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招聘信息

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招聘信息

發布時間: 2022-08-23 19:41:48

㈠ 江淮初次傳出與大眾合作是什麼時候

這個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進行合資,應該是在2016下半年的這個新聞,這個已經證實了,這並不是傳聞,是真實的。他們主要是在新能源車型方面進行合作。

㈡ 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於明日正式落成

[汽車之家?行業]?12月8日上午,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將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成立於2017年12月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集團共同合資組建的企業,未來將有更多新能源車型於此研發中心誕生。

早在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中國投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汽控股」)三方曾共同簽署了《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此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共同簽署了對江淮大眾的增資協議。而據最新的公告顯示,12月22日,上述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如今,江淮汽車和大眾集團的相互綁定已經愈發深入。此前大眾集團曾承諾,一旦相關增資協議通過審批,將向「江淮大眾」導入車型,包括純電動車和燃油車。江淮大眾研發中心正式落成啟用後,未來將會有更多新能源車型陸續研發並投入生產。

編輯點評:

在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之後,江淮大眾也正式變更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江淮大眾研發中心正式落成啟用後,是否會引入更多進口車型尚無定論,其是否會研發更多「中國特色」新能源車型呢?而這是否會對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目前的新能源攻勢產生影響?(文/汽車之家姜澈)

㈢ 江淮大眾拿到了生產燃油車優先權,大眾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繼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敲定後,在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共同簽署了包括江淮汽車集團、江淮大眾投資協議以及江淮大眾產品組合框架協議。

當這起舉世矚目的國有車企混改計劃正式邁向正軌之後,江淮汽車的股票毫無意外地又大漲,在簽約當天漲了9.98%,報收11.02元/股。

只不過,在瞬息萬變的車市,大眾也未必能完全按計劃行事,光是如何平衡三家合資企業的布局和利益,避免出現內斗內耗的局面,就夠它傷透腦筋了。再者,江淮大眾能否撐得起大眾的宏偉藍圖?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會眼睜睜地看見蛋糕從眼皮子底下被人拿走?這些也是大眾需要細細思量的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江淮汽車改名「江汽大眾」真要來了看看官方怎麼說

關於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的合作,近日又有了新的傳聞: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更名為江汽大眾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江淮大眾股份有限公司將更名為大眾(安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上市公司的名稱江淮汽車將更名為江汽大眾。

這樣一來,江淮大眾的總注冊資本將增加至73.56億元。江淮的股份由之前的50%降至25%,注冊資金為18.39億元。大眾中國75%的股權,注冊資金為55.17億元。

由此,江淮大眾的主導權也由之前的江淮汽車變成了大眾汽車。

至於江淮汽車是否要改名為江汽大眾,江淮汽車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江淮汽車內部沒有傳出這樣的消息,這個是不實的。另外,江淮汽車官方還表示,江淮汽車與江汽不是同一主體。江淮汽車是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而江汽集團指的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大眾「吃相」:入股江淮、國軒高科;上汽奧迪、江淮西亞特也快了

近日,大眾在中國市場豪擲2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6.56億元)入股或增持江淮汽車、江淮大眾和國軒高科。此舉已經驚動了不少人,但大家似乎還忽視了它的另外一個舉動:上汽大眾已經成立了奧迪事業部,相當於建立了上汽奧迪合資品牌,且首款合資車型已經確定為奧迪A7L。
大眾這一連串的「猛操作」猶如給這個炎熱的夏季添了一把火,讓汽車圈的熱度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有人不禁要問了:大眾如此心急火燎地在國內攻城略地,到底打著怎樣的算盤?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江淮大眾、一汽奧迪、上汽奧迪、上汽斯柯達還不夠,還要把觸角伸到新能源動力電池版塊——國軒高科。想要事事親為,大眾忙得過來嗎?
01
為何大眾要花10億歐元「加註」江淮汽車與江淮大眾?
5月29日,江淮汽車對外宣稱,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將江淮大眾的持股比例從50%增持到75%,並獲得江淮大眾的管理權。
10億歐元!從江淮人的角度看,這對於江淮或江淮大眾可謂雪中送炭,不僅可以補充資金的不足,更讓人對江淮的未來充滿期待,穩了江淮的人心;而站在大眾的角度,這筆投資在未來會給大眾中國帶來豐厚的回報,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大眾集團CEO迪斯曾在談話中提過:「今年,我們預計在中國銷售約100萬輛電動車和1800萬輛燃油車。」100萬輛電動車!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2019年全年累計銷量也不過102.4萬輛,而且這還是在同比增長3.9%的情況下。而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情況更不容樂觀。
而另一個現實情況是,大眾在2019年的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貢獻了38%,達到了423.36萬輛,足以比肩整個歐洲市場。也就是說,大眾現在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再加上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而中國保持了相對更樂觀的態勢。更何況,中國市場本來就潛力巨大。所以,這進一步堅定了大眾「押寶」中國市場的決心。
因此,大眾想要是實現這一目標,目前的情況是顯然難以達到的,所以不得不下一劑「猛葯」。
02
大眾為何入股國軒高科?
在大眾此次投資的21億歐元中,其中超過一半的資金——11億歐元投向了國軒高科,持股比例為26%,成為其最大股東。
國軒高科不僅是我國第三大電池供應商,而且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特別是在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的電池、電芯化學成分方面。此外,還對電池的原材料供應鏈也有較好的把控。
所以,大眾持股國軒高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給江淮大眾、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等眾多新能源車型生產鋪路。而這點也在大眾方面得到證實,大眾在合作中表示,不僅希望國軒高科的電池能力、資源和產能為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幾家合資車企所共同使用,還希望能夠獲得動力電池方面的經驗。言外之意,未來,大眾旗下的新能源車系將全部搭載國軒高科的電池組。也就是說,目前在售高爾夫·純電、寶來·純電、朗逸純電等的電池供應商也將由寧德時代換為國軒高科。
為什麼是國軒高科?而不是排名更靠前的、名氣更響亮的寧德時代或比亞迪呢?
首先,寧德時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大眾在它眼中屬於「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角色。大眾與這樣強勢的供應商合作,顯然話語權要弱不少;
其次,比亞迪雖然有名頭、有技術,但它是一家車企,而且是一家在新能源車領域非常強勢的車企。大眾現在就是為新能源車而來,能到競爭對手門前自取其辱嗎?
而反觀國軒高科,有技術、有實力,雖然實際出貨量跟比亞迪相差不多,但名氣卻遠不如前兩者大。這就給了大眾「壓價」的砝碼。大眾自然願意找這樣一個相對「被動」的合作夥伴。
其實,大眾收購國軒高科早在今年初和4月份都有過傳聞,當時甚至還驚動了證券交易所,要求國軒高科出面澄清。如今,隨著這一傳聞終於落下了實錘,大眾以26%的股比成為第一大股東。
但同時也有消息提到,盡管原始股東持股比例不及大眾,但前者依然掌握國軒高科的控制權。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害怕發生的事。其實,對於大眾而言,是否掌握控制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國軒高科能夠大幅降低動力電池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才是大眾最看重的。
03
大眾從中能得到什麼好處?
對於這次投資,大眾集團(中國)CEO馮思瀚也表達過看法:「我們這次對江淮大眾的投資,更多的是一種長遠的戰略性投資。」
重點來了——戰略性!
從目前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布局看,已經有了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江淮大眾、上汽大眾奧迪事業部、一汽奧迪、上汽斯柯達,以及即將實現國產的江淮(大眾)西亞特等合資車企。這么大一盤棋,大眾到底想怎麼下?
顯然,對於江淮汽車本身,大眾並沒多大興趣,更感興趣的是江淮汽車或江淮大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市場潛力,大眾更希望掌控話語權後能夠調動江淮汽車更多的資源。
根據江淮大眾的規劃,前期主要聚焦於小型新能源車——計劃於2025年前推出5款電動車型,同時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爭取到2029年達到35-40萬輛的生產規模。這樣的好處是,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產品線上形成互補。
迪斯在公開場合也講過:「我們計劃到2025年,電動車在中國的年銷量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到75GWh。」這么看來,江淮大眾其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其他幾家合資車企。例如,2019年,一個年產能為30萬輛的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在上海安亭建成,是大眾集團首個專為MEB平台,即ID.系列新能源車型而全新建造的工廠;年產能30萬輛的一汽-大眾佛山二期項目,專門投產大眾和奧迪的新能源車;而現在隨著上汽奧迪A7L的即將量產,意味著上汽奧迪未來也將與一汽奧迪一起加入到新能源陣營中來。當然,未來還有上汽斯柯達和即將國產化的江淮(大眾)西亞特。
對於一台電動車而言,動力電池占據成本高達40%。這也是這次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的重要原因。根據國軒高科此前公開的信息,2019年企業產能為16GWh(產能利用率35%),計劃2020年擴產至28GWh,到2023年至少44GWh……而按照大眾「2020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到75GWh」的規劃,就算國軒高科馬力全開,一直擴產到2025年,也就勉強夠大眾(中國)一家車企使用。這對於國軒高科自然也是好事,5年之內的生計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一門心思搞研發。
綜上所述,截止到目前,大眾汽車集團今年已經在國內至少新增了21億歐元投資。但根據大眾的計劃,這21億歐元並不在之前大眾(中國)宣布的「2020年在中國投資40億歐元」投資計劃之內。也就是說,在2020年剩下來的時間里,大眾還會有大動作。
寫在最後:根據規劃,大眾仍將在數字化、電動化以及產品布局和經營轉型方面加大投入,前期規劃的「2020年投資中國的40億歐元」計劃不變。但隨著2020已經過去近半,筆者現在更好奇的是,這40億歐元到底投到了哪些地方?如今還剩下多少?
關注車業雜談車家號,互動將有機會贏取精美小禮品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官宣!江淮大眾正式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12月2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江汽控股」)的公司類型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法定代表人為安進,注冊資本達到35.83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投資及管理、企業管理咨詢服務。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的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 ,法定代表人為Dr.Stephan W?llenstein,注冊資本為73.56億元人民幣。其經營范圍包括研發、製造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相關核心部件;銷售整車以及其零部件、組件、配件;進口及在中國購買其開展業務活動所需要的貨物及服務等。

大眾中國投資成為江淮汽車控股股東——江汽控股的股東,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安徽省國資委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並仍控制江汽控股。大眾中國投資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75%股權,江淮汽車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25%股權。

㈦ 大眾與江淮正式簽約,江淮大眾迎來發展新機遇

(文/彭科峰)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通過雲簽約的方式,正式簽署了江淮汽車集團投資協議。期間,江淮汽車還與大眾汽車簽署了江淮大眾投資協議、產品組合框架協議。
據介紹,江淮與大眾合資項目是中外合資新能源汽車的首個項目。早在2018年11月,江淮汽車集團就曾與大眾集團簽署進一步合作諒解備忘錄。此外,在前不久,江淮大眾戰略合資合作框架協議也完成簽署,項目合作正式啟動。
此次投資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江淮與大眾戰略合作進入新階段,標志著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中國生產基地在安徽設立,也標志著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總部落戶合肥。
據了解,在相關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持有江汽控股50%股權和江淮大眾75%股權,安徽省國資委對江汽控股保持控制權。
大眾集團承諾,將授予江淮大眾4-5個純電動汽車品牌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生產20-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40萬輛,預計屆時總收入分別達到300億元、500億元人民幣。
此外,大眾集團還表示,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中型、中大型車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燃油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左手江淮右手蔚來,安徽省將成為新能源領頭羊

安徽省的汽車工業起步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晚,畢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車製造廠就成功試製成功了一輛2.5噸的載貨汽車,只是來到了改革開放這個合資與進口車橫行的年代,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大眾、豐田、本田等舶來品大賺銷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車工業則似乎有點掉隊了,畢竟自力更生難度更高。
數據顯示,雖然安徽也加入了長三角經濟圈,但它的汽車工業產銷規模要弱於周邊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於品牌溢價較低的現狀,只能力拚中低端市場,盈利水平著實不高。

期望實現整體轉型,從農業大省升級為工業大省的任務,讓安徽一屆又一屆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隨著新能源產業布局的平地而起,機會終於來了。

大眾與江淮聯姻 博弈還將繼續
其實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外資等各類資本的方式,來盤活國有車企以及相應的配套產業鏈,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資雖然貴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錢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並沒有帶給江淮更多的經驗,也沒有提升企業的抉擇效率和執行效率,畢竟央企本身就以穩與慢出名,央企與國企的組合,對擴大規模提升行業形象有極大裨益,但對安徽急需的對機制和治理機構的整改並沒有預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資成為了另一個解法。這一次,培養了上海現代汽車工業半壁江山的大眾汽車決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且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取了關鍵的管理權。
瞬間咸魚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眾還一度進入了「分手劇本」,坊間傳聞兩者在產品層面停滯不前,甚至江淮大眾的研發中心除了一個奠基儀式,其他毫無進展。彼時大眾揮舞著西雅特,時而向前一步時而向後一步,撩撥自己的合作夥伴。而江淮也沒安好心,他們雖說是准備與大眾聯手在新能源車市布局,實質上還是窺探著大眾手頭擁有的燃油車資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燃油車市場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說不定江淮大眾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對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達品牌開心地將之收入囊中,當時直接動搖了江淮大眾的根本……
當然對於大眾來說,這也是一次不錯的嘗試,畢竟此前大眾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調整各家合資公司的股比,上汽大眾中外股比為50:50,一汽大眾中外股比為60:40,而此次雖然在最弱的江淮大眾上成功實現了目標,如果運營得當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另外兩家合資公司的股比態度。

畢竟先得做出成績,說話聲音才能更響亮。
而對於安徽的工業布局來說,損失掉控股權也沒啥,畢竟此前江淮大眾就屬於半死不活的狀態,而讓大眾控股之後,起碼大眾會更加上心,投資有了,新車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眾MEB電動平台,以及電動車工廠和研發中心,要知道當初為了給桑塔納做配套,養活了多少配件廠,而一旦設想中的5年內推出5款純電動車真能實現,那麼無疑安徽的汽車工業將會獲得一次難得的超車機遇和挑戰。
撿漏蔚來 並獲得重要話語權
根據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銷12萬輛,已經占據了全國10%的比重,並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還算不錯,但並沒有一個足夠強勢的領頭羊,所以當蔚來出現困境時,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新創的公司沒有融到200億人民幣的能力,可能比較難開始一個新的汽車品牌。」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發出一句感嘆:「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覺得200億都不夠花。」
融資速度是造車新勢力的命門所在,只有拿到錢才有接下來的研發、建廠、量產、鋪設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這些新勢力的理念可能會與傳統造車企業不同,但最終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顛覆動力科技,但不能顛覆生產和銷售的模式。

融完市場上的錢,讓對手無錢可融。在這場速度競爭中,我只要比對手多融到錢,對手就會因為資金流斷裂而進入安樂死,博郡汽車是這樣,拜騰汽車也是這樣。

蔚來原計劃在上海建廠,據稱地址都去考察過無數次,但特斯拉這個「小三」出現後,「未婚妻」蔚來直接被一腳踢開,也間接導致了蔚來接下來的融資計劃難產,起碼得想個法子把這事兒給圓回去。
在危難時刻,安徽國資委挑中了蔚來,這個時間點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來的計劃,京滬兩地是唯一的選擇,這兩個城市的消費者購買實力強,並且一旦與城市發展綁定,售價明顯偏高的蔚來也能夠從政府采購中得到一些分潤,並且京滬本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得就明顯更好,牌照問題卡住了不少想要擁有一台車的消費者,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也明顯優於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窮水盡,蔚來是絕對不會將基本盤從這兩個城市撤走的。

但沒辦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絕對不是最佳選擇,即便是來到合肥這個省會城市。但這可能是唯一能夠融到的救命錢,人窮則志短,不得不低頭。

那麼對於安徽來說,將蔚來收入囊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了中國唯一一個在定位上可以與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說一個國產品牌將最便宜的車賣到30萬以上,大家都會覺得這絕對是自殺行為,但蔚來通過瘋狂的燒錢,讓市場接受了35萬起的ES6以及46萬起的ES8,這與一眾圍繞20萬左右的消費市場做文章的造車新勢力門,成功拉開了差距。
同時,蔚來已經具備了黏性非常強的粉絲群體,同時由於蔚來一貫注重服務的傳統,已購車用戶也願意將車型推薦給身邊好友。根據李斌自己的話來說,從去年9月開始,蔚來ES6已經連續8個月蟬聯了電動SUV銷量排行榜冠軍,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3436輛,其中ES6為2685輛,ES8交付751台,從而讓它的累計銷量達到了42342輛,其中10429輛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話,蔚來是活下去了。同時,由於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蔚來也開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錢砸出了一個高端品牌,但中後期繼續砸錢意義不大,而是應該專注於精細化服務上,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要求也沒那麼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於奧迪、雷克薩斯就已經超乎他們想像了。當然,蔚來在服務上的花費依然是在燒錢,但速度相比過往要慢了一些,目標是從過往每年每單虧損4000多元,能夠控制到只虧損1000多元,這個差額如果能實現的話已經足夠讓窮怕了的安徽投資人滿意,而如果真的像規劃那樣,在第二季度實現毛利率轉正,而且在年底達到兩位數,安徽就是真正撿了一個大漏。

更何況,按照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的協議,蔚來來到安徽之後,會將中國總部設立於此,並「建立總部管理、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製造一體化基地」,這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也能讓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訊飛、京東方、江淮大眾、國軒高科等企業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合作。

寫在最後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產業鏈也需要足夠的購買力支撐,畢竟大家都喜歡支持本土企業。
安徽2018年GDP為37114億元,總量全國第11名,人均則位列全國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勢頭相當不錯,特別是融入長三角經濟圈之後,它可以承接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產業轉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會帶來更多的政府采購機會,這對於蔚來或者江淮大眾來說,也有著光明的前景。
當一系列基礎夯實之後,安徽將真正在新能源市場上提速,它將會交出怎樣的答卷?不好說,但我覺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投資200億元,大眾安徽將建30萬輛產能新能源汽車工廠

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上,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大眾(安徽)將投資2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年產能規劃30萬輛,至2023年投產生產多款基於MEB平台打造的新車型。

這意味著江淮大眾成為繼南北大眾之後,第三個推出MEB平台車型的車企。

大眾(安徽)前身為江淮大眾,是大眾與江淮成立的合資公司。

按照此前簽訂的相關協議,大眾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基於其純電動平台的4至5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合資公司將逐漸擴大規模並力爭在2029年達到年產量35萬輛至40萬輛,項目總投資預計達到約10億歐元或等值人民幣。

同時,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大眾將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

大眾(安徽)制定發展目標是,力爭在2025年生產20萬輛至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萬輛至40萬輛,預計總收入在2025年達到300億元,在2029年達到5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二手依維柯房車價格手動擋 發布:2025-05-16 05:25:59 瀏覽:898
電視里的卡通動物如皮卡丘 發布:2025-05-16 05:13:36 瀏覽:409
皮卡堂如何使用 發布:2025-05-16 05:12:49 瀏覽:674
湖光房車最新款 發布:2025-05-16 04:40:04 瀏覽:760
豪車提車加價 發布:2025-05-16 04:31:27 瀏覽:739
時代金剛小型自卸新車價格表 發布:2025-05-16 04:16:54 瀏覽:891
皮卡車運動款後箱蓋 發布:2025-05-16 04:08:11 瀏覽:195
星際旅行房車 發布:2025-05-16 04:08:07 瀏覽:119
潢海皮卡車四驅 發布:2025-05-16 04:07:23 瀏覽:161
陝西豪車墳場 發布:2025-05-16 03:41:14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