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
⑴ 國家發改委:將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政策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昨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熱點問題。她表示,當前中國經濟表現出三大特點:經濟穩定恢復勢頭延續、政策效果持續、市場信心不斷改善。
孟瑋指出,11月份,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2.1%和56.4%,比上月提高0.7個和0.2個百分點,均升至年內最高水平,已連續9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
「在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的有機結合下,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市場、部分服務業行業正在穩步復甦,11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0%,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已處於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業務總量明顯增長。」孟瑋說,企業在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助企紓困政策方面的獲得感在不斷增強,調查結果顯示,11月份反映資金緊張的製造業小型企業佔比為42.3%,比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低點。
與此同時,市場信心在不斷改善。孟瑋表示,11月份,製造業PMI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上升至60.1%,比10月提高0.8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1.2%,已連續5個月保持在61%以上。「這些數據都表明,無論是製造業企業還是服務業企業,多數企業對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
當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就新能源汽車、城際鐵路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並透露將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政策措施。
孟瑋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鞏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增強發展優勢,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加強汽車產業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回答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時,孟瑋表示,要實現錯位發展,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同時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地鐵。
她透露,「十四五」期間,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另外,近期煤炭價格出現上漲,社會廣泛關注。孟瑋表示,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目前煤炭市場供需總體是平衡的,今冬明春的煤炭供應是有保障的,後續還將通過增加供給,調節需求,引導市場煤炭價格穩定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新能源汽車能發展起來嗎,有啥存在的問題嗎
總而言之, 新能源汽車是指基於新能源驅動且採用新型動力系統的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新型汽車。近年來, 我國頒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較多,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必然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同程度上產生影響。其中, 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具體體現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有效解決安全風險凸顯、准入條件偏低、行業發展散亂趨勢加劇等突出問題。在未來, 我國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長遠、健康發展, 仍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制定方面多下功夫。應根據具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狀態及時制定和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讓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更加趨勢合理和完善, 讓產業政策積極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⑶ 新能源汽車應該如何健康發展有哪些相關措施
立足長期新能源汽車服務,結合精準對標的相關問題,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路徑。具體來說,就是總結市場實際需求,基於技術發展趨勢分析政策,實施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打造完整的人才培養團隊,促進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
一、以市場供求為標准
根據新能源汽車的實際發展需求,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理清主導思想,分析關系,制定政策標准。根據人們的需求了解新能源在社會、經濟和貿易中的地位。重點分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指導思想,總結動力系統的創新和規范運行,完成電動汽車行業的環節管理,快速推動汽車行業的產業化,滿足市場的供需平衡管理。
五、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重視大力發展自主汽車新能源品牌,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指標。北汽、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在銷售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全年增長形勢逐年好轉。在產業戰略發展方面,已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同時,公司還應大力支持創新,發展能源汽車產業,重視新能源汽車推廣,擴大產業布局,鼓勵優秀新能源汽車廠商開展代理業務,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以上就是關於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一些個人見解,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
⑷ 發改委推動新能源汽車新政,原因何在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進一步加速新能源車的普及。「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政策一出,自然會有很多消費者從原來的燃油車轉向純電動車購買,這對中國新能源車普及非常有利。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現在新能源市場「油改電」頻現,「要加快車用動力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的意見,會讓「油改電」更快被市場淘汰!所以大家買車,一定看準純電動車!歐拉R1,ME平台打造,351KM續航完美匹配城市出行,
400多項電安全設計,60%高強度鋼車身,保障品質安全。
⑸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怎麼答關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題
國家從宏觀調控層面,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既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市場調節作用,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經濟手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財政金融貨幣政策的實質性扶持。
國家相關注重產學研機構的合作,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自主創新。
⑹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如何
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產銷較2019年有所回升。分車型來看,純電動汽車占據主要比重,2020年銷量達111.5萬輛,其次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20年銷量達25.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為0.1萬輛。
從競爭格局來看,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比亞迪位居純電動市場銷量排名前三;比亞迪、理想、華晨寶馬位居插電混動市場銷量排名前三。
行業穩步發展,產銷小幅回升
以2009年「十城千輛」為起點,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示範推廣期(2009-2013),此時以公共領域示範為主,各項政策工具逐漸豐富,技術和市場尚在培育,車型銷量增速緩慢;
2)爆發增長期(2013-2015),國家重視度提升,財政補貼力度加大,鼓勵私人購買,電動車銷量快速增長;
3)精準扶持期(2016-2018),在政策的精準扶持下,行業呈現更為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能源車產量穩步增長;
4)補貼退坡(2019至今)政策補貼退坡、新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等負面因素逐漸消化,而續航低、充電難等問題逐漸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接受度提升,供給側特斯拉、大眾、造車新勢力、廣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優質車型受到發力,多方共振,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0下半年迅速攀升,有望成為新一輪成長周期起點。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⑺ 「兩會」看汽車 | 方運舟: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 還需政策支持
從「兩會」看趨勢,2020年「兩會」召開在即,今年的汽車行業代表們,都提出了哪些建設性的建議呢?本期,車市紅點將會以專題方式,集中展示汽車行業代表們的思路與建議。
5月18日,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車一攬子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的建議。
建議包括:
1、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
2、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
3、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
4、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
5、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
6、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
7、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先發優勢,成為了世界的領跑者。截止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由示範推廣轉變為產業化落地,逐步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這與國家的政策推動和扶持是分不開的。
但方運舟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新能源車企的盈利問題,目前新能源汽車幾乎沒有盈利空間,多數企業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持,但隨著政策補的不斷退坡對新能源車企產生了巨大壓力。
因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更新快,產業配套環境尚不成熟,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汽車廠商搶奪資源的狀況也較為明顯,造成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如果產量無法達到一定規模來攤銷成本,那麼新能源車企將很難盈利。
另外,新能源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也是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對燃油車來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受眾面還是偏窄,市場佔有率低就導致了產品流通的不易。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整個產業體系仍需進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目前國內基礎充電設施建設的規模還不足以支撐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管是在大城市或是二三線城市都存在充電基礎設施空間分布不合理,以及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的情況,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故障樁」、「僵屍樁」。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發展,必須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制約。
最後,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車企雪上加霜。疫情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受到了巨大沖擊。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其中對新能源車企的影響或將更加明顯,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面臨的問題更多,成本高、品牌溢價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底子薄等因素,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會面臨著停滯或倒退。
基於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的影響,方運舟提出上述建議,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用經濟生活分析國家應該如何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國家從宏觀調控層面我國我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經濟手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財政金融貨幣政策的實質性扶持。
國家相關注重產學研機構的合作,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自主創新。
⑼ 如何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與遭遇「寒冬」的傳統車市相比,新能源汽車則呈現出產銷兩旺的火熱局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46萬輛和72.1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05%和81.0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5.46萬輛和54.0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94%和66.1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99萬輛和18.0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04%和146.87%。在傳統燃油汽車銷量下滑時,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高歌猛進實現了逆勢上升。
隨著電動出行的發展與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新能源汽車正迎來「消費升級」時代。新能源汽車作為技術型產業,天生具有『高端化』發展的基因,目前市場上的豪華新能源汽車產品比較少,市場的需求還有待被滿足,從造型設計、續航里程以及操控性上,新能源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高端化發展將是趨勢。
私人消費的高端化是中國汽車消費的一大趨勢,在當前國內乘用車市場,豪華車的銷量情況表現得比較好。目前汽車市場正在朝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等方向迅猛發展,外資、合資和本土競爭激烈,要實現彎道超車,搶佔先機贏得市場,必須要在研發和生產等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研發更先進的技術、打造實力強的產品。
此外,近兩個月頻發的自燃事件,讓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甚囂塵上,也讓行業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質量的擔憂和焦慮隨之增加。常態性發生的自燃事件,使得行業開始審視自燃事件背後的技術和質量問題,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之一的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也進一步凸顯。隨著大量車企湧入新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的第一瓢冷水,這是我們必然需要冷靜思考的。
⑽ 新能源汽車如何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四策兼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其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繼續優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應根據最新產業及市場發展變化情況,研究編制新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各個發展階段產業發展的戰略與目標,避免由於盲目發展引發產能過剩。
其三,改變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標准,打擊地方保護主義。
改變單一的GDP政績考核觀,建立多元化的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標准,以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統一各個地方的財政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標准以及車型目錄,取消地方目錄,強制規定進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在政府采購、市場准入、財政補貼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強對集中采購的管理,推進政府、國有企業、公共交通等單位在采購新能源汽車的招標程序等方面更加公開透明,防範各地對本地車企照顧行為的發生。
其四,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培育發展消費市場。
加強示範推廣,進行消費引導。提高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數量和質量,營造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同時,強化消費引導,加強政府和企業協同合作,從低碳出行理念等方面共同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
從「軟體」和「硬體」兩個方面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軟體」方麵包括出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方案等,「硬體」方麵包括充電樁、充電站、售後服務站等配套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