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能源汽車政策文件
❶ 新能源汽車有哪些補貼政策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由於是新興技術領域,為了引導產業的良性、高速發展,國家給出了不同的政策補貼,其中「整車銷售補貼」就是對於廠家、消費者的一大福利。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在符合國家補貼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報價基礎上,按照檔次不同分別給予對應的價格減免。那麼這個補貼檔次是怎麼劃分,新能源車的補貼又是怎麼計算的呢?維新關注」優能工程師」,教你學會專業全面的新能源汽車維修,讓你的成長看得見。
所以,根據補貼公式:補貼額度=里程補貼標准×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系數×車輛能耗調整系數,我們以一台續航里程400公里、電池能量密度135Wh/kg,整車質量1595kg ,百公里耗電量13kWh/100km 電動汽車來計算,該車的各項指標分別達到續航補貼5萬元,電池能量密度系數為1,車輛能耗系數為1.1,將數值代入公式後得出該車的補貼金額為5萬元×1×1.1=5.5萬元。
❷ 河南信陽上牌新能源有補貼嗎
2022年12月31日前上牌就有補貼。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關於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准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20%。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於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部門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匯總起火及重大事故信息,加快建立車輛事故報告制度,對於隱瞞事故信息、不配合調查的,視情節輕重暫停或取消涉事車型補貼資格。
❸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什麼
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1、補貼方案削低補高、進一步鼓勵技術進步。2018年新版補貼方案里,將「提高技術門檻要求」作為開宗明義的首條綱領,明確提出要鼓勵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車型應用,將補貼資金顯著傾斜於更高技術水平的車型,而且維持對燃料電池的補貼額度不變
2、分階段過渡,為車企預留准備和切換時間/空間。本次補貼方案相比此前歷次補貼政策不同的是,其首次出現了「分階段執行」的管理思路。簡而言之,就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執行不同的補貼政策。出現該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政策為2018年2月份才出台,此前的政策空白期中產銷的新能源汽車採用新辦法實在說不過去(先後關系);二是距離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舊補貼政策過去僅一年出頭,頻繁調整給車企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三是新車型的技術指標調整、開發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僅標定試驗就得花費至少數月時間。
3、去繁就簡,簡政放權降低車企行政審批壓力和成本。由於補貼政策、公告目錄、推薦目錄、免徵購置稅目錄等政策文件具有緊密的關系,因此車企在產銷過程中必須應對大量的申報、審核、調整工作。某車企專門負責目錄申報工作的負責人就曾在私下說過,一年下來光這個活就得專門調集人手加班加點干,而且經常是突擊戰(早上目錄早領補貼)。新補貼政策顯然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實際情況,因此重點出台了以下三點細則:一是「2017年目錄內符合調整後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新的目錄。」,也即是可以不用重復經歷完整的申報流程;二是「地方政府不得要求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也即是車企可以明確免除地方政府再次檢測的額外要求和無意義行為;三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等支持措施」,也即是大公告賜予「全國通行」的權利,無需每一個產品型號均到每一個省份進行單獨的申請檢查。
4、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防新式騙補等亂象滋生。對車企的簡政放權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鬆,事實上,新政策高度凸顯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思路。比如,要求「加快建立三級聯網的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建立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設置舉報電話或網上舉報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統計、審查、處罰機制」。上述舉措著力於維護新能源汽車穩定的產銷秩序、嚴防騙補、提升產品安全。特別是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更是十分及時和重要,具體點講,少數車企可能會在「高能量密度優惠」和「成本壓力」下再次鋌而走險,採取「優劣參半」的方式生產產品、攤銷成本、騙取補貼,新思路的提前出台,將極為有力的震懾和扼殺這些不法企圖。
(1)、堅持精細化分檔。2017年正式版本中將純電動乘用車簡要分成了3個檔次,由於政策是在2016年制定,這一處理方式可以理解。但在2018年仍然延續就不太符合市場現狀了,因此2018正式版本與此前流出的草案版本「高度相似」的實行了5個檔次劃分,堅持了精細化的分檔思路。這個情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品豐富程度在大幅提升,二是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對網上流出的草案版本置若罔聞,雖然草案會與正式版本有所出入,但空穴不來風,早了解早做准備不是壞事。
(2)、未過度削低補高。2018年正式版本中,直接取消了低於150公里續航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國補資格,並將此前150-200km段3.6萬元的補貼額度下調為1.5萬元,削幅2.1萬元;將200-250km段削減為2.4萬元,削幅1.2萬元;將250-300km段削減為3.4萬元,削幅1萬元,但不低於300km續航的車型補貼額度不降反升。這種削低補高思路與此前草案版本的思路再次一致,但不同的是,正式版本相對於草案版本並沒有非常嚴厲的削低150-200km段車型,而是有所保留,削幅降低了0.5萬元。這表明,經過各方勢力博弈,A00級車型短期內的尾大不掉讓管理方意識到,過於激進的削低將容易產生斷崖式發展現象,從穩定角度出發,減弱了對A00級車型的打壓力度,給予了A00一口喘氣的生機。
(3)、技術指標進一步加嚴。能量密度方面,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准,相比此前90Wh/kg就能獲得1倍的標准補貼,新標准將該指標直接提升了30Wh/kg,提升幅度高達25%,並且首次劃出了160Wh/kg的檔次,為超高能量密度車型的出現預留空間(2017年推薦目錄和2018年首批推薦目錄中,能量密度最高分別達到152.9Wh/kg、158.07 Wh/kg)。與此同時,百公里能耗要求也進一步加嚴。2017正式版本中限值較低,以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為例,其百公里能耗上限分別為14.5kWh、21.7kWh、23.7kWh,且無系數考核。2018草案中則出現了系數考核跡象,該跡象在正式版本中得以印證,想要拿到基本系數(1),各類車型就必須滿足優於5%以上的不同質量段的能耗限值要求。而且,限值也明顯收緊,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的能耗上限分別為13.05 kWh、19.53 kWh、21.3 kWh,加嚴程度約為10%
❹ 河南發文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五個目標/五項重點任務
易車訊 日前,河南省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深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搶抓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機遇,加快融入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河南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主要內容如下:
產業布局:以鄭州為中心發展整車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乘用車、載貨車;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重點發展配套產業,引進培育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努力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託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鄭州城市群(以下簡稱鄭州城市群),重點發展燃料電池載貨車、客車,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示範應用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以鄭州、許昌、鶴壁、焦作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基地。
主要目標:產業規模跨越增長、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基礎設施保障有力和公共領域綠色替代。
其中,產業規模方面,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佔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基礎設施方面,到2025年,全省充(換)電和加(儲)氫技術水平和設施規模、運營質量顯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5000座以上、充電樁15萬個以上、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公共領域方面。到2025年,除應急車輛外,全省公交車、巡遊計程車以及城市建成區的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環衛用車、網約計程車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車;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綠色替代率達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擴大整車規模、做強配套產業和做優增值服務。
其中整車規模方面,依託宇通客車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鄭州分公司、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車有限公司等企業提升新能源客車競爭優勢、新能源乘用車規模並積極發展新能源載貨車
配套產業方面,打造千億級汽車電子產業集群、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和百億級電機電控產業集群。其中,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將依託骨幹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推動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質、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創新,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鋰電池、鈉電池和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攻關,加快石墨烯負極、納米硅負極等電池關鍵材料和固態動力電池、鋰硫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動力電池企業改造升級、擴大產能,引進培育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重點任務:加強技術攻關、做強優勢企業、強化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和推進融合發展。
其中優勢企業方面,研究組建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整合新能源汽車資源,盤活汽車產能。支持企業組建產業聯盟(聯合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化、專業化企業集團。支持汽車企業通過技術、品牌、股權投資、產能合作等方式聯合研發、生產產品,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聚焦感測器、通信晶元、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體演算法、連接器、保險盒、插接件等細分領域,大力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軟體、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補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努力培育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推廣應用方面,各地城市建成區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環衛車輛、巡遊計程車和接入平台的網約計程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省、市級黨政機關每年新增、更新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50%。以客運車輛為應用牽引,以貨運車輛為主要應用場景,以乘用車為輔助,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打造河南氫能文旅、物流示範名片。
❺ 河南省購車補貼政策是什麼
8月17日,鄭州市政府發布《關於促進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完善新能源汽車相關支持政策、實施汽車消費專項獎勵、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營造汽車消費環境4個方面,提出12條措施促進鄭州市汽車消費。
一、為什麼要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行業產業鏈條長,對社會經濟的帶動作用大,在當前疫情形勢不確定,經濟運行尚在低位徘徊的情況下,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是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有效措施。
汽車及零部件也是鄭州市的主導產業,出台促進汽車消費的綜合性政策,是落實中央指示、國家決策部署的舉措,也是促進鄭州市汽車產業的現實需要。
二、促進汽車消費具體措施
《通知》從完善新能源汽車相關支持政策、實施汽車消費專項獎勵、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營造汽車消費環境四個方面,提出12條措施促進鄭州市汽車消費。
根據《通知》,鄭州將推進燃油計程車置換純電動車,完成3000輛純電動計程車替代目標。市交通局已經開展相應工作。
同時,鼓勵鄭州市整車生產企業研發適合本地市場需要的新能源計程車、網約車和物流車,對生產企業2020—2021年在鄭州市銷售、上牌的新能源巡遊計程車、網約計程車和物流車給予獎勵,獎勵標准按照原有基礎上順延一年的標准執行。
鄭州將實施汽車消費專項獎勵。《通知》提出,支持整車企業讓利於民,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市銷售、並進行機動車注冊登記的整車產品(含燃油車、新能源車等),在整車企業優惠的基礎上,市財政配套5000元/輛優惠資金支持汽車消費。
主要是鼓勵汽車消費,原有的全部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補貼政策不變,進一步通過企業擴大對消費者的優惠力度,具體辦法責任單位制訂細則落實。同時,鼓勵銷售企業加大促銷力度,落實《鄭州市關於促消費增活力穩增長的若干舉措》。
鄭州還將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在營造汽車消費環境方面,《通知》提到5條措施:
一是便利購車登記,在車輛購置登記、審核、繳稅、上牌等環節推行便利化辦理;
二是實行「暫住登記憑條」制度,放寬小型機動車注冊登記戶籍限制;
三是創新汽車銷售模式,推進線上線下關聯銷售;
四是新啟動豫V號牌號段,帶動新車消費;
五是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
❻ 四部委聯合發布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20%
易車訊 12月31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將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以及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
《通知》中提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無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1.3萬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1.8萬元。
原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廳(局、科委)、發展改革委: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現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堅持平緩補貼退坡力度,保持技術指標門檻穩定
為創造穩定政策環境,2021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根據《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要求,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二、做好測試工況切換銜接,實現新老標准平穩過渡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試驗方法標准將更新。新標准發布實施前,按照老標准進行檢測的產品,只要符合補貼政策技術門檻要求,均可按規定享受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准下的補貼技術要求,有條件的等效全電續駛里程應不低於43公里;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中對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應小於65%,電量消耗模式試驗的電能消耗量應小於同整備質量純電動乘用車電能消耗量目標值的125%。其他新能源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准下的技術要求,適用財建〔2020〕86號文件規定。
三、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完善市場化長效機制
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生產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門行政處理處罰的,明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主動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門責令召回的,視程度予以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等措施。推動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和監管機制,強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運營、報廢等全流程監管,對於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況,開展跨部門聯合調查。進一步加強購置補貼審核,提高重點關注企業現場審核比例。落實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積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車積分交易制度,承接購置補貼有序退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化發展。
四、切實防止重復建設,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
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嚴控增量、優化存量,嚴格執行新建企業和擴大產能項目等規范要求。加大僵屍企業退出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推動產業向產能利用充分、產業基礎扎實、配套體系完善、競爭優勢明顯的地區和企業聚集,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
本通知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本通知未作規定的事項,繼續按照《關於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審批責任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建〔2016〕877號)、《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號)、《關於支持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的通知》(財建〔2019〕213號)、《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等有關文件執行。
❼ 河南買車補貼政策2021怎麼領取
如下:
一、線下申請
1、消費者自行購買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汽車,並懸掛新能源牌照。
2、消費者買完新能源汽車後,向4S店提供購車證明材料(購車消費者身份證明、活動期間新購新能源汽車購車發票、新購新能源汽車行駛證、申領補貼表等)。
3、購車證明材料須經4S店進行初審、復印並加蓋企業公章。
4、市、縣(市、區)商務部門組織第三方對初審合格的購車證明材料進行復審,審核通過後將補貼款打入購車人提交的銀行卡內。
二、網上申請
1、登錄「建行到家CCBgo」APP,點擊新能源補貼領取。
根據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可以知道: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無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3萬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8萬元。
同時新政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影響。
補貼政策
國家發改委網站了解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公告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目錄。江淮、比亞迪、北京現代、重慶長安等14家企業的71個車型入圍第一批推廣目錄。
以上車型的所有配置的汽車均已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通過了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獲得了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證書,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准低20%左右。中央財政將對消費者購買以上車型的節能汽車給予每輛3000元的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消費者。
❽ 2021河南買車補貼政策怎麼領取
2021國家購車補貼個人申請方式如下:
一、線下申請
1、消費者自行購買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汽車,並懸掛新能源牌照。
2、消費者買完新能源汽車後,向4S店提供購車證明材料(購車消費者身份證明、活動期間新購新能源汽車購車發票、新購新能源汽車行駛證、申領補貼表等)。
3、購車證明材料須經4S店進行初審、復印並加蓋企業公章。
4、市、縣(市、區)商務部門組織第三方對初審合格的購車證明材料進行復審,審核通過後將補貼款打入購車人提交的銀行卡內。
二、網上申請
1、登錄「建行到家CCBgo」APP,點擊新能源補貼領取。
根據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可以知道: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無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3萬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8萬元。
同時新政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影響。
補貼政策
國家發改委網站了解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公告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目錄。江淮、比亞迪、北京現代、重慶長安等14家企業的71個車型入圍第一批推廣目錄。
以上車型的所有配置的汽車均已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通過了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獲得了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證書,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准低20%左右。中央財政將對消費者購買以上車型的節能汽車給予每輛3000元的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消費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購車惠民補貼
❾ 河南省購車補貼政策
河南省購車補貼政策?在鄭州買新車最高將補貼1.5萬元。 鄭州市財政局等五部門已推出購置新車補貼政策,本次水災中受損報廢的鄭州本地牌照(豫A和豫V)民用汽車,車主本人重新購置車輛可以申請補貼。
《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公告2020年第21號),公告中規定: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❿ 河南省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出台沒有,具體怎麼不貼和實施
補貼方案出台後,將會吸引更多的市民關注和購買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出台;要求特大城市兩年賣一萬輛
記者昨日從財政部獲悉,報經國務院批准同意,2013年至2015年將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日前聯合下發了《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財政補貼支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具體政策。據《通知》,今後消費者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最多可以獲補6萬元。
新政策鼓勵車企去做技術研發
《通知》提出,乘用車以純電續駛里程(R)為標准,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R≥50每車補貼3.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80≤R<150每車3.5萬元、150≤R<250每車5萬元、R≥250每車6萬元。
記者從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即將於明年初上市的兩座E30和四座E30l,續航里程數大於100公里。按照之前的補貼政策,這兩款車每台可獲補貼4萬元,而按新版的補貼政策,每台車僅能獲補3.5萬元。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只有比亞迪E6能夠拿到最高6萬元的補貼。
"這其實是鼓勵車企去做技術研發。"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新的補貼政策,武漢消費者只要購買E6就能在原價基礎上立減6萬元。"原來是直接補給消費者,消費者購買了新能源車提交相關文件才能享受補貼,現在直接補給企業,對消費者方便很多。"東風和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均表達了類似觀點。
政府新增公車新能源車不少於30%
《通知》提出,2013年-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於10000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不低於5000輛。
在推廣政府采購新能源車方面,《通知》提出,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領域車輛采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補貼政策,比亞迪純電動大巴K9可享受50萬/台的補貼,而其原價為260萬/台,相當於打了8折,"這還不算地方政府的補貼。"
《通知》還要求,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准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分別下降10%和20%;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准維持不變。知名評論人士梁成翔認為,此規定其實也是在讓企業慢慢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形成良性互動,避免產生補貼"依賴症"。
■亮點
多項舉措削弱地方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布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亮點多多,其中多項措施指向遏制"地方保護"。
《通知》要求,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於30%,並且要求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采購外地品牌車輛。
此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示範推廣單位必須採取招標方式,擇優采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也規定,在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政策中,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對補助車輛實施品牌、車型、產地、經銷商等限制。
不過現實中,地方政府規定購買本地產新能源車給予額外補貼的例子比比皆是,杭州、深圳等均出台過類似的規定。
另外,在補貼發放程序上也有變化。按之前的政策,補貼是先撥給車輛銷售地政府,再補給車企,也就是說車企在武漢賣車,需向武漢政府申報。"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車企面臨補貼申報流程會有所顧慮,而且也會讓當地政府更願意照顧本地企業。"梁成翔評價說。而此次《通知》規定,補貼撥給車企所在城市的政府。補貼的重點從銷售環節轉向了產品研發環節,也進一步削弱了地方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