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勇中國電動汽車
㈠ 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對動力電池有什麼要求
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要達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達到400wh/kg,到2030年達到500wh/kg。
目前,國內企業和機構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著力研發可以延長電動汽車行駛里程、降低電動汽車造價的新型池技術,以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國產動力鋰電池進入高比能時代。
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發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肖成偉認為,動力電池技術變化趨勢正向著高比能量方向發展,這與國家發展純電動的戰略取向密切相關。在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要達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達到400wh/kg,到2030年達到500wh/kg。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專家組組長干勇此前表示,根據目前產業技術攻關趨勢,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比有望達到350wh/kg。這意味著在電池體積大幅縮小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普遍增加至400到500公里水平,而成本也將大大下降。
目前,國能電池已與包括福田汽車、安凱客車、南京金龍、長安汽車、鄭州日產、珠海銀隆新能源、百路佳等國內80%以上的客車企業進行配套和批量供貨,並入駐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在2017年公布的293、295等多批工信部新產品公告中,國能電池的裝配數量排名第二。
㈡ 氫能源重卡前景如何
國內氫燃料電池行業內上市企業:億華通(688339)、雄韜股份(002733)、濰柴動力(000338)、大洋電機(002249)
本文核心數據:產量、銷量、保有量、銷量分類
相關技術及市場仍不成熟
氫燃料電池燃料能量密度最大,高於鋰離子電動車及燃油車,能效比上占據優勢。考慮全生命周期後,能源效率約為29%,高於鋰離子電動車的28%及燃油車的14%。在續航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傳統燃油車相似,續航里程約在600公里左右,優於鋰離子電動車;此外氫燃料電池汽車還具有無噪音,充能時間短,耐低溫,事故嚴重性小等優點。
然而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市場剛剛起步,技術和市場仍不成熟,處於幼稚期,未來發空間巨大;且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領域不具有普適性,這也是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需要革新和研究之處。
㈢ 氫雲觀察:2月簽約300輛!中國氫能重卡規模化時代來臨
文丨yong氫雲鏈分析師
目前,新能源汽車業內形成了「乘鋰商氫」的分工意見,這個「共識」甚至出現在新版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徵求意見稿上。事實上,鋰電市場化程度高,推廣速度快。在可鋰可氫場景下,還處在產業化階段的氫電沒有優勢了,「乘鋰商氫」這個「共識」可能發生變化。
而在較早前工信部網頁發布關於2020兩會上寧德時代曾毓群對於「重卡及工程機械車輛電動化」提案的回復,其主要內容包括工信部贊同曾毓群的提案,並將就重卡及工程機械車輛的電動化設置推廣指引,還提及了將聯合財政部為重卡車輛電動化設置財政補貼支持。
圖4采購華菱星馬氫能重卡簽約現場
與此同時,全球各車企也正在加速布局,比如:豐田牽手肯沃斯,本田牽手五十鈴,現代牽手康明斯,尼古拉牽手依維柯,濰柴牽手巴拉德;而在今年一季度,美國正式發布燃料電池重卡技術路線圖和歐洲發布燃料電池重卡聯合聲明,這讓市場注入並增加強力預期。
中國將最快形成氫能重卡規模化市場
氫能源是目前已知最綠色清潔的能源,自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著技術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已有40個地方政府出台氫能發展規劃,氫能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在干勇院士看來,重卡是最適合氫能落地應用的領域,尤其是結合鋼鐵運輸業務,因為鋼鐵運輸業務載重量大、路線固定、運輸距離合適,對比純電動卡車,氫燃料電池卡車在這方面更具優勢,同時方便加氫站的規劃與建設。隨著國內氫能重卡產品的逐漸豐富與鋼鐵企業進入氫能領域,干勇院士的這一設想,正在逐步的成為現實。
而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大傳統燃油汽車的環保減排升級壓力,從而助推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隨著純電動重卡車型的大量出現和換電模式的示範推廣,重卡市場不再專屬於燃料電池;補貼加持之後,純電動重卡可能將氫能重卡「擠出」車輛領域最後這塊「自留地」。
在乘用車領域,燃料電池就有過被寄予厚望,卻因發展速度不及鋰電而喪失機遇的歷史。一家龍頭企業高管感嘆,「燃料電池技術從全面替代到部分替代,行業不努力,被迫退出市場競爭也不是沒有可能」。
氫能重卡或者氫能汽車的活路在哪裡?氫雲鏈認為,當下必須加快降低成本和市場推廣的速度,才能避免重蹈乘用車的覆轍。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氫雲鏈
責編|校對:風氫揚審核:氫雲小仙女
來源丨氫雲鏈團隊整理
聲明:原創內容,分享請註明來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對動力電池有什麼要求
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要達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達到400wh/kg,到2030年達到500wh/kg。
目前,國內企業和機構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著力研發可以延長電動汽車行駛里程、降低電動汽車造價的新型池技術,以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國產動力鋰電池進入高比能時代。
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發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肖成偉認為,動力電池技術變化趨勢正向著高比能量方向發展,這與國家發展純電動的戰略取向密切相關。在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要達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達到400wh/kg,到2030年達到500wh/kg。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專家組組長干勇此前表示,根據目前產業技術攻關趨勢,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比有望達到350wh/kg。這意味著在電池體積大幅縮小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普遍增加至400到500公里水平,而成本也將大大下降。
目前,國能電池已與包括福田汽車、安凱客車、南京金龍、長安汽車、鄭州日產、珠海銀隆新能源、百路佳等國內80%以上的客車企業進行配套和批量供貨,並入駐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在2017年公布的293、295等多批工信部新產品公告中,國能電池的裝配數量排名第二。
㈤ 【汽車人】商用車續演「爭霸賽」,燃料電池成新戰場
對於國際商用車巨頭來說,盡早進入中國市場布局燃料電池產業是明智之舉。過去幾年,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就是很好的參照。中國重卡市場佔全球的一半以上,無論規模化還是削減成本,都具有優勢。
大家也知道,支撐特斯拉股價一飛沖天的,正是它們在中國戰略布局的成功。現在,商用車領域又竄出來一個尼古拉汽車。不同的是,特斯拉廣為人知時已經有了爆款產品ModelS,而尼古拉汽車的產品還停留在「紙面」上。這意味著,對我國和國際商用車企業來說,還為時不晚。(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傳媒」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