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房車大獎賽
1. 全球有哪些賽車比賽
1. 一級方程式世界汽車錦標賽: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最具商業價值。F1是FORMULA的縮寫,即方程式。F1是代表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車比賽,與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賽事」,年收視率高達600億人次。F1比賽可以說是高科技、團隊精神、車手智慧與勇氣的集合體。2004年,F1進入中國。
2. 勒芒24小時汽車拉力賽:勒芒24小時汽車拉力賽以高難高、艱險而著稱,賽程長達5000公里。勒芒賽場環形跑道全長13.65公里。24小時的比賽中,車手們要在這一跑道上高速行駛6個小時,對汽車的性能和車手的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勒芒汽車大賽通過114家電視台向80個國家直播,現場觀眾達22萬人。
3. 英國房車錦標賽:英國房車錦標賽(BTCC)被各大車廠看作是影響其品牌在歐洲市場銷售成績的重要因素。BTCC賽車在外形上與量產車並無明顯區別,但改裝程度大且科技含量高,可以說是民用改裝的極限。
4. 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的車手轉戰全球各地,戰勝包括沙石、冰雪、泥澤、雨地在內數千公里的種種惡劣地形,力拚11個月才能決出最終的王者,被譽為「世界上最嚴苛的汽車拉力賽」。
5. 達喀爾拉力賽:巴黎達喀爾拉力賽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是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比賽對車手是否為職業選手並無限制,80%左右的參賽者都為業余選手。雖然名稱為拉力賽,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遠離公路的耐力賽。比賽中需要經過的地形比普通拉力賽要復雜且艱難得多。
2. 什麼是房車賽
從DPM一問世,就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房車賽事。在經過兩個 DTM房車賽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CC),隨後德國的賽車迷又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即我們現在熟悉的DTM。DTM代表了整個歐洲水準最高的賽事,每年在歐洲各大城市舉辦十場分站比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起源說到DTM房車賽的歷史,就要把時光調回到1983年。當時由於主流的非 DTM房車賽露輪式/Non Open Wheel賽事的主流Group C.已經走入昂貴與無趣的死胡同,所以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地位如同國內的CTMSA)就打算興起一波房車賽的「文藝復興」德國境內主要的賽車重要人士研商之後,決定製定一組叫做量產車賽事/Proction Car Championship的組別,就是後來的Group A.。這個組別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層級,也就是不論車輛的大或小,都在同一場地內競技,而立足點的公平,就在於劃時代的漸次加重製,也就是說馬力犟大或車身尺碼大的車必須加重,而引擎動力較小的車型則可使用較寬的輪胎等等,用車輛的馬力重量比來決定加重與否,以達到期望中的起點立足平等。而為了避免同一輛車與車手主導整個賽季的賽事,所以每一場的前幾名車手必須在下一場比賽中犟迫加重,如果隨後成績未能繼續保持前三名,將可於次場卸下加重鉛塊,如此一來便大致建立了新一代房車賽的中心精神。 首屆賽事首屆DPM(German Proction Championship)/德國量產房車賽於1984年的3月11號在比利時的Zolder賽車場舉行,受到德國賽車迷瘋狂的支持,自此之後,德國量產房車賽就一步步走向為人熟知的DTM賽事。1984年賽季參賽的車輛有BMW 635 CSi、Rover Vitesse、BMW 323i、Ford Mustang、Alfa Romeo GTV 6、Opel Kadett GTE、Volvo 240 Turbo、及Chevrolet Camaro,一共有7個車廠8種車型,所以不難看出這項賽事的迷人之處。由於這項比賽的草創精神完全將Motorsports擺在第一,所以受到車隊大力支持,也連帶吸引上百萬的德國當地觀眾。風行之勢,甚至也吸引了當時幾個F1車隊到DPM賽事中尋找車手。 例如現任的BMW賽車部門總監、前任F1車手的Gerhard Berger就是在參加首屆DPM後,隨即於當年F1賽季中被吸收到ATS車隊,並且於1985年加入Arrows,從此開始不凡的F1車手生涯。在DPM舉辦的第二年起,參加的車廠已經從第一年的7家成長至12家,包括Mitsubishi Starion、Fiat Ritmo TC130、MG Metro Turbo、Nissan Silvia、Ford Sierra XR4Ti等等車,都是在1985年加入DPM,賽事成長幅度之鉅,更證明了車廠賽車部門對於DPM的重視。所以在兩個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開始前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TC,隨後德國一般賽車迷都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DTM,所以DTM的名字就漸漸地取代GTCC而廣為人知
3. V8超級房車大獎賽和德國房車大師賽(DTM
V8國際超級房車賽創建於1961年,由兩大知名製造商通用(霍頓)和福特(法肯)組成。曾經跨越澳洲汽車運動一個時代的超級明星彼得·布魯克和迪克·詹森;仍然在賽道上奮戰的克雷格·朗茲和格倫·西頓也是澳洲體育界盛大賽事的精英。沒有其他主流運動如此兩極分化,紅色(通用)和藍色(福特)。這是澳洲體育文化絕無僅有的。
DTM房車賽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房車賽之一,在房車比賽類型中屬於最高級別,曾被譽為「裝上房車外殼的F1」。
DTM 德國房車大師賽(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原名為DPM(German Proction Championship)。首屆DPM賽事於1984年的3月11號在比利時的Zolder賽車場舉行,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從DPM一問世,就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房車賽事。在經過兩個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CC),隨後德國的賽車迷又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即我們現在熟悉的DTM。DTM代表了整個歐洲水準最高的賽事,每年在歐洲各大城市舉辦十場分站比賽。
4. 介紹世界上著名房車賽的歷史和參賽車型
ETCC 歐洲房車錦標賽
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志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並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
2003賽季,比賽規則被進一步調整,每站成績計前8名,得分為10、8、6、5、4、3、2、1,2002賽季中途引入的前三名負重規則也被繼續使用。這個賽季參賽車輛縮減至22部,以廠商名義參加的也僅有寶馬、阿爾法.羅米歐以及西亞特三家。競爭主要是在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之間展開,年度車手總冠軍被阿爾法車手塔庫尼拿走,寶馬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這種情形在2004賽季被繼續延續著,只不過最終的年度車手和車隊總冠軍都被寶馬包攬。為了改變兩大巨頭獨霸賽事的局面,同時也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廠商、贊助商和觀眾,國際汽聯決定在2005年將ETCC升級為WTCC國際房車錦標賽,增設歐洲以外的分站賽,並保持規則基本不變。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比賽的精彩程度和影響力都將大大提升,為房車賽事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5. 房車賽-賽事等級怎麼劃分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譯為方程式,其實真正含義是「規定」,也就是對賽車的基本概念用比賽規則進行規定,按比賽規則製造出的單純的比賽用車……。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車」為基本概念的比賽用車,方程式賽車的基本概念與它們不同。簡而言之,就是輪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單座席(monopost)比賽用車。在方程式賽車的家族中,一級方程式賽車是該類比賽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規定(1999年),賽車最大寬度為180cm。前輪的突出懸掛系統(overhang)與前輪中心距離在120cm以內,後輪的突出懸掛系統與後輪中心距離在50cm以內。引擎要求為自然吸氣、最大排氣量為3000cc的4沖程(stroke)、12氣缸以內。該類引擎的最大馬力沒有正式發表,據估計應在750-800馬力之間。這種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盤(各車隊獨自開發的原產品)組合後的賽車一年大約將進行約300km的高速比賽。這就是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也被稱為「F1格蘭披治大賽」。為什麼叫「格蘭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譯。法語中Grand Prix的意思為大獎。
再說一點,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身為碳素合金,比賽要求賽車在載有車手的情況下,賽車重量不能低於600kg。我們不難看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挑戰並不是要求賽車擁有最大的動力,而在於讓這一台輕量的賽車產生高度運動性能。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後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於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後,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於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於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於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於1950年,屬於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於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6. 國際GT房車賽是怎樣分級的
如果是FIA GT的話,很多廠商沒參賽的.基本就是GT1級別的車在跑,只有六個廠商在跑.分別是,阿斯頓馬丁,瑪莎拉蒂,克爾維特,蘭博基尼,日產和福特.
GT2的比賽一般都劃到24H裡面去了.像美國勒芒,SPA 24H,和牛北24H,和原型車一起跑的,有寶馬M3 GTR,法拉利F430,保時捷,捷豹,克爾維特,福特等.記得不全了.也許有阿斯頓馬丁.
GT3貌似沒出歐洲.我沒見過GT3的比賽.但是我知道,寶馬有Z4 GT3,保時捷有997 GT3.貌似還有野馬GT3,法拉利F430也有GT3級別的.另外克爾維特和阿斯頓馬丁也有GT3級別的車.還有蓋拉多GT3.
GT4比GT3更冷清低級,寶馬M3我記得是有GT4版本的,而且我記得我當時看到的M3 GT4是沒有尾翼的.不知道現在有尾翼沒有.GT4里貌似有日產,還有阿斯頓馬丁,其他的就不知道.
喜歡GT的人多半隻看GT1,最多看看GT2,也就是勒芒和24H.與其看GT3和GT4不如看WTCC和DTM.最關鍵的是,我看了這么多年比賽視頻,極少發現有GT3,GT4的比賽.就算是看ALMS時,給GT車的鏡頭明顯少於原型車.
GT1和GT2都是廠商隊,至於GT3,GT4可能有私人車隊.所以GT3,GT4的規模要比GT1,GT2的少很多.大家都不重視,自然沒人關注.
哦.我看得最多的是SUPER GT,那個是分GT500和GT300的.其實GT500就本田,豐田,日產三個車廠在跑.GT300那就多了去了.豐田,本田,斯巴魯,保時捷.......
7. 「世界房車錦標賽」,為什麼把一般的轎車叫房車
是一種可移動、具有居家必備的基本設施的車種。
房車分為拖掛式房車和自行式房車兩種類型,但是再細分就有9種不同車型選擇:自行式A型、自行式B型、自行式C型,拖掛式A型、拖掛式B型、拖掛式C型、拖掛式D型,還有移動別墅A型、移動別墅B型以及賽車式和營地式。
房車有好幾種,各種房車的大小及核載人數也有很大差異,市場數量最多、最受歡迎的自行式C型房車的核載人數為4-6人。當然自行式C型房車是自行式房車中空間折中的一種,比自行式B型房車要寬敞,但比自行式A型房車要緊湊。
(7)英國房車大獎賽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正確佩戴座椅安全帶座椅安全帶能在所有類型的撞車中提供最佳保護。一定要確保所有的成員佩戴安全帶,並且要正確地將其佩戴好。
2、嚴禁酒後駕車飲酒後不可以駕車。即使只喝一口酒也會降低用戶對條件變化的應變能力,飲酒越多,反應越遲鈍。因此切勿酒後駕車。
3、保持車輛處於安全駕駛狀態輪胎爆裂或機械故障都是極其危險的。為防止這類問題的發生,應經常檢查胎壓和車況,並完成各項定期保養。
8. DTM房車賽的賽制介紹
每年一共設有10個分站比賽,其中6站在德國境內舉行,另設有荷蘭、英國、西班牙、法國4個海外分站。獲得最高分數的車手,便成為全年總冠軍,2009年總冠軍是德國車手舒希達。