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夜間續航
A.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多少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
截至目前,市場上純電動汽車的實際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汽車廠商宣稱的5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只有300公里左右,甚至不到300公里。
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使用2-4年後,電池可能會有一點不同的症狀,可能會有一點續航能力下降或者充電慢。
電動汽車之所以還沒有得到遍布全國,非常大程度上是由於電動汽車的續航制約了它的發展,所以在購買電動汽車時要了解電動汽車的續航行程,防止在平時的行駛過程中有中途沒電的現象。
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並非越長越好的原因:
一則,傳統燃油車的使用習慣不能直接套用在純電動車上,這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二則,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增加意味著電池容量增加,同時重量上升,最終導致能耗比和性價比缺失,那麼純電動車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B. 電動汽車續航是多少
500公里。
純電動汽車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純電動汽車最多可以跑大約500公里,大部分電動汽車可以跑200公里以上。
不同配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不同的,主要是配置的鋰電池容量不同,同時也與電控系統以及是否帶能量回收功能有關,一般能量回收功能可增加約20%的續航里程。
電動汽車的優點:
1、環保:電動汽車採用動力電池組及電機驅動動力,它工作時不會產生的廢氣,不排尾氣污染,可以說幾乎是「零污染」。
2、低噪音:電動汽車不會像傳動汽車那樣發出噪音,它所產生的噪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經濟: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低廉,只有汽油車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能量轉換效率高,同時可回收制動、下坡時的能量。
4、易保養:電動汽車採用電動機及電池驅動,比如:更換機油、濾芯、皮帶等。電動汽車只需定期檢查電機電池等組件即可。
C.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什麼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該車在純電動模式下,僅依靠電池中的電量支持該車行駛的最高里程。即為在電池充滿電的情況下,開始行駛一直到電動汽車沒電停止為止的行駛路程,也就是充滿一次電後連續行駛的路程。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影響因素
影響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因素很多,包括外部環境、行駛狀態和車輛負載等。一般來說,一輛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一些高性能純電動汽車可以達到600公里左右的續航里程。
這些續航里程不是標准值,具體續航里程取決於車輛本身的行駛情況。外部氣候條件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也有很大影響。
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的充電或放電效率將大大降低,這將導致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大幅減少。電動車也配有暖風系統,但電動車上的暖風系統與燃油車上的暖風系統有很大不同。冬天開暖風,電動車消耗的電能會加速。
因此,低溫是電動汽車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說,電動汽車對汽車的負載有要求。如果電動車總是超載,肯定會影響汽車的續航里程,嚴重的話還會縮短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
D. 電動汽車續航是多久
電動汽車續航500公里左右。
純電動汽車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純電動汽車最多可以跑大約500公里,大部分電動汽車可以跑200公里以上。
不同配置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不同的,主要是配置的鋰電池容量不同,同時也與電控系統以及是否帶能量回收功能有關,一般能量回收功能可增加約20%的續航里程。
電動汽車的技術原理:
純電動汽車以電動機代替燃油機,由電機驅動而無需自動變速箱。相對於自動變速箱,電機結構簡單、技術成熟、運行可靠。
傳統的內燃機能把高效產生轉矩時的轉速限制在一個窄的范圍內,這是為何傳統內燃機汽車需要龐大而復雜的變速機構的原因;而電動機可以在相當寬廣的速度范圍內高效產生轉矩,在純電動車行駛過程中不需要換擋變速裝置,操縱方便容易,噪音低。
與混合動力汽車相比,純電動車使用單一電能源,電控系統大大減少了汽車內部機械傳動系統,結構更簡化,也降低了機械部件摩擦導致的能量損耗及噪音,節省了汽車內部空間、重量。
E. 電動車續航是多少
一般普通的48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30公里,60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0公里,72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80公里左右。
按64V20A電池,500W電摩電機計算的話,續行里程大約等於=20/(500W/64V/20A)*80%*30公里/小時=61.44公里。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電動車在正常條件下行駛下(道路狀況良好,氣溫在10度以上35度以下,僅載1人情況下),電機效率可達80%,那麼可以續行61公里左右。
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的防護設施較弱,電動車在交通事故中,損傷概率比較大,後果較嚴重,所以騎行者必須正確佩戴安全頭盔。電動車騎行者所系頭盔相當於轎車駕駛員所系安全帶,是人遇到危險後的最後一道防線。
夜間出行,盡量選擇光照條件良好,道路設施良好的路段通行。同時請記住,行人與非機動車禁止進入高、快速路。
F.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大概是多少公里
目前,車主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一般都以400公里續航保底,希望續航里程越長越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之前電動汽車續航太短了,怕了。
出行特徵VS里程焦慮
大數據論文:北京市每日出行特徵,文中顯示80%的每日出行都在50公里以下,95%的出行在100公里以下。
雖然理論上說,200公里的續航就妥妥的了。然而,理論終究是理論,消費者還是會產生「里程焦慮」,原因上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充電餘量:一般車主都不會等到剩餘電量不足時進行充電,多數人都習慣還有幾十公里續航的時候就去充電。考慮到充電樁的數量要少於加油站,那剩下100公里續航的時候,就得去充電了。所以,以200公里續航為基準的話,這下除去100公里,那麼至少要300公里續航。
2. 真實續航vs工信部續航:中國廠家給的是NEDC續航,美國的是EPA續航,歐洲目前是WLTP續航。大體上來說EPA比較准,而NEDC就要大打折扣了。給各位車主舉個例子就是說是300公里續航,實際上大約開到的里程在260左右吧。開空調、高速的話,可能還要再除去一些。如此看來,要想開的舒服,那至少要200+200+100=500公里續航。
3. 遠行需求/突發需求:即使說是95%的情況下都在市區開,但大家也是希望周末去郊個游、春節回家等,那電動汽車該怎麼辦?
考慮到以上情況來說,大多數消費者在選電動汽車的時候,還是希望續航里程越多越好;然而,就目前來說這是由問題的。
高續航帶來的問題
電動汽車電池很重,往往要佔到整個車重的20—30%左右。相對於燃油車來說,這部分車重是額外增加的,相當於是「能量征稅」。
也就是說,我再多加1度電的電池,需要先被征走0.3度,只有0.7度是真正可以增加續航的。隨著續航邊長,電池增加;這種「能量稅」會越來越重,從經濟上變得不再可行。
通俗解釋:能量密度決定了堆電池數量的難度!在能量密度受限的情況下,電池數量堆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相當不經濟了。
那麼有沒有解決方案?
一. 硬核方案: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如果說能量密度是關鍵問題,那我不斷地研發,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不就行了嗎?
這個道路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短期來看:面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矛盾。
長期來看:面臨物理化學的上限瓶頸。
二. 提高充電便利性
有兩個方向:
1. 提高充電速度
2. 增加充電樁數量
最根本的方法便是解決基礎設施。
三. 電池充電寶
目前市場上有外置的充電寶還有一款內置的充電寶,也就是傳說中的「增程式電動汽車」;此款電動汽車在定義上都不一定能歸納在電動汽車里。這里米神也就不一一細說了。
寫在最後: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不加錢,續航自然是越高越好。所以說,在特定條件下,電動汽車時續航越多越好的。
對於全社會來說,即使不加錢,過高續航也就意味著更不節能,更不環保。核心問題在於電池能量密度低。所以綜合來看,電動汽車並不是續航越多越好。
G. 電動汽車續航是多少
電動汽車續航大概是400公里。一般鉛酸電池的續航里程大概是60公里。鋰電池汽車的里程跨度在60-300公里不等。加上開空調、車身重量、電池損耗等因素也會縮短車輛的續航里程。這個要看電池容量、路況、載重、駕駛習慣等多種情況而決定。在城市裡上班,送貨都是可以的,跑長途的話不建議使用,畢竟存在充電問題。
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
簡單的說就是用電動機取代燃油機,用電池蓄能方式取代油箱儲油方式。簡單原理就是通過駕駛者控制電子油門踏板,給出模擬電子信號給控制器或處理器,再由控制器或處理器將模擬信號處理後控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轉速及正反轉等。所有能量來源於車載蓄電池。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純電動汽車的一種,主要區別在於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一般來說,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化學反應所需的還原劑一般採用氫氣,氧化劑則採用氧氣,因此最早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多是直接採用氫燃料,氫氣的儲存可採用液化氫、壓縮氫氣或金屬氫化物儲氫等形式。
H.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大概多少公里
目前,車主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一般都以400公里續航保底,希望續航里程越長越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之前電動汽車續航太短了,怕了。
出行特徵VS里程焦慮
大數據論文:北京市每日出行特徵,文中顯示80%的每日出行都在50公里以下,95%的出行在100公里以下。
雖然理論上說,200公里的續航就妥妥的了。然而,理論終究是理論,消費者還是會產生「里程焦慮」,原因上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充電餘量:一般車主都不會等到剩餘電量不足時進行充電,多數人都習慣還有幾十公里續航的時候就去充電。考慮到充電樁的數量要少於加油站,那剩下100公里續航的時候,就得去充電了。所以,以200公里續航為基準的話,這下除去100公里,那麼至少要300公里續航。
2. 真實續航vs工信部續航:中國廠家給的是NEDC續航,美國的是EPA續航,歐洲目前是WLTP續航。大體上來說EPA比較准,而NEDC就要大打折扣了。給各位車主舉個例子就是說是300公里續航,實際上大約開到的里程在260左右吧。開空調、高速的話,可能還要再除去一些。如此看來,要想開的舒服,那至少要200+200+100=500公里續航。
3. 遠行需求/突發需求:即使說是95%的情況下都在市區開,但大家也是希望周末去郊個游、春節回家等,那電動汽車該怎麼辦?
考慮到以上情況來說,大多數消費者在選電動汽車的時候,還是希望續航里程越多越好;然而,就目前來說這是由問題的。
高續航帶來的問題
電動汽車電池很重,往往要佔到整個車重的20—30%左右。相對於燃油車來說,這部分車重是額外增加的,相當於是「能量征稅」。
也就是說,我再多加1度電的電池,需要先被征走0.3度,只有0.7度是真正可以增加續航的。隨著續航邊長,電池增加;這種「能量稅」會越來越重,從經濟上變得不再可行。
通俗解釋:能量密度決定了堆電池數量的難度!在能量密度受限的情況下,電池數量堆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相當不經濟了。
那麼有沒有解決方案?
一. 硬核方案: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如果說能量密度是關鍵問題,那我不斷地研發,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不就行了嗎?
這個道路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短期來看:面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矛盾。
長期來看:面臨物理化學的上限瓶頸。
二. 提高充電便利性
有兩個方向:
1. 提高充電速度
2. 增加充電樁數量
最根本的方法便是解決基礎設施。
三. 電池充電寶
目前市場上有外置的充電寶還有一款內置的充電寶,也就是傳說中的「增程式電動汽車」;此款電動汽車在定義上都不一定能歸納在電動汽車里。這里米神也就不一一細說了。
寫在最後: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不加錢,續航自然是越高越好。所以說,在特定條件下,電動汽車時續航越多越好的。
對於全社會來說,即使不加錢,過高續航也就意味著更不節能,更不環保。核心問題在於電池能量密度低。所以綜合來看,電動汽車並不是續航越多越好。
I. 電動車續航里程一般多少
一般普通的48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30公里,60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0公里,72v電動車正常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80公里左右。
按64V20A電池,500W電摩電機計算的話,續行里程大約等於=20/(500W/64V/20A)*80%*30公里/小時=61.44公里。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電動車在正常條件下行駛下(道路狀況良好,氣溫在10度以上35度以下,僅載1人情況下),電機效率可達80%,那麼可以續行61公里左右。
電動車行駛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的防護設施較弱,電動車在交通事故中,損傷概率比較大,後果較嚴重,所以騎行者必須正確佩戴安全頭盔。電動車騎行者所系頭盔相當於轎車駕駛員所系安全帶,是人遇到危險後的最後一道防線。
夜間出行,盡量選擇光照條件良好,道路設施良好的路段通行。同時請記住,行人與非機動車禁止進入高、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