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浙江江鈴電動汽車自燃
Ⅰ 沒充電也沒啟動,電動汽車突然自燃,是否其質量存在問題
現在氣溫變得越來越冷了,所以大街上的電動車在路上行駛的時候也要注意安全。畢竟天陰路滑,有可能會因為結冰的情況出現滑倒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小心。電動車除了在出行的時候非常方便之外,也帶給大家很便利的感覺。即使是很小的道路,電動車也可以駛過去是非常方便的了。但是電動車也有著很大的問題,因為在電動車騎完之後必須要充電。
在充電的時候,由於電壓不穩定,或者是電池質量不好的話,就會出現爆炸的情況。一旦電動車出現爆炸,就有可能會導致財產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所以大家在買電動車的時候,一定要要求質量過關,不要去買那些三無的產品。在買完之後也要對電動車進行修理,防止出現線路老化,發生爆炸的情況。
一旦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就會發生燃燒,緊接著爆炸。所以在路上的電動車發生燃燒的情況,還是有很多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線路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的對線路進行檢查,防止發生意外的情況。
Ⅱ 幾乎所有的純電動汽車都有自燃的風險,卻無法得到根本性解決呢
在我們的生活生活當中常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電動車,自然那麼在現代許多的新能源的電動車,並沒有普及,那麼基本上的許多的電動車都是燃油的,或者是純電動的汽車,那麼,無論是哪一種那麼對於這一類的車常常發生自燃的事故,是非常多的那麼常常導致燃油車或者是純電動汽車發生自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油路的問題,還有線路老化,以及短路還有就是高溫引起的易燃物燃燒,從而引起的一個自燃,當我們發現,車輛冒煙或者是已經出現了熊熊大火的時候,那麼他這期間的變化過程有可能只是短短幾分鍾的時間,所以說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嚴格注意對於電動汽車的線路問題。
還有就是無論是車還是其他的東西一定要注重的,就是保質保量剛做好了一個出場,保證的話,那麼這一類的情況可能也會減少發生。所以說對於在使用這一類車輛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些車輛進行一個安全檢測,那麼一定要保證品質以及質量的基本這樣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才會保證自己的健康,盡可能的減少,這一類不好的現象發生。
Ⅲ 沒充電電動汽車突發自燃,造成的損失誰來承擔
只要不是司機本身造成的事故,其他情況下的自自燃都是汽車公司的責任。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推廣,路面上的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多,最密集的時候,一個月內連續發生數起汽車自燃事件,雖然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但汽車燃燒仍然是一個令人感到可怕的概念。例如,近日,在浙江杭州市的一個客運中心內部,一輛使用不到半年的電動麵包車在路面起火自燃,而且是在司機下車之後才開始燃燒的,中間還夾雜了一聲聲爆裂的聲響,最終動用了消防力量才解決了這場大火。
最後工信部還倡議新能源汽車行業統一起來,定製統一的標准,來防範新能源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減少大眾對新能源車安全的擔憂問題。
Ⅳ 蔚來ES8於5月16日再次自燃,是否說明純電動車的電池安全隱患開始暴露
因政策補貼因素倒逼企業過度追求電池的高能量密度,是造成目前電動汽車暴露安全問題的最大根源。
另外前瞻產業研究院對2017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起火事故分析統計,充電場景是起火的高發場景,佔比達50%。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動力電池自燃佔比為31%,主要是由於鋰電池發生內部或者外部短路後,短時間內電池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急劇升高,導致熱失控。不難發現,電動汽車起火大部分原因指向動力電池。
Ⅳ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時左右,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
2、2019年4月21日晚8時許,上海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
3、2019年4月24日,武漢一輛比亞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來ES8分別在上海、武漢市再次出現自燃事件。
(5)5月16日浙江江鈴電動汽車自燃擴展閱讀: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發現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車輛為乘用車、28%的事故車輛為專用車、7%的事故車輛為客車。從動力電池類型看,86%的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7%的事故車輛使用磷酸鐵鋰電池、7%的事故車輛電池類型不確定。
在已查明著火原因的車輛中,58%的車輛起火源於電池問題,19%的車輛起火源於碰撞問題,還有部分車輛的起火原因源於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問題等原因。
Ⅵ 新能源汽車起火統計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越來越多消費者選購了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的現象也就多了起來,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11月8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已發生了27起自燃事件,這些自燃的新能源車涉及到16個品牌共18款(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型。其中,1月份共發生1起、5月份中發生6起、6月份發生6起自燃事件,7月份發生1起、8月份發生8起、10月份發生4起、11月份發生了1起。
這些發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分別是哪些品牌的?涉及到哪些純電動或混動車型等新能源車型?以下是2020年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統計數據表。
序號 時間 地點 品牌 車型 事件
1 1月7日 山東臨沂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 5月4日 浙江杭州 江淮 瑞風EV 行駛中自燃
3 5月8日 廣東東莞 日產 帥客EV 充電時自燃
4 5月8日 湖南長沙 理想 ONE 行駛中自燃
5 5月18日 廣東廣州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停車自燃
6 5月26日 深圳福田 南京依維柯 EV車型 追尾自燃
7 5月28日 深圳 比亞迪 秦Pro EV 充電時自燃
8 6月7日 浙江長興 江鈴 易至EX5 停車自燃
9 6月20日 江蘇靖江 東風 東風新能源 行駛中自燃
10 6月22日 河北保定 長城 歐拉iQ 充電時自燃
11 6月23日 河南鄭州 比亞迪 唐DM 行駛中自燃
12 6月27日 浙江杭州 力帆 820EV 停車自燃
13 6月28日 浙江杭州 吉利 帝豪EV 停車自燃
14 7月27日 上海松江 奇瑞新能源 小螞蟻 停車自燃
15 8月6日 廣東肇慶 理想 ONE 事故後起火
16 8月11日 廣東琶洲 小鵬 小鵬G3 停車自燃
17 8月12日 深圳坪山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行駛中自燃
18 8月20日 福建三明 北汽新能源 EX360 充電時自燃
19 8月21日 上海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0 8月23日 海南海口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路口自燃
21 8月27日 福建廈門 北汽新能源 EU5 充電時自燃
22 8月27日 湖南長沙 北汽新能源 EU5 街頭自燃
23 10月5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4 10月13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充電時自燃
25 10月19日 江蘇泰州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6 10月27日 北京海淀 威馬 EX5 停車自燃
27 11月6日 江西萍鄉 北汽新能源 EX360 停車自燃
Ⅶ 疑似吉利電動車在杭州起火,前一天力帆剛燒過
▲網傳視頻(圖源網路)
除此之外,5月26日,一輛疑似依維柯電動貨車在深圳福田區皇崗路與蓮科路路口突發起火事故。隨後深圳交警回應稱「導致追的電動貨車著火,駕駛人當場死亡。」
針對接連出現的電動汽車安全事件,國家也採取了強制措施。
5月13日,工信部組織制定並發布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GB18384-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0381-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這也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標准。
根據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要能夠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從而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在這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驅動下,多個車企都換用了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根據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顯示,特斯拉Model3、上汽榮威Ei5、寶駿E100、比亞迪秦EV等車型都將會推出磷酸鐵鋰電池版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電動汽車自燃事故頻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自從新能源汽車進入公眾生活以來,火災和自然的發生並不少見,每一次事故都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最近,特斯拉、威來、榮威、比亞迪四大新能源電動車品牌相繼火起來。這方面說明大家都很重視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寄予厚望,這是好事;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任何瑕疵都暴露無遺,可謂一招全身。新能源汽車並不是唯一會因事故和碰撞而燃燒的汽車,傳統燃料汽車也會燃燒。根據美國消防局的數據,美國高速公路上每年約有19.4萬輛汽車著火,其中64%在發動機區域啟動。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針對不同的車企的不同需求。電池組公司為汽車公司提供符合能源要求、循環壽命要求、經濟性要求的電池組,而充電設備公司為汽車公司提供符合汽車公司充電電壓、電流、功率、計費要求的充電設備,簡單地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組成部分。充電設備企業基本都是和電池BMS企業隔離的,平時很少有接觸。基本上,只要BMS企業滿足PACK企業的技術要求,一切都會好的,很少能實現與電池組企業和整車企業的同步溝通。目前BMS企業-電池企業-Pack企業-整車企業-充電設備企業溝通不足,共同合作開發相對碎片化,停留在某些環節,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集成帶來的安全隱患。
Ⅸ 五問充電站起火爆炸:電動汽車自燃誰買單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發生一起車輛起火爆炸事件,現場共5輛新能源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所幸無人員傷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現場濃煙彌漫。消防員將火撲滅後,車被燒得只剩一個空殼……
近期,關於汽車起火的事件頻頻發生,每一則汽車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進入消費者沒幾年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更是備受關注,甚至不少車主開始惶恐自家車輛會不會在哪一天突然發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期間,從研發、測試到生產,安全一直各方強調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事件仍有發生,消費者該如何放下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擔憂?我們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電站起火這一事件來深入探討。
1.誰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麼?
5輛車均受損,很大可能是由一輛車先起火,引燃周圍的另外4輛車,受損車輛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亞迪秦EV等,那麼到底是哪一輛車先起火的呢?
根據媒體報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陸地方舟威途Z3車型在充電後自燃引起,所在充電站的充電樁為深圳鴻嘉利,現場兩輛Z35物流車所搭載的電芯其中一輛是來自蘇州宇量的三元鋰電,另一輛電芯來源尚不清楚。
充電樁企業深圳鴻嘉利發布了充電樁後台數據並進行初步判斷,事故原因為白色陸地方舟Z35(車牌號:粵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號電池)純電動車發生自燃引起,並在4月28日當天發布了情況說明,說明中具體介紹了現場情況:
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車輛於4月27日20點40分進入本充電站,在現場管理人員指揮下停在9號充電樁位充電,後面陸續有4輛小車進入本充電站停在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旁進行充電。
4月28日凌晨1點26分,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後台數據顯示充電樁已經完成充電並自動斷電,顯示BMS的SOC滿中止。
(充電樁後台數據)
凌晨1點35分,引擎蓋部位發生冒煙,本站管理員和現場兩位司機迅速使用充電站滅火器滅火,無奈火勢發展迅猛,引發爆炸,引燃附近充電車輛,凌晨1點45分消防車輛抵達現場展開滅火,於凌晨3點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隱患問題。事件共造成5輛汽車被燒毀,4台充電樁報廢,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身為電芯廠家的蘇州宇量在第二天也發布了聲明,聲明表示,「經查燒毀的兩輛Z35物流車有一輛裝配我司電池,但另一輛裝配其他廠家電池。消防部門對受損車輛進行拆解後發現,我司電池在嚴重外部火燒的情況下完好無損,沒有發生燃燒,目前火災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截至發稿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8天,但陸地方舟一直並未作出回應對事件進行說明。為了弄清楚自燃發生的原因,汽車頭條APP撥打陸地方舟電話,接聽客服表示,「該事件屬於質量部門負責,目前的具體處理結果尚不清楚,需要聯系江蘇陸地方舟。」
於是汽車頭條APP電話聯系江蘇陸地方舟,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現在還沒有復工,然後搪塞了幾句就匆匆掛掉了電話。看來,自燃事故發生的原因尚未調查清楚。
2.充電容易導致自燃?
不僅是此次深圳充電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車,不少乘用車在充電期間也發生自燃現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電動車在夜間充電過程中發生起火燃燒,那麼是充電導致車輛自燃的嗎?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曾發布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報告中顯示,從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其中,在已經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行駛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1%,靜止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0%,充電狀態的車輛比例為19%。由此可見,與行駛狀態、靜止狀態相比,充電狀態並非大頭。
此外,根據從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起火狀態劃分可以看出,行駛中的佔比逐漸減少,充電中的也逐漸降低,停置狀態和原因不明的佔比逐漸增加。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停置狀態、行駛狀態、充電狀態和起火時狀態不確定的佔比分別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據車輛所屬狀態來判定自燃原因並不可靠,還得看後續調查結果。
3.誰為自燃事件買單?
在此次深圳充電站著火事件中,塘尾充電站亮出了為充電站和充電樁購買的保單,此次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損失可以獲得相應賠償。
那麼自燃車輛的車主和其他被引燃車輛的車主能否獲得賠償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發生後的處理情況,有的是車輛廠家主動賠償,有的是保險公司按照車主購買的自燃險進行賠付,也有雙方溝通無果狀告到法院。總之,關於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事故的賠償判定結果五花八門,相同的是,大多數案例都是參照傳統燃油車的保險情況進行賠付。
一位保險人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索賠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會遇到無法鑒定結果的情況導致舉證困難、責任無法判定。
新能源汽車是新技術的產物,相對於傳統燃油車具有了一些新的風險,例如動力電池系統缺陷、電池材料不過關、電池使用不當等,這也使得新能源汽車保險的事故責任認定變得十分困難。
目前定則的關鍵在於自燃發生的原因,倘若是質量問題又在質保期,那麼基本就確定是廠家的責任;倘若是電路改裝等個人原因,那隻能車主自己承擔了。
(國內某新能源車企保險部人員提供的附加險)
購買自燃險是轉移風險的好方法,自燃險是附加險,但在很多自燃險中新能源汽車中電池、電機和電控引發的自燃並不在自燃險理賠范圍,投保時還需多加咨詢。
其實,業內一直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後續的保險服務,但由於新能源汽車的風控難度、出險率、案均賠款都與傳統燃油車有很大差異,還需要時間來研究,因此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遲遲沒有落地,而保險的完善無疑會減輕潛在消費者和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焦慮。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發生?
由於汽車結構復雜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長,會存在線路老化等潛在引發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歷史的燃油車的自燃事故發生率也高居不下。
據可查的與車輛自燃相關的官方數據顯示,上海消防部門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車燃燒火警,平均每天約3起,其中大部分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車輛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計算,上海該年汽車自燃事故率超萬分之二。
既然無法避免,那能否進行預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間,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預警率達59.57%。
除了預警,提高產品質量從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發生顯得更為可控。中國科學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曾指出,當下新能源車企對電池產品的測試驗證還有不足。
歐陽明高進一步解釋,目前很大一部分企業並沒有建立企業內部的電池安全測試標准,甚至沒有電池安全測試能力,再加上部分企業強行使開發周期為24-28個月的動力電池產品追上一年一調整的補貼周期,進而導致電池的研發、測試驗證周期不得不縮短,因此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5.車企如何把好安全關?
過去幾年,車企為了使獲得的補貼最大化,過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長續航等,不少企業還將大功率快充作為賣點,殊不知測試工作不充分會導致產品本身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業內關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車非特斯拉莫屬,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稱的快充速度:V3超充樁最大功率為250kW,充電5分鍾能實現120km的續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國內外自燃事件的頻發,而快充也是很多媒體猜測其發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對安全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比如說比亞迪今年發布的刀片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相比,刀片電池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鐵鋰電池的針刺實驗結果還要出色。
比亞迪官方視頻顯示,當進行針刺實驗時,三元鋰電池發生爆炸和劇烈燃燒;普通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產生大量煙霧;而刀片電池不僅無煙、無名火,而且表面升溫幅度小(僅30℃-60℃)。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甚至放話:「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而刀片電池的真正實力當真如此,還是也會發生自燃董事長被打臉,還得關注其後續表現。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時間的延長,給了車企更長的緩沖期。同時,補貼新政還強調了「技術指標穩定」,這意味著政策對電動車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產品換代周期的放緩,也使得質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趨於降低。
自燃一定是車企的責任嗎?並不是,車主也有一定的責任,除了盡量避免私自改裝,還應對車輛進行定期保養檢查,並時時保持警惕,以應對突發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價有大有小,我們為何不將其盡量降到最低呢?畢竟,只有整個行業自燃事故減少,消費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夏季來臨,又一國產新能源汽車「自燃」,電動車安全強制標准出台
夏季來臨,多地氣溫超過了30度,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35度。夏季高溫天氣,對於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場考驗。
本月初的時候,一輛國產MPV在充電站充電的時候,車輛底盤突然開始冒黑煙,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車輛底部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停在旁邊的5台汽車也受到波及,其中有三輛被燒得只剩個車架。
這次電動車起火是因為車輛充電引起的,如果採用快充模式充電,加上高溫天氣,電池很容易出現過熱,嚴重的則會起火自燃。
離這起電動車充電引起的起火事故過去還沒多久,近日,又有一輛國產新能源汽車「自燃」,與前面那起因充電而起火自燃的情況不同,這回是一輛廣汽新能源埃安S,停在路邊停車位上,也沒有充電,在沒有任何操作的情況下,突然自己起火燒了起來。
這輛廣汽埃安S起火後燃燒速度也非常快,一分鍾左右的時間,車輛底部、車頭就冒起了滾滾濃煙,火勢猛烈。旁邊車位隔了一米多寬的奧迪A6轎車,也受到了波及。好在消防人員及時趕到,及時撲滅了大火,阻止了火勢的進一步蔓延,旁邊的凱迪拉克SUV也得以倖免。
關於這輛廣汽埃安S起火自燃的原因,廠家的回復是正在了解,目前起火原因不明。不過參考以前特斯拉、蔚來等自燃的情況,電池內部短路、電池過熱的概率比較大。還有一種情況也有可能,就是夏季除了高溫,還有暴雨天氣,如果路面積水過深,浸泡了車輛電池,如果電池密封不好,內部就極易損壞,最終發生起火自燃。
近幾年,隨著新能源純電動車汽車的普及,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電動車起火自燃的事故也時有發生,也讓許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產生了質疑。我國新能源汽車要想繼續發展,做大做強,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就必須解決。
為了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解決好電動車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避免類似起火、自燃的情況,5月13日,《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出台,對新能源電動車從整車、電車、電動客車三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三項標准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間給了各大車企大半年的時間調整、升級產品,屆時,不符合要求的電動車,將不能上市銷售。只有在嚴格的標准之下,廠家才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攻關這些問題,才能保證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良性有序的發展。如果不能解決電動車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