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47億擴能新能源汽車
『壹』 廣汽三菱新能源車項目正式開工 將於2021年推出量產新車
(文/張鈺翊)後疫情時代,伴隨著車市銷量回暖,車企工作也恢復了往常的快節奏。近日,廣汽三菱新能源車項目開工活動暨研發大樓竣工活動在長沙舉行。在廣汽三菱新能源車項目開工的當天,廣汽三菱研發大樓順利竣工。
早在2018年10月,廣汽三菱研發中心落戶長沙,建設用地總面積約550畝,總建築面積為8.55萬平方米。目前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正在按期推進,計劃於2021年正式交付使用。與此同時,這也是湖南首個國際化的汽車研發機構,對當地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據悉,廣汽三菱的新能源車項目將推出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首款聯合開發的新能源車型,新車計劃於2021年正式量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預推多款SUV、MPV、轎車 廣汽新能源新車規劃曝光
近日,我們從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廣汽新能源將根據市場需求推出B/C級及以下級別轎車、SUV、MPV等多款車型。
其中,去年4月份,廣汽新能源AionS正式上市,補貼後官方售價區間為13.98萬元-20.58萬元,該車基於廣汽第二代純電專屬平台GEP打造的首款車型。隨後,到了當年的10月份,AionLX正式推出,該車補貼後售價區間為24.96萬-34.96萬元,是廣汽新能源首款配備L3級Adigo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在11月份,2020款GE3也已上市,新車共推出樂享版、互聯網悅享版、互聯網尊享版3個版本,補貼後售價分別為12.98萬元、13.58萬元、15.58萬元。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廣汽新能源2019年累計銷量為42,003輛,同比勁增110.6%。其中AionS12月銷量為8,460輛,穩居17萬級純電動車銷量第一,至此,AionS正式交付6個月來累計銷量已達32,493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2019年新能源車企銷量,廣汽新能源超額,吉利比亞迪超過7成
趁著這段時間不能出門,氫雲鏈特地統計了2019年新能源車企的銷量、以及他們的目標完成度。結果發現,在傳統車企中,僅有一個車企完成了自己的銷量目標,既不是新能源車的引領者比亞迪,也不是燃油車銷量冠軍吉利汽車,而是旗下僅有3款新能源車在售的廣汽新能源。
然後是主打微型電動車的奇瑞、江淮和歐拉汽車,他們的目標完成度都沒有超過50%,在新能源車消費市場逐漸升級的情況下,這些車企如何面對更加挑剔的消費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不能在競爭激烈的A級車市場取得突破,在2020年很有可能會掉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廣汽本田經營項目變更 加速新能源汽車布局
財經網汽車訊?廣汽本田經營范圍新增新能源發動機製造、研發。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廣汽本田經營項目發生變更,新增汽車發動機製造及發動機研發機構建設,包括升功率不低於40千瓦的排量3升以上柴油發動機、燃料電池和混合燃料等新能源發動機;汽車整車、專用汽車和摩托車製造;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等業務。
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本田」)前身。該公司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和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三家公司按50:40:10持股,合資年限為30年。
廣汽本田現擁有兩家工廠,包括三條生產線及一個發動機工廠,年產能為60萬輛。
公開數據顯示,廣汽本田2019年銷量為77.09萬輛,同比增長4.0%。其中,Honda品牌及理念品牌全年銷量為75.61萬輛。
因為政策驅動,中國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019年產銷超120萬輛,佔全球總銷量一半以上。
為了搶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決雙積分問題,多家合資品牌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與廣汽豐田、一汽-大眾等競爭對手已有電動化產品上市,有一定市場積累相比,廣汽本田旗下Honda品牌目前並無電動車在售。
而廣汽本田旗下合資自主品牌理念在轉型新能源汽車領域後,市場表現較為一般。有廣汽本田4S店銷售人員明確向財經網汽車表示,理念品牌產品銷量不佳。廣汽本田另一款插電混動SUV世銳目前已經停售。
廣汽本田自2018年起,發力新能源汽車領域。同年11月,廣汽集團發布公告表示,通過廣汽本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大建設項目,以及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生產線改建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達32.7億元,建成後年產能預計為17萬輛。
根據本田規劃,其2020年還將在華導入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並將針對中國實際路況進行道路行駛測試。
廣汽本田Honda品牌推出了2025年中期目標,提出在中國投放20款以上電動化車型。廣汽本田新增新能源汽車發動機及研發項目,將加速這一中期目標的落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廣汽豐田擬投63.42億元建20萬輛電動車產能
廣汽豐田目前擁有三條生產線年產能可達到60萬輛,此前被曝出正在建設第四生產線,專為新能源車型,年產能20萬輛。此外,廣汽豐田還將在2022年建設完成第五生產線,將投產全新EV平台下的兩款SUV和一款MPV,年產能同樣為20萬輛,累計投資63.42億元。待第四、第五生產線全面建成後,廣汽豐田年產能將躍升至百萬輛。
2020年2月27日,廣汽豐田以9.19億元拍下廣州南沙一處工業用地,面積為75.5萬平方米。據了解,廣汽豐田將在此投建第五條生產線,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計劃年產能20萬輛(新能源車)。
根據廣汽豐田在2020年4月發布的第五產線招標書信息顯示,第五產線總投資約人民幣63.42億元,擬生產全新EV平台的兩款SUV和一款MPV等新能源汽車。
廣汽豐田在2019年一直處於滿產狀態。
根據2018年底廣汽豐田第四產線的環評公示,廣汽豐田一、二生產線建於老廠區,總汽車產能38萬輛;第三產線於2018年1月建成,初期產能為10萬輛/年。
2019年廣汽豐田產量為67.06萬輛,以2019年48萬輛的設計產能計算,產能利用率達139.71%。
根據廣汽集團2019年報顯示,第三產線已在2019年12月擴充至22萬輛/年,廣汽豐田設計產能已達到60萬輛。
加上第四、五產線的40萬輛,廣汽豐田2022年的設計產能將達到100萬輛。
2025年,豐田計劃實現100萬輛純電動車的銷售目標,豐田把新能源的主要戰場放在了中國。
到2022年,一汽豐田將形成3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廣汽豐田將形成4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其在中國兩個合資公司累計產能到2022年已經接近80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2019走跌,廣汽集團自救挽頹勢
[億歐導讀]?廣汽選擇節流營銷,增加研發的舉措可以說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將視野放在更大的版圖上——新能源和智能汽車。
打個翻身仗?
廣汽還在智能汽車領域開足馬力。
2019年7月,廣汽發布涵蓋自動駕駛和智能物聯系統的「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目前已搭載至9月量產的廣汽新能源AionLX。
此外,廣汽在去年年底宣布「e-TIME行動」計劃,通過科技創新(Technology)、智能網聯(Intelligence)、智能製造(Manufacture)和電氣化(Electrification)完善顧客體驗(Experience)。可以看出,智能領域將是廣汽2020年的研發重心。
事實上,廣汽2019年度銷售費用較上年減少5.2億,主要原因是廣告宣傳和市場費的減少。在市場行情蕭條的情況下,廣汽選擇節流營銷,增加研發的舉措可以說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將視野放在更大的版圖上——新能源和智能汽車。
新冠疫情是汽車行業優勝劣汰的催化劑。最新的汽車消費新政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汽車業的頹勢,但車企想要脫穎而出,還得靠自身產品說話。
近年來加大自主和新能源研發的廣汽志向絕不囿於依附合資品牌,廣汽2020年計劃推出的19款全新和改款車型有8款是自主品牌產品。顯然,廣汽期望在今年通過自主品牌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2027年進入世界100強」,這是廣汽2018年就立下的志向。對比去年剛擠進百強的一汽集團2019年整車銷售346.4萬輛,廣汽在這七載時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020年度的廣汽集團眼下先實現其300萬輛的產能目標,繼續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研發腳步,未來可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廣汽本田將進行產能擴建 2024年3月投產/或推冠道新能源版
而從曝光出來的新車信息來看,A車的軸距尺寸與廣汽本田的冠道車型完全相同,因此很有可能推出冠道的新能源版本。而B車與東風本田M-NV的尺寸比較接近,因此廣本很有可能推出其姊妹車型。M-NV是東風本田品牌旗下的全新純電SUV車型,新車已在2020廣州車展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為14.98-15.98萬元。
『捌』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成了么
網上查了下,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建設有450億!!園區總體規劃年產40萬輛車,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期工程,達到年產20萬輛,擁有多個技術先進的工廠,例如鋼鋁車身柔性工廠、數字化自主決策工廠、深度互動式定製工廠,以及全面運用綠色環保工藝和材料的能源綜合利用生態工廠。
『玖』 廣汽新能源2019累計銷量翻倍 Aion S佔比77.4%
網上車市從廣汽新能源官方獲悉,今年12月,廣汽新能源再創新高,銷量達到9,457台,同比增長205%,AionS12月銷量為8,460台,佔比達到89.5%。2019全年,廣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42,003台,同比增長109.5%(2018年為20,045台),其中AionS累計銷量32,493台,佔比達到77.4%,成為廣汽新能源旗下絕對主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