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測算
㈠ 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前瞻網摘要:近幾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在汽車保有量、產銷量等方面已處於世界前列。龐大的市場規模推動了汽車產業園投資的擴大。對於地方政府來講,產業園區的建設能夠帶來產業集群效應,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相對於以房地產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下,產業園區建設更具有戰略意義。
近幾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在汽車保有量、產銷量等方面已處於世界前列。龐大的市場規模推動了汽車產業園投資的擴大,2012年,全國在建億元以上的汽車產業園區已經多達60個。2013年,我國汽車產業園區的建設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且逐漸向後市場、新能源領域拓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2億輛,佔全球汽車保有量的比重在10%以上,從而造就了龐大的汽車後市場;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
前瞻網《中國汽車產業園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初步統計,截止2013年11月,我國在建的汽車產業園有40個左右。其中,涉及新能源領域的佔到約43%;涉及汽車後市場的佔到約46%;而以傳統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為主的產業園區佔比不到20%;同時涉及新能源與汽車後市場的產業園區佔到9%。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方面,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動汽車的生產,同時還包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生產以及銷售等。在投資規模方面,與汽車後市場相比,總體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前瞻統計的2013年新能源汽車總投資額不到1000億元,單個項目投資額度基本上在30億元以下。其中,投資額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是山東陵縣新能源車產業園。項目分三期進行,第一期預計投資10.1億元,到「十二五」末,該新能源車產業基地將累計投入343億元。
在汽車後市場產業園建設方面,龐大的汽車保有量規模為汽車後市場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汽車保有量較大的地區。後市場產業園區的建設呈現規模大、功能齊全的發展趨勢。在投資規模上,平均單個汽車後市場產業園投資額較大,總投資要高於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建設投資,在功能方面,涉及汽車4S店、汽車精品、配件、二手車交易、檢測、物流、維修保養、裝飾美容、會展、主題公園等領域。
㈡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導向過渡到市場導向還要多久呢
近年來,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影響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路高歌猛進,獲得了飛速發展。而為了讓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夠從政策驅動平穩的向市場驅動過渡,國家也重新修訂了相應的補貼制度。但去年下半年,在國家補貼大幅下降的影響下,新能源車市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那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到底何時才能「斷奶」,完全擺脫對國家補貼的依賴呢?
綜上來看,在短期內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完全擺脫對國家補貼的依賴還是不太現實的,畢竟在用戶基數不足的情況下車企們實現盈利實在是太過困難。但是根據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就能夠獨立發展了。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20%如何實現供、需雙向發力是關鍵
日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又一部綱領性文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發布,《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從時間上來看,目前距離2025年還有5年時間,而在這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需要從5%左右上升到20%左右,需要向上躍升的跨度較大,如何實現目標成為業內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
1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如果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5%來測算,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要實現銷量佔比20%的目標,每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必須達到30%以上,難度是很大的。他認為,要推動實現20%的目標,需要向歐洲國家學習,也需要雙向發力,從供給和需求兩側推進。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
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認為,未來五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潛力將會被很大程度地激發出來,這是整個產業和市場針對未來電動化大趨勢所做的全方面發展培育換來的。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生產國和製造國,單一的國內市場需求仍有限,未來新能源汽車出口或將成為國內新能源車企嘗試的方向,屆時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會實現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模式。該資深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我國電動化乘用車整體滲透率將達到38%,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比將達到20%。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現狀
國家的補貼扶持一直以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推手,隨著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純電動汽車(EV)普及正在踩下急剎車,2019年銷量減少4%,首次出現負增長,疊加疫情的沖擊,市場消費萎靡。為提振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政策推遲至2022年底。但取消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拼的必定是技術和產品實力。在特斯拉的沖擊下,內資企業迫切需要提升技術水平來提升其競爭力。
(一)純電動汽車發展概述
純電動汽車將是我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
以能源供給方式為依據新能源汽車主要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網聯化,環保要求愈發嚴格的趨勢下,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近兩年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禁售燃油車等相關政策的推動,純電動更是成為各大車企研發的重點。
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但是相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行業來講,純電動汽車將是我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前景以及預測是怎麼樣的
新能源汽車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那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一,充電樁等車輛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4萬輛,銷量為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同期充電站數量為3500個,充電樁數量為4.4萬個。充電難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
四,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2008年至2010年,在大城市的公共服務領域進行示範操作,這是工業化的早期階段。第二步:2011-2015年(「十二五」)開始進入工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汽車、小型電動汽車。第三步:2016-2020年(「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車、多能源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逐步進入普通家庭。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規模為3.69萬億元。隨著未來幾年井噴式的增長,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9.97萬億元。
㈥ 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06萬輛,年內呈前W後U型走勢
1月9日,全國乘聯會公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最新銷量,顯示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3.57萬輛,同比下降15.1%,環比11月增長73.5%;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量為11.9萬輛,同比下降8%,環比增長76%;插混車型當月批發銷量為1.5萬輛,同比下降50%,環比增長30%。
(註:數據來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單位:萬輛。)
按照工信部此前預測,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突破500萬輛,目前距離目標達成僅差119萬輛。
但是,2020年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再次下滑,按照現在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情況,2020年全年保有量或難以突破100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中汽協: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間,新能源汽車借著政策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腳重剎讓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補貼退坡影響巨大
受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步可從稅收、使用環節便利性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做政策支持。
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政策補貼仍舊是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轉化到市場驅動。工信部的表態,表示了重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國家也需要在今年補貼完全退出後,推出接續補貼後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向前發展,並完成從政策市到市場市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
首先看一下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2016年新能源乘用車有70多萬輛,增長速率是40%,要比我國傳統的增長速率高20倍,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市場佔有率很低,不足1%,所以說在全球大的形勢下,它的發展的趨勢和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可以看到目前來講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區域追求集中在中國和美國,在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很好。
㈨ 目前中國車市剛需是否飽和,新能源車市場空間有多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購買一台車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在過去的2019年,汽車銷量持續走低,即便是不斷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總銷量也僅為約120.6萬台,同比下滑約4%。那麼目前中國的車市剛需是否就已經飽和了呢?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還有多大呢?
所以,總的來看我國汽車市場並未飽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依然較大,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技術等方面制約較嚴重,所以仍然需要不斷提高技術的支撐,從而推動行業的穩步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㈩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降4%、10年來首次下滑
過去十年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2019年的政府補貼大幅退坡踩下了新能源汽車的剎車,汽車廠商的好日子暫時告一段落。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中國自2009年啟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以來的首次下滑。
然而,7月份開始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並且在「金九銀十」的階段連續兩個月下滑,僅在年底才有比較明顯的回升。而2017和2018兩年的銷量走勢都是從下半年開始到年底一直攀升的狀態。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2019補貼大幅退坡,對生產企業影響很大,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況,很難通過新能源汽車盈利。他表示希望政府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但不可能繼續大幅財政補貼,而是通過稅收、使用環節等政策予以引導。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沒得到確認,因此對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謹慎樂觀。
顯然,從2019年下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還適應不了補貼大幅退坡的節奏。
在剛剛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演講中表示,「大家很擔心,去年7月1號退坡,今年7月1號還會不會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隨後,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苗圩的表態進一步解釋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從工信部領導的表態來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退坡幅度不會像2019年那麼大,甚至有可能與2019年的補貼標准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國快速減少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實現從政策驅動轉換為市場驅動的時候,德國卻在進一步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早是在2016年5月18日推出的,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0歐元,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3000歐元,資金由政府和行業各分擔一半。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原計劃到2019年6月底結束,而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德國政府及汽車行業計劃提高財政補貼,三年前提出的補貼時間也由原定的2020年底延長至2025年底。
誠然,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但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尚未到完全「斷奶」的時候。所以,2020年維持2019年的補貼標準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同時,政府要盡快推出接續補貼的其他政策措施,以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而車企則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