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國家新能源智能汽車基地

國家新能源智能汽車基地

發布時間: 2022-08-26 15:49:45

Ⅰ 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暨展覽會在京隆重開幕!

(觀眾正在體驗無人配送服務)

今年組委會還進一步豐富體驗的形式和內容,網路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式加入體驗與演

新能源汽車技術學什麼

新能源的課程包含了汽車電工電子、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基礎、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混合動力汽車結構原理等等。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師資力量,對學生來說,訓練有素的教師是教育質量的保證。教師應具有豐富的產品技術和教學管理經驗,熟悉當今汽修行業。此外,參加一些認證培訓,選擇有國際認證的專職教師,能不能學到真正的修車技術這一點很重要
1. 學習技術可以先從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考慮。
學了技術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今後你的工作類別,如果你有一門技術,那就往度擅長的哪方面去發展,這樣上手快,相對應的工資也會好一點點。當然,如果你沒有特別明顯的技術或者回長處,那就先培養技術。
2.首先,考慮好自己的愛好,喜歡做什麼類型的工作,那份工作需要什麼技能,然後去學習,去培養。
3.考慮今後幾年或者5年的發展趨勢,往熱門行業或者新行業去試探,熱門行業和新行業在未來幾年都會有人才短缺的現象。
4.實地考察,對學校的實訓設備,實訓情況,教學內容,校園環境各方面答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後再進行選擇.

Ⅲ 興建新基地!宇通在新能源商用車下什麼大棋

導讀:計劃總投資85億 元 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正式開工,宇通集團奏響了向新能源商用車頭部邁進的沖鋒號。

2022年7月5日,宇通集團新能源 商 用車基地在鄭州經開區舉行開工儀式,正式表明宇通集團發力新能源商用車的信心和決心。

從客車行業龍頭搶佔新能源賽道先發優勢,宇通集團在拓展全系商用車版圖有何優勢?

請看方得網分析報道。

新能源商用車一次規劃到位

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加快推進落地,汽車電動化進程已經啟動,預計未來幾年,新能源商用車將持續爆發式增長,宇通集團將如何爭取抓住這一輪城市電動化窗口期?

鄭州宇通 集團有新公司董事長湯玉祥在當天致辭中表示:“為支撐未來5-10年的發展,我們把新能源商用車的研發、製造、核心零部件的布局一次性規劃到位,項目計劃總投資85億。項目建成後,在工藝水平、智能製造、產業協同和綠色低碳等方面實現國內領先,支撐宇通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持續占據產業制高點。”

據了解,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項目位於鄭州經開區,佔地面積2622畝,包括新能源重卡、新能源中卡、新能源輕卡等整車和新能源車橋等關鍵零部件,以及新能源商用車研發中心等。這一嶄新的生產研發基地,將充分對標行業標桿,力爭在工藝技術水平、智能製造能力、產業集聚協同、綠色低碳建設等方面實現國內領先。

宇通進軍新能源商用車,志在必得。這一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將根據市場表現及公司經營情況分階段建設,為宇通集團全面進軍新能源卡車市場,搶佔新能源綠色低碳賽道,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行業領軍者的精準布局

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建設,無疑是宇通抓住時機全面發力新能源商用車的重要戰略舉措,充分顯示出行業領軍者對行業發展形勢的深刻洞察和對發展時機的精準把握。

看準了城市運營車輛電動化、交通運輸低碳化的發展趨勢,2018年,宇通集團入局卡車行業,新能源商用車全系發展,並在後續兩年進行了產品和供應鏈的積極准備。

2020年、2021年,宇通品牌新能源卡車接連申報工信部公告,形成了覆蓋輕卡到重卡,包括純電動渣土、牽引、攪拌、城市物流車等細分領域,相對齊全的卡車產品體系。七類卡車產品全部推出,為宇通集團卡車業務打下了堅實的產品基礎。

卡車新能源化大幕已經拉開,宇通集團在新能源卡車市場的“先手”占據主動。截至2022年5月,宇通新能源重卡穩居同行業銷量第一梯隊。宇通純電礦卡已運營超過1000萬公里,佔有率行業第一。2022年4月,宇通發布“新能源城配物流解決方案”,又顯示出即將在輕卡行業崛起的勢頭。

乘勝追擊,興建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將是宇通集團掌握未來關鍵的“勝負手”。

核心優勢 力保宇通步步為“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宇通集團掌握核心技術,全面布局產業鏈,16萬輛新能源商用車成功運營經驗,海內外市場良好口碑,這些都將成為宇通集團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再創佳績的前奏。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宇通集團已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形成12345核心優勢:1個工程技術中心、 2個上市公司、3鏈耦合協同、4個整車工廠、5家零部件基地。2021年集團營業額445億元、納稅23.4億元。

在創新鏈方面 ,宇通掌握新能源“三電”及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擁有全系商用車生產資質,依託7個國家級、10個省級科研創新平台,以及承擔的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實現了產品、技術的持續領先。截至目前,已累計獲得4004項專利數量,參與制定了189項國家、行業、地方及團體標准。同時依託院士領軍專家團隊開展協同創新,聚焦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在價值鏈方面 ,宇通秉承“電動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為引領,從洞察用戶需求出發,對研發設計、車輛選材、生產製造、質量驗證、售後服務等影響車輛全生命周期運營的環節進行改善提升,以“可靠、高效、引領”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不斷聚合價值,推動商用車全系產品的進階,全方位助力客戶成功,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產業鏈方面 ,宇通致力於“通過創新引領,確保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計劃總投資85億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擬將新能源重卡、中卡、輕卡等整車製造,新能源車橋等關鍵零部件,以及新能源商用車研發中心等產業鏈一次性布局規劃到位。宇通將藉此進一步鞏固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化優勢,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全程無憂的服務,力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生態。

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建設,將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優勢,帶動人才、技術和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宇通集團向一流的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全 速邁 進。

宇通集團聚焦出行、物流、作業三大應用場景,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持續占據產業制高點,積累了研發、製造、核心零部件的雄厚實力。

宇通集團不斷探索更多可能,在多個領域取得關鍵突破,也引領了自主品牌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圖/文/攝: 焦作01)

@2019

Ⅳ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在北京經開區正式揭牌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揭牌並啟動建設後,國汽智聯將進一步堅持創新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定位,圍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聚集行業創新資源,力爭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標准、場景庫、操作系統、高精度動態地圖基礎平台、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新興產業生態的建立,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平台。

據了解,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佔地160餘畝的基地目前已經完成建設規劃,將用兩年時間建成集技術研發、試驗驗證、測試評價及技術孵化於一體的綜合研發基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中國一汽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建設項目啟動

3月27日,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建設項目啟動儀式在長春舉行、吉林省委、省政府領導、中國一汽相關領導出席儀式。

組長看了這個項目,在疫情控制之後,吉林長春率先動工這個項目,並且屬於高科技的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領域,的確有它的特殊重要意義,畢竟全球車企在搶佔新能源科技的制高點。具體方面,一汽在奔騰T77、T99用上AR增強虛擬現實技術,這從側面說明一汽在高科技領域有獨到的一面。而且國內即將全部建設5G網路,對新能源智能網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條件,有天時地利,剩下就是科技人員們加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蔚來正在與珠海地方洽談融資,這是否有希望復制蔚來的神話

1月28日,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稱“FF”)宣布,已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 (以下簡稱 "PSAC")(NASDAQ交易代碼:PSAC)就業務合並達成最終協議,合並完成後將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FFIE”。

據悉,本次合並交易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具體進度將取決於PSAC股東的批准和監管部門的審批速度。FF表示,該交易將為其提供約1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每股PIPE認購價格為10.00美元計算,合並完成後新公司估值約為34億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自從2019年賣掉格力電器部分股權後,手握重金的珠海地方政府就在到處尋找新的產業標的,在汽車產業布局中,“跟吉利也談過”。

在上述人士看來,珠海之所以會選擇FF,除了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之外,再就是希望能夠復制合肥大膽押注蔚來的成功模式。此外,此時投資FF也是一個“杠桿效應最大的選擇”,“臨門一腳的時候,風險相對是比較小的”。

就現有信息來看,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內布局多年,且已有多輛被稱為“特斯拉殺手”的FF91的預量產車下線的FF,距離大規模的量產的確只差“臨門一腳”。如果日後FF真的能夠覓得吉利作為國內的代工方,不僅可以同時解決建廠和生產資質問題,更得到了中國首屈一指的自主車企的支持。

Ⅶ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成立,為智能汽車培養人才,未來智能汽車將怎樣引領主流

「互聯網+」大潮波濤洶涌,讓很多原先人們都無法想像的事情逐漸變為可能。在樂視、阿里巴巴、網路等互聯網企業先後爆出投身造車運動後,緊接著傳統車企高管跳槽互聯網車企、樂視超級汽車完成全球首發、蔚來汽車和江淮汽車簽訂代工協議,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中國版的互聯網汽車或將成為現實。

熱潮:互聯網企業扎堆造車

日前,樂視首家年產40萬輛生態汽車的自建工廠落地浙江德清,預計產能為20萬輛整車;原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創辦的「車和家」智能汽車製造基地選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設計產能將達到30萬輛,涵蓋沖壓、焊接、塗裝和總裝四大工藝及相關配套設施,工廠將實現高度自動化,在一期焊接工廠中將採用130台機器人操作。與車和家專注於智能汽車研發製造所不同的是,樂視汽車作為樂視生態中的一員,也將融入樂視體育、樂視音樂和影視等元素,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生態汽車超級工廠和主題游樂旅遊目的地。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萌生造車的想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爭奪下一個互聯網入口。隨著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車正變得無處不在。未來的汽車不僅能代步,還能通信,利用大數據等技術,享受娛樂、導航、語音交互技術等,而這些恰恰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強項,也是非常誘人的利潤增長點。汽車如此復雜,有成百上千個零件,大量的供應商,對社會資源的分配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未來汽車最好的狀況應該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即傳統汽車製造商提供硬體,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把自家的地圖、感測器、車載系統植入到汽車之內即可。

事實上,類似的合作已經在嘗試開展。以樂視為例,其不僅與智能電動車公司Faraday Future達成戰略合作,還與廣汽、眾誠保險成立三方合資公司,試圖將利用廣汽的線下汽車全產業鏈,與樂視的線上內容、渠道、流量,以及眾誠在專業汽車保險服務及風險管理上的三大優勢相結合,打造修車、用車、買車、租車換車一站式平台,構建開放共享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分析人士稱,新進入的互聯網造車公司對於汽車的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超前於傳統汽車公司,於他們而言,汽車遠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是一個和手機、電腦一樣的「移動終端」,具備無限商機和可能;同時,未來人們對於汽車的使用方式和觀念也將迎來改變,比如汽車共享等模式將有望變得越來越主流,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待開啟。而在這一過程中,汽車的智能化和互聯網化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Ⅷ 西安提出2030年汽車全面電動化 2025年個人購車新能源佔比50%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是落實黨中央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徑。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辦發〔2020〕39號)、工信部等14個部門關於印發《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工信部聯通裝〔2020〕159號)、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關於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發改產業〔2020〕202號)等文件精神,搶抓機遇,加快構築汽車產業發展新優勢,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緊扣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自主培育和引進合作並重,強化整車整機帶動、創新引領、應用牽引,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產業基礎高端化;依託龍頭企業,持續補鏈、強鏈、延鏈、增鏈、穩鏈,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鏈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將西安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產業發展實現「一躍升四突破」:

(一)產業規模實現新躍升。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汽車製造業的40%以上,產銷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二)核心競爭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車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千瓦時/百公里,市場推廣規模全國領先。

(三)關鍵領域發展取得新突破。高級別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發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國際、國內知名的汽車品牌,打造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市場認可度高、核心競爭力強、產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車製造品牌。

(五)綠色交通體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注冊汽車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提高,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萬輛左右;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提升重載貨車、工程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力爭到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

三、發展重點

(一)加快新能源汽車迭代升級。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方向,強化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汽車等引領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推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多技術路線並重,實現乘用車、商用車及專用車全系列多元化發展。

(二)提高產業鏈穩定性競爭力。著力構建安全可控、層級合理、供給全市、配套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以整車需求為牽引,做強動力電池,做大電機、電控,破解「卡脖子」瓶頸及短板弱項,形成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推進全市汽車電動化,持續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制定相關標准和完善監管體系,營造良好的使用環境。

四、主要任務

(一)發展壯大整車規模

1.擴大新能源乘用車領先優勢。大力支持比亞迪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比亞迪發揮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先、品牌領先、市場領先優勢,支持企業DM-I超級混動和純電動並行發展,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型,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依託現有基礎,積極引進國際高端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進一步擴大全市新能源汽車產能。鼓勵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發投入,及時推出更多性能優異、性價比高的車型產品,搶占市場,充分釋能。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車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蓋,純電動與混合動力多路線,轎車和SUV全系列發展的格局。(責任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資局)

2.推動新能源載貨車規模化量產。鼓勵支持陝汽、比亞迪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加大純電動、氫燃料、無人駕駛重卡的技術儲備和產品研發,針對不同用途、不同工況、不同需求,豐富系列、拓展車型、加快推廣。支持專用車企業針對電動汽車特點,做好現有產品升級換代,加快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研製上市,做專做精新能源專用車。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載貨車實現多技術路線並舉、產品系列全覆蓋、產銷規模行業領先。(責任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車投產釋放產能。支持比亞迪純電動客車基地充分釋放產能,依託品牌優勢、營銷渠道,豐富客車品種,實行定製化生產,進一步擴大產銷規模。實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遊觀光車、通勤車等市場為重點,研發生產適應城市和農村不同使用條件、耐用、經濟的城鎮客車系列產品,激發現有客車企業的發展潛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車自主品牌,不斷做大新能源客車製造產業規模。(責任單位:高新區管委會、相關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二)貫通產業鏈供應鏈

1.做大做強動力電池產業。推動比亞迪、三星環新等企業持續放量和提產擴能,加快比亞迪刀片等新型動力電池、北汽雙園等高端動力電池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汽車動力電池形成配套西安、供應全國,產銷規模居全國前列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投資局、市發改委)

2.培育拓展產業鏈體系。圍繞整車需求牽引,堅持政策引導、企業主導、園區承載,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三電」核心部件企業,以及車聯網、車規級晶元、汽車電子電器等關鍵核心部件企業,補齊短板弱項,形成自主可控、層級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責任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相關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投資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3.構建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區域,持續強化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加快標准廠房建設,優化園區「軟硬體」實力,創新入園政策,不斷提高園區承載能力,通過整車帶動、服務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聚集發展,打造1—2個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責任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相關區縣政府;配合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投資局)

(三)強化突破關鍵領域

1.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以新能源汽車作為智能網聯技術率先應用的載體,支持和推動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企業跨界協同、跨領域融合。發揮全市科研資源豐富的優勢,鼓勵支持高校、企業、研發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重點聯合攻關復雜環境融合感知、智能網聯決策與控制、信息物理系統架構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研發車載智能計算平台、高精度地圖與定位、車輛與車外其他設備間的無線通信(V2X)、線控執行系統等核心技術和產品。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應用,支持西咸新區、高新區、航天基地等區域,率先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和測試示範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航天基地管委會,相關區縣政府)

2.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整合高校科研機構、汽車企業以及制氫運氫等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台,重點推進燃料電池電堆、超臨界水蒸氣制氫等重大技術攻關項目產業化應用。支持推動陝汽等整車企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試驗、適應性改進,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開發區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示範,探索研究市場運營商業模式,加快產業化步伐。(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

3.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鼓勵陝汽、比亞迪、法士特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的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等,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產學研聯合攻關,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鍵環節、瓶頸技術,突破整車控制、車身輕量化、電動汽車底盤、動力電池設計、電池正負極材料、驅動電機及控制器、智能駕駛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支持龍頭企業加強標准化建設,參與國內外、行業標准起草,引領行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

(四)突出產業市場拓展

1.推動公共領域汽車全面電動化。鞏固公交車電動化成果,加快計程車、網約車全面電動化進程,加強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采購需求管理,鼓勵其帶頭使用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比例。穩步提升駕校和考試車輛、物流配送、環衛、工程建設等領域新能源汽車佔比。2021年起,新投運的綠色物流轉運中心城市配送轉運車輛全部採用純電動車;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計程車、網約車全部實現純電動。到2024年,現存非純電動公交車、計程車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純電動網約車全部完成退出。鼓勵渣土車、環衛車等電動化,2022年底前爭取向市場投放1000輛小型電動建築垃圾運輸車;力爭到2025年,渣土、環衛(中小型)、攪拌、城市客運、景區、通勤、物流、駕校和考試等車輛實行電動化替代。(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機關事務中心、市國資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文化旅遊局、西安城投集團;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鼓勵私人領域推廣使用。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停車便利、不限行、充電樁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整車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宣傳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知識,進一步加大渠道建設和促銷力度、開展「以舊換新」等模式,讓利消費者,促進私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健全市場流通機制,鼓勵新能源汽車二手車交易並完善鑒定評估機構,不斷壯大交易份額。到2025年,私人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佔比逐年提升,力爭全市新增注冊個人購置汽車中新能源汽車佔比50%左右。(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落實《西安市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按照適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則,加快推進充電設施建設,鼓勵融資租賃等新型商業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蓋全市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網路,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運集中式充電場站200個、充電樁10000根。力爭到2025年建成投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350個、充電樁20000根。(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4.強化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切實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安全監督,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日常監督管理,完善營運車輛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缺陷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做好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等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安全檢測標准,逐步推動動力電池針刺試驗等綜合測試工作。加強新能源汽車報廢回收管理,督促指導有資質的回收拆解企業做好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和故障應急處置力度,完善應急預案,及時處理消防、救災和人員疏散等重大應急事故。(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單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汽車產業工作專班統籌協調作用,市級相關部門、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負其職,協同推進,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全市形成上下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汽車專項資金向我市汽車項目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進製造業強市等相關政策,繼續兌現落實現行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補貼政策,實施三環內新能源物流車不限行等差異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鼓勵銀行、擔保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貸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並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

(三)強化人才保障。依託我市科技資源優勢,加快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鼓勵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陝西交通運輸學院、西安汽車職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訓基地,提高專業技能人才實踐能力。發揮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企業作用,探索「訂單式」人才培訓機制,對操作人員加強針對性技能培訓。

(四)嚴格督導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機制,完善督查督辦舉措。市級相關部門,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制定工作計劃,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完成時限,將目標任務層層落實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Ⅸ 目前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在哪

國內大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作為您購車的參考。 榮威汽車 榮威(ROEWE)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車品牌,該品牌下的汽車技術來源於上海汽車之前收購的羅孚,但上海汽車並未收購「羅孚」品牌。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

Ⅹ 國內新能源汽車,都有哪些啊

  • 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是由世界500強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並控股,聯合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平台,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最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形成輻射全國的產業布局,並與美國Atieva公司、德國西門子、韓國SK等著名企業開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強了技術實力和研發實力。截止目前,主要推出的車型有E150EV、EV160、EV200、EU260、ES210、EX200等。

  • 比亞迪

    (五大電動汽車品牌,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中國汽車工業30強)

    比亞迪發展至今,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車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研發、車型開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並已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具創新的新銳品牌。但比亞迪初期的新能源汽車以混動類型為主,不久前推出的純電動版還有待市場反響。

  • 吉利

    吉利並沒有去大量鋪新攤子,而是把基礎技術做好,既增強了技術核心競爭力,又降低了成本。隨著技術比較成熟,吉利也開始逐步推出新的電動車型,而且在市場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 長城

    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主要靠純電動系統平台、混合動力系統平台兩條腿走路,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了七款新能源的產品:純電動車長城歐拉、精靈EV、混合動力哈弗、炫麗智能起停、迪爾電動教練車、騰翼C20EV、騰翼v80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產品。

  • 長安汽車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與重慶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業務主要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設計,電驅動系統零部件製造及純蓄電池觀光車生產、銷售等業務。公司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一直承擔國家 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是國家「十千工程」重慶市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示範運行實施單位,「重慶新能源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理事長單位。

熱點內容
風駿越野性能 發布:2025-05-15 00:08:47 瀏覽:570
榮威商務車最新款 發布:2025-05-15 00:07:07 瀏覽:353
雙龍老款越野 發布:2025-05-15 00:06:24 瀏覽:222
摩拜單車和ofo單車價格 發布:2025-05-15 00:04:02 瀏覽:239
什麼是豪車標志 發布:2025-05-14 23:58:07 瀏覽:541
城市定向越野賽 發布:2025-05-14 23:57:30 瀏覽:684
越野摩托魔術師 發布:2025-05-14 23:48:22 瀏覽:759
7座商務車年檢嗎 發布:2025-05-14 23:45:24 瀏覽:641
青海湖冰面越野 發布:2025-05-14 23:22:46 瀏覽:468
建設50混合油助理車價格 發布:2025-05-14 23:18:03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