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先進潛艇內飾

先進潛艇內飾

發布時間: 2022-12-22 20:38:04

⑴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潛艇全介紹

不是很全主要有 元級 基洛級 宋級 夏級 商級 晉級 很多技術指標是保密狀態的「夏」級(092)彈道導彈核潛艇,共1艘,舷號406。總工程師彭士祿,黃緯祿,趙仁愷,黃旭華為副總工程師。在設計上實際是加長的漢級潛艇。

406艇於1970年9月在遼寧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製。

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後來於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里。

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2節(水下)
潛深:約300米
編制:84名
導彈:12枚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備彈18枚。
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俄制「基洛」級潛艇,「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現有4艘,前兩艘為877EKM型,舷號為364、365,配署南海艦隊;

第一艘877EKM型級潛艇於1995年2月運抵湛江交付南海艦隊,第二艘同年11月運抵湛江。後兩艘為636級,第一艘636級潛艇1997年年底交貨,第二艘636型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於1998年6月17日在聖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國。

也有消息說,因目前台海局勢,現在4艘「基洛」級潛艇都服役於東海艦隊。

排水量:約235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
主尺寸:長73.8米,寬9.9米,高14.7米,吃水艇中6.3米,艇首6.6米。
潛深:最大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潛望深度17.5米
主機:2台柴電機組,裝有兩組蓄電池,功率2940千瓦,7葉單軸推進。
航速:水面11節,水下18節,最大20節。
編制:52名。
自持力:45天
續航力:水上6000公里/7節;水下400公里/3節
武器:艇首6個魚雷發射管,12枚備用魚雷,也可配備3M95反艦導彈,另可攜帶24枚水雷。
雷達:MPK-503型雷達,MPM-253M型搜索及預警雷達,都可在水面和潛望狀態工作。
聲納:MгK-400型主/被動搜索及攻擊用中頻聲納,MT-519型獵雷聲納。
舷號:364、365、366、367 現在有8艘 「宋級」(039/039A型)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第一艘為320號,於1994年5月在武漢青山船廠下水,從1995年8月開始海試,於1996年5月交付海軍使用,1998-1999年完成了發射潛艦導彈[C801(802)]的試驗,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在水下通過發射遠距離的反艦導彈攻擊敵艦的常規潛艇。

排水量:1700噸(水上);2250噸(水下)
主尺寸: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3台德國MTU2V493柴油機;7葉大側斜螺旋槳,單軸
航速:15節(水上),22節(水下)
續航力:3300海里/4節(水下)
編制:60名(其中軍官10名)
武器:YJ-1(C801)潛艦導彈,533毫米魚雷6具,發射「魚」-4自導魚雷,備彈18枚
水雷:代替魚雷
對抗:電子支援:921-A型;雷達警戒
雷達:水面搜索,I波段
聲納:艇首安裝球型中頻聲納,用於主/被動搜索與攻擊;中頻。艇側裝有低頻被動搜索聲納基陣,低頻
結構:單個側斜螺旋槳和一個球形艇首聲納
舷號:320、321、322、323

⑵ 「洛杉磯」號潛艇的結構是怎樣的

「洛杉磯」號潛艇是美國海軍裝備的一艘最先進的攻擊型潛艇。1964年開工建造,1974年4月下水,1976年服役。

艇長109.7米,寬10.1米,吃水深9.8米,水上航速32節,水下航速可達40節,下潛深度450米。潛艇裝一次燃料可連續航行6萬海里。全艇編制人員127人,其中軍官12人。

潛艇上的武器裝備主要是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用來發射反潛火箭、反潛魚雷、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等。可攜帶4枚「捕鯨叉」導彈、8枚「戰斧」導彈和兩枚反潛魚雷。

艇上的電子設備有指揮儀、雷達接收機、對海警戒雷達、導航系統以及各種聲吶設備等。

⑶ 潛艇主要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主要有艇體、操縱系統、動力裝置、武器系統、導航系統、探測系統、通信設備、水聲對抗設備、救生設備和居住生活設施等。

艇體

雙殼潛艇艇體分內殼和外殼,內殼是鋼制的耐壓艇體,保證潛艇在水下活動時,能承受與深度相對應的靜水壓力;外殼是鋼制的非耐壓艇體,不承受海水壓力。內殼與外殼之間是主壓載水艙和燃油艙等。單殼潛艇只有耐壓艇體,主壓載水艙布置在耐壓艇體內。

個半殼潛艇,在耐壓艇體兩側設有部分不耐壓的外殼作為潛艇的主壓載水艙。潛艇艇體多呈流線型,以減少水下運動時的阻力,保證潛艇有良好的操縱性。

耐壓艇體內通常分隔成3~8個密封艙室,艙室內設置有操縱指揮部位及武器、設備、裝置、各種系統和艇員生活設施等,以保證艇員正常工作、生活和實施戰斗。

艇體中部有耐壓的指揮室和非耐壓的水上指揮艦橋。在指揮室及其圍殼內,布置有可在潛望深度工作的潛望鏡、通氣管及無線電通信、雷達、雷達偵察告警接收機、無線電定向儀等天線的升降裝置。

操縱系統

用於實現潛艇下潛上浮,水下均衡,保持和變換航向、深度等。潛艇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時,增加重量抵消其儲備浮力,即從水面潛入水下。用壓縮空氣把主壓載水艙內的水排出,重量減小,儲備浮力恢復,即從水下浮出水面。

艇內設有專門的浮力調整水艙,用於注入或排出適量的水,以調整因物資、彈葯的消耗和海水密度的改變而引起的潛艇水下浮力的變化。

艇首、艇尾還設有縱傾平衡水艙,通過調整首、尾平衡水艙水量以消除潛艇在水下可能產生的縱傾。艇首和尾部各設有一對水平升降舵,用以操縱潛艇變換和保持所需要的潛航深度。艇尾裝有螺旋槳和方向舵,保證潛艇航行和變換航向。

動力裝置

柴電動力

最早期曾經嘗試過做為潛艇動力來源的有壓縮空氣、人力、蒸氣、燃油和電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種潛艇動力來源是以柴油機配合電動馬達(柴電)做為共同的動力來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潛艇開始使用柴油機配合電動馬達作為潛艇的動力來源。這種動力是第一種潛艇用機械動力。柴油機負責潛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為電瓶充電的動力來源,在水面下,潛艇使用預先儲備在電瓶中的電力航行。

由於電瓶所能夠儲存的電力必須提供全艦設備使用,即使採取很低的速度,也無法在水面下長時間的航行,必須浮上水面充電。後來出現的呼吸管則使得潛艇的潛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荷蘭開發出來,其後由德國進一步的改良並首先使用在他們的潛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構造很簡單,就是一個可以伸長的通氣管,將外界的空氣引導至柴油引擎,產生的廢氣也經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進入以及將進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線。

通過使用呼吸管可以讓潛艇在潛望鏡深度情況下使用柴油機,這樣潛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補充電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變當時潛艇的作業方式與彈性。

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潛艇一定要浮出海面進行換氣和充電的作業,而這個作業時間限制在夜間。採用呼吸管之後,潛艇只需要將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進行充電的工作,不僅降低潛艇被發現的機率,也擴展潛艇可以充電的時機。

針對這個威脅,盟軍是利用巡邏機攜帶的特殊雷達來尋找微小的呼吸管,即使無法擊沉潛艇,至少也要迫使它無法充電而沒有能力持續的追蹤與攻擊。

核動力

核動力是繼柴電動力之後發展的又一種動力。核動力的原理是通過核子反應爐產生的高溫讓蒸汽機中產生蒸氣之後驅動蒸氣渦輪機,來帶動螺旋槳或者是發電機產生動力。

最早成功在潛艇上安裝核子反應爐的是美國海軍的鸚鵡螺號潛艇,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子動力的國家有5個,其中以美國和俄羅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國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動力潛艇。

核動力潛艇相比於傳統的柴電潛艇,具有動力輸出大,動力續航高(由於核動力潛艇的燃料的補充更換通常在10年以上,相比於僅僅幾周或幾月的柴電動力潛艇要大大增加,所以也通常被視為無限續航),速度快等優點。

但核動力潛艇卻有技術難度大,穩定性差,建造費用高,噪音大以及維護要求高的缺點。由於柴電潛艇和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的發展,核動力潛艇已經不再是先進潛艇動力的唯一標准。

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

1930年,德國沃爾特博士提出以過氧化氫做為燃料的動力機系統,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試驗,在二戰末期,沃爾特發明了「沃爾特式動力機」,原理是通過燃燒過氧化氫推動內燃機工作,由於過氧化氫燃燒反映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額外空氣,但是早期的沃爾特式動力機並不可靠,因為過氧化氫容易發生自燃反應,因此德國只生產幾艘以過氧化氫為動力的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家開始研究其他可能的替代動力來源,以延長潛艇在水面下持續作業時間,採用柴油機與電力馬達加上電瓶的搭配,但是在潛艇中攜帶氧化劑或者是其他不需要氧氣助燃的設備,如此一來可以在水面下驅動柴油機進行充電,或者是由新的動力來源為電瓶充電與驅動電力馬達。

盡管不依賴空氣推進擁有大大提高了柴電動力潛艇的能力,但由於過氧化氫等氧化劑的穩定性差,使得不依賴空氣推進的安全性常被質疑。

實際上無論早期沃爾特試驗還是二戰後美國,蘇聯的深入研究,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事故以及問題。

現代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類別主要為空氣封閉柴油機、閉式循環汽輪機、斯特靈閉式動力機以及燃料電池等。

武器系統

主要有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反潛導彈、魚雷、水雷武器及其控制系統和發射裝置等。

彈道導彈,是戰略導彈潛艇的主要武器,用於攻擊陸上重要目標,一艘戰略導彈潛艇裝有彈道導彈12~24枚。一艘攻擊潛艇可攜帶巡航導彈、反潛導彈8~24枚或魚雷12~24枚。巡航導彈,有戰術巡航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戰術巡航導彈,主要用於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船;戰略巡航導彈,主要用於攻擊陸上目標。

反潛導彈,是一種火箭助飛的魚雷或深水炸彈,有的採用核裝葯,主要用於攻擊水下潛艇。

魚雷,有聲自導魚雷和線導魚雷,主要用於對艦、對潛攻擊。潛艇使用的水雷,多為沉底水雷,主要布設在敵方基地、港口和航道,用於摧毀敵方艦船。

武器控制系統多採用數字計算機,可同時計算跟蹤多批目標,提供決策依據,求出最佳攻擊目標的射擊陣位,並計算出數個目標的射擊諸元,實現武器射擊指揮自動化。

導航系統

包括磁羅經、陀螺羅經、計程儀、測深儀、六分儀、航跡自繪儀,自動操舵儀和無線電、星光、衛星、慣性導航設備等。慣性導航系統能連續准確地提供潛艇在水下的艇位和航向、航速、縱橫傾角等信息。「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使用後,潛艇在海上瞬間定位精度達10米左右。

探測設備主要有潛望鏡、雷達、聲吶以及雷達偵察告警接收機。潛艇在水下將潛望鏡的鏡頭升出水面,可用目力觀察海面、空中和海岸情況,測定目標的方位、距離和測算其運動要素。現代潛艇在潛望鏡上安裝有激光測距、熱成像、微光夜視等感測器,具有夜間觀察、照相和天體定位等功能。

雷達,通過雷達升降天線能在水下一定深度測定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運動要素,保證潛艇航行安全和對水面艦船實施魚雷或導彈攻擊,雷達偵察告警接收機的天線採用專門的升降桅桿或寄生於其他升降裝置上,保證潛艇在潛望鏡航行狀態時對敵方雷達的偵察告警。

聲吶是潛艇水下活動時的主要探測工具,有雜訊聲吶和回聲聲吶。雜訊聲吶能對艦船進行被動識別、跟蹤、測向和測距;回聲聲吶能主動測定目標的方位、距離和運動要素。此外,還有探雷聲吶、測冰聲吶、識別聲吶和聲線軌跡儀等。

通信設備

主要有短波、超短波收發信機,甚長波收信機,衛星通信和水聲通信設備等。潛艇向岸上指揮所報告情況主要利用短波通信,接收岸上指揮所電訊主要用甚長波收信機,同其他艦艇、飛機或沿岸實施近距離通信聯絡主要利用超短波通信。

潛艇可以利用升降天線在一定深度收信,若使用拖曳天線,能在較大深度收信。衛星通信,可使潛艇通過衛星與岸上指揮所實施通信,通信距離遠。

水聲通信,用於同其他潛艇、水面艦艇的水下通信和識別。為保證通信的隱蔽性,潛艇一般採用單向通信方式,使用超快速通信系統,能使潛艇在極短的瞬間向岸上指揮所發信。

水聲對抗設備主要有偵察聲吶和水聲干擾器材等。偵察聲吶,用於偵察目標主動聲吶發出的聲波信息及其技術參數。水聲干擾器材主要有水聲干擾器、水聲誘餌(潛艇模擬器)和氣幕彈,用於壓制、迷惑、誘開敵方聲吶的跟蹤或聲自導魚雷的攻擊。

救生設備

有失事浮標和單人救生器等。潛艇失事時,放出失事浮標以標志潛艇失事的位置,並與外界取得聯系。單人救生器可供艇員通過魚雷發射管、指揮室或專為脫險用的救生閘套離艇出水。

在潛艇主壓載水艙內還裝有應急吹排水系統,潛艇失事時,可由潛艇或救生艇注入高壓氣體排出主壓載水艙內的水,使潛艇浮出水面。

居住生活設施

包括空氣再生、大氣控制、放射性污染檢測、溫濕度調節系統、生活居住以及飲食、用水、照明、排泄、醫療等設施,用於保持艇內適宜的生存和活動環境,保障艇員健康。

潛艇艇員呼吸的氧氣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通氣管裝置、空調裝置、空氣再生裝置和空氣凈化裝置。

通氣管裝置是一種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間航行時,潛艇有時上浮至潛望鏡深度,在距水面幾米或十幾米深的地方伸出潛望鏡觀察水面及空中敵情,如條件允許,可將通氣管升出水面,空氣經管子進入潛艇艙室,艙內污濁空氣可通過設在指揮台圍殼後部的排氣管裝置用抽風機排出,使艇內空氣對流,可以保持新鮮空氣。

潛望鏡深度在戰術術語中稱作危險深度,為了隱蔽起見,潛艇一般都不敢使用這種工作狀態,因為它極易被敵反潛兵力發現,在近海還容易撞擊或攪亂漁網等。

空調裝置主要是保持艇內的溫度、濕度等,使艇員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同時保證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它本身並不能產生氧氣。

空氣再生裝置是一種可以生成氧氣的裝置,它由再生風機、制氧裝置、二氧化碳吸收裝置等組成。工作時,風機將艙內污濁的空氣經風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裝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處理過的空氣中加進由制氧裝置產生的氧氣,然後經風管送到各艙室供艇員呼吸,如此循環,以達空氣再生的目的。

這種空氣再生裝置通常還可用電解水來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氣可供70~100人呼吸數小時,但由於耗電過多,不適於常規潛艇。此外,還有一些預儲氧氣的方法,如再生葯板、氧氣瓶、液態氧和氧燭等。

再生葯板是一種由各種化學物質及填料製成的多孔板,空氣流過時,就能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氧氣。一般潛艇上帶的再生葯板,可使用500~1500小時。

氧氣瓶是將氧氣儲存起來的一種高壓容器,使用時打開閥門即可放氣,主要供潛水鍾、深潛器等使用。液態氧也是一種與氧氣瓶類似的高壓容器,它可供100名艇員使用90天。

氧燭是一種由化學材料等製成的燭狀可燃物,點燃後即可造氧。一根一尺長、直徑3寸的氧燭所放出的氧氣,可供40人呼吸一小時。

空氣凈化裝置是將艇內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控制在允許標准值以下的一種處理裝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種:一是消氫燃燒裝置,它主要是用電加熱器將流過的空氣加溫,然後在催化燃燒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氫、氧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水蒸氣,氫就被燃燒掉了。

二是有害氣體燃燒裝置,其工作方式與第一種基本相同,只不過它所燃燒掉的是有害氣體。

三是二氧化碳凈化裝置,它通過一種特殊葯液來吸收二氧化碳。

四是活性炭過濾器,它是用活性炭作濾料,是由特製的炭組成的多孔性吸附劑來吸收各種有害氣體,進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⑷ 中國元級常規潛艇的結構設計有什麼特點

元級新艇放棄了第二代常規潛艇039上使用的過渡型艇型,採用目前國際先進常規潛艇所普遍使用的水滴線型。元級艇艏部圓鈍,舯部為軸對稱的圓柱體,尾部為回轉體錐尾,並採用了單軸單槳推進形式和十字型尾操作面結構。相對於039型艇的過渡線型,元級艇的水下航行阻力更小,快速性更好。

其圓鈍狀的首部不僅降低了新型艇水下航行時的型狀阻力,改善了潛艇的快速性。較大的艏部空間,也為布置大體積的聲吶探測基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艇舯部呈軸對稱的圓柱狀結構很好的保證了線型的光順度,其艇表突出物很少,水下航行摩擦阻力小,快速性好。

在尾部布局上,元級依然採用了成熟的回轉體錐尾和十字舵布局,並結合單軸單槳推進形式,保證了元級艇良好的推進效率,為螺旋槳提供了均勻的伴流場,解決了以往老式潛艇採用的多軸多槳水面線型尾,帶來的斜流與不均勻流場導致的螺旋槳振動過大,螺旋槳噪音較高的問題。

元級圍殼正面投影為梯形,與日本的親、蒼龍、英國的凱旋等新型艇圍殼造型相似。其高度與039型艇圍殼相比較低矮,正橫面積不大較為瘦窄。圍殼的位置也更接近艇艏部,這些設計形式都與目前世界先進潛艇圍殼設計形式的潮流較為符合。

元級低矮的圍殼高度和較小的正橫面積有效減小了圍殼體積,對於潛艇來說附體阻力占據總艇體阻力的15%,為主要阻力成分。

而圍殼是艇體上最大的附體結構,較小的圍殼體積能夠降低其附體阻力值與摩擦阻力值,這對改善元級艇的水下快速性意義重大。同時圍殼也是潛艇上聲反射強度最高區域,減小了圍殼的濕表面積,也相當程度的改善了整艇的聲隱蔽性。

元級艇的圍殼位置更靠近艇艏部,這讓圍殼舵的舵效更高,垂直面機動能力更好。根據美國的研究,圍殼位置接近艏部對於改善潛艇水下回轉性能有利,所以美國攻擊核潛艇自688洛杉磯級開始,圍殼位置越來越向艏部靠近,元級艇也緊跟這一世界潮流,顯示了中國在潛艇線型研究方面,緊跟世界先進設計步伐的決心與能力。

039的圍殼因為其設計成熟度差,後期雖然經過批次改進有所改善,但也造成了圍殼面積過大等一系列問題。元級新型圍殼的出現,徹底扭轉了中國在常規潛艇圍殼線型設計上的滯後局面,也說明中國在潛艇總體線型設計上已經趨於成熟。

總的來說,元級由於在線型設計上的較大突破,使其在水下快速性、機動性、聲隱蔽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線形性能已經與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線型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是中國潛艇設計人員通過多年努力獲得的成果,意義重大。

中國在039型常規潛艇上,使用了整艇敷設消聲瓦的措施,大大改善了039型艇的靜音水平。039型艇以固定螺栓作為緊固消聲瓦的工裝物,而固定螺栓一般以金屬材料為主,其尾部又通常以焊接形式硬性與潛艇殼體連接,所以固定螺栓也成了消聲瓦上的聲泄露通道。

039型艇的固定螺栓較大,其表面用特殊塗料加以填充,但固定螺栓還是導致雜訊外泄。相比較元級艇採用的固定螺栓就非常小,整艇工裝物聲泄露值的降低,對於元級艇的靜音性能的提高也會有很好的幫助。

在消聲瓦粘合工藝上,元級艇的粘合工藝也大大改進,與039型艇上消聲瓦間較大的粘合縫隙相比,元艇的消聲瓦敷設工藝非常好,瓦與瓦之間的結合度緊密,粘結縫隙非常細小,整個敷設消聲瓦的艇表,光潔度很高。

跟日本的親、蒼龍級潛艇相比,元級艇的消聲瓦敷設工藝更出色,光順性也更好。這對元級潛艇來說,不僅能更好的提高消聲瓦的工作性能,也會改善艇表面的光順度,降低艇表粗糙度附加值,進一步降低整艇的摩擦阻力,提高潛艇的水下快速性。

039型艇因為採用過渡型艇型,其首部為直立艏柱的過渡型艏,艏部在安排了六具魚雷發射管後,上下用於安置聲吶基陣的空間已不大。

元級艇的水滴線型艏部圓鈍,艏部空間充裕,艇艏上部用於布置六具魚雷發射管後,艇艏下部還有較大空間安置聲吶基陣。

因此元級艇在艏部可以布置體積大、發射功率高、空間增益好、工作頻率低、探測距離更遠的新型綜合聲吶,大大提高了元級艇的搜索與跟蹤距離。

元級艇在舷側還布置了新型舷側測距聲吶,通過布置在兩舷平行於艏尾線上的三組換能器陣,利用雜訊信號到達各換能器組的相位差,元級即可快速計算出目標的距離信息。

這避免了以前中國沒有裝備舷側測距聲吶的老式潛艇,通過整艇機動數個陣位才能計算目標距離的情況。減少了中國潛艇攻擊目標時用於探測、計算目標方位的時間,有效提高了中國常規潛艇的快速反應、快速打擊能力。

中船711所通過努力已經實現了斯特林熱氣機的國產化,根據最近幾年公開的信息表明,該所研製的國產化斯特林熱氣機已經裝艇實用,並於2003年左右進行了相關實艇實裝測試工作。

而從各科研院所與官方透露的信息來看,元級艇已經裝備了711所生產的國產型斯特林熱氣機,其性能應該與瑞典哥特蘭級裝備的V4-275R系列熱氣機相接近。

瑞典生產的單台V4-275R熱氣機的持續功率為65千瓦,最高輸出功率達到75千瓦。哥特蘭級在裝備了兩台熱氣機後,除了能保證該艇水下航行時照明、艇上電子設備等75到85千瓦耗電之需,剩餘功率還能使該艇以4~6節的經濟航速在水下連續航行2周。

元級艇噸位較哥特蘭級更大,其相對充裕的空間也具備了布置更多台熱氣機的能力,相應的擴充液氧儲存裝置的容量後,即可獲得比哥特蘭級更優秀的水下續航力,這對元級艇來說,意義是非凡的。

以往中國常規潛艇如035艇,在水下航行依靠蓄電池供電。即使以4節左右的經濟航速航行,其水下最大續航力也只能達到300海里左右。

一旦蓄電池電量告罄,必須升起通氣管進行長時間的充電。當通氣管升出水面後潛艇爆露率就急劇增高,美日裝備的P3C反潛巡邏機使用的水面搜索雷達,能在50公里外就探測到常規潛艇的通氣管。

不僅如此,柴油發電機工作時通過通氣管輻射的雜訊,以及通氣管尾跡流在海面造成的紅外、磁場、溫度異變等,都很容易被現代發達的反潛探測技術偵察到。

元級艇在裝備了熱氣機AIP動力後,限制中國常規潛艇水下連續作戰的瓶頸被打破。潛在對手國家其通過設置300-600海里的連續巡邏反潛線和探測通氣管暴露特徵來發現中國常規潛艇的戰術徹底失效。

元級艇通過水下2周左右的連續靜音巡航,突破潛在敵對國家反潛封鎖線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其作戰水域、攻擊區域都有成倍的增長。這讓中國常規潛艇部隊的作戰效能出現質的飛躍,並顯著提高中國潛艇部隊在戰時,對潛在敵對國家進行破交、偵察、布雷等作戰行動的有效性。

⑸ 潛艇內部有多復雜

潛艇內部有多復雜?

家庭內部的結構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其實如果要是了解它的構造的話,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儀器,而且在這個儀器內部呢,還會涉及到很多的東西,比如這個核潛艇它是如何運行的,或者是各方面又是如何處理的,都會涉及到這些東西。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討論。

⑹ 世界上最先進的潛水艇是什麼,哪個國家產的

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俄羅斯裝備磁流體推進系統的核潛艇 210型攻擊核潛艇

210是俄羅斯海軍定為絕密級的潛艇,是俄羅斯面向21世紀而研製的超前一代多用途核潛艇。210是一級特種潛艇,可用於深海電纜情報竊聽和特種作戰。僅從該艇建造研製了近20年和下水儀式時所採取的極嚴密的措施,以及設計出自總有驚人之作的老牌單位——「孔雀石」設計局來判斷,210絕對是一級不同尋常的潛艇 。

1》 210的外觀和布局:210型艇的外觀採用了良好的拉長水滴線型,艇首圓鈍,光滑過渡到尖細的艇尾。210潛艇不設操縱面,即傳統的前,後水平舵,只設有穩定翼。————該級艇體與眾不同

艇上的指揮台圍殼布置在距首端艇長1/3處,而其外形採用蘇/俄潛艇特有的如戰斗機座艙一樣的流線型,這種指揮台圍殼設計早在孔雀石設計局出台的A級,V級等核潛艇中便已體現出來,只不過210核潛艇的圍殼更小。
210艇的整體結構繼續沿用蘇/俄潛艇慣用的雙殼體,材料採用鈦合金。最新消息稱,從該級第二艘艇起,將採用更先進的特種合金材料,其消磁效果與耐壓等各方面接近於鈦合金。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種材料的價格是鈦合金的數分之一,加工難度也比鈦合金小的多。據說這種新型材料能讓210型艇在4000米的海底行動自如!
210型艇共分為8個耐壓艙室,從前至後分別為武器艙,生活艙,指揮艙,巡航導彈艙,核反應堆艙,輔機艙,主電機艙和尾艙。其中第2艙(即生活艙)相當有特色,一共分為4層,最高層是集體逃生艙,該艙可容納艇上的全體人員,當然相當擁擠;第二層是生活艙室,包括軍官會議室和廚房;第三層是艇員居住艙;最底層是食品儲藏室和淡水儲存室。
為保持艇員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情,210型艇上的居住條件相當的優越。艇上都是2人和4人間的住艙,內部為仿天然木紋的阻燃板裝飾,有洗臉盆,書架,衣櫃,先進舒適的空調系統和液晶電視,在出海執行任務時,可收看由艇上有限系統播放的錄像。此外艇內的休息室的裝潢也相當講究,牆壁上由大型壁畫,四周由欄桿和花壇,以及一個不大的暖花房和鳥籠。(該艇的空調調節設備和技術十分先進!)

2》 210型潛艇採用核動力,反應堆採用新式的「熱離子」反應堆,這種反應堆的功率大,配套設備簡單。

該級潛艇採用磁流體推進系統,這種系統集推力集中,無噪音等眾多優點於一身,是世界軍,民艦船都在追求的突破性推進變革。210型在尾艙裝有12台直流螺旋式超導磁流體推進器,海水吸入口設在艇體外殼上,由於12台推進器相互之間是獨立的,因此任意改變其中幾台推進器的推力大小或方向,即可改變潛艇航行狀態,實現轉向,升沉等運動。因此,孔雀石設計局不僅在210艇上取消了螺旋漿,而且還取消了所有的舵,只保留了用於保持動力穩定性的穩定翼。

3》 210的性能參數
該級潛艇的水上排水量為7500噸,水下排水量達到10700噸。艇長122米,寬14米,平均吃水9米。從主尺度看,210型潛水艇要大於我們熟知的俄羅斯多用途功能型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亞森」級首艇,111米長,12米寬,8.4米吃水,水面/水下排水量為5900/8600噸)。210型潛水艇的水上最大航速為18節,水下最大航速超過50節,最大自持力120天,最大潛深度3000米。人員編制56人。

50節!3000米!對於現代潛艇來說,這事夢一樣的數字。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航行最快的潛艇是前蘇聯的P級,也是出自孔雀石設計局之手,最高航速為44.7節;世界上下潛最深的潛艇是前蘇聯的M級,出自紅寶石設計局之手,最大潛深1000米。既然P級和M級分別是蘇聯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設計的產品,那麼始於80年代.歷經近20年研製的210型潛艇,能達到這樣的性能指標,也不是不可能的。當前蘇聯超空泡魚雷200節以上的高航速性能剛被透露出來時,沒有多少人相信。如今,這個事實已被大家接受了。

超前的設計.超前的技術.超前的性能,首先帶來的就是機動性和隱蔽性的提高。機動性就不必說了。在隱蔽性方面,僅3000米的潛深,就已經使所有對手望洋興嘆了,美國潛的最深的「海狼」級,只能到達610米的水深,3000米對它來說就是墳墓。此外,210型還採用了現已核潛艇上能用的各類減震減振降噪技術,如外形光滑,減少附體,敷消聲瓦,設減振浮筏,隔聲罩,管路彈性連接等,再加上採用磁流體推進,210的噪音能大的了嗎?有消息稱,210型潛艇的水下聲噪不到80分貝!這是個什麼概念?人們輕聲耳語時為30分貝,一般交談時為60分貝,大聲吵嚷時為80~90分貝,210型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發出的聲音,比大聲說話還低!
隱蔽性好只是為了不被敵人發現,而作為攻擊型潛艇,其作戰性能是最重要的。按各方面透露的消息和推測,210型潛艇的攻擊能力十分強大。艇首設有4具650毫米發射管,可發射SS-N-15/16型反潛導彈,533/650毫米直徑的魚雷及先進水雷(包括更先進的超高速超空泡航行魚雷)。指揮台圍殼內裝配了8枚「針」式垂直發射的潛對空導彈。指揮台圍殼後設有24具SS-N-24型遠程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筒。

在以上這些武器中,SS-N-24導彈值得關注,它能以2.5倍的音速飛行,射程達3000千米;另一項需要特別指明的是超高速魚雷。該型魚雷現在只有俄羅斯一家擁有,水下速度可達200節以上。舉例說明一下,若發射1枚航速為40節的普通魚雷攻擊一個8千米外的水上目標,需要時間為6.48分鍾。而超高速魚雷僅僅需要1.29分鍾,被攻擊的目標不要說反應就是連發現的時間也沒有。210型艇所配備的是俄羅斯新一代的超高速魚雷,共有兩型,一型可以用60節的速度巡航搜索目標,當發現目標後立刻以高達300節的速度攻擊目標;另一型是剛研製成功,其速度破天荒的可以達到500節的超高速魚雷,可以想像的到沒有什麼被攻擊的目標可以逃過這類魚雷的致命一擊!!!

先進的武器,還要有先進的控制管理系統指揮。

210型潛艇的自動化水平相當高,安裝有大量的自動化設備,比如該級艇在指揮艙設有自動化的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系統具有顯示戰場形式和信息,確定目標運動要素,進行本艦攻防及戰術機動輔助決策,分析海洋水聲環境,控制武器發射,確定射擊陣位,自動解算多批目標運動要素,對本艦進行導航和躲避引導,模擬訓練等眾多功能。從該系統目標識別到攻擊一般只需10~15秒的時間,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此系統有多先進。
艦上採用的先進自動控制系統,可自動保持潛艇的穩定航向和深度。潛艇的指揮艙內設有全艇狀態控制台,控制台上的監視屏可顯示全艇各種設備的工作狀態以及各艙室中的壓力,溫度,濕度,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指數,參數等眾多信息,還可以在控制台上發布命令和指令。
艇上各艙中還放置了主要設備檢查按鈕,當艇上值班人員巡查時按動這些按鈕後,即可強制對整個艙室內所需要檢查的設備進行自動檢測,並將檢測報告自動傳送到中央指揮艙室的值班人員的控制屏上。此外,艇上設有光纖閉路電視監視系統,不僅在各艙室內裝備了攝像機,在舷外艉部也裝備了幾部有微光和熱成像功能的,以便使中央指揮室了解各艙室內部和舷外的情況。
210型艇的許多電子設備都是全新的,個別設備甚至連西方都沒有。210型潛艇的火控系統一次可跟蹤近140個目標(美國「洛杉磯」級為50個),同時攻擊其中6個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距離和速度的目標。
超前設計的隱蔽性能,超前強大的武器配置,超前先進的電子系統,人們不得不說:「210是不可戰勝的!」但沒想到的是,設計者還為這樣一級強大的潛艇設計了安全和救生系統,是該級潛艇同樣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210型潛艇上安全系統不僅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在世界上也是頂尖的。如全艇分為首部區域,中部區域和尾部區域,各自具有獨立的空氣調節和通風裝置。艇內設有大氣環境監控系統,自動消防系統,動力艙內設有油霧消除裝置。但潛艇在水下遇險時,艇上的快速吹除系統可通過火葯爆炸等快速產生氣體的裝置,盡快將壓載水排出艇外,並通過自動定量均衡系統等設備,保證該艇能夠在安全狀態下緊急上浮。
雖然有著眾多的防護系統,但為防萬一,210型艇上還裝備了逃生系統。該系統安裝在生活艙的上部,是一個漂浮救生艙。漂浮救生艙為筒狀結構,分二層布置,能容納全艇成員。在救生艙內配備油供全體艇員可生活數天的淡水,食品急救包以及GPS定位和高頻加密無線電通信設備。
當然,光靠這一個漂浮救生艙是遠遠不夠的,畢竟無法保證全體艇員在出事後都能來到第二艙。於是設計人員在該艇指揮台圍殼的上部兩舷布置了2個可拆的耐壓容器,容器內各存放一個充氣救生筏,每筏可載員20~25人,自持力3晝夜,有簡單的通信和GPS定位設備,救生筏整個充氣過程僅僅需要1分鍾。另外,在尾艙還設有一個救生艙,可載員5人。)

通過眾多消息和推測我們可以看出,210型潛艇的確是俄羅斯核潛艇中最神秘的,也是綜合性能最好的一型潛艇,其中仍有許多性能,技術,設備的詳情不為外人知曉。(例如其裝備的深海海底光纜監聽偵測系統)前蘇聯當年曾有意同時建造210型和「北德文斯克」級潛艇,其中210型20艘,「北德文斯克」級60艘,並實施高低搭配的方案,即用210型潛艇與西方爭奪質量上的優勢,用「北德文斯克」級潛艇爭奪數量上的優勢,就好像AK級和V級一樣。 210型潛艇對俄羅斯海軍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其一舉拉大了俄與美國和西方國家在潛艇方面的差距,有些西方防務研究專家甚至認為,西方現役的各種潛艇在210型潛艇面前都可以退役了,就是在研的型號如果以210型潛艇為對手,其設計都要推倒重來!

⑺ 潛水艇內部是如何傳話

潛艇內部的各個艙段都有內線電話、對講機和大喇叭,方便相互聯系。特殊情況下可以用人員或者敲擊金屬管來傳遞信息。很多和潛艇有關的電影都有艙內通話的鏡頭,如U571和潛艇總動員(真人版的)里的二戰潛艇就大量安裝了麥克風和揚聲器相互通話的鏡頭。現在的先進潛艇大量安裝了數字化設備也具有一定的通訊能力。

⑻ 世界十大最昂貴的潛艇排行榜

擁有一艘潛艇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去以前沒人見過的地方,因為即使在今天,海洋的深度還沒有被探索過。無論目標是探索巨大的水下擴張還是只是在最隱蔽的環境中放鬆,私人潛艇都是超級富豪們能玩的最神奇的東西。你可以看看下面最貴的:
10.深海超級獵鷹2號-170萬美元

「鳳凰1000」不僅是一台能在水下航行的機器,還是一艘令人敬畏的豪華潛艇,它能讓乘客在深海享受一次難忘的旅行。這艘船有5000平方英尺的內部空間和巨大的壓克力物體,船的深度是1000英尺,這意味著鳳凰1000號可以進行相當多的探索,旅行者可以享受現代遊艇的所有舒適。此外,還有一艘小型潛艇可以潛到2000英尺深,或者簡單地將乘客從海底運送到鳳凰1000號,而不離開海底。

⑼ 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介紹。

德國U31\U32潛艇 2003年4月7日,德國基爾港升起了一顆世界級的明星。它是一艘奇特的潛艇,名字叫 U31。國際主要媒體都往它這兒聚焦,慶賀世界第一艘燃料電池潛艇下水及首次試航。研製燃料電池潛艇的還有美國、俄羅斯、法國、瑞典等國,但讓德國捷足先登了。全德國的人都為 U31自豪,因為它闖開了常規潛艇的一條發展新路,成為世界潛艇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後,它就是「世界范圍內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 U31是怎麼奪得世界第一的?它的先進究竟在什麼地方? 來自義大利的建議 德國霍瓦茲船廠是造名牌潛艇的專業戶,所造206級、209級潛艇受到多國歡迎。1990年,該廠又在209級1200型潛艇的基礎上研製212級潛艇。那是世界上第一型裝備燃料電池的潛艇。此間,義大利海軍鄭重提出建議,要求對212級潛艇的設計進行改進,增大潛深,採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統和更好的逃生設備。德方採納了這一建議,便產生了212 A型潛艇。德海軍訂購了4艘212 A型潛艇,首艇就是 U31號。義大利正在以許可證方式建造兩艘212 A型潛艇。第一艘「薩爾瓦托雷· 托達羅」號將在2005年服役。 走近 U31,它的模樣特別。艇型是長寬比最佳的水滴形流線型。艏部略向下沉。這是為給被動聲吶基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艉部呈尖錐形。艇體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揮台圍殼。圍殼具有良好的流線形,其上裝有水平舵。艉操縱面為 X型。艇內有4個艙室。它還一反常規,突破單殼體傳統結構型式,採用了局部雙殼體結構。耐壓殼體用高強度低磁不銹鋼製造,結構之間焊接工藝高超。由於結構布局合理,材料性能先進,所以它的結構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U31艇長55.9米,寬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噸,水下排水量1830噸;水面航速為12節,水下航速20節;以8節速度航行,水面續航力8000海里,水下續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潛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員編制27人(其中8名軍官)。 無處不現的隱形效果 U31潛艇在降低目標特徵、降低本艇雜訊方面的設計藝術令人叫絕,隱形效果無處不現。 它的艇體外形平滑光順,流體性能極佳,不僅阻力小、機動性好,而且濕表面積小,可減少被主動聲吶探測時的反射面積,從而增加了潛艇的隱形性。那最佳流線型艇體流體雜訊極小。對於指揮台圍殼大切口、升降裝置開口、主壓載水艙進排水口、魚雷發射管出口等較大的開孔,該艇都裝設了活動蓋板。這些蓋板能自動啟閉,並採取無縫連接,從而使開孔處的渦流雜訊降低。艉部裝有性能先進的大側斜低雜訊7葉螺旋槳,使螺旋槳雜訊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機械設備都經過嚴格的降噪設計。為了減少振動機械和結構向艇外傳遞振動能量,所有的設備均安裝在高效能的彈性減振基座上。 動力系統是主要雜訊源, U31就重點解決。它將主輔機集中布置在密封的動力室內,採用整體「浮筏」技術進行專門減振降噪。此招使結構雜訊降低了40分貝,大大地增加了潛艇的安靜性。 它多方減小本艇的反射強度。外表面塗敷了新型的吸收聲波和雷達波等特種塗料,阻礙敵方聲吶與雷達的探測;除了外殼體採用低磁鋼材料外,艇上還安裝了高性能消磁系統,能隨時監測本艇的磁場強度,發現磁異常現象可及時進行消磁。 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相對向海水輻射的熱能很少,因此其紅外特徵很小;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廢物,尾流特徵也很小;它能超安靜運行,其聲信號特徵比柴-電推進裝置的低。所以 U31潛航不易被發現。「不依賴空氣」的驚人突破 傳統的柴-電動力潛艇在水下潛航2~3天,就會耗盡電池能量,必須浮上水面給蓄電池充電。顯然,這增加了潛艇暴露的危險性。而 U31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它在水下就能自行充電,取得了「不依賴空氣」的技術突破。 突破出在動力艙。它採用性能優越的混合動力系統,即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柴-電動力系統混合使用。但奇跡主要出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這個系統由9組聚四氟乙烯燃料電池、14噸液氧貯存櫃和1.7噸氣態氫貯存櫃等3部分組成。它的燃料電池尺寸小,無腐蝕,功率密度大,使用壽命長。熱交換器、排出泵、冷卻水泵、催化劑罐、燃料電池電子設備、斬波器和逆變器等是燃料電池的主要部分。它不用空氣,而是將氫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燒室內進行電化學反應,直接轉換成電能,輸出的直流電直接驅動電動機,電動機帶動槳軸,推進潛艇航行。每組燃料電池的輸出功率為34千瓦,9組總功率306千瓦。用燃料電池提供的動力驅動, U31可在水下連續潛行3周。這是了不起的創新成就啊! 它的柴-電動力系統中有 M T U公司的一台16 V396型廢氣增壓高速柴油機,功率3.12兆瓦。系統中的蓄電池組能滿足潛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電網供電要求。推進電機配備有性能良好的無型調速裝置,可任意調節該艇的航速。只使用柴-電動力系統的蓄電池組供電時,其水下最大航速達21節,續航力提高8%。 它安裝有新型的計算機集中操縱控制系統,將艇、機、舵的操縱控制綜合為一體,由一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縱,可控制潛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參數與狀態,操縱控制過程完全自動化。 U31的兩種動力系統既可單獨使用,又可聯合使用,相互補充。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用於水下長時間巡航。柴-電動力系統用於潛艇作戰時高速航行。單靠燃料電池航行時,其航速可達8節;當以4.5節航速潛航時,該電池還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電,同時續航力可達1250海里,潛航時間達278小時。兩種動力系統同時工作時,潛艇的水下持續航行時間能超過364小時,續航力達到1638海里,這比209型潛艇的水下續航力提高了4.4倍,從而大大提高了 U31艇的生存力與戰鬥力。 威力強大的偵測、作戰系統 U31潛艇裝有功能齊全、高效的電子設備,有先進的 D B Q S-40、 M O A30 70等聲吶系統和雜訊監控裝置。被動探測聲吶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頻聲吶,可同時跟蹤4批目標。拖曳線列陣聲吶是一部低頻和超低頻的被動探測聲吶,陣長40多米,主要用於遠距離目標的探測,探測距離可超過100公里。 艇上的 F L1800 U型電子對抗儀、1007型導航雷達和導航、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技術先進。它的攻擊潛望鏡是209型潛艇潛望鏡的改進型。它在搜索潛望鏡上加裝紅外探測和微光夜視裝置,提高了潛望鏡的觀測精度和夜間觀測能力。 U31潛艇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水壓式發射裝置發射,發射深度達2 00米,發射方式有液壓式和自航式兩種。它配備12枚 D M2 A4重型魚雷,備有自動化魚雷快速裝填裝置。這種魚雷因裝有大功率電動力推進系統、新研製的智能化電子系統、改進的聲學系統與引信系統,所以航速快、射程遠,還具有自動導向處理能力。必要時該艇能攜載24枚水雷。布雷是通過水雷投擲器進行的,由艇內操縱,可在淺海區有效地執行布雷使命。 艇上裝有極其先進的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 C W C S)。 M S l-90 U型火控系統可實現對多批目標運動要素解算和兩批目標的攻擊,並具有模擬訓練功能。它還能對武器系統實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D M2 A4魚雷既能攻擊水面目標,又能攻擊水下潛艇。這樣, U31潛艇就成為一艘既能反潛、又能反艦、還能佈雷的最現代化的常規潛艇。

熱點內容
吉利帝豪柴油越野車 發布:2025-07-19 00:51:59 瀏覽:871
福田蒙派克e9座商務車 發布:2025-07-19 00:34:47 瀏覽:167
英菲尼迪qx50聖托里尼內飾價格 發布:2025-07-19 00:15:44 瀏覽:131
九龍艾菲內飾和埃爾法通用嗎 發布:2025-07-19 00:02:56 瀏覽:473
標志新款越野車 發布:2025-07-18 23:37:03 瀏覽:884
正道k750內飾圖 發布:2025-07-18 23:20:52 瀏覽:432
s彎技巧皮卡 發布:2025-07-18 22:43:20 瀏覽:881
尼桑帕拉內飾圖片欣賞 發布:2025-07-18 22:42:35 瀏覽:154
陸地巡洋艦改裝內飾黑色 發布:2025-07-18 22:34:19 瀏覽:892
豪晨電動車是品牌嗎 發布:2025-07-18 22:22:50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