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寶能合作新能源汽車
1. 到底是造車還是圈地發改委點名寶能汽車/恆大汽車
近日,一份《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已由國家發改委下發。要求各地發改委於11月18日前上報相關投資情況,而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熱議,則是兩家企業被點名,一個是恆大、一個是寶能。
同時,恆大以新能源汽車製造的名義在全國可以圈了不少地。數據顯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這一年時間恆大通過各種子公司,拿了超過1133萬㎡的土地。
而這裡面只有約一半的土地是工業用地,剩餘一半的土地大部分是住宅用地,另外一小部分是商業用地。
以廣州為例,2019年6月,恆大與廣州市人民政府簽訂1600億的戰略合作協議,建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而後的8月,恆大就以57億元的價格斬獲廣州南沙區兩宗商住地塊,均為底價成交。
有地產人士分析稱,房地產商通過正常的招拍掛市場去獲取土地,競爭激烈,成本很高。如果有產業導入就能夠獲得較好的拿地機會,來獲取優惠的土地。
恆大集團總裁曾在分析師溝通會上就說:"恆大在各地借造車項目拿地,是為了覆蓋建廠投資帶來的虧損,未來還會推出"買樓送車",以帶動地產銷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分析稱:"恆大、寶能跨行業進入,並且以'汽車投資+土地+上市融資'模式來獲取支持,賣車對他們來說太慢了,只要在賣車之前把資金和規模搞定,先把坑搞大,地方政府+銀行、各路資金進來,最後像地產一樣,大而不死,政府接盤就成。"
國家發改委點名調查恆大是否與上述文章有關尚不得而知,不過,也確實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新能源汽車還沒有設計出來,市場前景未定的情況下,工廠先建好了,還拿了那麼多的,確實值得懷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國家出手:重點調查恆大、寶能等造車項目
電動知家消息,11月25日上午,據等多家媒體報道,網傳一份由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通知》重點提到了「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而針對網傳的消息,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這件事正在落實,現在還不方便講。」
2019年11月12日,恆大汽車在廣州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夥伴會議。在峰會上,許家印表示,恆大造車缺乏技術、人才、經驗,因此要走換道超車的路子,把能買的技術,能買的企業,都給它買了。恆大集團未來三年在造車方面的投資為450億元,依次為200億元、150億元與100億元。並且在現場闡述了恆大造車的五句三字經: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霸氣!許家印總結恆大造車:買買買!)
一年之後,我們再來感受一下現場氣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電動車背後的資本盛宴:寶能之後,恆大來了;戴森之後,蘋果來了
不知是因為電動車拉低了造車門檻,還是新能源產業確實有利可圖,這些年來,做房地產的、搞互聯網的,甚至一些做手機和電吹風的企業,都已紛紛重資進入汽車業。
在傳統車企向電動化轉型、跨行業企業的持續布局之下,新能源汽車的賽道已經變得十分擁擠。
如何在新老能源交接的時候做好品牌的過渡,眼下已經成了擺在傳統車企面前的大問題。
不過要想調轉船頭,發展新能源,對一些發展了上百年的傳統車企來說也是難上加難,吃慣了技術市場紅利的人,怎麼能受得了「再創業」苦呢。
綜合來看,傳統車企正在面對百年未遇的巨大挑戰。?而對一些新造車企業來說,只要方向對了,機會就來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恆大首款新能源實車曝光,外觀很帥氣,顏值不輸特斯拉
11月初,恆大新能源正式發布了旗下新能源汽車恆馳車標,雄獅造型的車標非常醒目,而且還公布了六款純電動車型預告圖,六款車型分別為定位中大型轎車、中型轎車、中大型SUV、7座MPV、緊湊型SUV以及緊湊型跨界SUV,很有「大幹一場」的姿態。
據悉,新車的軸距會達到3150mm,那麼這將會超越了特斯拉Models很多,有望會成為國產新能源豪華車的新標桿。當然,前提是能夠真正量產和趕緊量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華為重申不造車,發改委徹查新能源汽車事件,點名恆大和寶能相關項目!對此大家怎麼看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家華為是要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不是要造整車,造謠的人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重點項目,在微財訊上看到很多關於這方面的信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6. 五糧液、恆大、寶能、創維、格力為何都玩跨界造車汽車行業有多賺錢
五糧液、恆大、寶能、創維、格力都玩跨界造車,汽車行業還是非常賺錢的。
我更希望一些高校能夠開設一些汽車的課程,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投入到這些行業中,為以後汽車行業的發展輸入一批新的力量。
7. 造車,為何華夏幸福悄悄地溜了,恆大、寶能轟轟烈烈地來了
據汽車K線統計,過去5年來,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中已有10家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宣稱的涉及各類所謂投資額約5000億元。7月24日,恆大集團旗下恆大健康發布公告稱,與德國hofer動力總成集團(以下簡稱「德國hofer」)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恆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這是2019年以來,許家印第8次在造車領域方面出手。
負債方面,富力地產流動負債由2017年的1127億增至1777億,同比增長57.6%。受此影響,富力地產資產負債率由2017年的78.23%增至80.9%。筆者認為,對於這種合作,用一個歇後語概況較為合適,「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實際上,聯想到華夏幸福參股長城花冠、合眾汽車,碧桂園建設新能源汽車小鎮……地產商跨界進入汽車產業趨勢可謂不斷升溫。
8. 恆大集團成立兩家新能源汽車子公司 涉足多項汽車業務
據報道,恆大集團於5月22日慶祝了其電動驅動系統生產基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台湖新區的首次開挖。新基地佔地面積450畝(300000平方米),投資額達人民幣150億元(21.44億美元),將包括研發中心,專注於「三合一」電力驅動系統,電動機和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電動機和電池的集成以及相應的製造車間。預計每年將生產500000個電力驅動系統,年產值120億歐元(17.15億美元)。
通過一系列的並購行動,恆大集團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涉及整車、電動機和ECU、動力電池、汽車銷售和智能充電等的製造。
去年11月,恆大集團宣布與60家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其中包括博世,麥格納,Continental AG,ZF集團,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捷太格特和巴斯夫等知名公司。此外,恆大集團的子公司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於去年9月與五家歐洲汽車工程公司簽署了開發15種電動車型的合同,合作夥伴包括:德國的FEV集團,EDAG和IVA集團,以及奧地利的麥格納斯泰爾和李斯特公司。
9. 重點關注恆大和寶能 發改委調查各地新能源車投資
據國內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
其中明確要求各地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以及擬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項目,包含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0. 車快報:Polo三廂版實車曝光,發改委摸底恆大、寶能汽車
大眾Polo三廂版實車曝光
大眾Polo目前在售的兩廂版車型,已經被大家熟知,其在小車型領域里一直是和飛度、騏達同台競爭的,而隨著競爭對手的更新換代,大眾Polo也迎來其三廂版車型。
要知道,現在就算國內不管是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還是自主品牌吉利、長城、長安等,目前沒有一家規劃產能達到350萬輛/年。而恆大汽車和寶能汽車在其都還沒有銷量的時候,就先放出這么宏大的長遠規劃,那麼其有什麼目的,顯而易見。
一句話車評:沒別的,只希望恆大、寶能汽車最後留給我們的,別是一地雞毛就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