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
⑴ 電動和自動駕駛是方向,戴姆勒將收縮,賓士重新定義豪華
戴姆勒首席執行官OlaKaellenius表示,五年後戴姆勒將成為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專注於通過軟體服務獲取經常性收入,而梅賽德斯-賓士則試圖在電動、自動駕駛汽車時代重新定義豪華。
"未來五年,我們將成為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Kaellenius表示。"我們在動力系統方面的工業足跡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說。
製造一輛電動汽車所需的時間比傳統汽油或柴油版汽車更短。電動汽車的電池和電機只有200個部件,而內燃機和變速器至少有1400個部件。所以,將有很多工作崗位會消失。
Kaellenius表示,燃料的轉變要求汽車製造商加倍提高效率,以便能夠釋放資源製造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我們正在招聘很多新的軟體工程師,電池化學、電氣化方面的專家,"他解釋說。
讓戴姆勒變得更小也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在這個時代,豪華不再是通過富麗堂皇和過度來定義自己,而是也通過可持續性和效率來定義自己。梅賽德斯-賓士正在從其一級方程式車隊中挖掘工程專業知識,以打造EQXX,這是一款電動汽車,其目標是成為最高效的汽車,能夠在一次充電後從德國斯圖加特開到法國馬賽(距離約900-1000公里)。
戴姆勒還希望為客戶提供新的數字服務,以便在2024年推出新的車輛汽車操作系統時,可以通過新的、經常性的收入來源獲得贏利,比如輔助駕駛功能和信息娛樂服務。
"想想看,就像iPhone一樣,"Kallenius說,他解釋說,隨著新的軟體更新,可以加入新的服務和功能。為了投資數字技術,戴姆勒計劃在中國挖掘增長點,有可能通過在梅賽德斯-賓士認為未來10年增長潛力最大的市場打造新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為什麼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會擦出火花
兩者都是新產品,新的車子都會有新的技術和新的配置所以可以擦出火花。
⑶ 長續航的電動汽車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對於城市而言,交通會更加智能和通暢,L5的自動駕駛技術,可以合理規劃駕駛時間,比如在紅綠燈路口,汽車回提前判斷紅綠燈時間,來提供加速還是減速,從來提高交通流暢度,車電動汽車不要搞1000公里續航的。電動汽車滿足短途出行就好,長途還是留給燃油車。特斯拉太陽能與電動汽車結合,能飛的無人駕駛汽車將誕生,到時去火星都不要擔心能源問題。
開車並不像某些人想的那麼簡單,不只是踩踩油門和剎車,打打方向盤就行的。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必須要熟悉交通規則,還要有敏銳的預判意。
⑷ 為什麼總要把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捆綁在一起
自動駕駛絕對算是近幾年汽車發展的關鍵詞,而伴隨自動駕駛一起出現的還有汽車電動化。但隨著不斷發展,這兩個詞語在不同場合下的不斷出現,逐漸讓一種說法乃至觀點出現,那就是將兩者捆綁在一起,那就是沒有自動駕駛,你就不能說自己是新能源汽車。
毫無疑問,真正的自動駕駛出現必定伴隨著一整個生態系統的出現,這並非是單純發展汽車能做到,它牽涉到的其實是整個社會資源與不同領域開發的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汽車電動化。因此自動駕駛應是電動汽車標配這個說法雖然不完全對,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沒有錯,更多是真正的自動駕駛離我們太遠,顯得有些不切實際而已。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自動駕駛的汽車,一定是純電動電動車才能實現嗎
自動駕駛的汽車,一定是純電動電動車才能實現嗎?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電動車是智能車?事實上,考慮一下,它是一隻小白白的白色,當你聽到智能汽車時,你會想到特斯拉,燕子,小鵬,我沒想到燃油車。為什麼這是,小鼠想要很長一段時間,一隻手可能是特斯拉等新力量的情人,一邊可能有燃料車的智能,特別是合資燃料車,並在10年前留下磚時代。然而,事實上,我們返回現實,從必需品中,兩種燃料車輛都有不同的電力系統,智能驅動器和自動駕駛,如特斯拉,目前有許多燃料。汽車可以支持。
高精度地圖之間的這種聯動非常清新,此功能不會分為驅動狀態,只要您打開此功能,就可以在不適應巡航的情況下實現。「角速度控制」,從官方解釋,「保持(k5)自適應巡航可以根據導航地圖中的角角度設置最合適的速度,使車輛正面更舒適和安全。 「在小波的實際經驗場景中,如果我們直接挺身而出,我們可以以120km/h的速度調整巡航。如果您突然具有較高彎曲的曲線,則汽車將預先預測並慢慢減少一些速度。此功能使用相對神奇的感覺。建議您擁有此功能,如果您的汽車有此功能,請使用此功能。這真的很有趣。當然,除了自動駕駛援助之外,智能汽車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⑹ 哪些純電動汽車用的是百度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汽車廠家車產品名單 2017年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僅是各大傳統車廠紛紛布局,不少創業者也跨界進入該領域,希望在同一起跑線上挑戰傳統車廠商。就連包括三星、高通、聯發科在內的手機消費領域的領導廠商紛紛殺入汽車半導體,與老玩家爭奪新市場。比如: * 三星收購哈曼; * 高通收購NXP; * MTK雖然將傑發賣給四維圖新,但也憑借這一交易加強了汽車渠道的布局; * 英特爾在去年4-9月份就買下了5家自動駕駛領域的新創公司和業務線; * 瑞薩電子收購Intersil,借力Interil在汽車電源管理領域的技術,配合公司將業務重點重新聚焦汽車晶元的戰略。 汽車半導體廠商 1、NXP:NXP在汽車電子半導體市場就佔有一定比率,如果被高通收購成功後,高通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大車用晶元供應商。 2、英飛凌:作為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半導體供應商,2017年度第1季車用晶元營收佔英飛凌整體營收比重超過4成,包括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及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等汽車製造商,以及博世(Bosch)及Continental等汽車零組件供應商,都是英飛凌車用晶元重要客戶,英飛凌車用晶元主要用在如管理汽車電源供應、減少碳排放、啟動安全氣囊以及協助巡航控制等用途上。 3、瑞薩:2014年瑞薩電子曾位居全球車用半導體供應商之首,控制著全球車用微控制器晶元市場近40%的份額,但2015年在恩智浦並購飛思卡爾與英飛凌收購IR之後,已落至汽車半導體市場的第三位。 4、ST:意法半導體深耕汽車半導體市場30餘年,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全球化、多元化汽車半導體廠商。 5、三星(後進者):三星電子就在2016年7月5日宣布入股中國比亞迪。比亞迪的強項在於自己研發發動機以及汽車渠道的建立,同時中國政府對於國產新能源也有大量的政策支持及補貼,因獲得政府的豐厚補貼,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銷量2015年達到約33萬輛,增至2014年的4.4倍。而三星的優勢主要集中在電控、晶元、車聯網以及動力電池領域。2015年,三星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建成電池工廠,向當地的汽車廠商供應車載電池。 6、高通(後進者):高通以4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恩智浦半導體。這樁全球最大規模晶元並購案,幫助高通拓展了汽車晶元市場,提高其在ADAS、安全系統、車載娛樂系統、車聯網、動力總成等汽車晶元領域的地位。 7、聯發科(後進者):聯發科(MediaTek)於2016年11月底正式宣布進軍車用晶元市場,將從以影像為基礎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高精準度毫米波雷達、車用信息娛樂系統、車用資通訊系統等四大核心領域切入,向全球汽車廠商提供要求產品線完整、高整合度的系統解決方案。 8、英偉達:英偉達進入汽車晶元市場則較早,在2005年就開始為汽車的中控系統提供圖形晶元,其晶元能夠支持地圖導航、倒車影像、影音娛樂等功能。包括寶馬的iDrive系統與奧迪的MMI系統都使用了英偉達的晶元。 據統計,高通迄今已向超過20家汽車製造商出貨超過3.4億顆晶元。2016年,高通與NXP的驚天並購案震驚業界,收購之後,NXP的MCU、感測器將與高通的遠距離/短距離通信技術進行深度整合。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報告「2016年 汽車半導體廠商市場份額」顯示,NXP 在汽車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已經高達 14.2%,遠高於英飛凌(Infineon)和瑞薩(Renesas)兩家競爭對手。並購之後的高通在汽車半導體領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No1。 在2000年的時候,一輛汽車採用的晶元數量僅僅10顆左右,但是近年來每台車使用的IC數量大幅提高。2016 年一輛普通的新車需要的電子IC需要616顆;目前電子件占整體車子零件35%,2030年會到50%。對於驅動包括動力系統、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與車身便利性系統(body-convenience)等應用的更高性能晶元,需求數量將保持持續成長。2016年每台車中車用IC的價值接近565美金,預計到2018年,每台車的IC價值將成長為610美金。據IDC預估,直至2019年,汽車用半導體產值每年平均將以兩位數,也就是11%成長,就2016年而言,成長率預估達23.1%,總銷售額達到320億美元。其中包括ADAS、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等功能都是車用IC應用成長比較大的區域。
⑺ 自動駕駛必須是新能源汽車嗎
不一定。
今年開始,兩田一日還有通用福特這些頭部汽車製造商都已經深度入局自動駕駛,對他們來說,不可能接受自動駕駛技術只用在旗下的新能源汽車上。
這里可以引入一個概念:存量市場,增量市場。
存量市場,即已經銷售出去的汽車,增量市場,即車企每年生產並被銷售出去的新車。
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的體量是什麼樣的比例?這么說吧,中國每年賣出近3000萬輛新車,而汽車保有量近3億。
從車企商業利益的角度來說,存量車(大多是燃油車)的自動駕駛化是必然的。
根據2020年11月27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的發言,目前我國有15%的新上市車型裝載了L2級自動駕駛系統。
這15%的新上市車型中,有燃油車也有電動車,當然不管是從技術的角度還是從成本的角度,電動車與自動駕駛一定更配。
⑻ 智能汽車與自動駕駛汽車的區別是什麼
對智能駕駛技術進行分解可以看到:智能駕駛的網路導航,解決我們在哪裡、到哪裡、走哪條道路中的哪條車道等問題;
自主駕駛是在智能系統控制下,完成車道保持、超車並道、紅燈停綠燈行、燈語笛語交互等駕駛行為;人工干預,就是說駕駛員在智能系統的一系列提示下,對實際的道路情況做出相應的反應。
駕駛輔助包括不少功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自適應定速巡航(也就是ACC),是用於定速跟車前進;又比如車道保持,能夠將車輛保持在車道內行駛。
這兩者相結合就是最新的堵車駕駛輔助系統,在堵車環境中能夠控制車輛的方向和走停。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特斯拉的所謂自動駕駛系統,更准確的應該叫做「駕駛輔助系統」。
自動車道保持是一個駕駛輔助功能,會幫助車輛保持在行駛車道內,結合『自適應巡航』的智能安全跟車,這會使長途駕駛更加輕松。當然,駕駛員仍需要觀察周圍情況,並且隨時准備接管車輛。
Model S現在有了強大的自動泊車功能,駕駛者可以不用擔心復雜和困難的側方停車了。當在城市周圍低速行駛時,一旦特斯拉檢測到停車位置,儀表盤上則會出現『P』字樣。
自動駐車指南會在觸摸屏上連同後置攝像頭一起出現,一旦啟動了,它將會通過控制方向盤和車速來實現自動停車。
雖然特斯拉所配備的雷達、超聲波感測器、攝像頭以及GPS這些構成自動駕駛系統的硬體,在現有的量產車上並不少見,但是能夠將這四大裝備應用在自動駕駛功能上,使其能夠高度協同開展工作,特斯拉確實是第一家。
⑼ 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真的能放開雙手嗎有什麼依據呢
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無法真正意義上解放雙手,因為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自動駕駛只是除了實現駕駛輔助的基本所有功能外,允許駕駛員將注意力從交通情況和控制車輛中解放出來做其他事情,但是駕駛員仍然需要坐在車里應對一些意外情況。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在駕駛車輛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智能駕駛等各種觀念也是隨之而來,不過如果真要想實現無人駕駛或者自動駕駛的話,還有很多技術上的東西需要突破,無論是車道偏離預警還是前向防碰撞預警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功能,但是無法真正意義上解放人們的雙手。
自動駕駛車輛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引起重視?
汽車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極端天氣的話,則需要駕駛人員必須對系統的請求作出決策,在其他情況下系統可以獨自應付自動駕駛,這就是高度自動化駕駛,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及時了解各種層級,從而作出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