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轉化率
㈠ 車載手機無線充電器轉化率高嗎會不會充電很慢
車載里無線充電器本身就不行,我們目前最高的功率好像是20瓦,我記得小米有一個20瓦的無線充電功率,它肯定是沒有在你的插座上面充的快的。。
㈡ 無線充電器怎麼用的能給小米2充電嗎
其實小米1,和小米2都是可以無線充電的,這是芯科泰的無線充電電池方案,在他們的網店就可以買到。小米和鴻海集團正在合作無線充電項目。也許小米3就有官方標配的無線充電了哦!
萬能手機無線充電器
——使用說明
此款手機無線充電器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富有微體積-大電流-微溫升-抗金屬-不誤動作等各種先進的技術指標,唯有它能夠集眾多精華於一體並成功內置於電池內部,可輕易將各種不同品牌的手機瞬間變成無線充電手機,並有超強的抗干擾能力,任何其他物品如電磁鐵、金屬等放發射板上均不會引起誤動作,並有完善的發射、接收故障自檢功能,發射板能夠精確識別電池的充電的各個工作狀態,並精確指示出來,並及時調整發射電流,在發射板上並設有電池的過流保護功能;
目前市場上的手機無線充電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由於技術所限,他們的致命弱點是:體積龐大,保護措施不完善,大多隻能停在加外套加背殼之類的初級階段,使用極為不便,因而無法大量應用,並且容易對手機金屬物、電池等致熱產生不安全性,芯科泰新品的成功推出,讓大家期盼已久的無線充電器終於可以廣泛應用於手機各種不同品牌的高低檔手機使無線充電的普及得以輕松實現,同樣的發射板全部兼容各種不同品牌、型號的手機,讓新的科技徹底改變生活!
發射板參數
*供電電壓:12V
*供電電流:最大工作限流350mA
*待機工作電流約:20mA
*非本公司配套模塊(電池)不會工作
*任何金屬物放上發射板均不會工作
*任何其他物體放上面均不會誤動作
*超強的自檢功能:發射板出電壓不對或出現故障時紅綠燈同時亮並自動停止工作,由於接收板裝配失誤或出現故障均會停止工作
接收部分參數:
*所用電芯全部採用優質A品電芯,所用電子器件均為最好器件
*電池接受限制電流最大為500mA,跟直充幾乎一樣的充電速度
*實現無線充再不用加套來實現了
*充飽後自動關機
使用方法:
*挑選與自己手機型號相符的手機無線充電電池(此標記為芯科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抗金屬方案通用標記,含有此標記的無線充電器發射與接收都可以相互通用);
*將電池裝進手機里;(注意:如果手機外殼為金屬將不會正常工作!)
*將發射板接上電源,綠燈閃一下熄滅,進入待機狀態;
*將裝有無線充電電池的手機放在發射板上,發射板上的通用標記和電池上的通用標記相對應,紅燈亮,開始充電;
*電池充滿後紅燈變回綠色,充電結束,系統自動關機。
*由於此充電器是直接針對電池充電,所以手機上不會顯示充電!
㈢ 無線充電主要特點是什麼
主要特點1、從理論來說,無線充電技術,對人體安全無害處,無線充電使用的共振原理是磁場共振,只在以同一頻率共振的線圈之間傳輸,而其他裝置無法接受波段,另外,無線充電技術使用的磁場本身就是對人體無害的。但無線充電技術畢竟是新型的充電技術,以邁源科技的無線充電器來說,很多人都會擔憂無線充電技術會像當初Wi-Fi和手機天線桿剛出現一樣,其實技術本身是無害的。2、無線充電技術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電場和磁場中傳輸電能,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3、這一系統可以在未來得到廣泛應用,例如針對電動汽車的充電區以及針對電腦晶元的電量傳輸。採用這項技術研製的充電系統所需要的充電時間只有當前的一百五十分之一。4、轉化率一直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通過研究表明,無線充電技術的損耗比起有線充電技術來說更低。無線充電轉化率比起有線要高幾個百分點。高轉化,也是無線充電器得以在全球進行應用的關鍵因素。但無線充電技術也受到距離的限制,未來發展,必然需要解決遠距離傳送對於波段和磁場范圍的精準定位問題。5、核心晶元是無線充電技術在產品應用的難點之一。精準輻射范圍控制,磁場頻率大小,其它控制等都是由晶元實現。
㈣ 純電動車能用上無線充電技術嗎
提到無線充電技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智能手機上的無線充電功能。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無線充電技術也被視為未來的充電方式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反倒是在手機、滑鼠、牙刷等消費領域火了一把。而這項看上去很「黑科技」,又十分便捷的無線充電技術,為什麼至今沒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呢?
無線充電設備的高成本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因為安裝無線充電設備除了需要挖地、埋暗線,還要算上造價不菲的無線充電設備。據悉,一套無線充電設備的造價是普通立體慢充樁的5-6倍。如果日後埋在地下的發射器出了問題,後期維護也非常麻煩,維護成本也更高昂。至於動態無線充電,建設一條鋪滿無線充電設備的道路的成本更是難以想像的。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目前無線充電技術應用在部分高端的插電混動車型上是合適的,即便充電效率低,也不會影響正常的駕駛需求。但對於續航長、電池容量大的純電動車型而言,現階段無線充電確實沒什麼存在感,畢竟傳統的有線快充不是更「香」嗎。當然,也許有一天,無線充電技術可以突破性地提升充電效率和速度,甚至解決用戶的充電痛點,那麼到時無線充電技術才有可能真正普及開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你覺得無線充電能否徹底取代有線充電為什麼
可以取代吧,但是無線充電消耗的電力實在太大了,它轉化率有待提高,所以有線充電可能還是比較普遍比較常用的充電方式吧。
㈥ 電動車「無線充電」真的要來了
文/吐槽星人
電池續航能力始終是中國電動 汽車 產業快速發展的羈絆,在電池技術短時間無法突破時,改進充電模式就成為另一個突破方向。其實早在電動車開發之初,無線充電就曾被提及,只要在專用車位中,即可實現即停即充。但這樣的好事卻沒能普惠大眾,究其原因不外乎高昂的造價。
目前,蘋果已注冊「無線充電校準系統」,除了蘋果外,寶馬、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巨頭以及博世、高通、華為、中興等供應商紛紛大力推廣無線充電,並且目前全球前10大 汽車 企業里的9家都在開發無線充電介面,讓我們離電動車的無線充電更近了一步。
「無線充電」改變未來
手機無線充電在被炒作了十幾年後終於進入生活,並且使用率並不高,原因是手機的無線充電器功率過低,充電速度與效率都不如手機接線更快速,只是形式上的便捷,僅此而已。對於純電動 汽車 而言,搭載的電池更大,所需要的充電功率更高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充入充足的電量。
而近日蘋果接連不斷的開始挖角特斯拉的車輛設計師,大有認真造車之雄心。此外,蘋果公司還申請了電動 汽車 的無線充電專利,該專利名為「無線充電校準系統」,蘋果在專利申請文件中還描述了一款可能採用了輔助轉向推進系統以實現停靠的 汽車 ,同時描述了這款 汽車 如何使用連接到車身的無線電力接收器進行充電。
根據描述,一旦 汽車 停放到專用車位,車身周圍的無線電力發射器將自動為 汽車 充電。蘋果所做的無線充電技術更像手機無線充電,在停車位中加入一個大吸盤,用來為底部的電池充電。但是蘋果公司所做這些是完全自動化的,是其他企業目前還未能涉及的。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最近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 汽車 初創公司Drive.Ai,而且正在開發一款自動駕駛的電池動力 汽車 ,據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的自動駕駛電池動力 汽車 將會在2023年前對外發布,那會不會搭載「無線充電校準系統」呢?不如期待一下。
從收購車企、挖角特斯拉前設計師再到無線充電專利,很明顯的是蘋果公司希望新車在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方面能夠有改變市場認知,再現IPhone 4風靡全球的輝煌,但這樣的夢想要實現起來談何容易。
「研發、實施」兩座泰山壓頂
其實無線充電早就就被納入研究領域,而且初衷非常 健康 ,是由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不需要單獨為充電系統供電,車輛只需放在小集裝箱內,由四壁電池板為車內電池充電。雖然這項技術不需要外部供電,但較大的體積導致沒能在世界范圍普及開來。
但是無線充電的操作簡潔、安全與高環境適應性還是讓許多電動車主心存夢想。想要實現車輛無線電充電,那就需要車身帶有接收端,而地面或車輛附近需配備發送端,並利用電磁技術隔空充電。目前應用於不同途徑的無線充電技術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感應式、共振式和微波傳應式。
綜合來看,電磁感應式和磁場共振式是最為適合電動 汽車 的選擇,而且目前在進行無線充電研發與應用的車型基本上都是採用上述兩種方式。由於無線充電充電器在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不需要電線連接,所以充電器及用電裝置都可以實現無導電接點外露,與傳統的充電樁相比,在用電安全性方面,有著里程碑式的提高。
當然,這也是車企們積極攻克的難關。2018年,寶馬530e成為世界上首個應用電動車無線充電設備的車型。在中國成都運行的部分寶馬專車也應用了這一無線充電設備。除了寶馬外,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巨頭以及博世、高通、華為、中興等供應商紛紛大力推廣無線充電,並且目前全球前10大 汽車 企業里的9家都在開發無線充電介面。
汽車 無線充電體系不僅僅是電力問題,更是集成通信、控制、電力、射頻、支付技術能力於一體的綜合系統。所以,單依靠 汽車 企業與無線充電供應商來統一是困難的,並且整條利益鏈與供應鏈較長,也是未能讓無線充電成型的一個原因。
行業革命值得期待
無疑,無線充電是取代充電樁的最好選擇,如果能夠實現公共停車位的普及,那麼電動 汽車 的充電問題將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無線充電的好處:首先是便利性,無線充電可以做到即停即充;其次是安全性,無線充電可以實現沒有金屬件裸露在外,而且充電設施不存在磨損、漏電等問題;第三是緊湊性,無線充電設施安裝在地下,因此可以節省空間,特別是對土地資源較為緊張的大城市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第四是環境融入性,與充電樁和充電線相比,無線充電的優勢是更為美觀,不繁瑣。
但凡事都有對立面,首當其沖的困哪便是就是:行業標准,在各企業都在研發時,很難做到行業標準的統一。充電系統能夠在大程度上適配多個品牌車輛,但不能實現完全通用。正如手機系統一樣,不可能一個品牌一個系統,互不兼容,最終損失的必然是市場本身。而現在的充電樁介面都在面臨著各個國家充電介面不統一的問題。
另一個痛點就是:成本,在充電樁還未能普及的今天,想要對車位進行無線電改造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資金,並且只能大范圍大面積的進行改造,不能單一施工(無法單一供電)。
其實無線充電在中國也曾被推廣一段時間,只不過被用在了客車上。當時公交公司與廣西電網連手打造了一條無線充電公路,使車輛在公路上行駛時就能「邊充邊走」。但是最終僅公路的造價就花費了幾十億,成本過高,電能轉化率低,與節能時代方向不符,最終也未能大面積採用。
充電樁企業還在為建樁而發愁,而無線充電企業已經開始研發全新的充電環境來替代充電樁。像蘋果這類的 科技 公司也在進入行業「攪局」。不得不說,蘋果在發布自己造出的新車時或將真的能夠帶來革命性的「無線充電技術」,就像原來的IPhone那樣,但是蘋果還要先將車造出來再說,畢竟上一次蘋果造車是以跳票而告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