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歐洲電動汽車規劃

歐洲電動汽車規劃

發布時間: 2022-08-23 07:12:13

A. 電動車「軍備競賽」,歐洲能否迎頭趕上

在德國阿恩施塔特鎮附近,寧德時代的工人們正忙著建造歐洲最大電動汽車電池廠。

顯然,亞洲電池廠商早已將電池工廠開到了歐洲家門口。2016年,LG化學就在波蘭設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後來又在2018年啟動了新一輪的擴建計劃。三星SDI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幾乎與LG化學同步,其組建的布達佩斯電池工廠已於2018年正式投產。去年10月,寧德時代位於德國的電池工廠正式奠基。

?

實際上,歐洲曾是鋰電子電池最早的技術誕生地,但亞洲公司卻在電芯主要構件的技術儲備上超越歐洲很多年。在十年前,日本公司就在正負極材料上壟斷了全球市場的最高份額,近幾年中國企業又搶佔了核心原料的制高點。

「到2028年,單是歐洲所需的鋰就超過了今天全世界的產量」,Vulcan能源公司總經理FrancisWedin預測。然而,歐洲車企缺乏鋰電池技術基礎,以及生產製造經驗累積,如果車企獨自建設電芯工廠,或難以達到電動車日益增長的成本控制要求。Roskill高級汽車行業分析師JoseLazuen表示:「歐洲製造商一直在拖延時間。亞洲生產商兩三年前就開始在歐洲建廠,因為他們知道歐洲人需要電池。」

誠然,亞洲電池公司卻在主要技術上以及原材料方面超越歐洲很多年,而對於早已形成產業後發劣勢的西方動力電池產業,或許並不是加快腳步就能實現逆襲。但亞洲電池廠商也不能夜郎自大,如歐洲車企早期對鋰電產業發展的不屑。畢竟比賽才剛剛開始,唯有經得住市場和歷史考驗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後。

文/孫莉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目前世界各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趨勢是怎樣的

一、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國研網: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和趨勢是怎樣的?
王曉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環境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作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需要進行革命性的變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形成了共識,從長期來看,包括純電動、燃料電池技術在內的純電驅動將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技術方向,在短期內,油電混合、插電式混合動力將是重要的過渡路線。目前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共同的難題,例如關鍵技術的突破、汽車工業的轉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消費者的接受度等。
具體到各國,應該說,引領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還是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起步比我國要早很多,它們的發展也各有側重。
美國長期側重降低石油依賴、確保新能源安全的戰略,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交通領域實現根本上擺脫石油依賴的重要措施,並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地位。早在柯林頓時期,美國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經濟性為目標的計劃,混合動力是當時主要的技術解決方案。到了布希時期,變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賴,技術解決方案主要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後來還有一個計劃,想用十年的時間實現20%的石油替代和節約,主要措施是生物質燃料。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奧巴馬政府將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實施新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提出了總額40億美元的動力電池以及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計劃,產品上,選擇了以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為重點。
日本長期堅持確保能源安全和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雙重戰略,通過制訂國家目標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高度重視技術創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國家能源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交通領域對石油的依賴從100%降到80%,為了配合這個新能源戰略的實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車燃料計劃,明確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標准,推進生物質燃料的應用,促進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等。近期,日本又將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作為低碳革命的重要內容,並且計劃到2020年普及以電動汽車為主體的下一代汽車。目前,日本正全面發展三類電動汽車,其混合動力全球銷量第一;在純電驅動方面,規劃和產業化推進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電池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也優於其他國家。
相對於美國和日本,歐洲更加側重於溫室氣體減排戰略。滿足日益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經成為歐洲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歐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質燃料、天然氣以及氫燃料為主,本世紀初曾經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標。近期,歐洲則對電動汽車給予高度關注。例如德國2009年下半年發布電動汽車計劃,高度重視純電驅動的電動汽車發展,以純電為重點,分別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目標。
二、我國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有較好的基礎
國研網:我國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背景是怎樣的?
王曉明: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節能減排重大挑戰的需要,同時也是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歐美日這些國家,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制高點來考慮,國家投入力量加強產業的發展。我國傳統汽車領域和國外相比還比較落後,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和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說法較多的是「彎道超車」,我們有機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一個平衡的層面上創新。我國汽車工業以純電驅動作為技術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重點突破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實現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逐步提高我國汽車燃油經濟性水平。「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汽車,中度、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計劃超過100萬輛,但是占總體汽車保有量的比重還是小的。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產業化,市場保有量有望超過500萬輛。
從2001年開始,我國「863」項目共投入20億元研發經費,形成了以純電動、油電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為「三縱」,以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動力總成控制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電動汽車研發格局。共計有200多家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員直接參加了電動汽車專項研發。到目前為止,共有160多款各類電動汽車進入了我國汽車產品公告,建成30多個電動汽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別的技術創新平台,制定電動汽車相關標准40多項。
我國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有較好的基礎。首先,我國是僅次於日本、韓國的全球第三大鋰電池生產國,佔全球約25%的市場份額。雖然目前來看,產品還多用於手機、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領域,但產業規模龐大、產業鏈基礎較好、生產工藝共性點多,具備大規模發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條件。另外,我國也是鋰資源儲量大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的主要性能明顯進步,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能力。第二,在車用驅動電機方面,我國電機產業規模位居全球首位,產品量大、面廣。我國又是工業電機的生產大國,在電機生產方面有較強的技術基礎。目前,我國電動汽車整車已經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包括動力性、經濟性、續駛里程、雜訊等指標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現在乘用車產品也越來越多,比如比亞迪(002594)、鄭州日產、奇瑞、長安等都有混合動力性汽車生產上市。
近幾年,我國陸續出台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以及私人消費補貼的相關政策,並在不斷擴大試點的范圍。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開始啟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初步發展,部分城市已經形成了網路雛形。隨著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的實施,電動汽車能源供給基礎設施的潛在機會開始受到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業,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強勢介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各示範城市和社會各界也積極響應。截至2010年年底,已經建設各種類型充電站大約100座,充電樁300多個。
三、發展新能源汽車需標准先行私人消費大規模啟動尚需時日
國研網: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的制定情況如何?私人消費開展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王曉明:新能源汽車的標准體系建設是一個大問題,國家標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標准。新能源汽車驅動方式、驅動結構、電源結構的變化,充電設施、充電站的變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標准來規范。有了標准之後,產業的發展才有依據,否則,不同企業制定不同的標准,導致介面不統一,會造成社會資源的重大浪費。現在據我了解,新能源汽車充電的介面標准已經有了,充電設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標准。當然,標準的制定本身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新能源汽車大量的生產和使用,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種說法,叫「標准先行」,用標准來引導企業,但這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難做到,有些存在的問題沒有通過大規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來的,也就很難把這些問題吸收到標準的調整之中。國外也是如此,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標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車的私人消費是業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現在新能源汽車真正的走入家庭,還存在幾個方面瓶頸的制約。第一個瓶頸是,受動力電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充一次電行駛的里程較短。比如輕型車目前大約是120-160公里左右,對於消費者來說,在城市內短距離行駛尚可以接受,長距離就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車受電池成本過高的影響,整體的價格競爭優勢還不明顯。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在於,行駛同樣的距離,其使用電能的成本要比傳統內燃機動力汽車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較高,而且比傳統汽車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補貼才能使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看起來有競爭力。這也是消費者考慮比較多的一個方面。另外從充電的基礎設施來說,家庭的慢充,要對車庫和停車場進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車庫和停車場還沒有這樣的設施,改造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場合的快充設施目前還沒有到位,所以從充電的便利性來看,也是消費者的一個顧慮。最後一個制約是,新能源汽車的駕駛感覺和體驗與傳統汽車還存在差距。消費者買車,一定會首先從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慮過之後,再從舒適性、駕駛體驗等方面與傳統汽車做一個比較,看是不是有優勢。現階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並不多,因此在這些方面的消費者體驗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造成消費者在購買這些汽車的時候,心裡會打個問號,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選擇。我個人認為,廠家對這些問題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所以現在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分成了幾個階段:近期看私家車、乘用車還是以混合動力為主,逐漸從輕混向中混、高混,中間加電機驅動發展,最後再發展到純電動汽車。具體到市場來看,還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領域。例如比亞迪現在把重點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領域,因為這些車型行駛路線比較固定,充電問題比較好解決,另一方面,在公交領域政府的補貼力度也較大,這部分車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已經形成了市場。但是私人汽車方面,大規模的啟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
新能源汽車從國家的角度已經列入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發展的戰略上已經明確了,具體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陸續出台,力度上也越來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外,以後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台一些優惠政策,例如購置稅優惠,停車收費優惠,還將會提供一些行駛上的便利,比如傳統汽車的限行,對新能源汽車是沒有的。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努力營造一個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引導消費者來加深認識,主動購買。從未來的趨勢來看,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因為不論從技術、成本還是駕駛體驗方面,都會越來越好。
四、新能源汽車發展要與能源結構調整相結合
國研網: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節能和減排效果怎樣?
王曉明:新能源汽車的節能、二氧化碳減排效果不能僅從新能源汽車本身使用的環節來看,還得看上游能源的結構,也就是說要從新能源汽車的全生命周期來考慮。我們也做過測算,分成幾種不同的技術路線來考慮,相對於傳統的汽油車,在中國現有的能源結構下,純電動汽車節能是有效果的,要好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但在減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還略高於內燃機汽車。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在積極發展純電動汽車?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結構趨勢是可變的,比如我國就在逐步提高清潔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電、風能、太陽能、水電的比重越高,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節能減排效果就會越好,即使依靠現在火電為主的能源結構,如果未來採用IGCC、超超臨界等發電技術之後,發電效率大概能夠提高40%,下游用電來驅動的新能源汽車,它的減排效果就能好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總結起來就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傳統的火力發電技術還在進步,另一方面從結構上看,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也在進一步改善,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比重會越來越高,一次能源向電能轉換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會逐步減少,這樣,新能源汽車的減排效果會逐漸地體現出來。
針對節能減排效果來說,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著眼於長期應該將電動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無論是提升傳統汽車的燃油經濟性,還是大規模普及混合動力汽車與其他類型的節能汽車,所能夠帶來的耗油和排放減少最終都將遇到瓶頸制約。因此從長遠來看,純電動汽車才是汽車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純電動汽車對於技術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來比混合動力汽車困難得多,短期內尚不具備全面推廣的條件。因此,至少在未來二三十年中,混合動力汽車仍將會是汽車工業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過渡。
國研網: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以後,會不會對電網造成更大的壓力?
王曉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社會上來說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驅動方式的改變,同時對能源基礎設施、能源結構的調整也有它的需求。從能源,尤其是電網來說,現在發展智能電網也是一個方向,全球各個國家,包括中國,都在大力推進。智能電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適應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變化。新能源汽車有充電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電。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在夜間採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個小時完成充電,這個時間正好是電網負荷比較低的時候,這種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調峰的作用,利用峰谷電來完成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對整個電網的穩定是有好處的。另外,新能源汽車可以加強對電網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個區域,一個局部的城市或者一個社區使用新能源汽車,就形成了一個分布式的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起到儲能的作用,每輛車都是一個小的儲能單位,整個車輛匯總起來,就變成一個儲能系統,這個儲能系統和電網配合就能實現一些功能上的互補。就目前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對電網運行不會造成大的沖擊。
五、小型低速電動車發展尚存在爭議
國研網:目前我國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電動車發展很快,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王曉明:在山東等一些地方,正在發展一些小型低速電動車,實際應該稱之為小型低速低成本電動車,這些車型之所以發展的快,不是因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為它的低成本,消費者的門檻比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使用一些傳統上低成本的鉛酸電池,另外整車的設計、製造方面犧牲了一些舒適性、安全性。從小型低速電動車的發展上來說,行業內的爭論比較多。有專家認為,小型低速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基於現有平台的這些電動汽車,價格都比較高,主要是電池的價格比較高,市場接受起來還比較困難。而小型低速電動車由於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鄉結合部來使用,很多購買者是第一次購買,沒有傳統汽車做一個參照和比較,另外由於電費較低造成使用成本較低,加上購置成本也比較低,因此接受度比較高,市場就形成了,以後可以通過電池的不斷改進,車輛整體設計的不斷改進提高整車的技術水平。這是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電動車的發展,而是要引導它的發展,不斷地進行技術升級。另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小型低速電動車,與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不一致。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個判斷的重要前提條件,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術創新,具體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是圍繞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方向的技術創新,而小型低速電動車很難說是重大的技術創新。第三種觀點認為,要分開來看,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電動車納入到裡面,而小型低速電動車的發展現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過一種引導的方式把這兩種路線結合起來是最好的。

C. 美國,日本和歐洲電動汽車政策對比,哪些值得借鑒

根據網上材料簡單說一說吧:
美國零排放積分交易政策是較為成功的市場化引導獎勵機制;日本通過各方機制的協調聯動對電動汽車產業進行了全社會的激勵支持,使得日本的政策和市場銜接較好;歐洲各國的市場化引導主要靠:減排計劃倒逼市場,耳聰加速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應用。
我國可以借鑒哪些經驗:
1、借鑒歐洲國家在道路使用權,停車場優惠等社會資源方面的使用類政策,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的使用便利性。
2、要加快制定從環保角度出發的激勵政策,在積極推進中國完成巴黎協定承諾的同事,為電動汽車發展助力。
3、是盡快啟用「雙積分」交易機制,加速推進市場化引導。
4、學習日本從企業的研發應用入手,對本國企業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進行補貼,提高本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

D. 目標歐洲 中國品牌電動車出海勝算幾何

[汽車之家?行業]?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半個世紀,至今中國品牌在本土還是被外國品牌壓制一頭,在國際市場上更是聲名甚微。然而,在電動汽車這一賽道上,中國品牌算是與一眾玩家站到了同一起點,從規模上甚至可以說是「搶跑」了。第一次與國際汽車巨頭站在了同一起點的中國電動車企,也首次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新勢力、傳統勢力都有產品「駕船出海」。在出口國際市場這件事上,燃油車沒有做到的,電動汽車能做到嗎?
說明:本文所說的「銷量」,都為「注冊量」,類似國內的上牌量。
★哪些電動汽車已有海外實錘銷量?
關於電動汽車出口量,海關總署公布過一組數據:2017年到2019年,電動載人汽車的出口量分別是105495輛、147061輛、254545輛。這組數據,其實是包含了相當大體量的低速電動車在內的,這些低速電動車主打孟加拉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市場。而如果將低速電動車撇去的話,真正的純電動汽車出口量還並不大。
目前來看,已經將電動汽車賣到海外,或者取得了海外訂單的品牌有名爵、極星、小鵬汽車、愛馳、上汽大通MAXUS等,這其中,名爵和極星都已近有了一定規模的銷量。
名爵:目前累計銷量最高
去年9月,名爵在歐洲市場上售出了第一輛純電動汽車——名爵EZS純電動(英國稱MG ZS EV),為名爵「重回英倫」添加了「電動味道」。今年9月,包括燃油車在內,名爵品牌在英國市場賣了3668輛車,同比增長了169%,其中名爵EZS純電動佔了32%,名爵目前在國際市場銷售的純電動車目前還只有這一款。
今年前八個月累計,名爵純電動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中國市場——海外市場注冊銷量9823輛,佔比51.72%;國內市場銷量9170輛,佔比48.28%,頗有點「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味。
目前,名爵打開的主要是歐洲市場,第一大銷售區域是英國,也算是名爵的「老家」了,名爵在英國有112家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同時銷售名爵品牌燃油車和純電動車。
去年5月名爵EZS純電動在英國開啟預售,9月正式交付以來,名爵EZS純電動已經累計交付4683輛,主要的量發生在今年。得益於英國純電動市場的爆發,今年前9個月名爵EZS純電動汽車在英國一共售出4024輛,排進了純電動汽車品牌前五位。
9月名爵在英國和挪威市場的銷量都暴漲,英國市場銷量較8月大漲378%,挪威增長139%。挪威是名爵純電動汽車海外第二大區域市場,雖然在當地,名爵還無法與大眾、現代、奧迪、日產在總量上PK,但月度銷量走勢穩健,9月份單月銷量已經超過了奧迪和日產。
除歐洲外,名爵在印度、以色列也有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今年前9個月,名爵純電動車在印度售出785輛,在以色列售出372輛,其他在澳大利亞、新加坡也有少量銷售。但無論從市場前景還是營銷便利性看,歐洲顯然是名爵的海外主戰場。
『EZS純電動英國版(英國稱為MG ZS EV)』
除目前在售的名爵EZS純電動外,2021年名爵計劃向英國市場引入名爵5 EV和名爵HS PHEV兩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名爵5 EV是榮威Ei5車型的姊妹車,新車將採用右舵設計,並更換名爵LOGO。除了英國,名爵還有打開德國等等歐洲重要市場的計劃,有報道稱名爵正在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招聘高級銷售。
極星:歐洲首秀遭召回
作為吉利集團旗下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極星從誕生之初就定位出口車型,按照品牌計劃,Polestar 2將供應比利時、德國、荷蘭、英國、瑞士等歐洲主要電動汽車市場,北美市場也是其目標市場。今年6月,首批Polestar 2運抵歐洲,7月,出口到歐洲和北美的Polestar 2據報道達到7600輛。
『Polestar 2』
我們從注冊銷量看,8月和9月,Polestar 2在挪威、瑞典市場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9月歐洲注冊銷量達到2127輛,挪威市場月銷量已經接近千輛。但不幸的是……
10月初,外媒爆出,極星將召回所有新款Polestar 2,共涉及2200餘輛。從國外信息來看,自交付後,不少車主反映Polestar 2存在故障導致車輛無法行駛的問題。但極星公關部門發言人表示,涉事車輛在發生問題後,車輛制動系統以及轉向系統仍可以正常運轉。不管大小,這事都算是極星的一個坎兒,海外市場的檢驗才剛剛開始。
★哪些電動汽車正走出國門?
除了名爵和極星在歐洲市場已有實錘銷量以外,小鵬汽車和愛馳汽車等也收到了海外訂單,目前處於發運狀態。
小鵬汽車:100輛G3i 運往挪威。今年6月,小鵬汽車與挪威經銷商 Zero Emission Mobility AS(ZEM)合作,開始在挪威銷售小鵬汽車G3 i,起售價35.8挪威克朗,合人民幣25.6萬元。9月24日,100輛小鵬汽車G3 i起運,預計11月抵達挪威。7月份,土耳其的銷售數據顯示,已有兩輛小鵬G3在該國注冊。
『發往歐洲市場的小鵬汽車G3i』
愛馳汽車:700輛U5發運歐洲。另一家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今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已遠落後於其他新勢力,最近又飽受「高管帶貨賣車」的爭議。但是在出口這件事上,愛馳並未落後。5月23日,愛馳汽車首批500輛歐版愛馳U5啟運發往歐洲;9月23日,愛馳汽車第二批歐版愛馳U5發運歐洲,愛馳汽車對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量已經達到700台,後續落地銷售情況有待時日。愛馳品牌發布之初,就自帶「平行布局海外市場」的規劃。
『愛馳U5』
與新勢力相比,傳統的電動車企似乎慢了半拍,但也都有了出口計劃。
上汽大通:物流車開路,乘用車跟進。上汽大通以純電動物流車率先打開歐洲市場,目前在歐洲銷售的是上汽大通MAXUS EV80純電動物流車,2019年至今,在歐洲的注冊銷量是707輛。今年6月,上汽大通又向歐洲出口了上汽大通MAXUS EV30,也是物流車。
10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旗下1323輛EUNIQ 5、EV30等車型從上海發往挪威、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其中包含500多輛純電動家旅MPV EUNIQ 5,這是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的首次大批量出口。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
比亞迪:客車已成,乘用車即將出海。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頭部車企的比亞迪,似乎慢了半拍。比亞迪的純電動客車海外市場銷量很高,乘用車卻還未打開局面。今年6月,比亞迪與哥倫比亞汽車經銷商Motorysa簽訂合約,聯合在當地銷售比亞迪唐EV、元EV,以及e系列等純電動車型,首批訂單包括132輛比亞迪純電動車,目前陸續交付中。
未來比亞迪將與其在挪威的經銷商合作夥伴RSA合作,面向當地市場推出比亞迪唐EV。新車將於2020年11月投產,並預計於2021年1月在挪威交付。值得注意的是,銷往挪威的比亞迪唐EV將搭載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打開挪威市場,意味著比亞迪也向歐洲發達國家市場進軍了。
『比亞迪唐EV』
除此之外,今年4月,蔚來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也透露:「我們希望2021年下半年進入一些更歡迎電動汽車的國家。」顯然,蔚來出海的第一站也鎖定在歐洲市場。此前,有「好事者」將8輛蔚來ES8二手車報關出口到了烏茲別克,二手電筒動汽車本身在國內就銷路極其有限,如果能夠打開海外缺口,倒也不失為一件功德事。
★為什麼是歐洲?
歐洲市場之所以成了「香餑餑」,因為其嚴苛的排放法規催生了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前景。在今年9月的《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草案中,歐盟正式提出——到2030年,歐洲溫室氣體減排幅度較之前制定的40%上調至55%,在此基礎上2030年碳排放指標為47.5g/km,較原先的59.4g/km進一步趨嚴。碳排放政策的倒逼是歐洲新能源車增長的根本原因。
據英國咨詢機構PA年初的測算,要完成2021年銷售新車的平均碳排放目標,對於活躍在歐洲市場的13家大的汽車製造商而言,要比2018年再多賣250萬輛的純電動車。
什麼概念?大眾的ID.3生產線,規劃2020年的產量是100萬輛電動車,那麼,戰斗在歐洲市場的13家車企一共需要至少26條這樣的產線,加足馬力,齊齊開工並將造出來的電動車賣出去,如此,才能實現2021年的CO2減排目標。目前看,這些傳統製造商的動作顯然有點慢。
「山就在那裡,登就是了」。市場就在那裡,去就是了?
然而,歐洲市場也並不是那麼好進的。歐洲對汽車有著比中國更嚴苛的准入標准,比如Euro-NCAP碰撞測試標准,比國內的CNCAP標准嚴格的多,國內的不少品牌在歐洲「不經一撞」。再比如續航里程,歐洲採用WLTP工況循環測試,而國內還是NEDC循環測試,同樣一輛車,其WLTP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要比NEDC工況下大大縮短。
除了一系列繁復嚴苛的實驗室測試,還有繁雜路況、多樣氣候和不同用電標準的路試。比如,愛馳U5稱其為了在歐洲上市,通過了579個項目測試。再嚴苛的實驗室測試和路測也都只是「敲門磚」,真正要落地生根,靠的還得是當地的消費口碑。
編輯總結:
蛋糕誘人,吃到嘴裡也沒那麼容易。歐洲電動汽車向世界描繪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今年也呈現了可見的爆發動向。但是,目前大眾等歐洲車企尚未在電動化上真正發力,對於國內電動汽車來說,競爭環境還沒有那麼激烈,如果能夠憑借優異的產品力捕獲歐洲消費者,也算是佔得了市場先機,為後市的競爭蓄力了。眼下這些正穿越半個地球、向西挺進的電動汽車,最遲明年,將會有市場數據明證其落地情況,運出去多少是一回事,賣掉多少是更有說服力的事。
多舛的2020年,可以稱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出口的「新元年」,此前是少數品牌「孤軍奮戰」,今年正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在「確立國際聲名」這件事上,中國品牌燃油車沒有做到的,希望電動汽車能夠做到。(文/汽車之家 王靜波)

E. 全力發展電動汽車 福特在歐洲10億美元建廠

易車訊 福特官方宣布,其承諾全面發展純電動乘用車,將大幅增長領先的商用車業務並同時實現電氣化。到2026年年中,福特在歐洲的乘用車將100%實現零排放、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到2030年將全面實現純電動。

商用車方面,福特計劃到2024年實現零排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商用車將是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此外,福特將在德國科隆投資10億美元建立一個新的電動汽車工廠,為歐洲客戶生產的首輛純電動乘用車將於2023年下線。福特還宣布,到2025年將在全球電氣化領域至少投資220億美元。

F. MG全球戰略新規劃,計劃明年將在歐洲推出兩款電動汽車

據外媒報道,隸屬於上汽集團乘用車的MG品牌明年將在歐洲推出兩款新型電動汽車,其中包括一款「旗艦型」SUV。該品牌目前正利用其電動化汽車推廣計劃,向更多的歐洲市場擴張。

盡管ZS只在英國和挪威等少數幾個歐洲市場銷售,但JATODynamics的數據顯示,憑借ZS小型電動SUV的成功,該品牌今年前10個月在歐洲的銷量增長了112%,達到21,672輛。

相信MG品牌布局全球的步伐將會越走越遠,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大眾在西班牙計劃投資70億歐元 將其轉為歐洲電動車中心

易車訊 日前,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在西班牙政府4月1日開放申請後,提出電動汽車PERTE項目。預計,投資總額將超過70億歐元,涵蓋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

根據此前的規劃,大眾汽車集團與其合作夥伴將在歐洲地區建設6家電池工廠,年產能240GWh。在西班牙的投資顯示了大眾汽車集團的信心和決心,大眾集團技術部董事表示,這個項目對大眾、西班牙甚至整個歐洲都非常重要。

H. 歐洲需要什麼樣的電動汽車

MatthiasSchmidt在6月《歐洲電動汽車報告》中提及他統計的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今年在歐洲整體純電動市場銷量上升的情況下,特斯拉的銷量只有36,700輛(同比增長-18%),其中Model3銷售32,300台,ModelX和S一共賣出3400台,結合上半年歐洲最暢銷的純電動車ZOE,我們來看一看歐洲電動車市場分車企和車型的情況。

備註:根據MS做的統計分析,在純電動車市場,雷諾日產三菱和大眾集團兩家的市佔率已經超過了特斯拉,甚至現代的市佔率都靠近了特斯拉。

歐洲市場分車型銷量情況

目前歐洲汽車集團的銷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是類似於PSA集團的銷量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今年往上升的有雷諾日產三菱RNM、大眾集團和PSA三家比較顯著。

圖7?挪威上半年市場的情況

所以談及目前的問題,Model3這樣的車是否適合歐洲市場?在2019年把存量的需求「洗出來」然後不停交付以後,我們應該細致來考慮,基於歐洲第一階段補貼背景下,歐洲需要什麼樣的電動汽車?歐洲這個時期電動汽車購買者的是沖著什麼去買的純電動?電動化和智能化是兩根平行線,在這種政策鼓勵的背景下,只要做好電動化配合傳統車的搭配就能賣得動,而下個階段如中國出現的400-600公里續航都有豐富的可選產品的時候,中國大城市消費者是因為智能化和科技感去買的純電。要往歐洲賣車的中國車企需要時刻想明白這個事情,這個轉變也會很快,尤其隨著歐洲車企把大量電動汽車往裡面填。

小結:總體來看,歐洲市場短期內隨著補貼的上升,很多純電動汽車和PHEV的性價比都有所提升,這可能在3-5年內對於幾個主要的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都會是一種常態,消費者也沒把純電動汽車當作新物種來看,這波歐洲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還是沿著固有的車輛特性替換了動力總成。而中國隨著這波電動+智能產品直接和Model3/Y進行爭奪,倒是讓我們開始真正思考怎麼設計和銷售電動汽車的大問題來了。

圖|網路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英國將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2月4日,據英國政府網站發布的消息,在征詢意見後,英國政府計劃在2035年前終止新的汽油、柴油車及混合動力車的銷售。

而英國此前對此訂立的目標是到2040年前逐步淘汰傳統汽油和柴油汽車的銷售,並且不包括混合動力汽車。

2019年,英國共售出37850輛純電動汽車。盡管這一數字較2018年增長了144%,但仍只佔英國汽車市場總額的1.6%。

為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向電動車轉型,在2019年,英國政府還提出,將額外提供250萬英鎊(325萬美元),為在居民街道上安裝超過1,000個新的電動車充電點提供資金。

8月27日,英國交通部通過了一項法規:從2020年上半年起,所有新建住宅的每個停車位都得安裝配有通用介面、最低功率在7kWh以上的電動車充電樁;商用地產項目,只要停車位超過10個,則每5個停車位需要配備一個充電樁。

這項「強制安裝充電樁」的法規,如果能真的能實施起來,將徹底解決業主為了安裝充電樁而浪費時間去跟物業博弈的問題。

2020年11月,英國將在格拉斯哥舉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

因而這份2035年的禁令更像是約翰遜政府應對COP26的一種表態。

然而,這次全新的計劃將禁止銷售任何非零排放的車輛。根據目前的技術,這將只允許出售純電動或氫燃料汽車。

不過,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計劃還在咨詢階段,約翰遜政府還強調,如果電動汽車能夠加快過渡,禁令甚至可能會更早出台。一些政府顧問則呼籲最遲在2030年實施這一禁令。

盡管這一禁令還需要15年才能生效,但這一變化將很快影響到汽車製造商的決策。

禁令對德國的就業崗位構成了威脅,因為英國是德國汽車製造商最大的出口市場,占其全球銷量的20%左右,而且電動汽車比燃油發動機或混合動力汽車的製造時間更短。

英國汽車製造商協會(SMMT)嚴厲批評了政府這一決定決定。

英國汽車協會主席埃德蒙·金便認為,政府除了繼續提供補貼外,還需要在家庭、城鎮、高速公路和農村地區建立全面的基礎充電設施,並需削減電動汽車的購置稅,以促進銷售,使低收入者也買得起電動汽車。他表示,英國政府的新禁令「極具挑戰性」,質疑政府和車主是否能在不到15年的時間內達成基本目標。

埃德蒙·金也不看好將插電混動汽車排除在銷售范圍之外的做法。他表示,汽車製造商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開發最先進的插電混動汽車,這種車型在行程中排放極低,在新的禁令下,插電混動車型將與傳統汽油、柴油和油電混動車型一樣被禁止。

禁令還意味著,15年後,只有日產Leaf和捷豹I-Pace等純電動汽車被允許在英國銷售——在禁令出台之前,英國豪華品牌捷豹路虎宣布投資10億英鎊在英國建立電動汽車工廠,而日產位於英國桑德蘭的工廠也在生產純電動汽車Leaf。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歐洲電動車兵敗美利堅 賓士寶馬相繼推遲在美電動計劃

▲福特野馬Mach-E

同時,通用汽車在上周舉行的電動汽車日活動中,也宣布推出全新的電動車製造平台,並在旗下多個品牌推出新款電動汽車。近期將要亮相的包括兩款別克SUV、雪佛蘭Bolt、凱迪拉克Lyriq以及一款悍馬車型。

此外,隨著汽車電動化浪潮的興起,美國也涌現出多家電動車初創公司,Rivian、Bollinger、Lordstown也正在製造電動汽車。

結語:續航不佳歐洲豪華品牌無法打動用戶

歐洲豪華純電動車在美國集體「失寵」,原因就在於續航能力不行。雖然目前各大車企都在努力解決續航問題,但是整體來看,續航還是沒有達到汽油車續航水平。

如果歐洲車企想要繼續爭奪美國市場,就需要吸引更多燃油車用戶,而不是轉化其他電動車品牌的用戶。同時,最重要的還是解決續航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皮卡丘的作文300字怎麼寫 發布:2025-05-16 03:01:30 瀏覽:798
商務車鋪地板還是地毯 發布:2025-05-16 02:23:17 瀏覽:766
虎門房車營地戶外婚禮 發布:2025-05-16 02:07:55 瀏覽:747
皮卡檢車代檢服務費 發布:2025-05-16 01:45:08 瀏覽:263
輕便電動三輪車價格及圖片 發布:2025-05-16 01:32:16 瀏覽:219
踩豪車拍照 發布:2025-05-16 01:24:14 瀏覽:17
許昌至義烏大巴車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5-05-16 01:24:10 瀏覽:554
瑞風商務車剎車分泉銷 發布:2025-05-16 01:01:03 瀏覽:882
湛江房車露營地點推薦 發布:2025-05-16 00:27:52 瀏覽:162
五征房車作業 發布:2025-05-16 00:27:51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