替代第三方檢測報告;2.是對已許可產品參數的擴展變更,允許企業備案時暫不報送相關檢測報告,可容缺受理、先辦後補;3.是縮短辦理周期,視情增加公告發布批次;4.是延長三個月審查整改期限。而汽車的經銷商也會在近期復工從而止損。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今年2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高達14.8,同比上升6倍,環比上升8倍。通常情況下,庫存系數>1.5即達到警戒水平;庫存系數>2.5即反映經銷商經營壓力和風險巨大。所以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應加大線上集客和線上的銷售推進工作,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寶馬入局充電新基建的邏輯是什麼

2020年6月3日,寶馬與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線上簽約,圍繞充電基礎設施,融合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強化合作。屆時,寶馬將通過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的深度合作,提供超27萬根充電樁,相較2019年實現翻番。

隨著充電樁、5G、物聯網等技術被提上新基建風口,充電設施建設已經成為行業接下來發力重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寶馬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此次合作中,合作業務不止於充電樁,更覆蓋充電技術、光伏、儲能、梯次利用。

寶馬作為首個入局新基建領域的跨國車企,在雙方此次簽約的背後,如何規劃豪華品牌純電動車充電網路?為什麼選擇在這一節點擴展充電樁建設?寶馬積極參與新基建的目的是什麼?
1

寶馬成為首家提供長途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跨國車企
根據協議,雙方合作涉及充電技術研究和創新、充電服務產品合作和推廣、推動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力三大方面。通過合作,寶馬全國充電網路將在2020年底實現翻倍,增加至27萬根充電樁,其中將包括8萬根提供快速充電的直流充電樁。
寶馬專屬預約充電服務
寶馬充電網路已覆蓋公共充電、私人充電、品牌專屬充電和數字化充電服務。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艷華向汽車預言家表示:「隨著新基建加入,網聯化、平台化將成為未來充電樁的新特徵。」

截至目前,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擁有超過8萬根充電樁,其中,高速公路直流充電網路已覆蓋26個省份,273個城市,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每50公里便有可用的充電站。值得注意的是,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全生明在簽約時表示:「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全面加快了充電業務發展,將投資建設7.8萬根充電樁。」
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充電樁
對於寶馬來說,通過接入國網「十縱十橫兩環」的高速公路快充網路,寶馬充電網路將在全國覆蓋超過5萬公里高速公路,這意味著,隨著雙方開啟合作,寶馬成為首家向客戶提供電動長途駕駛的跨國車企。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李萬里看來,對於跨國車企而言,連結充電配套同樣是在華深耕本土化的重要形式,在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初期,佔得先機才是關鍵。
2

為什麼選擇這一時間節點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寶馬集團的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累計銷售達到50萬台,截至目前,寶馬在華已經擁有超6萬新能源車。

從新能源汽車的布局看,目前寶馬集團在全球已提供十二款電動車型,是電動車型最豐富的汽車生產商之一。根據規劃,寶馬還將推出包括BMW i4和BMW iX3等車型,2021年底前,寶馬的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增加一倍,累計達到100萬輛。
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
在集團第一戰略中,堅定向電動化轉型是第二階段重中之重。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光束汽車還將為寶馬電動版塊帶來新的增量,此時寶馬需要通過擴展充電布局為以後寶馬新能源車型提供完備保障。

更重要的是,充電樁已被列入新基建領域。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當新能源充電樁的風口出現的時候,車企要把握住機會,積極參與到新基建中,與能源企業、充電企業共同探討車、電的協同問題。現在來看,隨著新能源車逐步發展,對於車企來講,不僅是要做好車,更要做好配套服務的協同工作,形成新能源車、電池、充電、服務等多維度的品牌生態。
3

寶馬不止做電動汽車,更延伸電動生態
在發展新能源技術方面,寶馬通過本土化的方式,在中國市場開展全生態模式運營。目前,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已經正式動工,動力電池中心也將於年內開業,這意味著,寶馬在華已經掌握涵蓋材料選擇、電芯設計、電池系統集成、大規模量產等核心技術。
高標准私人充電
除電池、整車、供應鏈外,寶馬還不斷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服務。截至目前,寶馬新能源授權經銷商網路涵蓋中國450餘家經銷商,給客戶提供免費充電牆盒以及基礎安裝服務。此次簽約合作後,寶馬在年底前將公共充電網路擴展至27萬根充電樁,寶馬充電設施將覆蓋私人充電、公共充電、品牌充電及數字化充電服務領域。

BMW 高標准私人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還將技術層面展開合作,制定大功率充電技術標准、即插即充技術和車-樁-網互動技術研究。為保證技術兼容,寶馬新能源車和國網充電樁正在全面開展互用性測試。另外雙方共同發力充電、光伏、儲能三合一能源站,據悉,寶馬首座充光儲一體能源示範站將於今年在北京落成。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艷華看來,充電樁行業有很多創新模式可以嘗試,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還體現在商業模式上,政策利好為產業帶來發展機遇,進一步促進產業的跨界融合。

可以發現,在業務層面,寶馬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簽約不僅是對電動車版塊的補充,也是對電動車生態的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延伸並不局限在充電領域,更擴充至儲能、光伏、梯次利用等層面。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向汽車預言家表示:「充電設施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領域,從前景看來,關鍵要實現車樁配套,在這一過程中,車企會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國家電網董事長表示將加速充電樁建設,解決電車充電焦慮

日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透露,今年將新建充電樁7.8萬個,較去年同比增長35.5倍,新建充換電站2500座。除此以外,國家電網今年對充電樁的投資將達27億元,比年初計劃提高近70%。

但從目前形式來看,雖然目前中國整體充電樁的布局正在提速,但車樁比仍然無法完全滿足社會使用需求。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布局工作上,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而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多種技術路線共同推進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無疑會顯得更加重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新款5系增加48V輕混系統;恆大汽車回歸科創板

新款寶馬5系官圖發布,全系增加48V輕混系統

從寶馬官方獲悉,新款國產寶馬5系車型,將於9月26日在北京車展上市。新車在外觀方面繼續提供豪華與運動兩種設計風格,前後燈組的調整使整車更加年輕化。內飾將全系標配12.3英寸液晶屏幕,並支持蘋果手機作為數字鑰匙解鎖/啟動車輛。此外,中控將升級成第七代BMWiDrive人機交互系統,和「BMW智能個人助理」。語音控制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強,識別率和識別速度也有提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長城汽車第8屆科技節開幕 正式發布2025戰略

易車訊 6月28日,「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暨第8屆科技節開幕式」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盛大召開,長城汽車正式發布2025戰略——到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1000億元。

⑩ 新能源汽車距2020年目標還有多遠

2012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
「在這5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取得顯著成效,凝聚了多方共識、聚集了各方資源,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近日,在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藍皮書》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如是說。
作為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曉明更是提議,有必要將2017年作為時間節點,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階段性評估。
篩選出《規劃》的具體目標一一作考。不過,作為指導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規劃》的內容豐富而詳實,難以簡單概括或蓋棺定論,因為,此次梳理內容指向的是《規劃》中提出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保有量

目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成效:有序遞增

解讀:對於2015年產銷量50萬輛的目標,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達到30.7萬輛;2014年和2013年這一數據分別是7.5萬輛和1.76萬輛。2013年~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售39.96萬輛。再加上「十城千輛」階段的示範推廣,距離50萬輛的目標不足10萬輛,目標完成度超過80%。

而後兩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序遞增。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2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2%和21.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萬輛和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8%和33.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4.9萬輛和4.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8.8%和12.8%。中汽協預計,今年完成70萬~80萬輛的目標問題不大。對於2020年200萬輛的目標,多數業內專家都抱有很大信心。500萬輛的累計產銷量似乎也並不困難。

關鍵詞充電設施
目標:充電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相適應,滿足重點區域內或城際間新能源汽車運行需要。
成效:全面開花
解讀:充電基礎設施跟不上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障礙。不過,近幾年,隨著國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花,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18.1萬個。其中,城際高速快充站已形成「六縱六橫兩環」格局。去年春節期間,高速公路區域完成充電1.45萬車次,充電量達12.3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15%。在私人充電樁領域,居民專用充電樁的建設矛盾有所緩解,整車銷售企業配送專用樁的安裝比例已達87.7%,較去年中期提升約10個百分點。
重點區域方面,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為13.54萬輛,與之相配套的充電樁建設數量為9.23萬個。北京已經基本形成六環范圍內半徑5公里的公共充電圈。

18萬公共樁、87%的專用樁安裝比例、重點區域5公里充電半徑,這些數字有力證明「車樁規模基本匹配,重點區域或城際間新能源汽車運行基本滿足需求」的目標基本實現,扣除實際應用中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問題,95%的完成度算得上一個客觀評價。不過,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即建樁熱和用樁冷並存,據了解,我國充電樁利用率不高,城市中心區的充電樁幾乎24小時不停充電,但位置偏僻的充電樁卻幾乎閑置,且閑置的充電樁數量佔有相當高的比例。
關鍵詞動力電池
目標:到2015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Wh/kg以上,成本降至2元/Wh以下,循環使用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Wh/kg以上,成本降至1.5元/Wh以下。
成效:任重道遠
解讀:關於動力電池,《規劃》中的目標已經相對保守,2016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公布的一些指標對動力電池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50Wh/kg,系統比能量達到250Wh/kg,單體能量密度達到650Wh/L,系統能量密度達到320Wh/L,滿足300km以上純電動汽車應用需求,電池系統成本降至1元/Wh;到2020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200Wh/kg,系統比能量達到120Wh/kg,單體能量密度達到400Wh/L,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40Wh/L,電池系統成本降至1.5元/Wh。

7月初,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目前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100~350Wh/kg。科技部部長萬鋼也曾公開表示,每隔四年左右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的能力密度可以提高一倍左右,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記者從市場實際運行情況調查得知,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00Wh/kg左右,電池包120Wh/kg左右;電池包成本在1.5~1.8元/Wh,電池單體的成本在1元/Wh以下,基本完成了《規劃》中提到的2015年目標。但這一目標並非2015年實現,而是滯後了1~2年的時間。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要達到《路線圖》所提出的2020年目標,似乎還任重道遠。

關鍵詞電驅動系統

目標:2015年目標為電驅動系統功率密度達到2.5kW/kg,成本降至200元/kW。2020年目標為驅動電機平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效:從有到優

解讀:近年來,我國驅動電機產業保持了產銷規模的持續增長,新興企業、新產品、新技術不斷出現。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藍皮書》稱,我國驅動電機及電機控制器的集成度進一步提升,產品技術指標逐步接近2020年發展目標。我國乘用車驅動電機產品功率密度已經達到3.3~3.6kW/kg,最高轉速提高至12800rpm以上;商用車驅動電機轉矩密度達到18N·m/kg以上,最高轉速達到3500rpm以上;電機控制器功率密度達到12kW/L以上,控制器效率達到98%以上。總體而言,我國乘用車驅動電機技術指標繼續保持國際先進,商用車驅動電機技術指標保持國際領先,電機控制器指標正在迅速趕超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關鍵詞燃料電池汽車

目標: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成效:黯然失色

解讀: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日本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豐田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已經量產並上市,在美國、日本其售價相當於一輛B級車的價格。在我國,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料電池汽車顯然處於邊緣地帶,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還沒有量產產品,個別企業樣車的造價更是高出豐田量產車多倍。氫燃料商用車已經有示範應用,但在產品性能和售價方面仍有差距。2016年,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張存滿曾表示,中國氫燃料汽車技術落後國外發達國家5~10年。

熱點內容
現在的皮卡錘 發布:2025-07-14 09:07:18 瀏覽:583
皮卡堂教戒指買 發布:2025-07-14 08:55:01 瀏覽:549
鳳凰牌山地自行車價格 發布:2025-07-14 08:42:02 瀏覽:320
2016福特全順改裝房車 發布:2025-07-14 08:40:27 瀏覽:567
哪些車型可以改裝房車 發布:2025-07-14 08:11:09 瀏覽:262
獵豹手動擋柴油四驅皮卡圖片及報價表 發布:2025-07-14 08:10:29 瀏覽:113
齊星皮卡房車大通版 發布:2025-07-14 08:10:27 瀏覽:634
紅旗hs5評測內飾中控 發布:2025-07-14 07:41:40 瀏覽:210
皮卡丘的拼音的大寫電腦 發布:2025-07-14 07:37:54 瀏覽:197
夢見皮卡車著火了 發布:2025-07-14 06:02:09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