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空調電路設計規范
❶ 汽車空調電路工作原理
一.汽車空調的工作原理
其實汽車空調和我們熟悉的家用空調製冷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R12或是R134a壓縮釋放的瞬間體積急劇膨脹就要吸收大量熱能的原理製冷。(由於R12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出於環保的要求發達國家從1996年開始改用R134a做製冷劑)汽車空調的構造和家用的分體空調類似,它的壓縮機往往是安裝在發動機上,並用皮帶驅動(也有直接驅動的),冷凝器安裝在汽車散熱器的前方,而蒸發器在車裡面,工作時從蒸發器出來的低壓氣態致冷劑流經壓縮機變成高壓高溫氣體,經過冷凝器散熱管降溫冷卻變成高壓低溫的液體,再經過貯液乾燥器除濕與緩沖,然後以較穩定的壓力和流量流向膨脹閥,經節流和降壓最後流向蒸發器。致冷劑一遇低壓環境即蒸發,吸收大量熱能。車廂內的空氣不斷流經蒸發器,車廂內溫度也就因此降低。液態致冷劑流經蒸發器後再次變成低壓氣體,又重新被吸入壓縮機進行下一次的循環工作。在整個系統中,膨脹閥是控制致冷劑進入蒸發器的機關,致冷劑進入蒸發器太多就不易蒸發而太少冷氣又會不夠,因此膨脹閥是調節中樞。而壓縮機是系統的心臟,系統循環的動力源泉。
盡管汽車空調的空調系統的原理與其它空調系統是相同的,但汽車空調是移動式車載的空調裝置,它與固定式空調系統相比,動轉條件更惡劣,隨汽車行駛的顫振,空調系統的製冷劑比固定式更容易泄漏,空調系統的維修與保養也比固定式頻繁,空調裝置中風路系統在吸入新風時常常會將塵土吸入,堵塞過濾網及蒸發器,在清洗過程中又往往會把製冷劑泄放到大氣中去。造成臭氧層消耗,破壞了環境。
二.汽車空調的組成
汽車空調一般主要由壓縮機(compressor)、電控離合器、冷凝器(condenser)、蒸發器(evaporator)、膨脹閥(expansion valve)、貯液乾燥器(receiver drier)、管道(hoses)、冷凝風扇、真空電磁閥(vacuum solenoid)、怠速器和控制系統等組成。汽車空調分高壓管路和低壓管路。高壓側包括壓縮機輸出側、高壓管路、冷凝器、貯液乾燥器和液體管路;低壓側包括蒸發器、積累器、回氣管路、壓縮機輸入側和壓縮機機油池。
❷ 新人剛入行,想了解新能源電動汽車設計標准有哪些國標或ISO標准都可以
關注AutoCTO汽車學院,在線學習汽車電子知識技術!
1 GB 19239—2013 燃氣汽車專用裝置的安裝要求 2013/9/18 2014/7/1
2 GB/T 29781—2013 電動汽車充電站通用要求 2013/10/10 2014/2/1
3 GB 14167—2013 汽車安全帶安裝固定點、ISOFIX固定點系統及上拉帶固定點 2013/5/7 2014/1/1
4 GB/T 29307—2012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可靠性試驗方法 2012/12/31 2013/6/1
5 GB/T 29259—2012 道路車輛 電磁兼容術語 2012/12/31 2013/6/1
6 GB/T 29126—2012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車載氫系統 試驗方法 2012/12/31 2013/7/1
7 GB/T 29124—2012 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示範運行配套設施規范 2012/12/31 2013/7/1
8 GB 19159—2012 車用液化石油氣 2012/11/5 2013/4/1
9 GB/T 29317—2012 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術語 2012/12/31 2013/6/1
10 GB/T 29125—2012 壓縮天然氣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 2012/12/31 2013/7/1
11 GB/T 29123—2012 示範運行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規范 2012/12/31 2013/7/1
12 GB/T 28962—2012 液化石油氣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2012/12/31 2013/7/1
13 GB/T 29318—2012 電動汽車非車載充電機電能計量 2012/12/31 2013/6/1
14 GB/T 28950.2—2012/ISO 11841-2:2000 道路車輛和內燃機 濾清器名詞術語第2部分:濾清器及其部件性能指標定義 2012/12/31 2013/7/1
15 GB/T 28768—2012 車用汽油烴類組成和含氧化合物的測定多維氣相色譜法 2012/11/5 2013/3/1
16 GB/T 28767—2012 車輛齒輪油分類 2012/11/5 2013/3/1
17 GB/T 28382—2012 純電動乘用車 技術條件 2012/5/11 2012/7/1
18 ISO 15500-13:2012 道路車輛 壓縮天然氣(CNG)燃料系統部件 第13部分:壓力釋放裝置(PRD) 2012/1/13
19 ISO 15500-2:2012 道路車輛 壓縮天然氣(CNG)燃料系統部件 第2部分:性能和一般試驗方法 2012/1/13
20 ISO 15500-4:2012 道路車輛 壓縮天然氣燃料系統 第4部分:手動閥 2012/1/13
21 ISO 17261:2012 智能交通系統 自動車輛和設備識別 聯運貨物運輸體系和術語
22 ISO 23274.2—2012 混合電動道路車輛 廢氣排放和燃料使用量測量 第2部分:外部可充電車輛
23 ISO 12405.2—2012 電動道路車輛 鋰離子牽引電磁組和系統的測試規則 第2部分:高能應用
24 GB/T 28542—2012 道路車輛應急起動電纜 2011/5/18 2011/8/1
25 GB/T 27930—2011 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 2011/12/22 2012/3/1
26 GB/T 26980—2011 液化天然氣(LNG)車輛燃料加註系統規范 2011/9/29 2012/1/1
27 GB/T 26990—2011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 2011/9/29 2012/3/1
28 GB/T 20234.3—2011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3部分:直流充電介面 2011/12/22 2012/3/1
29 GB/T 20234.2—2011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2部分:交流充電介面 2011/12/22 2012/3/1
30 GB/T 20234.1—2011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11/12/22 2012/3/1
31 GB 17258—2011 汽車用壓縮天然氣鋼瓶 2011/12/30 2012/12/1
32 GB/T 26991—2011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最高車速試驗方法 2011/9/29 2012/3/1
33 GB/T 26780—2011 壓縮天然氣汽車燃料系統碰撞安全要求 2011/7/20 2012/1/1
34 GB/T 18566-2011 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評價方法 2011/9/29 2012/3/1
35 GB/T 26779-2011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加氫口 2011/7/20 2012/1/1
36 GB/T 25986—2010 汽車用液化天然氣加註裝置 2011/1/10 2011/5/1
37 GB/T 25350—2010 使用乙醇汽油車輛燃油供給系統 清洗工藝規范 2010/11/10 2011/3/1
38 GB/T 25089—2010 道路車輛 數據電纜 2010/9/2 2011/2/1
39 GB/T 25349—2010 使用乙醇汽油車輛檢查、維護技術規范 2010/11/10 2011/3/1
40 GB/T 25319—2010 汽車用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技術條件 2009/11/10 2010/5/1
41 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標線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 2010/11/30 2011/4/1
42 GB/T 24552—2009 電動汽車風窗玻璃除霜除霧系統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2009/10/30 2010/7/1
43 GB/T 23645—2009 乘用車用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測試方法 2009/4/21 2009/11/1
44 GB/T 24347—2009 電動汽車DC/DC變換器 2009/9/30 2010/2/1
45 GB/T 24548—2009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術語 2009/10/30 2010/7/1
46 GB/T 24549—2009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2009/10/30 2010/7/1
47 GB/T 15088—2009/ISO 8716:2001 道路車輛 牽引銷 強度試驗 2009/3/23 2010/1/1
48 GB/T 23335—2009 天然氣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2009/3/23 2010/1/1
49 GB/T 18437.2—2009 燃氣汽車改裝技術要求 第2部分:液化石油氣汽車 2009/3/9 2010/1/1
50 GB/T 18437.1—2009 燃氣汽車改裝技術要求 第1部分:壓縮天然氣汽車 2009/3/9 2010/1/1
51 GB/T 15087—2009/ISO 8718:2001 道路車輛 牽引車與牽引桿掛車機械 連接裝置 強度試驗 2009/3/23 2010/1/1
52 GB 23255—2009 汽車晝行駛燈配光性能 2009/3/6 2010/1/1
53 GB 6095—2009 安全帶 2009/4/13 2009/12/1
54 GB/T 14172—2009 汽車靜側翻穩定性台架試驗方法 2009/3/23 2010/1/1
55 GB/T 23339—2009 內燃機 曲軸 技術條件 2009/3/19 2009/11/1
56 GB/T 23301—2009 汽車車輪用鑄造鋁合金 2009/3/5 2009/9/1
57 GB/T 5054.1—2008/ISO 4141-1:2005 道路車輛 多芯連接電纜 第1部分:普通護套電纜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2008/9/24 2009/7/1
58 GB/T 5054.4—2008/ISO 4141-4:2001 道路車輛 多芯連接電纜 第4部分:螺旋電纜組件的彎折試驗方法和要求 2008/9/24 2009/7/1
59 GB/T 5054.2—2008/ISO 4141-2:2006 道路車輛 多芯連接電纜 第2部分:高性能護套電纜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2008/9/24 2009/7/1
60 GB/T 18387—2008 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寬頻,9 kHz~30 MHz 2008/1/22 2008/9/1
61 GB/T 10485—2007 道路車輛 外部照明和光信號裝置 環境耐久性 2007/4/30 2007/12/1
62 GB/T 8243.12—2007 內燃機全流式機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第12部分:採用顆粒計數法測定濾清效率和容灰量 2007/6/25 2007/11/1
63 GB/T 10826.1—2007 燃油噴射裝置 詞彙 第1部分:噴油泵 2007/6/25 2007/11/1
64 GB/T 21085—2007 機動車出廠合格證 2007/9/10 2008/4/1
65 GB/T 8243.11—2007 內燃機全流式機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第11部分:自凈式濾清器 2007/6/25 2007/11/1
66 GB/T 14951—2007 汽車節油技術評定方法 2007/1/24 2007/8/1
67 GB/T 20734—2006 液化天然氣汽車專用裝置安裝要求 2006/12/29 2007/6/1
68 GB/T 12535—2007 汽車起動性能試驗方法 2007/4/30 2007/12/1
69 GB/T 12782-2007 汽車採暖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2007/4/30 2007/12/1
70 GB/T 12546—2007 汽車隔熱通風試驗方法 2007/4/30 2007/12/1
71 GB/T 20834—2007 發電/電動機基本技術條件 2007/1/16 2007/8/1
72 GB/T 18488.1—2006 電動汽車用電機及其控制器 第1部分:技術條件 2006/12/1 2007/7/1
73 GB/T 18488.2—2006 電動汽車用電機及其控制器 第2部分:試驗方法 2006/12/1 2007/7/1
74 GB 20890-2007 重型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統耐久性要求及試驗方法 2007/4/3 2007/10/1
75 GB/T 20735-2006 汽車用壓縮天然氣減壓調節器 2006/12/29 2007/6/1
76 GB 20561—2006 機動車用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 2006/9/12 2007/4/1
77 GB/T 20368—2006 液化天然氣(LNG)生產、儲存和裝運 2006/1/23 2006/10/1
78 GB 14167-2006 汽車安全帶安裝固定點 2006/9/1 2007/2/1
79 GB 8410-2006 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 2006/1/18 2006/7/1
80 GB/T 19596—2004 電動汽車術語 2004/11/2 2005/6/1
81 GB/T 19750-2005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定型試驗規程 2005/5/23 2005/10/1
82 GB/T 19755-2005 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污染物排放 測量方法 2005/7/11 2006/1/1
83 GB/T 3487-2005 汽車輪輞規格系列 2005/9/15 2006/5/1
84 GB/T 19752-2005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動力性能 試驗方法 2005/5/23 2005/10/1
85 GB/T 3798.2-2005 汽車大修竣工出廠技術條件 第2部分:載貨汽車 2005/3/21 2005/8/1
86 GB/T 5624-2005 汽車維修術語 2005/7/11 2006/1/1
87 GB/T 18388-2005 電動汽車 定型試驗規程 2005/5/23 2005/10/1
88 GB/T 19204—2003 液化天然氣的一般特性 2003/6/18 2003/12/1
89 GB 19533-2004 汽車用壓縮天然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 2004/6/7 2005/1/1
90 GB/T 19515-2004 道路車輛 可再利用性和回收利用性 計算方法 2004/5/17 2004/11/1
91 GB 1589-2004 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 2004/4/1 2004/10/1
92 GB/T 10001.3-2004 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2004/5/13 2004/12/1
93 GB 16735-2004 道路車輛 車輛識別代號(VIN) 2004/6/21 2004/10/1
94 GB 19592-2004 車用汽油清凈劑 2004/10/21 2005/5/1
95 GB 19151-2003 機動車用三角警告牌 2003/5/23 2003/11/1
96 GB/T 19237-2003 汽車用壓縮天然氣加氣機 2003/7/1 2003/12/1
97 GB/T 19056-2003 汽車行駛記錄儀 2003/4/15 2003/9/1
98 GB 9656-2003 汽車安全玻璃
99 GB/T 19236-2003 壓縮天然氣加氣機加氣槍 2003/7/1 2003/12/1
100 GB/Z 18333.2-2001 電動道路車輛用鋅空氣蓄電池
101 GB/T 11798.7-2001 機動車安全檢測設備檢定技術條件 第7部分:軸(輪)重儀檢定技術條件 2001/4/29 2001/12/1
102 GB/T 18384.3-2001 電動汽車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員觸電防護 2001/7/12 2001/12/1
103 GB 18351-2001 車用乙醇汽油 2001/4/2 2001/4/15
104 GB 8108-1999 車用電子警報器 1999/8/2 2000/7/1
105 GB/T 4780-2000 汽車車身術語
106 GB/T 15766.2-2000 道路機動車輛燈絲燈泡性能要求
107 GB 3843—1983 柴油車自由加速度排放標准 1983/9/14 1984/4/1
108 GB 3842—1983 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准 1983/9/14 1984/4/1
109 GB/T 12673-1990 汽車主要尺寸測量方法 1990/12/30 1991/10/1
110 GB 5179-85 汽車轉向系術語和定義
111 GB 5181-1985 汽車排放物術語和義定 1985/5/11 1986/3/1
112 GB/T 12679-1990 汽車耐久性行駛試驗方法 1990/12/30 1991/10/1
113 GB 4125-84 汽車安全玻璃抗沖擊性試驗方法 1984/1/3 1984/12/1
114 GB 7593-87 機動工業車輛 控制符號 1987/3/27 1988/1/1
115 GB/T 4970-1996 汽車平順性隨機輸人行駛試驗方法 1996/4/10 1996/11/1
116 GB/T 14169-1993 汽車空氣濾清器接頭 A型和B型 1993/3/1 1993/7/1
117 GB/T 5919-1986 汽車照明和信號裝置分類和命名 1986/3/5 1986/12/1
118 GB/T 15766.2-1995 道路機動車輛燈泡性能要求 1995/12/8 1997/1/1
119 GB 15766.1-1995 道路機動車輛燈泡尺寸、光電性能要求 1995/12/8 1997/1/1
120 GB 5137.2-87 汽車安全玻璃光學性能試驗方法
121 GB 11552-1989 汽車內部凸出物 1989/8/10 1990/3/1
122 GB/T 11551-89 汽車乘員碰撞保護 1989/8/10 1990/3/1
123 GB 10414-1989 汽車同步帶傳動 帶輪 1989/2/10 1990/1/1
124 GB/T 4971-85 汽車平順性名詞術語和定義 1985/3/2 1985/12/1
125 GB 3800-83 汽車車架修理技術條件
126 GB 5624-85 汽車維修術語
127 GB/T 13405-1992 汽車V帶輪 1992/3/28 1992/10/10
128 GB/T 17340-1998 汽車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狀及外觀 1998/5/8 1998/12/1
129 GB/T 17351-1998 汽車車輪 雙輪中心距 1998/5/6 1999/1/1
130 GB/T 13604-62 汽車轉向球接頭尺寸
131 GB 8410-1994 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 1994/5/30 1995/1/1
132 GB 918.1-89 道路車輛分類與代碼 機動車 1989/3/27 1989/10/1
133 GB/T 9417-1988 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則 1988/6/25 1989/1/1
134 GB/T 5359.2-1996 車輛性能 1996/7/23 1997/3/1
135 GB 15235-1994 上海汽車燈具研究所 1994/9/28 1995/5/1
136 GB 1589-1989 汽車外廓尺寸限界 1989/3/22 1989/10/1
137 GB 5845.2-85 城市公共交通標志公共汽車標志
138 GB/T 12546-90 汽車隔熱通風試驗方法 1990/12/12 1991/9/1
139 GB 7128-86 汽車氣壓制動膠管 1986/12/30 1987/10/1
140 GB/T 11557-89 防止汽車轉向機構對駕駛員傷害的規定
141 GB/T 13492-1992 各色汽車用面漆
❸ 電動汽車的技術規范和要求
你好,建議你最好去找相關專業人士咨詢下或直接到電動汽車官網查下,謝謝,望採納!
❹ 汽車空調電路是怎麼控制的
汽車空調有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兩類。老式的是手動控制,用風扇開關(0、1、2、3檔)和冷暖開關(冷,就接通壓縮機電磁離合器,熱,就切斷壓縮機電磁離合器並打開循環水閥)來控制空調壓縮機的電磁離合器的通電與否。而溫度控制則和家用冰箱的溫控器相似,只不過控制的不是電路,而是膨脹閥(相當於家用空調的毛細管,只不過是可控的)的開度。自動控制的是空調電腦(通常和發動機電腦封裝在一起)根據車室內和車室外(安裝在汽車前臉後邊)的兩個溫度感測器來控制的,可通過觸摸屏來調節車室內溫度。
9-17. 家用和汽車的空調是如何工作的?結構有何區別?
答:家用空調最早由美國人威利斯·開利(1876—1950)於1928年發明的,當時是窗式空調,後來日本人搞了分體空調,由於分體空調不遮擋光線、噪音小(不是雜訊真正的小了,而是擋在窗外室內聽不到而已)而流行起來了。分體空調由室內機(由塑料外殼、蒸發器、線型電風扇、電腦板、接水盤組成)、室外機(由鋼板外殼、軸流電風扇、壓縮機組、冷凝器、毛細管、電路板和掛牆架等組成,冷暖兩用的還有四通電磁閥)、管路(液管和氣管)組成。其連接和工作原理是:壓縮機組的電動機通電後旋轉,帶動同軸的壓縮機旋轉,將氣態冷媒(通常是氟利昂)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進入冷凝器進行冷卻,軸流風扇不斷地將熱風吹出,冷媒通過冷卻成為中溫高壓液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由於物相的變化),冷媒液體通過毛細管(一根內徑1mm、外徑3mm、長4cm的紫銅管)進入液管(管路中較細的一根),液管進入室內,其另一端與室內機組的蒸發器貫通連接,蒸發器的另一出口與氣管(管路中粗的一根)相連,氣管穿出室外,另一端與壓縮機進氣口相連(為防止液擊一般要經過氣液分離器)。也就是說,整個環路循環系統用旋轉著的壓縮機和毛細管分為冷凝器的高壓區和管路與蒸發器的低壓區,高壓即高溫(壓力18公斤,50°C),低壓溫度也低(4.6公斤,5°C)。室內機組的線型電風扇將經過冷卻的室內空氣吹出來,形成10°~15°C的冷風。
汽車空調的工作原理與上述完全相同,但結構卻完全不同:首先,壓縮機組就完全不同,家用空調的壓縮機是和電動機一同裝在鋼制的罐子,此電動機是1~1.5千瓦的220V單相電機,而汽車的發電機功率才1千瓦左右,若用12V直流電通過逆變器升壓至220V供給壓縮機組使用,這樣就勢必 要增加汽車發電機的功率,不然電能入不敷出,蓄電池會因虧電很快就損壞。另外,這樣做的另一個壞處是:發動機的擴大和新增的電動機都要增加重量,使汽車行駛阻力增大(汽車四種阻力有三種和重量正相關),所以這樣不行。目前的解決方案是:空調壓縮機由汽車發動機通過皮帶直接驅動,壓縮機皮帶輪內設電磁離合器,不通電時分離,皮帶輪空轉;通電時結合,壓縮機隨發動機一起旋轉。 冷凝器的結構和安裝也不同:家用空調是紫銅管加鋁翅片,安裝在室外機組內,由單獨的電風扇散熱;汽車空調是全鋁制(為減輕重量、降低成本),安裝在冷卻系的散熱器前方,與散熱器公用一或兩個電風扇,此外,在汽車空調冷凝器的旁邊,增設一個「儲液罐」,把冷卻好的冷媒液體存在罐里,以備汽車怠速路口等紅燈時使用。「毛細管」也變成一個通徑可調的「膨脹閥」,根據所設定的溫度和環境來自動調整通徑的大小。這是因為家用空調壓縮機是固定轉速,而汽車空調壓縮機轉速則完全由發動機決定,僅僅和行車的速度有關,而和氣溫卻毫無關系。
相當於家用空調室內機組的、安裝在車室內的「冷暖包」結構也完全不同:家用空調的製冷和制暖,靠的是安裝在室外機組內的一個四通電磁閥來控制,此電磁閥不通電時,冷媒是正向循環:壓縮機出口的高溫冷媒先到室外機組的冷凝器中散熱,再通過毛細管和液管進入室內蒸發器散冷,最後再回到壓縮機進氣口,此時是室外散熱、室內散冷(吸熱)。當四通電磁閥通電時,循環倒了過來,冷媒成了反向循環,壓縮機出口的高溫冷媒先到室內機組的蒸發器中散熱,此時室內就暖和了;散熱後再通過液管和毛細管到室外機組的冷凝器吸收熱量(散冷),最後再回到壓縮機進氣口,此時是室外吸熱、室內散熱,這是冬季制暖的情況。
汽車的制暖根本用不著壓縮機,汽車發動機冷卻液發出的熱就足夠用了,循環水泵也是現成的,只要將發動機冷卻液使用一個閥門兩根膠管引到室內「冷暖包」內的小散熱器就可以了,兩套是獨立的,只有鼓風機(離心式風扇)公用。
❺ 汽車空調系統電路圖
汽車空調系統配置有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鼓風電動機等主要部件,汽車空調電路的任務便是對上述配置的工況進行調節和控制。系統電路分誒以下子系統:
1、電源的控制
這部分包括了蓄電池、點火開關、熔絲繼電器以及鼓風電動機開關、鼓風電動機、電磁離合器等。當點火開關接通,只需鼓風電動機開關閉合(在Hi、ME、Lo三檔中之任一檔時)空調電路便開始正常工作,此時,電磁離合器吸合,使壓縮機運轉,從而製冷系統進行循環,開始製冷。由於鼓風電動機的運轉,被蒸發器製冷的空氣亦被送人車廂
2、壓縮機電磁離合器的控制
由於轎車的壓縮機是由發動機直接驅動,所以當電磁離合器吸合後壓縮機才會隨之運轉作動力輸出,而電磁離合器的吸合,必需是它的線圈通電,產生電磁吸力,使動力壓板吸合在帶輪上,再通過帶輪來帶動壓縮機運轉 壓縮機電路原理圖 :
當鼓風機、冷氣開關和調速電阻A開關接通後,溫控電路便處於工作狀態, VT3導通,繼電器S1接通,指示燈HL2接通,速度控制電路進入准備工作狀態,當發動機處於工作轉速以上(四缸機為800~1500r/min,六缸機為530~1000r/min)時,速控電路開始運行。圖中S1是溫調電位器,用來設定溫度。
S2為速度接觸電位器,以設定進人工作態的轉速C3為積分電位器,它的量值同樣決定電路進入工作態的轉速。其工作過程如為,當VT7導通,繼電器K2接通,壓縮機離合器電器M,整個空調製冷系統運行。
❻ 汽車電動空調系統的組成
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冷卻風扇鼓風機、膨脹閥和_低壓管路附件等組成。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空調系統與傳統燃油汽車基本相同,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冷卻風扇鼓風機、膨脹閥和_低壓管路附件等組成。不同之處在於: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空調系統用來工作的核心零部件,壓縮機沒有了傳統燃油汽車上的動力來源,所以只能通過電動汽車自身的動力電池來驅動,這就需要在壓縮機里加裝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與壓縮機及控制器的組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動渦旋壓縮機。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空調系統的控制原理:
整車控制器CU採集到空調AC開關信號、空調壓力開關信號、蒸發器溫度信號、風速信號以及環境溫度信號,經過運算處理形成控制信號,通過CAN匯流排傳輸給空調控制器,由空調控制器控制空調壓縮機高壓電路的通斷。
❼ 電動車空調電壓范圍是多少
普遍都是220V/50HZ的,不排除100C/200V,380v/60HZ的,看標簽上貼的說明,電壓低點不會停止,只是運行功率會偏低,效果沒那麼好。
純電動汽車空調制熱方式是採用了熱泵空調系統或者PTC電阻加熱這兩種形式來供熱,完全是利用電能的消耗來達到制熱的效果。目前,純電動汽車空調制熱系統有兩種類型:PTC熱敏電阻加熱器和熱泵系統。不同類型的制熱系統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區別。
PTC熱敏電阻型加熱系統的生熱原理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理解,與電爐絲類似,都是靠電流通過電阻生熱,唯一的區別是電阻的材質。電爐是用普通的電阻絲,而純電動汽車上用的PTC是一種半導體熱敏電阻。
由於PTC加熱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制熱快等特點,目前已被純電動汽車(尤其是中低端車型)廣泛採用。當然也有例外,定位中高端的蔚來ES8依然採用了PTC暖風系統,而且裝了兩個PTC加熱器。
由於PTC加熱器的缺點也很明顯:熱能利用率低,耗電量大,對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有很大影響,因此,一些中高端純電動汽車,為了降低加熱系統對續航里程的影響,不得已而採用熱泵空調系統。
熱泵的功能是將低溫熱源的熱能轉移到高溫熱源的,工作原理與空調製冷系統類似,只是熱量轉移的方向正好相反。空調製冷時,是將室內的熱量轉移到室外,而熱泵制熱系統則是將車外的熱量轉移到車內。熱泵制熱系統一般都與空調製冷系統融合在一起,通過閥門控制熱量的轉移路徑。
❽ 汽車空調電路工作流程
汽車空調系統電路是為了保證汽車空調系統各裝置之間的相互協調工作,正確完成汽車空調系統的各種控制功能和各項操作而設置的,因此,是汽車空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車型不同,所裝的空調系統也由簡單到復雜,種類很多,其功能、調節和控制原理也不盡相同,因而其控制電路由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功能控制到多項功能控制也有所不同,但就基本原理和電路來說卻都有相同之處。
接通空調及鼓風機開關,電流從蓄電池流經空調及鼓風機開關後分為兩路:
一路從上面經溫控器至電磁離合器,使電磁離合器線圈通電,壓縮機被發動機帶動開始工作,同時與電磁離合器並聯的壓縮機工作指示燈也通電發亮。
另一路從開關下面經L點,通過兩個鼓風機調速電阻到鼓風機電動機,這時鼓風機電動機也開始運轉。由於電流通過兩個電阻才到達鼓風機電動機,故這時電動機的轉速最低。轉動空調及鼓風機開關,上面電路不變,下面電路通過開關的M點,電流只經一個調速電阻到鼓風機電動機,因此電動機轉速升高。再轉動開關,上面電路仍不變,下面電路則通過開關的H點,電流不經電阻直接到電動機,因此這時電動機轉速最高。
溫控器的觸點在車室內溫度高於設定溫度時是閉合的。如果由於空調的工作使車室溫度低於設定溫度時,溫控器觸點斷開,電磁離合器斷電,壓縮機停止工作,指示燈熄滅,這時鼓風機仍在工作。空調停止工作後,車室內溫度上升,當車室內溫度高於設定溫度時,溫控器的觸點又閉合,電流通過電磁離合器線圈使壓縮機再工作,使車室內溫度控制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內。
❾ 純電動汽車的空調原理是什麼
空調原理:是根據各感測器檢測到車內的溫度、蒸發器溫度、發動機冷卻液溫度以及其他有關的開關信號等輸出控制信號,控制散熱器風扇、冷凝器風扇、壓縮機離合器、鼓風機電動機及其空氣控制電動機的工作狀態,實現自動控制車內溫度。
詳細解釋:
汽車空調自動溫度控制ATC,俗稱恆溫空調系統。一旦設定目標溫度,ATC系統即自動控制與調整,使車內溫度保持在設定值。空調系統由車內溫度感測器、車外空氣溫度感測器、蒸發器溫度感測器、陽光感測器、空氣控制電動機、加熱器和冷凝器風扇、車內控制裝置組成。
空調製冷系統是由壓縮機、冷凝器、貯液乾燥器、膨脹閥、蒸發器和鼓風機等組成各部件之間採用銅管(或鋁管)和高壓橡膠管連接成一個密閉系統。
(9)電動汽車空調電路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空調類型
1,按驅動方式分為:獨立式(專用一台發動機驅動壓縮機,製冷量大,工作穩定,但成本高,體積及重量大,多用於大、中型客車)和非獨立式(空調壓縮機由汽車發動機驅動,製冷性能受發動機工作影響較大,穩定性差,多用於小型客車和轎車)。
2,按空調性能分為:單一功能型(將製冷、供暖、通風系統各自安裝,單獨操作,互不幹涉,多用於大型客車和載貨汽車上)和冷暖一體式(製冷、供暖、通風共用鼓風機和風道,在同一控制板上進行控制,工作時可分為冷暖風分別工作的組合式和冷暖風可同時工作的混合調溫式。轎車多用混合調溫式)。
3,按控制方式分為:手動式(撥動控制板上的功能鍵對溫度、風速、風向進行控制)和電控氣動調節(利用真空控制機構,當選好空調功能鍵時,就能在預定溫度內自動控制溫度和風量)。
4,按調節方式分為:全自動調節(利用計算比較電路,通過感測器信號及預調信號控制調節機構工作,自動調節溫度和風量)和微機控制的全自動調節(以微機為控制中心,實現對車內空氣環境進行全方位、多功能的最佳控制和調節)。
❿ 新能源汽車電動空調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簡單的說就是用電動機取代燃油機,用電池蓄能方式取代油箱儲油方式。簡單原理就是通過駕駛者控制電子油門踏板,給出模擬電子信號給控制器或處理器,再由控制器或處理器將模擬信號處理後控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轉速及正反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