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恆大電動汽車項目
A. 恆大再投250億造車,首款新能源車今年上半年亮相
在我們擔憂恆大健康虧損之際,未來兩年人家又安排了250億資金的投資。據悉,為了搶占規模和效率,據悉其計劃3年投資450億人民幣(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規劃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並建設相應配套的核心技術的零配件生產基地(如電池、動力總成等)。
據了解,恆大新能源已在全球聘請15位設計師同步研發15款車,未來10-15年內將實現年產500萬輛汽車,而為了將許家印的"十五字戰略"貫徹到底,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資還將持續進行。
至於虧損,想必進軍新能源造車的恆大也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目前特斯拉和蔚來依舊處於虧損中,可見造車確實投資大、周期長,就像人們說的類似"燒錢的無底洞"。
小編語
比起不斷陷入"資金荒"的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背靠恆大集團的恆大新能源確實令人羨慕。雖然由於新能源投資巨大,導致恆大健康在2019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但是背後的恆大集團在2019年依舊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對於一年地產業務擁有6010.6億元銷售業績的恆大來說,一點小小的虧損完全能夠扛得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恆大汽車生產基地在哪裡,恆大汽車還有哪些業務
廣州南沙,還有房地產、食品、飲品等業務。
招標公告顯示,該項目為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項目用地平整工程,場地平整面積約為96954.67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清表工程、圍堰工程、填方工程、排水工程等。招標控制價約為2218萬元,資金來源為財政資源。
恆大汽車官方宣布,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地的生產基地全面啟動試生產調試。值得一提的是,試生產的啟動時間,距離恆大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夥伴合作峰會的舉辦,剛好過去了一年時間。
恆大汽車產業建成後將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一整條完整產業鏈,研發、生產、銷售、售後、硬體配套等都一應俱全,現在恆大汽車已經發布了6款車型,涵蓋從A級到D級的各個level,車型也有轎車、MPV、SUV等多種選擇。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南沙正打造「三車一園」的戰略布局。「三車」指的是廣汽豐田、恆大新能源和廣汽蔚來——廣汽豐田將在南沙打造豐田全球產能規模最集中的生產基地,在現有千億產值(含汽車零配件企業)的基礎上再做貢獻。
「一園」即指的是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示範區,在省交通集團的支持下,南沙正以全國最高標准、最優配置、最好技術打造自動駕駛產業測試區。
C. 恆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工廠地址在哪
根據介紹,目前恆大汽車生產基地有十個生產基地。恆大汽車生產基地有恆大天津新能源汽車基地、恆大沈陽新能源汽車基地、恆大廣州新能源汽車基地、河南鄭州恆大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項目基地等。
除此之外,中國恆大集團有意在青島下轄的平度市和萊西市分別建設整車廠和電池廠。若正式落地,將是中國恆大第五個整車廠。
D. 恆大首款新能源實車曝光,網友:這太帥了吧!
對於恆大造車,本來很多人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但是隨著恆大汽車項目的落地,工廠已經開始生產,這種質疑聲也比之前少了很多。今年11月初,恆大一口氣發布了6款車型的預告圖,6款車分別是定位中大型轎車,中型轎車,中大型SUV,7座MPV,緊湊型SUV,以及緊湊型跨界SUV。當時很多人都說,這不可能,沒有任何一家新公司,一下子會推出6款車型的。別說是造車新勢力公司了,就連老牌汽車廠商也不會這么做。
而近日,定位中大型豪華D級車的恆馳1實車圖被曝光,這預示著這款車或許離消費者已經不遠了。
自從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之後,誕生了非常多的造車新勢力公司。在美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但是在中國,卻有蔚來,理想,小鵬,恆馳等等,數量比美國多太多了。然而同樣是汽車工業大國,德國,日本,韓國卻沒有誕生造車新勢力公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中國具有非常好的內部環境,這個內部環境既包括了政策上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包括國家正在快速的進行5G建設,這些都是今後純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實現的基礎。也包括了很多民間資本,風險投資機構願意去支持。但是像日本,韓國這樣的大財閥主導國家經濟的國家,其實就不具備這樣的投資環境。
其次,中國有非常完善的工業製造能力,純電動汽車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能夠實現國產,而且是非常便宜的成本。這樣的優勢其實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國家都是不具備的,他們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沒有辦法實現低成本的批量生產。
第三,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人口,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而且購買力很強。自從新能源汽車開始逐漸流行之後,中國都是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最大的國家。
第四,中國汽車人,中國的汽車製造企業,都有一股奮斗拼搏的精神,在燃油汽車時代,中國是落後於世界的,但是在中國企業心裡,一直是不服氣的,新能源汽車,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我們看德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汽車工業足夠強大,他們坐享其成,不願意在純電動汽車上有大的研發,但是中國企業,造車新勢力公司,卻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思。
所以今後,造車新勢力能否成功很難說,但是我感肯定是的,下一個汽車時代,屬於中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恆大新能源汽車於鄭州成立新公司 注冊資本10億元
日前,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鄭州)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劍超,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電車製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充電樁銷售;機動車充電銷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等。
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恆大新能源汽車(河南)有限公司100%控股,後者為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不久前,恆大恆馳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劉永灼,經營范圍包括從事智能科技、汽車科技、網路科技、計算機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企查查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間接100%持股。
加碼投資的同時,近期中國恆大還在通過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5月13日,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稱,將以每股40.92港元配售2.6億股恆大汽車股份,配售價相較5月12日收盤價51.15港元/股折讓20%,配售股份占恆大汽車總股本的2.66%,配股金額約106億港元。
F. 恆大汽車新建年產10萬台套零部件項目
11月26日,買車網Buycar獲悉,根據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台顯示,新建10萬台套新能源車車身零部件建設項目重大變動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意見徵求網路公示。據悉,該項目建設單位為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車身大型外覆蓋件及關鍵沖壓零件、車身總成等汽車部件,年產能為10萬件套,總投資369077.21萬,總建築面積達178508.27平方米,計劃在2021年9月竣工投產。
據了解,恆大汽車在廣州、鄭州、沈陽等多地設有工廠,並計劃在三年內投資450億元在海外按照工業4.0的標准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極其配套零部件生產基地,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
在產品上,恆大汽車此前發布了恆馳首期6款新車,實現了從恆馳1、恆馳2至恆馳6對A到D所有級別市場的覆蓋,車型包括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按照計劃,恆馳將在2021年上半年啟動試生產,下半年開始陸續實現量產。
渠道方面,恆大入股了廣匯集團,後者的營業網點超過800個。此外,恆大還將布局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其中展示體驗中心36個,銷售中心1600個,自營及授權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3000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恆大許家印為什麼大力發展新能源車
提及恆大這家公司,或許網友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房地產」。但大家也都知道了,連馬雲都給我們說了,未來中國的房價很便宜,所以,恆大也不得不開始轉型。行業這么多,被許家印看上的,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再者,大家看看王健林的萬達,萬達這些年表明上是在賣賣賣,為此很多人都說萬達不行了。其實人家萬達目前正在從一個重資產的產業轉向輕資產,就連王健林自己都說,房地產是掙錢,但是這個名聲不太好,所以,對於許家印來說,為恆大布局高科技產業,那是勢在必行阿。但我覺得,許家印還要感謝一下賈躍亭,如果不是恆大和FF91鬧翻了,或許恆大還真拿不出這么大的決心來造車把。
H. 恆大去年燒掉32億造車,卻一款新車都沒造出,恆大汽車還有戲嗎
去年11月,恆大在廣州召開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此次峰會不僅請來了廣州市市長,全球206家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CEO也悉數到場,其規模和陣容可以說是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前所未有的。
而最近卻與「負面新聞」相掛鉤。隨著恆大健康的2019年度財報發布,財報顯示新能源汽車業務2019年全年虧損32億人民幣,這一「巨額虧損」的背後,不禁讓人為恆大的造車夢擔憂。接下來,斗車哥按照時間順序給大家講講恆大的造車故事。
故事的開始要回溯到2018年6月,兩個懷揣造車夢的男人相遇了,那一年,賈躍亭苦於資金鏈斷裂,整個世界都不再相信賈躍亭,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家印不顧流言蜚語,堅持要買下賈躍亭的FF,此時的FF人才專利齊備,根據協議,恆大的這筆錢將分三次支付:2018年底前支付8億美元(5月已付);2019年支付6億美元;2020年支付6億美元。
許家印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接管FF的准備,但是,賈躍亭無意放棄FF控制權,2018年的最後一天,許家印與賈躍亭突然分道揚鑣,已經投入8億美金的恆大不再繼續投資,先期投入的8億美元轉為32%的FF優先股權,並100%持有FF香港。賈躍亭可以在5年內回購恆大持有的32%FF股權。
在賈躍亭之後,許家印並沒有選擇放棄造車,依舊採取「買買買」的方式做新能源汽車。2019年1月,恆大入主全球性電動汽車企業NEVS,入主卡耐公司和荷蘭e-Traction公司。NEVS公司來到天津,在濱海高新區的高新二路建了廠,「恆大國能汽車」這才立了起來。
同年的3月16日,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在天津召開,國內外行業的專家和合作夥伴悉數到場。許家印在此次峰會上信誓旦旦地立下壯語——首款電動汽車將在6月份全面投產,預計最近就會面向全球發售。
而恆大的唯一一款新車「國能93」,是一款基於薩博鳳凰技術平台開發的一款大眾化純電動汽車,成果並不是很樂觀。在2019年8月前,這款車只賣出了8輛,而且交付日期多次推遲,先是定了4月,又改為8月,最後才定了9月,其間並不順利。原本大家都以為恆大的造的新能源車會驚艷世人,但國能93有點事與願違。
但從恆大造車發展的軌跡來看,今年才是恆大的發力時刻。盡管3月22日,恆大健康發布盈利預警公告,披露2019年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凈虧損32億元,加上2018年虧損的17億元,兩年合計虧損近50億元。這意味著,造車兩年後,恆大新能源車還沒盼來營收。
而好消息是,在3月30日的線上直播業績披露會上,恆大健康集團副董事長兼瑞典NEVS總裁彭建軍表示,目前恆大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順利,「恆馳1」將在今年亮相。廣東南沙、上海松江生產基地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將為恆馳全系列產品2021年陸續全面量產提供強有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恆大健康和中國恆大宣布業績利空消息的同時,恆大集團內部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員工大動員,分布在各個不同部門的30%的員工突然接到一紙調令,前往恆大新成立的公司「恆大寶」,但對於新公司具體的業務和相關安排公司卻並未多談。有消息顯示,該調整可能涉及恆大新能源汽車約180名員工。
雖然很多業內人士預測,恆大新能源在2020年可能繼續虧損,但橫向來看,恆大新能源的年虧損額度並不算業內最高。數據顯示,同為新造車企業的蔚來汽車,過去4年累計虧損220億元,平均每年在50億元以上。而且,恆大新能源有財力雄厚的恆大集團做靠山,「不差錢」是其最大的標簽。
寫在最後的話:
從「造房」到「造車」,恆大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背後,是否就是地產巨頭的積極轉型呢?雖然燒掉50億卻沒造出一輛好車,但斗車哥認為「國能93」只是恆大造車故事的開端,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恆大汽車也將很快面世,也許到時能夠帶給我們驚喜。
關注「斗車」,回復關鍵詞「車型庫」就可以瀏覽更多車型的精彩文章喔~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為什麼外界「吐槽」的恆大造車卻收獲了曹德旺「愛的抱抱
「新能源是愛迪生發明的,現在的叫電動車,那是方向,是像許家印這種有錢人做的,資本大佬可以做這個事情。完全靠國家補貼那是等死,要做到不靠國家補貼來做。」
不久前的一場汽車論壇上,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表示造車是許家印這種有錢人乾的事情,靠國家補貼成不了事。
當然,也不排除恆大在憋大招的可能性,暫時不方便對外界透露太多。但必須強調的是,在造車這件事上,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專業,更有邏輯,是恆大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總得來說,曹德旺的發言已經證實了恆大在造車方面的資金實力,而且恆大建設基地,發布新車,各方面流程也都在正常推進,一切都在蒸蒸向好。至於後續如何,就看恆大喜下一步棋怎麼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