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雙油門
㈠ 續航均超500km!2020年最期待的5款新能源轎車
時間進入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又將迎來一波爆發,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均有各種新車即將上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2020年最期待的新能源轎車是哪些吧?
●NO.1小鵬P7:2020年第二季度上市
預售價:24-37萬元
P7是小鵬旗下的第二款車,定位於中大型轎車,其十分科幻的外觀和內飾造型一經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人。目前,小鵬P7共有3款不同配置可選,預售價區間為24萬-37萬元。
車尾的造型同樣比較簡潔,全新設計的狹長尾燈造型犀利並充滿科技感,燈腔內部結構復雜,點亮後視覺效果絢麗。與小鵬P7的圓潤不同,蔚來ET整體要顯得更加激進動感。
至於動力系統方面,蔚來ET應該會採用與ES6相同的設定,在容量為84kWh電池的幫助下,蔚來ET的續航想突破500km應該不成問題。更何況蔚來在20119年的NIODAY上還推出了最新的100kWh電池,若真的搭載的ET車型上,其續航表現將超過600km。
按照蔚來原本的計劃,蔚來ET將於2019年的下半年上市,上市後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將是小鵬P7以及國產特斯拉Model3。但在持續的虧損、裁員等一系列風波下,蔚來決定推遲ET車型的上市時間。不過其競爭對手國產特斯拉Model3已經開始交付,小鵬P7已經確定在2020年第二季度交付,另一家造車新勢力威馬的全新轎車也將在2020年北京車展亮相,相信蔚來應該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塊蛋糕被其它車企分走吧。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電車資源最期待的2020年新能源轎車,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車企或者是造車新勢力,都有不少亮眼的產品即將面世。其實2020年值得期待的新能源車還有很多,但在電氣化浪潮襲涌的今天,稍微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就會被淘汰,因此各家車只有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才能早日完成對市場份額的爭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有了解過風景EV嗎這款新能源車怎樣
①安全性最好:前後防撞梁,同競品里最大後備箱被追尾緩沖區,後備箱墊掀起來是整塊鐵板,用料厚道 ②顏值最漂亮,萬塊其他競品車型基本是沒屁股,簡直丑爆。 ③續航最在,沒虛標,虛標也是謙虛虛,只要是個正常司機,往死里整,挑戰極限環境,跑300公里跟玩樣。 ④這車套娃車型,雷諾e諾 東風風光e1 啟辰e30 東風風行t1 都是個模子出來。車型成熟。萬買個雷諾香嗎。 ⑤方向盤指向精準,沒虛位,比較輕盈,適合女孩子。 ⑥標配雙氣囊,這個本來都想說,但是競品在太拉胯。我個人認為。市沒氣囊車企業良心讓狗吃。哪怕你賣便宜。 ⑦東風是央企,相對於私企,感覺靠譜點。至該用料扎地方,並縮水。也沒私企花那麼錢打廣告。這打廣告錢就車摳來。 ⑧動力方面: 就這么說,非高速路面,你想超誰就超誰。響應非常迅速。紅綠燈油車根本是對手。爬地車庫坡。都用深踩電門。輕微踩就去。 ⑨人關心高速情況,我只想說,高速沒問題,穩。高速80-100 稍微踩油門居然還速感。我趟高速。總體感覺游刃余,我是那種喜歡必須干120才舒服那種。80-100跟車跑非常穩當。續航話,打~八折吧。差200-250左右沒啥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㈢ 新能源汽車到底有沒有變速箱
理論上電動汽車不需要變速箱,混合動力的有,但是減速器都有
㈣ 來和大家談一談,關於長安新能源E-Pro使用的感受
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節能環保的人,所以我就買了一輛長安新能源汽車。現在,我已經用了大概有兩個星期了,從各方面來說這款車的性能都是不錯的,除了剛開始對操作不熟悉以外,都挺合我的意。接下來我就粗略的談談我對長安新能源這倆車的感受吧!
這款車設計的非常飽滿、圓潤,可愛又帶點俏皮。車前身中間是蜂窩網的設計,去看車的時候就感覺這個設計挺特別的。還有那個亮綠色的線條設計,非常亮眼,與白色的車搭配在一起,顯得更加亮麗而不俗。
放一張我最喜歡的圖,這個角度開起來顯得汽車更加可愛、活力十足。
我當時試車的時候,剛開始我以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可能不太好,沒想到它的動力十分足,起步非常快,油門踩到100開起來也非常可以。
車漆有點薄,但是多加註意也不容易蹭到。
車轂有16寸,看起來還是挺大的。
車輪的設計也非常精緻,黑色與銀色相互纏繞在一起,整體看不大不小,剛剛好的樣子。
車燈是遠近一體的透鏡,聚光效果非常不錯。
熒光綠,非常充滿活力。
車的尾燈設計落落大方,有種貫穿式尾燈的效果。
這款車的續航能力非常好,不怎麼耗電,也是因為這點我才選擇了它,而且續航長的車子在市場上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車的logo像兔子的耳朵,更顯活力,車屁股的外觀也看起來凹凸有致。
車門也有熒光綠的設計,營造出了充滿活力的視覺效果,與其他細節的地方相呼應。
車內座椅採用了真皮和布料的雙面料,透氣又舒適。
我們家人身材比較瘦小,車的容量妥妥的夠用,還有非常多的儲物空間,可以放一些小的東西之類的。
方向盤有多媒體的控制按鈕,操作起來非常方便。而且方向盤雙手握起來的手感輕盈也非常舒適。
越說越喜歡我的愛車,為自己選擇這輛車點個大大的贊!
內飾有皮質的,也有布料的,好像是耐污性的材料。
車的玻璃從裡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窗外的景色。
這款長安新能源汽車從整體來看,我覺得非常贊,它的功能、配置、舒適性都給了我良好的體驗,並且外觀很耐看,不容易造成審美疲勞,是一款值得購買的新能源汽車
㈤ 開新能源車跑山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兩種。由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電動機和發動機能同時做功驅動車輛前進,因此其加速性能、爬坡性能都與燃油車無異,甚至超過同級別的燃油車,因此,駕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跑山路,不會給駕駛人帶來任何壓力。電動汽車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取決於其電機功率。由於山路行駛時,經常會遇到急彎與陡坡,因此,那些電機功率只有三四十千瓦的微型電動汽車,在陡坡較多的山路行駛時比較容易出現動力不足,故不建議駛入不熟悉的山路。在上坡時,電動汽車來自車輪的滾動阻力會加大,因而,需要電機輸出更大的功率來維持一定的車速,所以耗電量會比平路更高,續駛里程也會更短。不過,有上坡必有下坡。由於電動汽車具有能量回收系統,在下坡時電池不僅不需要輸出電能,而且還可以利用能量回收系統給電池反充電,所以綜合來看,電動汽車山路來回行駛的話,續駛里程和平路也差不多,並不會比平路短多少。駕駛電動汽車在山路行駛的時候,首先要注意控制車重,將車上一些不必要的物品給卸下,以免增加車重,從而增加電耗,影響續駛里程。其次,在山路行駛時,要注意胎壓,避免過高或過低。胎壓過高,行駛時容易產生彈跳,影響駕駛質感,而且影響輪胎抓地力,帶來安全隱患;胎壓過低,則容易加大輪胎的滾動摩擦力,增加車輛能耗的同時,還影響爬坡能力,更會降低輪胎使用壽命。第三,上坡前要提前加速,利用慣性增加車輛的爬坡能力,盡量避免半坡才加速,以免電池大功率放電,影響使用壽命。第四,山路行駛,要適當加大與前車的車距,控制好車速,能不超車盡量不超車,切忌彎道超車。進入急彎前,要鳴笛提醒對向來車。第五,下坡時,要充分利用能量回收系統的制動作用,避免一直踩剎車,要以點剎為主。第六,避免彎道停車。如果恰好車輛因故障停在彎道,要在車後彎道前的直道上。第七,山道行車,要注意村莊、落石、結冰、橫風路段,控制好車速。第八,電動汽車在山路行駛,一定要攜帶上攜帶型充電器,出發前規劃好行程,並為電池充滿電。 在北京喜歡跑個山的小夥伴一定知道位於房山的紅井路,這一次的路線選在這條「魔鬼山路」。此次的路線由西二環出發,途徑城市道路、108國道、紅井路的山路彎道、以及回程的高速路段,總里程215公里,其中還有一段正在修路的非鋪裝路面。接下來就要請出這次的主角。它是純電動車——東風風神E70。看,它是這樣的!講真,跑山不是第一次,但是開著純電動車跑山還是頭一次,嘴上說著想要挑戰自我,心裡嘀咕著要是沒電了上哪兒找充電樁去啊?懷著些許的忐忑坐進車里,看下剩餘電量,滿電。先是經過大約一小時的路程,終於到了位於108國道的換乘點,接下來就是真正體驗山路駕駛。這車的轉向系統可是嚇了我一下,先自我檢討一下,沒有按照教練的要求雙手扶方向盤,但是這個轉向系統的回正力度真的是太小了。打完方向,本想著一鬆手方向就回正了,但是並沒有。於是在後面的路途中,我就老老實實雙手扶著方向盤了。整體的轉向手感有些偏沉,甚至讓我有了一些開卡丁車的感覺,兩手握住中間偏下的位置推拉方向盤是最舒服的姿勢。再來說說動力,這方面方面不需要擔心,油門踏板總體來說比較輕盈,加速過程十分線性,在eco模式下,油門不會那麼靈敏,動力會以一種比較柔和的方式釋放出來,這一點在城市道路中駕駛比較輕松。在國道和山路中,會遇到一些坡度比較大的上坡,260牛米的扭矩在車輛中坐著三位成年男性的情況下,讓上坡也不會顯得十分吃力。再將駕駛模式調至S檔後,油門的反應更加靈敏,響應更加直接。車隊分組分在了教練車後面,這個還不錯,不用擔心有慢車擋在前面了,本想在山路上好好「放肆」一把,但是頭車還是把速度壓得比較低,為了更好地體驗一下懸掛在急彎的支撐情況,好幾次出彎時都快貼上頭車的屁股了,本指望會把車隊的整體速度提上來,無奈教練還是很注重安全的,那就踏踏實實跟著吧。在車隊帶領的速度下,電動車具備的一個特點就體現出來了,就是進彎幾乎不用踩剎車,一松油門,動能回收系統就會給車輛減速。其中動能回收系統可分三級可調,這在同級車型中也是獨一份。三檔分為強中弱,其中在強檔能量回收中,可為車輛增加20%的續航里程。很多人會抱怨動能回收系統所產生的拖拽感會讓人產生不適感,反正我覺得還好,松開油門後,動能回收給人的感覺比較柔和,並不會十分突兀。基本上車隊以6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進,動能回收調至中檔,在遇到轉彎時,基本不用踩剎車,只需要控制好油門,而在下山時,調至強檔,也可以有效的減輕剎車的實用頻次,以防過熱。經過這次的體驗,總的來說,除了轉向系統,在山路上的駕駛感受還是不錯的,動力十分平順,不會出現燃油車在上坡時出現的降檔,而且動力儲備十分充足。總之,開著純電動車跑山,十分的穩啊,這讓我瞬間對新能源汽車的好感度瞬間爆棚。說不定下次買車,真的會考慮買新能源汽車了。 @2019
㈥ 新能源汽車跑高速適合單踏板模式嗎省電效果怎麼樣
不同的車型,省電的車速區間不一樣,我的車型在80以內,都是很省電的,一般速度越慢越省電。車速越快越費電。
以上都是在不開製冷制熱的前提下,製冷一般續航距離減少10-20%,制熱減少30-40%,碰到堵車了,那就不好說了。
新能源車採用電機驅動,電機的特性是扭矩大,扭矩范圍寬,因此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一般採用固定速比變速器,也就是沒有2檔3檔4檔了,也可以理解為沒有變速器,這樣的話新能源車的速度越快,耗電量也就越大,一般來說,以60km/h的時速是最省電的。
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在城市裡開要比高速上開省電得多,第一是因為城市時速低,耗電量小,第二個原因就是新能源車一般都有動能回收裝置,在松開油門,或者說叫電門之後,電機反轉,剎車的能量就會轉化為電能再反向沖入電池,一般可以省5%到10%的電,如果是長時間下坡,甚至會出現電越跑越多的情況。
駕駛習慣也會影響耗電量,頻繁起步,急加速,急剎車,都會引起耗電量加大。雖然剎車可以回收能量,但是能量在轉換的過程中損失很大,回收的電量永遠小於電機消耗的電量。
還有一個極端的省電方法,就是關閉車上所有不必要的電器,空調音響之類的,因為電動車的電器都是由電池供電,而音響之類的電器又是耗電大戶,一般開了空調之後你的續航里程就會一下子減少幾十公里的。
因此,你如果開著電動車在路上續航不夠的話,就要關窗關空調,減速慢慢開,一般還是能堅持到充電的地方的。最重要的是,最好要開充滿電的車出門,合理規劃好行程,提前了解好充電地點。做到這幾點,電動車跟燃油車是沒什麼不一樣的。開著電動車環游中國都沒問題!
㈦ 新能源,新生活!博瑞新能源2000公里用車分享
早些年,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只是一個夢想,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很多的家庭都買上了自己的家用汽車。近年來,隨著節能減排和低碳環保概念的興起,很多國家都開始推出了電動新能源汽車,人們在享受汽車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在提倡節能環保的出行理念。於是就有了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的出現,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有名的電動汽車莫過於特斯拉這個牌子了,當然,還有寶馬,賓士等等國外知名品牌也有推出他們的新能源汽車,然而,這些新能源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價格比較高,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范圍。隨著我們國家汽車市場風生水起,一大波自主品牌也成長了起來,比亞迪,長城,吉利等等自主品牌也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合理的價格也讓新能源汽車不再變得遙不可及。博瑞GE就是吉利汽車在3.0時代推出的一款B級新能源轎車,也是20萬元級別的新能源轎車市場首款B級車型,我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就選擇了它——博瑞GE新能源PHEV版,提車2個多月,感覺確實很不錯,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說說外觀】博瑞GE的外觀設計基本上跟博瑞很相似,而博瑞上市之初就被稱為「最美中國車」,所以它的顏值是毋庸置疑的很漂亮,前臉採用了吉利家族水滴漣漪造型的進氣格柵,兩旁的大燈與前進氣格柵線條結合得渾然一體,非常的時尚和大氣,側身採用了溜背式設計,運動感十足,尾部LED剎車燈造型別致,讓博瑞GE的尾部顏值也提升了不少。
總的來說,博瑞GE的表現很不錯,提車2個多月,我也只是上下班開開,每天來回20多公里,兩天充一次電,有時候開出去玩一下,目前表顯的油耗在5-6個左右,用電的時間比較多,有時候會忘記充電,個人覺得想要節省的話還是要經常充電,另外,我的GE還沒上過高速,打算有空了去拉一下,試試運動模式在高速上的表現。
㈧ 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技術要求高嗎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哪個最有實力
你好,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相比。在動力和傳動其實是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復雜的,但是在電控上邊還是有比較高的處理和運算能力的。對於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特斯拉。技術高,但是比較貴,對於國內。比亞迪電池和管理系統比較厲害,相當有實力。還有一些新興的蔚來小鵬。等電動汽車也是非常的。有科技感。北汽新能源和江淮新能源。也是一直在堅持做做的,也都非常不錯,長城和榮威。陳電動和混動也在逐步佔領市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㈨ 新能源汽車是怎麼樣實現動能回收
隨著排放政策的收緊, 電動車 逐漸成為很多車主的首選。
但很多車主起步後發現, 純電動 車在主 被動安全 配置和輔助操控配置上比燃油車更豐富,比如駕駛模式(ECO、NORMAL、SPORT…)、回收模式(強回收、弱回收…),甚至踏板操作模式(單踏板、雙踏板)。長期開燃油車的朋友應該如何選擇和操作?
買車之前問過太哥什麼是單踏板控制,所以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純電動車的單踏板控制。
電動車備有動能回收
我們學開車的時候都知道,傳統燃油車在減速剎車的時候,車輛運動的動能通過剎車變成熱能,釋放成空氣體。在新能源汽車和普通 混合動力 汽車上,這種因制動而浪費的動能,可以通過制動能量回收技術轉化為電能,重新儲存在動力電池中。
簡單來說,由於電機的特性,正轉可以帶動車輛前進,反轉可以成為發電機的儲能。燃油車剎車浪費的動能可以由動能回收系統的電機反向產生,部分能量可以重新轉化為電能儲存在電池中。
平時駕駛新能源汽車,松開油門踏板或輕踩剎車踏板時,明顯的拖地感就是動能回收系統在工作。一般認為,在車輛非緊急制動的普通制動情況下,動能回收系統可以回收約五分之一的容量。與傳統動力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搭載大容量電池組,使得回收的能量有去處,這也是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配備動能回收系統的原因。
單踏板操作是一種將動能回收系統發揮到極致的駕駛狀態。
傳統燃油車通過制動熱能,機械制動浪費化石燃料產生的動能。新能源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通過動能回收,充分回收這種浪費的能量。通過對圖中JAC車型動能回收系統的優化升級,並聯能量回收情況下,NEDC工況續航里程貢獻率為10%,而單踏板操作情況下,NEDC工況續航里程貢獻率達到15-20%,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提升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線下,太哥也采訪了很多網約車司機。他們保證日常行駛時間的主要方式是從傳統燃油車切換到駕駛 新能源車 使用強勁的動能回收,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像駕駛燃油車時那樣頻繁剎車,從而影響動能回收,浪費電能。
單踏板雖好,誤踩油門的概率變得更高
對於習慣開電動車的先生們來說,新能源喜歡的單踏板模式真的非常好用。只要右腳控制油門,汽車就可以加減速。相比燃油車,右腳需要反復來回移動。強勁的動能回收邏輯也能有效降低剎車磨損帶來的維修成本。
但是在泰格看來,單踏板邏輯很好,但是對於車主在緊急情況下規避風險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原因很簡單。在自動駕駛完全實現之前,單踏板邏輯意味著車主的誤操作率一直居高不下。作為汽車控制軟體翻譯駕駛員意圖的主要輸入之一,制動器和油門一樣,不是一個簡單的只有「開」和「關」狀態的「感測器」,而是一個巨大的3D或nd查找表。
松開油門可以理解為駕駛員想要減速,但汽車無法理解你需要多大的減速度,是緊急剎車還是輕輕減速,僅憑「開」和「關」這一維變數。如果你想緊急剎車,但是不小心松開了油門,車速慢,理解為只是中度剎車。你如何補救這種情況?要不要再踩油門?但是,一方面,這只是輔助剎車,很多時候駕駛員還是需要踩剎車的。
但是有車主問過,很多廠家一直在推單踏板模式。是不是更省力更好?
很簡單,單踏板制動功能的最終目的不是「制動」,而是提高汽車的能量消耗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損失在剎車片產生的摩擦熱上。所以大部分廠商對單踏板制動功能的定位是在駕駛員松開油門但不踩剎車的情況下,為駕駛員提供一致的電機制動體驗。
很多時候,這種一致性的邏輯非常簡單,它在不同的工況下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制動力,甚至與松開油門的速度無關。
從人體的角度來說,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會緊張,會發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緊張就會起雞皮疙瘩。發呆的肢體是肌肉緊張後的收緊動作。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很容易去做這個動作,而不是去松動這個反邏輯。
人一緊張就容易「僵直」。
試試另一個場景。高速巡航接近收費站時,如果沒有動能回收,最節能的駕駛方式就是讓車盡量滑行,利用所有動能克服風阻和 輪胎 滾動阻力。如果使用的是強動能回收模式,那就意味著你要一直按住「油門」直到距離收費站不到100米,然後你才可以松開「油門」回收動能,此時收集到的電可以讓汽車勻速行駛幾十米。
此外,在單踏板模式下,車輛的行駛品質會大打折扣,因為如果要保持勻速減速狀態,就必須精確控制「油門」力度,否則車子會每頓開。這樣一來,就變成了一種「大腳油門到大腳剎車」的駕駛狀態,無論從舒適性還是效率上來說都不智能。
所以普通車主僅憑這單踏板操作,基本不可能覆蓋所有的駕駛環境和工況。
單踏板這么開,車裡面沒人會暈車想吐
新能源車車主第一次開始回收動能的時候,大多都是沮喪到整車想吐。他們能做些什麼來演奏「單踏板」?首先,加速時盡量勻速踩,不要猛踩;減速時,盡可能均勻地抬起踏板,而不是猛踩。
單踏板模式並不意味著剎車踏板完全不能用。緊急情況下,還是需要使用制動踏板進行緊急制動。尤其是高速行駛時,緊急情況下的制動仍然需要通過制動來控制。
單踏板模式的邏輯性非常好。它使駕駛變得更容易,但用戶要立即改變駕駛習慣並不容易。包括市面上很多新能源車,都是怠速和單踏板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更像是一種妥協,一種對駕駛習慣的妥協。
對於大多數老司機來說,剎車踏板、油門踏板和手動變速桿的關系就像長在身體里一樣,很難改變。考慮到汽車市場的分散性,很難有哪個企業跳出來推動這種習慣的改變。所以保守來說,大部分新能源車都會模擬內燃機車的駕駛體驗,同時保持怠速。
隨著越來越多智能輔助功能的實現,我們的駕駛一定會變得更加簡單和智能。從早期汽車的三踏板到兩踏板,誰能確定單踏板模式不會成為未來的「標配」?
㈩ 比亞迪混動是雙動力還是油轉電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是油電混合,DM-i是比亞迪主打」超低油耗「的超級混動技術,屬於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細分,可外接充電,能上新能源綠牌。
對於新款唐新能源來說,舒適性、操控品質都不是特別重要,只需調到運動模式,充好電,比亞迪唐新能源就是一輛公路加速機器只顧踩油門就行。
比亞迪特點:
比亞迪是做電池起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走的就是「技術流」路線。在通用底盤上,比亞迪自主打造出了全球首款電動汽車平台-e平台,正是這個平台使得比亞迪拿到了主動權,全球車企只有跟它合作才能拿到這個平台。
另外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在這方面比亞迪也做出了一番成就。「刀片」電池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全,並且該電池充滿電可以續航600公里,壽命更是達到了充放電次數3000次,可以行使12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