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電動汽車這么難嗎
『壹』 現在汽車越來越多,新能源技術難學嗎
總體上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不難。新能源電動汽車在動力系統方面和傳統燃油汽車不同,使用的是電機驅動,並且依靠的是電池來給汽車提供動力,所以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發動機一類的東西,它的故障一般只會出現在電池和電機方面,不像傳統燃油汽車,問題有可能出現在好多地方,畢竟構造從根本上就不一樣,所以相對來說維修其實還簡單一些。
不過新能源汽車對維修操作的規范性要求特別高,規范的操作流程是保護修理人員和駕駛安全的紅線,只要這點不逾越,那學習技能知識還是不難的。
『貳』 電動汽車為什麼量產難
在忘記充電的情況下,你敢開車上高速嗎?不是量產問題,是消費者持懷疑態度,不敢購買的問題
『叄』 電動汽車的技術瓶頸在哪裡
雖然電動汽車本身沒有排放污染,但是間接污染也是不容忽視的。如鉛酸電池中的鉛,從開采、冶煉到生產的排污,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鉛酸電池比,當前廣泛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污染程度會相對比較低一點,只有電解質磷酸鋰是有害的,但是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應忽視的。目前我國對汽車動力電池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和壽命這些方面,對回收的關注比較少,有必要增強對廢舊汽車動力電池處理和回收的研究。
『肆』 發展純電動汽車有那麼難么還建什麼專用充電站,扯淡,都是一些笨蛋當家,為什麼不在民間徵集合理化建議
一聽你就是外行。純電動車很難的,在電機、電池、電控幾個領域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解決方案,需要國家大量的補貼來完善。另外充電站是必須的,因為我們不可以每次都把極為沉重的電池搬到樓裡面來,太不方便和現實,必須有專用充電站。同時,我們在路上會經常遇到需要充電的情況,尤其在電池技術不成熟,漏電較為嚴重的現實中,必須在路上留出專用充電站。
『伍』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哪個造車的難度大
傳統汽車難度大,因為傳統汽車發動機的製造難度要比電池電機組麻煩的多。
廣義新能源汽車,又稱代用燃料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這類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車,也包括混合動力電動車、乙醇汽油汽車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車。
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車都包括在這一概念里,具體分為六大類: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醇醚燃料汽車、天然氣汽車等。
政策支持
202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表明,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 。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陸』 為何造車新勢力都喜歡做純電動汽車
造車新勢力蓬勃發展的原因是,它見證了特斯拉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巨大成就,特斯拉還發布了所有專利,並讓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可以獲得這些專利。這導致許多夢想製造汽車的互聯網員工投資汽車行業。顯然,製造汽車的新力量的初衷是為了電動汽車。燃料汽車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考慮范圍,所以所有推出的車型都是純電動汽車。
此外,其他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投資成本高於純電動汽車。至於新能源汽車,投資力度不大,而純電動汽車的投資遠低於其他類型的汽車。此外,從成本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的製造成本要低得多。純電動汽車由電氣化驅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過程中,將展現純電動汽車與各種技術路線共存的發展趨勢。
『柒』 新能源汽車最難的位置在哪裡
新能源汽車
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
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品,其主傳統汽車「三小電」(空調、轉向、制動) 基礎上延伸出「三大電」 ——電池、電機、電控。其中,電機、電控系統作為傳統發動機(變速箱)功能的替代, 其性能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爬坡、加速、等主要性能指標。
電機電控系統作為新能源汽車生產中的重要核心技術,它的製造水平關系著汽車的整體性能和成本。目前,國內在電機、電控領域這些關鍵技術上還有待提高,部分電機電控核心組件仍不具備完全自主生產能力,國內具有完整知識產權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為數不多。 隨著我國電機電控系統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電機電控系統的國產化率也將逐步提高,按照目前國內的汽車消費水平,肯定會有大批的企業投資研發這些技術,到時候超過歐美也不是沒有可能。
『捌』 各路企業紛紛造車,造車真的有這么簡單嗎
各路企業紛紛造車造車,這件事情應該說不簡單,但是你仔細觀察發現現在造車的這些企業本身都不缺錢,都是有足夠多的資金驅動他們才做這件事情,所以在他們那裡造車沒有想像那麼難。
對於普通的廠家來說,想要跨行業造車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跨行業造車是一個很費錢的活動,因為任何一個投資你涉及到跨行業的問題,風險都比較大,然後造車它也是實體產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上下游供應鏈非常長,就是涉及到很多的資本活動,沒有足夠多的錢是不好做的,但是現在這些投資智能化汽車發展方向的基本都是各個互聯網大廠拿出來的資金,起碼都是幾十億為單位的。
『玖』 如何製造世界上最強大的電動汽車
這是一張 1912 年的照片,一位女士正在給她的電動汽車充電
這裡面除了技術投入、進口稅等原因增加的成本,還有電動汽車智能化帶來的溢價。
今天的新興互聯網車企無一不強調 OTA(Over-The-Air)空中升級功能,可以讓汽車像手機電腦一樣通過軟體更新來優化車輛。
傳統燃油車比如東風本田 CR-V 在曝出剎車問題後召回了三萬多輛車,而特斯拉的 Model 3 卻利用 OTA 輕松縮短了約 6 米的剎車距離。
除了修復問題,OTA 還能提升車輛的硬指標,特斯拉 2017 年底的軟體更新讓 Model X 100D 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縮短了 0.5 秒。
不過,正如你的手機升級後可能會黑屏死機一樣,在 OTA 方案還未成熟的今天,你的電動汽車可能會遭遇同樣的窘境
『拾』 自己造一輛汽車有多難
汽車是正八經兒的現代工業產品,做出這樣的產品,再簡化地說,也要經過調研、設計、研發、測試、製造等幾個步驟,而每個步驟中都要包含大量繁復的工作。
造一輛車需要很多時間
不同廠商對於造車的周期有不同的定義,但無論是從最初概念構想期算起,還是從最終圖紙發布算起,一輛車的研發周期一般都在3年以上。
造一輛車需要很多金錢
假設有公司獲得1億美元融資,如果這是互聯網公司,我們可以為他手動點贊,如果是從零開始打算造車的公司,抱歉,你先努力塞上牙縫吧。
造一輛車,除了時間和金錢,還需要其他資源
很不幸,並不是你有時間有金錢就能玩轉造車這個事兒,汽車零部件上萬,零部件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是極其復雜的問題,你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或者外部資源的支持。在已經很「互聯網」的特斯拉,組織結構極為精簡的情況下,員工也超過了萬人,而特斯拉事實上還得到了豐田賓士美國政府等一大票好基友的幫助。
造一輛車很難很難,因為你不僅要把零部件拼裝在一起,還要能夠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而這些體驗同樣和上萬個零部件相關。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工程師在測試某車型的時候,發現該車後門關門後會有輕微的嗡一聲,最後經過排查和試驗,解決的方案是把一個後箱鈑金的金屬掛鉤Tab彎折成和車身垂直……
汽車就是這么復雜,復雜到連山寨都有超高的技術含量,想把山寨做到家都需要上億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