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國電動汽車出口
① 汽車新能源的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未來將取代燃料汽車,據預估,2020年是汽油的高峰期,但是石油不是取之不盡的,在在2050年全世界的石油都會被開采完,所以以後新能源是主要的發現方向
② 新能源汽車在華發展前景與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表示發展越來越現代化,也體現著技術越來越先進。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的特點。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新能源汽車逐漸搶占市場的新高度,也逐漸取代普通汽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
③ 汽車出口進入高速增長新能源車十年增長86%,這說明了什麼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國際論壇於2022年9月3日開幕。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擴張期,十年來年均復合增長8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文生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正在擴大。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3萬輛,此後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6%。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數據,2017年中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僅為72億元。在市場和政策雙重因素驅動下,2021年達到419億元,2017 - 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為55%,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870億元到2026年底。
④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
1.提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源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2.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自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3.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4.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5.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自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來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⑤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同時,新能源也是社會,同時也是人類的必然發展趨勢,新能源,清潔能源等,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像柴油汽油那些不可再生,嚴重污染的能源汽車必然會被新能源汽車所取代。所以新能源汽車是很有發展前景
⑥ 新能源汽車前景及趨勢
未來十年中動力電池價格將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同時鋰電池的壽命和比能量將進一步提高。隨著材料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提高,未來十年中將會有高鎳三元電池、富鋰錳基電池、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型電池出現。
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已達487家,其中具備資質的寥寥無幾。而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中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中只有10%能夠在未來五年內存活下來。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3.69萬輛,同比增長140.7%;出口額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6%;純電動汽車出口2.15萬輛,增幅為136%;出口額3.63億美元,同比激增1122.9%。
⑦ 新能源汽車在華發展前景及趨勢
新能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汽車作為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汽車。那麼,新能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我們都知道新能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新能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雖然現在的新能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公交車、新能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新能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汽車市場的未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⑧ 愛馳U5成功「出海」,聊聊在國外還有哪些我國的新能源汽車
今年的3月3日,愛馳汽車新聞發布會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歐版U5如期而至,歐版U5的發布標志著愛馳汽車以全新的姿態,成功登陸歐洲市場,各位要知道車企想要獲得歐洲汽車准入許可證難度非常大,出口到歐洲需要經過重重考驗,可想而知愛馳汽車在背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較多的品牌應該是上汽名爵,名爵作為一個被上汽收購的英國汽車品牌,先天具備國外銷售的實力,自從名爵EZS去年在國外上市以來,半年時間歐洲地區的出口量超過了一萬台,今年上半年名爵EZS又陸續進入新加坡、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短短兩個月時間,印度銷量超過3000台,在以色列上市首月也成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
目前除了上汽榮威、比亞迪、愛馳汽車品牌在積極的走向國外市場,後續包括蔚來汽車等品牌也在積極的進軍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可能我國品牌遜色與國外企業,但是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的強大實力絕對能夠可以在和國外品牌的競爭中贏得廣闊的市場。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粟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電動汽車的這一輪出海 | 汽車產經
最近幾年,很多自主品牌開始讓電動汽車出海銷售。
去年,長安讓首批奔奔E-Star開到了哥倫比亞;出口大戶奇瑞將艾瑞澤5e駛進了巴西;上汽大通MAXUS則將旗下的電動MPV出口到了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
歐洲市場尤其熱鬧。
去年5月,比亞迪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挪威為試點,首發了車型唐EV;今年宏光MINI EV疑似將用「Freze Nikrob EV」的名字亮相歐洲市場;前段時間蔚來也打包了一整套用戶服務運營體系,正式進軍挪威......
不過,雖然趟這個水的品牌有很多,但拓荒拓出成績來的目前還比較少。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全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累計出口只22.29萬輛。
業內一資深人士告訴我們,22.29萬輛還是加了二輪車、三輪車的數據,實際的電動四輪乘用車出口量大約只有2萬輛,幾乎全部在歐洲。「2021年加上特斯拉(上海)出口歐洲的量,預計超過10萬輛。」而略微尷尬的是,歐洲市場似乎也並沒有想像中美好。今年以來,雷諾ZOE、大眾ID.3等熱門車型都出現了月銷量腰斬的情況。有人因此說,歐洲市場這兩年的盛況,莫名有幾分像中國2017年靠補貼撐起來的花團錦簇。
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自主品牌讓純電動車出海闖盪的夢想還有必要繼續嗎?又應該怎麼繼續?
1
紛紛提前預訂席位
其實,歐洲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並不比中國消費者高多少。比如今年4月,英國汽車協會(AA)最新的一項研究便顯示,81%的司機仍然認為電動汽車價格過高,有56%的受訪者都表示自己「不願意」放棄傳統的燃油汽車。跟國內消費者一樣,他們對純電動車有三個疑慮:第一,電動汽車充滿電後的續航里程,不如加滿油後的燃油汽車;第二,電動汽車充電時間太長;第三,充電基礎設施不夠可靠。
不過,盡管打開純電動車市場仍有諸多肉眼可見的困難,但由於歐洲堅持「棒子+胡蘿卜」的政策,多個機構還是對歐洲的新能源市場持樂觀態度。比如,跨國咨詢公司奧緯曾作出預測,2030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將達20%。
這種樂觀的情緒同樣彌漫在各個中國車企的心目中。雖然短期內不能完全打開市場,但他們都更願意為未來的席位做好提前的准備。
上汽是最看好的歐洲市場的自主品牌之一。他們曾公開表示,預計2021年或2022年,在歐洲等地形成3~4個5萬輛級的市場。去年,上汽名爵EZS電動產品便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出口歐洲單一車型銷量最高紀錄,高達1.5萬台。
長安汽車分管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李名才則透露,長安在三年前就組建專職團隊籌備歐洲市場的工作,他還補充:「整個海外市場實際上都非常有潛力,我們的判斷邏輯是——海外還有二倍於中國的市場。」
側重歐洲市場的還包括創立初就聲稱要出口歐洲的愛馳,其相關負責人告訴汽車產經,愛馳汽車在2021年開年三個月,已登陸比利時、丹麥與法國等重要歐洲市場,接下來還將向北歐市場進一步擴張,全面覆蓋中歐、東歐、南歐等國家。
據愛馳方面透露,愛馳第一季度出口量已成功破千,幾乎要趕上國內的一季度銷量。歐洲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愛馳能在歐洲取得順利開局,一個原因是因為歐洲的新能源市場正處於極速上升期(受益於政策)。根據太平洋證券提供的數據,第一季度歐洲八國新能源銷量37.7萬輛,同比增加100%。3月份,歐洲八國新能源乘用車19萬輛,同比增長170%。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愛馳的人機交互系統等智能化設備比歐洲本土車型更吸引消費者。
不過,隨著出口的或歐洲本土的新能源產品越來越多,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尤其我們能看到,像雷諾ZOE、大眾ID.3這樣的熱門車型也遭遇挫折,自主品牌要在歐洲某一個彈丸之地立穩腳跟也並不容易。
也因此,選對路徑非常關鍵。
2
「智」取歐洲對待歐洲市場,中國車企呈現出了當代中國投資圈的精神面貌:投資最大的恐懼,不是虧錢,而是錯過.
為了不錯過機會,各家車企似乎早就做好了「苟且於眼前」的准備。
比如對於蔚來登陸挪威,蔚來創始人李斌便表示:「歐洲短期內肯定是賠錢的。」
長安李名才也說:「十年磨一劍,海外市場還得下綉花針的功夫,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不現實,而且會踩坑。」
當然,盡管大家都是一道摸著過河,但各家的產品長板已顯現出不同。比如,蔚來是在於狠砸血本的服務,宏光MINI則是別人都能以趕超的性價比優勢。
不過,刨除要進攻歐洲的五菱,大部分車企的發展思路都非常一致。他們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可以靠「性價比」優勢攻下東南亞等市場,但歐洲市場明顯正邁入優質車型加速期,自主品牌在出口時應該在智能化等高價值層面帶頭沖鋒。
北汽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劉磊表示:「小微型電動汽車出口的國家,一般是欠發達或者交通密集度高、環保要求高的國家,所以能看到包括五菱和北汽新能源在內的一些主機廠,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他同時指出,在歐洲等海外市場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是中國品牌的豪華智能純電。「這跟需求是緊密相關的,可以參考特斯拉。」
區分策略最明顯的當屬長城汽車。
在去年2月的印度德里車展上,長城帶去了歐拉R1和iiQ兩款純電車型。在今年3月第42屆泰國曼谷國際車展上,長城又展出歐拉好貓、歐拉黑貓等電動車。這些微型電動車很大可能與歐洲市場無緣,因為長城計劃拿來進軍德國市場、歐盟市場的,是高端品牌WEY。
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汽車產經表示:「小型車領域我們具備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在中、大型車上我們將打造更多的智能化優勢。」
3
最後說說
一個越來越清楚的事實是,一旦在歐洲有群眾基礎作底,品牌高度基本可以吊打99%的自主品牌。
國產手機的出口之路就是典型映射。由於在印度、東南亞等市場如魚得水,小米手機銷量已經與蘋果「不分伯仲」。但其在歐洲卻不怎麼靈光,長期以來份額都僅有三星份額的約五分之一。直到今年華為受到制裁、手機業務發展受阻,小米才成功替代華為,攬下歐洲市場第三名。
可以看出,歐洲市場的消費需求明顯集中在中高端,攻下歐洲,也就是攻下了高端市場。
想來欣慰的是,這一次站在歐洲市場潮頭的汽車品牌數量,已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手機品牌。我們看得見的,不是猶豫不決,而是他們直逼市場塔尖的雖幼小但卻果斷的姿態。
至於誰能成為未來又一個「華為」、又一個「小米」,或許在現階段,還真不是那麼重要。
⑩ 目標歐洲 中國品牌電動車出海勝算幾何
[汽車之家?行業]?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半個世紀,至今中國品牌在本土還是被外國品牌壓制一頭,在國際市場上更是聲名甚微。然而,在電動汽車這一賽道上,中國品牌算是與一眾玩家站到了同一起點,從規模上甚至可以說是「搶跑」了。第一次與國際汽車巨頭站在了同一起點的中國電動車企,也首次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新勢力、傳統勢力都有產品「駕船出海」。在出口國際市場這件事上,燃油車沒有做到的,電動汽車能做到嗎?
說明:本文所說的「銷量」,都為「注冊量」,類似國內的上牌量。
★哪些電動汽車已有海外實錘銷量?
關於電動汽車出口量,海關總署公布過一組數據:2017年到2019年,電動載人汽車的出口量分別是105495輛、147061輛、254545輛。這組數據,其實是包含了相當大體量的低速電動車在內的,這些低速電動車主打孟加拉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市場。而如果將低速電動車撇去的話,真正的純電動汽車出口量還並不大。
目前來看,已經將電動汽車賣到海外,或者取得了海外訂單的品牌有名爵、極星、小鵬汽車、愛馳、上汽大通MAXUS等,這其中,名爵和極星都已近有了一定規模的銷量。
名爵:目前累計銷量最高
去年9月,名爵在歐洲市場上售出了第一輛純電動汽車——名爵EZS純電動(英國稱MG ZS EV),為名爵「重回英倫」添加了「電動味道」。今年9月,包括燃油車在內,名爵品牌在英國市場賣了3668輛車,同比增長了169%,其中名爵EZS純電動佔了32%,名爵目前在國際市場銷售的純電動車目前還只有這一款。
今年前八個月累計,名爵純電動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中國市場——海外市場注冊銷量9823輛,佔比51.72%;國內市場銷量9170輛,佔比48.28%,頗有點「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味。
目前,名爵打開的主要是歐洲市場,第一大銷售區域是英國,也算是名爵的「老家」了,名爵在英國有112家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同時銷售名爵品牌燃油車和純電動車。
去年5月名爵EZS純電動在英國開啟預售,9月正式交付以來,名爵EZS純電動已經累計交付4683輛,主要的量發生在今年。得益於英國純電動市場的爆發,今年前9個月名爵EZS純電動汽車在英國一共售出4024輛,排進了純電動汽車品牌前五位。
9月名爵在英國和挪威市場的銷量都暴漲,英國市場銷量較8月大漲378%,挪威增長139%。挪威是名爵純電動汽車海外第二大區域市場,雖然在當地,名爵還無法與大眾、現代、奧迪、日產在總量上PK,但月度銷量走勢穩健,9月份單月銷量已經超過了奧迪和日產。
除歐洲外,名爵在印度、以色列也有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今年前9個月,名爵純電動車在印度售出785輛,在以色列售出372輛,其他在澳大利亞、新加坡也有少量銷售。但無論從市場前景還是營銷便利性看,歐洲顯然是名爵的海外主戰場。
『EZS純電動英國版(英國稱為MG ZS EV)』
除目前在售的名爵EZS純電動外,2021年名爵計劃向英國市場引入名爵5 EV和名爵HS PHEV兩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名爵5 EV是榮威Ei5車型的姊妹車,新車將採用右舵設計,並更換名爵LOGO。除了英國,名爵還有打開德國等等歐洲重要市場的計劃,有報道稱名爵正在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招聘高級銷售。
極星:歐洲首秀遭召回
作為吉利集團旗下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極星從誕生之初就定位出口車型,按照品牌計劃,Polestar 2將供應比利時、德國、荷蘭、英國、瑞士等歐洲主要電動汽車市場,北美市場也是其目標市場。今年6月,首批Polestar 2運抵歐洲,7月,出口到歐洲和北美的Polestar 2據報道達到7600輛。
『Polestar 2』
我們從注冊銷量看,8月和9月,Polestar 2在挪威、瑞典市場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9月歐洲注冊銷量達到2127輛,挪威市場月銷量已經接近千輛。但不幸的是……
10月初,外媒爆出,極星將召回所有新款Polestar 2,共涉及2200餘輛。從國外信息來看,自交付後,不少車主反映Polestar 2存在故障導致車輛無法行駛的問題。但極星公關部門發言人表示,涉事車輛在發生問題後,車輛制動系統以及轉向系統仍可以正常運轉。不管大小,這事都算是極星的一個坎兒,海外市場的檢驗才剛剛開始。
★哪些電動汽車正走出國門?
除了名爵和極星在歐洲市場已有實錘銷量以外,小鵬汽車和愛馳汽車等也收到了海外訂單,目前處於發運狀態。
小鵬汽車:100輛G3i 運往挪威。今年6月,小鵬汽車與挪威經銷商 Zero Emission Mobility AS(ZEM)合作,開始在挪威銷售小鵬汽車G3 i,起售價35.8挪威克朗,合人民幣25.6萬元。9月24日,100輛小鵬汽車G3 i起運,預計11月抵達挪威。7月份,土耳其的銷售數據顯示,已有兩輛小鵬G3在該國注冊。
『發往歐洲市場的小鵬汽車G3i』
愛馳汽車:700輛U5發運歐洲。另一家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今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已遠落後於其他新勢力,最近又飽受「高管帶貨賣車」的爭議。但是在出口這件事上,愛馳並未落後。5月23日,愛馳汽車首批500輛歐版愛馳U5啟運發往歐洲;9月23日,愛馳汽車第二批歐版愛馳U5發運歐洲,愛馳汽車對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量已經達到700台,後續落地銷售情況有待時日。愛馳品牌發布之初,就自帶「平行布局海外市場」的規劃。
『愛馳U5』
與新勢力相比,傳統的電動車企似乎慢了半拍,但也都有了出口計劃。
上汽大通:物流車開路,乘用車跟進。上汽大通以純電動物流車率先打開歐洲市場,目前在歐洲銷售的是上汽大通MAXUS EV80純電動物流車,2019年至今,在歐洲的注冊銷量是707輛。今年6月,上汽大通又向歐洲出口了上汽大通MAXUS EV30,也是物流車。
10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旗下1323輛EUNIQ 5、EV30等車型從上海發往挪威、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其中包含500多輛純電動家旅MPV EUNIQ 5,這是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的首次大批量出口。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
比亞迪:客車已成,乘用車即將出海。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頭部車企的比亞迪,似乎慢了半拍。比亞迪的純電動客車海外市場銷量很高,乘用車卻還未打開局面。今年6月,比亞迪與哥倫比亞汽車經銷商Motorysa簽訂合約,聯合在當地銷售比亞迪唐EV、元EV,以及e系列等純電動車型,首批訂單包括132輛比亞迪純電動車,目前陸續交付中。
未來比亞迪將與其在挪威的經銷商合作夥伴RSA合作,面向當地市場推出比亞迪唐EV。新車將於2020年11月投產,並預計於2021年1月在挪威交付。值得注意的是,銷往挪威的比亞迪唐EV將搭載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打開挪威市場,意味著比亞迪也向歐洲發達國家市場進軍了。
『比亞迪唐EV』
除此之外,今年4月,蔚來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也透露:「我們希望2021年下半年進入一些更歡迎電動汽車的國家。」顯然,蔚來出海的第一站也鎖定在歐洲市場。此前,有「好事者」將8輛蔚來ES8二手車報關出口到了烏茲別克,二手電筒動汽車本身在國內就銷路極其有限,如果能夠打開海外缺口,倒也不失為一件功德事。
★為什麼是歐洲?
歐洲市場之所以成了「香餑餑」,因為其嚴苛的排放法規催生了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前景。在今年9月的《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草案中,歐盟正式提出——到2030年,歐洲溫室氣體減排幅度較之前制定的40%上調至55%,在此基礎上2030年碳排放指標為47.5g/km,較原先的59.4g/km進一步趨嚴。碳排放政策的倒逼是歐洲新能源車增長的根本原因。
據英國咨詢機構PA年初的測算,要完成2021年銷售新車的平均碳排放目標,對於活躍在歐洲市場的13家大的汽車製造商而言,要比2018年再多賣250萬輛的純電動車。
什麼概念?大眾的ID.3生產線,規劃2020年的產量是100萬輛電動車,那麼,戰斗在歐洲市場的13家車企一共需要至少26條這樣的產線,加足馬力,齊齊開工並將造出來的電動車賣出去,如此,才能實現2021年的CO2減排目標。目前看,這些傳統製造商的動作顯然有點慢。
「山就在那裡,登就是了」。市場就在那裡,去就是了?
然而,歐洲市場也並不是那麼好進的。歐洲對汽車有著比中國更嚴苛的准入標准,比如Euro-NCAP碰撞測試標准,比國內的CNCAP標准嚴格的多,國內的不少品牌在歐洲「不經一撞」。再比如續航里程,歐洲採用WLTP工況循環測試,而國內還是NEDC循環測試,同樣一輛車,其WLTP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要比NEDC工況下大大縮短。
除了一系列繁復嚴苛的實驗室測試,還有繁雜路況、多樣氣候和不同用電標準的路試。比如,愛馳U5稱其為了在歐洲上市,通過了579個項目測試。再嚴苛的實驗室測試和路測也都只是「敲門磚」,真正要落地生根,靠的還得是當地的消費口碑。
編輯總結:
蛋糕誘人,吃到嘴裡也沒那麼容易。歐洲電動汽車向世界描繪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今年也呈現了可見的爆發動向。但是,目前大眾等歐洲車企尚未在電動化上真正發力,對於國內電動汽車來說,競爭環境還沒有那麼激烈,如果能夠憑借優異的產品力捕獲歐洲消費者,也算是佔得了市場先機,為後市的競爭蓄力了。眼下這些正穿越半個地球、向西挺進的電動汽車,最遲明年,將會有市場數據明證其落地情況,運出去多少是一回事,賣掉多少是更有說服力的事。
多舛的2020年,可以稱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出口的「新元年」,此前是少數品牌「孤軍奮戰」,今年正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在「確立國際聲名」這件事上,中國品牌燃油車沒有做到的,希望電動汽車能夠做到。(文/汽車之家 王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