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拉麵內飾圖片
㈠ 蘭州拉麵館裡面看到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蘭州拉麵裡面看到的肯定是外菜莫入吧,還有不允許喝酒。這個都是他們的習俗禁忌而已,因為他們不吃豬肉。尊重習俗
㈡ 蘭州拉麵圖片
㈢ 蘭州拉麵店內圖
建議你去下面的每日甘肅裡面有個專區去看看。
http://lz.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07/09/010405532.shtml
蘭州牛肉麵-碗中起風波
保證沒毒,放心查看。
呵呵 ,祝你找到有用的資料。
㈣ 真正的蘭州拉麵長什麼樣
我也覺得是水的問題,我以前在外地吃過蘭州牛肉麵,都是蘭州師傅在做,而且用的碗都是從蘭州運過去的,但是味道還是很不行。
至於你說正宗的蘭州拉麵是哪家?在蘭州有很多很多,推薦幾個吧,國保牛肉麵,黃師傅牛肉麵,老馬家牛肉麵,牛肉麵大王,這幾個都相當正宗了!
㈤ 蘭州拉麵的面怎麼和
和面(選用高筋面)
拉麵油就選用一級精練菜籽油。
配比:麵粉 500克 鹽 4克 拉麵劑2% 水250--300克
和面的水應根據季節確定水溫,夏季水溫要低,約10度左右,春秋季18度左右,冬季25度左右。只有在特定水溫下,麵粉中所含蛋白質才不發生變形,生成較多的麵筋網路;則澱粉也不發生糊化,充實在麵筋網路之間。夏季調制時,因為氣溫較高,即使使用冷水,面團筋力也會下降。遇到這種情況,可適當加點鹽,因為鹽能增強麵筋的強度和彈性,並使面團組織緻密。拉麵劑建議選用蘭州大學力司化工廠出品的速溶蓬灰拉麵劑,該產品與傳統蓬灰相比,有拉麵不易斷條,面質更「筋」,不含有這的氰、砷、鉛等物質,具有速容的優點。使用時用溫熱水化開,並涼晾(每500克拉麵劑加水2500克,可拉麵粉75——90千克)。
首先將拉麵劑放容器里加少量水融化備用,將麵粉倒案板上,同時均勻把鹽散在麵粉上,也可用盆,中間扒一抗,倒入水,500克面分用水約250克至300克(麵粉筋度不同,含水量不同,用水量不同)。第一次用水量約為總量的70%。操作時應由里向外,從下向上抄拌均勻,拌成梭狀(雪片狀)。拌成梭狀後需淋水繼續和同(也可一點點加水和成梭狀,然後再把梭狀面料淋水和在一起),第二次淋水約占總用量的20%,另外10%的水應根據面團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和面時採用搗、揣、登、揉等手法,搗是用手掌或拳撞壓面團;揣是兩時用掌或拳交叉搗壓面團;登是用手握成虎爪形,抓上面團向前推搗;揉是用手來回搓或擦,把面調和成團。和面主要就是需要搗面,雙拳(同時沾拉麵劑水,但要注意把水完全打到面里)擊打面團,非常關鍵的是當面團打扁後再將面疊合時一定要朝著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否則麵筋容易紊亂,此過程大約得15分鍾以上。一直揉到不沾手、不沾案板,面團表面光滑為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現象,把面搗到起小泡泡了就差不多了。
拌成梭狀是為了防止出現包水面(即水大面團層中積滯),因包水面的水相和粉相分離或親保度不緊密,致使面團失去光澤和韌性。搗、揣、登是防止出現包渣面(即面團中有乾粉粒),促使麵筋較多的吸收水分,充分形居麵筋網路,從而產生較好的延伸性。
㈥ 蘭州拉麵的面是怎麼做的只要面條的配方
准備材料:麵粉210G、水60G、蛋清1個、鹽1茶匙
製作步驟:
1、麵粉210G,水60G,蛋清1個,鹽1茶匙揉成均勻面團(面團比較硬。要用力揉,面團必須和成較硬的面團,後面做出的面條才勁道)
㈦ 蘭州牛肉拉麵的和面方法和步驟
事前材料准備:麵粉、水、雞蛋。
1、將所有乾性原料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加入濕性原料。
㈧ 蘭州拉麵牆面圖
沒有見過都是找列印的做的
或者是做廣告的做的
很多很多的
㈨ 蘭州拉麵的本店清真,外菜莫入什麼意思,我帶了包子去裡面,他們說不讓吃,可我見旁邊的人外面帶的燒餅都
因為民族信念,不能有豬肉食品,所以外菜莫入就是擔心外人帶入豬肉食品,產生民族糾紛。因此要尊重別人,剋制自己。
㈩ 蘭州拉麵各種粗細面條的名字
1.一窩絲
剛煮好的一窩絲,圓身面,細如面線,半透明,柔軟,甚至無需咀嚼。
2.毛細
圓身面,比一窩絲粗點兒,因為不用嚼、易入味。一窩絲和毛細,都是老人小孩吃的多,太容易泡漲,三分鍾不吃完,就成麵糊了。
3.細
非常淑女的面
4. 三細
"蘭州拉麵最優雅的吃法"。細而有彈性,撩起來掛滿辣油,香味和牛味的完美融合。吃完面,辣子也剛好被面吸完。
5. 二細
比三細更粗些,也更筋道。細、三細、二細都是朴實的圓身面,卻是本地人最常點的。
6. 二柱子
接近鉛筆粗細,需要煮比較久。面身有一道凹棱,從這一側面看,就像兩條粘連的面條--大概這就是字的含義。口感肉肉的,非常彈牙而面芯略硬,如果你喜歡義大利面的al denta口感,別錯過二柱子
7. 韭葉
扁身面,面如其名--寬度接近韭菜葉。
8. 薄寬
形似海帶,邊緣浮起波浪狀。邊緣柔順而中部偏硬,口感上有著鮮明對比。
9. 大寬
最寬的面,師傅:「大寬這么寬的,一碗面就2條。」
10. 蕎麥稜子
切面像三角形的蕎麥皮形狀,比較難做。從面劑子開始就要捏成三角形,拉扯出來才是這個形狀。面體帶有凹痕,帶的湯汁足。
(10)蘭州拉麵內飾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由來
蘭州清湯牛肉拉麵,原為西北地區招待高級賓客的風味食品。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蘭州本地人一般稱蘭州牛肉拉麵為「牛肉麵」。年輕人亦稱之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麵」之意。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200年,創始人陳維精,是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在蘭州牛肉麵的改良和統一標准(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當中陳位林、陳諧聲與陳和聲兄弟倆起到了關鍵作用,把這一街邊小吃變為大眾消費的美食。
熱鍋子面,是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
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
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可能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